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合集下载

语文味让语文回归本真

语文味让语文回归本真

语文味让语文回归本真随着语文课改进一步开展,新教育理念正不断深入教师心中,语文课堂也呈现不少新气象,但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只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目前情况也正是如此。

1.在“综合性学习”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这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提出的,但实践中老师的把握却有些偏失。

误把语文上成了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的课,似乎语文这个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2.在“多媒体”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公开课”,对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但很多人误以为不运用多媒体就无法上好课,导致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它需要阅读者结合已有的体验通过内心咀嚼、玩味并借助想象、联想等思维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

3.在“创新”指挥棒下“语文味”的缺失创新是进步的根源,语文学科要与时俱进离不开创新。

但时下不少老师借进步旗号,作退步的事。

语文课变成茶馆,变成法庭,说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别开生面,表面上课堂十分热闹,但这种游离文章之外置文章“情”“思”不顾的热闹又怎能彰显语文独有的语言美和人情魅力呢?热闹的背后却是思维深处的荒凉,语文教师有责任不能用浮躁的活跃让学生习惯肤浅。

此外考试指挥棒也令我们的课堂异化成“灌输式”,充斥着应试技巧的课堂自然也寻找不到“语文味”。

对此“语文味”的倡导者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内涵界定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从外延上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文化蓄养、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

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回归本色,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

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是繁琐的讲解,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走马观花的多媒体展示,还是空洞的情感说教?一堂有滋有味的语文教学到底从何而来?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关键词】语文味;情感体验;教学语言;多媒体教学2002年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改理念就像一股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房,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浪潮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检查教师是否践行新课程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

由此便有了公开教学就必定要有热闹的讨论场面,凡是教学比赛就必定要有多媒体的展示和合作互动的环节。

大家尽量去诠释新的课程理念,演绎新的课程文化。

可是,就在这诠释、演绎之中,又使我们许多人茫然不知所措。

于是,出现了许多非语文课的现象,形式上的刻意追求渐渐冲淡了语文素养的本位要求,使语文教学变了味。

1 语文教学变了味,失去了“语文味”(1)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自然课。

(2)语言训练不落实,课件代替了语言训练。

(3)脱离文本的讨论太多。

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

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

(4)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课堂上热闹非凡,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落实不到位,不能各尽其责。

我在某市“新课标语文优质课大赛”中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师:下面就文章作者是小孩、中年人还是老人,请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山中访友》) 于是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大家七嘴八舌展开讨论…….看着轰轰烈烈的讨论场面,教师不禁喜形于色。

面对如此热闹场面,我不由地问语文到底怎么了?难道这种无谓争论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吗?同样,在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有一位教师运用课件,以卡通动画的形式,将作者在山中访友的全程编辑成动画片,整节课宛如动画片欣赏课,将课文的内在意境展现无遗,我在感叹课件制作的精致与用心良苦之余,不由又问:这种直白式的演示课件,难道就是我们所倡导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强调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像上述“热热闹闹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的现象屡见不鲜。

回归语文本真课堂

回归语文本真课堂

回归语文本真课堂【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个性化特色教学越来越凸显它的魅力。

语文教学要有个性、富有特色,这是一个经验丰富、思想成熟的语文教师的必然追求。

因此,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学我们的课堂想让学生掌握的最根本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备课之初应该反复思考的问题。

我目前教的是一年级,那我觉得我们的课堂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识字、会写字、能够把课文读好。

任何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应该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关于读书,我一直记得我师范里的王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读书就是要让学生读出‘语文味儿”’。

是的,学生只有在理解了文字、明白了情感之后才能够读出这种语文味儿,而此时,我们的阅读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落在实处,问一问自己:我这样做或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想让学生有什么样的收获?就像虞老师说的:有的课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看似热热闹闹形式多样,往往其中会有学生在做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我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遇到过的,我也是。

所以我的课堂上,读书前一定让学生明白我的要求是什么?等会儿我们探讨的将会是什么?带着问题读书时,我还会不停巡视,跟读完的学生沟通,特别表扬一些真正在读书的人。

低年级学生虽然好动,但是很重视“表扬”,夸奖一番后学生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一开始就这样做,学生慢慢就养成了好习惯了。

对于课堂的杂、碎,我个人认为,其实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不信任。

正是因为这些“不信任”,导致教师不敢放手,怕学生说不出、做不到,才一步一步牵着走的。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多相信学生一点,说不出时不着急,多给点时间,多给点空间,他们或许就会说出个123来,“跳一跳摘到的桃子”才是最香的,也是会深深留在记忆中的……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引起了百家争鸣,新概念的存在和演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不合时宜的“双基”教学引发了语文界的强烈反响。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对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反思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对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反思
情感传递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 , 不惜在课 堂上吹、 、 唱、 十 拉 弹、 画, 一、 片段与反思 画蛇添足
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本无可厚非。 但一 味地追求表现手段, 讲究课堂气氛而忘
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对此我不敢苟同。
古诗《 赠汪伦》 的教学中, 在学生 理解诗意后 , 老师先请学生画一画或 演一演李白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 , 当 老师请学生表演和展示画作之后。 老
预料之外 , 却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笑 , 笑
说:’ ‘ 那让我们高兴地和小鸭一起来游
一游吧。 ”
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这样的
手段既符合低段孩子的认知水平, 也 符合他们喜欢动画片的年龄特征 , 的

【 反思]我在听到老师说“ 让我们与
小鸭子一起来游一游吧” 的时候 , 心里 一阵高兴, 想这个时候老师让孩子听
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 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 ”
正处于幻想的年龄阶段 , 他们是最具
读书人 )你读。第一节读完 )第二节 (
谁读? 又约 30 秒确定第 2 位读 书 ( 人 )第三节……
教学月刊
课堂
触动心灵, 语文课就该有语文味呀‘
以假乱真 画。 老师前后一共放了五遍动画。
本诗创作背景的了解、句意的理解和比
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 渗透和
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 初 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语文实践
物手法的运用上, 让学生多读, 或许读着 读着, 友人间真挚纯洁的深情体悟到了; 读着读着, 无形的友谊也许变为生动的 形象了。 不读, 谈何深入理解, 不品, 何以
为什么用了省略号呢,请观察这些
师:太阳公公说得好吗?请学着太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摘要】在教学中,语文课应该始终保持着“语文味儿”,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缺乏“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还应该通过专题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爱上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未来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更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引言: 语文味儿、学生、兴趣、能力、素质、创造力、爱上语文正文: 培养、提高、推动、激发、爱上语文结论: 重要性、发展方向、语文课、语文味儿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儿”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剧,语文课在学生眼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语文课缺乏“语文味儿”,即缺乏吸引学生的特色和魅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课重新焕发活力,我们需要让语文课拥有“语文味儿”。

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儿”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但是如果语文课缺乏趣味和创新,学生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只有让语文课拥有“语文味儿”,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2 什么是“语文味儿”“语文味儿”是指语文课具有独特的文学和语言特色,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它包括了对汉字、诗词、传统文化等的热爱和理解,以及对文学作品和语言运用的欣赏和体会。

还原语文阅读课的本真味道

还原语文阅读课的本真味道

还原语文阅读课的本真味道摘要: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语文阅读教学形式花样翻新的教学中,需要还原语文阅读课的本真味道。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多一些“读味”,激情引读激发情感,保证充足的时间默读促进思考。

多一些“品味”,换换词比较品析体会文本用词精妙,换换位体验品析悟出文字感情色彩。

恰到好处的读和品,让语文课散发出醇香的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味引读默读品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现象依旧存在:有的老师死死握着“工具性”这一标尺,情深味美的文章被不断解剖,被不断分析,文本中优美的词句、丰满的表达屡屡被忽视,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筋疲力尽,感受索然寡味,这样的语文课失去了那种令人陶醉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快感,缺少了语文教学人性美、意境美的人文味儿;有的老师特别注重煽情,整堂课一个情境接着一个情境,一会儿飞出视频,一会儿响起音乐,学生往往被音乐感染,被图片陶醉,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揣摩文本,语文课欠缺了字词的玩味,欠缺了入心的朗读,欠缺了好的表达方式的揣摩,这样类似于“思品课”的语文课,缺失了语文的品词析句玩味语言的工具性。

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应该是语言学习和情感升华的有机统一,应该是散发浓浓语文味道和凸显语言本色的有机统一,语文课姓“语”。

教师应考虑语文的本体,努力还原语文课的本真味道。

一、让阅读教学中多一点“读味”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读。

语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准和魅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智慧,而这一切都应该是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联系生活经验体验感悟文本,进行形象再现的过程。

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去读,又不能蜻蜓点水地只做肤浅的形式读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读、去悟、去感受、去做心灵的远游,学生的读不仅要发其声,而且要知其意、悟其情,这才是阅读的生命,才是真正语文味的阅读。

1.引读激发情感教师适机地激情引读,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能够渲染和烘托课堂氛围,为学生的读奠定情感基础,为文本的理解搭架桥梁。

求真务实,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求真务实,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求真务实,回归语文教学本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认真地品味也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如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越来越淡,架空分析充斥教学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求真务实,还语文课以本色,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赋予语文课堂生命的活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下面,笔者根据自身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求真务实,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一、在语文教学中,更加突出其人文性语文新课改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也进一步强调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

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将语文教学放在其工具性上而忽视了其人文性,使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语文文本中涉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更好地体现出来,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不仅能突出语文学习的魅力,还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小学语文《金色的脚印》这节课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字词的认识以及文章段落的分析上,这就主要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体会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与此同时,笔者还让学生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场所,但有时候语文课堂显得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为了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创造一个富有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文言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新颖的题材或热门话题,结合时事和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可以利用电子辞典、学习软件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和游戏,如语文知识竞赛、剧本创作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此外,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例如,可以利用音乐、诗歌、歌曲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和韵律。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讲述、小品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在学生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可以通过作业、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及时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进步空间,推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

总结起来,要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引入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法、创造积极活跃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措施来实施。

简约务实,回归本真

简约务实,回归本真

简约务实,回归本真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朴实的本色,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本色语文充盈着教师的智慧,洋溢着教师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是灵动生成的,给予学生的是精神的愉悦。

走向简约,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一种高境界,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约求实本真有效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深有感触。

教师用简约的目标、便捷的过程、简洁的手段诠释《语文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课堂清新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学习语文,体现了教师丰厚的教学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真切感受到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朴实的本色。

一、课堂的几种不良现象冷静思考,课程改革初期,“人文”“自主”“探究”等时尚用语充盈教坛;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资料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

课堂似乎很有活力,充满激情,但是,在这异彩纷呈的背后却有一些浮躁与虚假。

1.综合性太强。

为了丰富学习内容,课堂追求多学科的综合,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大量非语文的东西。

教学重点不是引导读书感悟、体验课文意境,丰富语言储备,而是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画画、唱歌、表演等活动热闹非凡,而语文本身的学习却不着边际。

2.表扬泛滥。

新课程提倡学生追求思维的创新,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和发现。

适当的表扬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独立思考并形成个性化结论。

但是,滥用表扬词汇,随意分发奖品,对学生的所有认识和见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论,也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大加赞赏,必然导致表扬廉价,最终失去激励作用。

3.忽视语文基本功训练。

课堂重视了“全面”,而对“核心”问题却有所忽视。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生成性言说上,消耗在人文熏陶上,语言文字的训练淡化了,语文工具的掌握忽视了。

回归高中语文教学本真

回归高中语文教学本真

回归高中语文教学的本真有名家曾说语文教师就要是个杂家,最好是像诸葛亮那样上晓天文,下晓地理的全才,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就足以证明语文课不好教。

正因为语文教师的“杂”才导致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他们把学生当成了接收知识的机器,片面认为只要是知识,就统统教给学生,并美其名曰课外延伸拓展。

也就出现了拓展越多,课堂距离语文味越远,学生领悟到的语文知识就越少,参与学习的能力就越浅的语文课堂现象。

经历不同语文教学理念的困惑之后,我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找回课堂教学时的语文味。

在教学实践中,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力求找回久违的语文味。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要有文本意识受高考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有人曾大胆提出语文教学不要课本(即文本),只要讲透知识点,巩固知识点,再积累点答题方法和技巧就可以了,这是功利型语文课的表现。

后来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对枯燥的语文知识根本没兴趣,即使读到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也索然无味了。

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语文课堂上学生没有真正体味到语文学科的美,更没有品到语文学科的味。

这就像吃荔枝,别人本来就没吃过鲜荔枝,你只是一味地夸赞荔枝如何的色香味美,别人也只能是把你的夸赞当虚夸,只有让他亲自尝到了鲜荔枝的味道,不需要你夸赞,他自然知道好吃还是不好吃。

语文课堂也如此,当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了真正可口的味道之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语文的美,在语文学习中去培养发现这种美的能力。

其实,语文的美就在那些优美的字词句段中,如何让学生去感悟这些美,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引导了。

语文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就会得到不同的知识收获,比如同是《红楼梦》,医生就是它是医学著作,建筑学家就它是建筑学著作,烹饪专家说它是烹饪专著,但从语文学科角度来讲,我们就只能把它当文学著作,把它当作语文阅读材料,只能引导学生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去解读,去拓展。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语文课堂却显得枯燥乏味,缺乏语文的魅力。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课堂的整洁与美观,让学生在一个清爽宜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此外,合理的座位安排、适当的光线和温度调节,都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我们还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

为了充实语文课堂,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感官方式来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

三、注重文本的选择与解读语文的核心在于文本,选择合适的文本对于语文课堂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选择既有内涵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本,例如经典诗词、名著、优秀散文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通过细致入微地分析与解构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情感和美感,培养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

一方面,我们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字、词、句、段落等层次的讲解,教会学生正确书写的技巧与规范;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与表达能力。

通过书写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语文的魅力与乐趣。

五、关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应该关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后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更具“语文味”

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更具“语文味”

的重点语句, 自读 自悟、 在 合作交流 的过程 中 , 体会 到了文章 的主 旨 — — 自 由”然后教 师又让学生把“ , 自由’ 回文章 蒋读 ; ’ 送 当学生对 自由有 了更直接 逐渐走进作 者的 内心世 界, 体会作 者到 当时的心情 , 感受 到祖父 的爱, 从而
引导学 生把 自己的观 察、 体验、 感悟记录下来 , 能 “ 出浓浓的语文味。 才 写” 运用文 中的写作 方法 , 也能 “ ” 写 出浓浓 的语文味 。教师应抓住每篇文 想象 , 续写故事情 节; 住文章空 白矛盾处 改写 ; 抓 结合诗歌大意体裁改写, 丰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 一个汉字, 常常就 化, 教学环境改善 了, 教师 理念更新 了、 学生素养也有 了一定 的提 高, 但是审 追根溯源——学好汉字 。
演变 的过程与语 文学 习结合起来 , 不仅对于识字写字 , 而 架空 分析 ; 文随意拓 展、 此失彼 ; 了强调 学生 的感悟 , 课 顾 为 教师不 敢“讲 ” 尤其 是它的发展 、
交流对话的过程中, 内化 课文 的语言材料, 涵咏其丰 富内蕴, 而学会阅读 。 进 笔者在执教 《 我和祖父 的园子》 一课 时: 首先 引导学 生抓住 文章 中描 写园子
五、 渗透 写法、 注重积 累—— “ 出语 文味 写”
“ 不动笔墨不读 书” 阅读课 上, , 教师要培养学生 良好的读书习惯, 圈点 批注 , 整理摘记 , 并写下 自己独特 的理解 。在学生情之所 至, 急于表达之时,
面, 激发学 生的形象 思维 , 学生如 闻其声 、 见其貌 、 令 如 如历其 境, 实现读者
致或大体一致 , 情感上 的和谐共 振。 优秀的语文教师 都很善于用 语言来渲染气 氛、 点化渗透 , 如于永正 、 窦 桂梅、 靳家彦等全 国著名特 级教 师, 课堂上都 出口成章, 妙语连珠。 诗一般 的

立足本真,寻求比较探究文教学的语文味

立足本真,寻求比较探究文教学的语文味

生 : 段文字作者运用 了拟人的手法 , A 写得生动。 师: 能结合两段文字 中的字词 , 具体说说好在何处吗 ? 生 :段 文字中“ 临”傍依 ” 出了高峰 、 谷 、 A 下 “ 写 深 幽潭 之 间 亲密的关系 ;前拥后簇 ” 出了山的多 和险峻 , “ 写 有动感 , 好像让 人看见 山在争着 向上发展 。 生 : 段文字中“ A 撑起” 一词动感十足 , 让人想象 到山的高大 险 峻 的样 子 。 师: 是的 , 者在 描写黄 山的山 时运 用 了拟 人的修 辞和想 作 象 的手法 , 将静止 的山写得 动感十足 , 同时将 人对黄 山的喜爱 之情也 融入 其中了。 这个理 由很充分 : 以动写静 , 将静止的景物 写活 ,并将 自己的感情不露痕迹地融入其 中。还有其 它的理 由
在设 置这个环节时 , 仅仅是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进行 的, 未免操 之过急。其次 , 比较的 内容来看 , 从 第一个栏 目是“ 作者” 显然 , 没有 比较 的必要 。第二个栏 目是“ 表达的主题 ”这个单元是 “ , 红 色经典” 主题思想一 目了然 。共 同点也是一 目了然的 , 都是表现 革命者不怕牺牲 、 大义凛然 以及对敌人的痛恨 、 藐视 等精神的 , 不去研读文本也能猜到 , 丧失了思考的价值 , 也失去 了探究的价 值 。第三 , 诗歌教学 的语文味是读 出来 的 , 只有“ ” 品 ” 读 “ 结合 , 才 能 很 好 地 体会 诗 歌 的韵 律 美 、 奏 美 、 势 美 、 感 美 。诗 歌 节 气 情 的读不 能仅仅停 留在熟读 的程度上 , 而要通过入 滋入味 、 人情入 境的朗读去体会诗人 的情感 ,去触 摸诗人 的灵魂深处。一张表 格将诗歌 的语文味冲到了九霄云外 。所 以,这个案例没有语文 味的主要原因在于 : 一是丧失 了对文本的精心研读 ; 二是丧失 了 思考价值 ; 三是丧失了对文本体会感悟 的过程 。 【 案例二 】 位教师上北师大版课文《 最后一片叶子》 设计 了这样一 , 个 比较探 究 的环 节 : 师: 贝尔 曼在 夜 晚 冒雨 为乔 安 西 画叶 子 的情 形作 者 在 文 中并

回归本真,开心学语文

回归本真,开心学语文
界 。不 断充 实教 室环 境 的 内 涵 , 一 墙 、 窗 、 草 、 木 都 发 让 一 一 一 挥 育人 功 能 , 学 生 置 身 于 美 的 环 境 中 , 知 不 觉 、 让 不 自然 而 然 地 受 到 美 的熏 陶 和启 迪 ,营 造 良好 的校 园 文 化 氛 围去 浸 润 学 生 的心 灵 . 陶 他 们 的性 情 。 升 他 们 的价 值 观念 。 熏 提 我 们 还 积 极 构 建 开放 的 语 文 学 习体 系 .树 立 大 语 文教 学 观 , 宽学 习 渠 道 , 发 和 利 用 生 活 中 丰 富 的 语 文 学 习 资 源 , 拓 开 让 学 生 充 分 地 受 到 文 化 的熏 陶 和启 迪 。 报 刊 、 影 、 如 电 电视 、 广 播 、 络 、 书馆 、 种 标 牌 广 告 等 , 网 图 各 自然 风 光 、 物 古 迹 、 俗 文 风 民情 、 国内 外 重 大 事 件 等 , 是 学 生 学 习 的极 好 资 源 。 也 总 之 . 人 文 教 育 是 塑 造 人 类 灵 魂 的 教 育 ,是 塑 造 民族 灵 “
我 说 , 因 为 如 此 , 应 该 多 走 走 , 亲 信 服 地 点 点 头 , 去 正 才 母 便 拿 外 套 …… ” 学 生 品 味 其 妙 处 。 我 语 音 刚 落 , 有 学 生 回 请 就 答 : 这 几 句 交 代 了 散 步 的 原 因 : 了 陪老 母 亲 多 走 走 。” 又 “ 为 我 引 导 : 母 亲 为 什 么 会 点 头 信 服 ?” 家 又 默 读 品 味 , 后 有 一 “ 大 然 学 生 回答 : 从 文 中 看 , 亲 的本 意 和 ‘ ’ 意 见 恰 恰 是 相 对 “ 母 我 的 的 , 又 不 矛 盾 . 我 ’ 意 见 不 仅 有 一 定 的 道 理 , 合 养 身 之 但 ‘ 的 符 道 , 且 体 现 了对 老人 的 体 贴 , 是母 亲 点 头 信 服 了 。 ” 一 而 于 这 点 是 文 本 语 言 h令 人 同 味 之 处 , 师 如 不 好 好 引 导 , 很 难 教 就 品 味 出意 味 。 三 、 心 学 语 文 , 在 于给 课 文 课 堂 一点 诗 意 开 还 什 么是诗 意 , 意就是 个性 , 是灵性 , 生命 的跳动 。 诗 就 是 人 们 常 说 , 文 教 学 是 艺 术 , 个 艺 术 是 创 造 , 个 性 的 张 语 这 是 扬 。 文 本 『 要 将 学 生 引 领 到 艺 术 的 境 界 中 ,让 他 们 去 积 列读 累 、 感 悟 、 实 践 。 中 学 语 文 教 材 中有 不 少 是 古 今 诗 歌 , 去 去 在 在 教 这 些 课 文 时 .要 指 导 学 生 带 着 饱 满 的 热 情 好 好 诵 读 品 读 , 品 读 中 进 入 角 色 、 入 情 境 . 出 作 品 情 感 基 调 。 我 在 进 读 如 在 教 《 总 理 , 在 那 里 》 诗 时 , 指 导 学 生 带 着 无 比 悲 周 你 一 我 痛 , 切 悼 念 之 情 , 每 一 句 诗 ; 导 学 生 对 歌 当 哭 , 大 家 深 读 引 让 在 情 感 色 调 美 的 感 悟 中 , 会 其 深 刻 的 思 想 内 涵 , 受 诗 歌 领 感 魅 力。 生 活 不 全 是 诗 ,但 生 活 不 能 没 有 诗 。 语 文 课 也 应 放 飞 诗 情 , 学 生知道诗歌要 有强烈 的情感 , 歌 要有 艺术形式 , 让 诗 诗 歌 要 有 生 动 的形 象 之 后 , 习 写 一 点 诗 。让 他 们 知 道 , 学 诗歌 不 是 阳春 白雪 , 者 甚 寡 , 和 只要 你 有 热 情 , 只要 你 有 热 爱 , 会 放 便 飞 涛情 。 同学 们 跃 跃 欲 试 , 尝试 写 诗 。 管 写 出 的诗 尚显 幼 稚 , 尽 但 每 一 位 同学 都 放 飞 了诗 意 . 阅 读 诗 歌 产 生 了浓 厚 的 兴 趣 , 对 并 主 动 走 进 诗 歌 的境 界 中 去感 受 她 无 穷 的魅 力 。 正 如 泰 戈 尔 所 说 : 不 是 锤 的打 击 , 是 水 的载 歌 载 舞 , “ 而 才 能 鹅 卵 石 臻 于完 美 。 ” 只有 放 飞 诗 情四 、 心 学 语 文 。 善 于将 学 生 的视 野 引 向 课 外 开 要 文 学 作 品凝 聚 着 作 者 的 灵 性 和思 想 。 语 文 教 学 仅 靠 一 学 期 一 本 薄 薄 的教 科 书 是 不 够 的 , 生 要 有 足够 量 的课 外 阅读 , 学 特 别 是 名著 阅读 。 教 师 要 善 于 在课 堂 上 培 养 学 生 阅读 文 学 作 品 的 兴 趣 , 导 方 法 . j 要 求 . 将 学 生 的 视 野 和 兴 趣 由 课 指 提 _ { j 并 内引导到课外 . 导到优 秀文学作 品的欣赏 上, 导得 法 , 引 引 则 学 生 会 向更 多更 好 的 语 文 老 师学 习 。 他 们 会 向李 白 、卡 甫 学 十 习, 向鲁 迅 、 心 学 习 , 冰 向余 秋 雨 、 丹 学 习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 于 向 川 端慷 成 学 习 . 学 大 师 的艺 术 人 生 、 品 的魅 力 、 性 之 美 文 作 人 会 烛 照 着 学 生 . 领 着 学 生 走 向美 好 的 自 由境 界 。 引 向诸 葛亮 学 习 , 保 尔 ・ 察 金 学 习 … …优 秀 文 学 作 品 中 的艺 术 形 象 往 往 向 柯 会 激 发 学 生 的 丰 富 想 象 力 。 而 文学 作 品 的 魅 力 常 常 存 在 于 读

返璞归真,上好“真味”语文

返璞归真,上好“真味”语文

返璞归真,上好“真味”语文作者:俞妍玉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3期【摘要】语文教学绝不是光有华丽的形式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真切、动人的内容,无论多么热闹,注定也是无效的。

小学语文教学要去掉无用的包装,返璞归真,做到真实、务实、踏实。

通过斟酌词句、领悟情感、迁移拓展等方式,让整个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返璞归真真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本是我们用来形容文学语言的,现在我以此来表达我对真味语文课堂的理解,那就是去除杂质,坚守根本,返璞归真。

基于此,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会从文本的需要出发来决定教学的方式,不会让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更不会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细细品读、反复揣摩、比较,直至能表达自己的个性见解,自然生成新的创意,体会语文学习的充实和快乐。

一、斟酌词句,比较揣摩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修养。

可是,我们却让语文学科背上了太多的负累,让教学变得华而不实,让课堂变得心浮气躁。

现在,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回归真实、平和,让学生真的思考、真的感悟、真的书写。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以语言为核心,让学生静读文本,斟酌词句,在比较揣摩中,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体会语言的精髓和真谛。

在《虎门销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观看电影片段、静读文本、疏通大意后,开始品析词句。

我问他们能不能把“沸腾”一词替换为“热闹”?学生们思考后说,不可以,因为“沸腾”这个词的程度更重,表示广州人民全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场面异常热闹。

这一天就是林则徐销烟的那天,“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我让大家揣摩划线词语的内涵。

经过一番斟酌,学生的小手举起来了,有的说:浩浩荡荡形容人员之多,四面八方则形容范围之广。

还有的说:浩浩荡荡说明人群川流不息,且很有气势;四面八方则说明销烟事件惊动了各个地方的人,影响很大。

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 书 犹药 也 ,善读 之 可 以 医愚 ” 。可是 ,往 往 小 学生 想 读书 , 却 苦 于不知 道读 什么 书 , 怎 么读 。此 时 , 语 文 教师要 牢牢把 握小 学生 课 内外融 合式 阅读 的机 会 , 有 针 对性 地 引导 学 生进 行 阅读 。 仍以 “ 负荆请 罪 ”为例 , 课 内品悟研读 时 ,学生 通过课 前预习搜集资料知道 了 《 史记 》 ,初步了解了司马迁和战国 时期的有关历史。于是推荐给学生书 目: 青少年版 《 史记》 、 《 司马迁传》 、 《 战国策 》 等。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分别指 导他们 以做批注、写心得 、 摘抄最有感触的句子等方式完成 “ 书海涵泳” , 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 、书中人物性格对对碰、 我 心 中 的那 个 “ 他” 、人 物故 事研 讨 等 多彩 的活 动让 学 生沉 进 去而 不能 自拔 。 读 有 目的 , 学有 方法 , 课 内外结合 。 故, 品悟 深入 透 彻 。 四 读 写 结合 “ 读 书破万 卷 , 下笔 如有 神 。 ” 一 代诗 圣杜 甫告 诉 我们 : 没 有 丰富 的阅读 量 , 就 不会 有丰 富 的积 累 , 没有 大量 的积 累 , 怎 可文 思 如泉 ,下笔 成 文? “ 阅读是吸收 , 写作是倾 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 显然 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叶圣陶老先生清晰地指出 “ 阅读 ” 与 “ 写作 ”之 间的关 系 ,也一 针见 血地 指 出我们 的语 文 教学 把阅读与写作人为割裂的现实 , 也为解决当下学生作文水平 低下 找 到 了突破 口。 可 见 ,多读 多写 , 读 写结 合 , 是提 高学 生 写作 水平 的有
学园 l X U E Y U A N
2 0 1 4年 第 6期
返璞 归真 ,让语 文课 充满语 文味

呼唤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呼唤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呼唤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真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和教学行为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生态”依然出现种种失真的现象,呼唤真实的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本真,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要重视学以致用、语文实践,要重视情感体验。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真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不仅因为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大,更因为阅读教学比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等的教学有规可循,好实践可操作,因而平时老师们上公开课、听评课首选阅读教学。

聚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欣喜地发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和教学行为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

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语文教育教学权威专家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不久前呼吁,现在“假语文”充斥课堂,莫让“假语文”泛滥成灾,要杜绝”假语文”现象。

他认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假语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贴标签式的生硬拔高;二是语文的元素没有融化在语文教学中;三是语文课成为表演课;四是过度使用PPT课件、音乐和其他辅助手段。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在平时的语文听评课及教育教学研讨观摩等活动中也深有同感,不乏担忧,多有反思。

这诸多方面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诟病,是阅读教学失真的表现,呼唤真实的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本真,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要重视学以致用、语文实践,要重视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本真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2012年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不同,每一天鸡鸣即起,日落方息,在教室、校园和家庭之间匆匆忙忙;每一天巨细靡遗,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左右周旋。

但是对于我来说,2012年的我正式加入到了教师这个神圣而又光荣的团队。

在即将踏上新岗位的今天,有幸聆听了进修学校郭老师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于要开始人生新征程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的甘霖。

郭老师用生动形象而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新旧课程标准之间的异同。

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却已经让我体会到了语文究竟该怎样教。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郭老师的“回归本真,扶正语文教学”。

正如郭老师所言语文即是语言文字。

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课文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单元的语文目标。

我们经常会去把一篇课文给学生讲懂,可是这些讲的过程中有多少是语文特有的呢。

这样就容易把一篇课文上成了一节思想品德课,或者是一节科学课。

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而语文味包括“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我们需要为它固本扶正。

那么什么才是语文的“本”呢?课标给了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不管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这个轨道,那么语文课也就失去了语文所应有的味道。

扶正语文教学,就是要还原原汁原味的语文课堂,恢复语文所应有的本性,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沃土。

讲座虽已告一段落,但是我的思考仍在继续。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又如何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