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697bf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d.png)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Introduction:I. The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1. Language as a reflection of culture2. Understanding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as a key to effective language learning1.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understanding idioms and metaphorsII.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the Mastery of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A. Incorporating cultural activities into English lessons1. Organizing cultural exchange events2.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research and present their findings on English cultureB. Implementing authentic materials in teaching1. Using authentic texts, such as magazines, newspapers, and books2. Watching movies and TV shows with cultural elementsC.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real-life experiences1. Organizing field trips related to English culture2. Inviting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o share their cultural experiencesA. Developing cultural literacy1. Familiarizing students with famous English literature and authors2. Discussing and analyz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iterary textsB. Practicing contextual guessing1.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infer meanings of unfamiliar words based on cultural context2. Analyzing cultural idioms and their meanings within the textC. Engaging in cross-cultural discussions2. 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by examin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iterature, media, and other textsConclusion:。
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论文
![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14eb55804d2b160b4ec042.png)
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重庆 404100)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仅仅学习某种语言而不注意学习这种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
因此,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英语文化教学应将课堂教学和课外积累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差异;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3学习某种语言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离开了对异族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妨碍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在交际中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而伤害文化人士的感情。
事实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外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遇到的重大障碍,这并不是语言能力上的问题,而往往是由于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素质方面的欠缺。
学英语不仅要做到准确,更重要也更难的是做到得体[1]。
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对特定的人说出特定的话,这就是得体,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
在外语教学中不应该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应该把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纳入其中,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1. 文化差异性导致交际障碍跨文化交际,首先碰到的是差异性,而不是相同性。
汉英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风俗习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政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可以分为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2]。
下面将举例探讨语言行为中汉英文化差异的表现。
1.1 称谓与招呼在称呼方面,汉英存在共同点,都可以用“称谓+姓”表示尊敬,如李主任,马教授,王医生和dear rafer, professor steward,doctor smith等。
或者直呼名字表示亲切友好,如汉语的玲玲、小兰和英语的susan,tom等。
但英美人更喜欢别人直呼其名,且不论长幼,就是年纪比自己小得多或相差无几的兄弟姐妹、同事和亲戚朋友亦如此,范围要比汉语广得多。
如在《走遍美国》智能光,理查德的妻子marilyn直呼其公公、婆婆philip steward和ellen steward的名字,这样做是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3]。
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
![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32d6c4050876323112128a.png)
试析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建议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融入相关的多元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的目的,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英语教学多元文化背景应用积极性1引言每种文化都有其渊源并有着自身的传承性,所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或者种族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文化传统并非孤立发展的,它总是不断地与其他外来文化进行交融互补,得到丰富补充,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现象。
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与专业教学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内容,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发挥学生自身潜力有很大帮助。
2多元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1高职英语教学特点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中学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本科教育。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三年的学习时间内还包含了实习实践的环节。
因此,高职学生的学科开设主要体现其系统性和实用性。
英语作为一门被各国接受的国际性语言,学院将其定位为高职学生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职英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课程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高职生源主要来自欠发达地区,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难点和学生特点,再结合学生学习专业,在设计好教学内容结构和方式方法后,就所学内容和所涉及的主题适当加入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环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以往的传统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
实际上,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掌握基本的技能。
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也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培养方向的确定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外,还应对英语语言文化有相应的了解,这对于今后英语语言能力的运用有积极的意义。
最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在英语教
![最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在英语教](https://img.taocdn.com/s3/m/1329bce72cc58bd63186bd66.png)
浅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语言与文化是两个重合的圈,要学语言就要学文化。
我们常常把语言比作文化的镜子,通过语言可以认识文化。
另一个比喻是将语言与文化比作冰山,可见部分主要是语言,它只是冰山的一角,隐蔽在水下的巨大主体是文化,如价值观、社会规范、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从哲学的视觉来看,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文社会。
从交际的观点来认识,没有语言,交际范围极为有限,但若没有文化,那就不可能有交际。
从语用的视角来理解,语言是思维信息的载体,文化则是思维信息流通的规则,它可以促进思维信息交流,也可以阻碍交流。
1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个词在一种语言中可能是褒义的,而在另外的语言中却可能是贬义的。
例如: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是高贵、神圣、伟大生命力的化身,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称皇帝为“真龙天子”,也有人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某某龙”,称有出息的人为“人中之龙”。
而在英国,人们则会闻dragon(龙)色变,它常被用来指“凶暴的人”,因为在英语历史上从贝尔沃夫时代起,龙就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
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Dragon(龙)还含有“海怪或海魔”之意。
如theOld Dragon就意为魔王。
又如,汉语中有:“贼眉鼠眼”、“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说,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如“MickeyMouse”。
再如,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详之物,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中学英语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3e4d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2.png)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蒲江中学李然【提要】:“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而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1 本文通过文化干扰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外语教学,阐述重视文化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并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学修养文化渗透素质教育布卢姆说:人在学习上的潜力是极大的,只要教育得法,几乎每个人都能掌握中小学课程。
对此我们毋庸质疑。
作为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员,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下,如何教育得法,卓有成效地进行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不少所谓的“专家和学者”仍旧摆脱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
填鸭式的教学外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的学生在劫难逃。
学习的被动成就了老师的主动,学生的兴趣成就了老师的泛泛而谈。
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操纵课堂,不仅是一个老师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老师综合素质的挑战。
我们都在谈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教学的老师都“空”素质而又何谈学生的“实”素质呢?这两者的对立和统一需要我们英语老师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一个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健全人格来说起着“唇亡齿寒”的功效。
学生不是机器,而是一个鲜明的活体。
这个活体“多动”、“多思”、“多问”,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了解外国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深知内外两种文化的迥然各异,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挑战“本国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和教育,达到一种兴趣带动主动学习的景象。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b72e0452ea551810a687b6.png)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教育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始流行交际法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优先考虑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
使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现行教材,通过日常教学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育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因而通过专门的语言文化课程教授语言文化知识是不现实的。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要讲解那些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干扰比较明显,并且“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这些词汇和用语主要是:1. 打招呼。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兴趣爱好等作为话题。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则被认为是想请他们吃饭。
2. 称呼语。
首先是亲属称谓用语。
在英语中,亲属称谓的使用比较严格,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亲属称谓。
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则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其次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一般人的称谓用语。
英语中对这些人的称呼一般用mr.、miss、mrs.等,但在中国,习惯以职业作为对这些人的称呼。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许多学生把“张老师”称为teacher zhang,把“张护士”称为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都会感觉不可思议。
此外,还有对不知名的人的称谓。
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
而中国人则称同志(comrade)或师傅(master worker),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3.感谢和答谢。
在英语国家,习惯上表示接受别人帮助、服务、礼物或赞美的方式比较直接,如果愿意接受,通常是说声“thank you.”就行了。
但在中国则往往比较含蓄,习惯于客气或推辞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或“哪里,哪里”等。
英语论文-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英语论文-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fbd6713a76e58fafab00357.png)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Abstract] It is agreed that language is a component of culture and reflects it;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linguistic but also the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s. Culture background knowledge is concerned with geographic chatacteristics,historical ,tradition, social customs ,religion art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society. Also it conditions the psychological make-up of individuals. Therefor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may experience culture shock from translations do not properly deal with the factors of cultures as a result of their lack of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of cultures on transl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have a vast and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cultures concerned.[Key Words] culture; translation;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摘要]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反映形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重要性及策略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重要性及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3f3a00ba1aa8114431d9f3.png)
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及策略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的类别,同时介绍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紧扣教材,融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在课外拓宽文化导入渠道,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重要性;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文化导入的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64-001要想真正掌握外语,就要求学生既深知本国文化又应了解语言国文化,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一、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1.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2.下面试以日常谈话中的交际为例。
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吃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
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美国人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
”再则由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对隐私的认识差异很大。
英美人谈论家庭仅限于谈论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避免谈论婚姻以及他人的年龄、收入等。
而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违背英美人约定俗成的文化规约。
由此看来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文化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
总之,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切不能仅满足于传授语言知识,还得时时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拓宽文化导入渠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要想在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种类。
二、文化背景知识的类别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怎样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论文
![怎样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4383b5c77da26925c5b08a.png)
怎样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摘要】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外语教学中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会使教学沦为只重视形式的僵化教学。
中学英语教师作为基础英语教学中主要参与者,担负着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注重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双重任务。
为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随机讲授,并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寓教于乐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思维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甚至相反的推论,从而产生交际障碍和冲突。
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习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理解,形成文化意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针对含有文化背景的语言材料进行探究性的分析研究,从而对学生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例如:英语中的“thanksgiving,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一国两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如果把汉语中的“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uncle policeman,mooncake”。
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
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例如:“you are,indeed,a lucky dog”,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
”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
“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
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论文:初中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论文:初中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a98a76a45177232f60a2a7.png)
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论文:初中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等等。
文化意识(文化教学)问题在我国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面就想就上述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语言与文化1、文化。
要想了解和掌握两种交际化之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
何谓“文化”?文化是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对其定义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
文化的定义是1871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r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我国《辞海》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总之通俗地说,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一,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的、颇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它是文化的载体,亦是该社会整个文化的基础,正是通过语言,文化才能保持下来,并传递给同时代人或后人,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其文化的内涵;第二,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来看,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因此,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必须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那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如果忽视了语言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统一不仅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交际过程中还常常造成语言的误用。
二、文化教学的意义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个跨国公司若想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创造高效益,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
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是经济成功,而且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
![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a4c97902768e9951e738b6.png)
浅谈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使用该语言国家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外语教学只传授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那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化背景知识,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吸收并运用新的语言文化进行交际:一、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于学生对语言问题缺乏了解,以至会出现词汇使用不当,甚至会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
所以,我在平时教学中着重向学生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英汉比较。
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但英语中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情)。
如果在商业英语中出现“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亏损、负债。
英语的搭配也是约定成俗的,不能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的学习中去。
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英语中的“浓咖啡”在汉语则是“black coffee”,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则是“strong tea”。
因为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意义不同,所以词汇教学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内涵的理解和运用词语。
二、结合课文对话,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在课文对话教学中,我将日常生活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在英美国家里,和初次认识或不太熟悉的人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 i 代表income, w 代表weight, a代表age, r代表religion, m代表marriage。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477edb49649b6648d747cb.png)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探索(广陵区北州中学江苏扬州225003)当前,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部分教师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导入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只是将文化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手段,忽视了文化的教学目标;部分教师文化教学的内容死板,脱离社会生活实践,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初中阶段学生要了解体态语、称谓和告别语;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和穿戴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传统的节日和活动及庆祝方式;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历史文化。
我们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应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
一、初中英语文化教学问题的原因探析1、教师因素。
(1)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权威,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他们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2)缺乏英语文化知识。
部分英语教师只限于课本文化知识的了解,又缺少更新知识的意识,对教材中英语国家文化的解释非常简单,导致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中西方文化的文化背景的磁撞,文化障碍给学生学习语言带来很多困难。
(3)对文化教学缺乏重视。
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文化知识不是考试的重点,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熏陶。
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e33b1d866fb84ae45c8da4.png)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探究[摘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文化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从词汇意义、交际环境、篇章结构、思维差异、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了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文化教学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教学应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仅仅具备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要想得体地交流,还要懂得附着在语言表面下的文化内涵。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英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教学之中,改变原来单纯地进行语言教学的模式,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使之发展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前各高校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基础语法及语法、句法、篇章结构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将英语学习看成是枯燥无聊的机械记忆,而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实在意义。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文化的渗透,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英美文化,并有助于指导自己的英语学习。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文化是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既包括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也包括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相互关系,还包括语言及语言相关的某些非语言交际手段。
大学阶段学生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如民族习惯、风土人情、基本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交往模式等。
教师要做到既传授语言知识又传授文化知识,在这一阶段文化教学的每一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让他们用英语更好地进行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词语意义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
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
![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55edcdaa00b52acfc7caa0.png)
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环境上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上,有很大的困难。
本文阐述了对于文化教育的意义内容以及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教育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24-0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成为一个必然。
为使中国更积极地广泛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等事务,学好英语这门国际交流语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作为英语课程内容与目标之一,就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均提出了目标要求:“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了解,增强世界意识,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
一、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二、有关文化教育内容的区别作为中学阶段的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特别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语言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对待。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论文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561d87a0116c175f0e4893.png)
小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的字、词、句又反映出某些文化特色。
学习语言必须注重文化的渗透,因为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而且取决于他对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
学习英语必须跨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否则无法进行得体的交际。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将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在学生思想、思维上进行文化渗透。
学生学习英语时必然要将中外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教师应鼓励他们采取文化平等的观点,不要轻视或贬低一种文化,同时引导学生不要僵化地用汉语方式去理解英语句子,自觉克服思维上的习惯定势。
例如,“他很聪明”不能译成“he very clever.”而译成“he is very clever.”因此,对于英汉差异较大较典型的地方,教师要重点强调,让学生反复操练,以消除思维道路上的障碍。
其次,词汇教学中也要加强文化渗透。
汉语中说“壮得像牛”,而英语则说“as strong as a horse”。
汉语说“吹牛”,英语说“talk horse”。
再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词语“roman holiday”,我们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幸灾乐祸、损人利己”,它来自于“就像以欣赏古罗马角斗士搏斗为娱乐一样,也就是以欣赏别人受苦为乐”的含义,古罗马的角斗日在过去被认为是“罗马的节日”。
另外,阅读教学中也应重视文化教学。
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文章没有生词,也无语法障碍,但就是对文章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偏差,不知道一个熟悉的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应代表什么意思,或它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作何种解释。
“if she chooses your doorway as her place to sleep in the night, it is as morally hard to turn her way as it is a lost dog.”这里的“lost dog”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近于中文的“丧家之犬”。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7b0f1de240c844769eaeee6.png)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教学[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他们各自特殊的文化背景势必反映在语言的内涵和外延上。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文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引入是对教学的补充,为学生将来恰当、准确地使用英语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语教学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学习英语的行列。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与许多按照传统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已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学习者却发现,当他们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用英语进行交谈时,虽然语言使用得准确无误,但误会却时有发生。
曾经有个十分经典的笑话:有个美国人去一个中国人家里作客,当他看到主人的妻子时不由赞叹道:“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出于中国式的谦虚,主人微笑着回答说:“where!where!”这下可让美国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但他还是回答道:“everywhere!”当然这下子又轮到中国主人迷惑不解了。
其实闹出这笑话的根本原因恰在于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where!where!”的意思是“哪里!哪里!”在中国是一种谦虚的表达方式,但美国人的理解却是:“身体的哪个地方漂亮?”所以造成误会的原因是由于双方各自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
目前,英语教学与所使用的教材对语法赋予了较多关注,但却忽略了语言与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
这篇论文将重点讨论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问题(一)交流问题由于社会文化知识的差异,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同样的表达方式对不同的人而言可能含义相差甚远,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笑话,也许原本是幽默的说法却会引起别人的不快乃至愤怒。
因为文化的不同,由外国人讲的笑话可能会遭遇令人尴尬的沉默,而相同的笑话拿到其本国去讲却会使听者笑得前仰后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探讨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表达观念和参与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
学生通过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提高对中外文化背景知识异同的敏感度,进而提升对该民族文化的深刻领会。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背景文化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88-01
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涉及到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只重视语言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忽略了文化背景教育。
结果,学生仍不能真正理解和有效地掌握英语。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为此让学生了解异国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必然的。
1 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不同的语言包含不同的文化,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文化,熟悉英语国家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化背景知
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在日常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日常交际都是在具体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不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轻则会造成彼此误解,互相留下不好的印象;重则会损害双方的关系,造成合作失败。
此种交际失败的例子举不胜举,这说明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把相关文化内容作为必不可少组成部分融入其中,使语言传授与文化导入有机结合,双管齐下。
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修养,将来成为合格的跨国交际者。
2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方法
2.1 从词汇意义教学入手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的指代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今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恰当运用。
对于这一类词语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词汇的表层词义,更要了解其内涵。
例如water一词,本义“水”,可在翻译时变成了“土”。
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十分发达;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汉语中人们常用“挥金如土”就翻译成了“spend money like water”。
英语中还有很多名词除本义外,通常还有丰富的喻义,可直接用来指人,形象生动,意味隽永。
如:bird鸟;喻义:人,姑娘(俚语)。
如:john used to be
a petty clerk,,but he is quite a big bird now.约翰本来是个小职员,可他现在已成了个大人物了。
又如:dragon龙,龙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位置,有关龙的成语“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含有褒义。
而dragon在英文里并不是个褒义词,它可以指“凶暴的人;严厉的人”,多含贬义。
如:the old dragon (魔鬼)。
类似例子很多:you chicken(你这个胆小鬼)、a poor fish(可怜虫)、a lucky dog(幸运儿)、a rose of loveliness(可爱的美人)等等。
英语中很多这样的词具有特定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文化色彩最浓。
文化遗产不同,对此了解不多的人大多很费解。
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累,不断总结。
2.2 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在牛津教材中涉及一些节日,如“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进行充分扩展。
比如在圣诞节时,老师要介绍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以及圣诞节的由来和圣诞老人之外,还要扩展介绍一下耶稣的由来、圣诞节图片、圣诞节祝福语、圣诞节歌曲、圣诞节礼物、以及英美人是如何过圣诞节的。
讲到万圣节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活动,利用道具糖果、面具练习“trick or treat?”除了教材涉及到的典型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在练习中拓展相关话题,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及英文报刊。
那么在语篇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掌握语法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外,教师还要给
他们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帮助他们挖掘其中的文化背景信息,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2.3 对比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差异
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中西方文化比较,了解异国文化差异,了解英美人的生活习惯等。
比如打招呼时,中国人喜欢问“where are you going?”外国人不高兴会想“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did you have supper?”(吃饭了吗?)外国人听了以为有意邀请他(她)去吃饭。
而他们见面时喜欢讨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天气话题。
再比如打电话时西方人不用“who are you?”和“i am…”而是问别人用“is that…?”说自己用“this is…”还有在日常交谈中,英美国家女士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她们通常回答“it is a secret.”男士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工资待遇等,他们认为那是个人私事。
众所周知,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对于拿手的事情习惯采用“抑”的态度,其实往往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或认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接,不会刻意贬低自己认为值得称赞的东西。
即使你对一位老者说“you look so young”那么他会非常高兴”thank you”。
“time is money”说的是英美人对时间的观念,通常要“准时”或“及时”类似的表达很多,如:on time、on schedule、time、timely、well-timed等。
还有如手势、对空间的观念、饮食习惯方面等等。
民族文化的言语交际行为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
因此,只有了解一些中外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才能表达得体、到
位。
总之,文化背景知识的增长是一个长期积累、潜移默化、不断总结的过程。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使学生不断地感悟。
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方面。
我们应充分加以利用和拓展补充,学生才会感受异国的文化底蕴,切实提高文化素养,进而真正学会一门语言。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27.
[2]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76.
[3] 霍尔.无声的语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