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1.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有哪些显著特征?(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 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
(每条2.5分)2, 简述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原则.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 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5分)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制止背信的原则; 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
(5分)3.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它发行货币, 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4分)(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并对她们发放贷款, 充当”最后贷款者<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3分) 判断货币均衡的标志是什么?(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实现具有相对性。
(2分)(2)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货币均衡表现为待交易的商品与劳务能够迅速转化为货币, 货币也能迅速实现商品与劳务的价值。
(4分)(3)货币均衡的实现有两个基本标志; 即商品市场上的物价稳定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稳定。
(4分)2.简述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原则。
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 ——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 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制止背信的原则; 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
(5分)3.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1)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简称”三性”原则。
(4分)(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 又有一定矛盾。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第一单元货币与货币制度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它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 复本位制: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 布雷顿森林体系:(1) 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 实行固定汇率(3) 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4) 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维护汇兑评价体系。
* 牙买加体系:(1) 浮动汇率合法化(2) 黄金非货币化(3) 国际储备多元化(4) 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1、确定本位货币币材,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规定本为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 4、规定银行劵的发行和准备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银行以及金融市场的学科,对于理解现代经济体系和金融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货币的定义与职能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使不同商品能够在价值上进行比较。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方便了交易的进行。
3、贮藏手段:货币可以被保存起来,在未来用于购买商品或服务。
二、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实物货币:如贝壳、牲畜等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品。
2、金属货币:以金、银、铜等金属为材料铸造的货币。
3、信用货币:包括纸币、存款货币等,其本身价值低于其代表的价值,依靠国家信用和法律强制流通。
三、货币的创造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业务创造货币。
1、原始存款:客户存入银行的现金。
2、派生存款:银行通过贷款等业务创造出来的存款。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它反映了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四、利率利率是借款成本或资金的价格。
1、名义利率: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2、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
利率的决定因素包括:1、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上限。
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3、预期通货膨胀率。
4、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五、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如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
2、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功能包括:1、资金融通:将资金从盈余方转移到短缺方。
2、价格发现:确定金融资产的合理价格。
3、风险管理:提供风险分散和对冲的机会。
六、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机构。
1、负债业务:包括存款业务、借款业务等。
2、资产业务:如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2.实际利率i是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或假设没有通货膨胀时的利率。
(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3.名义利率r是包含由对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
【r=(1+i)(1+p)-1】4.原始存款R:是指商业银行的能够增加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它包括两部分:①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5.派生存款D:是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不断地划转存贷款,引起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内存款的增加额。
D=R*1/r6.基础货币: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称。
7.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和基础货币的比。
m=M/B8.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9.国际储备: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可以由财政部门拥有,也可以由中央银行拥有。
10.通货膨胀: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的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11.通货紧缩: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疲软和下跌。
1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13.财政政策:14.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15.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16.中间业务:凡是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等事项,并举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7.表外业务: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二、简答题1.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211页)。
第一个层次在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第二个层次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层次。
2.货币供给的层次及划分的依据。
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 M1+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以但也绝非是等量的;(3)货币需求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以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足,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过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5)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也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1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经济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代用货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又称为债务货币。
格雷欣法则:当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法定比价上被低估的货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而法定比较被高估的货币则独占货币流通市场,这种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1 、货币职能:1 . 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2 价值标准职能: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3 货币价值贮藏职能: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4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2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1 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2 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3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4 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3 、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金属本位和信用货币本位。
金属本位又可以分为三类: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细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细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4 、掌握货币层次划分:1 按货币的最基本只能划分货币狭义货币M1 = 通货 +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2 按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划分货币层次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情况M0 = 通货M1 = 通货 +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 = M1 +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 = M2 + 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 = M3 +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高品质商业票据等)3 货币结构货币机构也叫货币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1.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角色。
- 货币的种类:现金、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
- 货币的职能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2. 银行体系的结构- 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等。
- 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
- 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
3. 货币供给与需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中央银行政策、商业银行行为等。
- 货币需求理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银行体系的监管等。
- 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
- 货币政策的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5. 利率与债券市场- 利率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风险、通货膨胀预期等。
-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 债券市场的运作和债券定价。
6.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 金融工具的种类: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
-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
7. 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 风险管理的方法: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转移等。
- 国际风险管理标准:巴塞尔协议等。
8.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制等。
- 外汇市场的运作和汇率的决定因素。
-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储备管理。
9. 金融创新与电子支付- 金融创新的动力和影响:衍生品、结构化产品等。
- 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电子转账、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
- 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10. 金融危机与监管- 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 金融监管的目的和原则:保护投资者、维护市场稳定等。
-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监管框架的改革。
货币银行学归纳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①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来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④货币形式3、货币形态的发展:最初的实物货币,如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使用的贝壳;后来,贝壳等实物货币不便于交换,便演化为金属货币,如铁等。
这最初是贱金属,后来又深化为银、再到后来的金。
但是实物货币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便,加上交易的扩大,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金银去充当货币,于是各国开始发行纸币,最初的纸币与金银挂钩,后来又不以金银持钩。
所以从实物货币到纸币,是一种由真实价值到信用方式的转变。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和结算渠道的多元化,电子支付手段在许多领域也充当着货币等价物。
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快。
4、国家纸币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5、货币的5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6、货币制度的构成:1>确定货币材料;2>确定货币单位;3>确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4>确定本位币与辅币;5>规定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6>金准备制度。
7、货币制度的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四个过程。
①银本位制,以白银为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②金银复本位制,以金银同时作为币材,金币和银币均为本位币。
③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
最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
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都普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
8、“格雷欣法则”“布雷顿森林体系”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价值的单方面转移,通常在商品赊销,延期付款,工资,租金房租以及其他领域〕,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随着商品流通以及其在矛盾和时间顺序而逐渐形成的。
2.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
3.货币制度的根本容: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货币金属是货币制度的根底〕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
4.本币与辅币:本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本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②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③可以自由铸造和自行熔化和超差兑换;辅币是指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交易和找零之用。
其特点有①其包含实际价值小于名义价值②有限法偿能力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5.纸币:是指银行和政府发行并依靠其信誉和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6.黄金储藏制度用途:即金准备制度。
其作用有a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b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金属流通的准备金c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7.货币制度的演变〔4个阶段〕:银本位制度〔以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它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主要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格雷欣法那么,是指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和名义价值相背离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劣币充满市场的现象。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全面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全面一、货币银行学概述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货币和银行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货币供应、货币政策、货币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内容,是现代经济金融学的基础。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运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货币的基本特征1. 流通性:货币具有方便的流通性,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换。
2. 可分性:货币可以分割为不同的面额,方便进行小额交易。
3. 稳定性:货币的价值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易受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
4. 一般等价物:货币应该是一种普遍被接受的交换媒介,具有普遍等价性。
5. 货币的稀缺性:货币具有相对稀缺的特征,能够保持其价值。
三、货币的发行和管理1. 中央银行是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维护货币的稳定性。
2.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
3.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货币汇率。
四、货币的传导机制1.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2. 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会对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影响投资、消费、进出口等方面。
3. 这些影响通过货币传导机制传递到整个经济体系中,影响经济的总体运行。
五、货币市场1. 货币市场是短期债务工具市场,包括央行票据、商业票据和银行同业拆借等产品。
2. 货币市场的特点包括短期性、市场性、流动性和低风险性。
3.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资金融通,为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融资和投资工具。
六、金融机构1.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等,它们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 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服务最全面的机构,它们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
3. 证券公司是进行证券经纪、证券承销和证券投资业务的机构,包括券商、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等。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2)双本位制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 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 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
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 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 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 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 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 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 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 一般来说, 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本质特征:➢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 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 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一)信用产生的原因➢首先, 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 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 换言之, 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 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 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节约流通费用, 加速资本周转;➢☆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 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 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定义: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 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银行学的定义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货币的发行与循环、货币的种类与功能、银行业务的特点和运作机制、金融市场的结构与规律等内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经济金融史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通用性、稀缺性和流通性。
货币的功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四个方面。
三、需求货币量的决定需求货币量是指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
影响需求货币量的因素有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利率、预期等。
四、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可用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有货币乘数、央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等。
五、银行的定义和功能银行是指依法成立,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机构。
银行的功能主要有金融中介、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
六、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商业银行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各种职能部门等。
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外汇业务等。
七、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中央银行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外汇管理等。
中央银行的作用主要在于稳定货币价值、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
八、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买卖的场所。
金融市场主要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
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等。
九、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就业、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开放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
十、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与方法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降低金融风险的过程。
《货币银行学》期末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是一种交换经济。
2.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
3.物物交换的弊端①需求的双重巧合;②时间的双重巧合;③地域的限制;④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⑤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⑥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
4.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①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②货币不是一般商品,是特殊商品。
5.金属货币退出的根本原因:金属的开采量跟不上货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
6.价值尺度(基本职能)①含义:当货币用来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特点:它是观念上想象的货币,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1两黄金,1两又分为10钱)。
④价格和价格标准的区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7.流通手段(基本职能)①含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②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一定是十足价值的货币;③计算: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④职能作用:改变了商品交换的方式,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实现了商品交换买和卖的分离,便于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⑤局限性:隐藏着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因此,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存在是一般非均衡和非自愿失业的根源。
8.贮藏手段①含义: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静止状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②现代的货币贮藏方式:货币沉淀、银行存款、利用金融资产贮藏价值。
特点为不足值货币。
9.支付手段①含义: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②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③意义:克服了流通手段的局限性,加速了货币周转,节约了流通费用;④局限性: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1. 货币:货币是一种用作交换媒介的通用支付工具,具有流通性、可保存性和价格可比性。
货币通常由政府发行,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2. 货币的功能:货币有三个基本功能,即价值尺度、媒介和存储。
3.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社会上所有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目标。
5. 货币创造:货币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创造存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当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时,它们会将贷款金额计入借款人的账户,从而增加了总体货币供应量。
6. 货币供应者:货币供应者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
央行是货币的最初发行者和监管者,它可以通过开展市场操作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则通过贷款和支付服务来增加货币供应。
7.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留存的存款比例。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供应。
8. 利率: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它反映了借款成本和债券收益率。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
9. 货币政策工具:央行通过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这些工具包括开展市场操作、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定向降准和正回购等。
10.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和金融稳定等方面。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效应,并寻找平衡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2、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3、货币的职能及现代货币银行学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4、货币形式的发展5、货币制度的形成、构成要素及类型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本质及信用的形式2、金融工具的特性与种类3、几种主要金融工具的含义(债券、股票、支票等)4、金融工具创新的原因5、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6、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7、金融市场的功能8、货币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9、资本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第三章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1、金融中介的必要性2、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3、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四章利息与利率1、利息的本质2、利率的种类3、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4、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经验教训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6、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与措施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1、商业银行的产生与性质2、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5、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7、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8、影响派生存款乘数的因素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做的努力第六章货币供给1、基础货币2、货币层次的划分3、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第七章货币需求1、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2、现金余额方程式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4、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的定义2、通货膨胀的测量3、通货紧缩的定义及种类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2、中央银行的职能3、中央银行体制的类型4、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特点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与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3、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目标模式4、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2)双本位制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
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本质特征:➢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一)信用产生的原因➢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定义: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典型形式:延期付款(赊销)原因:1、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
2、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分离。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变动一致。
(三)商业信用的优缺点1、优点:方便和及时2、缺点:•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二)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2、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3、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4、银行信用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三)优点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2、银行信用的投放方向不受限制3、银行信用的期限长短均可4、银行信用的能力和作用范围大大提高和扩大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二)作用1、一定程度上缓和消费者的购买力需求与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
2、可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超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3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直接融资也称直接金融,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其中,资金供给者是直接贷款人,资金需求者是直接借款人。
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
直接融资的优点:➢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
➢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有利于筹集长期投资资金。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直接融资的限制较多。
•直接融资风险较大。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
间接融资是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资金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也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
金融工具对其买进或持有者来说就是金融资产。
按可接受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在任何场合都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工具。
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可接受的范围和数量等都受到一定局限的工具。
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无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在任何场合都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工具。
有限可接受性的信用工具是指可接受的范围和数量等都受到一定局限的工具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短期信用工具一般指期限在1年以下的信用工具,也称为货币市场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的交易价格:市场利息倒扣息。
如面值为100万元的3个月期票据,现行利率月息为0.5%,3个月不计复利的利息额为1.5万元(100×0.5%×3),那么这张票据交易价格为98.5万元(100-1.5)。
长期信用工具一般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信用工具,也称为资本市场信用工具。
长期信用工具统称有价证券,指信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等。
不定期的信用工具主要指银行券。
5利息率利息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一、利息率的概念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其相应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都有重要作用。
利息率=利息额/本金×100%6单利法、复利法单利法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利息仅按借贷本金、利率和期限一次计算。
▲其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利息(I )=本金(P )×利率(r )×期限(n )本利和=本金+利息S =P +I=P +P ·r ·n =P (1+r ·n )▲I 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复利法是指计算利息时,按一定期限将上一期所生利息计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方法,俗称“利滚利”。
• 现值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 终值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即本利和。
• 通常,用现值去推导终值的过程叫复利过程,把终值换算成现值的过程叫做折现过程。
7央行政策的三大法宝n n r)P(1S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政策工具。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特点:针对总量进行调节中央银行再贴现率8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金融业务。
★同业拆借市场又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入拆出的市场。
9短期金融市场、长期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也叫短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也叫长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
10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四)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的范围以一国国境为限,不涉及其他国家,即只有本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并不限于一国国境之内,而是涉及多个国家,即允许外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变收入为储蓄→变储蓄为投资→促进投资增长2、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引导资金的流动3、宏观调控功能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传导机制4、信息集散功能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11投资基金3、投资基金⏹1)概念⏹★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集合投资制度。
⏹2)特征⏹(1)经营成本低⏹(2)分散投资降低了投资风险⏹(3)专家管理增加了投资收益机会⏹(4)服务专业化⏹(5)投资者按投资比例享受投资收益12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中间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即银行吸收资金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表股本自有资本公积金(权益资本)未分配的利润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交易账户存款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NOW)主要在美国使用商业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银行自动转账服务账户负债负债业务定期存款业务非交易账户存款储蓄存款吸收商业银行同业拆借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外来非存款性短期借款中央银行借款回购协议资金负债业务其他渠道的短期借款大额定期存单欧洲货币市场借款长期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其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资金运用要坚持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原则,有效配置资产业务结构。
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准备金存款、商业银行同业存款、托收未达款等银行贷款:多种资产贴现业务证券投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结算业务(2)代理业务(3)承兑业务(4)信托业务(5)银行卡业务(6)信息咨询服务2、金融创新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13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货币1、原始存款指以现金方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2、派生存款也称衍生存款,它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3、存款货币指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14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15存款保险制度1、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