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但是,在繁华的里,人们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城市灾害的威胁,甚至每时每刻都有城市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城市灾害。

学习城市灾害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这两方面:天灾人祸。的确,自然和人为是造成城市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科学的,因为很多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仅根据灾害的主要性质将其大略地分为上述两个方面。

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自然灾害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地质灾害中有地震、崩滑流、地面变形、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风沙尘暴、海平面上升等多种灾害。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也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区域性、多重复杂性及连续性的特点,还伴随着山崩地陷、诱发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以及导致火灾、爆炸、疾病等二次灾害,进而使工厂停产、停工等三次灾害。

崩滑流灾害即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仅次于地震灾害,危害也相当惨重。它们常在同一区域或地区相伴发生,属于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灾害,崩塌、滑坡发生地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固体物质来源,进而形成泥石流灾害。崩滑流会导致人员伤亡,对城市建筑、铁路、公路、航道、水库城市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会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地面塌陷主要

是开车地下矿产资源和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引起地面下降,与地壳运动、建筑物荷载等也有关系。

开挖工程灾害是一些城市周围矿产资源开发和隧道等工程建设中发生的突水、突泥、冲击地压、冒顶、瓦斯爆炸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工程毁坏、资源冻结。

水土流失的威胁主要有三方面:土壤养分流失;水库受泥沙淤塞,水利设施有效作用期缩短;、湖泊和河道受泥沙淤塞,增加了发生洪水的危险。主要原因归于自然植被的减少。

荒漠化引起的风沙尘暴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越来越频繁。海平面上升会影响城市供水、阻碍城市防洪,并对旅游造成威胁。

我国东北、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和东部沿海低洼地带,海拔高度一般都在50米以下,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高温干旱灾害的形成与城市的气候背景、海气相互作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等多方面有关,高温干旱的发生会对农业、水利、林业、工业、电力、交通、航运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威胁。

面对各种可能发生以及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城市要想化解灾难,必须完善相应的预防、应急、灾后处理的机制。在物质方面,要完善各种设施,如安全通道、交通工具、医疗器具、物资储备等等,并在预报机制方面提升预报器械的精度,以便实现早预报早预防,因为很多自然灾害发生只是一瞬间,瞬间发生后造成的巨大破坏力是无法估量的,为了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预警精度、保障信息流通顺畅是很有必要的。在机制方面,除了完善预警机制,还应对人群加强防灾演习、普及自救知识,强化相关工作人员面对灾害时的责任心。

城市人为灾害

城市人为灾害有以下这些方面: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空气污染、传染病、交通事故(高铁、地铁)等等。

城市水体被污染,有自然的因素,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随着城市工业化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但是,在繁华的里,人们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城市灾害的威胁,甚至每时每刻都有城市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城市灾害。 学习城市灾害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这两方面:天灾人祸。的确,自然和人为是造成城市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科学的,因为很多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仅根据灾害的主要性质将其大略地分为上述两个方面。 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自然灾害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地质灾害中有地震、崩滑流、地面变形、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风沙尘暴、海平面上升等多种灾害。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也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区域性、多重复杂性及连续性的特点,还伴随着山崩地陷、诱发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以及导致火灾、爆炸、疾病等二次灾害,进而使工厂停产、停工等三次灾害。 崩滑流灾害即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仅次于地震灾害,危害也相当惨重。它们常在同一区域或地区相伴发生,属于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灾害,崩塌、滑坡发生地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固体物质来源,进而形成泥石流灾害。崩滑流会导致人员伤亡,对城市建筑、铁路、公路、航道、水库城市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会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地面塌陷主要

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东台市地震局丁辉 摘要: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的集聚地,正是现代化城市的这种特征造成了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导致大量的灾难。城市地震的防治和减灾事关一个城市的存亡。传统的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l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地震灾害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在全面、客观分析2l世纪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的城市减灾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地震灾害防震减灾对策 引言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居世界之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城市带。例如以广州、珠海、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城市群等等。这些城市群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社会影响巨大,它们有利地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然而,一些城市处于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区域,一旦发生大的地震灾害,其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探讨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我国城市地震灾害出现的新特点 一般来说,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使城市地震灾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1 城市地震灾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趋严重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普遍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持续快速扩张,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在55%~60%左右,城市人口从2000年的4.56亿增加到2025年的8.3~8.7亿,几乎要翻一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震灾害的数量不断上升,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余万人死亡,倒塌房屋70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数量增加到660个,其中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22个。这些城市中51.3%位于地震烈度Ⅷ度以上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和破坏程度均非常大。 1.2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地震引发的生态环境灾难相互叠加 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我国以前经济的发展普遍建立在牺牲资源和生态的基础之上,人们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本巨大,尤其是在人口较为密集、工业化相对发达的城市。据统计大多数的城市地震不同程度地出现地表裂缝、喷沙冒水、地面下沉等现象。1969年7月18日渤海地震,河北乐亭地区出现喷沙冒水现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918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标准版本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但是,在繁华的里,人们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城市灾害的威胁,甚至每时每刻都有城市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城市灾害。 学习城市灾害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这两方面:天灾人祸。的确,自然和人为是造成城市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科学的,因为很多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仅根据灾害的主要性质将其大略地

分为上述两个方面。 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自然灾害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地质灾害中有地震、崩滑流、地面变形、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风沙尘暴、海平面上升等多种灾害。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也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区域性、多重复杂性及连续性的特点,还伴随着山崩地陷、诱发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以及导致火灾、爆炸、疾病等二次

城市自然灾害#(精选.)

城市灾害 概念:城市灾害是指由自然、人为因素或两者共同引发的对城市居民生活或城市社会发展造成暂时或长期不良影响的灾害。城市自然灾害的特性有连锁性,密集性,扩散性,随机性,社会性. 城市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空间的集中性,人口密集性,经济的多样性、聚集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社会活动的广泛性。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灾害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增长严重等特点。 类型及解决措施: 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和铁路沿线,成为影响城市人民生活,妨碍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问题。地面变形灾害导致码头仓库被毁,桥的净空减少,建筑物出现裂缝,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下降。 防治崩塌灾害发生的主要手段是实时监测和工程措施。实时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崩塌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塌体的特征信息,为崩塌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报预测及治理工程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防治崩塌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有遮挡崩塌落石、支撑加固、镶补勾缝、护面加固、放坡和排水。 (一)工程性措施。1、修建或加高加固防洪堤、防潮堤,防洪闸、防潮闸以及疏导河道、兴建排洪排涝工程,垫高建设场地,适当增加地下管网强度等,以减小因沉降区地面标高降低而引起的积洪滞涝、海水入侵等次生灾害。2、人工回灌地下水,通过补充地下水水量来提高地下水水位。工程性措施。 (二)非工程措施。1、要加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工作查明地面沉降及致灾现状,研究沉降机理,找出沉降规律,预测地面沉降速度、幅度、范围及町能的危害,为控沉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建立预警机制。2、根据水资源条件,限制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规模。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新的地下水超采区。3,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开采区,调整开采层和开采时间,避免开采地区、层位、时间过分集中。 水土流失灾害:水土流失灾害是土壤在外力(风、水等) 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由于作用缓慢,平时觉察不到,等到看出来时往往已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又称爬行性灾难。气候、地形、土壤种类和植被覆盖都会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但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破坏植被则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土壤被侵蚀后,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加速自然灾害,淤塞河流,影响植物生长。中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忽视水土保持,在毫无约束的条件下,破坏地貌植被,造成过度的地表扰动,引起严重的建设开发性水土流失,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主要防治措施为加强城市绿化,加强法制宣传,限制开发。 风沙尘暴灾害:风沙尘暴灾害破坏城市环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当前城市面临的风沙尘暴灾害主要是扬尘污染,表现为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普遍超标。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裸露地面和建筑施工。上海市房屋维修和搬迁,工地很多,大量堆积在工地上的沙土堆和裸露地面土是扬尘的主要物质源。另外,从北方飘来的风沙尘暴也会给市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也破坏城市施。主要防治为在城市郊区周围修筑防护林,抵御北方的风沙侵袭,同时加强城市整体的绿化。

城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城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摘要】城市地质灾害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灾害。近年来,城市地质灾害频发,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文章在总结现代城市地质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措施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人类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建设,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平衡。据统计,在城市所遭受的各种灾害损失中,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人类对城市地质灾害认识的不断深入,赋予了现代城市地质灾害以新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灾害范围全球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地质灾害,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二、灾害成因多样化。几乎所有的地质灾害都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灾害损失扩大化。城市地质灾害一旦形成将会损失巨大。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亡6.9万多人,失踪1.8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1 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我国城市所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一般有:地震灾害,地面变形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城市垃圾灾害,水文地质环境污染灾害等。 1.1 地震 地震是城市面临的第一大地质灾害。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地区面积达312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2,5%,我国有1/3的大城市和2/5的中等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及Ⅶ度以上地区。地震及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坝、电力和通讯中断、煤气泄露、水灾、瘟疫等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 1.2 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铁路沿线。我国目前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市达70余个,明显成灾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达2.73m,这些沉降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或连续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区或沉降带。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还会引起次生灾害,如天津市地面标高降低,导致海水上岸。加重沼泽化、盐渍化,海河泄洪能力降低,市区有淹没的危险。 1.3 滑坡、崩塌、泥石流

城市灾害与安全

论述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灾害的教训和启示给出构建安全城市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 2001年的“9·11事件”在新千年伊始就给全世界人民敲响了警钟,它提醒世人: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美国也并不安全。同时,这次事件也成为一个历史的新起点,启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强国,应该重新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查找各自的国家安全隐患,加快建立各种灾害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应急管理领域进行变革,做到防范于未然。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20世纪是人类谱写的辉煌而又曲折的篇章,尤其是后半个世纪,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此同时,人类又经历了来自诸多方面的严重障碍,如严重的自然灾害、技术灾害、人为灾害等。而灾害带来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在灾害中遭到破坏和损害的资产的资本损失(例如,建筑、其他物质基础设施、原材料等),也包括农作物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商品和流程中的损失,包括受损或被毁工厂的低产出、由于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遭损害引起的销售收入损失,也包括因疾病、伤亡的增加导致的医疗支出和生产率损失。另外,灾害还会产生次级影响,由此可见,灾害对一国经济是一种潜在的严重打击,新世纪呼唤全面和安全的发展观。 其实,几乎所有灾害都集中在城市层面上,即城市是现代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城市灾害源可归纳为地震灾害、洪灾、气象灾害、火灾与爆炸、地质事故、噪声灾害、城市疾病即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之灾等。城市灾害事件,通常使城市居民面临极大危险,导致国家或地方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使政府面临管理危机。因此,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市政府危机管理职能迫在眉睫。 研究灾害与城市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掌握城市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积极预防城市灾害,对于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各种灾变、危机、恐怖等意外事件都在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此,综合安全观对于国家、地区、城市日益重要。“安全”二字通常是指各种事物(天然的或人为的)对人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等安顺祥和、国泰民安之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创立并对其研究领域的扩展,使安全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问题不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狭义安全内容,而是包括生产、生活、生存以及可能活动的一切领域、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即成为广义的安全。也就是说,当今所论的“安全”,不论其内涵,还是其外延,都早已超越了“劳动保护”的范围,有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其一,安全是指人的身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伤、不死、不病,而且要保障人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其二,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可以延伸到人能生活、生存的一切地方;其三,人们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同,对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就具有时代感的全新内容和标准。 安全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人类的历史证明,理想的绝对的安全状态是

最新整理城市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介绍

城市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介绍 城市若发生洪涝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人员损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的工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城市洪涝灾害的预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城市洪涝灾害的预防科学编制防洪排涝规划 作为城市防洪管理与建设的依据及前提,防洪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5]。而进行规划时依据最多、最重要的就是城市防洪标准。另外,防洪标准也会影响整体投资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确定合适的防洪标准,若标准过高,增加投资成本的同时还会产生很多其它部门工作上的难题;若标准过低,则会对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胁,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另外,城市防洪排涝和周边的江河的防洪有很大关联,是整个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科学编制防洪排涝规划时,要结合考虑周边江河的防洪规划。并聘请水利、水文、气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建设等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如水文、环保、水利、气象、城市规划等,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防洪排涝标准。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目前,很多城市出现洪涝现象都是因为当初城市规划的时候没有统筹考虑,缺乏前瞻性。故今天城市规划时,我们应该具有长远目光,科学规划,尤其是排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径流系数等,计算出污水水量,并选择合适的管材及管径,标本兼治,将防洪与排涝、污水处理与洪水调度等有机结合,力所能及的降低洪水出现的概率。建设现代新型城市,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完善防洪排涝应急预案 作为城市防洪非工程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防洪排涝预案是各级领导进行调度时的战略性文件。该预案在现有工程条件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而防洪应急预案是在洪灾预警基础上制定的,目前,这些预警技术有洪水监测技术、暴雨预测技术、警示信息发布技术、洪水预报技术等[6],但 这些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是特别成熟,亟待完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洪灾预警系统会越来越完善,我们可以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2021)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但是,在繁华的里,人们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城市灾害的威胁,甚至每时每刻都有城市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城市灾害。 学习城市灾害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这两方面:天灾人祸。的确,自然和人为是造成城市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科学的,因为很多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仅根据灾害的主要性质将其大略地分为上述两个方面。 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自然灾害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

城市积水灾害的防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城市广场、立交桥、停车场等等,市区内的裸露土地越来越少,一旦下起雨来,雨水很难渗入地下。遇到大雨、暴雨,雨水来不及通过下水道流走,就形成径流,汇积成了了积水,特别是在市区内地势比较低的地区。虽然现在许多现代化城市、包括我国新建的不少城市都有比较现代化的排水和下水管道系统,但遇到降雨量过大时,仍然会发生排水不及形成积水,同样的情况国外许多现代化的都市也难以避免。积水的多少与降雨的强度、降水量的大小以及下水系统的设计有很大关系。 城市积水首先危害的是城市交通,即便是20分钟的暴雨也能使公路立交桥下造成严重积水,导致涉水车辆的熄火,就可能形成交通的堵塞。更为严重的积水就可能使城市的街道、民房、商业用房、仓库、地下停车场、工厂、机关、学校等受到影响,其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现代化城市人口密集,商业区集中,受危害严重。如果处置不当或救助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例如:2003年12月3日在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在十几个小时内降雨120多毫米,使市内部分地区积水,许多驾车的市民不得不弃车而逃,或站在车顶或站在马路边的高处求救,相关部门收到的手机求救信号就有上千次,当地警察及时派出一批橡皮船出来救助,才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严重;1个多月后,2004年1月29日晚,仍然在墨尔本,一场雨下了不到2个小时,降雨量不到70毫米,在该城东北部被水淹,水深约0.5米,不仅造成交通混乱,许多商店、居民住宅及车辆被淹,损失超过100万澳元;2004年3月31日,香港下雨不到70毫米,洪源路等地水深及膝,汽车被水半淹,木屋居民纷纷报警求救;2004年4月1日上午在广州出现降雨天气,时间1小时左右,降雨量也只有37.6毫米,但造成多处浸水,海关学院对面马路100多米长的路段浸水约0.7米,相关的报警和求救电话大增;2002年7月30日我国成都市的一场暴雨使市内部分地区受淹,五福立交桥和五块石大道立交桥下的积水达1.5米,交通中断达8小时,市区共有13处出现积水,西城角低洼处水深齐腰,经民警救助153人得以脱险。类似的例子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曾发生过。 造成这些灾害的降水的特点是:时间短,可能只有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不到一个小时;降雨强度大,1个小时就可能下三五十毫米,但降雨总量到不一定很大;降水范围较小,只是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几个街区;灾害持续的时间不长,一般几个小时、最多一天就过去了。 正是由于雷阵雨的阵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使得这种短时、局部性的强降雨预报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具体的降雨的区域很难预报,因为它有时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甚至只有几平方公里;另外,降雨的强度也不易把握。从理论上说,现在的中小尺度数值预报的精确度可以达到1平方公里左右、甚至更小,但这只是一个奋斗目标,实际操作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

东北师范大学 2017年春季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 学院: 入学年月: 姓名: 学号:

城市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城市灾害与安全形成与影响因素和 保障城市安全的具体对策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成为议题,城市化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城市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化与城市灾害密切相关,我们有义务、并且有责任在城市为我们创造财富的同时,处理好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灾害问题。无论城市如何可持续的发展,城市治理和城市安全在其中发挥了中国要作用,可是当前城市灾害的不断涌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城市灾害。【关键词】:城市灾害;安全管理 1.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含义与必要性 1.1什么是城市灾害 灾害,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从总体上说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将城市灾害简单定义为自然因素导致的破坏性后果,但今天发生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让我们对原有的认识产生了怀疑,对灾害进行了重新定义。 城市灾害是以城市为承灾体的灾害,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灾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发生在城市空间,更多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灾害不仅是发生在城市区域由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灾害性后果,而且包括城市生活方式导致的对非城市区域环境的破坏。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灾害涉及的内容和种类甚广。城市灾害的具体分类,由于国内外研究者的的研究的角度不同,所以在分类上也不尽相同。从城市灾害发生的原因上将其分为三大类: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社会灾害。其中,城市自然灾害是指对城市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对城市的生存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的自然灾变。城市自然灾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气候、气象、地质、水文、海洋、生态等因素,常见的城市自然灾害包括:城市地震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和城市海洋灾害等。 1.2城市灾害与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灾害事件,通常使城市居民面临极大危险,导致国家或地方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是政府面临管理危机。因此,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市政府危机管理职能,就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2.典型的城市灾害 2.1全球范围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病,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它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而全球范围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威胁人类的城市灾害之一。 从2002年11月发生并在2003年4月蔓延全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它悄然降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而后迅速涉及到许多地区乃至全球。“非典”疫情再一次将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问题紧迫地摆到了各级政府面前。“非典”危机不仅全面检验了各级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与紧急调度公共资源的能力,也暴露了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与紧急调度公共资源的能力。

城市灾害及防治措施

城市灾害及防治措施 城市灾害是指由自然、人为因素或两者共同引发的对城市居民生活或城市社会发展造成暂时或长期不良影响的灾害。以上海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城市灾害及防治措施。 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和铁路沿线,成为影响城市人民生活,妨碍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问题。地面变形灾害导致码头仓库被毁,桥的净空减少,建筑物出现裂缝,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下降。近10 年上海市因地面变形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 亿元。 上海市区的大量地下工程极易导致崩塌灾害的发生。防治崩塌灾害发生的主要手段是实时监测和工程措施。实时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崩塌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塌体的特征信息,为崩塌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报预测及治理工程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防治崩塌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有遮挡崩塌落石、支撑加固、镶补勾缝、护面加固、放坡和排水。 (一)工程性措施。1、修建或加高加固防洪堤、防潮堤,防洪闸、防潮闸以及疏导河道、兴建排洪排涝工程,垫高建设场地,适当增加地下管网强度等,以减小因沉降区地面标高降低而引起的积洪滞涝、海水入侵等次生灾害。2、人工回灌地下水,通过补充地下水水量来提高地下水水位。工程性措施。 (二)非工程措施。1、要加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工作查明地面沉降及致灾现状,研究沉降机理,找出沉降规律,预测地面沉降速度、幅度、范围及町能的危害,为控沉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建立预警机制。2、根据水资源条件,限制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规模。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新的地下水超采区。3,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开采区,调整开采层和开采时间,避免开采地区、层位、时间过分集中。 水土流失灾害 水土流失灾害是土壤在外力(风、水等) 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由于作用缓慢,平时觉察不到,等到看出来时往往已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又称爬行性灾难。气候、地形、土壤种类和植被覆盖都会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但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破坏植被则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土壤被侵蚀后,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加速自然灾害,淤塞河流,影响植物生长。中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忽视水土保持,在毫无约束的条件下,破坏地貌植被,造成过度的地表扰动,引起严重的建设开发性水土流失,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主要防治措施为加强城市绿化,加强法制宣传,限制开发。 风沙尘暴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