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二、调研目的1.了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寻找对策和解决办法;3.提出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可以实地观察和了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情况及管理运营情况。
四、调研结果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普及率提高,但分布不均衡。
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较为完善,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仍然相对薄弱。
2.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3.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内容的创新不足。
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过于单一,内容和形式较为陈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4.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的整合程度有限。
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是分割开的,互不衔接,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不高。
五、调研建议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增加文化服务站点和场馆的数量,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2.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
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3.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内容的创新力度。
鼓励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的整合。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2000字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农村社会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
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政府提出了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目标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
为此,本研究旨在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种组成部分,包括文化传媒机构、文化场馆、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文化产业、文化活动等。
调研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观察。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当地农村居民,主要了解他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反馈。
专家访谈的对象为农村文化服务领域的专业人士,主要了解他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评估和建议。
实地观察则主要是对农村文化活动的现场参观和记录。
三、调研结果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不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不足。
例如,很多农村地区没有文化场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传媒机构的覆盖范围不广,文化信息的传播难度较大。
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多样性另一个问题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种类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农村地区,大多数文化服务都是以电视剧、电影、传统闹戏等为主,其他文化形式的供给比较少见,这使得农民对其他文化形式的接触和了解较少。
3. 农村文化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农村文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态度都有待提高,这会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改进和完善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和完善的建议:1.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
只有建立完善的设施和机制,才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报告题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1.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设置相对较为齐全,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供给不足。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2. 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需求较高,但参与程度和满意度存在差距。
其中,参与公共图书馆或文化展览的人数较多,而参与戏剧、音乐会等表演类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
3. 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发展:调研结果显示,网络化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动作用明显。
近年来,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逐渐兴起,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文化资源获取渠道。
然而,线下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仍然是公众首选的文化服务方式。
四、问题与建议1. 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设置,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
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与专业性,加强各类文化机构的协同与联动。
3.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鼓励人们参与更多的戏剧、音乐会等表演类活动。
4. 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线上文化资源获取渠道。
同时,注重保护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保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徐明德副主任带领调研组,于10月中下旬先后深入到桂溪、曹回、大石、高峰、五洞、鹤游、裴兴等乡镇和县文广新局,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各自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介绍,实地查看了县城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乡镇综合文化活动室及部分村(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县政府和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逐步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一)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近年来,县政府筹集上亿元的资金在县城先后建成了体育场、中心广场、西门广场、南阳公园广场、体育馆、文化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并向群众开放。
目前,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市民活动中心、游泳池、图书馆、天宝寨登山步道的建设也正紧密锣鼓地进行着,这些重大公共文化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县城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提升县城的文化形象,使广大群众享受更丰富、更全面的文化服务。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筹资2.5亿元,建设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全县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卫星接收系统、书报、棋牌等设施设备,功能比较齐全,并向群众开放。
高安、曹回、大石等乡镇还修建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全县修建了10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79个农家书屋、734个图书借阅点,部分村(社区)还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
农村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概述】调研目的:了解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掌握农村公共服务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时间:2021年1月至2月调研范围:全国各地农村地区调研方法:问卷调查、田野观察、访谈调研对象:农村居民、农村公共服务机构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调研结果】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情况1.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部分地区存在供水、供电、通讯等问题;2. 部分地区的道路交通不便,交通设施不完善,导致农村居民出行困难;3. 学校、医院、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远离农村的居民需长时间才能到达相应服务点。
二、农村教育服务情况1. 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2. 农村居民普遍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优质教育资源匮乏;3. 农村学生毕业后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缺乏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三、农村医疗服务情况1. 农村医疗服务设施不足,一些偏远地区缺乏医院或诊所;2. 部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人员不足;3. 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参保覆盖率有待提高。
四、农村文化娱乐服务情况1. 农村地区文化娱乐设施相对匮乏,缺少多样化的文化活动;2. 农村居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较高,但供给不足;3. 农村图书馆、文化礼堂等公共设施建设不足。
五、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情况1. 农村居民社保覆盖率较低,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措施不完善;2. 养老机构在农村地区少见,老年人照料和护理问题突出;3. 对特殊群体(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的社会保障存在缺失。
【建议】一、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三、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四、丰富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五、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覆盖率。
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结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文化娱乐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积极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推精品、育人才,初步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氛围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城市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2021年就对市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了调研,常委会领导赴江苏、浙江考察学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左新军主任高度重视,要求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看作是整改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要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疫情防控条件,改变了常规的调研、视察方式,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协助下,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6个县(市)区43个办事处进行了抽样调查,占全市总数的79%,基本反映了目前全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情况。
一、基本特点和主要成绩银川市是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县级两馆覆盖率100%,乡镇文化站覆盖率100%,农家书屋覆盖率100%,直播卫星“村村通”巩固率达到100%,“户户通”安装率100%。
年均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00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演出1000场次以上,公益电影放映*****场次以上,组织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赛事)50项,参与群众300万人次以上。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
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等政策措施,打好了政策基础。
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现有乡镇(街道)文化站49个、文化广场12个、街道中心图书馆2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城市阅读岛30个、农家书屋274个、农民文化大院87个。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徐明德副主任带领调研组,于10月中下旬先后深入到桂溪、曹回、大石、高峰、五洞、鹤游、裴兴等乡镇和县文广新局,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各自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介绍,实地查看了县城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乡镇综合文化活动室及部分村(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县政府和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逐步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一)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近年来,县政府筹集上亿元的资金在县城先后建成了体育场、中心广场、西门广场、南阳公园广场、体育馆、文化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并免费向群众开放。
目前,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市民活动中心、游泳池、图书馆、天宝寨登山步道的建设也正紧密锣鼓地进行着,这些重大公共文化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县城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提升县城的文化形象,使广大群众享受更丰富、更全面的文化服务。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筹资2.5亿元,建设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全县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卫星接收系统、书报、棋牌等设施设备,功能比较齐全,并免费向群众开放。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服务范围与层次不断拓宽,服务内容与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普及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即将对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设施普及到了基层社区,并且建设量也在快速增加。
在城市的大型文化馆、博物馆和书店以及乡村的文化驿站、图书馆和文化中心,都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保障。
在数字时代,一些优秀的文化网站,例如国家图书馆文化馆、中国影视家、中华文化网等,为网上提供各种教育、文化和艺术资源,方便大众进行文化学习和生活娱乐。
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的功能配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项设施的专业方向越来越明确。
例如,各级图书馆不仅提供读书服务,还共享其他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承载着社会知识共享和文献保护等职能。
各级博物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审美风格,也让历史文化传承下来并且推广给各地游客。
大型剧院、音乐厅和会展中心等,不仅与观众产生互动,还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文化财富的重要职责。
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专业,为市民提供更大的文化价值。
三、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日益多样和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体场馆、展馆和馆藏,也结合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以及电视、电影等传媒形式,打造了更多更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
“数字馆”、“VR博物馆”、“远程网络直播开放日”等,也让公共文化服务从地理限制解放,并且更多体现了科技水平。
四、公共文化服务切实满足了现代人的文化需求随着新的文化潮流、消费习惯的出现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现代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公共文化服务应当以满足市民多样的文化需求为目标,方向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例如,书店不再仅几个大豆腐,而是沉淀下来内容,以此崛起成为文化中心,书店与文化、娱乐和互动则以更多元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再度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报告题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
本报告通过对多个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总结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政府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发放问卷,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大部分地区都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
其次,公共文化活动的举办程度也有所提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存在闲置设备和资源浪费的情况;一些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性和品质还有待提高等。
四、建议和对策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加强公共文化场所的管理和运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2. 加大对基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3. 增加公共文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4.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水平,加强服务质量和工作人员素质培养。
五、结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机制调节的面向全体公民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实地访谈主要聚焦于重点城市和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项目。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较为普遍,其中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建设水平较高,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相对薄弱。
2.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以图书借阅、展览巡回、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的文化服务项目数量较多,但以商业演出为主导的现象明显,且存在内容上的单一性。
3.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根据调查结果,公共文化服务在城市居民中的普及率较高,但在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的覆盖面相对较低。
此外,年轻人和老年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度和使用率相对较低。
四、问题分析1. 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地区的财政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缓慢,服务项目有限。
2. 内容和形式单一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方面,内容和形式单一也是一个问题。
以商业演出为主导,忽略了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推广和发展,导致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兴趣不高。
3. 农村地区覆盖面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较低,导致农村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五、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服务项目的丰富多样。
2. 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项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应更多地涵盖不同艺术形式和内容,推动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最新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思考建议分析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思考建议分析调研报告范文近年来,我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就当前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状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许多县(市、区)不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措施和项目得到全面推广和普及。
1.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在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室、文化站、文化广场、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2.文化活动不断丰富。
基层文化站、文化馆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传统民俗文化展示等,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产品不断创新。
现在,在农村基层文化设施中,除了传统的图书、报社、电视等文化产品之外,还有新媒体、网络文化等现代文化产品,让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全面。
二、面临的问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文化资源不够优化。
农村文化资源相对不足,政府应该注重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因为农村文化资源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
2.人才队伍不足。
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缺乏培养人才的系统机制,如缺乏文化专业的人才,导致文化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
3.资金体系不健全。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投入,由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短期乏力和投资周期长的特殊性,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融资渠道不畅,导致资金体系不健全。
三、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文化资源是推动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要重视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资源的价值。
2.加大优秀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提升。
要通过培训、引导、激励等方式,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途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服务。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涵盖了不同社会群体的代表性人士。
采访对象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文化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群众代表。
三、调研结果1.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齐全,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
然而,在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滞后现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2. 文化活动和展览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丰富多样,深受欢迎。
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活动内容单一,需要创新和提升。
同时,一些展览活动在宣传方面尚有不足,需要更好地提高知名度。
3. 数字化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开始数字化运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数字化服务比较满意,认为方便快捷。
但仍有一部分人对数字化服务存在不了解或者使用不便等问题,需要加强宣传和普及。
4. 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较高,服务态度好。
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一些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培训不足,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四、问题和建议1.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服务覆盖率;2. 创新文化活动和展览内容,增加群众参与度;3. 提高数字化服务的宣传和普及,解决使用不便问题;4.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
五、结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广大公民的共同努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范文公共服务文化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范文公共服务文化汇报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泛博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根据市局的要求,我局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县有 18 个乡镇,都设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组织机构。
从某某年开始,逐年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到目前为止,我县 18 个乡镇的文化站已全部建成。
我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常年坚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泛博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现在各文化站工作人员均为文化专职工作人员。
2、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设情况我县有一个电影公司,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一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此外,全县共有歌舞娱乐场所 21 家、络经营单位 35 家、音像制品经营户 85 家,图书报刊 18 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37 家、打字复印 13 家、广告设计 10 余家、棋牌室 100 余家、文艺培训业 10 余家。
各文化服务场所常年开展活动,管理经营运行都很正规,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共建共享,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县图书馆建成为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在 249 个行政村建成为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4、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情况我县有 249 个行政村,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建成为了251 个的农家书屋,出版物涉及农业科技类、生活类、政经类、文化类、综合类等多方面的图书。
每一个农农书屋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有 1000 余册,报纸、期刊 10 余种,电子音像制品 100 张。
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1、县有一个专职的采茶剧团,每年送戏下乡 116—140 场。
有农民业余剧团 14 个,每年组织巡演 800 余场次。
关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共7页】
关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按照专题调研活动的部署安排,近日,组织带领有关人员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解。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被评为xx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一)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对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文化研究与保护、文化人才建设等,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连续三年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组建社区文化队伍,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培训,实施文化惠民行动等列入政府民生实事,明确了阶段目标和量化指标,制定了考核实施细则,每年两次电话抽样调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将调查结果作为对街镇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实事下任务、示范树典型、考核排名次等措施,使文化建设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有力。
强力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县财政投资3亿多元铺开了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建成新的文化馆、图书馆。
通过招商引资,在城区建设了多功能现代化数字影城,实施了农村文化阵地标准化建设工程,先后建成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文化大院210多个、文化广场、文化活动角100多个,农家书屋385家。
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基层。
日前,我们对近年来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花垣县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自古以来有湖南省西南门户之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之一。
全县总面积1108.69平方公里,辖8个镇、10个乡、288个村、18个居委会,总人口28.97万人。
其中,苗族人口占78.6%,为湘西州苗族聚居县之首。
近年来,在中央、省、州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关怀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个覆盖城乡、功能日趋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全县逐步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1、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主导,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
①按照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到XX 年末,我县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完成资金投入600余万元。
同时,给长乐、麻栗场等10个乡镇文化站发放和配送了60万元的文化设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②结合党委组织系统的村支部和远程教育中心项目建设,组建了190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相应配送了苗鼓、龙狮表演道具、服装、电视音响及电脑等文化活动设备,为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③立足边城文化旅游开发,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在茶洞古镇商周古文化遗址的基础上建设了一座边城民俗博物馆,总建筑面积780多平方米,馆藏品2000多件,向中外游客和广大群众免费开放;④投入50多万元,在苗族民俗文化演艺传统深厚的麻栗场镇XX村兴建了一座600多平方米的民俗文化演艺中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和展演提供了全新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投入,着力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加大投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日渐完善。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乡镇体育中心3个,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79个,农家书屋82个,村体育场23个;每个村配套有图书、音响出版物XX余册,电脑、投影仪等文化设备齐全;XX 年投资50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和“户户通”工程,建成“村村通”工程364处,为万个农户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县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夯实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络逐步完善。
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
XX年投资350万元,在锦屏、新窑、九功、柏树、黄寨、铜城、黄花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二层砖混结构楼房,一层设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二层设图书阅览室、科普宣传及电教室、办公室。
XX年省文化厅分三批给我县锦屏、新窑、九功、柏树、黄寨、铜城、黄花、木林8个乡镇文化站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音响、投影仪、电脑、电视、桌椅等文化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
二是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农家书屋79个,给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图书1400多种,1500多册,音像制品70多种,150多张,实现了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良好。
XX年投资102万元建成了崇信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79个,为县级支中心配备了电脑、液晶电视、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移动播放器等价值68万元的设备,为每个村级服务点配备了投影仪、碟机、音箱等价值34万元的设备,实现了我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
四是“村村响”、户户通和村村通长通久通。
XX年底全面完成了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的建设任务,实现了县域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的全覆盖。
创新载体,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一是发挥农民文化主体作用。
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开展“种文化”工作,利用传统和重大节日、庙会等,开展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鼓励指导民间力量兴办了社火表演、弦子腔演出、自乐班献艺等活动,这些自办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创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村,开展了“农村文化活动示范点”评选,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
二是开发民间优秀文化资源。
XX年,龙泉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根据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文化资源,编排了《崇信民歌》、《背猴》、《跑旗》等民俗文化节目,首次将我县民俗文化搬上舞台,在平凉市及周边市县演出后好评如潮,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赢。
扶培并重,文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加强乡镇街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
全县7个乡镇均设有文化站,每个文化站配有1-4名文化工作人员,纳入乡政府行政事业编制,与其他政府工作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配备了业务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居多,文化体育类专业人员第3页共10页占职工总数的75%。
二是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通过实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命名等工程,培养了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解决了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全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村文化能人80多人,文广局每年对这些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保障其文化传承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我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为:文化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县上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均未达到国家最低评估定级标准,都属于无等级馆。
7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有些没有开展正常活动。
全县79个行政村,50%的村庄没有户外文化活动场地,已建成的文化活动室也有一半以上没有达标,体育器材破损比较严重,没有及时更新。
“无文化阵地,有阵地无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陈旧”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文化产品供应不足。
大部分农村受场地、经费、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
县文广局组织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但覆盖率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看电影难、看图书难、看戏难的现象。
农家书屋使用率不高,村上害怕丢失,现有书籍没有正常借阅。
一些地方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如农村“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儿童的文化活动开展难度比较大。
农村文化队伍薄弱。
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不足。
全县7个乡镇中,综合文化站的在编在岗人员极少,大多数文化专干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另一方面,乡土文化人才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培训,补贴经费偏少,不能有效调动乡土文化人才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文化发展失衡。
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因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文化建设也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
总体上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相对较好;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也处于相对的贫困状态。
第5页共10页文化经费保障不足。
农村公共文化经费少是阻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瓶颈,以农家书屋为例,农家书屋出版物由省上配套后,几年来一直很少更新,许多技术类出版物早已不能适应当下农业生产需要,有些科普类书籍中的知识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但因为没有经费无力更新。
XX年省上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图书更新项目,但惠及范围小,且每个书屋仅有XX元图书更新经费,杯水车薪,远达不到图书更新需求。
还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补贴标准低,无法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乡、村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无经费支持,致使活动范围、效果受限;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经费偏少,无法满足正常工作所需。
三、对策建议针对我县农村文化基础差、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一套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完善一个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多级联动、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配套、供需衔接的农村公用文化服务体系。
做好一个总体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制定和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指导农村文化建设。
总的目标要求,要紧紧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证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发掘、保护、开发优秀的文化遗产,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
建立一套体制机制。
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三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第7页共10页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
打造一支人才队伍。
农村文化人才是扎根群众的宣传力量,他们的作品对农村群众而言最具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为群众所接受并发生共鸣,因此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要作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点。
在政府职权范围内,深化农村文化队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文化队伍管理制度,理顺乡镇文化站及其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机构编制、工资福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
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深造、骨干示范、专干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剪纸、文学等多门类的农村文艺人才,改善其工作环境,充分释放他们的才能和潜力,让民间优秀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为群众创造更多接地气、有活力、高情趣的精神食粮;发展一批弦子腔、健身队、秧歌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建立一支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
完善一个服务体系。
要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建立和壮大先进文化传播阵地,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中心,以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为络,辐射带动乡村文化发展,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
一是功能定位标准化。
坚持需求导向,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定位于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着力打造集“一场两室四墙”为一体、标准化的中心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有效整合党员活动、留守儿童、妇女之家、广播室等功能,开展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政策形势及科技法律宣讲、生产技能培训、文化节庆、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
二是服务内容标准化。
坚持软件与硬件相适应、活动与设施相衔接、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确保服务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主要包括“四个一”:每年举办一次戏剧演出,保证每个乡镇一年有一场正规文艺节目;月均放映一次电影,合理安排时间,建立农村数字电影监管服务平台,保证群众每月看一场高质量的电影;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图书资源流通、服务络,每半年对图书和期刊进行一次流转交换,解决农民经常看新书、看好书的问题;组织一次文化礼仪活动,重点对老人、妇女、儿童等农村留守群体第9页共10页的文化需求,充分挖掘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组织开展节庆礼仪、乡风文明、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文化活动。
三是运行管理标准化。
要统筹资源,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专职队伍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要制定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规范,对文化礼仪活动提出较为规范的流程,制作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书面资料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