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考试题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元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当Δt非常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由于影响加速度的因素较多,为了研究它们之间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故B错误;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C 错误;D.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当Δt非常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D正确。
故选AD。
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B.高速运动的汽车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A.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即静止的火车与高速运动的汽车惯性可能相同,故A错误;B.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大小无关,即高速运动的汽车不能很快地停下来,不是因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故B错误;C.乒乓球的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故C正确;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仍存在惯性,故D错误。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物理量中,属于基本物理量的是()A、速度B、加速度C、力D、质量2、在下列教学策略中,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的是()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进行实验D、总结规律3、在物理学中,关于力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可以脱离物体单独存在。
B、力的作用效果只取决于力的大小。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4、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心力指向圆心,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B、向心力是由其他外力提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向心力是一个虚拟的力,实际上并不存在。
D、向心力是物体自身固有的力,不需要外界施加。
5、在下列物理现象中,不属于能量转化现象的是:A. 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B. 水壶加热后水沸腾C. 风力发电D. 人体运动6、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秒B.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位是牛顿C. 质量、体积、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与物质的形状无关D. 功是物体受到的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是焦耳7、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臂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 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一定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C. 当支点位于杠杆中心时,杠杆才能平衡。
D. 只有当杠杆是等臂的情况下,杠杆才能平衡。
8、关于电流的方向,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所有类型的电路中,电流方向都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B.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同。
C. 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D. 在电路分析中,人为规定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负载后回到电源负极。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三物理教资试卷
科三物理教资试卷
科目三《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用于考查申请认定中学物理教师资格的申请者是否具备物理学基础知识、物理学科实验能力、物理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以下是《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试卷结构,以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5分)
试卷内容比例:
物理学基础知识约占40%;
物理学科实验能力约占25%;
物理教学实践能力约占25%;
物理学科技能与教学技能应用约占10%。
考试难度:中等。
总的来说,《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的是申请认定中学物理教师资格的申请者的学科知识储备、实验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要想通过考试,需要充分准备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以下四个教学目标,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是()A. 体会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B. 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C. 理解并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D. 能主动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勇于探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理解。
A选项:体会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这更多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实验在物理学中重要性的认识,但并没有直接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故A 错误。
B选项: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这是理解物理学本质的关键,属于科学思维的培养范畴,并未直接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故B错误。
C选项:理解并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这是物理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但同样没有直接涉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故C错误。
D选项:能主动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勇于探究,这明显体现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这正是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重要体现,故D正确。
2、题目: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以下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A.飞矢不动悖论B.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C.牛顿第二定律D.牛顿第三定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牛顿力学观点的理解。
A选项,“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运动和无穷小分割的悖论之一,与牛顿关于力的效应的观点无直接关联,故A错误。
B选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主要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没有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并未直接阐述力的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故B错误。
C选项,“牛顿第二定律”明确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直接体现了牛顿关于力的真正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的观点,故C正确。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秒。
B、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单位是米/秒²。
C、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单位是焦耳。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但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D、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3、题干: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三维目标范畴的是()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物理学科素养4、题干: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其中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是()A.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机械能的转化过程B.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C. 仅仅展示公式和结论,让学生记忆并应用D.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5、在以下哪个实验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B.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C.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D.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但方向随时间变化6、以下关于“波粒二象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 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C.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共有的属性D. 波粒二象性可以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观察到7、在下列关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衍射现象只能在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B、只有波长大于障碍物尺寸的光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衍射现象只发生在光波传播方向上D、光波发生衍射时,光波的能量会向四周扩散8、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B、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C、牛顿第三定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和情况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库仑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并测出了元电荷的电量D.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D解析:A选项,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A错误;B选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的,故B错误;C 选项,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但元电荷的电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不是库仑,故C错误;D选项,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故D正确。
2.关于电场和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和磁场都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B.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C.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的假想曲线D.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电场线和磁感线并不存在答案:D解析: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不是假想的,但电场线和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而引入的假想曲线,实际并不存在,故A错误,D正确;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到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不是闭合曲线,而磁感线是闭合曲线,故B错误;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用来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及方向的假想曲线,故C正确,但由于C选项的表述容易让人误解电场线也是闭合的,所以在此题中以D为最佳答案。
3.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置异种点电荷Q₁和Q₂,已知两点电荷间库仑力为F,电场强度大小为E,若将Q₁的电量与Q₂的电量同时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库仑力F’和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分别为:A. F’ = 4F,E’= 4EB. F’ = 4F,E’ = 2EC. F’ = 2F,E’ = 4ED. F’ = 2F,E’ = 2E答案:B解析:根据库仑定律,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与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理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B.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建立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答案:D解析:A选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的,不是牛顿测定的,所以A错误。
B选项,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电磁学的重要发现。
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纽曼和韦伯先后总结出来的,不是法拉第建立的,所以B错误。
C选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即洛伦兹力公式,是由洛伦兹提出的,不是安培提出的,所以C错误。
D选项,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是原子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所以D正确。
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B.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C. 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 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等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答案:A;C解析:A选项,多普勒效应是由于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这是多普勒效应的定义,所以A正确。
B选项,多普勒效应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波源的频率并没有改变,所以B错误。
C、D选项,当两列火车相向而行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会增大。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观察者和波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增大。
因此,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会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所以C正确,D错误。
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3.了解平面镜的主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领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虚像的概念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照镜子)介绍像的概念并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并制定实验方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即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教师通过作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平面镜的应用。
多媒体展示:铜镜、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
环节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对本节课学习归纳总结。
环节四:作业设计练一练: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找一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思考: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五、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对称、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
最新初中物理新课标及教材教法试题
最新初中物理新课标及教材教法试题初中物理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边教边实验和课处实验四种类型。
物理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反应。
物理研究过程的基本方法包括预、上课、复、练和总结。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有新授课、实验课、题课、复课、训练课和综合课。
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应包括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总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进度安排、实验教学安排、学生成绩考核安排和其他教学活动的安排。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物理量的定义式反映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教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实验法和举例法。
物理复课的过程是系统复基本要领、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进行范例分析,学生练,教师指导。
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教材、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加强直观性教学法;参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综合课为主、单一课辅借助具体形象为支柱,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中学生研究物理的兴趣特点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物理研究兴趣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具有选择性、自觉性和稳定性。
物理课程标准》是物理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物理教学原则和学生研究评价建议。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自主性研究、探究性研究和合作性研究。
《物理课程标准》没有提出演示实验的要求,这是为了加强探究性实验。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种研究方式是自主性研究、探究性研究和合作性研究。
5题:《物理课程标准》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探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选项为A.①②③。
7题: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标准》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研究要求。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下列哪个选项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A.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B. 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两者相互配合C. 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D. 教师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是知识的复制品2、题干:关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B.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C.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但可以忽略教师的认识规律D.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的教学规律,但可以忽略学生的教学规律3、在以下哪个选项中,描述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B. 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严格控制课堂纪律C. 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D. 追求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A. 提问要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的问题B. 提问要频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C. 提问后立即给出答案,以免学生思考D. 提问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5、关于简谐振动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振动能量在平衡位置时最大,在最大位移处最小。
B. 振动能量在平衡位置时最小,在最大位移处最大。
C. 振动能量在整个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D. 振动能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无规律可循。
6、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n),则光线进入水中后的速度为:A.(c/n),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B.(c⋅n),其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c),与介质无关。
D. 不确定,因为还需要知道水的具体类型。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C. 力的单位是牛顿(N)D. 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8、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B. 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磁场C. 磁场变化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D. 磁场变化在绝缘材料中产生感应电流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在物理学中,简谐运动是一种常见的周期性运动形式。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物体不相互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A、牛顿(N)B、千克(kg)C、克(g)D、千克米(kg·m)3、在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内能C、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热能4、以下关于物理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实验误差B、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C、实验数据应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D、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器材归位并整理实验环境5、在物理学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力的作用效果只取决于力的大小。
B. 力的单位是千克。
C.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6、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下面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A.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B. 物体的速度一定为零。
C. 物体只能静止不动。
D. 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7、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实验基本操作要求的是:A、实验前要检查仪器是否完好B、实验过程中要避免大声喧哗C、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D、实验结束后要将仪器放回原处8、在以下教学情境中,最适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是:A、教师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学生跟随笔记B、教师演示静电现象,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C、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不同斜面的滑块运动D、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简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实验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D.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C解析:A选项,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不是牛顿,所以A错误。
B选项,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实验,所以B正确。
C选项,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史实相符,所以C正确。
D选项,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伽利略的观点,与D选项中的“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相反,所以D错误。
2、下列关于机械能守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C.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 物体只受重力及弹力作用时,机械能一定守恒答案:C;D解析:A选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不一定守恒,比如:降落伞匀速下降,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选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不一定守恒,比如:在竖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机械能变化,故B错误。
C选项,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故C正确。
D选项,物体只受重力及弹力作用时,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故D正确。
3、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可以这样测定:把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该点时受到的磁场力与该小段通电导线的长度和电流的乘积的比值即该点的磁感应强度B.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某点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C.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D. 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答案:C解析:A选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由磁场本身决定的,与放入其中的电流元无关,故A错误。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电场和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闭合的曲线B.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客观存在的C. 电场和磁场都既有方向又有大小,是矢量场D. 电场和磁场在产生上都与电荷有关答案:C解析:A选项:电场线是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到负电荷或无穷远终止,因此电场线不是闭合的。
而磁感线是闭合的,但它并不是电场线。
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人们为了研究电场和磁场的分布而假想的线,它们实际上并不存在。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电场和磁场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们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都是矢量场。
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无论是静止的电荷还是运动的电荷都能产生电场。
但是磁场则不同,只有运动的电荷(即电流)才能产生磁场。
所以D选项错误。
2、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和机械波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B. 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与电场、磁场方向均垂直C. 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D. 任何电场在它周围空间都会产生磁场答案:B;C解析:A选项: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即波速方向)与电场、磁场方向均垂直,这就是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电场会在其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这是电磁场变化的一种重要规律。
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并不是任何电场都能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只有变化的电场(无论是均匀变化还是非均匀变化)才能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所以D选项错误。
3、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分别带有异种电荷,电荷量之比为 1 : 7,相距 r 时,相互作用力为 F,若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为( )A. F/7B. 7F/16C. 9F/7D. 16F/7答案:B;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库仑定律的应用以及电荷守恒定律。
物理实验试题含答案
物理实验试题含答案
题目一
问题:
一架飞机在水平方向速度为100 m/s的情况下升空,它的发动
机功率为60 kW。
若飞机的重量为3,000 kg,试问飞机升空过程中
飞机主要受到的驱动力是什么?
答案:
飞机升空过程中,飞机主要受到的驱动力是发动机产生的推力。
题目二
问题:
一个弹簧常数为1,000 N/m的弹簧,将一个质量为0.1 kg的物
体连接在垂直方向的支撑物上,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10 cm。
试问,当将物体向下拉至20 cm的位置后,弹簧的弹力是多少?
答案:
当将物体向下拉至20 cm的位置后,弹簧的弹力为80 N。
题目三
问题:
一辆汽车行驶在直线水平路面上,速度从8 m/s变化到24 m/s
的过程中,汽车所受到的平均力为36 kN。
试问汽车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汽车的质量是1,000 kg。
题目四
问题:
一根长度为2 m的钢丝绳,悬挂着一个重量为100 kg的物体,悬挂点到钢丝绳的中心的距离为1 m。
试问,该钢丝绳在断裂前能
够承受的最大张力是多少?
答案:
该钢丝绳在断裂前能够承受的最大张力是500 N。
题目五
问题:
一个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10 m的高度自由落下,试问当物体下落到5 m高度时,它的动能、势能和总机械能分别是多少?
答案:
当物体下落到5 m高度时,它的动能为50 J,势能为50 J,总机械能为100 J。
声音物理实验题
声音物理实验题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影响情感和情绪。
了解声音的物理性质对于深入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和被感知的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探索声音的物理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声音传播速度的测量目的:确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材料:音叉、细绳、扬声器、示波器。
实验步骤:1. 将音叉通过细绳悬挂起来,使其自由振动。
2. 将扬声器放置在靠近音叉的位置。
3. 连接示波器与扬声器,调节发音频率,使音叉的频率与扬声器发音频率相同。
4. 观察音叉振动时的共振现象,在示波器上可以看到峰值。
5. 测量音叉与扬声器之间的距离,记录下时钟显示的时间。
6. 通过距离和时间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二:声音的频率和振动频率的关系目的:探究声音的频率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音叉、细线。
实验步骤:1. 将音叉通过细线悬挂起来,使其自由振动。
2. 使用频率计测量音叉的频率。
3. 调节音叉的频率,观察音叉振动时的声音变化。
4. 记录不同频率下声音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声音的衰减目的: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现象。
实验材料:声音发生器、不同介质、音频测量仪。
实验步骤:1. 将声音发生器放置在室内的一端,连接音频测量仪。
2. 选择不同介质,如空气、水、木材等,分别放置在声音传播的路径上。
3. 测量不同介质中声音的强度。
4. 比较不同介质中声音的衰减情况。
实验四:共鸣管实验目的:了解共鸣管的共振现象。
实验材料:共鸣管、音叉。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共鸣管,将其一端打开。
2. 将音叉悬挂在共鸣管的一端,并慢慢加大音叉的振动幅度。
3. 观察并记录下音叉振动到共鸣管发出最大声音时的振动频率。
4. 更换共鸣管的长度,重复实验步骤。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物理性质。
实验一中测量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
实验二中观察声音的频率和振动频率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产生机制。
2022-教师资格证物理真题及答案
2021-教师资格证物理真题及答案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如图蜘蛛在地面于竖直墙壁间结网,蛛丝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450,A到地面的距离为1m,重力加速度9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假设蜘蛛从竖直墙上距地面0.8m的C点以水平速度υo。
跳出,要到达蛛丝,水平速度υo。
可以为( )。
A.1m/sB.1.6m/sC.3.2m/sD.1.5m/s2.在一静电场中,作一闭合曲面S,假设有∮D·dS=0(式中D为电位移矢量),那么S面内必定( )。
A.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为零B.既无自由电荷。
也无束缚电荷C.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的代数和为零D.没有自由电荷3.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
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5.6.是真空。
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的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到平衡,在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B.气体对外做功,温度不变。
内能不变C.气体不做功。
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小6.如下图,两平行板电容器的四块极板A、B、C、D平行放置(AB两板充电后与电源断开,CD两板始终与电源相连),每块极板上开有一个小孔,四个小孔M、N、P、p的连线与极板垂直。
一个电子以非常小的速度从小孔M进入A、B极板间,在被A、B极板间的电场加速后,从小孔P进入C、D极板间,但未从小孔Q射出。
那么( )。
A.假设将B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电子可能从小孔Q射出B.假设将A板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电子不可能上能从小孔Q射出C.假设将D板向左移动--小段距离,电子可能从小孔Q射出D.假设将C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电子可能从小孔Q射出迁的过程中可释放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8.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方式的总称。
初中物理教研员考试题(3篇)
第1篇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物理量不属于基本物理量?A. 质量B. 时间C. 力D. 能量2.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所受的拉力大小关系是:A. 摩擦力大于拉力B. 摩擦力小于拉力C. 摩擦力等于拉力D. 无法确定3. 下列哪个实验原理与浮力无关?A. 船浮在水面上B. 船只在水中下沉C. 轮船在水中浮起D. 热气球上升4.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镜子中的倒影C. 日食D. 星星闪烁5. 下列哪个物体属于导体?B. 铝制水壶C. 橡皮D. 木材6.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A. 磁铁吸引铁钉B. 两个相同的正电荷相互排斥C. 磁铁吸引铁屑D. 两个相同的负电荷相互吸引7. 下列哪个实验结论与欧姆定律不符?A.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B.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C.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D. 电流与电阻成正比8. 下列哪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A. 速度B. 加速度C. 力D. 功9. 下列哪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A. 功率B. 功C. 力10.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声音的衍射?A. 穿过墙壁的声音减弱B. 雷声的回声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的共振现象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会发生_________或_________。
12.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13. 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
14. 光的折射现象在_________中体现最为明显。
15.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_________。
16. 欧姆定律的公式是_________。
17. 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
18.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_________中最大。
19. 电流做功的多少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0. 简单机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考试题
1.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几种?
答:比较法,放大法,补偿法,模拟法,转换法,干涉计量法
转换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替代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模拟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能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放大法有几种,举例说明积累放大法。
答:累积放大法,机械放大法,电学放大法和光学放大法。
回旋加速器也是利用了积累放大的原理,电子每通过加速器半圆的出口进行一次加速,使电子的能量不断增加,如图1.3-6所示,电子的速度不断增加,V1<V2<V3<V4<┈<V10,即动能不断增加。
在拉曼光谱或红外光谱的测量中,由于电子噪音、机械振动噪声和环境噪声等,使单次扫描往往不能获得高分辨率和信噪比的谱图或曲线,也常常采用积累放大法进行多次扫描测量来降低本底噪音,提高测量的分辨率和获取有用信息。
3.什么事转换测量法?转换测量法分几种?
答:根据物理量转换成能测或易测的物理量进行测量,然后再求待测物理量,参量转换法和能量转换法。
4.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目的性,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自发性,安全性
5.设计性实验的一般类型和程序。
答:测量型,研究型,制作型
程序:1.建立物理模型;2.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法;3.选择实验仪器;4.选择实验参数;
6.实验操作;
7.处理数据;
8.撰写实验报告
6.教学实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
答:科学实验是以探索未知为目的的,实验过程是长期的,艰苦的,曲折的是失败与成功的坎坷道路上探索千金,探索的结果将导致科学的向前发展和不断完善。
教学实验室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设计的一些实验,是在认为的特定环境中,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测量,得到肯定的结果。
7.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答:①目的性原则:明确而说设计的教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②科学性原则:
③可行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负荷教育心理学原理,符合认知规律,要能应用与物理实验原则。
8.物理实验原则:
答:确切性(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预见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论述题:
1.论述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答:1.为获得物理现象提供典型表象
2.为建立概念提供感性认识
3.为探索规律提供思考对象
4.为建立物理模型提供表象支持
5.为解决问题提供过程展示
2.论述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答: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2.形成物理概念,验证物理理论探索物理规律,建构物理认知结构
3.发展物理智能,培养能力
4.培养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形成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