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在经济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来影响经济稳定。
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通过改变税率和税基,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调节。
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政府可以降低税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提高税率,抑制消费和投资,以避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出现。
因此,财政政策通过税收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经济的波动,维持经济的稳定。
其次,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稳定。
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总需求。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投入,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样可以提高就业率,增加人民收入,进而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复苏。
然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适度减少支出,以防止过度刺激经济,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实现经济稳定。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来影响经济稳定。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是衡量财政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在经济增长过快时,政府应适度减少财政赤字,以避免过度刺激经济,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可以对经济进行平衡调控,实现经济稳定。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根据经济的具体情况和目标来确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各异,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此外,财政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与货币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整税收、政府支出和财政收支状况等手段,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促进稳定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促进稳定发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犹如航行在波涛汹涌大海中的舵手,指引着经济这艘巨轮朝着稳定发展的方向前行。
那么,宏观经济政策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呢?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的收支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
当经济面临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比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这不仅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同时,政府还可以减少税收,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居民消费的增加能够带动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复苏。
相反,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压力时,政府会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缓解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在经济低迷时,央行可以降低利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鼓励投资和消费。
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供应量,为经济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会提高利率,收紧货币供应量,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从而稳定物价,防止经济泡沫的形成。
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也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产业政策通过引导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例如,政府可以对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资助等,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对于一些产能过剩、落后的产业,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其转型升级或逐步淘汰,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
贸易政策在经济稳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的贸易政策有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出口和进口,推动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总结

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总结2024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和变革的时期。
本次报告旨在总结202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对其影响与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与推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首先,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政府加大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减税降费和适度的货币供应,有效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速在合理区间内保持平稳增长,就业形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其次,在推动结构调整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
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政府大力推动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利因素增多。
这对我国的外贸和对外投资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包括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产能过剩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但改革的难度较大。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此外,2024年也是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一年。
人口结构的变动将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政府需要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口的养老福利和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推动人口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和推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创新能力,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
同时,政府应加强产业转型和升级,解决一些结构性问题,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一、经济增长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我国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收入逐渐增加,加之科技创新的推动和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
同时,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为我国经济带来更多机遇。
二、就业形势分析2024年,我国就业形势将会继续保持稳定。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政府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帮扶和培训,进一步推动就业稳定增长。
三、通货膨胀压力分析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将继续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随着政府对通货膨胀的监控和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居民消费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
同时,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中性,有效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以稳定物价水平。
四、产业结构调整分析2024年,我国产业结构将继续向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方向调整。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新兴产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而传统产业也将继续实施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科技等领域,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五、宏观经济政策建议1.进一步扩大内需。
政府应加大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推动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3.加强对外贸易合作。
政府应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对外贸易市场,加大对外贸易政策的支持力度,增加出口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4.深化改革开放。
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放开市场准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5.健全财政和货币政策。
政府应保持财政政策的稳健性和灵活性,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平衡好货币供应总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机会和平衡国际收支。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机会和国际收支四个方面来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企业利润等。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内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
另外,国家还可以制定产业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这些措施,国家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价稳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物价的稳定对于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高通胀率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增加居民的生活负担。
因此,国家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保持物价的稳定。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监管市场,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防止价格的恶性波动。
就业机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现充分就业对于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加企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产生。
此外,国家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以应对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国际收支平衡可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和外汇储备管理等手段来调整国际收支状况。
此外,国家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国家可以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机会和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稳定的作用在当今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稳定的作用日益凸显。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下面将分别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三个方面阐述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是调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调控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地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在经济增速较快时,财政政策可以采取收缩性措施,提高税率、减少政府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增长。
相反,在经济增速较慢或衰退时,财政政策可以采取扩张性措施,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复苏。
通过合理运用财政政策,政府能够有效稳定经济运行,维持经济增长的平稳性。
其次,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的货币环境和利率水平。
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央行可以调整利率,从而影响借贷成本和投资水平。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加息来提高贷款成本,抑制过度投资。
相反,当经济低迷时,央行可以通过降息来降低贷款成本,刺激投资活动。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通过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央行能够维持经济的稳定,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范围内。
再次,产业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政策是指通过调控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升级等手段,来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产业政策,政府可以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产业政策还可以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供应链和加强技术创新,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理运用产业政策,政府能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货币环境和投资水平;产业政策通过调控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一、宏观经济趋势分析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经过近年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3年全国人大一号议案中强调了实施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将为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从经济增速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6%以上。
在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
其次,从经济结构来看,2024年我国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升级。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我国经济结构将越来越向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转型,这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再次,从对外贸易来看,2024年我国对外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将不断加强,同时,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也将保持增长势头。
最后,从宏观政策来看,202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将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货币政策将继续注重稳健,确保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的可控性。
二、政策建议针对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以下是对相关政策的建议:1.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在2024年,我国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企业减负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2.继续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2024年,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园区、提供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创业。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大宏观经济政策

五大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稳定。
下面是五大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参考内容: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过热,避免通货膨胀。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金融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基准利率来调控货币供应量,进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在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为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当国内汇率过高时,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干预来增加外汇供给,降低汇率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当国内汇率过低时,政府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以促进进口,调节国际收支。
4. 劳动力政策:劳动力政策是为了促进就业和提高劳动力素质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改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少劳动力税收负担、提高工资水平等手段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5. 结构性改革政策:结构性改革政策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包括改革市场体制和机制,扩大市场准入,促进私有化和市场竞争,推动科技创新等。
结构性改革政策旨在提升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并使经济更加具有韧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五大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劳动力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
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需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一、宏观经济趋势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2024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趋势也在发生一些变化。
总体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以下是对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的分析:1.经济增长:202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可能面临一些困难,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需求仍然强劲,投资增长也有望保持稳定,这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一定支撑。
2.通货膨胀: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结构性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2024年我国可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为应对通货膨胀,我国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和适时调整价格政策。
3.财政政策:2024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以推动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
4.外贸形势:2024年我国的外贸形势将更加严峻。
美国等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继续加大,对我国的出口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多元化的市场,以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
5.金融风险:2024年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将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行业和企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金融风险可能会有所加剧。
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政策建议基于对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的分析,我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加强结构性调整:我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
同时,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优化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3.扩大对外贸易:加大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力度,积极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降低对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的依赖。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趋势及政策建议一、宏观经济趋势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新挑战。
首先,经济增长将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在6%左右。
其次,消费市场将继续扩大,尤其是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领域的增长将加速。
再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将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将迎来更多机遇。
同时,我国还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调整。
二、政策建议1.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通货膨胀压力可能会增加。
因此,我国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注重实体经济的需求,防范通货膨胀风险。
2.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方面,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3.拓展消费市场要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加消费品种、提升消费体验等方式,促进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话费、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监管,降低民生成本,激发消费潜力。
4.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应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促进人才发展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促进人才流动和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强与全球市场的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经济将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并面临着一些新挑战。
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消费市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才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将有望应对挑战,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以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以下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一、保持经济稳定保持经济的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稳定物价水平、保持就业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努力,政府可以维持经济的稳定状态。
稳定的经济环境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政府通过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措施包括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
经济的增长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三、调控经济周期调控经济周期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经济运行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政府需要通过适时的政策干预来平抑经济的波动。
在经济上行期,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遏制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在经济下行期,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通过调控经济周期,政府可以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四、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等,政府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改善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监管和执法,保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可以增加人民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调控经济周期和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可以有效地引导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平衡的能力,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或崩溃。
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则指经济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导致经济增长受阻或财务危机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经济体系处于稳定状态时,能够保持健康的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相对稳定,失业率和通胀率处于可控制的水平。
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个人的预期,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稳定性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方面:1.货币政策的调控。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维护经济的稳定。
合理的货币政策能够稳定物价,并影响投资和消费行为。
2.财政政策的引导。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水平,调控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适当的财政政策能够提高民众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3.金融市场监管。
金融市场的监管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减少金融风险,可以避免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4.外部经济环境的稳定。
国际经济环境的稳定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际贸易的稳定,避免外部冲击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外部冲击、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
不稳定性对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
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如下:1.内外部冲击。
经济体系受到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战争、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的冲击,可能导致经济运行不稳定。
此外,全球市场的动荡、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也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市场波动。
市场投机行为、供需关系失衡、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市场波动,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
例如,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和崩盘会引发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背景材料1.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许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中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同时,中国从1992年以后对过热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到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失速,并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
1998年中央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不利影响,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xx年,积极财政政策已实行了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带动投资近4万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成效显著。
6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充足,支持了经济的增长。
3.20xx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着重把握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内容(一)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二)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但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消费价格水平仍然较低,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相对较少,内需并没有真正拉动起来。
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要点

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要点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控经济总量,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因素,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要点。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通过增加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和稳定消费需求,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其中,投资的扩大有助于提高生产能力和促进技术创新,而消费需求的稳定可以激发企业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就业和收入分配:宏观经济政策还应关注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
稳定就业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通过采取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措施,政府可以提高就业水平。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应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三、物价稳定: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政府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并制定有效的价格监管措施,维护物价稳定。
价格的稳定有助于增加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四、国际平衡:宏观经济政策还需关注国际经济平衡。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资本流动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维护汇率稳定,避免经济出现过度依赖进口或出口倒退等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五、财政可持续性: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考虑财政可持续性。
政府需要合理规划财政收支,防止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以保证国家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财政监管和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
总结回顾: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要点包括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物价稳定、国际平衡以及财政可持续性。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点,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只有在这些要点的合理平衡下,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经济体系,并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宏观政策的四个目标

宏观政策的四个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稳定、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四个方面。
这四个目标的实现,对于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难以进行长远规划,消费者也会降低购买能力,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性。
政府应通过实施合理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来维护经济的稳定。
同时,也需要健全的监管机制来预防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其次,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家的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健康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市场和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资源的优化配置意味着让资源在不同领域和企业之间得到最佳利用。
政府应通过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推动资源向效益高、环保的产业领域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最后,社会进步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平等和公正。
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总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稳定、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四个方面。
只有在实现这四个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福祉水平。
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全面考虑这四个目标,确保各方面的目标均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为国家和人民谋取更好的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及其矛盾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及其矛盾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包括: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平衡。
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带动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
2. 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确保物价水平相对稳定,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的目标。
价格的不稳定性会给经济运行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人民生活和企业经营。
3. 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还要追求充分就业,即实现就业供求的平衡。
充分就业可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并推动经济增长。
4. 国际平衡:国际平衡指的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即国际贸易的收支持平衡状态。
国际平衡有助于维持经济稳定,并确保国际经济关系的正常运行。
这四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
例如,经济增长有可能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影响价格稳定的目标。
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实现充分就业可能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从而推高工资水平,进而影响物价水平。
此外,国际平衡与其他目标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例如追求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实现这些目标时做出平衡考虑,以求最优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
宏观经济政策与稳定性

宏观经济政策与稳定性宏观经济政策是一种涉及国家整体经济运行调控的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
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的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政策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政策三方面进行分析。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中央银行的核心工具,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通过利率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来实现。
当经济面临通胀压力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升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来抑制消费和投资,以实现物价稳定。
然而,如果过度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放缓和失业上升,从而破坏经济的稳定性。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通胀和就业之间的平衡,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
财政政策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财政政策旨在调节总需求和供给,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当经济面临疲软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财政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从而带来债务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需要与经济增长和债务管理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经济的稳定性。
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外,结构性政策也对经济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构性政策旨在改善经济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创新。
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提供教育培训等措施,结构性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并为稳定性提供基础。
然而,结构性政策的实施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见效,这可能导致短期经济波动。
因此,在制定结构性政策时,需要考虑到长期增长和短期稳定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政策与稳定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都可以影响经济的稳定性。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权衡不同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实现长期增长和短期稳定的目标。
只有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才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实现全面的经济繁荣。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始终以稳定性为出发点,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宏观经济的经济稳定

宏观经济的经济稳定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的稳定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宏观经济的稳定指的是经济体整体的平稳运行,包括物价稳定、就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宏观经济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分析一些实现经济稳定的政策工具。
经济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们的购买力,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而通货紧缩则会导致物价下降,企业利润减少,可能引发经济衰退。
因此,维持物价的稳定对于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就业稳定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高就业率能够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高失业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放缓。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培训机会和促进创业,以维持就业的稳定。
最后,经济增长的平衡也是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目标。
过快的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而经济增长过慢则会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经济政策来平衡经济增长的速度,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影响经济的整体需求和物价水平。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加息或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而在经济低迷时,央行可以通过降息或放宽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也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在经济疲软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或减税,以刺激消费和投资;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减少支出或增税,以抑制通胀。
此外,结构性改革也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革市场机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可以增强经济的适应性和韧性,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
宏观经济安全原则定义

宏观经济安全原则定义
宏观经济安全原则指的是一系列应当遵循的规定或行为准则,用
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经济安全的要求。
其中,宏观经
济安全原则的核心在于实现稳定、可持续、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目标,确保当下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安全原则:
1.宏观经济稳定原则
宏观经济稳定原则是指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
策等手段,保持货币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在稳定范围内
波动,避免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情况,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宏观经济平衡原则
宏观经济平衡原则是指维持经济体系的内部平衡(如需求和供应、收入与支出、储蓄和投资等)、外部平衡(如国际收支平衡等),保
障经济运行的整体演进趋势。
3.宏观经济透明原则
宏观经济透明原则是指政府和经济市场机制应当提供充分、准确
的信息,以便投资者、消费者等决策者可以更加理性地作出经济行动,避免因缺乏透明度而导致的不安定情况。
4.宏观经济协调原则
宏观经济协调原则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应当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形成合力,使得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
调一致,形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协调稳定。
5.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
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宏观经济政策和实践应当考虑未来
社会、经济、环境的长期利益,防止短视行为,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
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安全原则是保障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维
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我们社会各界也应当深入理解、
积极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G
E2
E0
P AD0 AD2 AD1
r1
P0
r0
Y Y0 Y2 Y1
Y0 Y2 Y1 LM
IS1 IS0 Y0 Y2 Y1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有效 性取决于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大小。
乘数效应决定IS曲线移动的幅度;挤出效应 抵消一部分乘数效应,其大小由投资的利 率弹性和LM曲线的形状决定。
a.财政扩张:凯恩斯情形 b.财政扩张:古典情形
P
P
AS
P1
P0
AS P0
AD0
Y0
AD1
Y1
Y
AD1
AD0
Y0
Y2 Y
产生完全挤出效应的两种机制:
a.LM曲线垂直,财政扩张不引起AD曲线的 移动,这时挤出效应是一种需求现象。
b.AS曲线垂直,尽管财政扩张增加了总需 求,但总供给限制了总产量,这时的挤出效应 是一种供给现象。
(利用IS-LM模型画图说明)。
假设价格水平不变。利用IS-LM模型分析, 在哪些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 币政策的效果却十分明显?
r1 r2
利率不变而紧缩货币, 经济衰退进一步加重。
Y1 Y0
IS1
IS0
Y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应比较
a.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见 效快,但产生挤出效应;货币政策副作用小, 但通过传导机制间接发挥作用,因此政策效果 的显现有更长的时滞。
b.在经济的运行接近充分就业时,无论是货币 政策还是财政政策的扩张都只能导致价格的 上涨,尽管总需求的构成不同。
Y0
IS1
Y1
Y
IS1
IS0
Y0
Y2 Y
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的总结: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a.LM曲线越平坦,收入增加就越多而利率 上升就越少;
b.IS曲线越平坦,收入增加就越少而利率 上升也越少;
c.乘数越大从而IS曲线水平移动的幅度越 大,收入和利率就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总需求的移动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 果还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总供给越 平坦,扩张的财政政策越有效。
主要的自动稳定器:
政府税收; 政府转移支付;
四、货币政策效应
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a.利率渠道
Ms——r——每一价格水平上的投资—— AD曲线向右移动。
b.股票价格渠道
Ms —— r ——股票价格——一级市场上 只要发行少量股票就可筹集较多的资金—— 投资 ——AD曲线向右移动。
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的斜率
r
LM
r1 r1
r0
r0
IS1
IS0
Y0 Y1
Y2 Y
LM
IS0
Y0
Y1
IS1
Y2 Y
财政政策效果与LM曲线的斜率
r
LM
r1
r1
r0
r0
IS1
IS0
Y0
Y1 Y2 Y
LM
Y0 Y1
IS1 IS0
Y2 Y
a.完全的乘数效应
b.完全的挤出效应
r
LM
r1
r0
LM r0
IS0
2.对产出构成的影响
在对总需求有类似效果的政策中,某些 政策影响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某些政 策影响当前的消费,而某些政策通过影 响投资来影响未来的经济增长。
扩张性政策与产量构成
r 财政政策
LM0 货币政策
E1
LM1
E r0
E2 IS1
Y0 Y*
IS0 Y
3.政策工具的影响范围
一些政策的影响范围狭小,例如货币政 策;另一些政策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例 如减税或增税这样的财政政策。
2.平衡预算条件下的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的增加通过等量税收收入的增 加来弥补时,这时的财政政策仍然具有扩 张效应。
3.自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
—— 经济中存在的一些内在的稳定因素,
在经济进入衰退或过度繁荣时,即使政府不采 取积极的稳定政策,这些因素也可以产生一定 的稳定作用。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IS-LM-BP模型
r
LM
r0
BP
IS Y
Y0
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r
LM0
LM1
B
r0
A
C
BP
IS1 IS0
Y
Y0
Y*
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效应
r
LM0
LM1
r0
A
BP
B
IS1
IS0
Y
Y0
Y*
总结:在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 财政政策十分有效,不产生挤出效应;但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在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一定时,货币政 策的效果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总供 给曲线越平坦,扩张的货币政策越有效。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比较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一种政策的效应还与其他政策的影响有关。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搭配会产生不同的 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不变时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2.浮动汇率制情形
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中央 银行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r
LM0
B
r0
A
IS1 BP
IS0
Y
Y0
Y*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效应
r
LM0
LM1
r0
A
C
BP
B
IS1
IS0
Y
Y0
Y*
总结:在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制度下,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第34章 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本 2.评价政策工具的标准
章 要
3.财政政策的效应
点 4.货币政策的效应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6.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价格稳定(price stability); 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y1
极端情形: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IS’
y1
极端情形: 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LM ’
r1
r0
r2
IS ’
IS
y0 y1
六、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
1.固定汇率制情形
当国际收支逆差使本币出现贬值趋势时,中 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币、购买本币; 当国际收支顺差使本币出现升值趋势时,中央 银行要投放本币购买外汇。
4.执行的灵活性和速度
一些政策比另一些政策更具有灵活性, 比如货币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影响不会很 快显示出来。财政政策见效快,但一旦制 定很难逆转。
5.政策后果的确定性
政策后果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但某些时候,一些政策的影响比另一些 政策的影响有更大的确定性。
6.非意愿的副作用的存在
一些政策可能产生相当大的负的副作用, 比如临时性的投资税优惠政策。
3.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内部均衡: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 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支出 G
内部均衡线(NN)
NN
A 通货膨胀
B 失业
r
利率政府支出 G源自外部均衡线(FF) FF国际收支逆差 A B 国际收支顺差
r
利率
政府支出
内外均衡 FF NN
C D
A
B
利率
如果一国政府想在保持国民收入总水平不变 的情况下降低私人投资的规模,什么样的 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r
政府增税或紧缩开支的
LM
结果:利率下降,
经济衰退
r0
r1
IS0
IS1
Y1 Y0
Y2 Y
货币政策同时紧缩时的财政政策效果
r
LM1
LM0 如果中央银行为维持
利率不变而紧缩货币,
r0
经济衰退进一步加重。
r1
IS1
Y2 Y1 Y0
IS0
Y
货币政策扩张时紧缩财政政策的效果
r
LM0
r0
LM1 如果中央银行为维持
c.财富渠道
Ms—— r ——股票价格与长期债券价格 ——消费者财富增加——消费增加——AD曲 线向右移动。
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选择中间目标(intermediate target)的标准:
可测性;可控性;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3.货币政策效应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 效性取决于它能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幅度。 IS曲线与LM曲线的斜率都会影响货币政策 效应。
三、财政政策效应
1.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
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
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 移动。
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
从而减少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减少。
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大小决定了AD曲线移 动的幅度。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与挤出效应”
Y=E E1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扩张
C. 当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的时候, 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都能够带来产出的 增长,但产出构成不同。
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货币与财政扩张
d. 当经济处于严重衰退中的时候,由于投资 对利率不敏感或者银行的贷款意愿极低,货币 政策可能相对无效,财政政策相对有效。
极端情形: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