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仪的定标
单色仪定标实验报告
棱镜单色仪的定标【实验目的】1、了解单色仪的结构,分光原理和使用方法;2、做出单色仪的定标曲线。
【实验仪器】反射式棱镜单色仪,高压汞灯、读数显微镜、会聚透镜仪器介绍:单色仪----能够从复合光源中分解出独立的、足够狭窄的、波长连续可调的单色光的仪器。
按波长来分,有红外单色仪、紫外单色仪、可见光单色仪;按分光元件来分,有光栅单色仪和棱镜单色仪;在棱镜单色仪中按物镜的形式来分,有透射式单色仪和反射式单色仪。
我们这个实验用的是:反射式玻璃棱镜单色仪,分光波段在可见光范围内。
反射式玻璃棱镜单色仪反射式玻璃棱镜单色仪的光学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入射准直系统-----狭缝和凹面镜1S 1M ,恰好处在1S 2M 的焦平面上。
其作用是将进入狭缝的光变为平行光。
1S 2、色散系统----平面镜M 和三棱镜P,二者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转台上。
平行入射的复合光经过平面镜M 反射到三棱镜P 上,分解成按波长排列向不同方向偏折的单色光。
随着棱镜的转动,只有满足最小偏向角条件的入射光,才能从出射狭缝射出。
棱镜转了,出射光的波长也就发生了变化。
3、出射聚光系统----出射狭缝和聚焦凹面镜2S 2M 。
恰好处在2S 2M 的焦平面上。
将棱镜P 分解出的不同方向的单色光中的一束(哪一束?)汇聚到狭缝上。
2S 单色仪的机械部分包括狭缝和读数鼓轮。
狭缝的调节要仔细,不要挤坏。
读数鼓轮与万向接头转动杆及把手相连。
转动把手,棱镜就转,输出光的波长就在变。
读数鼓轮的数值与棱镜的位置相对应,也就是与出射光的波长相对应。
【实验原理】三色仪不是直接用波长分度定标而是用鼓轮读数来表示,因在使用单色仪之前要定 标:利用已知波长的光谱线标定鼓轮的读数,做出鼓轮读数与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
这 个过程称之为单色仪的定标。
单色仪的定标要借助于已知波长的线光谱光源来进行。
本实验选用的光源为高压汞灯。
在可见光波段内,用读数显微镜可以观察到30多条谱线。
其相对强度和波长参考 P323和P324。
单色仪的调节与定标
一.实验题目:单色仪的调节与定标二.实验目的:1.掌握棱镜单色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2.掌握调节光路准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以汞灯的主要谱线为基准,对单色仪在可见光区域进行定标三.实验仪器:反射式棱镜单色仪,低压汞灯(带镇流器),读数照明反射镜,读数照明小电珠(带变压器),聚光透镜(带底座),读数显微镜(带支架),长曲线绘图设备四.实验原理:单色仪是一种分光仪器,它通过色散元件的分光作用,能输出一系列独立的、光谱区间足够狭窄的单色光,且所输出的单色光的波长可根据需要调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由入射缝S1和凹面镜M1组成入射准直系统,以产生平行光束;由玻璃棱镜 P组成色散系统,在它的旁边还附一块平面反射镜M,由凹面镜M2和出射缝S2组成出射聚光系统,将棱镜分出的单色平行光汇聚在出射缝上。
随着棱镜台绕O轴转动,以最小偏向角通过棱镜的光束的波长也跟着改变,当最小偏向角由小变大时,从S2输出的单色光的波长将依次由长变短.单色仪能输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是依赖于棱镜台的转动才得以实现的.棱镜台的位置是由鼓轮刻度标志的,而鼓轮刻度的每一数值都是和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输出相对应.因此,必须制作单色仪的鼓轮读数和对应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定标曲线(又称色散曲线),一旦鼓轮读数确定,便可从定标曲线上查知输出单色光的中心波长.单色仪定标曲线的定标是借助于波长已知线光谱光源来进行的.本实验用汞灯来做为已知线光谱的光源,在可见光区域(400 nm 760nm)进行定标.五.实验步骤:1. 汞灯光源与入射狭缝S1之间放一会聚透镜L1.调节光源与透镜的位置、高低和左右,使光源成像在S1上.2. 出射狭缝S2处直接用眼观察出射光,并转动鼓轮,可看到红、黄、蓝、紫色光依次通过.调节光源的高低、左右,使出射光位于S2的中央.3. 置显微镜于出射狭缝S2处,调节显微镜的高低、左右和前后位置,对出射狭缝S2聚焦,先清楚地看到出射狭缝S2,然后转动鼓轮再细调到出现细锐的光谱线,调显微镜中十字叉丝的竖丝位于S2缝中心.4.在正式测定校准曲线前,应先定性地观察全过程,以便认准谱线,即转动鼓轮,从红光到紫光再从紫光到红光,观察汞灯所有的谱线,认准谱线,然后再定量测量.5.测定校准曲线,以显微镜的竖丝为标准,缓慢转动鼓轮,使汞灯的各条谱线依次通过,记下鼓轮的读数R与其对应的波长λ.在坐标纸上作出单色仪的R-λ曲线.检验方法:1.光路调整∙用水平仪调整单色仪水平。
单色仪的定标实验报告
单色仪的定标实验报告单色仪的定标实验报告引言:单色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用于分离出光束中的不同波长的光线。
在实际应用中,单色仪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研究光学现象和进行光谱分析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定标实验,确定单色仪的波长刻度,从而提高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实验装置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单色仪是基于光栅原理的,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光源、光栅、光电二极管和波长选择装置。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栅的衍射作用,被分离成不同波长的光线,然后通过波长选择装置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线,最后被光电二极管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单色仪放置在稳定的平台上,确保其与其他光学仪器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干扰。
打开电源,对单色仪进行预热。
2. 调整光源: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光源,如汞灯或氢氖激光器。
调整光源的位置和亮度,使其发出稳定的光束。
3. 调整光栅:将光栅安装在单色仪上,并调整其倾斜角度,使得光束通过光栅时能够发生衍射。
同时,调整光栅的位置,使得衍射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平行地通过波长选择装置。
4. 定标实验:选择一个已知波长的光源,如氢氖激光器,将其光线通过单色仪,并调整波长选择装置,使得光电二极管接收到该波长的光线。
记录下此时波长选择装置的位置,并标记为该波长的波长刻度。
5. 重复步骤4,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源进行实验,记录下不同波长对应的波长刻度。
6.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波长与波长刻度的关系曲线。
可以使用线性回归等方法,拟合出波长刻度的数学表达式。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波长与波长刻度的关系曲线。
通过拟合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单色仪的波长刻度的数学表达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该表达式,通过读取波长刻度,确定光线的波长,从而进行精确的光谱分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色仪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光源的不稳定性、光栅的制造误差、波长选择装置的精度等因素。
因此,在进行实际测量时,我们需要对单色仪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单色仪定标实验报告
单色仪定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色仪定标实验,掌握单色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光的色散规律,掌握用单色仪测定光的波长的方法。
实验仪器,单色仪、汞灯、钠灯、氢灯、汞镁灯、透射光栅、测微目镜、波长计。
实验原理,单色仪是一种用来分离和测定光谱的仪器。
当白光通过单色仪时,不同波长的光被分散成不同的角度,形成光谱。
利用透射光栅,可以将光谱中的各个波长分离开来,然后用测微目镜和波长计来测定各个波长的位置,从而得到光的波长。
实验步骤:1. 调整单色仪,将单色仪放在实验台上,调整仪器使得入射光垂直射入单色仪的入射口,并使得出射光垂直射向透射光栅。
2. 测定汞灯谱线,打开汞灯,调整单色仪使得汞灯的光谱线通过透射光栅,用测微目镜和波长计测定各个谱线的波长。
3. 测定钠灯谱线,同样的方法,测定钠灯的光谱线的波长。
4. 测定氢灯谱线,同样的方法,测定氢灯的光谱线的波长。
5. 测定汞镁灯谱线,同样的方法,测定汞镁灯的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结果:汞灯的谱线位置及波长:谱线1,位置 450 波长 579.1nm。
谱线2,位置 550 波长 576.9nm。
谱线4,位置 750 波长 491.6nm。
谱线5,位置 850 波长 435.8nm。
钠灯的谱线位置及波长:谱线1,位置 460 波长 590.0nm。
谱线2,位置 560 波长 589.4nm。
谱线3,位置 660 波长 588.9nm。
谱线4,位置 760 波长 587.1nm。
谱线5,位置 860 波长 589.6nm。
氢灯的谱线位置及波长:谱线1,位置 470 波长 656.3nm。
谱线2,位置 570 波长 486.1nm。
谱线3,位置 670 波长 434.0nm。
谱线4,位置 770 波长 410.1nm。
谱线5,位置 870 波长 397.0nm。
汞镁灯的谱线位置及波长:谱线1,位置 480 波长 435.8nm。
谱线2,位置 580 波长 404.7nm。
谱线3,位置 680 波长 365.0nm。
单色仪的定标和光谱测量
光栅单色仪的定标和光谱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单色仪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2):掌握调节光路准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利用钠灯等标准光源对单色仪进行定标;(3):测量红宝石、稀土化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加深对物质发光光谱特性的了解。
(4):测量滤波片和溶液的吸收曲线,掌握测量其吸收曲线或透射曲线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见预习报告)三、实验仪器光栅光谱仪(单色仪)是一个光谱分析研究的通用设备,其元件主要包括:光栅及反射镜,准光镜和物镜,入射出射狭缝旋钮,信号接收设备(光电倍增管/CCD),计算机及软件系统,图7给出了典型光栅单色仪的结构图。
光栅光谱仪(单色仪)可以研究诸如氢氘光谱,钠光谱等元素光谱(使用元素灯作为光源),也可以作为更为复杂的光谱仪器的后端分析设备,比如激光喇曼/荧光光谱仪。
光栅由计算机软件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
从图7可知,光源或照明系统发出的光束均匀地照亮在入射狭缝S1上,S1位于离轴抛物镜的焦平面上,光通过M1变成平行光照射到光栅上,再经过光栅衍射返回到M1,经过M2会聚到出射狭缝S2,由于光栅的分光作用,从S2出射的光为单色光。
当光栅转动时,从S2出射的光由短波到长波依次出现。
如果S2出射狭缝位置连接信号接收设备(光电倍增管/CCD ,),则可对出射光谱进行数据采集分析(部分内容请参考《大学物理实验》第二册中的“单色仪的使用和调整” )。
本实验使用的仪器:WDS-8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焦距f=500 mm.光栅条数:1200 L/mm 。
狭缝宽度在0-2 mm 连续可调,示值精度0.01 mm 。
光电倍增管的测量范围:200-800 nm ;CCD 的测量范围:300-900 nm 。
图7 光栅单色仪的结构和原理四、实验内容(1):光栅单色仪的定标单色仪的定标指的是借助于波长已知的线光谱光源来对单色仪测量的波长进行标定,校正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波长位置误差,来保证测量的波长位置的准确性。
单色仪的定标
单色仪的定标物理学院华远杰实验目的1.了解棱镜单色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2.以汞灯的主要谱线为基准,对单色仪在可见光区进行定标;3.掌握用单色仪测定滤光片光谱透射率的方法。
仪器和用具反射式棱镜单色仪、汞灯、光电池、灵敏电流计、(移测)显微镜、滤光片、会聚透镜、电源、自耦变压器、钨合金灯泡。
实验原理简而言之,单色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使不同波长的光随着棱镜的转动依次从单色仪的孔中射出,并在显微镜中被观察到。
棱镜的转动由单色仪的一个鼓轮控制,鼓轮上有类似螺旋测微器的刻度,不同的刻度可对应不同波长的光射出时的棱镜的位置,即满足光的波长与鼓轮读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当测得足够多的谱线的波长与鼓轮读数时,即可在坐标纸上绘出单色仪的定标曲线(色散曲线)。
关于光谱半宽度的测定,让连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再由一绿色滤光片进入单色仪。
将上面提到过的显微镜换成一光电池,并将光电池两极连接在调平后的检流计上。
光线从单色仪中射出照到光电池时,光电池将产生电流,使检流计发生偏转。
通过检流计偏转的格数来反映光强度。
因为同一滤光片对不同频率的光的透射能力不同,所以检流计的偏转存在一个最大值,最大值的二分之一对应有两个波长,这两个波长的差值即为该光的半宽度。
实验内容1.调节汞灯,凸透镜,单色仪的单缝等高同轴,适当调整凸透镜和光源的位置,使光源在单缝处成清晰的,指甲盖大小的像,并均匀分布于单缝两侧;2.调整单缝宽度,转动鼓轮使单色仪的出光口能看到光线;3.调整显微镜的位置,使视野中出现入射光色散形成的亮场,调整目镜焦距和单缝宽度,直至出现分离的,清晰的谱线;4.对比汞发射光谱,确认可计数的谱线的数量,若数量不足,重复上述实验步骤;5.调整鼓轮位置,使显微镜的叉丝位于光谱最外侧的一条谱线的中心处,记录此时鼓轮的位置;6.沿同一方向转动鼓轮,分别记录每一条谱线对应的鼓轮的位置;7.绘制单色仪的定标曲线;8.在单缝前加一块滤光片,撤去显微镜,接上光电池并将光电池与调平的检流计连接;9.转动鼓轮,记录检流计偏转最大的时刻鼓轮的位置和偏转在最大值的一半时的鼓轮位置。
单色仪的定标和滤光片光谱透过率的测定教案
《单色仪的定标和滤光片光谱透过率的测定》教案
实验方式:讲解与演示相结合(25-30分钟),学生实验(100-120分钟)
实验要求:
1、了解单色仪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单色仪的定标方法;
3、掌握用单色仪测定滤光片光谱透过滤的方法。
实验仪器:棱镜反射式单色仪、会聚透镜、滤光片、检流计、汞灯等。
讲解及演示主要内容:(20分钟)
1.单色仪的构造:入射准直系统、色散系统、出射系统。
2.单色仪的定标
要观察到清晰的光谱线,通过显微镜观察出射光谱线,适当减小入射狭缝宽度,增大出射狭缝宽度,使得双黄谱线分开。
3.滤光片光谱透过滤测定
此时,要适当增大入射狭缝宽度,减小出射狭缝宽度,同时要保证不放滤光片时,检流计偏转格数尽量大(2/3满偏)。
4.制作定标曲线和光谱透过率曲线。
5.实验中注意事项:
A.照明光路中,透镜的位置选取以均匀照亮入射狭缝为准;
B.定标时,显微镜中叉丝竖线要与被测谱线重合,且读数鼓轮向一个方向转动以防止回程差;
C.光谱透过率测定过程中,入射光波波长改变,入射和出射狭缝宽度要跟着变。
6.思考题:
A.三棱镜的分光原理是什么?单色仪为什么要用平行光通过三棱镜?它是如何实现的?B.什么叫三棱镜色散的最小偏向角?单色光实现最小偏向角的条件是什么?
C.如发现单色仪定标曲线上相对于已知波长λ的鼓轮刻度L偏离了ΔL,能否将原定标曲线平移ΔL后继续使用,为什么?
7.数据表格A.定标表格。
单色仪的定标
f
=
r
2(n −1)
(5―13―1)
式中, n 为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它随着光波的波长不同而不同,波长 λ 越长,折
射率 n 就越小,焦距f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由三棱镜分解出来各种不同波长的光波
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像不是在此透镜的单一焦平面上,而是在与主光轴有倾斜的
准焦平面上。
凹面反射镜的焦距为
f =r 2
缝S1对准凸透镜和汞灯所发出的光线。适
当调节透镜和汞灯的位置,使汞灯发出的
光成像在入射狭缝S1上。
3
S1
2
1
2.观测装置的调整
在出射狭缝S2前放一测微目镜或读数 显微镜,调节测微目镜,直至看清叉丝。 然后调节其物镜,看清出射狭缝S2和狭缝
S2
1 .汞灯 2 .短焦距凸透镜 4 3 .单色仪 4 .测微目镜
隐若现。这时,只有定下心来,耐心观察,才能看清楚。如汞灯的红谱线有三条,其
中一条波长为725.00纳米的暗谱线,看起来非常朦胧。(2)对于颜色的界定不明确, 特别是从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过渡的过渡色很难分辨。如橙色与红色,初次接触难 于分清,只能边看边学,边认识。(3)观察光谱与个人眼睛的好坏有很大关系,好的 眼力,可多看出一些谱线,眼力差一些,就只能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一些谱线。
4.测量 为了准确测量,我们可以转动鼓轮,将汞灯光谱从红到紫来回多看几遍,并且将 鼓轮的读数范围确定下来。在基本辨认和熟悉全部23条谱线颜色特征以后,调节器观 测装置,把测微目镜的叉丝对准出射缝中央,向一个方向缓慢转动鼓轮,从红到紫, 读出每一条谱线所对应的鼓轮读数,重复读两次,并将数据填入下面的表5—13—1 中。 数据处理
2.单色仪(WDF型)的设计思路和实际光路图 为了使谱线像差小、成像清晰、集光本领强、体积小等技术指标更趋完善和使用 方便,人们在实际制造单色仪时,对某些具体结构作了重要改进。
大学物理实验---单色仪的定标和光谱测量
G
M2 M1
S2 PMT
S1:入射狭缝 G:闪耀光栅 S2:出射狭缝 M2:反光镜 M1:离轴抛物镜 PMT:光电倍增管
如下图所视,当入射光与光栅面的法线N 的方向的夹角为φ(见图) 时,光栅的闪耀角为θ 。 取一级衍射项时,对于入射角为φ,而衍射角 为θ时,光栅方程式为: d(sinφ+sinθ)= λ
������2 =
|497.812−497.78| 497.78 498.2
2、498.250 =0.006% =0.01%
|498.250−498.2|
2、
低压汞灯光谱测量
页 5
BY 王有识
实 验 报 告
Figure 5 低压汞灯 黄光 强
峰值数据:1、576.925 与标准值之间误差:������1 =
λf
D;
= a= W0 0.86 a = n
Hale Waihona Puke λfD 时最佳 (D 为光栅的宽度, f 为等效会聚透
镜的焦距) 3、
单色仪的理论分辨本领如何计算?实际分辨本领如何测量和 计算?
答:理论分辨本领 R 的 R = λ = mN 计算: dλ m=1, 为光栅的总线条数。 N
m 为干涉级次,
实际分辨本领的测量和计算,原理和操作如下:
页 11
BY 王有识
实 验 报 告
LED 灯能让很小的通过电流几乎全部转化成可见光。 LED 灯具有以下优点: 一、高光效 LED 光效达 50~200 流明/瓦,光谱窄,单色性好,
几乎所有发出的光都可利用,且无需过滤直接发出色光。 二、高节能 具有电压低、电流小、亮度高的特性。一个 10~
12 瓦的 LED 光源发出的光能与一个 35~150 瓦的白炽灯发出的光能 相当。同样照明效果 LED 比传统光源节能 80%~90%。 三、 光色多 可以选择白色或彩色光, 红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单色仪的定标和光谱测量
距 f=500 mm.光栅条数:1200 L/mm。狭缝宽度在 0-2 mm 连续可调, 示值精度 0.01 mm。光电倍增管的测量范围:200-800 nm;CCD 的测 量范围:300-900 nm。
四、实验内容
(1):光栅单色仪的定标 单色仪的定标指的是借助于波长已知的线光谱光源来对单色仪测量的波长 进行标定, 校正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波长位置误差,来保证测量的波长位置的准 确性。 定标用光源:氦氖激光器(632.8 nm) 低压钠灯(589.0 nm 和 589.6 nm) 要求设计和调整光路把光导入入射狭缝,测量时须找出合适的负高压值, 并利用采集程序设定合理的测量范围获取双光谱线(钠灯)完全分离开的光谱 曲线。并记录负高压值和保存光谱曲线。测量低压钠灯的光谱,钠原子光谱一般 可观察到四个线系:主线系、第一辅线系(又称漫线系) 、第二辅线系(又称锐 线系)和柏格曼线系(又称基线系) 。由同一谱线的波数差即可得到钠的里德伯 常数。( 该单色仪可测得谱线的精细结构,对精细结构处理后即可得到谱线波 数)。 在仪器调整较好的情况下我们可测得主线系的 589.0 nm 和 589.6 nm,
二、 实验原理(见预习报告) 三、实验仪器
光栅光谱仪(单色仪)是一个光谱分析研究的通用设备,其元件主要包括:光 栅及反射镜,准光镜和物镜,入射出射狭缝旋钮,信号接收设备( 光电倍增管 /CCD), 计算机及软件系统, 图 7 给出了典型光栅单色仪的结构图。 光栅光谱仪(单 色仪)可以研究诸如氢氘光谱,钠光谱等元素光谱(使用元素灯作为光源) ,也可 以作为更为复杂的光谱仪器的后端分析设备,比如激光喇曼/荧光光谱仪。光栅 由计算机软件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
2
3
p
单色仪定标实验报告
单色仪定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单色仪的定标实验,掌握单色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了解单色仪的定标原理和步骤。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 单色仪。
2. 光源。
3. 样品。
三、实验原理。
单色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吸收、发射或透射光谱的仪器。
它通过将光分解成各个波长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得到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发射或透射情况。
在定标实验中,我们需要确定单色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以确保后续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单色仪和光源连接好,调节单色仪的波长范围和光强度。
2. 定标前的准备,将样品放入单色仪中,调节单色仪使其只通过一种波长的光。
3. 定标实验,记录样品对该波长光的吸收、发射或透射情况,然后逐步改变波长,记录各个波长下的光谱数据。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谱图,并分析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发射或透射情况,从而了解其特性和结构。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对单色仪的性能进行评估,确保其在后续实验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单色仪的定标原理和步骤,了解了单色仪在光谱测量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光谱仪器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同时,也要注重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努力,提高实验能力,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参考文献。
1. 《光谱学原理与仪器》。
2. 《实验室光谱分析技术手册》。
以上为本次单色仪定标实验的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单色仪的调节与定标
单⾊仪的调节与定标⼀.实验题⽬:单⾊仪的调节与定标⼆.实验⽬的:1.掌握棱镜单⾊仪的构造原理和使⽤⽅法2.掌握调节光路准直的基本⽅法和技巧3.以汞灯的主要谱线为基准,对单⾊仪在可见光区域进⾏定标三.实验仪器:反射式棱镜单⾊仪,低压汞灯(带镇流器),读数照明反射镜,读数照明⼩电珠(带变压器),聚光透镜(带底座),读数显微镜(带⽀架),长曲线绘图设备四.实验原理:单⾊仪是⼀种分光仪器,它通过⾊散元件的分光作⽤,能输出⼀系列独⽴的、光谱区间⾜够狭窄的单⾊光,且所输出的单⾊光的波长可根据需要调节.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由⼊射缝S1和凹⾯镜M1组成⼊射准直系统,以产⽣平⾏光束;由玻璃棱镜 P组成⾊散系统,在它的旁边还附⼀块平⾯反射镜M,由凹⾯镜M2和出射缝S2组成出射聚光系统,将棱镜分出的单⾊平⾏光汇聚在出射缝上。
随着棱镜台绕O轴转动,以最⼩偏向⾓通过棱镜的光束的波长也跟着改变,当最⼩偏向⾓由⼩变⼤时,从S2输出的单⾊光的波长将依次由长变短.单⾊仪能输出不同波长的单⾊光,是依赖于棱镜台的转动才得以实现的.棱镜台的位置是由⿎轮刻度标志的,⽽⿎轮刻度的每⼀数值都是和⼀定波长的单⾊光输出相对应.因此,必须制作单⾊仪的⿎轮读数和对应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定标曲线(⼜称⾊散曲线),⼀旦⿎轮读数确定,便可从定标曲线上查知输出单⾊光的中⼼波长.单⾊仪定标曲线的定标是借助于波长已知线光谱光源来进⾏的.本实验⽤汞灯来做为已知线光谱的光源,在可见光区域(400 nm 760nm)进⾏定标.五.实验步骤:1. 汞灯光源与⼊射狭缝S1之间放⼀会聚透镜L1.调节光源与透镜的位置、⾼低和左右,使光源成像在S1上.2. 出射狭缝S2处直接⽤眼观察出射光,并转动⿎轮,可看到红、黄、蓝、紫⾊光依次通过.调节光源的⾼低、左右,使出射光位于S2的中央.3. 置显微镜于出射狭缝S2处,调节显微镜的⾼低、左右和前后位置,对出射狭缝S2聚焦,先清楚地看到出射狭缝S2,然后转动⿎轮再细调到出现细锐的光谱线,调显微镜中⼗字叉丝的竖丝位于S2缝中⼼.4.在正式测定校准曲线前,应先定性地观察全过程,以便认准谱线,即转动⿎轮,从红光到紫光再从紫光到红光,观察汞灯所有的谱线,认准谱线,然后再定量测量.5.测定校准曲线,以显微镜的竖丝为标准,缓慢转动⿎轮,使汞灯的各条谱线依次通过,记下⿎轮的读数R与其对应的波长λ.在坐标纸上作出单⾊仪的R-λ曲线.检验⽅法:1.光路调整⽤⽔平仪调整单⾊仪⽔平。
单色仪的定标和滤光片光谱透射率的测定
1 §3.14 单色仪的定标和滤光片光谱透射率的测定 目的1.了解棱镜单色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2.以高压汞灯的主要谱线为基准,对单色仪在可见光区进行定标.3.测定滤光片的透射率曲线.仪器及用具反射式棱镜单色仪、稳压电源、溴钨灯、汞灯、硅光电池、光点检流计、读数显微镜、滤光片、会聚透镜、读数小灯等.实验原理1.单色仪的基本结构单色仪是一种分光仪器,它通过色散元件的分光作用,把一束复色光分解成它的“单色”组成.单色仪采用色散元件的不同,可分为棱镜单色仪和光栅单色仪两大类.单色仪运用的光谱区很广,从紫外、可见、近红外一直到远红外.对于不同的光谱区域,一般需换用不同的棱镜或光栅.例如,用石英棱镜作为色散元件,则主要应用紫外光谱区,并需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探测器;若棱镜材料用NaCl (氯化钠)、LiF (氟化锂)或KBr (溴化钾)等,可运用于广阔的红外光谱区,用真空热电偶等作为光探测器.本实验所用国产WDF 型反射式单色仪,棱镜材料是重火石玻璃,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用人眼或光电池作为光探测器. 图 3.14-1是反射式棱镜单色仪的光路图,它的光学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入射准直部分由入射狭缝S 1和准直凹面反射镜M 1组成.(2)色散系统是仪器的核心部分,由固定在一起的平面反射镜M 2和三棱镜P 组成.它们置于色散工作台上,可一起绕O 轴转动,以保证在转动色散系统时,只有“以最小偏向角通过棱镜的那种波长的光”才能从S 2缝射出.(3)出射聚光系统由聚焦凹面反射镜M 3和出射狭缝S 2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L 照亮入射狭缝S 1,进入S 1后射向准直镜M 1,经M 1反射后成为平行光射向平面反射镜M 2,M 2反射后仍为平行光射向三棱镜P .由于棱镜的色散作用经棱镜折射后成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各种不同波长的光束方向各不相同,波长长的偏向角小些,波长短的偏向角大些,同种波长的二束平行光沿着自己的方向进行,射到聚焦镜M 3上经反射后会聚于M 3焦面上的一点.由入射狭缝S 1上各点产生的同种波长但方向不同的平行光束会聚于M 3焦面上的不同点,所有这些点形成一条谱线.谱线即狭缝S 1的像.若光源包含多种波长成分,则在M 3的焦面上便获得很多谱线(也可以是连续的).出射狭缝S 2位于M 3的焦面上,因S 2较窄,于是落在S 2处的单色光就从狭缝射出了.在仪器的底部有读数鼓轮,它与万向接头转动杆及把手相连.当转动把手时,棱镜就图3.14-12转动,鼓轮读数反映了棱镜转动后的位置,从而也反映了出射光的波长.鼓轮旁有反光镜,便于读数.2.单色仪波长的定标单色仪的鼓轮读数R 与出射光的波长λ有一一对应关系.以R 为纵坐标,λ为横坐标,画出R —λ曲线,称为单色仪的校准曲线(又叫定标曲线).单色仪出厂时虽然附有校准曲线的数据或图表供查阅,但经过运输及长期使用或重新装调后,其数据会有偏离,因此需要重新标定,作出校准曲线,这样就可以由鼓轮读数得知出射光的波长,便于使用.单色仪定标是借助于一些波长已知的线状光谱的光源进行的.本实验选用汞灯作光源.实验时将汞灯的光照亮入射狭缝S 1,使其一些已知波长的光,依次先后从出射狭缝S 2射出,记下相应的鼓轮读数R ,便得到λ与R 的一一对应关系.3.物体的透光特性当波长为λ,光强为I 0 (λ)的单色光束垂直照射到透明物体上时,若透过物体的光强为I T (λ)则定义I T (λ)/I 0(λ)为该物体对此波长的光的透射率,即同一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透射能力是不一样的,即T 是波长λ的函数.由于物体的吸收、表面的反射和散射等损失,所以物体实际的透光率总是小于l .若以白炽灯为光源,出射的单色光由光电池接收,用光点检流计显示其读数,则出射的单色光所产生的光电流i 0(λ)与入射光强I 0(λ)、单色仪的光谱透射率T 0(λ)和光电池的光谱灵敏度S (λ)成正比,即式中K 为比例系数.若将一光谱透射率为T (λ)的透明物体(滤光片)插入被测光路,则相应的光电流可表示为由(3.14-2)和(3.14-3),得 本实验要求用单色仪测定滤光片的光谱透射率T (λ),作出T (λ)—λ曲线,并求出光谱透射率的半宽度(透射率降到最大值的一半的波长范围∆λ).实验内容1.定标单色仪在可见光区定标,光路图如图3.14-2所示.(1)光路调节:点亮汞灯,先不放透镜L ,使汞灯发光体中部与入射缝S 1大致对正,将入射缝S 1和出射缝S 2开大(如S 1≈0.5mm ,S 2≈2mm ,注意顺时针旋转为打开狭缝)用眼睛从出射缝S 2处向单色仪内观察,适当转动鼓轮,可清楚看见光源的不同颜色光的像.调节光源的高低和左右,使光源的像正好位于聚焦物镜M 3的中央.将S 1缝宽减小到0.1mm 左右,在光源与S 1缝之间加入聚光透镜L ,使光源经L 在S 1处成像.)()()()(114.30-=λλλI I T T )214.3()()()()(000-=λλλλS T KI i )314.3()()()()()()()()(000-==λλλλλλλλS T T KI S T KI i T T )414.3()()(00-==λλλλλi i I I T T T )()()(图3.14-2(2)调显微镜:在出射缝S2后面水平放置读数显微镜,使显微镜对S2缝的刀口调焦.调节显微镜的叉丝对准出射缝S2的中心位置.注意调好后的显微镜位置不能再移动了.(3)调节缝宽:调S1的缝宽,使汞灯的579.07nm与576.96nm两条黄谱线能明显分开.为使谱线细锐并有适当的亮度,入射缝S1的宽度一般不大于0.lmm.而出射缝S2可开得宽些(如2mm左右),以便能同时看到二至四条谱线.(4)识别谱线:在正式测定校准曲线之前,要先定性观察全过程,以识别谱线,即转动鼓轮,从红光到紫光再从紫光到红光,观察汞灯的所有谱线,认准谱线(对照表l,从谱线的颜色、强弱、谱线间距等方面去识别).(5)测量:以显微镜的叉丝交点为标准,缓慢转动鼓轮(应向一个方向转动,例如从红光到紫光),使汞灯的各条谱线中心依次对准叉丝交点,分别记下鼓轮读数R和它所对应的已知波长λ.以鼓轮读数R为纵坐标,以谱线波长λ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画曲线,便得到单色仪的校准曲线R-λ.2.测定滤光片的T—λ曲线(选作)在可见光区测定,用溴钨灯做光源,用光电池和光点检流计组成的光电接收器来测量相对光强.在单色仪定标的基础上,测定滤光片的T—λ曲线.(1)将光电接收器套在出射缝S2处,检流计选取合适的量程,并调好检流计的零点.(2)将光源换成溴钨灯,电流暂取4A,调溴钨灯使其经透镜L在S1处成像.转动鼓轮,观察检流计偏转格数随波长变化的情况,使鼓轮停在检流计偏转最大的波长位置处,逐步增大溴钨灯的电流,使检流计偏转较大(如100格左右),注意溴钨灯的电流不得超过其额定值5A.(3)选测量点:将滤光片插入光路,转动鼓轮,观察滤光片对不同波长的透光情况,考虑选取哪些点进行测量.在弱吸收附近.测量点可少一些,在强吸收附近,测量点要密些.(4)测量:将鼓轮R沿一个方向(例如从红光到紫光)旋到适当位置,记录光点检流计偏转格数i0(λ),对再加上滤光片,记录光点检流计偏转的格数i T.(5)作T(λ)—λ曲线.为了简便,可使T(λ)—λ曲线与R-λ校准曲线做在同一张大小合适的坐标纸上.(6)根据T(λ)—λ曲线计算中心波长λ0及半宽度∆λ的值.思考题1.对单色仪定标的目的是什么?2.从单色仪出射狭缝S2射出的光是真正的“单色光”吗?3.试比较分光计、单色仪、棱镜摄谱仪的异同点.3。
(完整版)东北大学单色仪定标实验详细过程
首先是实验报告中的记录表格,那本书上并没有给出完整表格,只给了一个表头,我们画表格的时候则要画至少19行(推荐20行乃至21行会更好些),老师在检查完实验报告后说许多人的表格画的不合格,大都是因为行数画少了。
其次就是实验前预习,老师讲解的时候真的会提问的,不过没有扣分就是了。
问的问题大致是六个,分别是:1.单色仪的结构原理2.单色仪定标的原理3.单色仪定标的意义4.如何识别谱图5.单色仪鼓轮读数怎么读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前3个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后三个问题稍后我会说明,这6个问题也就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弄懂了这6个问题整个实验操作就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进教室并将书包放好之后,老师会将实验报告收上来,然后让我们看一段幻灯片(自动播放的),同时她在那检查实验报告,幻灯片的内容就是上述的6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万一课前没来得及预习,将幻灯片里的内容记下来也可以。
幻灯片结束之后就是老师讲解了,这里我们略过,直接看实验过程吧。
注:单色仪的两狭缝宽度千万不要调!光谱、读数显微镜与单色仪透镜和汞灯以上就是我们实验时用到的仪器。
首先打开汞灯,刚开始不要急着观察,汞灯需要点亮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大亮度。
接着是调整单色仪鼓轮的位置注意:单色仪的鼓轮是配有一个反射镜的(让我拿下去了),单色仪鼓轮上主尺的读数是左大右小(老师可能会问到),和读数显微镜的主尺标示不一样,如上图所示。
而在实验时我们观察单色仪鼓轮读数是通过反射镜来观察,如下图:从反射镜中看主尺读数就是左小右大了,如此时的读数应为18.311mm左右(主尺上一个格1mm,测微鼓轮一个格0.01mm)。
我们通过拧动上图的杆来旋动鼓轮,鼓轮随着杆的转动而转动,不要把手伸到单色仪下方转鼓轮,拧动杆使得鼓轮的读数在18.000mm处,鼓轮的位置就调节好了。
然后是调整透镜的位置注意入射缝那有一个较亮的原点,那个原点就是入射光线,我们需要调节原点的亮度达到最大,前后移动透镜,观察原点的变化趋势,在原点达到最亮的时候停止,之后的实验中就不要动透镜了。
单色仪定标实验报告
单色仪定标实验报告单色仪定标实验报告引言:单色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和光谱分布的仪器。
在光学实验中,单色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对单色仪进行定标,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单色仪、光源、光电二极管、计算机等。
其中,单色仪是实验的核心设备,用于分离和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线。
光源则提供光线,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并转化光信号,计算机用于显示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检查和准备。
确保单色仪的光路调节良好,光源的亮度适中,光电二极管的接收面干净无污染。
2. 单色仪的定标a. 设置初始波长将单色仪调至初始波长,通常选择可见光谱范围内的某个波长,如红光的波长为650nm。
通过旋转单色仪上的波长选择旋钮,将波长调至设定值。
b. 光电二极管的校准将光电二极管与单色仪相连,并将其输出信号连接至计算机。
在计算机上打开数据采集软件,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然后,将单色仪的波长逐渐调整,记录下对应的光电二极管输出信号。
c. 构建定标曲线将记录下的波长和对应的光电二极管输出信号绘制成散点图。
通过对散点图进行拟合,得到定标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常见的拟合方法包括线性拟合、二次拟合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拟合方法。
d. 验证定标曲线选择几个已知波长的光源,将其光线通过单色仪,测量其光电二极管的输出信号。
将测量得到的输出信号代入定标曲线中,计算出对应的波长值。
与已知波长进行比较,验证定标曲线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对单色仪进行了定标,并得到了相应的定标曲线。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红光、绿光和蓝光作为已知波长的光源进行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当红光的波长为650nm时,光电二极管的输出信号为1.23V;当绿光的波长为532nm时,输出信号为0.89V;当蓝光的波长为470nm时,输出信号为0.72V。
单色仪的定标及对钠光波长的测定
选十六单色仪的定标及对钠光波长的测定一、目的要求完成单色仪的定标工作,并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要求:1.了解单色仪的光路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单色仪的正确定标方法;3.弄懂整个实验中各步调节的目的及达到此目的所需的视域特征;4.学会实验图线的正确绘制(要求定标曲线图应是一张符合精度要求的实用图线);5.寻找定标公式并据此求出钠光波长;6.钠光波长测量正确度达到1%。
二、仪器设备WDF反射式单色仪、高压汞灯及镇流器、钠光灯、聚光透镜、JXD—2型读数显微镜。
三、参考书目l. 杨之昌《几何光学实验》P.185—195。
2.WDF反射式单色仪使用说明书。
四、基本原理1.单色仪的光路结构及工作原理WDF反射式单式仪由入射准直管、色散系统和出射聚光管三部份组成。
它是以玻璃棱镜作为色散元件(亦有用光栅作为色散元件的单色仪),故又称为棱镜单色仪,其光路结构如图1所示。
S1:入射狭缝;S2:出射狭缝M1:球面反射镜(准直物镜)P:顶角为60°的三棱镜M2:平面镜,与P固定在一起M3:球面反射镜(聚光物镜)入射准直管:S1、M1组成平面镜色散系统:P与M2固定在一起组成恒偏向棱镜。
图 1出射聚光管:M3、S2组成。
外部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单色仪外)会聚在入射狭缝Sl后进入单色仪,直射准直物镜M1,经M1反射成平行光入射至平面反射镜M2,此光再经平面反射镜M2反射而进入三棱镜P,经棱镜色散,各种波长的光将以不同的角度射到聚光镜M3上,这些光经聚光物镜M3反射造像(入射狭缝S1的像)于一个曲面上。
在这个曲面上装有出射狭缝S2,其刃口中心定位于通λ的光线通过棱镜时具有过棱镜时具有最小偏向角的光线会聚成象的位置上。
如图l中的1λ的光线通过棱镜不处于最小最小偏向角,所以会聚成象于S2的刃口中心出射,而波长2λ就不能出偏向状态,所以它经M3成象后其象必定不在S2刃口中心,当狭缝S2较小时,2射。
只有具最小偏向角的光线才会聚成象于S2刃口中心(这是定标前必须将读数显微镜十字线调整到S2刃口中心的原因,它确定了一个标准位)。
单色仪的定标和光谱测量
光栅单色仪的定标和光谱测量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单色仪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2):掌握调节光路准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利用钠灯等标准光源对单色仪进行定标;(3):测量红宝石、稀土化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加深对物质发光光谱特性的了解。
(4):测量滤波片和溶液的吸收曲线,掌握测量其吸收曲线或透射曲线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简介单色仪(monochromator)是指从一束电磁辐射中分离出波长范围极窄单色光的仪器。
按照色散元件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棱镜单色仪和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光栅单色仪。
单色仪的构思萌芽可以追述到1666年,牛顿在研究三棱镜时发现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被分解成七色光的彩色光光谱,牛顿首先将此分解现象称为色散。
1814年夫琅和费设计了包括狭缝、棱镜和视窗的光学系统并研究发现了太阳光谱中的吸收谱线(夫琅和费谱线)。
棱镜的色散起源于棱镜材料折射率对波长的依赖关系,对多数材料而言,折射率随着波长的缩短而增加(正常色散),及波长越短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
1860年克希霍夫和本生为研究金属光谱设计完成较完善的现代光谱仪—这标志着现代光谱学的诞生。
由于棱镜光谱是非线性的,人们开始研究光栅光谱仪。
光栅光谱仪是利用衍射作为光学元件用光栅衍射的方法获得单色光的仪器,光栅光谱仪具有比棱镜单色仪更高的分辨率和色散率。
衍射光栅的可以工作于从数十埃到数百微米的整个光学波段,比色散棱镜的工作波长范围宽。
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光栅产生的是均排光谱,比棱镜光谱的线性要好的多。
它也可以从复合光的光源(即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的光源)中提取单色光,即通过光栅一定的偏转的角度得到某个波长的光,并可以测定它的数值和强度。
因此可以进行复合光源的光谱质量分析。
实验原理光栅光谱仪是利用衍射作为色散元件,因此光栅作为分光器件就成为决定光栅光谱仪的性能的主要因素。
1、衍射光栅:现代衍射光栅的种类非常多,按照工作方式分为反射光栅和透射光栅;按照表面形状可分为平面光栅和球面光栅;按照制造方法可分为刻划光栅、复制光栅和全息光栅;按照刻划形状可分为普通光栅、闪耀光栅和阶梯光栅等。
(普通物理实验)单色仪的定标
2 什么叫三棱镜色散的最小偏向角?单色光实现最小偏向角 的条件是什么?
答:如图,一束平行单色光经棱镜折射,入射光和出射光之 间的夹角称为偏向角,当入射角等于出射角时(条件),偏 向角有最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
3.出射聚光系统。由凹面镜M2和出射缝S2 组成,它将色散后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单色 平行光经M2反射后,会聚在M 2的焦面,即 出射缝S2的平面上,因S2缝宽较小,从S2输 出的是波段很窄的光,通常称为单色光.
数据测量及定标曲线绘制---
1. 调节透镜,光源的高低及水平位置,使光线垂直照射到狭缝上, 并使入射光尽量的强。 2。初步设置入射狭缝的宽度。(不能闭合,也不能过宽) 3。将出射狭缝放宽,旋转鼓轮,先用眼睛直接寻找出射光, 4。看到出射光后再用显微镜观察,注意显微镜聚焦。根据双黄线调 节入射狭缝的宽度,使双黄线能清晰的分开。 5。以双黄线和绿线为基准,向两测寻找并辩别谱线(根据谱线的颜 色、波长差及强度)。 6.找到谱线后,缓慢地转动鼓轮(从数字小往大转),直到各谱线 中心依次对准显微镜的叉丝时,分别记下鼓轮读数(L)与其所对应的 波长(λ),测量几次(转动方向相同),取其平均值。 7.以光谱线波长(λ)为横坐标,以鼓轮读数(L)为纵坐标画曲线即 得单色仪的定标曲线. 8。根据定标线测未知谱线波长。
L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λ
➢注意:转动鼓轮时必须向同一个方向转。
思考题
1 三棱镜的分光原理是什么?单色仪为什么要用平行光通过 三棱镜?它是如何实现分光的?
答:三棱镜的分光原理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角不同,使不同 波长的光出射方向不同。
因平行光入射三棱镜时,各点光的入射角相同,使同一波长 的出射角就相同。
利用三棱镜的色散,使不同波长的光线从不同方向射出成为 单色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色仪的定标
姓名:刘国强
学号:201418150285
班级:14级4班
学校: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单色仪是产生单色光和测量波长,进行光谱分析的基本仪器,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反射式棱镜单色仪其色散器件是棱镜,通过棱镜对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使各种光通过棱镜后能向不同的方向散开,通过在读数显微镜下的观察,得出数据.
关键词;单色仪,光谱,棱镜,汞灯光源,读数显微镜
1672年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而早在我国北宋初年(公元974-1020年),
杨亿著的《杨文公谈苑》一书中说:“嘉州峨眉山有菩萨石,人多收之,色莹白
如玉,如上饶水晶之类,日射之有五色.”这表明物质的折射率和光的频率有关,
而折射率取决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
不同的光在同
一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而棱镜的色散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单色仪是一种常见的分光仪器,利用色散元件把复色光分解为准单色光,能
输出一系列独立的、光谱区间足够窄的单色光,可用于各种光谱分析和光谱特性
的研究,如测量介质的光谱透射率曲线、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光电探测器的光
谱能量响应等,应用相当广泛.
一、实验目的
通过单色仪的定标,掌握棱镜单色仪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反射式棱镜单色仪,会聚透镜,汞灯,读数显微镜
三、实验原理
实验室中常采用的棱镜单色仪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透射式单色仪,
一类是反射式单色仪.本实验所用的是国产的WDF 型瓦兹渥斯反射式单色仪.其内部装置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见图一).
1,入射准直系统
由入射狭缝S 1和使入射光束变为平行光束的准直物镜M 1组成. 2,散射系统
主要是分光棱镜P 使光束色散,这是因为棱镜的材料对不同的波长(或频率)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n 所致,即)(λn n =.所以各种波长的光透过棱镜后能向不同的方向散开,如图一所示。
复色光
),,(321 λλλλ,以入射角1i 射入棱镜,单色光1i 以出射角2i 射出,不同
波长的光的出射角2i 是不相等的.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的夹角称偏向角,如图二中的即为单色光1λ和入射光之间的偏向角.
棱镜转动时,偏向角可以发生变化,当转动到某一位置时,偏向角具有最小值,称最小偏向角,用min δ表示,光学理论可以证明,当时
m i n δδ=时,21i i =,并且还可以证明,对顶角一定的棱镜,)(min n f =δ,n 为
棱镜P 的折射率,前面已指出了)(λn n =,所以,)(min λδf =.棱镜P 和平面镜M 作为一个整体,由单色仪下部的鼓轮手柄操作.转动鼓轮,
就改
变棱镜P 的位置,刻度鼓轮上的读数就表示出棱镜的精确位置,由此可知,对一定棱镜而言,)(~min λδf T =.另外由于反射镜和棱镜一起转动,这就保证了轴向光束始终满足于最小偏向角的条件.
3,出射光聚系统
由出射狭缝2S 和聚焦物镜2M 组成,色散后沿不同方向进行的单色光经物镜2M 会聚到出射狭缝2S 的平面上形成不同波长的光谱.随着棱镜的转动,在出射狭缝处将得到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本实验选用汞灯作为已知线光谱光源,在可见光波长范围(nm 760~400)进行定标,观察汞灯的线谱采用的是读数显微镜.
单色仪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的调节旋钮从上方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打开狭缝,逆时针方向则关小狭缝.实验中当狭缝宽度比较窄时,应在通过显微镜看清谱线的情况下调节狭缝宽度,切忌将狭缝全部关闭.
四、实验内容 1,光源的调整
将汞灯放在入射狭缝1S 前一定距离,并把和适当放宽(缝宽约为
mm 3.0),用眼睛在出射狭缝2S 处向单色以内观察,同时缓慢的转动鼓
轮,当视野中出现单色的光源像时,在调节光源的高低和左右位置,使光源像处在视场中央,这样就保证光源和入射狭缝1S 、准直物镜1M 共轴.然后,在光源和1S 之间放置会聚透镜,使光源成像在1S 上.
2,调节狭缝宽度
(1)用眼睛在出射狭缝2S 处向单色仪内观察,转动鼓轮是看到黄
光;
(2)置读数显微镜于出射狭缝2S 处,对出射刀口进行调焦,是清楚地看到线谱;
(3)将1S 缝减小到m μ50(或者黄普线清晰的分成两条)之后,将2
S 缝宽减小到恰好与一条黄谱线等宽,观察出射的线光谱,根据线谱的颜色、间距和相对强度辨认线谱。
3.定标
(1)让鼓轮从mm 18处开始缓慢的顺时针转动(注意:必须向一个方向转动,如从红光区转到紫光区,中途不要倒退).
(2)当各线谱恰好位于狭缝中心时,记录下鼓轮读数T 与谱线所对应的波长,填入表一中,重复测量三遍,取T 的平均值,三遍的测量方向必须一致.
(3)在直角坐标纸上以λ为横坐标,以T 为纵坐标,绘制拟合曲线即得定标曲线.并在图上标出鼓轮转向.
参考文献:
①《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徐建强、徐荣历,科学出版社。
②《单色仪的定标实验中汞光谱两条谱线的补充标定》,翟林华,征洋,2001.
③《单色仪光谱标定波长的研究》,王俊青,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8.
④《“单色仪定标”实验的综述》,杨之昌,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