中国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
国香港 出 口 1 47 2 . 亿美元,对新加坡出 口 163 4 6. 亿美
元 ) 但考虑到绝大部分 属转 口贸易 ,因此在研究贸易 流 ,
量时将其剔除。 中国对这 3 个最 大贸易伙伴 的出口额的数据来 源予 4
1本 3 马来西亚
国家
比值 (l , T) I /
运用改造的引力模 型 ,分析 我 国 2 5 0 年与 3 个最 大贸 0 4
当然, 引入更多的解释变量固然会提高贸易引力模
型的解释力, 但是与原本的引力模型将相去甚远,为此, 本文将合理的引入和剔除变量,建立适合中国情况的引
力模型。
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流量 , 并进行贸易潜力的测算,提
贸易流量进行 了实证分析 ,发现 贸易双方的经济总规模 ( D ) G P 、地理距 离与 制度 安排 ( 否 为 东盟 成 是
员)是影 响我 国 外贸易的主要 因素 。本文还对我 国的贸易潜力进行 了测算 ,并 以此 为基础 ,提 出改善 对 我国对外贸易的建议。
[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引力模型 贸易潜力 [ 中圈分类号]F1 [ 70 文献标识码]A
这里的系数 融和 &的数学 含义为 对 YY 和 D 的弹性。 Ij
即各国 “ 生产什么”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福利问题。
对于双边的贸易 流量 的决定 因素却没有 涉及 。兴起 于 2 0
世纪 印 年代的引力模型 (ri o 1 g v md )为研究贸易流量 at e y 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根据中国贸易实际,
Y和 Y 分别表示 i i j 国与 j 国的国内生产 总值 ( D ) GP,
Y 表示两国国 内生 产总 值的 乘积 ;D表 示 国家 i 国 i ; i 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实证分析.doc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研究一一基于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彭景文章采用20022015年,屮国与世界上173个国家的农产品出门相关数据,运用加入固定效应的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区域贸易协议签订的因素以及测算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贸易效应。
这解决了传统引力模型估计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CA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
关键词:CAFTA;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W定效应;贸易效应;基金: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创新基金资助一、引言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己经证实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井同繁荣与发展的成功之路。
到2015年底,地区或双边层次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己达299个,区域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來,随着对外开放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开放程度不断深化,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与周边相邻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了国际区域合作的新局面,其中区域贸易合作占非常重耍的地位,而最具代表性的区域贸易合作组织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早在2000年11月,我国就提出建立CAFTA的设想,但直到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屮国 ----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才正式开始了自贸区的建设。
CAFTA的建设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共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2002~2010年,从2002年11 双方签署以CAFTA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始,到2010年1月1H,中国对东盟有93%的产品贸易实现零关税;2.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201广2015年,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緬甸四国在内的东盟成员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部分产品的关税为零,与此同时,双方也实现了更为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3.巩固阶段:2016年至今,自由区功能不断优化升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工具。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自2002年启动以来,其建设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为双方带来了显著的贸易效应。
深入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对于理解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以及进一步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引力模型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的工具,能够有效地揭示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通过引力模型,我们可以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如两国的经济规模、地理距离等,从而更准确地估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流量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出口、进口以及贸易平衡等方面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引力模型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阐述其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将基于引力模型,构建适合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静态贸易效应的模型。
接着,我们将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果。
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自贸区,自2002年启动以来,在促进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静态贸易效应作为评估自贸区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自贸区成立后对成员国间贸易流量的直接影响。
深入研究CAFTA框架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对于评估自贸区建设成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优化贸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引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在CAFTA下的静态贸易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估计及国际比较基于截面数据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估计及国际比较基于截面数据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一、内容概括本文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的角度出发,在全球服务贸易框架下,通过应用截面数据引力模型,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
文章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截面数据,以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出口潜力值。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和国际竞争力存在正向关联,同时服务贸易出口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对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以及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影响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服务行业本身特点等。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解释变量的截面数据引力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的大小和变化。
该模型能够综合反映经济体之间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与合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过利用截面数据引力模型对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揭示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的整体水平较高,但在不同地区和服务行业中存在较大差异。
文章还发现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服务贸易政策等因素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具有显著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优化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等。
文章也强调了政府在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加强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创业等。
文章总结了全文主要观点和结论,并指出尽管本研究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仍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其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全球贸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与服务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准确评估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于制定科学的贸易政策、推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中国-东盟区域贸易发展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
摘 要 : 年 来 中 国与 东盟 国家 的 贸 易往 来 密切 , 实证 角度 分 析 了 中 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东盟 国 家之 间 贸 易 的 依 赖 程 度 , 易 增 长 的 近 从 贸
物 质 源 泉 , 及 贸 易的 增 长 潜 力 。 利 用 贸 易结 合 度 指 标 分 析 贸 易 的依 赖 程 度 。通 过 经 常 市 场份 额 模 型 分 析 中 国 与 东盟 之 间 以
1 。 由 表 1可 以 看 出 : )
( )9 6 2 0 1 1 9 至 0 8中 国 与 东 盟 主 要 国 家 ( em + 1 之 Asa ) 周 边 大 国争 相 合 作 的 伙 伴 。2 0 0 2年 1 月 4日 , 国 和 东 盟 1 中 间 的 贸 易 结 合 度 由 较 低 的 贸 易 结 合 度 0 3 5 增 长 至 .9 3 1 领 导 人 共 同 签 署 了《 国一 东 盟 全 面 经 济 合 作 框 架 协 O国 中 _89增 9 0 O国 之 间 贸 易 结 合 议》 。该 协 议 中 , 国 和 东 盟 同 意 于 2 ] 中 0 0年 建 成 中 国一 东 14 7 , 长 了 5. 5 。 中 国 与 东 盟 1
中 国 ~ 东盟
4 l国 +
2O 0 0
1 1 0 . 8 8
2 0 0 2
1 3 0 . 0 8
2 0 0 4
12 7 . 8 6
2 0 0 6
1 3 3 . 0 8
2 0 0 8
l 8 4 7
从 2 世 纪 9 代 初 期 开 始 , 国与 东 盟 区域 主 要 国 家 O O年 中
贸 易增 长 的 物 质 源 泉 , 利 用 贸 易 引 力模 型 实证 分析 中 国一 东盟 贸 易 区的 增 长 状 况 。 最 后 得 出 中 国 应 当抓 住 与 东 盟 区域 贸 并 易深 化发 展 的 契机 和 中国~ 东 盟 自由 贸 易 区建 立 的 契 机 , 力提 升 对 东盟 出 口的 产品 的竞 争 力 , 努 实现 出 口方 式 转 变 。 关 键 词 : 国一 东盟 贸 易 ; 易结 合 度 ; 常 市 场份 额 模 型 ; 易 引 力 模 型 中 贸 经 贸
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
★单文婷、杨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l五o▲II▲-,ACI,IC ICOIOMIC曩■VII胃
万方数据
互六侄厮■l
对方国家的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正相关,与地理上的 距离负相关。盛斌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 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量决定因素,从总量 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 潜力进行了估算[71。林玲、王炎(2004)用贸易引力 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进行实证检验,指出GDP、空间 距离和国土面积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变量 【8】。骆许蓓(2003)重点讨论了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因 素。他认为传统的”直线距离”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引力 模型中的”排斥力”问题,进而引入了“调整距离”[91。
了潜在的需求能力,双边的距离(运输成本)则构成
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阻力因素【1】。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X“=A(Yi Yj)/D,.
(式1)
式1中,x。.表示国家i对国家J的出口额;A是
常数项;V,表示国家i的GDP,Y.表示国家j的 GDP;D。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通常用两国首都或经 济中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当两国同属于、ⅣTO成员国时,由于优惠贸易安 排的贸易创造.相应双边贸易流量会上升
表示由人均收入水平决定的双方需求水平的接 近程度,从而反映所谓的林德效应.即是否有重叠 的代表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国的产业内贸 易状况,该值越小说明代表性需求越容易发生重叠. 于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文化的同源、以及华商的作用能有力的促进两国 的贸易
lnT产仪o+仪11nYiYl+cz21nPCY,PcYj+仅3ln也+u日 (式3)
这也是本文采用的基本引力模型的形式。 目前,引力模型研究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 视,成为世界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自1962年 Tinbergen首次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以来,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 展。Carr6re C61ine(2005)使用引力模型来评估区域 贸易协定签订前后的效应,结果显示区域贸易协定实 施后会显著地增加成员国间的贸易额【2】。Egger Peter (2005)根据对截面引力模型的适用性比较了四种不 同的估计方法。其中在许多情况下,Hausman--Taylor 估计法是值得推荐的[31。Hutchinson wimam K (2005)在他修正过的引力模型中引入了叫做”语言距 离”的一种语言上交流困难的度量,从而来决定一种与 英语相差很远的语言是否会影响双边的贸易量【4】。 Montanari Marco(2005)用引力模型来评估欧盟与西 巴尔干国家的贸易潜力,结果显示了它们之间有巨大 的贸易潜力【5】。 近几年,我国学者在应用引力模型研究方面取得 了一些进展,但他们大多注重实证研究而少有理论研 究。金哲松(2000)用最简化的引力模型分析~国与 世界其它国家发展水平和增长率差异、世界市场竞争 程度、地理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及距离对一国贸易流 向和贸易流量的影响[61。中国的出口流向及其规模与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巴基斯坦FTA贸易效应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巴基斯坦FTA贸易效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与巴基斯坦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贸易关系,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更是在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和巴基斯坦在经济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和模式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
对于中国与巴基斯坦FTA的贸易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还能为双方未来的贸易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双方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分析FTA的实际效果和推动贸易发展的潜力。
通过对FTA实施前后的贸易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出FTA对双方贸易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深化中巴经贸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贸易效应模型的建立,全面评估中国-巴基斯坦FTA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机制,为两国政府在未来FTA谈判和贸易政策制定中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探讨FTA的贸易效应和局限性,为中巴双方制定更加有效的贸易政策和合作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一种重要的模型,它基于牛顿引力定律的思想,认为贸易规模取决于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和距离。
具体来说,引力模型认为,贸易量与国家的经济规模正相关,即规模越大的国家,其贸易量也会越大;贸易量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即距离越近的国家,其贸易量也会越大。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在于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和地理距离的影响。
规模经济使得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从而促进贸易增长;而地理距离则会增加交易成本,限制贸易的规模。
引力模型通过分析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可以预测贸易量的变化。
在中国-巴基斯坦FTA的影响分析中,引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双边贸易的潜在规律,指导政府制定更有效的贸易政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模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模式”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自由贸易区作为推动区域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平台,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亮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东盟国家共同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其成立不仅对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以引力模型为分析框架,探讨自由贸易区成立前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变化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引力模型作为一种经典的国际贸易流量分析工具,能够较好地解释国家间贸易规模与地理距离、经济规模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分析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本文首先将对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贸易流量的理论影响。
接着,将基于引力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框架,选取适当的变量和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自由贸易区成立前后的贸易数据,本文旨在揭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贸易流量的实际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政策启示。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与发展对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东盟这一重要经济集团的代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经济的影响,而且可以为未来区域合作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引力模型这一经典的国际贸易分析工具,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变化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中国出口东盟贸易流量: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二 乘 法 对 面 板 数 据 进 行 多 元 线 性 回归 分 析 。 在 对 数 据 进 行 回 归 之 前 , 为 了 避 免 出 现 异 方 差 以 及 数 量 级 大 小 不 一 等 问 题 ,本 文 对 所 有 原 始 数 据 都 进 行 了对 数 变 换 处 理 。
更好地应 对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所带来的挑 战和机遇 ,长期处 于该 贸易区的 支配地位? 中国对 东盟
国 家 的 出 口贸 易是 否还 具 备 发 展 潜 力 ? 本 文将 对 19 90~20 年 中 国与 东盟 国 家的 出 口贸 易 流量 的 面板 数 据 进 09
行探 究,在原有 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更贴合 中国一东盟 自由区的 贸易情况 的贸易模型 ,找 出中国
综 上 所 述 ,我 们 要 利 用好 出 口还 需 要 注 意 很
资 ,使 得 我 们 产业 水 平 也 能 得 到一 定 提 高 。 具 体 操 作 过 程 ,一 方 面 应 鼓 励 民 间在 海 外 投
资 证 券 和 房 地 产 ;另 一 方 面 ,企 业 可 利 用 香 港 作
多 问题 ,虽 然 出 口额 的 上 升 可 以促 进 我 国经 济 发 展 ,但 外 贸 依 存 度 的 加 大 会 使 我 国的 经 济 存 在 太 多 的风 险 和 不 确 定 性 ,所 以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要 谨
慎 依 靠 出 口。
参考文献
…庞皓计 量经济学 科学 出版社 ,2 0 . 州. 08
[ 刘 剑 文 . 口退 税 制 度研 究 [ . 京 大 学 出版 社 ,2 0 2 ] 出 M】 北 04 [ 郑玲 出 口退 税 对 外 贸 出 口影 响 的 分 析 【. 西 财 经 学 院 学 3 】 I广 1
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对中国贸易的实证研究
以引力模型为基础对中国贸易的实证研究首先介绍了引力模型的思想来源以及其理论发展概况。
而后采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对我国2005年与33个最大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性的测算,发现两国之间的经济总规模、地理距离、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贸易潜力的测算。
最后,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标签:引力模型;贸易潜力;政策建议1 文献综述引力模型的思想来源是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是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
他们指出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其中,出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供给能力,进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需求能力,双方的距离(运输成本) 则构成了两国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
目前,引力模型研究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学术热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而我国学者在应用引力模型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他们大多注重实证研究而少有理论研究。
金哲松(2000)用最简化的引力模型分析一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发展水平和增长率差异、世界市场竞争程度、地理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及距离对一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影响。
盛斌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量决定因素,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
林玲、王炎(2004)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进行实证检验,指出GDP、空间距离和国土面积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变量。
骆许蓓(2003) 重点讨论了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因素。
他认为传统的“直线距离”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引力模型中的“排斥力”问题,进而引入了“调整距离” 。
当然,引力模型也曾遭到一些批评和质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一度认为缺乏理论基础,但在Anderson (1979)、Helpman 和Krugman(1985)、Bergstrand (1989)以及Deardorff (1995)等人的不断发展下,引力模型的理论根基已日渐稳固,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新的引力模型文献;另一个是批评模型的构造方法,集中表现为对横截面数据分析法(包括单一时点和跨时点平均数据)的质疑,然而随着面板数据(或时空数据,合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法的兴起,被忽视的国家和时间特定效应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中国与西班牙双边贸易潜力测算——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变量 。 L i n n e ma n n ( 1 9 6 6 ) 率 先添加 了内生变 量 、 人口 数 量 以及
而西班牙作为在全世界名义_ G D P 排名第十三, 以及在欧盟内 虚拟变量两国是否签订 自由贸易协定。 L e a me r e ( 1 9 7 4 ) 做出了
排名第五的国家, 被列为高收入与高发展程度的国家。 中国和 更进一步的研究 , 他将人均收入纳入模型考虑范围, 实证结 史朝兴等( 2 0 0 5 ) 将前 西班牙在1 9 7 3 年建立外交关系, 随着中西双边贸易量持续增 果表明人均收入会正 向影响贸易数量。
如何培i / q ? 首先我们 应以有效 的 方法让学 员掌 握企 业 的 宏观视 角和 思维 , P V C 模型 的设 计正是 为了建 构一 个简 而精 的商业 模 型 , 用 以表 示 一家 企 业 的整 体而 重要 的信 息 。 在课 程 中, 学 员必须 对 模 型在 结 构 和原 则 上进 行 了解 , 并 使 用 模 型把 企 业 的状 况描 绘 出来 , 在 制 作过 程 中, 学 员会对 企 业建 立进 一 步清 晰 了解 , 并对 营运 的重要脉 络 逐 步整 合起 来 , 如 内部环 境 、 运营 流程 、 面 对的 市场状 况 、 对企业 的冲 击和 挑 战 济, 2 0 0 3 ( 3 ) .
RCEP背景下中国与东北亚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R C E P 背景下中国与东北亚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杨灵,程新雨(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870)摘要: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的相关数据,研究在R C EP 背景下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双边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以及互补性,进而采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的出口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双边贸易规模整体上处于增长态势,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单一,在九大类商品中除机械和运输设备外,双方存在各自的竞争优势,互补性较强。
中国与俄国、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再造型,中国与韩国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中国与蒙古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巨大型。
最后,本文为进一步挖掘双边贸易潜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R C EP ;东北亚区域;贸易潜力;引力模型;双边贸易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09-0015-05收稿日期:2022-12-20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LJ K M R 20220489)作者简介:杨灵(1970-),男,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化;程新雨(1997-)(通讯作者),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
一、引言在当今国际贸易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多边贸易协定谈判显得极其重要。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 CEP )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通过削减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而互惠互利的自贸协定,它在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在2020年11月15日由中国、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东盟十国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
2022年1月1日,R CEP 正式生效实施,中国成为首批生效的十个国家之一。
R CEP 的生效实施充分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
自由贸易协定下中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体 化 , 其 是建 立 与发展 自由贸易 区 , 尤 已经 引起我
国政 府 的 高度 关 注 。迄 今 , 国 已经 签署 或 处 于对 我
亚太 自由贸易 区 的建 立 , 为 由于 政治 或外 交 因素 , 认 如果 中 国政 府无 法认 同 自贸 区的某 些条 件 和理念 或 者涉 及 中 国利 益 的条款 不具 有足 够 的吸 引力 ,亚太
21 0 2年 9月 第2 6卷 第 9 期
经 济 与 管 理
Ec no d a ag me o my an M n e nt
Se , p. 201 2
oZ . 26 ,09 v .
●经 管 论 坛
自由贸易协定下中国贸易流量的影响 因素研究
— —
基 于贸 易引力模 型的 实证 分析
有 正 效应 , 区域 经济 一 体 化 的实 现 途 径 应 以市场 化
三、理论 推导与模型建立
经 济 复苏 不稳 、 多边 贸 易谈 判 受 阻的情 况下 , 推进 双 边 或 区域 经 济 自由化 正 成 为潮 流 , 主要 表 现 就是 其 日渐 兴盛 的 自贸 区建设 。 自由贸易 区之所 以受 到世
二 、文 献 综 述
笔者 通过 对 当前进 行分 析整理 ,发现 可 以归纳
关键 词 : 自由 贸 易 区 ; 力模 型 ; 易流 量 引 贸
中图分 类号 :7 F 1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39 (0 2 0 — 0 4 0 10 — 8 0 2 1 )9 0 1— 4
一
、
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和伙伴国的经济规模、伙伴国的人 均经济水平、两国之间的距离以及是否为APEC成员国等因素对中国的进口贸易流 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当采取以下政策建议: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1、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加入各类贸易组织。虽然加入WTO和中国-欧盟、中 国-美国等双边贸易组织已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增长机会,但加入其他贸易 组织如TPP等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进口贸易发展。
四、结果与讨论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面板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 显著差异。农业产值和农业生产效率显示出对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而人口规 模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另外,收入水平、市场距离和贸易壁垒等变量也对农产品 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市场距离,它的影响效应在所有因素中最为显著, 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市场距离的制约。而贸易壁垒的影 响相对较小,但也不能忽视。
六、展望
本次演示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方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对未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 供有益的参考。
谢谢观看
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分
析
目录
01 一、中国进口贸易影 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03 参考内容
02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
标题: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口贸易发展迅速。2003年,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 双边贸易额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之后的年份中逐年攀升。然而, 进口贸易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规模、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伙伴国的人均GDP、距离和贸易组织等。本次演示利用引力模型和面板 数据,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贸易引力模型_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
2006年第4期经济经纬 ECONOM I C S URVEY N o.4 2006贸易引力模型: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张 昱,唐志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广东广州510420)摘 要:作者在采用并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验证了决定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GDP总量)、人口、空间距离和贸易政策等,并通过Be ta系数检验证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贸易潜力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应当充分重视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同时积极调整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增长方式。
关键词: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潜力;B eta系数作者简介:张昱(1971-),女,湖南株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唐志芳(1981-),女,湖南安仁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04级研究生。
中国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4-0044-04收稿日期:2006-04-03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适当的分析框架来考察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状况,定量估计和分析影响双边贸易的因素,并从总量上测算我国的贸易潜力,从而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
本文采用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30个最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及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关于贸易引力模型贸易引力模型(Trade Gravity M ode l)是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分析双边贸易流量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模型。
它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
模型的基本形式是T ij=AG i G j/D ij其中T ij是双边贸易额,为进出口的总和;G i是国家i的GDP;G j是国家j的GDP;D ij是国家i和国家j的距离; A是比例常数。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中国省际贸易是中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各省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贸的蓬勃增长,中国省际贸易也在不断升温。
针对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本文从外贸引力模型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各省区域之间的贸易潜力和特征,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省际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是评估不同省份之间贸易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
外贸引力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测度模型,通过分析各省份之间的贸易引力来评估其贸易潜力。
该模型主要基于物流、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揭示了不同省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潜力。
在外贸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构建了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
通过对各省份之间的贸易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各省份的贸易潜力大小和分布特征。
同时,本文还运用模型对中国省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中国外贸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中国省际贸易特征解析中国省际贸易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各省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程度,也体现了各省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对中国省际贸易的特征进行了深入解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差异性显著。
中国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省际贸易的差异性。
一些发达省份主要依靠出口贸易,而一些欠发达省份则以进口为主,地区之间的贸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2.产品结构多样化。
中国省际贸易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不同省份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进行产品生产和贸易,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丰富了省际贸易的内涵和形式。
3.导向性强。
中国省际贸易受到相关部门的影响较大,各省份通过实施产业、贸易等来引导和规范贸易活动。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
外贸引力模型视角下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研究与贸易特征解析前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出口国,在中国,外贸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因此,如何评估中国省际贸易潜力并分析其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外贸引力模型提出了一个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以期在加深对中国省际贸易水平理解的同时,在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前沿研究外贸引力模型是经济学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模型,旨在量化和解释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
中国也逐渐引入外贸引力模型,以评估与各国经济体的贸易关系。
此外,在中国的省际贸易研究中,一些学者已经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Wang et al. (2016)提出了一个中国省际贸易潜力模型,以反映中国省际贸易的实际和潜在客观因素。
阮到明和长河(2018)则基于地方政府财政规模、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等指标,对中国省际贸易的市场结构和发展动态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中国省际贸易特征解析中国省际贸易是指中国各省市之间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贸易方式的比重越来越高。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中国省际贸易特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省际贸易总量不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各省市之间的贸易总量也在不断增长,这种趋势有望继续。
(2)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中国省际贸易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传统的农业产品转变为更加复杂的工业制成品和技术服务。
新兴行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出现也涉及到中国省际贸易的重构。
(3)地域发展不平衡。
虽然中国各省市之间的贸易总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地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在省际贸易中仍然存在。
在一些地区,由于水利、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差异,贸易结构、贸易发展水平、贸易力度、贸易品种等都存在差异。
(4)政府对贸易的支持。
在中国当前的政府政策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省际贸易开展提供了各种支持、鼓励和奖励措施。
基于引力模型分析1992-2010年中国对外双边文化贸易数据
基于引力模型分析1992-2010年中国对外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一、引言二、引力模型与文化贸易分析三、1992-2010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四、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五、案例分析六、结论引言文化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既能够提升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又能够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和传播。
因此,对文化贸易的研究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基于引力模型,对1992-2010年中国对外双边文化贸易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明确中国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所在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为中国文化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引力模型与文化贸易分析引力模型是解释贸易流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与其经济规模、距离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其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引力模型因其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及适用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贸易流量的分析。
文化贸易的本质是跨国流动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因此可以将其看作贸易流量的一种。
1992-2010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992-2010年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逐年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中国对外文化产品出口从1992年的4.5亿美元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309.9亿美元,同期进口文化产品从2.3亿美元上升至37.2亿美元。
其中,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额在2004年时达到了一个历史高点,为112.2亿美元,并在2005年、2009年和2010年重新创出历史新高。
而进口贸易在2003年、2004年出现了大幅度上升,但之后进口规模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为了探究影响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因素,我们基于引力模型,选取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的几个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地理距离、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和文化相似度是影响中国文化贸易流量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因素对中国文化出口和进口的影响程度不同。
引力因素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引力因素分析是研究不同因素对某一现象影响程度的常用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引力因素,探讨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分析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引力因素;2. 评估各引力因素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3. 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数据来源:收集2000-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数据、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政策等数据。
2. 模型构建:采用引力模型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
引力模型公式如下:\[ F_{ij} = \frac{G \cdot M_i \cdot M_j}{d_{ij}^2} \]其中,\( F_{ij} \) 表示国家i对国家j的机电产品出口额,\( G \) 为引力系数,\( M_i \) 和 \( M_j \) 分别为国家i和国家j的机电产品出口总额,\( d_{ij} \) 为国家i和国家j之间的距离。
3. 模型估计: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引力模型进行估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引力因素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引力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规模:经济规模是影响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规模越大,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越高。
(2)距离:距离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
距离越远,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越低。
(3)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
贸易政策越宽松,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越高。
(4)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
技术进步越快,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越高。
2. 影响程度评估根据模型估计结果,经济规模、距离、贸易政策和技术进步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经济规模: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距离、贸易政策和技术进步。
(2)距离:影响程度较大,但随距离增加,影响程度逐渐降低。
中国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贸易量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融入全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
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
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 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
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由此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非常迅速,并且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国贸易量变化的研究非常必要。
一,建立模型本文选取引力模型的主要基本指标,来验证中国贸易和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引力模型等式显示了ij两国的GDP总量,和两国之间的距离。
其中T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
Y代表了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说明了两国之间的距离,在本文中用两国之间的首都距离代表。
由于引力模型基本公式是非线性公式,将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变成线性等式:二,数据来源鉴于中国在2012年的GDP总量是定值,故没有加入计算。
本文选取2012年和中国贸易量较大的18个国家作为样本,其中中国和各个国家的贸易额来自中国国家商务部的2012年1-12月进出口数据;各个国家的GDP总量来自于IMF 的统计数据;各国到中国的距离以各国首都到北京的距离测算,来自于网站。
三,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本文收集了中国和18个国家在2012年的贸易总量,各个国家的GDP总量,和两个国家的距离。
表1国家香港贸易总额(亿美元)3414.9GDP(亿美元)2436.7距离(公里)1973印度664.7 19467.7 3781 日本3294.5 59844 2102.4 韩国2563.3 11512.7 1106 台湾1689.6 4740.2 1700 印尼662.2 8948.5 5228 泰国697.4 3769.9 3207.9 英国631.1 24337.8 8146.7 德国1611.3 33666.5 7364 法国510.2 25804.2 8225 意大利417.3 19804.4 8136 荷兰676.1 7702.2 7828 俄罗斯881.6 19535.6 5801 南非599.5 3909.1 12974 巴西857.2 24250.5 17330 加拿大513.7 17700.8 8460 美国4846.8 156760 11159.4 澳大利亚1223 15420.6 9028由于GDP和两国的距离对于两国的贸易额会产生影响,属于多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作用结果,所以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贸易量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融入全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
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
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 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
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由此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非常迅速,并且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国贸易量变化的研究非常必要。
一,建立模型
本文选取引力模型的主要基本指标,来验证中国贸易和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引力模型等式显示了ij两国的GDP总量,和两国之间的距离。
其中T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
Y代表了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说明了两国之间的距离,在本文中用两国之间的首都距离代表。
由于引力模型基本公式是非线性公式,将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变成线性等式:
二,数据来源
鉴于中国在2012年的GDP总量是定值,故没有加入计算。
本文选取2012年和中国贸易量较大的18个国家作为样本,其中中国和各个国家的贸易额来自中国国家商务部的2012年1-12月进出口数据;各个国家的GDP总量来自于IMF 的统计数据;各国到中国的距离以各国首都到北京的距离测算,来自于网站。
三,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
本文收集了中国和18个国家在2012年的贸易总量,各个国家的GDP总量,和两个国家的距离。
表1
国家香港贸易总额(亿美元)
3414.9
GDP(亿美元)
2436.7
距离(公里)
1973
印度664.7 19467.7 3781 日本3294.5 59844 2102.4 韩国2563.3 11512.7 1106 台湾1689.6 4740.2 1700 印尼662.2 8948.5 5228 泰国697.4 3769.9 3207.9 英国631.1 24337.8 8146.7 德国1611.3 33666.5 7364 法国510.2 25804.2 8225 意大利417.3 19804.4 8136 荷兰676.1 7702.2 7828 俄罗斯881.6 19535.6 5801 南非599.5 3909.1 12974 巴西857.2 24250.5 17330 加拿大513.7 17700.8 8460 美国4846.8 156760 11159.4 澳大利亚1223 15420.6 9028
由于GDP和两国的距离对于两国的贸易额会产生影响,属于多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作用结果,所以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将以上数据输入SPSS 16.0,进行回归分析。
由表2可知,两国距离和该国GDP与两国贸易额的相关系数是R=0.810,修正后的判决系数R2值为0.610,说明拟合优度尚好。
在表3的显著性检验中,F检验的统计量的值为14.308,显著性概率p=0.000<a=0.01,说明二元线性回归方程非常显著。
表4 Coefficients a
表4显示出,各国GDP 总量和其到北京的距离的回归系数的t 检验的统计量值分别为5.112和-2.776,显著性概率值分别为0.000和0.014,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说明该国GDP 和其到北京的距离对两国间的贸易额是很有影响的,其中贸易国的GDP 总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而两国之间的距离的影响较GDP 影响弱。
所以,运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解释引力模型是合适的,并且验证了引力模型中GDP 总量和两国的距离对于两国贸易额是有显著影响的。
因此,线性的引力模型为:
1ln 1584.136ln 0.029ln 0.129ij i j ij
T a Y Y D =++- 根据表4,在中国GDP 总量不变和两国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他国的GDP 总量每上升1亿美元,则其与中国的贸易额平均增加0.029亿美元;在中国GDP 和该国GDP 不变的情况下,其与中国的距离每增加1公里,则与中国的贸易额就会平均下降0.129亿美元。
四,结论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8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印证了引力模型对于两国间贸易额的说明,两国的GDP 总量与贸易额呈正相关,两国间的距离与贸易额呈负相关,即GDP 总量越高,贸易额就越高,两国距离变远,则贸易额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