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合集下载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1.安全护理:(1)注意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等,为患者提供软床垫、避免使用硬毛刷,避免剧烈运动,以保护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减少出血。

(2)避免感染,患者抵抗力低下,易感染。

护士应加强手卫生,患者应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源,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饮食上要注意食物的洁净卫生。

(3)监测患者体温,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局部炎症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防止炎症扩散并及时进行治疗。

2.心理护理:(1)注重沟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护理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理解。

(2)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与各种康复活动,增强其抗病能力.3.营养护理:(1)提供平衡的膳食,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脂和糖类食品,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保持患者的免疫功能。

(2)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适当的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B12、叶酸等,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3)避免生食食物,避免食用含活菌的乳制品,避免食用过期食品,以减少食源性感染的风险。

4.观察监测:(1)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情况。

(3)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肝肾损害等并发症。

5.药物治疗:(1)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口服叶酸、维生素B12等,帮助患者恢复造血功能。

(2)对于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等治疗,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

总之,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是保护患者的安全,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合理的营养,监测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1.贫血症状严重,有出血倾向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防止跌倒。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鼓励病人增加营养。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定期消毒,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4.病人抵抗力低下,应注意防止感冒急呼吸道感染。

5.注意口腔卫生,重症者每日三次口腔护理,并用漱口液漱口,防止口腔溃疡及出血等。

6.机制应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

7.输血时以给新鲜血液为宜,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20滴左右,注意输血反应,可根据医嘱在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2.5mg静推。

8.做好病人心理护理,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该病预后明显改善。

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可以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从而实现组织修复和再生。

在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注意事项来促进移植成功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患者移植后的免疫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患者应经常洗手,尤其是经过外出、接触公共场所后,要注意及时清洗双手。

另外,需要定期洗澡、更换床单、袜子和内衣等等,以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2.饮食营养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

因此,患者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鱼类和瘦肉。

此外,应避免食用生海鲜和未经烹饪的食物,以减少患者感染菌和寄生虫的风险。

3.避免接触传染源患者在移植后的一段时间内,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

因此,避免接触传染源非常重要。

要确保患者尽量避免与感染病人接触,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寄生虫等传染源。

在家庭中,要注意消毒,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注意口腔护理干细胞移植后,由于免疫系统受抑制,患者容易患上口腔感染。

因此,要注意口腔护理,包括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肉桂口香糖。

定期口腔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也非常重要。

5.遵循医嘱患者在干细胞移植后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按医生的指示服药,定时复诊,及时就医。

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并随时向医生汇报。

如果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保持情绪稳定移植后的恢复过程对于患者来说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会伴随着压力和不适感。

患者应该学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参加适当的休闲活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水习惯,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操作规范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操作规范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操作规范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1.准备4~5个培养皿,打开放在超净台中,将消毒过的平剪×1,弯剪×2,有齿镊子×4,放入超净台,紫外照射30 min,通风10 XXX;2.在1#、3#和4#号培养皿倒入25 ml生理盐水,在2#培养皿倒入25 ml酒精;3.将盛放脐带的器皿用酒精消毒外表面后放入超净台,用弯嘴钳取出脐带放入1#培养皿,清洗残留血渍,用第2把弯嘴钳配合挤出脐带血管内的积血。

4.将脐带转移至2#培养皿,完全浸泡,计时1 XXX;5.将脐带转移至3#培养皿,用平剪剪成3 cm左右的小段,清洗脐带内的积血(如果积血较多,可再次转入另一加盐水的培养皿);6.用有齿镊子分离2根动脉和1根静脉,剥离华尔通氏胶,放入4#培养皿。

7.将剥离的胶体转移至50 ml离心管中,2000 rpm离心5 min。

8.弃上清液,将胶体倒入干净的培养皿中,用小剪刀将其剪成糊状并转移至50 ml离心管中;9.以0.5 ml/瓶的量将胶体构造块接种至T75培养瓶,每瓶插手4 ml脐带有血清培养液(DMEM/F12 + 10% FBS + 1% L-Glutamine + 1% MEM NEAA + 10 ng/mlbFGF),水平摇晃培养瓶使组织块分布均匀;10.第2天观察是否有污染,每3天换一次液,并观察细胞爬出情况(过程中须注意平稳地拿放培养瓶,避免组织块发生移动);11.培养14天左右,倒去上清培养液,加心理盐水(3 ml/瓶)洗濯,用0.25%胰酶(2 ml/瓶)消化下爬出细胞及构造块,并用上清培养液(1 ml/瓶)终止消化;12.收集细胞及组织块悬液,2000 rpm离心5 min;13.弃上清液,插手适当心理盐水混匀,用70 μm滤网过滤去除构造块,即得到P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614.细胞计数,按10/瓶接种,每瓶插手10 ml脐带无血清培养液UltraCULTURE + 2% XXX 1% Glutamine + 1% MEM NAA),每3天换一次液。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89号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日期:2009-11-13执行日期:2009-11-1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做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审核和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办公厅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技术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临床应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治疗技术管理规范适用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有合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来源。

(二)、三级综合医院、血液病医院或儿童医院,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血液内科或儿科专业诊疗科目。

1、三级综合医院血液内科开展成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近3年内独立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和(或)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以上。

(2)、有4张床位以上的百级层流病房,配备病人呼叫系统、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供氧设施。

(3)、开展儿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还应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儿科医师。

2、三级综合医院儿科开展儿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近3年内独立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和(或)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0例以上。

(2)、有2张床位以上的百级层流病房,配备病人呼叫系统、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供氧设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观察与护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观察与护理

lO 内, E Om1 马 送到病房后立即回 输给患者。 ) ( 有少数患者回输后出现寒战、 2
态度, 此, 因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2管床医生及责任护 ( ) 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常识、 护理要点 , 交代治疗的大概费用及预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千 S e U ekMei l n s T e dc e 0 2 dc A dA k h Mein 2 1 年第 1 a i O卷 第 5 期
39 9
} 与治疗前比{P<0 叭 交 . 后,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介绍 成功的病例, 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新治疗的方法有售 0 () 。3保持良好的医患关 系, 对患者一视同仁, 视患者为 自己的朋友、 亲人去关心他们, 交谈时多了解 患者 的想法 , 当患者 出现负性 隋绪时 , 患者学 会倾诉 , 会 自我调 节 , 指导 学 必 要 时向有 关人士 求助 , 避免意 外发生 。
力撞击鼻部, 指导患者用软毛牙 刷刷牙, 忌用牙签剔牙 , 一定要用时牙签可用
牙线。 t避免食用煎炸、 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 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 的水果( 如甘蔗)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 等, 避免口 腔黏膜损伤; ) ( 高热患者禁 5 用酒精擦浴降温, 避免加重皮下组织出血, 保证充足睡眠 , 避免剧烈运动 , 避 免情绪激动、 剧烈咳嗽。 2 心理护理 ( 由 . 5 1 于病 ) 程长、 重、 病情 疗效不显著, 治疗费用 高等因素, A A 患者常出现焦虑、 抑郁、 甚至绝望等负陛 绪, 这些负性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 疗及护理行为, 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 有部分患者对新的治疗方法挣 疑的
发热等不适, 给予其抗过敏药物, 没有出现不适者就不需抗过敏治疗。 ) G 回 输时要严格三查七对制度, 避免查错事故的发生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预防 污染细胞 , 免引起感染 等严重并发症 。4输Ms 避 (, C时要用输血器 , 因输液 器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PPT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PPT课件

• ( 3 )造血微环境及支持功能缺陷:某些致
病因素在损伤造血干 / 祖细胞或诱发异常免
疫反应的同时累及了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对某些致病 因素诱发的特异性异常免疫反应易感性增强 及“脆弱”骨髓造血功能遗传倾向。
再障的诊断标准
•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 2.一般无肝脾肿大。 • 3.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 (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 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 • (有条件者作骨髓活检等检查,显示造血组 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
• •
• •
患病率(Prevalence ) 国内资料报道,我国发病率为0.76/106 牡丹江地区1974年为10.8/106, 1985年为13.5/106。 日本1981年比1972年增长20%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 为2.6~4:1
• 1888年Ehrlich首次报道 • 1961年Till与McCulloch首次证实造血干细 胞的存在,并发现再障时造血干细胞减少 • 1971年Knospe发现造血微环境病变可导致 再障 • 1962年中科院血液学研究所率先使用雄激 素治疗再障 • 60年代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采用骨髓移 植治疗再障成功
发 病 机 制
• 免疫介导性PRCA:
体液免疫介导性PRCA: 主要为PRCA-IgG组分介导 T淋巴细胞介导性PRCA:主要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 BFU-Es、CFU-Es免疫损伤
• 药物相关性PRCA:
相关药物对BFU-Es、CFU-Es的直接毒性作用,主要 药物为氯霉素、异烟肼、硫唑嘌呤、甲基多巴等。
• (congenital api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3
3.心理指导 通过交谈、沟通
使病人认识到:焦 虑抑郁、等负性情 绪可影响治疗效果 及预后。学会倾诉 和自我调整,家属 要理解和支持病 人,学会倾听;必 要时应请有关专业 人士的帮助。
4
4.用药与随访指 导
嘱病人在医生指 导下按时、按量、 按疗程用药,不可 自行更改或停止用 药。定期复查血象, 以便了解病情变化 及其疗效。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三高”饮食,易消化 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
3.心理护理 4.口腔感染的预防 5.皮肤感染的预防 6.肛周感染的预防
26
七、护理(护理措施)
(二)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 (1)症状、体征:观察出血部位、程度;监 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的迹象;观察病人面色、 呼吸、心率及心率变化,以判断贫血的严重 程度。监测血象、骨髓象。 (2)有无并发症:有无颅内出血表现如头疼、 视力模糊、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
3.对症护理(按贫血、出血、感染的护理)
31
4.健 康 指 导
1
1.疾病知识指导 介绍有关再障
的病因表现及预防 措施,提高防护意 识。避免接触有害 物质定期体检,慎 用对造血系统有损 害的药物;预防病 毒感染。
2
2.生活指导 向病人说明
充分休息、睡眠 以及合理膳食对 疾病康复的重要 意义,加强个人 防护,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避 免感染和加重出 血。
27
七、护理(护理措施)
2.用药护理
1.免疫抑制剂
ATG/ALG:应用抗淋巴/胸腺细胞 球蛋白前做过敏试验;滴注速度不 宜过快,每日剂量应维持点滴1216小时,注意观察。
用环磷酰胺时应观察病人有无血尿, 指导病人多饮水,每日达3000ml以 上,防止出血性膀胱炎。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类、白消安、环磷酰胺等 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农药、染发剂等
6
发生机制
• 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种子”学说) • 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学说) • 免疫(免疫学说)
7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 是否用过对骨髓有明显抑制的 药物,详细了解病人的职业和工作环境, 是否有苯、杀虫剂或电离辐射接触史,有无 反复的病毒感染史。












17
一 般 护 理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定期消毒。保持患者 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尽可能减少感染因素。
2.急性型再障以休息为主,病情危重时绝对卧床 休息,慢性型无严重贫血时可适当活动,但要防 止碰、撞、跌跤等。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
18
观 察 要 点
27
健康指导
避免接触有毒、 有害的化学物质 ,对新近进行室 内装修的家居, 要注意监测室内 的甲醛水平,且 不宜即时入住。 警惕家用洗发剂、 杀虫剂的毒性对 人体的损害避免应 用某些引起骨髓抑 制的药物,氯霉
素、保泰松。
坚持治疗 不擅自停药详细 向病人及家属介 绍所用药物的名 称、用量、用法 、疗程及不良 反应,应叮嘱其 必须在医生指导 下按时、按量、 按疗程服药,不可 自行更改或停用 相关药物,并定 期血象检查。
2.强调饮食卫生至关重要,切忌在外购买 不净熟食,水果尽量洗净削皮后食用。
26
心理护理
观察病人情绪反应及行为表 现,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并 给予有效的心里疏导。认真 而坦诚的回答病人询问并介 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其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 人认识到心境平和、精神乐 观,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介 绍社会对对血液病人的关心 和理解,争取家庭亲友等社 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以减少 孤独感,增强康复的信心。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药物治疗的护理 - 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 妥善管理药物剂量和频次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输血治疗的护理 - 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 监测输血后的反应和效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骨髓移植的护理 - 准备和监测骨髓移植手术 - 管理移植后的并发症和抗排斥药物
饮食和心理支 持
康复与预防
康复与预防
康复护理 - 进行康复评估和制定个性
化计划 - 提供康复训练和支持
康复与预防
预防措施 - 提供预防感染和骨折的教育 - 强调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再生障碍性贫 血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饮食和心性贫血 发病原因和流行病学
引言
护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再生障碍性贫 血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一般护理注意事项 -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保持环境清洁和舒适 -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饮食和心理支持
饮食护理 - 提供适宜的饮食建议 - 关注饮食的卫生和安全
饮食和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 - 提供情绪支持和交流机会 - 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
并发症的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感染的护理 -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方法 - 观察感染迹象和治疗效果
并发症的护理
出血的护理 - 观察出血症状和程度 - 采取措施控制和止血

非亲缘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非亲缘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后 应 由护 士评 估 患 者 的 语 言 , 了解 有 无 声 音 嘶 哑 、吞 咽 困 难 、呼 吸情 况 。本 组 患 者术 后 无 声 音 嘶 哑 ,无 吞 咽 困难 。 22 5 切 口出 血 :颈 部 血 肿 是 C A 术 后 最 危 险 并 发 症 之 .. E

参考文献 :
率 、心律并记录 ,维 持血压在 正常范 围或轻度升 高 ,参 考 术前患者血压监测结果 ,收缩压可允许增加 2 % 。 0 2 24 神经损 伤 :可 出现 的神经损 伤 有 :① 舌 下神 经损 .. 伤 :表现为伸舌偏 向伤侧 。单 侧损 伤可能 引起 说话 ,咀嚼 及吞咽困难 ;双侧损伤可引起 上呼吸道 阻塞 ,可持续 4个 月之久 。②迷走或喉返神经损 伤 ⑧向 神经下颌支 :单侧 唇 降肌麻痹 j 3。④喉 上 、喉返 神经损 伤 :声音嘶 哑。故 术
率不齐 、心律不规则 ,可诱 发心肌梗 塞。我们在术 后为患
者进行 持续 2 4小 时 的 心 电 监 护 ,每 1小 时 监 测 血 压 、心
根据护理指导 ,预见 患者可能 出现的并发 症 ,落实护理措 施 ,能提高业务水平 ,在临床 中为患者提 供一个连 续 、有
效 、预 见性 护理 。
[1]凌锋 ,焦力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成形术对颈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 窄治疗 的初步研究 [ ].中国脑 J
血 管病 杂 志 ,2 0 ,3 ( ) 4 8 06 1 : —.
[ 2]Kl uS o ,K sa n K,e a I crt ni- ir ,K m P aij a ra t 1 s aod ag . i o
s h rc sr k a e c r td e dae e t my: i h r a y p e i to e f r aoi n tr co t stee n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诊断与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1 活动无耐力 2 有感染的危险 3 组织完整性受损 4 预感性悲哀 5 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
休息与体位
饮食护理 保持呼吸通畅
(一)一般护理
充分的睡眠与休息利于调节身心状况,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非重型再 障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量;重型再障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安置其卧床休息 并给予全面的照顾,尽量减少内脏出血的机会。根据贫血的程度及活动 耐力决定活动量,中、轻度贫血应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活动中如出现 心悸、气促应立即停止活动;重度以上贫血要以卧床休息为主。
应用ATG和ALG前做过敏试验,不宜过快。 用环孢素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三)用药护理
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密切观察有无二重感染的征象等。
环磷酰胺观察有无出血性膀胱炎,指导多饮水。
护理措施
雄激素
(三)用药护理
有男性化作用,停药可恢复,长期应用有肝功能损害,应定期 检查肝功。
丙酸睾酮为油剂,须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经常更换注 射部位,若有硬结,局部热敷。
口唇、黏膜苍白程度,有无出血、头痛等;了解女性患者阴道出血情况。
了解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数值。
重型再障者,要密切观察有无呕血、血尿、便血、血压下降等内脏出 血的表现,尤其是有无头痛剧烈、呕吐、烦躁不安等颅内出血先兆, 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护理措施
免疫抑制剂
护理措施
(四)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并鼓励患者表达其心理感 受,对患者的情况表示理解同情和尊重,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心理 状态,对身体康复不利,要保持充实,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 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由于获得性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轻度贫血或缓慢发生贫血的患者,可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严重贫血伴显著缺氧症状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同时应抬高床头,给予氧气吸入。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发热患者鼓励多饮水,每日至少在 2000ml 以上。

3.用药护理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的患者应给予保护性隔离,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多样性皮疹、关节和肌肉酸痛等类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反应,如蛋白尿等。

应用环孢素治疗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4.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女患者应用雄激素后出现相应的身体意象紊乱,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病情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者的血象波动情况,掌握患者的贫血程度,评估其活动的耐受能力,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根据病情及血液制品掌握输血速度,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应及时对症实施护理措施。

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时,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6.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度、相对湿度适宜。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

限制探访、陪伴人员,预防交叉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给予药物口腔冲洗或含漱。

应用雄激素患者要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皂液;发热患者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不宜用乙醇擦浴),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根据病情卧床休息,安排适当活动,避免劳累,活动时防止跌倒外伤。

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鸡肉、排骨汤、动物肝脏、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食大枣、桂园、花生、核桃、藕等,以生血、止血;对于有出血倾向者给予无渣半流食,少进食带刺、骨的食物,以防黏膜损伤。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一、疾病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常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

再障可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重型再障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非重型再障病情相对较轻,但也可能逐渐进展为重型。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患者易患再障,如范可尼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等。

这些遗传疾病可能导致造血干细胞的基因缺陷,影响其正常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化学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增加再障的发病风险。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对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氯霉素等药物可抑制骨髓细胞的增殖,导致造血功能障碍。

物理因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X 射线、γ 射线等,可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引起再障。

例如,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如果防护不当,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患再障的几率会增加。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 等,可能与再障的发生有关。

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或通过免疫机制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其他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等也可能与再障的发生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免疫异常可能攻击骨髓造血干细胞,导致再障。

妊娠期间,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和免疫系统发生变化,可能增加再障的发病风险。

2.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损伤: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

各种病因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使其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下降,无法产生足够的血细胞。

造血微环境异常:骨髓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再障患者的造血微环境可能发生改变,如骨髓基质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分泌失调等,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生存和增殖。

免疫异常:部分再障患者存在免疫异常,包括T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细胞毒性T 细胞增多、自身抗体产生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料
给予 成 分 血输 注 支 持治 疗 。
1 治疗 结 果 . 3 所有 患 者 M C治疗 前 后 均观 察 外周 血 常 规 、 S 网织
红 细胞 百 分 数 、 肾功 能 、 髓 象及 骨髓 活检 变化 。 床疗 效 :9 肝 骨 临 l 例
A A患者中, 治疗 6 1 个月后, ~4 基本治愈 6例( 重型 4 , 例)缓解 2 , 例
工作 单 位 :16 0 广 州 广 东省 广 州 市第 十 二 人 民 医 院血 液 科 50 2
收稿 日期 :0 0 0 ~ 9 2 1— 8 1
明显 进 步 4例 ( 型 2例)总 有 效 率 6. 无 效 4例 ( 续 在 治疗 重 , 31 %: 继 中) 亡 3例 为 重 型 ) 中 1 死 于颅 内出 血 , 死 于严 重感 ; 死 , 其 例 2例
1 MS . 2 C治疗 方 法
在 局麻 无 菌 操 作下 ,以 1 骨髓 穿 刺 针从 8号
供者 髂 后 上棘 进 行 穿 刺 , 取 骨髓 10 l以肝 素 抗凝 , 免污 染 。 抽 0m , 避 在超 净 工作 台用 密 度梯 度 离 心 法 分 离 , 取单 个 核 细 胞 ( 获 MMC层 , ) 接 种 于培 养 瓶 中 , 入 培 养 液 , 3 ℃ 、%二 氧 化碳 细 胞 培 养箱 培 加 在 7 5
当代护 士 ・0 1 1 中旬 刊 ( 术版 ) 2 1年 月 学
・2 3・
骨 髓 间充 质 干 细 胞 治 疗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的 护 理
王翠林
摘要
陈惠勤
吴 燕 君
总结 了骨 髓 间充 质 干 细 胞 ( C 治 疗 1 4 再 生 障 碍 性 贫血 ( A 患者 的 临床 护 理 经 验 。 Ms ) 9,  ̄ j A ) 主要 护 理措 施 包括 心 理 护 理 、 格 无 菌 操 严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计划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计划
责任护士签字护理组长或护士长签字
4、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至少6次。有肛周疾患者每日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坐浴3次。加
1、能够耐受一般活动2、活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
病人减少了或未发生感染,表现为白细胞低于正常时,无明显发热、咳嗽,全身皮肤、粘膜正常。
责任护士签字 护理组长或护士长签字
护 理 计 划 单
日 期
护 理 问 题
7利用提问的方式给予病人解答,既可以让病人了解有关知识,还可以增进病人与医护之间的感情。
8、利用图片和影像的方式,或利用实际操作的方式教会病人护理的方法
9、对病人讲述的内容深入浅从
熟悉、具体到不太熟悉或抽象的概念过渡。
10、学习时尽可能让家属共同参与,以便病人以后能够得到连续性支持。
识,并能积极配合。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15-30min,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周进行细菌培养监测。
2、白细胞低于1.0×109 /L时住入单向或无菌层流室,进行保护性隔离。
3、教会病人必要的卫生知识,如减少房内流动人员,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接触传染病人,不吃凉、生菜,水果削皮后再吃,教会病人正确的洗手方法。
护 理 计 划 单
日 期
护理问题
护 理 措 施
预期目标

4、预感性悲哀:与预后不良,疾病可威胁生命有关。
5、知识缺乏:与起病急,对疾病知识不了解;病情重,认知能力
注意检查瞳孔和脑膜刺激征,病人意识状态。
8、如果血小板低,可遵医嘱输血小板,输血小板前给抗组织胺药。
1认真而坦诚的回答病人提出的而有关治疗和护理方面的问题。
6告知病人当身体某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粘膜改变时,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处理。

1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1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2 1 术 前护理 .
2 1 1 心理护理 ..
患病 给家庭 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之患者 加
浴 。眼药 水滴 眼 4次/ , d 碘伏涂耳 、 涂鼻腔 4次/ , d 2 32 预防出血 的护理 嘱患 者绝 对卧 床休 息 , 持皮 肤清 .. 保
对疾病知识缺乏 , 移植的程序和可能发生 的问题 尚不清楚 , 对 易 产生悲观情绪 。护理人员要有 良好 的心理素质与丰富的 专业知
贴膜窗 口应对准肝素帽 , 并适 当裸露肝素帽 , 粘贴时不易施压过
大, 以缓解 留置针 局部皮肤 的压力 。粘贴 完毕 可在 肝素 帽下 方
者病情危重 , 入院 即给 予左 七肢静 脉 留置针 穿刺 , 留置时 间为
7, d 穿刺时穿刺处 周 围皮 肤无 红肿 破 溃 , 续静 脉泵 入硝 酸甘 持
再生障碍性贫 血( A 是 由多种原 因致造血 于细胞 的数量 s a)
减少和 ( ) 或 功能异常而引起 的一类 贫 血。外周 血液 中红细胞 、
d 局部碘甘油拭擦 溃疡处 2次/ 。同时 , , d 注意监测 血象 的变化 , 严密评估 出血 和感染症状 , 严格实施全环境保护 , 各种穿刺完毕 后, 延长该局部按压时间至不出血为止 。提供软性 食物 , 避免硬 性或带刺 的食物 , 防止机械性损伤 出血 , 保持鼻腔 的清洁 、 润 , 湿 勿抠鼻痂 。观察颅 内出血情况 , 积极 做好抢救 准备 。 22 术 中护理 . 按全 血输 注法 回输干细胞 , 输入前 给予 5 %碳 酸氢钠注射液 15 静 滴碱化尿 液 , 2 ml 地塞 米松 注射液 5 g静推 a r 抗过敏 , 速尿 2 rg 0 静推利尿 , a 并予 生理盐水 静滴。脐血 干细胞 在 3 %恒温水浴箱 内融化 , 7 消毒干 细胞袋 接管处 3遍 后 , 通 接 输液管道 , 先缓慢静滴 , 观察有无过 敏反应 ,0 i 1 mn后调 整滴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02-02T16:09:14.10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黄颉[导读] 。

患者的病情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表现为输血间隔时间延长,出血症状明显好转,感染有所减轻等.
黄颉(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8B血液科上海200000)【中图分类号】R5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间充质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尤其是脐带MSC(UC-MSC)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干细胞治疗AA的
新热点。

本文是为了探讨此项新治疗方法的护理。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1.概述目前普遍认为,AA是一种主要由于T淋巴细胞免疫紊乱介导的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其发生、发展与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细胞的免疫损伤密切相关[2]基于此,目前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AA的主要治疗方法,大大改善了本病的预后。

但免疫抑制治疗疗程较长,复发率高,副作用较大,有的抑制剂价格昂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望彻底治愈AA,但同样费用高、移植相关风险高,干细胞来源有限。

目前免疫抑制治疗无效、不适合移植或不能耐受相关副作用的AA患者的治疗仍然是个棘手的问题。

MSC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除具备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外,还有很强的免疫调节及支持造血双重作用。

众多实验研究证实,MSC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免疫调节及支持造血作用,应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促进造血重建,这些均提示,MSC在AA患者的细胞治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案例本例患者为男性,14岁,于2012年12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牙龈出血,全身散在瘀点瘀斑,当地医院行骨髓穿刺后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予以输血、止血治疗后予以环孢素(CSA)150mg/d治疗,治疗中血常规WBC(2-3)×109/L,HB50-88g/L,PLT(10-70)×109/L。

2013年3月因症状反复加重予以强的松60mg/d治疗效果不佳,PLT长期<10×109/L,期间平均每周输少浆血400ml,单采血小板1个单位。

由于无合适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对故考虑进行脐带间充质细胞治疗。

患者分别于2013年5月和2013年6月两次输注脐带间充质共计80ml。

输注2个月后复查血象均有所上升WBC5.1×109/L,HB86g/L,PLT30×109/L。

2013年8月至今输血频率大大下降,患者目前仍予随访中,病情稳定。

3.护理3.1输注中的护理3.1.1病情观察输注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特别是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输注过程予以心电监护2小时,该患者输注时出现血压骤升,立即予以速尿20mg静脉推注,甘露醇100ml静脉快滴后症状有所缓解。

输注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气促、心悸等不适,立即停止输注,按输血反应处理。

3.1.2输注的技巧间充质细胞在送至病房后应立即输予患者,注意控制输入速度,应快速输注一般在20—30min输完。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易贴壁生长的特性,输注前摇晃细胞悬液.输注中需每3min摇晃细胞悬液及轻弹输血器管路,防止干细胞贴壁。

输注前后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道。

输注时应暂停所有补液,不得与其他药物一同输注。

3.2心理护理由于目前UC-MSC在临床应用较少,患者对UC-MSC知识也了解甚少,加上其在对治疗有效的强烈期盼和实施过程的过分担心使之产生了异常的复杂心理。

因此,我们在护理上应充分讲解UC-MSC的特性、来源、培养、传代、冻存和目前临床应用效果,在使用前充分预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通过以上心理护理,患者依从性好,积极配合治疗。

3.3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3.3.1感染向患者做好宣教,严格注意感染的预防,如:定时使用漱口水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晚上睡觉前使用金霉素眼膏涂鼻腔保护鼻腔黏膜,使用信立妥眼药水滴眼防止眼睛干涩及感染。

告知患者勤洗手,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睡前使用痔疾洗液坐浴预防肛周感染,食物应选择干净、清淡饮食,防止腹泻的发生。

同时要做好患者静脉穿刺点(如PICC、深静脉穿刺、PORT等)消毒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穿刺点的感染。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定时通风。

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必要时戴口罩。

3.3.2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情况,观察有无瘀点瘀斑。

观察患者呕吐物、尿液及粪便的色、质、量,如有立即异常留取标本送检。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出血症状。

做好患者相关宣教,如嘱患者要剪去指甲,不得用手挖鼻防止鼻出血,不要用力排便,血小板底下时要卧床休息,下床时要有人搀扶。

如有头痛、视物模糊时立即告诉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4.小结UC-MAC可促进造血重建,使造血功能得到有效、稳定的恢复,暂无明显不良反应。

患者的病情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表现为输血间隔时间延长,出血症状明显好转,感染有所减轻等。

其费用比骨髓移植少是再障患者较经济、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该方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大量开展于临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便会用于造福广大患者,护理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护士应做好观察及护理来提高该病种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1]叶红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2]YoungNS,ScheinbergP,CaladoRT.Aplasticanemia[J].CurtOpinHematol,2008,15(3):162-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