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审计准则名词解释(一)

合集下载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1100-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2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

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标准)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

3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或人员。

责任方可能是预期使用者,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

4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5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责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6证据的充分性:是对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证据的适当性是对证据质量的衡量,即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7鉴证业务风险:是指在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提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

8重大错报风险:是指鉴证对象信息在鉴证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9检查风险:是指某一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0鉴证业务要素,是指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1101号—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1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通常是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当审计准则明确指出应由项目合伙人遵守的规定或承担的责任时,使用“项目合伙人”而非“注册会计师”的称谓。

2财务报表:是指依据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历史财务信息作出的结构性表述,包括相关附注,旨在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资源或义务或者某一时期经济资源或义务的变化。

相关附注通常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是公认的审计行业指导性准则,包括了审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原则和标准,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信度。

以下为常见的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1.审计准则:指导审计工作的规范、原则和标准。

2.控制环境:组织内部控制的总体框架,包括管理层的意见和行为、企业文化等。

3.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4.相关方:与公司财务报表有关或对公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或组织。

5.重大错报:涉及误导性的会计估计或会计政策的不当应用、会计记录不准确等问题。

6.核实证据:审计人员需要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可信的证据,以支持其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结论。

7.独立性:审计人员应该独立于被审计企业,不受任何利益冲突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8.适当的审计程序:适用于审计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应采取的一系列流程和程序。

9.质量控制:指导审计工作的监管和管理程序,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报告格式: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审计准则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审计报告,以向有关方和公众提供合适的信息。

自学考试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精心归集整理

自学考试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精心归集整理

名词解释:2009.41. 审计流程答: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

(1分)审计流程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

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狭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1分)2. 分析性复核答: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1分)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有绝对数的比较分2009.731.经济效益审计32.当期档案答: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2010.431、鉴证业务答: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等。

32、风险评估程序答: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其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2010.731、独立性答: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态度,(1分)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定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当信息的理性第三人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1分)。

32、重要性答:重要性是指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2分)。

或: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2分)。

2011.431.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结果或成就实现特定目标为条件。

32.审阅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事前审计。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

即对计划、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基本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的主要是审查计划、预算、投资决策等是否切实可行.2.事中审计。

是指在计划、预算或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的优点是随进进行审查,随进发现错误和问题. 3.事后审计。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根据有关的审计证据,审查已经发生经济业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4.详查法。

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一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到审计目的的一种方法。

优点是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审计风险小;5.抽查法。

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审计成本低,审计效率高;6.审阅法。

是指审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审查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书面资料,借以查明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是审计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基本的取证方法。

7.分析法。

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

8.复算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算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9.合理保证。

是指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10.有限保证。

在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有意识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种适度水平的保证。

11.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12.审计质量控制。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2022年自考审计名词简单分析

2022年自考审计名词简单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审计。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旳专职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旳措施,对被审计单位旳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有关资料旳真实性、对旳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旳一项独立性旳经济监督活动。

2.就地审计。

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旳审计3.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旳审计。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所谓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旳总称。

2.或有收费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成果或实现特定目旳为条件。

3.业务招揽业务招揽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4.独立性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旳独立和形式上旳独立。

实质上旳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刊登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旳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浮现这样重大旳情形,使得拥有充足有关信息旳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5.前任注册会计师前任注册会计师,是指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对近来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毕审计工作,已经或也许与委托人解除业务商定旳注册会计师。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旳专业原则。

2.鉴证业务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是为拟定审计准则、审视准则、其她鉴证业务准则合用旳业务类型而做旳规范。

3.有关服务准则。

有关服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旳其她有关服务业务,重要涉及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征询、管理征询等其她业务。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简答题鉴证业务设计的三方关系人:注册跨及时、责任方、预期使用者审计主体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美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鉴证服务、其他保证服务和非保证服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审核、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财务报表的验证阶段依据所侧重的财务报表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标验证阶段和会计报表验证阶段。

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师应做到:1、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2、注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注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与交易事项相关的管理层认定管理层认定与交易事项的一般定与销售相关的具体认定存在或发生发生已经记录的销售业务是向真实的顾客法术货物的交易完整性完整性已经发生的销售交易均已入账,没有遗漏估价与分摊准确性分类截止已经入账的销售交易所记录的金额准确无误,与发票账单相符销售交易分类正确销售交易所计入的会计期间是正确的权利与义务不适用不适用表达与披露不适用不适用与余额相关的管理层认定管理层认定与余额相关的一般认定与余额相关的具体认定存在或发生存在性所有入账的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都存在完整性完整性所有存货都已事先盘点,并列入存货汇总表估价或分摊计价和分摊盘点记录与实物数相一致存货的价格正确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被审计单位对所列存货具有所有权表达和披露不适用不适用管理层认定通常包括:1、存在于发生。

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

2、完整性。

是指在会计报表应该列示所有交易和各项是否都列入了。

3、权利和义务。

自考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1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2.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3.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4.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5.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6.项目负责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审计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主任会计师或经授权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7.项目组是指执行某项审计业务的所有人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为执行该项业务聘请的专家8.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9.监控:是指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持续考虑和评价的过程,包括定期选取已完成的审计业务进行检查,以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合理保证其质量控制制度正在有效运行10.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11.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志12.例外情况:主要是指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与已审计财务信息相关,且在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事实,该事实如果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获知,可能影响审计报告。

13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14.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15.舞弊风险因素: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识别的、可能表明存在舞弊动机或压力、机会的事项或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对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的合理化解释。

自考审计学 审计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 审计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复习名词解释(40)1.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本身的规范,是审计人员行为的指南2.授权控制法:是指各项业务的办理,必须由被批准和被授权人去执行,也就是说,单位的各级人员必须获得批准或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或特殊的业务3.盘存方法: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证实账面反映的财务是否存在的一种常用审计技术4.固定样本规模抽样:通常是通过一次抽样进行审查,并根据其结果来推断总体差错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5.统计抽样:即按照随机原则,运用概率论与整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对象的审查总体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

6.目标控制法:是指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其创建目标,分别对生产,经营销售,财务,成本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7.审计规划方法:是指对全部审计活动或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采用的各种措施和手段8.制度分析法:是指将被审计单位财政经济活动事实与有关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进行比较,以揭示有无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9.变量抽样:一种用于对抽查中进行定量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会计数据的实质性测试,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数量特征,即抽查总体的错误额是多大,正确额是多大10.任意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面对大量而繁杂的应审资料,任意抽出一部分进行检查,到底应该抽查那一部分即无规律可循,有无合理根据的一种抽查方法11.审计方法体系:是指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审计方法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12.相关分析法:是指对存在关联的被审计项目进行对比,揭示其中的差异所在并判明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13.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单位内部应用会计方法和其他有关方法,对财务,科技和有关经济业务所进行的控制14.停走抽样:是指边抽样,边判断,后一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进行,一旦能作出结论,就终止抽样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15.程序控制法:它是对重复出现的业务,按照客观要求,规定其处理的标准化程序作为行动的准则16.账户分析法:是之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运用会计原理,按照账户对应关系及其发生额和余额的规律性,揭示账目中反映出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17.审计评价: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过程中所查明的结果,对照审计标准,对发现的问题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所作出的结论性评定18.属性抽样:用于对抽查中体进行定性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质量特征,从而为是依赖制度检查提供依据19.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20.顺查法:是指按照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同的方向而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又称正查法21.审计行政复议:简单来说,就是审计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审计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解决审计行政争议的活动22.制度基础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存在的强点和弱点来确定进一步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数量23.比率估计抽样法:即根据样本审查正确价值与样本项目的总账面价值的比率来对总体正确额予以推断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24.功能测试:是指对内部控制功能进行抽样检查,也即是对关键控制点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的检查25.账外账:账外账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隐匿截留资金与账簿之外形成的“小金库”二是指为了逃避会计监督,将部分资金以支付“劳务费”“咨询费”等名义转至外单位,或转出后另行建账进行违法或违纪支付26.重制法: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进行整理和重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而进行的检查27.体制牵制:是把每项业务的作业交由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分别处理,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一种牵制28.审计技术方法:是指用来收集审计证据的手段,或者说,是能够取得审计证据的各种纯技术检查手段29.业务测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业务对每个人类型编号,对单位重要经济业务所作的检查,借以判明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应缺少的几个控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确实存在30.差额估计抽样法:是指根据审查样本的平均差异来判断审查总体的正确额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31.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指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32.直查法:是相对顺查和逆查而言的,它是指直接从有关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审计方法33.调整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通过审核检查以后,对发现的有关不符之处所作的符合实际和规定的纠正技术34.健全性测试:主要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评价其应有控制环节是否已规定齐全,有无欠妥之处35.均值估计抽样法:就是根据审查样本项目的评价值乘以总体项目个数所得的数值来估计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36.非抽样方法:是指由于实施审计过程产生的错误而导致的风险,包括选用了不恰当审计程序不正确地执行程序,得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等等37.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目击参加检查测试所取得的证据38.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审视和阅读,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是否需要采用其他进行进一步审计的一种审计技术39.判断抽查法:是指审计人员在抽取样本时,并非随意,而是根据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审计的具体要求和观察了解到的情况,通过主观判断,从被审计总体中有选择,有重点地抽取部分项目进行检查,并据此来判断总体的一种抽查方法40.账簿牵制:指会计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会计凭证或账簿,账簿与会计报表之间核对的牵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程序制约的一个方面问答题 (24)1.试述调整方法按照内容不同的应用要点?答:按照调整内容不同,调整方法可以划分为数据计算的调整,账项的调整和报表的调整三个方面数据计算调整的要点(1)选择恰当的调整计算方法(2)分析确定需要调整计算的内容(3)确定分配计算的依据(4)计算需要调整的结果账项的调整要点(1)分清期限,确定调整方式(2)将所有错弊账项全部列出(3)作出正确的财务处理报表项目的调整要点:对账项调整后,应根据有关记录相应调整审查年度报表的期初数或年初数2.根据COSO报告的内容,内部控制包括哪五个方面,其各自含义是什么?答:根据COSO报告的内容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咨询与沟通和监督。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风险导向审计(shěn jì)方法: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jīchǔ)进行的审计审计(shěn jì)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bìxū)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他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属性(shǔxìng)抽样:是利用样本的特征分析来腹肌总体的特征,也可以利用总体中存在的某种特征通过抽样来发现具有该特征的项目。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格式的措辞不统一,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问题来决定的审计报告。

它包括一般审计报告和特殊审计报告。

这种审计报告,一般适用于非公布目的。

审计: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预告审计:指在进行审计以前,把审计目的、主要内容和日期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形式。

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以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内容总结(1)审计学名词解释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他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2)这种审计报告,一般适用于非公布目的(3)审计: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4)预告审计:指在进行审计以前,把审计目的、主要内容和日期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形式。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为正面性(3)设计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一种责任,证据和反面证据。

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估证据。

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是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或仅因法律规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

注师是否拟获得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程。

定,而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注师可以确定审计项目的重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14.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要性水平,明确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领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责任的人员或组织域,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提供公钥基 (1)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2)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验资工作底稿:验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础,从而可以帮助注师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企业文化(3)人力资源政策(4)内部审计机制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取的资料工作效率。

2、控制测试,其目的在于测试被审(5)反舞弊机制及结果。

财务报表审阅:指注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15.控制措施的内容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名词解释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4.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

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和基础。

6.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7.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8.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9.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1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1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审计准则是指规范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1.专业行为准则:审计师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准则。

这包括公正、诚实、尽职尽责、保守机密性、避免利益冲突等原则,以确保审计师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有效的独立性,以便提供客观和公正的审计意见。

2.审计规范准则:规定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审计方法和程序的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审计计划的编制、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进行风险评估、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全面性。

3.审计证据准则:规定了审计师在收集和评估审计证据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用于支持审计意见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的文件、记录、计算、核查等。

审计师应依据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和可靠性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4.审计报告准则:规定了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遵循的内容和格式要求。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向审计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提供的正式意见,包括审计发现、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师应根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审计发现,清晰和准确地表达审计意见。

5.专业判断准则:规定了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专业判断原则和方法。

审计师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审计对象和其业务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估,以作出准确的专业判断。

专业判断准则强调审计师应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谨慎性,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可靠的推测。

审计准则的制定和遵循有助于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审计师的职业水平和公信力,同时也保护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权益。

审计准则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是审计行业发展和监管的重要方面。

审计自考名词解释

审计自考名词解释
(5)鉴定法:是指运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等进行分析、鉴别,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检查方法。
(3)分析法:指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
(4)复算法(又称验算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算原计算结果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确的一种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包括: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7、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8、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按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
(1)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差的单位。
(2)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多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
B、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
5、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 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6、内部审计,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专升本审计名词解释整合版

专升本审计名词解释整合版

风险评估控制环境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控制测试进一步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程序审计抽样属性抽样变量抽样抽样风险独立性审计计划审计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决策的主体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

核算误差指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误差管理层声明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关于财务报表的各项陈述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目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重大错报风险即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P18)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职能指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等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

以及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P19)经济责任审计:指审计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28)内部审计机构:指各部门、各单位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在其内部设立的独立于会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之外的专职机构。

(63)后续审计:指审计机关在审计结论和决定发生后的规定期内,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2.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3.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4.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5.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6.项目负责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审计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主任会计师或经授权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7.项目组是指执行某项审计业务的所有人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为执行该项业务聘请的专家8.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9.监控:是指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持续考虑和评价的过程,包括定期选取已完成的审计业务进行检查,以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合理保证其质量控制制度正在有效运行10.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11.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志12.例外情况:主要是指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与已审计财务信息相关,且在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事实,该事实如果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获知,可能影响审计报告。

13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14.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15.舞弊风险因素: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识别的、可能表明存在舞弊动机或压力、机会的事项或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对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的合理化解释。

16.违反法规行为,是指被审计单位有意或无意地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之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17.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18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管理层负责编制财务报表,并受到治理层的监督。

19.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20.鉴证业务要素,是指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

2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22.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23.责任方:是指下列组织或人员:(一)在直接报告业务中,对鉴证对象负责的组织或人员;(二)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并可能同时对鉴证对象负责的组织或人员24.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或人员。

责任方可能是预期使用者,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25.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26. 前任注册会计师:是指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注册会计师。

27. 后任注册会计师:是指代表会计师事务所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或已经接受委托,接替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28. 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31. 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32.设立验资: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请设立登记时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的审验。

33.变更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请变更登记时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的审验34. 被审验单位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拟设立或已设立的,依法应当接受验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35. 商业银行: 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36银行间函证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以商业银行的名义向确认银行寄发询证函,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37. 确认银行,是指接收商业银行的询证函并被请求回函的银行。

38. 小型被审计单位,是指资产总额或营业额较小,职工人数较少,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少数个人,并具备下列一项或多项特征的单位:(一)收入来源单一;(二)会计记录简单;(三)内部控制有限,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39、评价控制的设计是指考虑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

40、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41、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42、对控制的监督是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43、服务机构,是指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为被审计单位记录交易和处理相关数据,或为其执行交易并履行受托责任的机构。

44、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45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46、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47、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48、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49、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50、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51、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5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53、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54、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55、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56、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57、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58、首次接受委托,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首次接受审计,或上期财务报表由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接受的审计委托259、期初余额,是指期初已存在的账户余额。

期初余额以上期期末余额为基础,反映了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的结果。

60、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61、主审注册会计师,是指当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包含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的财务信息时,负责对该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

62、其他注册会计师,是指除主审注册会计师以外的,负责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出具审计报告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

63、组成部分,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分部、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资公司和联营公司等,其财务信息包含在由主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中64、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65、专家,是指除会计、审计之外的某一特定领域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个人或组织。

专家可以是被审计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也可以是被审计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从外部聘请的个人或组织。

66、审计报告的收件人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约定书的要求致送审计报告的对象,一般是指审计业务的委托人。

审计报告应当载明收件人的全称,67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68、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9、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70、不确定事项是指其结果依赖于未来行动或事项,不受被审计单位的直接控制,但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事项。

71 审计报告的说明段是指审计报告中位于审计意见段之前用于描述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理由的段落。

72、比较数据,是指作为本期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上期对应数和相关披露。

比较数据本身不构成完整的财务报表,应当与本期相关的金额和披露联系起来阅读。

73、其他信息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惯例,在被审计单位年度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包含的除已审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74、电子商务:是指被审计单位利用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从事的商品购买和销售、劳务接受和提供等交易活动。

75、流程整合:是指将多个信息技术系统集成,使之实质上如同一个系统运转的过程。

76、.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77、审阅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阅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本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阅程序的总和78、合理保证的其他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