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基于认知地图的村落保护路径探索 ——以浙江省黄湓村为例.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大仙文化的重要基地。村内宗族文化氛围浓
重,并建有宗族文化的承载平台——祠堂,以
邵姓为首。板凳龙起源于黄湓村,这一习俗至
今已几个世纪。除此之外,黄湓村还有猪羊会、
龙灯会、接龙水、打蘸等祭祀文化活动(图 4)。
2.5 建筑风格及建筑现状
图 4 黄湓村民俗文化
黄湓村位于浙江中西部,毗邻安徽省,建筑风格受徽派建筑影响较大。村落内部传统建
1.1 认知地图与空间意向
认知地图这一观点最初是 1948 年在 E.C.Tolman 所著的《白鼠和人的认知地图》中被提 出的。1960 年,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1一书中,将认知地图引入城市空间意向认知中。 认知地图是“头脑中的环境”,它是真实环境在记忆中的复制品,是人们对周围所处空间信 息的搜集、组织、贮存、记忆,并对其空间方位和特征属性加以编码的产物。同时,每个个 体的不同,直接形成了每个个体独特的生活轨迹、特殊的城市认知及,构建个人脑海中不尽 相同的认知地图。
基于认知地图的村落保护路径探索 ——以浙江省黄湓村为例
李小康,李婧,马格文心
摘要:乡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富集地,乡村文化更是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驱动力,如何兼 顾文化遗产保护和村落开发,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村庄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省黄湓 村为例,通过认知地图的方式,对黄湓村传统文化、传统产业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建立村庄保护意向图数 据库,分析研究村庄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关键词:村落保护;黄湓村;意象地图;认知地图
以聚
集在这些节点位置,行成小的聚集空间。而对于游客来说,村北部入口广场、祠堂附近
广场、码头都是便于游客到达离开村落,以及联系整个旅行路线的重要节点(表 2)。
表 2 黄湓村节点意向比重表
编号
包含意向
频率(%)(村民) 频率(%)(游客)
村入口广场、游客中心、
A
15%
85%
黄大仙宫
B 宅前广场、邵大塘
晋朝惠帝年间,黄九丐夫妇迁来深泽定居,随后形成村落。黄湓古称深泽,为晋代叱石成羊
的黄初平(大仙)的出生地。2村名黄湓之黄即取之其姓黄字。湓字取义于沧海桑田,兰江河 道变迁,水冲沙涨,变原汉唐时期的深泽为泥沙淤积成的湓地。宋朝嘉靖元年,今黄湓村最 大宗族——邵氏一家迁徙于此,于二仙井旁定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种植大仙菜。黄湓村 连年河水泛滥,终于在康熙年间,修筑黄湓堤。同治年间,黄湓村最大民俗活动板凳龙创始。 至此,黄湓村文化大抵形成。1949 年后,黄湓村破四旧运动毁除了宗族祠堂、黄大仙遗址、 民俗活动等宝贵文化遗产。此阶段为黄湓村文化断裂时期(图 2)。
2.4 民俗文化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是每个传统村落的特
有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那些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心理底层结构和思维方式。黄
湓村作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村落,在民俗文化、宗族文化,甚至宗教文化上都有自己特殊的
地位和基因。黄湓村最具有特色的文化就是黄大仙道教文化。作为黄大仙的出生地,是传承
落外部人员对村落的认知以及兴趣点,以及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对村落进行发展和宣传的方
向。 本次研究采用访谈与手绘认知地图相结合的方式,要求随机选取的被访者在我们提前做
好的底图上,对地图进行绘制出他们各自的村落意象图,通过这样的手段,得到他们的村落
空间意象。此次调查共计发放底图 150 份,回收 143 份,其中村民 92 份,旅行者 51 份。我
Abstract: Rural areas are an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site in China. Rural culture is also a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 to balanc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villag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for village protection. This paper takes Huangpi Village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excav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Huangpu Village through cognitive map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village protection intention map databas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villages.
1 综述
乡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富集地,乡村文化更是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驱动 力,如何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村落开发,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村庄保护的研 究热点之一。如何挖掘村庄的传统文化、传统产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思路和探索。当前我 国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有建筑师介入通过核心建筑带动的,也有通过民宿等乡村旅游带动 的。但是如何通过沿街找到乡村保护和建设的实施路径是当前建设中的难题。
1.2 学界研究概况综述
1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一书中,结合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充分展示了 城市的重要性和可变性。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城市意向的研究都针对于城市中小型 空间,如城市公园或居住区等。乡村意象,就是在不同的群体和个体脑中形成的乡村心理图 像,具有意向性、可识别性和可区分性。乡村认知地图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差异。对于同一个 乡村来说,即使个体不同,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不同认知地图的分析,得出一个片区某些局部 的共同点,比如广场等聚集空间,或者有着集体记忆的标志物等。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得 出本土居民心中的乡村意向,从而用专业手段对乡村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改造。
1.3 当前乡村保护模式研究
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村落价值评价、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游客感知、 利益相关者等几个方面,其研究深度及广度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就古村落 的价值评估来说,胡燕等提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前提是对村落概念和文化内涵有一个清晰 明确的认知和准确把握,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进行保护和发展。在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的 平衡上,张鸿雁首次提出“精准保护”的传统村落规划理念,充分利用开发实现永续保护。 游客感知方面,冯淑华等基于游客感知构建了游客“真实感-满意度”测评模型,同时得到 “真实度与古建筑真实感、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呈显著相关”这一结论。利益相关者方面, 魏群峰提出混合效应模式,对政府机构、当地居民、文物部门和旅游企业四个核心利益主体 进行混合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围绕发展地方经济这一中心,各利益主体之间呈现环环相扣 的链接关系,最终求得 “整体最优”的结果。
黄大仙故里美味的“大仙菜”,也是黄湓村特有的蔬菜,是兰溪民间一道食之不厌的佳肴,
产自黄湓村,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符号的蔬菜。目前黄湓村产业仍以种植大仙菜为主。
图 3 黄湓村人口结构图
2 引自《神仙传》有年十五,家使牧羊,失之四十余年,其兄初起寻索于市中,遇道士求弟遂得,并问羊 安在?初平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成羊数万头。
2.6 街巷空间
黄湓村的街道有明显的江南街巷的风格。道路狭小窄而长,局部有一定的景观作装饰。 黄湓村宅间道路为 2m,仅可容两人侧身而过;村内的主路宽 4m,可用于车行,仅能单向通 过;而沿着村周围会有比较宽大的道路,可用于车辆双向通过,并设有人行道。作为典型的 南方村落,目前村内主要的水塘有邵大塘、邵前塘、麻车塘、王马塘分布其中。仍有大量居 民在水塘边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形成小的聚会空间。
大仙宫毋庸置疑成为了黄湓村最有文化特色的地点,在村民和游客
的意向图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次,黄湓村宗族文化氛围浓重,
所以祠堂作为承载宗族文化的地点,也占有很大分量(表 1)。
图 7 标志物分布图
表 1 标志物意向比重表。
A 黄大仙宫 B 广庆庙 C 祠堂 D 黄大仙故居 E 二仙井 F 公鲁庙
频率(%)(村民) 75%
2.3 现状人口及特色产业
图 2 黄湓村历史沿革图
黄湓村隶属兰溪市云山街道,人口 1767 余人, 农户 558 户,聚有 84 姓氏。人口结构呈
现老龄化特征,60 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 69%(图 3)。耕地 788 亩,水塘 75 亩,9 个生产队,
以蔬菜种植为主。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给黄湓村带来生机,成为城区的主要蔬菜基地。
们对上述意向图进行编号、叠加、判读、分析比较,建立数据库,归纳出村落意象地图的类 型和构成要素等特征,并作为评价不同类型居民空间意象差异的基础。
3.2 空间意向调查内容
3.2.1 标志物
标志物作为一种地标,能用来代表一个地区最有特点的文化,
而黄湓村作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村落,在民俗文化、宗族文化,甚
至宗教文化上都有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基因(图 7)。 首先,作为黄大仙出生地和黄大仙文化的孕育地和传承地,黄
3.1 空间意向调查
村民是村落文化形成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不仅熟知当地环境,还直接参与了文化
景观的构建。此过程一般历时较长,通过代际累积的构建,逐渐形成某种文化传统,并常常
带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征。虽然认知地图不能达到准确表达居民完整空间意向的程
度,但他无疑有助于说明人们感知村落的方式。而对旅行者的村落意向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村
55%
90%
35%
5%
70%
频率(%)(游客) 90%
35%
80%
75%
15%
60%
3.2.2 节点
节点是人们走入一个区域的重要战略点,是一个人在一个区域内重要的抵达点和wenku.baidu.com留
点。对于黄湓村来说,村子入口、广场、重要景观等都是形成重要节点的元素(图 8)。对村 民来说,祠堂南部广场、村委会、篮球场、水塘等开放空间都是便于村民聚集的点,村民可
筑依然包含粉墙黛瓦马头墙等元素。然而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程中,传统建筑风貌
遭遇到大量新建建筑的破坏(图 5)。现存的建
筑大约有 70%还保存着较好的空间形制,加
建的建筑较多,并且建筑体量通常过大,与
村落的整体风貌不符,有待在改造和建设中
完善。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图 6)。
图 5 建筑风貌图
图 6 建筑质量图
3 浙江省黄湓村意象空间的调查分析
黄湓村作为一个临近城市的传统村落,拥有着大仙菜、板凳龙、黄大仙文化等其他地方 无法复制的遗产。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黄湓村的原始村落逐渐被城市包围和挤压,甚至消 亡。对黄湓村的保护不能仅仅局限于村内街道和建筑,而是要通过对村民以及外来旅行者进 行空间意向采集和深度访谈并分析,使传统村落和独特文化都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和进一步 发扬。
2 研究样本概况——黄湓村
2.1 村落位置
黄湓村地处浙江中西部兰溪市
城区北郊,与兰溪市城区一江之隔,
总面积 2.4 平方公里。东与新亭、下
章、观音阁为邻,南界城区及余店,
西靠兰江,北毗后地和徐状元村,隔
堤有通往金华、千岛湖等地的铁路干
图 1 黄湓村地理位置图
线,兰(溪)浦(江)省道沿村东而过,水路可通金华、衢州、杭州,村北衔接城郊东路。
45%
25%
C 广庆庙、邵大塘、麻车塘
35%
45%
D 麻车塘
65%
45%
E 王马塘、篮球场、村委会
80%
广场、邵前塘、祠堂、高
F
90%
架出口
G 码头、江边景观
60%
35%
图 8 节点分布图
80%
3.2.3 道路
75% 3.2.3.1 村民
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在三江交汇口处。(图 1)
2.2 历史沿革
历史上,黄湓村曾经盛极一时。由于水运和漕运的需要,以及黄湓村的地理位置优越,
使得黄湓村成为当时兰江沿岸重要的商贾之地。加之联系约 2000 万人的港澳台同胞、侨胞
重要纽带的黄大仙信仰的中心---黄大仙诞生有于此,使得黄湓村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