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之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高考复习真题训练(三)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2.(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 .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3.(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
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
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
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4.(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7)史学家
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6.(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7.(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6题)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2011年江苏高考9题)著名社会学家
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
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
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
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
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
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9.(2011年江苏高考7题)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6题)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
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
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
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11.(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3题)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2.(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13.(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3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15.(2009年广东高考11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16.(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17.(2009年高考上海文综10题)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