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农业地理与区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条件:热量资源丰富;雨量丰沛;水域广阔; 地理位置优越。 问题: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耕地不足;地区间发展 极不平衡。 对策: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建立区内粮食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林业、果树和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外向 型农业和二、三产业。
八、甘新区
范围:包头—盐池—天祝一线以西,祁连山—阿尔山以 北,包括新疆全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银川平原和内 蒙古西部,包括新、甘、宁、蒙的131个县(旗、 市)。 3个二级区:蒙、宁、甘农牧区,北疆农牧林区和南疆 农牧区。 地位:优质棉、甜菜、瓜果基地(南疆的长绒棉,河套、 石河子的甜菜,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 梨)。
农业生产条件: 水热条件不够充足,雨量少而变率大。
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原因:春季干燥少雨、多大风,土质沙性大;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滥垦、滥牧、 滥樵十分
严重; (2)耕作粗放,单产在各农业区中最低; (3)耕地比重小,且质量差。
发展对策: 坚持以牧为主,强化农牧结合,加强草原建设,
种植区划——十大种植区 东北大豆、春小麦、玉米、甜菜区; 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黄淮海麦、棉、油、烟、果区; 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中国农业概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 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水稻、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原产地;桑蚕、茶树 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 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和作物区划。如:《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国 土壤区划》、《中国植被区划》、《中国耕作制度 区划》、《中国土地利用区划》、《中国水稻种植 区划》、《中国小麦区划》、《中国玉米区划》、 《中国大豆区划》、《中国棉花种植区划》、等
耕作制度:一个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
北方:旱地
秦岭——淮河 南北分界线
南方:水田
第二节 我国主要农区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图
一、东北区
范围:辽宁(除朝阳地区外)、吉林、黑龙江三 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
4个二级区:兴安岭林区、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 长白山地林农区、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
地位: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甜菜、木材 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甜菜、亚麻、柞蚕茧产量 居各区之首
生产条件:地处亚热带,二熟至三熟,雨热同期, 水资源丰富。 问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水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 大;耕地质量较差;林业、畜牧业产出率低;农村 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差。 发展对策:大力发展灌溉;改造低产田地;大力发 展林牧业生产。
七、华南区
范围:北以福建闽江口南岸——云南盈江的揭羊河 为界。包括闽、粤、桂、滇的191个县。 5个二级区:闽南、粤中农林水产区,粤西、桂南 农林区,滇南农林区,琼雷及南海诸岛农林区,台 湾农林区。 地位:我国唯一适宜发展热带作物的地区。
1.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农业评价 2. 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地理 3. 农业生境类型与农业生态地理 4. 农业部门与作物地理 5. 农业生产类型与农业区划 6. 农业区的形成演变与农业历史地理 7. 农业区域地理 8. 农业地图
二、农业区划
概念: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 方法,是制定农业规划和实现农业合理布局的科 学手段和依据,是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 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地区差异十 分明显,按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来划 分农业区,目的是为充分、合理开发利用 农业资源,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因 地制宜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合理的 农业区域分工提供科学依据。
几大全国性农业区划简介
——现有的全国性的农业区划主要有: 种植业区划 综合农业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 部门和作物区划
农业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光热组 合好,光资源有效性高,大部分地区可一年两熟。 ——社会经济条件:地处中原,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开发 早,农耕历史悠久。 问题:旱、涝、碱、薄 发展对策:(1)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源的利用 率;(2)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改土,大力提高单 产;(3)理布局经济作物;(4)改善农业生产结构。
综合农业区划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1年完成,将我
国划分为10个以及区、38个二级区。 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划分为长江中下
游区、西南区、华南区; 秦岭——淮河以北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
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 西部划分为甘新区、青藏区; 中国海域划为一个海洋水产区。
综合自然区划 三级区划:一级为区域,二级为带,三级为
生产条件:热量不足,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严寒; 降水少;耕地极少;水资源非常丰富,取水难度大; 地广人稀,交通闭塞。 问题:放牧畜牧业是本区的主导产业,但基本处于 靠天养育状态,生产水平低;农作物生产经营粗放, 农业投入水平低;森林资源丰富,但大部分林区没 有开发利用,而已开发林区则集中过伐,资源衰退。
五、长江中下游区
范围:伏牛山、淮河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以北,西 部以雪峰山为界,东抵海洋,长江横贯而过,包括豫、 苏、皖、鄂、湘、沪、浙、赣、闽、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桂的544个 县(市)。 6个二级区: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农畜水产区,豫、鄂、 皖低山平原农林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产区,江南丘 陵山地农林区,浙、闽丘陵山地林农区和南岭山地林农 区。
生产条件:极端干旱,关照强,热量丰富,昼夜温 差大,土地资源数量多吧,质量差。 问题:土地质量差;水资源少;沙漠化严重;土壤 盐碱化严重;交通闭塞。 对策: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水源,改良盐碱地;实 行农牧结合;造林种草、防风固沙。
九、青藏区
范围:东起横断山区,西抵喀喇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 山,北达阿尔金山—祁连山,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大部、甘肃的甘南自治州和天祝、肃南县县、四川西部、 云南西北角共155个县(市)。 4个二级区:藏南农牧区、川藏林农牧区、青甘牧农区、 青藏高寒牧区。 地位:土地面积最大而人口最少的一个农区,是我国重 要的牧区和林区。
二、内蒙及长城沿线区
范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以东地区(除大兴安岭地区 外)、辽宁朝阳地区、河北承德和张家界地区、北京市 延庆县、山西晋北和晋西北地区、陕西榆林沿长城各县、 宁夏盐池和同心县等共130个县(旗、市)。 3个二级区:内蒙古古北部牧区、内蒙古中南部牧农区 和长城沿线农牧林区。 地位:草原辽阔,是中国的重要牧区。
第四章 农业地理与区划
第一节 农业地理与区划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主要农区 第三节 世界主要农区概况
第一节 农业地理与区划概述
一、农业地理 (一)重要性
它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研究对象是农业 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同 类型农业生产特征与形成条件等。
(二)研究内容 范围广、类型多、内容丰富。主要有:
地位:稻谷、油菜籽、桑蚕茧、黄红麻产量居各区 首位,棉花产量仅次于黄淮海区而居第二,肉类、 水产亦居各区之首,林地面积次于东北居第二。 生产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沛,河 川径流丰富,光热水的季节配合较好;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区位条件优越。
问题:水田利用比较集约,旱地经营很粗放;丘陵 山地水土流失加剧;洪涝渍害和伏秋干旱;地区发 展不平衡。 发展对策:加强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科学开 发利用丘陵地,积极发展水产业。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属温带向暖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 区的过渡地带,光温条件较好,且昼夜温差大,有 利于农作物优质高产。 ——社会经济条件:煤炭资源丰富,黄河梯级开发, 电力资源也较丰富。 问题:(1)干旱(2)水土流失严重(3)经营粗 放(4)农村经济贫困
发展对策:采取治理与开发并重的方针 ——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种草造林,综合治理水 土流失;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产量; ——积极发展经济作物、林果业、牧业、乡镇企业 和第三产业,尽快脱贫致富。
六、 西南区
范围:秦岭以南,滇南、桂西山地以北,西依青藏高原, 东邻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包括陕、甘、川、云、贵、 鄂、湘、桂8省、自治区的432个县(市)。 5个二级区:秦岭大巴山林农区、四川盆地农林区,川、 鄂、湘、黔边境山地林农牧区,黔、桂高原山地林农牧 区,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地位:烤烟、油菜、桑茶果及生猪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烤烟是云贵两省财政的重要来源。
4. 农业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1)土地资源丰富。3大平原
以黑土、黑钙土、暗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居各区之首。(2)水资源丰富。 但早春、洪涝威胁大。(3)森林资源丰富。是中 国最大的天然林区。(4)热量资源不够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交替发达,农村人口 比例低,国营农场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巩固提高具有全国性意义的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变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
缓解农牧争地矛盾;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植被覆盖,加速沙漠化
土地的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草场资源; (2)合理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布局
三、黄淮海区
范围: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 包括京、津、冀、鲁、皖、苏的375个县(市)。 4个二级区本区: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黄淮平 原农业区、山东丘陵农林区和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 区。 地位:全国最大的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生产基地。
是在农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 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 和农业生产特点,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间 差异性和保持一定行政区界完整性的原则, 把全国或一定地域范围划分为若干不同类 型和等级的农业区域;并分析研究各农业 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布局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指明各农业区的生产发展方向 及其建设途径。
5. 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1)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 (2)生产不稳定:旱、涝、低温冷害频率高,且南北 粮食单产差异大 (3)畜牧业以舍饲为主,发展相对缓慢,本区西部草 原质量虽好,但面积较小,而三江草场多为沼泽化草场, 难以放牧。 (4)林业资源多年来采伐量大于生产量,造成森林资 源衰退。
6.发展对策: (1)改变粗放经营,在提高单产量的基础上适当 扩大耕地面积; (2)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林区以营林和更新造林为中心,加强护林防 火,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4)利用丰富的饲料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建 设城郊型副食品基地。
区。 全国划分为3个自然区域(东部季风、西北干
旱、青藏高寒),14个自然带(根据气温分为: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干旱中 温带、干旱暖温带、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高原 温带),44个自然区。
部门和作物区划 除上述几种农业区外,制定了一批农业部门
四、黄土高原区
范围: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伏牛山及秦岭以北, 长城以南,包括冀、晋、豫、陕、甘、青、宁的264个县 (市)。 4个二级区: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汾渭谷农业 区,晋、陕、甘黄土丘陵沟谷牧林农区,陇中青东丘陵农 牧区。 地位:中国农业的发源地,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 化,丞待治理开发。
对策:以牧为主、农牧林并举,大力发展区内自给 性的粮食生产。主要措施:建设草料生产基地,调 整蓄群结构,建立区内商品粮基地,合理利用和保 护森林资源。
十、海洋水产区
范围:五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 湾以东太平洋西部)。 利用现状:沿岸及近海水域资源利用过度,外海利 用不足;各个海区资源利用程度也不同,破坏最严 重的是黄海和渤海,东海的外海还有一定潜力,南 海的深海水域基本属于未开发区。 分区利用:浅海滩涂养殖渔业区、海洋捕捞渔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