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养老健康产业将迎爆发式增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养老健康产业将迎爆发式增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养老健康产业将迎

爆发式增长

8 月26 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国在未来15 年的时间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

健康产业也成为今后15 年乃至更长时期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点,包含养老产业等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按照会议关于坚持问

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的要求,8 月28 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 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旋即落地上海滩,并首次向社会权威发布《中国养

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希望借此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养老产

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并积极建言献策。2015 年末,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 亿,占到总人口的16.1%,老年人口已经接近印尼全国总人口。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 亿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养老补位。这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披露的一组数据。8 月28 日,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 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首次对外发布。

根据预测,到21 世纪50 年代,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 亿人,平均每3 个人中就有1 个老年人。在老龄化进程中,高龄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家庭和社

会的养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根据白皮书统计数据,截至2014 年底,我国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 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 万人;预计到2050 年以后,我国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会保持在1 亿人这个规模上。

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 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3)高龄化趋势明显 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历史欠帐较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没有完成养老积累,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目前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4)目前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应为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产业的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一、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是什么 目前做养老的生存现状是,超过60%左右亏损,10%左右微利,30%左右持平。养老运营的“二八定律”,入住率达到80%的时候,净利率一般在8%左右。这样一个收益现状的产业怎么样往下做? 中国的基本养老策略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服务,3%机构养老。按照3%入住机构的判断,目前2亿多老人,已经拥有670万张床位,应该是达到了标准,当然空置率的问题、失能床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按照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的速度,到2023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应该突破3亿。3亿老年人如果仍然按照3%入住机构的需求,那时的总床位数应该达到900万张左右,大概还有

230万张左右的增量。由此判断,床位数增加的空间有限,失能床位比例需要增加、空置率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床位是没有意义的。 从养老产业发展看,2013年之后最先杀入的是养老地产。上千亩地、上千张床来做养老的项目随处可见,大型养老综合体、大型CCRC 社区等。这些远郊大盘、近郊养老综合体、CCRC,以及城市中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康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等涵盖了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养老项目类型。在地产开发商、险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大陆的养老床位数一路高歌猛进,从几年前的不足300万迅速增加到了670万张,但同时伴随着48%的高空置率。市场开始困惑,这些床位到底是为谁准备的?尤其是夹心层老年群体,不够政府保基本,企业高大上的又住不起?而这些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空巢老人的问题又是中国最急需解决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养老产业。 1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问题

互联网医疗-中国未来健康养老产业的新引擎

互联网医疗:中国未来健康养老市场的新引擎 米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凸显,健康养老产业也已经逐步迸发出其旺盛的客户需求和强劲的潜在市场增长动力!近两年,互联网+医疗也同时风生水起,被各路资本、各界大佬竞相追逐,纷纷试水参与,想要在这个充满无限前景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中进行布局、掘金。本文仅以互联网+医疗在健康养老行业这个细分市场给予解析,以期与各界同仁分享。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最新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6亿,并在2025年和2034年分别突破3亿和4亿,到2050年增至4.8亿。但按照海通证券此前的测算,截至2015年,居家养老、高端机构养老、中低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市场空间分别为2100亿元、600亿元、2000亿元、400亿元。 2013年,政府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后,养老产业迎来资本浪潮,各界资本蜂拥而至,投融资活动持续不断,热潮迭起。政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加码,技术和资金的双向驱动,国内养老产业以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形式多样的各类市场养老产业主体跑步进场,关于养老模式和制度建设、产品形式和服务标准等问题的探讨更是热火朝天。然而,这就是养老产业的全部吗? 技术创新,要紧贴老龄群体的实际需求,更要坚守敬老和重老的产业核心。如何平衡和统一,是国内养老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一次难得机遇。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严峻,就处于需求端的老人而言,产业模式、发展趋势等都可视为外在因素,解决的是老人住、行、起居等外在需求。然而,最为关键的老人身体内在感受和变化,却难以很好地覆盖和应对。远程医疗项目近年来虽在国内迅猛发展,但就老年人群体而言,复杂的操作流程让他们对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手段望而却步。 养老产业的模式完善和技术创新,必须要紧贴实际需求。而在以色列,当地的养老机构选择了另一种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以色列,民营家庭医疗和养老企业纳塔力(Natali)服务着超过1万家机构、20万家庭、100多万用户,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急救服务、远程医疗服务、智能居家看护系统和定制化居家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当用户自我感觉心脏有异常时,不需要到医院去,套上一只‘大手套’就可以了。”这只“大手套”,实际上是纳塔力的一款具备导联诊断能力的可穿戴设备。当用户戴上后,“大手套”会在一分钟内测出专业的医学心电图,并将数据及监测结果直接传输到云端数据库。而设备的另一端,是纳塔力全天候的呼叫中心。这里负责全天候的数据监测、患者疾病管理;对于数据出现的异常情况,呼叫中心会第一时

养老产业“四大痛点”待破

养老产业“四大痛点”待破 2013-09-02 08:10 | 评论| 分享到:作者:张昊来源:中证网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产业发展日益被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业,未来必将成为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李克强总理近期也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级政府不断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但我国养老产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仍不尽完善。诸如所谓的养老地产,目前更多的只是一个噱头。由于缺乏服务内核,社会化养老的可持续经营还存在一定问题,真正激活养老产业还需破解一系列难题。 卖房子还是卖服务? 在深圳以东几十公里的惠州大亚湾、巽寮湾沿岸,数十个以“养生、度假”为卖点的楼盘一字排开。这些主要面向深圳需求的楼盘多依托滨海资源,一些楼盘甚至为购房者描绘了一幅将父母接来养老的愿景:在徐徐的海风吹拂下,一对对老年人在依山傍海的社区中穿行漫步,他们的子女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深圳打拼奋斗。 然而现实相当残酷,深圳东区域的养生地产现状不容乐观。夜色降临之后,一片片已经建成的高层住宅少见灯光,大面积空置,这片少有人烟的住宅区被当地媒体称为“鬼城”。很显然,这些仅仅依托山海资源的养生地产难以引起深圳购房者的兴趣,“将父母送到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一定算不上孝顺,”一位深圳购房者表示。 这些楼盘开盘以来的销售成绩大多差强人意,一位深圳地产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这里的“养生楼盘”普遍销售不畅,“其中一个楼盘,17亿的货量,开盘快两年了只卖了1个亿”。 虽然目前有诸多开发商都提出拓展养老地产,但是似乎还没有开发商能够真正把“卖房子”和“卖服务”之间的关系厘清。即使是自诩为行业领跑者的万科,在首个养老地产项目、位于杭州的万科随园嘉树售罄之际,总裁郁亮却表示售罄并不意味着这一项目的成功,因为买家多为40岁左右的“少壮派”。“目前养老行业里面不少是公益模式,并未看重商业模式,但万科不可能走到慈善养老领域去,”郁亮说。养老地产的口号已经提出多年,至今还缺少真正的成功案例。 养老地产目前更多的只是一种概念,但这种概念的背后,却是社会养老服务现状的尴尬。一方面,在多数人的眼中,将父母送至养老院依然是一件不孝的事情。另一方面,真正能够运作良好的养老院少之又少。以北京为例,专注于养老院市场推广的晚霞网市场总监肖利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京城的养老院还停留在比拼硬件的阶段,“宣传资料上都在宣传装修的富丽堂皇,收费也十分高昂,每月超过万元的费用使能够负担的人并不多。”肖利军介绍,即使收费偏高,目前北京能够实现盈利的养老院少之又少,由于床位空置率始终较高,多家养老院已经处于倒闭的边缘。虽然养老产业的广阔前景一直被看好,但是在运转多年之后,这个看起来很美丽的朝阳产业还停留在有名无实的阶段。 “中国养老事业在5年前各方都关注的情况下开始实验。实验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堆痛苦的经历,还有媒体的质疑,”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表示。 破除产业发展“痛点” 包括养老地产在内的养老产业遭遇尴尬,缘自四大难题未解,世联地产顾问事业部总监李亚南将之称为“四大痛点”。诸如养老院、养老旅游等,无不面临着这一难题。 这四大痛点分别是:市场模糊、盈利困难、营销乏力和难以持续。 “到目前为止,养老产业面对的还是一个模糊而想当然的市场,”李亚南说。可以根据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养老健康产业将迎爆发式增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养老健康产业将迎 爆发式增长 8 月26 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国在未来15 年的时间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 健康产业也成为今后15 年乃至更长时期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点,包含养老产业等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按照会议关于坚持问 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的要求,8 月28 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 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旋即落地上海滩,并首次向社会权威发布《中国养 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希望借此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养老产 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并积极建言献策。2015 年末,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 亿,占到总人口的16.1%,老年人口已经接近印尼全国总人口。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 亿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养老补位。这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披露的一组数据。8 月28 日,在《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 健康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首次对外发布。 根据预测,到21 世纪50 年代,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 亿人,平均每3 个人中就有1 个老年人。在老龄化进程中,高龄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家庭和社 会的养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根据白皮书统计数据,截至2014 年底,我国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 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 万人;预计到2050 年以后,我国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会保持在1 亿人这个规模上。

养老产业可行性报告分析

养老产业可行性报告分析 养老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是随着财富阶层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满足这样一些人群的需 求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 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是依托第一、第二和传统 的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 利性和高赢利性。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 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 及居住环境等方面。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 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 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 “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我国养老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根据各省市地区的规划,居家养老的形式占比最高普遍在90%以上, 其次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今年8月我们调研了以上几种形式的 养老机构,结论如下: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

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示,我国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势,2-3人家庭呈主体类型,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空巢老人占老年总数近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总数约为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伴随空巢家庭的持续增长,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持续,需要其他养老模式来补充,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四)养老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供给严重不足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养老服务的体系框架、目标和任务逐步清晰,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十三五”时期既是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的平台期,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必须认真检省问题,并以前瞻性视角探寻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值得肯定的成就 站在“十二五”收官之际,与前一个五年相比,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大幅增加 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有3.88万家、床位数320.8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17.8张;到2015年9月,上述指标数量扩张的幅度较大,分别达到4.67万家、654.9万张、32.3张。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办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大增。同时,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中,社会资本渐趋活跃,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了1.37万家,对机构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二)养老服务政策蓄势连发 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将长期以来对养老服务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了法律,使得这部法律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政策和改革举措。既涉及养老机构的设立、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也涉及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与发展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这五年养老服务政策出台的密度之大、措施之实可谓前所未有。 (三)各方共担的责任框架基本形成 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关系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意识到,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肩负责任,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表,市场则是现阶段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机制,而社会和家庭显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由谁来提供、提供哪些养老服务绝对不能“一刀切”。养老服务说到底是由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与21世纪头五年“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理念相比,“十二五”时期对于各方责任的认识显然有了质的飞跃,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各方责任架构。 (四)社会投资由普遍观望转向有效行动

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

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 2018.10.23 第一部分智慧健康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背景 (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2.4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3%。据世界卫生组 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 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二)慢性病等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国民健康水平偏低。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符合真正健康标准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医院诊断患 各种疾病的人占总人口的20%,其余75%的人处于亚健康 状态。据《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数据, 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慢性病死亡占国 内居民的总死亡构成已经上升至85%。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 不断变化,居民慢性病、亚健康等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三)传统健康养老方式和资源配置手段面临巨大挑战。 主要原因有“倒金字塔”家庭结构难以承担居家养老负担、优质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等资源不足、医疗资源配置 不合理: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资源利用率低等。因此,需 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实现健康养老资源的合理优化 配置,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在居家健康养老基础上, 利用信息技术连接医疗、养老机构资源,做好健康管理和 养老看护。 (四)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有力保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 了各类智慧应用,也带动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快速兴起,产品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功能日益丰富,慢性病 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互联网健康咨询等各种健康养老服 务模式也不断涌现。 (五)中国高度重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近年连续发布了多个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 老产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表示要发展智慧养老服务 新业态。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要实施健 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国

养老社区投资分析

养老社区投资分析 雷荣军 2010-7-3

目录 一、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 1.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 (2) 2.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大 (6) 3.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7) 4. 小结 (10) 二、我国养老社区发展前景分析 (11) 1. 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的现状 (11) 2. 我国养老社区发展方向探悉 (11) 3. 我国养老社区投资收益情况 (14) 4. 我国养老社区发展潜力分析 (16) 5. 小结 (17) 三、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的方式研究 (17) 1.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投资的可行性 (17) 2. 投资方式探悉 (18) 3. 投资面临的挑战 (20) 四、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的重要意义 (21) 1. 投资养老社区可以缓解保险资金“长短错配”压力 (21) 2. 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完善保险公司运营的产业链 (21)

养老社区投资分析 内容摘要: 1)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大、养老社区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我国即将进入到人口快速老龄化、老龄人口急剧增多的阶段,养老形势异常严峻;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政府将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来促进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养老社区作为“机构养老”重要的发展形式,在养老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将迎来快速发展。 2)养老社区在快速发展背景下具有投资价值 当前我国养老社区发展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包括在产品设计、运营模式等;参照先进国家或地区养老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养老社区发展前景看好,投资收益率处在固定收益投资和权益投资收益率之间,具有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意义。 3)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 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行业发展规律上,保险公司投资参与养老社区的模式仍处在试验阶段;参照国外成熟的投资模式,股权合作模式、股权投资模式、发行类REITS的投资计划模式等将是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较为理想模式。 4)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投资养老社区既可以缓解保险资金“长短错配”压力,也可以完善保险公司运营的产业链。

养老产业现状及中医养老模式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中医药养老事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 满足上述任何 一个条件, 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 1999 年, 我国60 岁以 上人口1.3 亿, 占人口总数的10%, 65 岁 以上人口l 亿, 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 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且随着 时间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 加剧。到2011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 将达到1.9 个亿;到2030 年我国的老年 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这个数字将会 与美国持平,之后我国的老年人日的比例将会超过美国。 据有关专家预测,6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按下表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年份总人口 (亿) 60 岁以上65 岁以上80 岁以上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 人口 比例 2010 年13.76 1.7312.57% 1.158.36%0.21 1.53% 2020 年14.72 2.4516.64% 1.7411.82%0.30 2.04% 2030 年15.24 3.5523.29% 2.4416.01%0.43 2.82% 2040 年15.43 4.0926.51% 3.2421.00%0.64 4.15% 2050 年15.21 4.3828.80% 3.3221.83% 1.00 6.57% 虽然我国已经步人了老年化的行列, 但目前, 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中国是“未富先老”,同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是截然不同的, 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老人的财产多数都用于子女身上, 所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一、2016年政策名录及趋势分析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在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今年全国及大部分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的宏观引导政策数量变少,政策内容重点也越来越向针对养老产业各方面的专项规范偏移。(一)透析“十三五”规划:把握政策全局导向,甄别产业发展机会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截至2016年10月底,已有北京市、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杭州市、厦门市、上海市、石家庄市、苏州市、长春市12个省市相继颁布了本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纵观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已出台的养老产业相关“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内容,可以总结提炼未来养老产业政策倡导的重点方向如下所示。 1、企业、社工、志愿者等,养老服务队伍逐渐体系化 对于部分发达省份与城市的社会福利工作,已经不再强调老人、儿童、贫困人口的区分,而是将此打包为社会福利事业进行外包,外包对象除了企业,还有社工与志愿者。这使得养老产业中的社区照料板块逐渐成为体系化服务,这将成为我国社会服务,尤其是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2、人才服务、医疗康复设备、机构建设等仍是产业发展关键点 在老年保障方面,政策给予的机会信号明显。例如,在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中,可以看到政策将从提升服务能力(包括社区、居家与机构三者)、建立服务体系与康复场所等方面发力。由此可看出人才、机构建设与设备是其中难以绕过的环节,拥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仍为行业缺口,能够提供专业的、拥有资质的人才培训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要点。 3、社区养老共享合作将再进一步,社区服务站与养老中心将整合 从各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文件中也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养老的结合是下一步社区养老的重点工作。同时,医疗机构将开启为老服务内容,对于原有的医疗后勤企业,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为老服务系统与体系,延伸其服务能力与端口成为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同时康复医疗是医养结合工作中发展的重点,会逐步由医院主导深入基层医疗与养老系统。 4、“标准”频现,政府产业管控与监督将更加严格,产业标准将陆续出台 各地十三五规划中,多次提到建立标准的医养结合机构。这表明,政府认为养老产业已经度过了野蛮发展阶段,管控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017年起,各种相关服务规范将开始逐步实施。标准的建立有待与实际的操作与运营相结合,能够参与相关养老标准制定的企业会站在产业的制高点上。 5、“上下”两条腿走路,线上信息化与线下硬件设施建设将提前完成布局 从产业规划的时间节点上看,各地的养老硬件与信息化部分会走在体系建设的前面,并借此掌控产业发展,因此这一部分将于2017年底前完成,多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将完成建设。在此期间,各类适老化改造企业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十三五”结束之日,养老产业的体系建设将基本完成,各类机构的模式定型,管理运营期来临,养老企业将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与走向繁荣。 (二)精准化、专项化引导政策频发,各项专项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出台 从全国和各地方省市截至2016年10月底出具的相关政策数量及重点内容可以看出,“大健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就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就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与。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就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她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与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就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就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就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在中国,老龄事业是由政府主办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事业, 是非赢利性的。本报告中的养老产业是以高龄者为对象,以满足高层次生活、 文化需求为目标,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相关民间营利事业活动的总称。 到2012 年底,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已达到9.4%,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单纯的国家福利已经 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面对老年人口的现状,中国未来可能通过 财政补贴、减免税收、购买服务甚至养老专项按揭贷款等手段加快解决老龄问题。养老正在突破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形成家庭、社区、市场化养老并存的局面,出现了异地养老、以房养老、侯鸟式养老以及生态养老等新模式。养老产 业开始走出一条与国际经验接轨的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 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并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带动 效应。老龄人口的增多拉动产生老龄人群的服务需求增长,比如对医疗卫生、 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服务需求。2012 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 万个,床位381 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62 万人。当前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比重偏 低、质量不高,这些都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国内市场来 看,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很多商机有待开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 年3 月5 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支持养老发展,养老产业或迎来政策制定高潮。李克强指出,我国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模式

------------------- 布磊诫商右一------- --- ------- ------------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乍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 78亿,占总人口的13. 26%, 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 19亿,占总人口的8. 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朱富先老”和朱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 ;失能、 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 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 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 8%,低于发达国家5% 至7 %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840美元时 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 0 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 0%, 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 农村留守老人约4 0 0 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 7%, 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 8 0 6 0个,拥有床位2 6 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 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

国内有哪些养老地产开发的成功案例

国内有哪些养老地产开发的成功案例? 1、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 该项目的开发商--北京太阳城集团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健康养老地产发展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塑造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民族品牌。北京太阳城集团倾情打造中国式医护型全程化持续照料养老住区(C C R C),包括:居家型、介助型、介护型、康复型、度假型、自助型以及高端智慧型老年公寓,为老年人提供了标准化、全程化医护型养老服务模式。 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位于小汤山疗养区,占地面积4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米,其中住宅区24万平米,商业配套设施8万平米,2万平米的人工如意湖。 北京太阳城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涵盖了老年人必经的四个阶段:身体健康的老人、生活半自理、无自理能力和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整个项目包括住宅式公寓、别墅、银龄老年公寓、帝阳老年公寓;老年护理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家政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文化会展中心、阳光水世界、假日酒店等,可提供包括养老、家政、餐饮、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多项服务,将养老地产做得丰富多彩。 居住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居家式、租住式、安养式、度假式四种新型养老运作模式。开办"一站式"服务、可电话购物、送货上门的购物中心;可开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学术研讨、以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和会议的文化教育中心;集医疗养生、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温泉洗浴、餐饮购物为一

体的阳光水世界;并设有物业管理中心,配有邮局、洗衣店等,可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切需求。 立足于养老市场需求,围绕健康养老为中心,北京太阳城集团陆续组建了:太阳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太阳城医院、购物中心、物业管理公司、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建筑装饰公司、太阳城度假村有限公司、健康养老服务公司,形成了一条集医疗保健、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健康养老产业链,致力于塑造中国健康养老地产发展的品牌。 2、上海亲和源养老公寓 亲和源养老地产项目旨在以宜老化的社区物业为载体,为会员提供养老服务,构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现代品质养老生活体系。会员管理平台和养老服务平台是亲和源项目运营的两大基本组成部分。亲和源的养老基础服务由亲和源老年公寓牵头实施,亲和源会员管理和增值服务及生活价值体现由亲和源俱乐部来实现,养老基础服务和老年价值体现构成了亲和源项目的两大支柱,也是亲和源的创新之处。即:基础养老服务由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主导运营部门,会员增值服务以亲和源会员俱乐部为主导运营部门。 瞄准高端市场,以会员制为形式、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一体,出售使用权、依靠服务运营。 亲和源会员俱乐部采用销售会员卡的模式,有A卡、B卡两种形式,购买会员卡的老年夫妇可以选择大套(120平方米)、中套(72平方米)和小套(58平方米)这三种户型。A卡无论选择何种套型一律售价75万元,但根据套型的不同需缴付 2.98万至6.98万元不等的年费;B卡无论

最新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研究报告

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研究报告

一养老产业简介 (一)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 老龄事业是指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由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事业,并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公平性和公正性。 养老产业则是指服务于老年人高层次生活和文化需求的、主要由社会资本兴办并提供相应商品和服务的营利性事业活动的总称。 在西方,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有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由政府提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后者由社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高层次的生活需求等。

(二)养老产业的界定 目前,对养老产业的界定尚未统一,各专家学者对养老产业的界定主要有3种基本观点:一是属于第三产业,仅包括老年服务业;二是涵盖第二、第三产业,包括专门生产老年用品或提供老年服务的行业;三是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包括所有与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个综合产业体系。 我们认为,养老产业是由老年消费需求带动而产生的一个行业,而不仅是一个产业部门所能涵盖的。养老产业的范围跨越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涉及衣食住

行游购娱等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可以说,养老产业是服务于老年人群的所有产业部门的集合。 (三)养老产业的分类 由于老年人群需求的广泛性,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关联度高等特征。

60岁以上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与其他年龄段人群具有显著差异,物质需求以基本消费为主,精神需求更倾向于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且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 按照老年需求种类的不同,养老产业可分为养老地产、医疗护理、老年用品、生活照料、老年金融、娱乐文化、咨询服务等多个细分产业。 按照老年需求层次的不同,养老产业可分为本位产业、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本位产业包括地产开发、医护服务、老年食品及服饰等与老年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相关产业包括人员培训、学习娱乐服务、专业设施设备及器械制造等,可以支撑本位产业的发展;衍生产业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