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导学案
【课程标准】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成就
【难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链接】
1.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2.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文化遗物的特征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商文化早期之间,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典型代表。这处遗址的最下层被众多知名学者认定为夏文化。
3.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有长篇铭文,有的多达三、四百字。
【自主学习】
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
1.冶金业
(1)冶铜业:
青铜时代:是指从到。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技艺相当成熟。特点是:数量较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使用广泛。
(2)冶铁业:
春秋时期:发明冶炼和的技术。这是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3)燃料:
①汉代:人们开始用作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相当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②南宋末年:开始用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2.纺织业:
(1)丝织业:
①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②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称号。
④唐代:出现技艺,以“”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业:
①以来: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②元代: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明代后期:已取代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时期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
的主
要陶
瓷器
成就
东汉晚期
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部门,瓷器大量出口
宋朝出现地方瓷窑体系,成为瓷都
元朝出现和,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朝和
清朝和
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由官府垄断;春秋
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1)特点:与相结合。
(2) 影响:对于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从到,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的大作坊;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生产不计成本;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明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
(3)优势和不足:
①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
②不足: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手段,引起工匠反抗。
3.私营手工业:
(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
(2)发展:春秋之后,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以后,在制瓷、
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4)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
商品经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使用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
多,并孕育出关系。
【自主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
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
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乾隆《苏州府志》卷3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的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中所指的纺织业中心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所以尽管历代统治者把农业当作“本”来重视,把工商业当作“末”来限制,但由于农工之间的互动特点,古代手工业还是有所发展。
材料二:中国古代手工业遍布大江南北,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可以引以为豪的手工绝活。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中心也逐渐以南方为主,江南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富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
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教材,从技术、部门、经营方式、地区分布、世界地位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点拨归纳】
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与认识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家庭、官营、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外,广受赞誉;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5.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6.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变化。
2、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4.官营手工业的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巩固练习】
1.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
3.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5.(2010年安徽)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6.(2009年江苏)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7.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B.麻C.棉D.毛
8.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奖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
C.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D.清朝时期生产珐琅彩闻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