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麦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
• 1.理论值 • 2.田间需水量以土壤
为主体,一部分靠降 雨补给,一部分靠灌 溉补给。一部分用于 腾发,组成植株体内 水分,一部分用于改 善田间土壤条件。
2.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 2.1.作物因素 • (1)不同作物的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如
就小麦、玉米和水稻而言,水稻的需水量最 大,其次是小麦,玉米的需水量最小。 • (2)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一般处于 作物生长旺盛阶段。如冬小麦有两个需水高 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分蘖期,第二个高峰 期在开花至乳熟期;大豆的需水高峰期在开 花结荚期;谷子的需水高峰期为开花-乳熟 期;玉米为抽雄-乳熟期。
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 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 1.布莱尼-克雷多公式 • 2.水汽扩散法公式 • 3.能量平衡法 • 4.彭曼综合法公式 • 5.彭曼-蒙蒂斯公式
彭曼-蒙蒂斯公式
2.考虑土壤水分及作物条件的影 响,计算出实际作物需水量
• 单作物系数法:ET=KcETo
•
双作物系数法: ET=(Kcb+Ke)ETo
棉花
结铃期
1983
11.7温 (℃) 相对湿度 (%) 土壤水分 () 蒸发量 (mm) 需水量 (mm)
年份
降水量
日照时数
1973~197 4
102.8
2183.5
58.6
1634.6
17.2~25.7
1069.1
392.71
1974~197 5
179.4
2148.7
作物需水量
2016
目录
• 1.作物需水量概念 • 2.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 3.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1.1农田水分消耗
• 1.植株蒸腾:植物体内水分转变成水汽散发到体外的
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技术推广探讨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小麦玉米是山东省两大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灌溉用水比较多的作物。
为了推动地下水压采,减少小麦、玉米灌溉用水,近年来,山东省各地积极创新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文章以浅埋滴灌技术为基本研究切入点,在阐述浅埋滴灌技术应用优势的基础上,从选地整地、选种种植、施肥、灌水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何更好的推广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
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技术主要是指在小麦玉米种植的宽窄行栽培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在窄行开沟,在玉米播种的过程中将滴管带埋到沟内部,而后覆盖土处理,覆盖土层的厚度会被控制在2cm 到4cm ,在将地下滴灌带和上部支管连接在一起之后能够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从实际生产应用情况来看,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节水灌溉效果,对植物的成长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优势1、节省成本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会省去了地膜覆盖的流程,由此能够节省地膜成本。
同时,浅埋滴管技术的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省了灌溉成本。
2、节水节肥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推广达到过程中会根据农作物对水、肥需求情况,将肥料和灌溉水混合处理,在混合之后一同浇灌在作物的根系上,提高肥料综合利用率。
3、提升作物产量,提高耕作质量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被应用到小麦玉米种植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提升水肥利用率,确保作物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最终证明在平原地区推广浅埋滴灌节水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水肥的综合利用率,突出表现为在平原灌溉区浅埋滴灌玉米要比在低压管灌平均每亩产地增产100公斤,增产率达到了14%左右,为当地的作物种植达到了理想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4、积极推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在以往滴灌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小面积的操作会无形中浪费比较多的资源,也不利于推进滴管工程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小麦水分标准
小麦水分标准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保存的重要因素。
小麦水分标准是指小麦在收获、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其水分含量需要符合的规定标准。
小麦水分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小麦质量、促进小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麦的生产加工中,水分含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小麦的水分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小麦的品质和加工工艺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合理的小麦水分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标准,小麦的水分标准一般为13.5%~14.5%。
这个范围是根据小麦的品种、地区、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
小麦的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霉变、变质等问题,影响小麦的加工和贮存;而水分含量过低则会影响小麦的发酵和加工工艺。
因此,小麦水分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小麦的品质、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以保障小麦的品质和加工质量。
在小麦的收获和储存过程中,需要对小麦的水分含量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
一方面,及时收获小麦,避免小麦过度吸湿;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收获的小麦,需要通过通风、晾晒等方式控制小麦的水分含量,以确保小麦的质量和保存。
小麦水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小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严格的水分标准,可以提高小麦的质量,增加小麦的附加值,提升小麦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合理的水分标准也可以有效减少小麦的损耗和浪费,降低小麦的加工成本,提高小麦产业的效益。
总之,小麦水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小麦质量、促进小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麦水分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高小麦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间作小麦玉米的水分竞争与生态位分离机制
间作小麦玉米的水分竞争与生态位分离机制间作小麦和玉米是常见的农田作物组合,它们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共同生长,但对水分的需求和利用却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将探讨间作小麦和玉米之间的水分竞争和生态位分离机制。
首先,小麦和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存在差异。
小麦生长期较长,从发芽到收获需要大约4个月的时间,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供水。
相比之下,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仅为3个月左右。
另外,小麦较为耐旱,可以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下生长,而玉米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需要较丰富的水源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其次,小麦和玉米对水分的利用方式也存在差异。
小麦的根系统广泛分布,深入土壤,可以吸收较深层次的水分。
这使得小麦在干旱季节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深层水源,从而减少与玉米的竞争。
而玉米的根系相对较浅,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容易受到干旱季节的影响,对水分的需求更为迫切。
另外,小麦和玉米的生长节奏和气候特点也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它们之间水分利用的分离。
小麦主要在早春至初夏的季节生长,而玉米的生长期主要在夏季。
夏季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速度较快,这时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更加迫切。
而小麦在气温较低的春季生长,水分蒸发速度较慢,对干旱的适应性较强。
此外,小麦和玉米之间的株高差异也为它们的水分竞争提供了解决方案。
小麦一般生长高度在60-100厘米左右,而玉米的生长高度则可达2-4米。
小麦的矮小身材使得它不太容易与高大的玉米植株竞争水分,尤其是在干旱条件下,小麦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资源。
综上所述,间作小麦和玉米的水分竞争与生态位分离机制表现为:小麦和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和利用存在一定差异,小麦对干旱的适应性较强,根系深入土壤,利用深层水源,而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小麦和玉米的生长节奏和株高差异也导致了它们之间水分利用的分离,进一步减少了水分竞争的强度。
通过这些生态位分离机制,间作小麦和玉米能够在相同的农田中共同生长,减少了它们之间的水分竞争,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建成 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关系到灌区内作物产量(效益)和品质 的提高,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 施效益的发挥。
一、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1、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在灌区规划、设计或管理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 确定灌溉制度。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累了不少 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这些经验是制定灌溉制 度的重要依据,应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水文年份,仔细调查 这些年份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 [mm/d]及灌 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并由此确 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2、田间耗水量
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 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 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量。 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 m3 亩-1 或 mm 水 层表示。 旱地耗水量 = 作物需水量 稻田耗水量 = 作物需水量 + 田间渗漏
人为因素:农田灌排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
(1)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它不仅 影响蒸腾速率,也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往往是几个因素
同时作用,很难将各个因素的影响一一分开。 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需水量 会增加。
4、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1、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 或土壤水分变化(旱田)为依据,从对作物充分供 水的观点出发,要求在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化 (水田)或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作物 适宜水层深度或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降 至下限时则应进行灌水,以保证作物充分供水。 应用时要参考、结合前几种方法的结果,这样 才能使得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更为合理与完善。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二节 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 灌溉用水量
第四节 灌水率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一、作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
作物根系吸水,也称植株蒸腾 植株间水分蒸发,也称棵间蒸发 渗漏
深层渗漏:旱作物 田间渗漏:水稻
农田水分消耗
根系吸水
植物体输水
植物体蒸腾
Hale Waihona Puke 植株蒸腾:作物将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散到大气中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旱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 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吸水层以下土层渗漏的现象。
1、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一、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1、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或土壤水分变化(旱田)为依据,从对作物充分供水的观点出发,要求在作物各生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或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作物适宜水层深度或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降至下限时则应进行灌水,以保证作物充分供水。 应用时要参考、结合前几种方法的结果,这样才能使得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更为合理与完善。
2、基于参照作物需水量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指的是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 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长、宽均在200m以 上)绿草地(高3~15cm)的蒸发蒸腾量。 参照作物需水量只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目前采用的计算作物需水量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两步: 第一步:考虑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计算参照 作物蒸发蒸腾量ET0 ; 第二步:考虑土壤水分及作物条件的影响,对参照作物 需水量进行调整或修正,从而计算出实际需水量ET 。
四种主要农作物节水灌溉技术
四种主要农作物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都要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由于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需水量的不同。
形成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作物需水关键期的一些规律,针对不同作物各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使用有利于作物高产的节水灌溉技术,才能达到费省效高的目的。
一、小麦每亩小麦一生总耗水量260~400立方米。
水地小麦亩产500千克时,从播种到返青耗水量每亩约80立方米,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22.9%;返青到拔节的耗水量每亩约21立方米,占5.9%;拔节到抽穗的耗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8%;抽穗到成熟的耗水量占总需水量的40.6%。
农谚说:小麦一生需要“八、十、三场雨”,也就是说农历八月播种时、十月越冬和来年三月拔节扬花时,如果有三场透雨,小麦丰产就有一定的把握。
一般来说就可以不灌或少灌。
要是缺雨或降雨与需水错位就必须灌溉。
小麦在播种期,0~30厘米深土层水分含量占田间持水率的75%~85%时出苗最好,墒情不足就必须浇播前水,节水灌溉定额是每亩30~40立方米:小麦越冬前,为促进冬小麦个体和群体冬前壮苗,安全越冬。
土壤田间持水率低于70%时需要冬浇。
节水灌溉定额是每亩40~50立方米;小麦灌浆期是一生的需水关键期,此时正是高温干燥的季节,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籽粒饱满和群体产量,严重干旱时还会导致绝收,因此必须浇好灌浆水。
节水灌溉定额是每亩45~55立方米。
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降雨不足时还浇返青、拔节、抽穗三水。
冬小麦节水灌溉适宜的灌水技术对小块的责任田来说,应用最为普遍,也最实用的就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输水过程中水的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还可使用移动滴灌;对土地流转之后的大块田,可以使用喷灌节水技术等;地表水灌区使用“U”渠道防渗。
二、玉米每亩玉米一生需水200~550立方米。
玉米的生长阶段正是一年的雨季,但是由于降雨不足或降雨与作物需水的错位,致使雨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时要进行补充灌溉。
生物节水—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6.花生 花生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在5000~7000m3/hm2,
花生种子吸水达自身的50%左右才能萌芽。土壤水分低于田间 持水量的40%,则幼苗出土缓慢,水分过多,易引起烂种。苗 期需水量占全生长期总需水量为16%~31%(北方普通型大花 生)或19%~20%(南方珍珠型小花生),水分过多可造成主 茎徒长,推迟开花结荚。营养生长前期缺水,对花生的生长影 响较小,豆荚开始形成(出现第一个果)到豆荚出全,这一阶 段包括开花、下针和果仁生长的大部分时间内,是花生需水的 关键期。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1.小麦 冬小麦每公顷生产5250~7500 kg的需水量为3000~5250
m3。冬小麦需水量是由叶面蒸腾量与棵间土壤蒸发量组成。前 者为生理需水,而后者为生态需水。从节水角度讲,棵间蒸发 所占的比例越小越好,关键是如何提高栽培技术水平,降低棵 间蒸发量,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据农田灌溉研究所测定,不 同产量水平棵间蒸发比例不同。667 m2产193.3 kg麦田棵间蒸 发量占总需水量的 32.8%;产365.7 kg占总需水量的21.27%; 产 463.7 kg占总需水量的19.3%。棵间蒸发量所占比例随着产 量水平的提高在逐渐降低。当产量水平达到 667 m2产400kg时, 棵间蒸发量所占比例基本上稳定在20%左右,如产量再增加棵 间蒸发量所占比例基本上不变。从全生育期来看,初期所占比 例在60%~90%,而后期逐渐降低,一般在10%以下。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4.水稻 水稻田需水量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量。水
稻的需水量随地区、品种和水文年份而异。水稻在返青、拔节、 抽穗到乳熟前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其中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 稻一生中需水的高峰期,是需水的关键期。因此,在水稻生长 的各个时期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或排水技术,以调动水稻自身 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可以达到节水高产的目标。
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Absr c : o n e t ae t e fe t o i e e twae o d t n o tr u e fwh a —o n, p lc t n o h t a t T iv si t h efc f df rn tr c n i o n wa e s o e tc r a p iai f t e g f i o
Efe t0 fe e tW a e n ii ns o a o h a d W a e f l c f Dil r n f t r Co d to n Pl ntGr wt n tr Utl a i n o h a — o n Two Ha v s i y t m n He a o i c i z to fW e tc r i r e tng S se i n n Pr v n e
( . 南 省农 业 科 学 院 植 物 营 养 与 资 源环 境 研 究 所 , 1河 河南 郑 州 40 0 ;. 南 省 土壤 肥 料 站 , 南 郑 卅 4 00 ) 50 2 2 河 河 I 50 2
摘 要 : 探 明 不 同水 分 条 件 对 小 麦 一玉 米两 熟 制 水 分 利 用 的 影 响 , 过 秸 秆 覆 盖 和施 用 保 水 剂 等 水 分 调 控 措 施 , 为 通 进 行 了 不 同灌 水 量 对 小 麦 、 米 生 长 发 育 和 产量 、 玉 土壤 水 分 及 水 分 利 用 等 方 面 的影 响 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理 灌 水 有 益 合 小 麦 群 体 发 育 , 高 成 穗数 量 、 高 、 粒 数 和 干 粒重 , 而 促 进 小 麦 增 产 , 中 以补 充 灌 水 1 0 h 效 果 最 佳 , 提 株 穗 从 其 0m / m 2 增 产 l. 3 ; 过 多灌 水 反 而 影 响 小 麦 产 量 , 充 灌 水 24 0m / m 18 % 但 补 0 h 减 产 1 , 影 响 玉 米 产 量 。小 麦 灌 水 处 理 的 % 并 玉米 分 别 比对 照增 产 7 3 % ~1.5 , 中补 充 灌 水 180m / m .1 6 1% 其 0 h 增 产 效 果 最 佳 , 产 1.5 。 夏 秋 两 季 作 物 产 增 61% 量 结 果 表 明 , 南 省 中 产灌 区在 秸 秆 覆 盖 和 施用 保 水 剂 的情 况 下 , 麦 一玉 米 两 熟制 最 佳 补 充 灌 溉 量 为 120~180 河 小 0 0 i / i 。 土壤 含 水 量 动 态 变 化 表 明 , 秆 覆 盖 与保 水 剂 相 结 合 , 进 行 适 量 补 充灌 水 有 利 于 改 善 和 补 偿 土 壤 水 分 , n h n 秸 并 而 且 有 影 响 全 年 作 物生 长 的趋 势 。玉 米 收 获 后 , 壤 有 效 养 分 和 有 机 质 有 所 下 降 , 明 种 植 夏 玉 米 应 追 施 适 量 磷 、 土 表 钾 肥 , 时加 大 夏 季 作 物 秸秆 的还 田量 , 同 以提 高 土 壤 有 机 质 。 关 键 词 : 麦 ; 米 ; 熟 制 ; 壤水 分 ; 小 玉 两 土 水分 利 用 ; 秆 覆 盖 ; 水 剂 秸 保 中图 分 类 号 : 127 S5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0 0— 0 1 2 1 ) l 0 2 O 10 79 ( 00 0 一 16一 5
灌水率的计算
作物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
实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这种方法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的原理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水稻灌溉制度水稻具有喜水耐水特性,常采用淹灌方式,因此,渗漏损失水量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灌溉制度应以满足不同时期稻田淹灌水层的深度要求.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水量.某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为:m=H+E-P-H0+C式中m为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H0、H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稻田水层深度;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蒸发、蒸腾和渗漏量);P为时段内降雨量;C为时段内排水量。
单位均为mm。
水稻灌溉制度,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季节的不同而异,多采用浅—深-浅的灌水方法,即分蘖和分蘖以前采用浅灌,分蘖后期到乳熟前采用深灌,乳熟以后浅灌,黄熟以后落干(有时也在分蘖末期落干晒田一次)。
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与降雨量分析
经验交流2021.5魁W l北京地区冬小麦一夏玉米需水量与降雨量分析孟范玉&李超2岳焕芳&朱岳'刘满满4王梦然4王克武1(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2.北京市气候中心北京100086;3.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1500;4.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2400)摘要:通过分析北京地区60年间降水年型的分布,解析冬小麦一夏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降水量与需水量关系,分析主要的需水阶段及需水量,为制定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节水灌溉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降雨量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已成为北京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业一直是北京市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对全市水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益具有巨大影响$为科学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北京市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京发(2014)16号],调整种植业结构,压缩高需水作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17年出台%北京市推进“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方案》[京发(2017)32号],明确冬小麦一夏玉米周年灌溉量200m3,对冬小麦一夏玉米周年灌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汇总1959-2018年北京地区降水气象资,分析60年间北京地区不同降水年型出现的概率,一夏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降水量需水量关系,以及主要的需水阶段及需水量,为制定冬小麦一年节水灌溉制度提供$1北京地区冬小麦一夏玉米生产降水年型分布分析了1959-2018年间北京冬小麦一夏玉米主产区(房山、大兴、顺义和通外I)的降水量,按照气象降年,降水年于1和2$从60年间降水年(表1),降水正常年出现的概率最高,达到73%,降水偏多年为13%,降水偏少年为12%,显著偏多年为2%,显著偏少、常偏少和年出$60年年降水年的,年降水高于年的率为88%$生(9年6)降水年(2),生降水量年降水量的为29%,降水年地,概率为55%,降水偏多年和显著偏多年概率均为10%,降水偏少年为18%,显著偏少年为7%,异常偏和年出$降水要发生4月、5月、12月,出现的概率分别为43%&51%和59%,4和5是节灌,生生生转的关,是麦需水;12月是,要两个关的水分需求,必须进行灌溉。
各种作物在充分灌溉情况下的定额
各种作物在充分灌溉情况下的定额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
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水稻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植株会更加茁壮健康。
一般来说,水稻在生长季节中需求水分最多的时期是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成熟期。
在这两个关键的生长阶段,水稻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度在80%以上,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根据统计数据,水稻在充足灌溉情况下的定额为每公顷需要用水4000-6000立方米。
小麦是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也比较大。
小麦的灌溉主要分为灌溉前期、生育期、成熟期三个关键时期。
在灌溉前期,需要给小麦充分的浸灌,保持土壤湿润度在60-70%左右。
在生育期,小麦需要适量的雨水或灌溉水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而在成熟期,需要适当地减少灌溉水量,以免影响小麦的成熟和收获。
一般来说,小麦在充分灌溉情况下的定额为每公顷需用水3000-5000立方米。
玉米是我国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玉米的生长速度也会明显提高。
玉米的灌溉主要分为苗期、抽雄期、结籽期三个关键时期。
在苗期,玉米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幼苗的正常生长。
在抽雄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度在60-70%左右,以便玉米的结实。
在结籽期,需要适当地减少灌溉水量,以促使玉米颗粒的充实发育。
根据统计数据,玉米在充分灌溉情况下的定额为每公顷需用水2500-4500立方米。
除了粮食作物外,蔬菜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尤其是在生长旺盛的时期。
不同类型的蔬菜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瓜类、叶菜类对水分的需求较大,而根菜类、豆类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小。
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蔬菜的生长速度会明显提高,产量也会有所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蔬菜在充分灌溉情况下的定额为每公顷需用水2000-4000立方米。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作物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都会有着更好的生长发育情况,从而实现丰收的目标。
合理地制定作物生长的灌溉定额,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水稻,玉米生长期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
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
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
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
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
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2.1作物需水量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
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
所以,作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二)棵间蒸发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
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及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
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
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及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
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
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及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需水规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整个生育期内,水分的消耗因土壤、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变动。
玉米需水量多少与播种季节有关,春玉米生育期较长,耗水绝对量比夏玉米要多得多。
不论春、夏玉米,都有相似的需水规律。
1 .播种出苗期玉米从播种发芽到出苗,需水量少,占总需水量的3. 1%-6 . 1%。
玉米播种后,需要吸取本身绝对干重的48%-50%的水分,才能膨胀发芽。
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即使勉强膨胀发芽,也往往因顶土出苗力弱而造成严重缺苗;如果土壤水分过多,通气性不良,种子容易霉烂也会造成缺苗,在低温情况下更为严重。
播种时,耕层土壤必须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保证良好的出苗。
2. 幼幼苗玉米在出苗到拔节的幼苗期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面蒸腾量较少,所以耗水量也不大,约占总需水量的17. 8%-15 . 6%。
这时的生长中心是根系,为了使根系发育良好,并向纵深伸展,必须保持表土层疏松干燥和下层土比较湿润的状况,如果上层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分布在耕作层之内,反不利于培育壮苗。
因此,这一阶段应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问持水量的60%左右,可以为玉米蹲苗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促进根系发育、茎秆增粗、减轻倒伏和提高产量都起到一定作用。
3. 拔节孕穗期玉米植株开始拔节以后,生长进入旺盛阶段。
这个时期茎和叶的增长量很大,雌雄穗不断分化和形成,干物质积累增加。
这一阶段是玉米由营养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植株各方面的生理活动机能逐渐加强。
同时,这一时期气温还不断升高,叶面蒸腾强烈。
因此,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约占总需水量的29. 6%-23 . 496。
特别是抽雄前半个月左右,雄穗已经形成,雌穗正加速小穗、小花分化,对水分条件的要求更高。
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4•抽穗开花期玉米抽穗开花期,对土壤水分十分敏感,如水分不足,气温升高,空气干燥,抽出的雄穗在2-3天内就会晒花”造成有的雄穗不能抽出,或抽出的时间延长,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农业科普掌握农作物的适宜降水量要求
农业科普掌握农作物的适宜降水量要求农业科普掌握农作物的适宜降水量要求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担忧。
降水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不同作物对降水量的适应性不同。
掌握农作物的适宜降水量要求,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作物以及其适宜的降水量要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中的降水控制。
1. 水稻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水分要求较高。
通常,水稻生长期间,适宜的降水量为1500-3000毫米。
在稻田内,保持一定的水位能促进水稻的生长,但过多的降水可能引起稻田积水,对稻根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水稻种植者来说,合理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管理至关重要。
2. 小麦小麦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干旱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
适宜的降水量为250-600毫米。
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降水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丰富的降水可以促进小麦的穗粒发育,但如果久雨不止,灌溉设施的合理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降水量的适应性相对较强。
适宜的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
玉米生长期间特别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在果实成熟期,适度的干旱有利于提高玉米颗粒的含水量和营养价值。
因此,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是玉米种植者需要注意的。
4. 棉花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降水量的适应性较强,适宜的降水量为400-800毫米。
过量的降水对于棉花的生长和开花产生不利影响,易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对于棉花种植来说,合理的灌溉系统可以在降雨不足时提供充足的水分,并通过排水系统排除多余的水分。
总结起来,不同作物对降水量的适应性有所差异。
了解和掌握作物的适宜降水量要求对于合理灌溉和水资源利用至关重要。
农业生产者应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降水情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系统,以确保高产、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
通过科学的灌溉和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灌溉量计算
小麦灌溉量的计算通常取决于土壤湿度、气候条件、小麦生长阶段以及预期产量等因素。
以下是一种基本的计算方法,供您参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麦生长所需的基本水分。
一般来说,小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大约400-800毫米的降雨量,具体取决于土壤类型和地区。
如果降雨量不足,就需要通过灌溉来补充。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灌溉的面积。
这通常取决于田地的形状和大小。
一旦确定了灌溉面积,就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灌溉单元,以便于管理和计量。
接下来是计算灌溉流量。
灌溉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灌溉系统的水量。
它取决于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条件,如水泵的功率、管道的直径和长度、阀门的位置和开度等。
一般来说,灌溉系统的流量可以从每小时几立方米到几百立方米不等,具体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条件。
在确定了灌溉流量后,就可以根据小麦生长的需求和土壤湿度来计算灌溉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土壤湿度较低,就需要尽早进行灌溉,以确保小麦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
同时,也要考虑到气候条件和天气预报,以避免过度灌溉导致的水淹或其他问题。
最后,需要将计算出的灌溉时间和灌溉流量结合起来,以确定实际的灌溉总量。
这可以通过将灌溉时间乘以灌溉流量来得到。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到田地的渗透速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以确保灌溉效果最佳。
总之,小麦灌溉量的计算是一个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土壤湿度、气候条件、小麦生长阶段、预期产量以及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条件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
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玉米小麦需水量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
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
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
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
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
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谷物水分含量
谷物水分含量是指谷物中所含的水分质量占谷物总质量的百分比。
以下是不同谷物的大致水分含量范围:
1.糯米:12%~14%
2.大米:12%~15%
3.小麦:11%~15%
4.玉米:10%~16%
5.燕麦:7%~9%
6.大麦:10%~14%
7.高粱:10%~14%
8.大豆:9%~13%
9.绿豆:11%~13%
10.黑豆:10%~13%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谷物、不同存储条件下的谷物水分含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高温、潮湿等环境可以增加谷物的水分含量,因此保存谷物时应该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与水分接触。
谷物水分含量的高低会影响谷物的烹饪时间和口感。
通常情况下,谷物中的水分含量越高,烹饪时间就需要相应地增加,同时还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过分煮烂或糊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
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
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
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
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
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
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
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
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
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
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
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
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
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
到出穗期达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
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少,约在分蘖末期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有大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插秧初期蒸发大于蒸腾,分蘖末到成熟则是蒸腾大于蒸发。
稻田蒸发量,一般占总需水量的60~80%,据四川二贵州各灌区多年试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品种之间蒸发量有一定差异。
各生育期的蒸发量,总的变化趋势,随生育期向后推移,日平均蒸发量逐渐加大,于抽穗后达最大值,这是气象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尤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
温度高,风力大,湿度小蒸发量大,反之则小。
插秧密度大较密度小的,深灌较浅灌,浅灌又较湿润灌溉的腾发量大。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腾发量有增大的趋势。
高产田干物质积累多,腾发量也较低产田大,但平均每千克稻谷所需腾发量,反而减少。
所以提高单产也具有经济用水的作用。
(2)渗漏量是稻田水分消耗的另一途径,其大小因土质,地下水位深浅、耕作及灌溉方法不同而异。
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愈粘重、透水性愈弱,渗漏量愈小;土壤砂性愈重、透水性愈强,渗漏量愈大。
地势高。
耕作粗放及新开田渗漏量大,深灌比浅灌渗漏量大。
稻田渗漏可以输氧、排毒,有更新土壤环境的良好作用,但渗漏量过大会增加养分的流失。
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测定,以日渗漏量10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
西南地区测定结果,不同土壤间差异较大,且灌溉设施比较差,渗漏量过大是不利的,似以维持3~5毫米/日较佳。
(3) 灌溉定额稻田需水量,除—部分由水稻生长季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另一部分则需灌溉补充。
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打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间耗水量(腾发量+渗漏量) - 有效降雨量。
打田(整田)用水量据四川各灌区实测平均为78.5~139立方米/亩;贵州一般为97.4~200立方米/亩。
因土质、前作、气候、耕作及土壤含水量等而异。
土壤质地疏松较紧实的、含水量低较含水量高的、新开田较老稻田,坡地较低洼地、冬闲田较冬作田,旧法泡田比新法泡田打田用水量要多。
三.玉米的需水规律
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
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
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
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
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
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
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