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复习题集
植物生态学考试试题

植物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植物生态类型适合生存在高海拔地区?A. 水生植物B. 沙漠植物C. 高山植物D. 热带雨林植物2. 草原生态系统中,被称为“草原之王”的植物是:A. 玉米B. 大麦C. 牧草D. 稻谷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下列哪个器官中?A. 根B. 茎C. 叶D. 花4. 植物根系的主要功能是:A. 吸收水分和养分B. 进行光合作用C. 繁殖后代D. 发散氧气5. 植物通过下列哪个器官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A. 叶B. 茎C. 根D. 花6. 下列哪种生态因素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A. 温度B. 湿度C. 光照强度D. 声音强度7. 植物的生长速率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土壤质地B. 空气湿度C. 给养分D. 火山喷发8. 植物对土壤的需求包括下列哪些方面?(可多选)A. 水分B. 光照C. 养分D. 氧气9. 以下哪种植物不能进行自我养分供给?A. 食虫植物B. 高山植物C. 水生植物D. 草地植物10. 植物叶子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下列哪种色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C. 褐藻蓝蛋白D. 铁离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从植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角度分析,为什么高寒地区的植物较矮小,而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生长茂盛?3. 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生态类型,请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策略。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2. 解释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的基本过程,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总结:本次植物生态学考试试题共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了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希望考生能认真思考每道题目,准确回答,并能灵活运用植物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完整版)植物生物学试题汇总

《植物生物学》试卷(一)一、填空(0.5 * 30 = 15 分)1.在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体占优势,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体占优势,在种子植物生活史中()体占优势。
2.周皮是一种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层和()层三部分组成。
3.可食用的藻类有()和()等。
4.原核生物包括()和()两大类。
5.木材的三切面有()切面、()切面和()切面。
6.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动力有()和()两类。
7.典型的种子包括()、()、()三部分。
8.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中,凯氏带是在内皮层细胞上的两个()壁上和两个()壁上沉积而成。
9.在我国裸子植物中著名的孑遗植物有()和()10.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有()学说和()学说。
11. 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分裂、()分裂和无丝分裂。
12.植物变异来源于()()和()三个方面。
13.胚乳的发育形式有()型、()型。
二、判断对错(对“V”错“X”,1 * 5 = 5 分)1.在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均为死细胞。
2.成熟的胚囊又称为雄配子体。
3.在树木的年轮中先形成的木质部为早材,后形的木质部为晚材。
4.根毛和侧根在起源方式上是相同的。
5.叶绿体是双层膜构成的细胞器。
三、单项选择填空(1 * 5 = 5 分)1.双受精是()特有的现象。
A、裸子植物B、被子植物C、种子植物D、蕨类植物2.在植物根尖中吸收水分的区域是()。
A、根冠区B、分生区C、身长区D、成熟区3.禾本科植物叶中的泡状细胞(运动细胞)分布在()上。
A、上表皮B、下表皮C、上表皮和下表皮4.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科B、种C、属D、目5.在茎的初生结构中,靠()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A、皮孔B、细胞间隙C、气孔四、填图(0.5*10=5分)胚珠结构图[ ]五、简答题(4*5=20分)1.试述用大蒜根尖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过程,指出关键环节。
2.为什么老树树干空心后仍能成活?3.苔藓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4.为什么说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5. 植物茎是如何进行次生生长的(增粗)?六、问答题(20分)1.植物器官有哪些类型?指出各种器官的主要功能?(10分)2.什么是双受精,试述的双受精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频度:某物种在调查X围内出现的频率.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A.光照强度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C.土壤湿度增加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前苏联D.中国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A.莲藕B. 芦苇C.马铃薯D.玉米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D.群落动态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C.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D.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的环境因子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动态原则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北方针叶林D.沼泽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A. E.HaeckelB. E.P.OdumC. A.G.TansleyD. Darwin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生物圈B.群落C.种群D.景观单元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44,下列X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45,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X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 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A.s2/m=0B.s2/m=1C.s2/rn显著大于1D.s2/m显著小于185,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A.加速期B.转折期C.减速期D.饱和期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99,欧洲的穴兔于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B.开阔大洋C.河流与湖泊D.珊瑚礁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B.温带草原C.荒漠D.冻原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A.热带雨林B.橡胶园C.北方针叶林D.冻原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海洋B.撂荒地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B.果园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XX流域农田>热带雨林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荒漠D.开阔大洋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A.2~3个B.5~6个C.8~10个D.12~14个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A.植食动物B.一级食肉动物C.二级食肉动物D.三级食肉动物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53,具体的生物个。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正确答案:B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C、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D、保持生态平衡正确答案:A3、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
A、真菌B、化能合成细菌C、蕨类植物D、蓝绿藻正确答案:A4、判断以下群落类型属于群落分类单位中的哪个层次分类单位。
典型草原( )。
A、群系B、植被型组C、植被型D、植被亚型正确答案:D5、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A、能量越来越少B、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C、能量越来越多D、能量基本没有变化正确答案:A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瓦尔明B、达尔文C、坦斯利D、奥德姆正确答案:C7、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土壤顶级B、地形项级C、偏途顶级D、气候项级正确答案:D8、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正确答案:C9、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的是( )。
A、无天敌B、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D、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正确答案:C10、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
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群落学-生态学原则D、动态原则正确答案:C11、关于水环境和陆地环境比热容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环境放热比陆地环境更快B、水环境的比热容比陆地环境大C、水环境比陆地环境在温度变化上缓冲性更大D、水环境吸热比陆地环境更慢正确答案:A12、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生态学基础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下列关于阳性植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饱和点较低,生长在阴湿环境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环境D、光饱和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正确答案:B2.下列植物中,典型的短日照植物是()。
A、水稻B、甘蓝C、油菜D、大麦正确答案:A3.按照瑙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油松和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均属于()。
A、高位芽植物B、隐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上芽植物正确答案:A4.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会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降低D、冰川融化正确答案:C5.世界人口的增长动态是()A、增长率上升B、死亡率降低C、出生率增加D、老龄化严重正确答案:A6.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A、综合作用B、限制作用C、补偿作用D、替代作用正确答案:C7.生活在同一地段、生态要求相近的两个物种,发生竞争的原因是()A、年龄相同B、生活型不同C、资源不足D、生态型不同正确答案:C8.与多元顶级学说不同,单元顶级学说认为()。
A、一个气候区内可以有多个顶极B、群落能繁殖就是顶极C、一个气候区内只有一个顶极D、气候不是群落形成项极的决定因素正确答案:C9.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乳动物,其四肢、尾巴和耳朵明显缩短,这种现象称为规律。
()A、艾伦(Allen)B、贝格曼(Bergman)C、林德曼(Lindeman)D、谢尔福德(Shelford)正确答案:A10.与陆生植物相比,水生植物在形态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
A、叶片或大或小,通气组织不发达B、叶片较小,通气组织发达C、叶片较大,通气组织不发达D、叶片或大或小,通气组织发达正确答案:D11.下列选项中,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A、CO2B、SO2C、O2D、NH3正确答案:B12.下列有关阳性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弱光下生长良好B、强光下生长不好C、强光下生长良好D、荫蔽处生长良好正确答案:C13.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植物生态学

36、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转移后,将看到什么现象?I 植物竞争强度增加II 植物竞争强度降低III 植物种类增加IV 植物种类减少正确的答案是:A I和IIIB I和IVC II和IIID II和IV34、哪些种非生物因子限制了生命在海洋中的分布,但常不限制生命在陆地上的分布?I 矿物质II 光III 氮IV 氧正确答案是:A I和IIIB I和IVC II和IIID II和IV140 下列哪一项是温室气体?(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氧化亚氮N2O (E) 水蒸气428 下面哪个不是沙漠植物的特征()A.没有固定的生殖周期B.植物结果后种子立即萌发C.气孔少D.肉质植物多485 困扰人们的全球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的破坏B.酸雨C.可吸入颗粒物含量D.温室效应490 黑斑石斑鱼是一种雌雄同体动物,即所有个体都具有雌雄两性的生殖器官。
它们总是在日落前2小时内结对产卵。
产卵分多次进行,每次产卵时,每条鱼交替充当雄鱼和雌鱼。
即A鱼先排部分卵由B鱼来授精,然后B鱼再排部分卵,由A鱼来授精,如此反复多次。
在生殖期间这种交替排卵授精的现象属于哪种利他行为A.互惠合作的利他行为B.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C. 相互回报式的利他行为D. 亲缘选择式的利他行为491 对某种雀类的研究发现,在越冬地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饥饿和被捕食。
因此,这种雀把活动时间分配给3种行为:监视捕食者,取食和为争夺食物而进行的种内战斗。
结群的大小会影响上述3类行为的时间分配比例。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最优种群的大小会变大。
A.日平均温度增加B.生境中的隐蔽场所增加C.增加捕食风险D.食物供应量增加492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中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节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493 仔细阅读以下陆地生物群落类型的描述,选择复合描述顺序的选项(1)通常可分为4层,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面层(由草本、蕨类和苔藓组成)(2)分布在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巴西西北部,垂直结构不发达,水平结构明显(3)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属于严寒的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极为明显。
最新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A.光照强度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C.土壤湿度增加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前苏联D.中国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A.莲藕B. 芦苇C.马铃薯D.玉米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D.群落动态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C.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D.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土壤B.地形 C.气候 D.生物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的环境因子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动态原则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北方针叶林D.沼泽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A. E.HaeckelB. E.P.OdumC. A.G.TansleyD. Darwin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生物圈B.群落C.种群D.景观单元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44,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45,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 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A.s2/m=0B.s2/m=1C.s2/rn显著大于1D.s2/m显著小于185,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A.加速期B.转折期C.减速期D.饱和期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99,欧洲的穴兔于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B.开阔大洋C.河流与湖泊D.珊瑚礁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B.温带草原C.荒漠D.冻原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A.热带雨林B.橡胶园C.北方针叶林D.冻原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海洋B.撂荒地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B.果园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荒漠D.开阔大洋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A.2~3个B.5~6个C.8~10个D.12~14个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A.植食动物B.一级食肉动物C.二级食肉动物D.三级食肉动物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53,具体的生物个。
《植物生态学》中科院植物所2001-2004年硕士入学考试试题

2004年硕士入学考试《植物生态学》试题一、选作五题维管植物与被子植物完全叶的组成,单叶与复叶花、果与种子植物生活型物种分布区、外来种与外来物种入侵图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图解松树的生活史列举你所熟悉的任意5种植物,包括中文名和学名。
二、论述题1、何谓趋同进化?请举例说明植物趋同进化现象及其生态学意义。
2、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3、简要描述C4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种CO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途径及特点,并写出3种C4植物。
2003年硕士入学考试《植物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土壤质地主导因子光补偿点寒害与冻害生理干旱生态幅种子库群落结构先锋植物濒危植物附生植物进展演替与逆行演替地带性植物群落生物入侵全球变化二、填空(略)三、选择(略)四、简述题1、种间关系有几种类型?简述每一类型的特征。
2、植物群落与植物种群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研究它们的动态变化的主要方法有那些?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那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4、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5、土壤的生态作用几植物的适应。
五、论述题试述人工林和天然林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异同,并以此为基础谈谈你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看法。
2002年硕士入学考试《植物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生态因子及其主导因子郁闭度与盖度趋同适应与趋同适应植物生理干旱植物区系与区系地理成分生境群落结构及层片短命植物地带性植物群落草原二、问答及填空5、根据种在群落种的作用划分的群落成员型通常有那几种?6、《中国植被》一书中的植被区划把中国植被划分分成那些大区?三、论述题1、试述三年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发生情况及其原因。
2、举例论述生态环境建设事例,并分析其生态学原理或应当注意的事项。
2001年硕士入学考试《植物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生态因素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种间关系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层片群落优势种和建群种风媒植物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确限度二、填空与选择……三、简述题1、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方式2、植物群落的一般特征3、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主要系统单位的划分标准4、生态系统的碳素循环过程5、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相互关系6、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2000年硕士入学考试《植物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北欧学派林窗CO2补偿点与饱和点生活型和生态型植物功能型种间关系种-面积曲线与种群的最小面积生物多样性群丛生物量二、简述题1、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2、自然植物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3、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4、中国植被的地带性规律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三、论述题试利用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分析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包括CO2等大气组成成分变化与气候变暖)将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何种影响。
【植物及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

【植物及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 [单选题]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C、太阳辐射(正确答案)D、降水量2、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原因是其树皮和果实中含有的氢化核桃酮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是植物的()? [单选题] *A、密度效应B、种群调节C、竞争作用D、他感作用(正确答案)3、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单选题] *A、生物的种类B、气候条件(正确答案)C、经纬度的递变D、地球自转4、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单选题] *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正确答案)5、农药对天敌的伤害常大于对害虫的伤害其原因之一是()? [单选题] *A、农药杀不死害虫B、害虫有抗药性C、农药有选择性D、天敌的营养比害虫高。
(正确答案)6、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 [单选题] *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C、生态学研究层次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正确答案)7、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单选题] *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正确答案)8、在大棚生产中,施放下列哪一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单选题]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正确答案)D、水汽9、种群是指()? [单选题]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正确答案)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0、公式N(t)=Nt-1+B-D-I-E表达人口的增长。
其中D表示()? [单选题] *A、迁出率B、死亡率(正确答案)C、迁入率D、出生率11、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B)?[单选题] *捕食关系(正确答案)共生关系寄生关系D、附生关系12、不属于群落成员的是()? [单选题] *A、亚优种B、建群种C、特有种(正确答案)D、优势种13、顶极一格局假说的意思是()? [单选题] *A、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B、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各顶极群落呈连续变化(正确答案)C、一个气候区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D、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14、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疏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一、选择题1.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A. 细胞壁B. 线粒体C. 核糖体D. 内质网答案:A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A. 根B. 茎C. 叶D. 种子答案:D(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但不是六大器官之一)二、填空题4. 植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界、门、纲、目、科、属5.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主要色素是_______。
答案:叶绿素三、简答题6. 简述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答案: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支持植物体结构、调节物质交换等作用。
7.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答案: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花的开放、传粉、受精、种子形成和萌发。
传粉是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的过程,受精是花粉管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四、论述题8. 论述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案:植物的适应性进化是指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逐渐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特征。
例如,仙人掌适应干旱环境,具有储水能力和减少水分蒸发的结构。
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对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它们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维持生态平衡,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结束语以上复习题涵盖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对植物学的理解,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植物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我们了解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工具。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力量。
植物生态学重点(复习资料)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866年由德国动物学家欧内斯特.海克尔Ernest haeckel 提出概念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学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类别: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综合适应范围的大小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3.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4.阶段性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6. 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生理辐射光: 0.4-0.76um,又称为可见光。
0.6-0.7 微米的橙红光、0.4-0.47 微米的蓝紫光生理活性最大。
对绿光0.5-0.6微米几乎不吸收红光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对植物开花、茎的伸长和种子萌发有影响。
蓝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紫外线: 抑制茎的延伸,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灭生性辐射光波长小于0.29微米,被臭氧层吸收。
红外光: 波长大于0.7微米,几乎不吸收,增热效应,光周期反应林内光照的主要特点:1.强度减弱:约70%被枝叶吸收,20%反射,透射进入的光只有10% 2. 光质改变:以红外光、绿光为主,橙红、蓝光吸收率 80-95%。
叶片表皮细胞吸收大量紫外线。
3. 分布不均(光片、光斑)4. 日照时间缩短:由高到低越阴暗,树种耐阴性越强光补偿点(CP):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植物合成的产品恰好等于呼吸消耗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光饱和点(SP):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逐渐减缓,最后达到一定限度,不再随光照强度而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照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1. 种子萌发2. 茎的生长和分化3. 苗木根系4. 叶片形态结构5. 树冠6. 花芽分化果树修剪7. 果实品质阳性树种和阴性树种的主要区别:(1) 天然更新种子萌发、幼苗、幼树生长(2)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阳性树种(落叶松、松)光补偿点大于200 lux,阴性树种(槭、榆)50 lux(3) 树冠外形阳性树种树冠较稀疏,枝下高较高阴性树种树冠较稠密,枝下高较低(4) 叶片分化及颜色:阳性树种全阳生叶;叶绿素含量较低,淡绿色阴性树种阳生叶、阴生叶;深绿色(5) 生长发育过程:阳性树种生长快,成熟早,寿命短阴性树种生长慢,成熟晚,寿命长我国常见的阳性树种:落叶松、马尾松、樟子松、白桦等阴性树种:云杉、冷杉纬度每增高1度,年平均气温约下降0.5—0.9℃海拔每增高1000米,年平均气温约下降5.5℃。
植物生态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态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C. 植物的分类与鉴定D. 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答案:C2. 植物生态位是指什么?A.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植物在土壤中的分布C. 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植物在群落中的竞争力答案:A3. 在植物群落演替中,次生演替是指什么?A. 从无植被的裸地开始的演替B.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裸地开始的演替C. 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土壤条件严重恶化的裸地开始的演替D. 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裸地开始的演替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因子?A. 光照B. 温度C. 土壤类型D. 人类活动答案:C5. 植物生态学中的“生长型”是指什么?A. 植物的生长速度B. 植物的生长习性C. 植物的生长周期D.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答案:B6. 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光照和温度B. 土壤类型和水分C. 人类活动和土壤类型D. 光照和土壤类型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策略?A. r-策略B. K-策略C. 竞争策略D. 捕食策略答案:D8.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生物量和生长速度B. 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C. 耐旱性和耐盐性D. 耐热性和耐寒性答案:B9. 在植物生态学中,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通常包括哪些?A. 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B. 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C. 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D. 直接价值和文化价值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态学中的干扰?A. 火灾B. 洪水C. 病虫害D. 人工施肥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地调查B. 实验室分析C. 计算机模拟D. 数学建模答案:A, B, C, D12.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光照B. 温度C. 土壤湿度D. 植物之间的竞争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属于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因子?A. 光照B. 土壤类型C. 土壤酸碱度D. 土壤肥力答案:A, B, C, D14. 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宽度是指什么?A.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多样性B.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稳定性C.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竞争力D. 植物在生态位中的适应范围答案:A, D15. 植物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三次演替D. 人为演替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植物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学基础题库+答案

生态学基础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下列关于阴性植物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C、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D、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正确答案:C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 )。
A、保持不变B、先增后减C、逐级递减D、逐级增加正确答案:C3.下列种间关系属于偏利共生的是( )A、附生的兰花与被附生的树木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地衣中的藻炎与真菌D、兔子与草正确答案:A4.“-3/2自蔬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
A、密度效应B、边缘效应C、温度效应D、产量效应正确答案:A5.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种植物常常表现为同一生活型,这是由于生物之间__________的结果。
( )。
A、趋异适应B、物种竞争C、趋同适应D、物种共生正确答案:C6.森林被火烧或被砍伐以后逐渐恢复所经历的演替过程属于( )。
A、次生演替B、水生演替C、世纪演替D、原生演替正确答案:A7.C4植物与C3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相比 ( )A、C4的高B、C4的低C、两者相同D、结果不确定正确答案:A8.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络结构比较简单的是( )。
A、落叶阔叶林B、草原C、常绿阔叶林D、苔原正确答案:D9.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能B、天然气C、煤D、石油正确答案:A10.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林德曼定律B、贝格曼规律C、阿伦规律D、谢尔福德定律正确答案:B11.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C、两个鱼塘中的鲤鱼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正确答案:D12.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N(T-C)中,C表示( )。
A、生物学零度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正确答案:A13.起始于裸岩的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A、地衣群落B、灌木群落C、苔藓群落D、草本群落正确答案:A14.根据单元顶级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里演替到最后只形成一个( )。
生态学基础习题(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与陆生植物相比,水生植物在形态方面最主要的特征是()。
A、叶片或大或小,通气组织不发达B、叶片较小,通气组织发达C、叶片或大或小,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大,通气组织不发达正确答案:C2.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B、环境资源不受限制C、环境资源是有限的D、多个种群共存正确答案:B3.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度B、水分C、坡向D、海拔正确答案:B4.__________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净生产力B、初级总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正确答案:C5.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水能B、天然气C、石油D、煤正确答案:A6.冬小麦等冬性作物需要经过~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A、光周期现象B、温周期现象C、春化现象D、滞育现象正确答案:C7.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弱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冻原D、温带草原正确答案:C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A、生物B、岩石圈C、大气D、水正确答案:B9.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A、次级生产B、次级生产量C、初级生产量D、初级生产正确答案:D10.按照环基耶尔的植物生活型分类,马尾松属于()A、地上芽植物B、隐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正确答案:D11.下列物质中,__________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
A、氮B、二氧化碳C、磷正确答案:C12.下列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A、银杏B、蚯蚓C、白菜D、牛正确答案:B1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增长型B、混合型C、衰退型D、稳定型正确答案:A14.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A、水圈B、大气圈C、岩石圈D、土壤圈正确答案:C15.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正确答案:A16.下列对应有误的是()A、还原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B、生产者——二氧化碳、水C、消费者——生产者D、生产者——有机营养正确答案:D17.与低纬度地区植物相比,高纬度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A、相同B、不确定C、较低D、较高正确答案:C18.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A、稀有种B、伴生种C、亚优势种D、优势种正确答案:D19.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物积累比热带雨林高,主要原因是()A、微生物代澍旺盛B、分解作用弱C、分解作用强D、没有分解者正确答案:B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定居的是()A、发芽B、生长C、繁殖D、腐烂正确答案:D21.下列矿质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植物生态学考试模拟试卷

植物生态学考试模拟试卷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可分为三个方面:植物个体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植物群体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以及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植物的作用。
2(光周期现象 :各种不同长短的昼夜交替,对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三类。
3(积温和有效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植物或某发育阶段的积温。
积温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两种。
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从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将其值乘以该时期的天数。
4(阳性植物:阳性植物是植物对光照强度的一种生态类型。
凡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为阳性植物。
如松、杉、蒲公英等。
5(生活型:生活型是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下所形成的一种形态学上的适应类型,也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的综合作吊在外貌上的具体反映。
6(生态型: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由于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受综合生态条件的影响,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主子主态变异,并能遗传于后代,分化成不同的种群类型,这称为生态型。
7(植被:一地区范围内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的总体,称为该地区的植被,如中国植被、世界植被。
8(优势种:群落中多度、盖度等级最高,起着重要作用的种称为优势种。
9(建群种:在一切优势种中,一般说来,最上层的优势种所起的作用最大,它对群落的外貌、结构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又特称为建群种。
10(演替:一个植物群落为另一个植物所取代的过程,称为植物群落的演替。
植物群落演替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霉气类型。
二、填空2(以水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有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
3(水生植物因其生长和水层深浅不同,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4(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有最适点、最低点、最高点,称为温度三基点。
《植物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植物生态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总计30分)1.植物生态学2.细胞壁3. 植物组织4. 根5. 茎6.单轴分枝二、填空(每空1分总计20分)1.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片)内进行,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一个完整的叶是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构成。
4.典型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五部分组成。
5.一朵花中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两性花),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称(单性花),有花被而无雄蕊和雌蕊的花称(无性花)6种子的基本构造包括(种皮)(胚)(胚乳)三、选择填空(每题2分总计20分)1下面属于植物吸水主要器官的是__________ 。
A.叶B.根C.根系D.花2.中性土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是pH为__________ 。
A.7.0 B.6~8 C.6.7~7.0 D、6、5~7、53.植物根系吸水主要有两种动力__________ 。
A.根压蒸腾拉力 B.吐水C.伤流D.蒸腾作用4.茎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 。
A.运输和支持B、贮藏C.繁殖D.固定5.植物群落中各植物种的个体数称为__________ 。
A.密度B.多度C、频度D、盖度6.__________ 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科之一。
A.冬青科B.松科C.壳斗科D.大戟科7.生理性干旱产生的原因并非由于环境中__________ 。
A.缺水B.盐分过多C.温度过低D.氧气缺乏或酸性过强8.__________ 根系不发达,输导组织衰退。
A.旱生植物B.中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9.典型的__________ 叶面很大,气孔多而经常张开,根系浅。
A.旱生植物B.中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10.伤流和吐水现象都是有__________ 引起的。
A.吸水B.根压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四判断题(每题1分,总计5分)1.植物吸水主要在根尖的幼嫩部位。
植物所植物生态学试题

2005
名词解释(30分,一共30个左右,基本上是一个1分,记得不全了。
)
1.显域植被、隐域植被
2.生态型、生活型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初级生产力
5.生物量
6.优势度、重要值
7.优势种、建群种
8.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9.种子雨
等等
二、填空题(10分,一个空1分),考点如下:
1.他感作用
2.c3、c4、CAM植物
3.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生物群落动态
三、简答题(40分,选做4题)
1.生境破碎化的生态效应。
2.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基本原则。
3.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角度出发,说明沙生植物的适应性对策。
4.写成3种以上的生物多样性计算公式,并说明每个的含义与应用。
5.中国植被划分的基本原则与要素。
6.树木年轮采集注意事项?为什么在试验室进行交叉定年?交叉定年的基本原理?
四、论述题(20分,选做一题)
1.植被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什么是全球变化?以c循环为例,说明co2浓度升高的后果,以及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抑制?。
植物生态学习题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1、研究内容、任务是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即植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
可分为三方面:植物个体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植物群体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以及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植物的作用。
任务是在充分研究本学科内容的基础上,为生产服务,为提高生物量(植物)的质和量,为维持生态平衡创造人类生存的优美、舒适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2、现代群落学学派简介(代表著作)由于地球表面各地区的植被及自然环境不同,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使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一开始就以地区性为特点分化为不同的学派:北欧学派:又称Upssala学派或瑞典学派。
代表人物有Du-Rietz等。
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森林。
森林的面积大,一致性高,所以其生态分析方法精细。
有时甚至将森林中的每一层次作为一个群落来研究,其强调恒有种(Constant species)。
西欧学派,又称法瑞学派或Zurich=montpellies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Braun-Blanquet。
研究对象为地中海沿岸和阿尔卑斯山区的丰实植被及受到人为破坏的植被。
其特点是在群落分类上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分类的依据。
分类的基本单位为群丛。
该学派尤以群落分类见长。
苏联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苏卡乔夫、阿略兴、拉甫连科等。
研究对象为寒温带草原,荒漠、冻原及泰加林等植被。
植被简单故其方法比较细致。
其注意研究群落与环境间,尤其与土壤间的关系。
在群落演替、植被区划、植被分类、植被分布规律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
英美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Clements、Tansley、Cuztis、Whittakez等。
研究对象为未被开垦的大面积原始植被及处于各种演替阶段的植被,包括森林,草甸和海滨植被,此学派以植被动态发生的观点,和演替系列的概念进行群落分类,尤其对演替的研究更为突出。
同时还很注重应用数学法。
此外,“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等概念都是该学派主要代表Tansley 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频度:某物种在调查X围内出现的频率.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A.光照强度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C.土壤湿度增加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前苏联D.中国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A.莲藕B. 芦苇C.马铃薯D.玉米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D.群落动态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C.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D.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土壤B.地形 C.气候 D.生物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的环境因子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动态原则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北方针叶林D.沼泽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A. E.HaeckelB. E.P.OdumC. A.G.TansleyD. Darwin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生物圈B.群落C.种群D.景观单元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44,下列X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45,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X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 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A.s2/m=0B.s2/m=1C.s2/rn显著大于1D.s2/m显著小于185,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A.加速期B.转折期C.减速期D.饱和期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99,欧洲的穴兔于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B.开阔大洋C.河流与湖泊D.珊瑚礁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B.温带草原C.荒漠D.冻原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A.热带雨林B.橡胶园C.北方针叶林D.冻原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海洋B.撂荒地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B.果园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某流域农田>热带雨林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荒漠D.开阔大洋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A.2~3个B.5~6个C.8~10个D.12~14个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A.植食动物B.一级食肉动物C.二级食肉动物D.三级食肉动物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53,具体的生物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