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案例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3546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f.png)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超厉害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案例!
就拿我们熟悉的市中心商业区来说吧,那以前啊,一到上下班高峰期,简直堵得水泄不通!车子像蜗牛一样慢吞吞地往前挪,司机们一个个急得直跺脚,这可咋办呀!(例子:就好像一群被束缚住翅膀的小鸟,想飞却飞不起来。
)
后来呢,专家们出手啦!他们想出了一系列超棒的办法。
首先呀,重新规划了路口的信号灯时间,让车辆通行更有序。
你们说神奇不神奇,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调整,立马感觉路口顺畅多啦,就像给堵塞的血管来了一次疏通!(例子:原本混乱不堪的交通一下子变得井井有条,如同杂乱的毛线被理顺了一样。
)
还有呢,增加了一些单行线。
哎呀,这可不得了,一下子把那些乱穿的车子都给捋顺了。
以前大家横冲直撞的,现在都乖乖沿着规定的路线走。
(例子:就像调皮的孩子被管住了,变得乖乖的。
)而且呀,在一些关键地点设置了清晰的交通指示牌,让人一眼就能明白该往哪儿走,这多贴心呀!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呢。
他们没日没夜地研究、考察,和市民们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
大家也都很配合,毕竟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出行嘛。
我觉得这个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真的太棒了!它不仅让我们的出行更方便、更快捷,还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有序和美好。
难道不是吗?我们应该为这些努力付出的人点赞,也应该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以后呀,我们每个人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好我们的交通环境!。
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49f39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a.png)
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小学的数量不断增加,校园周边交通问题也逐渐凸显。
校园周边交通组织的合理优化对于保障学生安全、疏导交通流、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研究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的优化方法,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优化公共交通线路1. 将公共交通线路合理规划,确保覆盖中小学校园周边。
通过增加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方便学生出行,减少家长私家车接送的数量。
2. 加强公共交通宣传力度,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利用学校广播、橱窗等多种宣传渠道,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公共交通的便利性,鼓励他们选择公共交通方式。
二、优化道路交通1.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改扩建道路、设置交通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合理规划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堵塞。
2. 设置校园周边交通禁行区域。
确定学校周边的交通禁行区域,并加强执法力度,限制私家车辆在特定时段进入,以减少校园周边交通拥堵。
三、优化学校接送交通1. 指定专门的接送点。
学校应规划合理的接送点,避免私家车辆随意停放造成的拥堵。
同时,加强对接送点的管理,保障学生安全上下车。
2. 鼓励学生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中小学生一般居住在校园附近,鼓励他们走路或骑自行车上学可以减少接送车辆,缓解交通拥堵,并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四、优化交通安全管理1. 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加强交通警察执法。
学校周边应加大交通警察的巡逻力度,加强对危险驾驶、交通违规行为的处罚和纠正,维护学生的交通安全。
总结起来,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包括优化公共交通线路、优化道路交通、优化学校接送交通和优化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
只有在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解决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问题,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绿色的校园环境通过设置校园周边交通禁行区域、优化学校接送交通以及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拥堵并提高交通安全。
区域交通规划的需求预测和优化分析
![区域交通规划的需求预测和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d4b1c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2.png)
区域交通规划的需求预测和优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交通规划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区域交通规划的需求预测和优化分析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区域交通规划的基础,准确的预测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和优化提供依据。
需求预测主要包括人口预测、出行行为预测和交通需求预测。
1.1 人口预测人口是交通需求的基础,因此准确的人口预测对于交通规划至关重要。
人口预测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模型预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统计数据可以通过人口普查、户籍数据等途径获取,而模型预测则可以利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人口迁移模式等因素进行预测。
此外,还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人口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更好地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1.2 出行行为预测出行行为预测是指对人们的出行行为进行预测,包括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等方面。
出行行为预测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移动定位数据等方式进行。
调查问卷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出行行为数据,而移动定位数据则可以通过手机定位等技术手段获取人们的出行轨迹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行行为的规律,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1.3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指对未来某一时期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包括交通流量、交通组织形式等方面。
交通需求预测可以通过交通流量调查、交通模型等方式进行。
交通流量调查可以通过交通摄像头、车牌识别等技术手段获取,而交通模型则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交通需求进行预测。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二、优化分析优化分析是指对已有交通网络进行优化,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优化分析主要包括交通网络优化、交通信号优化和出行路径优化。
2.1 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网络优化是指对已有的道路网络进行优化,以提高交通的流动性和效率。
小陆家嘴地区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小陆家嘴地区交通组织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91bd6458fafab069dc029c.png)
1新 建 路 隧道 和人 民 路 隧 道 建 成 后 将 提 供 相 当 ) 规 模 的越 江 交 通 通 行 容 量 。 但 能 否 结 合 交 通 需 求 处
理 好 隧 道 衔 接 点 处 的交 通 矛 盾 ,是 发 挥 隧 道 交 通 功
由 于新 建 路 隧道 、人 民路 隧道 出 人 口均 设 置 在
在地下一层与现状银城东路下立交 连接 ,在东城路 南 侧 接 地 。基 本 可 实 现 人 民 路 越 江一 新 建 路 越 江 由 西 向北 的连续 流 连接 。
1 东西通 道 . 2
小陆家嘴 内部 ,在小 陆家嘴地 区东西通道仍保 留出 入 口 ,加 大 了该 路 网 的 压 力 。 因此 必 须 通 过合 理 的
对 该 区域 的交通 组织 进行 疏 理 ,以实 现平 稳 过 渡 。 1 道路 设施 条件
北 右 转 定 向 出 口匝 道 ,接 人 银 城 中路 下 立 交 。该 匝
道解决部分浦东外 围到发小 陆家嘴的交通 。
2 交 通 组 织
21 必 要 性分 析 。
随 着 井 字 形 通 道 方 案 的 实施 ,小 陆 家 嘴 地 区正 经 历着 新 一 轮 的建 设 。 至 2 1 世 博会 ,该 区域 道 0 0年
小 陆家嘴地 区交通组 织优 化研 究
郑 岐 。汤 震
(. 海 市政 工 程 设 计研 究 总 院 ,上 海 20 9 ;2 同济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工 程 学 院 ,上 海 2 10 ) 1 上 0 02 . 08 4
摘要 :小陆家嘴地区大规模的交通设施 建设 ,主要增加新建路 、人 民路越江隧道和东西通道等 。这必然对该地 区的交
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慢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
![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慢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c6b4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0.png)
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慢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慢行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市民的出行舒适度与安全性。
而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功能区,其慢行交通组织方案的优化设计对于改善商业区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等方面对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商业区慢行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人行道的设计应注重行人出行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在主要道路上,应设置足够宽敞的人行道,尽量避免建筑物、广告牌等物体挡住行人视线,同时,加强对人行道的维护,确保其平坦、无障碍,并对气候变化做出应对,如设置遮阳伞或雨棚等。
在人行道与自行车道的交叉口、红绿灯处,应设置明确的行人过街标志,并加强交通警示,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优先权。
其次,自行车道的设计应注重骑行者的安全和便利。
可以在商业区内设置联通各个功能区的自行车道网络,并在自行车道的两侧设置防护设施,防止机动车侵入自行车道。
为了增加骑行者的可见性和安全性,可以在自行车道旁设置绿化带,并利用垂直绿化等手段提供自行车道的隐蔽性和美观性。
此外,为方便市民租借自行车,可以在商业区设置自行车租借点,并加强对租借点的运维和管理。
最后,公共交通的设置与运营也是慢行交通组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商业区的公共交通站点应布局合理,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同时,加强公交站点的设施建设,如设置候车亭、座椅、垃圾桶等,提高市民等车的舒适度。
另外,在商业区建设停车场时,应合理设置车位数量,并加强管理,以避免私家车占据公共交通道路,造成拥堵。
此外,对于商业区的物流运输,可以引入电动货车,并设置专门的停车区域,避免占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同样地,电动货车的充电设施也需要合理安排,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在制定慢行交通组织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商业区的特点和市民的出行需求,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环保和交通安全等因素。
同时,方案的实施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提高市民对慢行交通的认识和支持度。
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与优化
![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c24e9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8.png)
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与优化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和交通需求不断增加,高速公路建设和改建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重要措施。
高速公路是路面比较平直、车速较快的道路,施工时需要考虑周全。
高速公路施工区是指在高速公路建设和改建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安全而设立的施工区,该区域内的交通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与组织。
二、交通组织方案(一)交通组织措施1.设置标志牌、信号灯:为保证施工区的交通安全,要在施工区的附近和施工道路上设置相关的标志牌和信号灯,为司机提供路线指示,以确保车辆行驶的正常和安全。
2.多人巡视:为了确保施工区的车辆和人员安全,可以配置专业代表和巡视员在施工区内巡查,指挥车辆行驶和人员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交通难题。
3.设置临时隔离栏杆:在施工区附近设置临时的隔离栏杆来引导车辆行驶,并保障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安全。
4.设置临时排水沟:为解决雨水暴流等问题,需要在高速公路施工区附近设置临时排水沟,以确保因为雨水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二)交通组织的具体实施1.路面施工区的设置在施工区周围设置围栏和隔离栏,使高速公路施工区与其他车辆和路段分开。
路面施工区的区域应在合理的长度和宽度范围内,以保证施工区内的交通流畅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2.工程车辆进出口的设置施工区内的大型工程车辆可以通过专门的施工区进出口进入施工区,针对道路灵活性差,对轮胎有影响等问题,可以把进出口上下坡段的坡度设置为合适的坡度,有条件的区域要设有乘车点,免去工人在道路上逐一申请通行的手续。
3.指挥车辆需要通过专业指挥员进行指挥,令车辆动态排队,排队数量不得超过指挥员所指定的上限。
同时需要引导车辆在施工现场离开时,尽量减少转向,避免造成碾轧和绊倒等情况。
4.施工现场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每个绿化带建设过程中,应当在施工区内设置专门的警示标记,以提醒各位司机要保持安全闻车,减速慢行。
同时,对于施工现场中多人活动,且实时进行的区域,应当采取紧急停车或者临时开放应急护栏等应急措施,使交通协调安全。
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案
![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46f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b.png)
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案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问题成为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理的交通组织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案,包括改善道路布局、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以及公共交通的推广等。
1. 改善道路布局道路布局是交通组织的基础,合理的道路布局可以分散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以下是改善道路布局的几个方面:1.1 添加/扩建道路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可以考虑在交通繁忙的区域添加新的道路或扩建现有道路。
这样可以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1.2 调整道路标线和交通信号灯合理的车道标线和交通信号灯设置可以引导和控制交通流动,减少交通事故。
可以通过交通调查和分析,根据车流量和行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道路标线和交通信号灯。
1.3 建设社区内连接道路为了减少社区内的交通拥堵,可以在社区内建设一些内部连接道路。
这些道路可以将交通流量引导出主干道,减少主干道上的交通压力。
2.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交通流量和交通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以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方案:2.1 路口监控和控制系统在交通拥堵的关键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和交通信号灯控制设备。
通过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可以根据车流量和行人需求,智能地调整交通信号的节奏,提高交通效率。
2.2 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在主要路段和交通枢纽设置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道路交通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驾驶员选择交通拥堵程度较低的路线,减少交通拥堵。
2.3 车辆识别和追踪系统在主要路口和交通要道安装车辆识别设备,通过识别和追踪车辆,实时了解道路交通状况。
这样可以及时应对交通事故和紧急情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推广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优化交通组织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推广公共交通的几个方面:3.1 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交通线路。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9dea56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8.png)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以及保障交通安全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改善道路规划、优化信号控制、加强交通管理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实现道路交通组织的优化。
首先,改善道路规划是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道路规划应根据交通需求、道路容量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
在道路布局上,应建设合理的主干道路和支路,以减少交通拥堵。
合理的道路规划还应考虑到交通枢纽的布局,如公交站点、地铁站、火车站等的位置和道路的连接情况。
此外,道路建设应考虑到交通工具的多样性,例如留出专用车道以鼓励骑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上路,以及提供足够的人行道和过街设施来保障行人安全。
其次,优化信号控制也是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信号控制可以改善交通流动性,减少交通拥堵。
传统的定时信号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变化,应该引入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数据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和节奏。
例如,当其中一路段的交通流量较大时,可以延长该路段的绿灯时间,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可以引入无线通信技术,使多个路口的信号灯实现联动控制,以实现对整个道路网的协同控制。
在交通管理方面,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是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的重要举措。
违法行为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流畅性和交通安全。
因此,交通管理部门应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执法,并加大处罚力度。
此外,还应加强对道路交通规则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推广新能源汽车是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燃油汽车会产生大量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来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增加其市场份额。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投资建设,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以解决充电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与优化研究
![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与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efee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7.png)
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合理规划和优化城市的交通道路,成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与优化的重要性。
交通道路是城市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维护城市运行秩序和提高居民出行质量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交通道路规划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城市交通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优化。
其次,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与优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行车需求和流量分布。
城市中的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人口密度和交通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在交通规划中合理划分道路使用功能和流量分配,避免出现部分道路拥堵而其他道路空置的情况。
其次是交通组织和智能化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可能。
通过科学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智能调控交通流量,可以更好地提高道路上的车辆通行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出行平台等手段,引导车辆在道路上分散分流,避免堵塞。
最后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交通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环保因素,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车辆污染和能源消耗,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探讨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与优化的方法和技术。
在道路规划中,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靠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难以实现精确规划。
而现代技术的发展给交通规划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通过交通仿真模型可以模拟不同的交通流量分布和道路布局,从而找到最佳的组织方案。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为交通规划和道路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调整道路交通的组织和优化,减少拥堵的发生。
最后,从长远角度看待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与优化。
一个城市的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70059851e79b8968022602.png)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是面对城市道路供需矛盾日益激化的现实、以及城市交通从非饱和向饱和过渡的重要阶段,针对区域交通特点,系统地对有限道路资源实施及时、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以达到充分挖掘现有与新建道路潜力,适时应对因交通流变化引发的秩序乱点、交通堵点、事故黑点,有效减少交通参与者旅行时间延误,有效提高路网、路段、交叉口通行能力等目的;同时为城市快速路通勤效率以及现代交通信号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1.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特点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与交通规划、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一样,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但在设计思路上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是根据当前的交通流数据和现有的路网基础,通过一系列的交通措施合理组织交通流向,达到提高路网通行能力的目的;它是对现有交通组织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是信号控制设计的基础。
2.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是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着眼于区域交通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根据交通网的现状和交通流的分布情况,通过信号相位的设置、渠化措施的实施、配套交通管制措施的使用,调整交通流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关系,合理组织交通流在区域交通网内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使路网的整体通过能力最大化。
简要概括为:以系统化的指导思想为核心、以系统化的交通流数据委基础、最终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措施。
3.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区域交通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减少堵塞现象和车辆通过区域时的延迟时间;区域交通网的整体通过能力是指网络内的所有路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数的总和。
这个指标反映了路网总体的通畅程度,可以从宏观上体现路网内的道路实际通行状况。
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原则可简要归纳为: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区域交通的组织优化问题以交通流的分布特点作为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的依据从使用者和管理者两个角度分析交通流流向综合使用交通管理措施合理疏导交通流合理分配时间和空间努力达到路网均衡4.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内容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主要工作:路口和路段的局部改造设计道路渠化措施的应用设计交通管理措施的实施信号控制设计及信号控制的相位设置等5.优化设计的实际评价根据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的设计目标,对优化措施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评估。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afeef3192e45361166f55f.png)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当今世界城市普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
城市交通拥挤主要表现为道路拥挤,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密度(道路上单位距离内的车辆数目)过大使得车辆速度受到影响的一种现象。
为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建立立体交通体系;采取行政、经济手段抑制交通需求;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等。
我国同样也经受着交通拥挤的压力。
城市交通拥挤,从理论上讲是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能力引起的。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聚集效益的原因,人口和物质生产活动向城市大量集聚,城市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出行机动化的迅猛发展,必然会使城市交通需求,尤其是对道路的需求持续增长。
但是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增长却呈现出跳跃性、阶段性的特征。
交通设施一旦建成,短期内便难以改变。
并且,交通设施的建成,往往又会形成新的交通源。
因此,交通拥挤现象很容易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难以避免。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交通组织从研究的范围大小及内容可以分为微观交通组织、区域交通组织、宏观交通组织三个方面。
其中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而宏观交通组织主要指宏观的交通政策。
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它包括交叉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和路口路段一体化交通组织。
当前微观交通组织主要是研究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针对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各个方面,包括路口放行方法、车道渠化、信号控制的优化、设立左转候驶区等方面。
在对区域交通组织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区域交通网络的信号优化、路口流向禁限(主要是禁左交通组织)、单行交通组织等方面。
1.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思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交通组织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对于宏观交通组织,在时间上要削峰填谷,在空间上要控密补稀,体现出矛盾分散时空均分的原则;对于微观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上要分秒必争,在车道渠化上要寸土必争,体现出在冲突分离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
建筑布局中的交通组织与流线研究
![建筑布局中的交通组织与流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6ac5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7.png)
建筑布局中的交通组织与流线研究在建筑设计中,交通组织与流线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交通组织与流线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还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将探讨建筑布局中的交通组织与流线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
交通组织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周边,设置合理的交通线路和节点,以方便人员、物品等在建筑物中的流动。
交通组织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人员的移动,还包括了物品的调配、紧急情况下的疏散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阶段,交通组织需被充分考虑。
在建筑物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需要被合理地连接起来,以方便人们的流动。
例如,在一个写字楼中,应该为员工和来访者设置明确的入口和出口,同时建立便捷的通道和楼梯,以确保每个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另外,如果建筑内部存在不同楼层,电梯和楼梯的位置和分布也需要被合理安排,以确保交通的便利性和流线的顺畅性。
此外,建筑物周边的交通组织同样需要被重视。
一个好的建筑布局应该能够与周边的道路和交通系统相连贯,不仅仅方便徒步行走,也应该考虑到机动车辆的通行。
例如,在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应该设置明确的车辆通行道路和停车区域,以分流车流和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从而避免交通堵塞和混乱的局面。
交通组织的设计原则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首先,分析建筑物内部和周边的人流、物流以及车流情况,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
其次,根据这些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路径规划和节点设置。
重要节点应该被凸显并且易于识别,以引导用户的流动。
同时,应该避免路径的交叉和交通流量的集中,以防止拥堵和混乱。
此外,流线的研究也是建筑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流线研究是指对建筑物内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行走和流动路径进行分析和优化研究。
通过合理的流线设计,可以减少用户的行走距离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同样地,建筑物周边的交通流线也需要被研究和优化,以提供便捷的交通通道。
除了上述的基本原则,建筑布局中的交通组织与流线研究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来进行进一步的考量。
交通组织专项方案效果评价和优化建议
![交通组织专项方案效果评价和优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38402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f.png)
交通组织专项方案效果评价和优化建议交通问题,真的是个老大难。
每天出门,我们总是要面对各种堵车、信号灯不合理、交通指示牌乱七八糟的情形,简直让人抓狂。
不过啊,最近有一些地方开始试着搞“交通组织专项方案”,听说效果不错。
咋样,想知道是不是管用,怎么优化吗?跟我来,我们一起瞧瞧。
先说说,这“专项方案”到底是啥意思。
其实就是为了让城市交通更顺畅,专门设计的一系列措施。
你以为交通就是简单的把车排成一排,红灯亮了停,绿灯亮了走?那可不行!它要综合考虑车流、人流,还有路段的特点。
你瞅瞅那些大城市,繁忙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案,早就乱套了。
比如说,有些地方在高峰时段会专门设立快速车道,让那些急着去上班的人先走;有的地方把交叉路口改成环形交叉口,这样交通就流畅多了。
看,简单的改变,也能带来不小的效果。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这些方案初看起来挺不错的,实际效果嘛,真的是有些地方做得好,有些地方却差强人意。
你要说好,能让交通更有序,减少了很多拥堵。
这不,像一些大城市已经在高峰期进行差异化的交通管理,效率直线上升。
有的地方甚至在一些路口加装了智能信号灯,这一变化可是让不少司机直呼“神操作”。
可有些地方,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特别是那些地方交通规划设计本身就有问题的,更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要怎么优化这些方案呢?我看呀,首先得解决的就是“人性化”问题。
有些地方的交通方案,就是想得太简单,机械地增加一些设施,却没考虑到人的实际需求。
举个例子,有的路口信号灯亮得不合理,等个红灯就能让司机抓狂。
有时候你站在那里,看着绿灯闪了好几分钟,结果人车全没动,这种情形谁能受得了?再比如,一些道路标识不清楚,老司机都得小心翼翼地开,别说外地人了,随便开车就迷路。
这个得解决啊,标识清晰,交警一来,大家都心里有数,不会白费劲。
再说说交通高峰期的管控。
咱们的“高峰”真的是高得让人抓狂,几条车道挤成一条车道,那叫一个堆积如山。
什么限行、分流这些方法都用上了,结果效果不怎么样,甚至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江油市城区交通组织优化对策研究
![江油市城区交通组织优化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7555d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1.png)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1.12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如何更好地改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出行效率和和舒适度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因此,如何对交叉口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优化以改善交叉口性能,如何对城市路网进行合理建设以保证交通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本文旨在以江油市为例,以其城区交通作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集数据、现状踏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江油市城区内外交通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本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目标,从而提出江油城区交通组织优化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2.江油现状交通特征及问题2.1城市建设概况(1)建设现状。
江油市城区道路建设情况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建设相对较完善区域:市政道路覆盖全面,城市功能较完善;二是建设相对次完善区域:市政道路覆盖较全面,城市功能不完善;三是规划新区域:城市待开发用地。
具体如右图所示。
(2)路网特征。
江油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约3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基本形成沿涪江东西两岸分布的棋盘状路网,纵横骨架路网基本形成,纵向骨架道路主要有李白大道和江彰大道,其中江彰大道已建成涪江一桥至涪江三桥段;横向骨架道路主要有诗城路、太平路、大鹏路。
涪江两岸依托涪江一桥、二桥和三桥形成3条跨江主通道,保障江东与江西片区的交通联系。
干道为“四横两纵”:“四横”是指诗城路、纪念碑街、太平路、大鹏路;“两纵”是指李白大道(从白鱼嘴电站至河西大桥)、江彰大道+涪江路。
2.2城市交通组织概况城市交通组织总体情况可概括为:一核心两线路,三通道两节点。
(1)一核心两线路。
由高峰路线图可以看出,核心区路线多为黄色和红色,较为拥堵,说明其车流量较大,超过了道路通行能力。
由公交路线图来看,核心区及其周围的公交线路密集,说明核心区人员出行量大。
交通组织方案及措施
![交通组织方案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258c1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7.png)
交通组织方案及措施一、优化公共交通系统1.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和频次。
以地铁为例,应根据客流量的变化,适时增加列车数量和发车频率,确保乘客能够快速、便捷地出行。
2.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对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舒适度、安全性和准时率,让市民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实行公交道优先政策。
在高峰时段,为公交车设置专用道,减少拥堵现象,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
二、调整交通信号灯和道路布局1.优化交通信号灯配置。
根据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信号灯时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调整道路布局。
对拥堵严重的路段进行拓宽、改造,增加车道数量,缓解交通压力。
3.设置潮汐车道。
在早晚高峰时段,根据车流方向调整车道使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三、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1.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查酒驾、超速、违章停车等行为,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2.加强交通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3.引入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交通状况,为交通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鼓励绿色出行1.推广新能源汽车。
通过补贴、优惠等措施,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辆对环境的污染。
2.实行共享单车政策。
合理规划共享单车投放点,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
3.提倡步行和骑行。
完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保障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道路建设投入。
提高城市道路密度,优化路网结构,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2.完善交通设施。
在交通枢纽、繁华地段等地设置公交车站、停车场等设施,方便市民出行。
3.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交通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力求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当然,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中小学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中小学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5388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6.png)
交通科技与管理61规划与管理0 引言机动车逐渐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代步工具,然而在其给工作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车冲突,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
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1]。
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新建或改建很多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馆、超市、住宅小区等,其产生和吸引到的交通需求往往波及其周边乃至整个路网,给原本不是很宽裕的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导致路网局部乃至全局的交通供求关系失衡。
为了有效地避免类似现象,要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供给与需求基本保持平衡,需要合理进行交通组织,保持道路畅通安全。
1 中华路小学周边道路现状概述经调查中华路小学具有在校学生约4 000人次,教师约有200人。
小学位于阜新市中心地带,周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大学城,位于小学西侧的是信息产业大楼和阜新市中心医院门诊,在小学的北侧是阜新市银行、阜新市财政局和花鸟市场,再往西是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路小学周边道路分布概况:中华路位于中华路小学北侧,是阜新市的主干路,两块板道路,双向十车道。
两条非机动车道,道路中央有栅栏相隔。
前进路位于中华路小学南侧,是阜新市的次干路,一块板道路,单向二车道。
中华路小学西侧的支路1和支路2是条单向二车道,和平路是一块板道路,单向二车道。
兴盛街盛街位于中华路小学东侧,是阜新市的次干路,单块板道路,双向二车道。
中华路小学周围无专用的大型停车设施和大面积的停车场,所以该区域停车方式都为路边停车,车辆停放方式主要是平行式、垂直式和斜放式三种。
该区域车辆的主要停发方式为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小学一共有三个出入口,北门、南门(正门)和西门。
主出入口位于前进路,次出入口位于小学西侧。
小学北门是中华路,每天都有很大的交通量,在正常情况下不开放,所以在学生放学期间,一般只开放南门(正门)和西门。
2 突出问题与分析2.1 交通组织问题与分析阜新华路小周围区域交通流量较大,停车场的基本建设相对滞后停车面积不足,周边小区在建设初期未能充分考虑建设或预留未来停车用地,致使小学周边的路口交通拥堵严重,停车组织较乱。
一校一策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一校一策交通组织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53133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1.png)
一校一策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一校一策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你想想啊,学校周边那交通,一到上下学的时候,好家伙,那简直就像个热闹的小集市!车多人多,堵得水泄不通。
这可咋整呢?别急,咱这就有办法。
就说那校门口吧,是不是可以规划出专门的接送区域呀?就像给车和人都安排个固定的“小家”,这样大家就都知道该在哪等,不会乱成一锅粥啦。
好比家里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找起来方便,看起来也整洁嘛!还有啊,咱们可以和交警叔叔们合作呀,让他们来帮忙指挥指挥交通。
他们就像那神奇的交通魔法师,挥挥手,车就乖乖地走,人也能安全地过。
这多好呀,有他们在,就好像给交通上了一道保险呢!再想想,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上下学的时间呢?把不同年级的时间错开一点,这样就不会一下子涌出那么多人啦。
就跟咱去超市买东西似的,要是大家都挤在一个时间去,那得多乱呀,错开时间不就好多啦。
另外呀,学校也得多给同学们和家长们做做宣传,告诉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乱停车,不要乱穿马路。
这就像老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一样,得经常提醒着点。
咱们还可以鼓励大家多走路、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来上学呀。
这多环保呀,还能锻炼身体呢!就像咱平时去公园散步一样,既开心又健康。
咱再说说那些周边的商家,他们也得注意呀,不能把货物摆到路上来,这不是给交通添堵嘛。
这就好比在马路上摆了个绊脚石,多碍事呀。
大家想想,如果每个学校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这么一套交通组织优化方案,那学校周边的交通得变得多好呀!以后接送孩子就不用那么头疼啦,孩子们上下学也更安全啦。
这不是挺好的事儿嘛!所以呀,咱可得重视起来,大家一起努力,让学校周边的交通变得顺畅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关于对 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专项研究 报告
![关于对 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专项研究 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36ba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4.png)
关于对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专项研究报告1. 引言1.1 概述本报告旨在对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专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优化道路资源利用等问题。
通过对道路交通组织的概述、专项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介绍以及道路交通组织改进策略的探讨,本报告将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背景和目标进行概述。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将对道路交通组织进行整体概述,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目标和原则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介绍专项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仿真模拟工具的应用以及实地调查和观测技术等。
在第四部分中,将提出一些改进策略,如优化信号灯控制系统、改善道路标线和导向设施布置以及提升车辆流量管理能力等。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次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道路交通组织研究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次专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道路的交通组织,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提出改进策略以优化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同时,通过对道路交通组织的概述和相关研究方法的介绍,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
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城市交通规划、道路管理和交通运输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从而促进道路交通组织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2. 道路的交通组织概述:2.1 道路交通组织的定义:道路交通组织是指在城市或道路网络中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则、法律以及相应系统来管理和控制道路上的交通流动。
它涉及到道路设施、交通信号灯、标线和导向设施的布置,以及车辆、行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规范等方面。
2.2 道路交通组织的重要性:道路交通组织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道路交通组织能够有效地提高道路利用效率,减少拥堵现象,提升出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它还可以提高公共安全,减少事故风险,并且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作用。
2.3 道路交通组织的目标和原则:道路交通组织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道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交通参与者(如车辆、行人)能够安全快速地进行出行,并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道路资源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西安市明城墙南门盘道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西安市明城墙南门盘道交通组织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e54e31e518964bcf847c86.png)
西安市明城墙南门盘道交通组织优化分析在城市道路网中,交叉口的存在,提高了道路交通的灵活性和连通性,完善了路网的交通功能。
但由于交叉口各种车流和人流交错运行,相互干扰,与路段相比其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交通行为更加复杂,交叉口已经成为道路网络的瓶颈和交通拥挤发生源,造成局部交通拥堵,甚至影响整个路网的畅通。
西安南门盘道区域道路状况复杂,共有三条主干路相交,南门盘道外侧北接南大街,南接长安路,东西方向为环城南路东西段;此外还与西北方位的湘子庙街、东北方位的书院门步行一条街以及南门内侧的顺城南路东西段相连。
部分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混流,且作为重要的公交枢纽区域,行人交通量大。
由于其复杂的交通特性,其交通运行状态与整个城墙区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行状态密切相关,能否通过优化的交通组织方案提高南门盘道区域的通行能力,将是改变该区域交通现状的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对西安明城墙南门盘道区域交通组织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南门盘道区域道路状况、公交站点的调查,平面交叉口类型的分析,利用交通组织优化的理论方法,对此区域的冲突点及交通流量进行研究,从而为南门盘道交通组织优化提出部分建议。
第一章在本文中起提纲掣领的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城墙以及环形交叉口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和阐述,介绍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内容属于研究的基础理论方法部分。
主要对交通组织设计的主要方法和理论进行阐述,明确交通组织优化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后面分析研究做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部分。
详细明确介绍西安明城墙区南门盘道的情况,分析其空间特征以及其交通冲突情况,为第四章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第四章是介绍西安明城墙南门盘道区域存的问题,主要有非机动车及行人的交通组织问题、公交停靠站点布设及线路问题以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冲突问题。
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地理环境的影响;减少交通冲突点;改善公交进出站对其它车流运行的影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分离;提高此区域道路的通行能力;满足南门广场旅游观光需要和景观要求等提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交通组织优化范文
![交通组织优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7969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a.png)
交通组织优化范文交通组织的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交通拥堵已成为很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交通组织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交通组织的优化。
首先,交通规划是优化交通组织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规划应该考虑到交通规划和道路网络的建设。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道路网络,能够使车辆在城市中更高效地流动,减少拥堵。
此外,规划交通绿化带和自行车道,可以鼓励居民使用交通工具减少开车,减缓交通压力。
此外,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
其次,优化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交通组织优化的重要手段。
交通信号灯是调节交通流量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信号灯的设置和时序往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通过科学地确定信号灯的设置和时序,可以减少交叉口的等待时间和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通过交通检测器和信号灯控制器的联动,实时调整信号灯的时序,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来优化信号灯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再次,加强交通管理也是交通组织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和监控,可以提高驾驶行为的规范性和交通安全性。
此外,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管理,严格规范货车运输和物流行业的规模和数量,防止物流车辆堵塞道路和影响交通流畅,也是交通组织优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也是交通组织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车辆间的无线通讯和交通信息的共享,可以更好地调节交通流量和预测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交通数据和路况信息,提供最佳的行车路线和导航功能,引导车辆绕开拥堵路段,优化交通流动。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和需求来调节信号灯的时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交通效率。
综上所述,交通组织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交通规划、信号灯系统、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当今世界城市普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
城市交通拥挤主要表现为道路拥挤,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密度(道路上单位距离内的车辆数目)过大使得车辆速度受到影响的一种现象。
为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建立立体交通体系;采取行政、经济手段抑制交通需求;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等。
我国同样也经受着交通拥挤的压力。
城市交通拥挤,从理论上讲是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能力引起的。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聚集效益的原因,人口和物质生产活动向城市大量集聚,城市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出行机动化的迅猛发展,必然会使城市交通需求,尤其是对道路的需求持续增长。
但是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增长却呈现出跳跃性、阶段性的特征。
交通设施一旦建成,短期内便难以改变。
并且,交通设施的建成,往往又会形成新的交通源。
因此,交通拥挤现象很容易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难以避免。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交通组织从研究的范围大小及内容可以分为微观交通组织、区域交通组织、宏观交通组织三个方面。
其中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而宏观交通组织主要指宏观的交通政策。
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它包括交叉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和路口路段一体化交通组织。
当前微观交通组织主要是研究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针对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各个方面,包括路口放行方法、车道渠化、信号控制的优化、设立左转候驶区等方面。
在对区域交通组织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区域交通网络的信号优化、路口流向禁限(主要是禁左交通组织)、单行交通组织等方面。
1.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思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交通组织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对于宏观交通组织,在时间上要削峰填谷,在空间上要控密补稀,体现出矛盾分散时空均分的原则;对于微观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上要分秒必争,在车道渠化上要寸土必争,体现出在冲突分离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区域内的交通拥堵情况。
而对于某一区域内的交通拥堵情况,从理论上按交通拥挤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模糊归纳为三种:①点——指交通拥挤发生在一个独立的交叉口,只对与其相连接的路段产生影响,而未影响到与其相邻的交叉口;②线——指由于交通流量的激增(如流量高峰期)或者由于局部交通堵塞未得到及时解决,而使得拥挤在相互关联的路段上蔓延,并且主要分布在一条城市主干道上;③面——指交通拥挤分布于相互关联的路段,并且路段与路段之间的交叉口相互重合,从而构成区域性交通拥挤。
对于上述第三种情况,即区域内的全面交通拥堵,用区域交通组织措施是不能解决的,必须采取宏观交通组织方法或从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出发解决。
对于①②两种情况,则可以首先考虑在区域内采取微观交通组织方法和区域交通组织方法。
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因此对于交通拥堵,首先应采取微观交通组织方法,包括路口的放行方法、渠化及信号控制等;如果微观交通组织不能解决交通拥堵,则应考虑采用区域交通组织的方法,如禁左交通组织、单行交通组织、区域信号组织等;若区域交通组织仍不能解决,则应该考虑宏观交通组织方法,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的控制、公交优先、错峰上下班及经济调控组织等。
要从区域交通组织出发解决交通拥堵,可按以下思路进行:(1)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优化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该评价指标应能反映区域路网的交通拥堵程度,该评价方法应能以对实施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后的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2)建立适合区域交通组织的合理的交通网络模型。
区域交通组织中的每种方法的实施都会引起区域内交通流的重新分配,因此区域交通组织实际上是交通网络的交通分配。
在区域交通信号中必须考虑各个交叉口的路口流向禁限,而一般的交通规划软件中对交叉口的路口流向禁限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
因此应建立新的网络模型,该模型应能计算出采用禁左及单行交通组织后各交叉口每个进口的直行、左转及右转交通量。
(3)确定区域交通组织方案根据区域交通网络的实际情况和适用条件,采取合适的路口流向禁限及单行交通组织等措施,并由交通网络模型进行区域内交通量的重新分配,得到各交叉口的分向流量;并由此进行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并得出优化后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各进口流量。
(4)进行区域交通组织方案评价计算方案实施前后的评价指标,并进行对比,按评价方法进行判断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若满足目标要求,则可实施该方案;否则应重新确定交通组织方案,并重新进行评价,最后得到两种结果:①区域内有可行的方案满足目标要求;②区域内所有可能的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均不能达到目的要求。
2.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评价指标评价是指根据明确的目的来判定对象系统跳属性,并将各种属性变换为客观定量的数值或主观效用的行为。
区域交通组织的评价指标应采用全面反映区域内交通网络的交通拥堵程度。
2.1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1)实用性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到实际中去,去指导实践,因此,无论是按照什么方法或是依据什么原理,都必须具备实用性。
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体系做到思路清晰,指标明确,方法恰当可行、易于掌握,作为一项研究成果,能够在实践中体现其价值。
2)可测性对于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必须能够通过某些直接或是间接的方法得到定量的值。
所以在选择指标时,对于那些不可侧的指标,应该予以摒弃。
3)独立性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
其内部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全面综合地考虑,避免评价指标的相互关联和重叠。
4)可比性可比性原则反映了评价指标的敏感性程度。
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客观的反映出不同管理方案下所取得的效果的差异,从而为改善城市交通组织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对于敏感性程度较低的评价指标,由于其前后变化以及在不同方案中的变化很小,对决策支持意义不大,所以在选用时应尽量避免。
2.2评价指标的筛选确定在确定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后,即可进行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确定评标指标时,主要考虑的方面就评价对象的特点。
本文的评价对象是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在解决交通拥堵方面的实施效果。
由于交叉口是交通网络系统中通行能力的“瓶颈”,因此交通拥堵可以归结为交通拥堵点(对于交通堵线,可以认为一条线上相互关联的几个交通拥堵点,而对于交通拥堵面,可以归结为平面内相互联的有限个交通拥堵点)。
所以,本文选择交叉口能反映交叉口拥堵程度的两个评价指标。
(1)饱和度饱和度为交叉口实际交通量 V 与通行能力 C 的比值,用以表明交通车流状态繁重程度,反映了交叉口总体的拥挤程度。
(2)延误延误是间断交通流的一个关键运行性能指标,是车辆在通过交叉口的过程中所造成的时间损失,它不仅反映了交叉口通畅情况,也反映了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延误大小是衡量交叉口交通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于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延误主要有停车延误和控制延误两种。
停车延误为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禁止状态所产生的延误,等于车辆停驶时间,包括车辆由停止到车辆再次启动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控制延误在美国通行能力手册(HCM)(1997 版)中被界定为停车延误与减速一加速延误之和。
由于停车延误概念清晰,且易于观测,一般都采用停车延误作为评价指标。
2.3评价方法因本文中区域交通组织优化的目的解决点和线的交通拥堵,而选取的评价指标是区域路网中每个交叉口的饱和度与延误,因此评价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施效果可采用以下对比方法:(1)列出各个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实施前的评价指标;(2)列出各个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实施前的评价指标;(3)对各个交叉口方案实施前后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这里交叉口应两类:①交通拥堵点交叉口;②非交通拥堵点交叉口。
(4)评价标准当方案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可认为方案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①对于交通拥堵点交叉口,方案实施后评价指标均应小于实施前,且均应小于给定的评价指标;②对于非交通拥堵点交叉口,方案实施后评价指标均应小于给定的评价指标。
否则,应调整交通组织方案,再重复(1)~(4)过程。
3.区域交通组织优化网络模型由前述可知,本文的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的实施实际上分两个阶段:(1)确定禁左及单行交通组织等区域交通组织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效果是对交通网络系统中交通量的重新分配;(2)由于交通量重新分配后各个交叉口的进出口流量会产生变化,因此应对单点及区域交通网络的交通信号进行优化。
上述阶段(1)中是区域路网的交通量分配,可参考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网络模型来建立交通组织优化网络模型,但该模型与交通规划中模型又有所不同。
3.1交通小区的划分考虑到单点及区域交通信号组织中需要得到每一个交叉口的交通量详细数据,如各进口直行、左转及右转的交通量(因交叉口掉头交通量即使有,一般也比较小,本模型中暂不予以考虑),而一般交通规划中交通分配的结果并不能得到如此详细的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划分的交通小区不适合交通组织。
本模型采用以下交通小区划分方式:对于一般路网,交通小区划分如图3-1(1)对研究区域外,以进出研究区域的每条道路进出点各作为一个交通小区;(2)对研究区域内,则以两个交叉口内的路段中点作为一个交通小区。
由于图 1-1 中可以看出,对于图中路网,共划分了 24 个交通小区,其中 1~ 12 为区域外划分的交通小区,即一个区域进口道路划分一个小区。
对于某一区域,若区域的进出口道路有n 条,则划分的区域外交通小区数为n 。
13 ~ 24 为区域内的交通小区。
3-1区域路网交通小区划分图3.2交通量生成交通量生成是指网络中各交通小区(节点)的交通发生和交通吸引量。
出行生成预测是目前国内外交通规划中应用广泛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第一阶段。
由于本文是在现状交通的基础上进行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因此并不需要预测远景交通量,因此考虑的是如何确定现状交通生成量。
这可以通过交通调查获得,而在城市交通中调查 OD 是不现实的。
因此本文拟按以下方法确定交通小区的交通生成。
(1)区域外交通小区的交通量生成由前述区域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可知,区域外交通小区的交通发生量为进入区域内的交通量(准确些应该是到达区域内第一个交叉口的交通量),交通吸引量为离开区域的交通量(准确些应该是离开区域内最后一个交叉口的交通量)。
(2)区域内交通小区的交通量生成对于区域内交通小区的交通量生成(产生量与吸引量)按以下考虑,即路段两侧范围内通过以该路段为出入口的交通产生量与吸引量,如图 3-2 所示。
由于在城市交通中大规划的 OD 调查是不现实的,可用路段交通量反推的方法得到 OD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