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方治心悸
治疗心悸九法方剂总结(全程干货)
治疗心悸九法方剂总结(全程干货)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心悸发作时常伴有胸闷气短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等。
临床上,经方治疗心悸,方简效速,分为几个症型,特此总结一下1:温补心阳临床上很多心悸患者都属于心阳虚,这个占比多,多是由于各种原因损伤心之阳气,例如:发汗过多;或者过服苦寒之品而内戕阳气;或因年老阳虚,以及禀赋素弱等等,皆可发生心阳虚的心悸。
症见:患者两手交叉按其心口之上,即张仲景所说的“心下悸,欲得按”。
同时,还往往伴有体疲无力,少气懈言等症。
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无力,有时还会出现间歇脉。
治当甘温扶虚,补益心胸阳气,常用桂枝甘草汤:桂枝20g,炙甘草10g此方妙在药味单捷,又要一次服完,则药力专一,而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若心阳不足,邪气内陷,症见胸闷、心悸、咳逆,兼有气短、项背不适等营卫不和之证,用桂枝去芍药汤补心阳、振胸阳、调营卫。
若病人“微恶寒者”,或手足冷,背恶寒,阳虚较著,则用桂去芍药加附子汤若上述阳虚心悸,兼见烦躁不安等症,乃是阳虚而心神不能潜敛,治应补心敛阳,镇静神气,常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6g,炙甘草6g,龙骨12g, 牡蛎12g。
本方用桂枝、甘草温补心阳之虚;龙骨、牡蛎潜敛神气而镇静安心。
若有心悸动,汗出恶寒,烦躁眠差,脉弦芤迟,舌淡胖苔薄白者,证属阳虚欲动则用二加龙骨牡蛎汤补阳潜阳,调和营卫:龙骨20g ,牡蛎30g,桂枝20g, 白芍20g,炙甘草8g,大枣12枚,生姜6g,附子10g,白薇10g。
夫阳虚之心悸,若下使肾阳亦虚,兼见烦躁而手足厥冷,脉沉而舌淡者,则手足少阴阳气上下皆虚,治当心肾同温,上下兼顾,方用茯苓四逆汤:茯苓12g,人参6g,炙甘草6g,附子12g,干姜6g。
本方用茯苓、人参补益心气,附子、干姜、炙草(即四逆汤)温扶肾阳。
张仲景治心悸心慌的经典小方!
张仲景治心悸心慌的经典小方!展开全文张仲景治心悸心慌的经典小方!闹了半天,又是湿气惹祸本文理论依据:《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仲景临床中药学》、《经方方证要点》昨天,我给您写了张锡纯治疗心慌的方子,用于调治心血不足、神魂不安的患者。
我不知道您看过没有。
今天在这里,我再给您写一个。
只不过,这不是张锡纯的办法,而是张仲景的,两个人差了一千多年。
调治的思路,自然也完全不一样。
先来看这个医案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26岁,什么毛病呢?心下位置悸动不安,似跳非跳,似慌不慌,总之是感觉不安生,总感觉心跳不正常。
但这个情况也有改善的时候。
什么时候呢?就是大便拉稀、稍微腹泻的时候。
这个腹泻,隔三岔五来一回,然后心里面就安生了,但不久以后还是老样子。
这什么毛病啊?患者去过心内科,看是不是心脏不好,但是没查出来什么。
后来,此患找中医。
接待他的,是国内当代的中医经方大家。
医家这么一看,发现舌苔白滑,脉象弦。
而且腹部有振水之声。
再仔细一问,发现患者腹泻的时候,大便清水样,不臭。
看到这里,医家明白了,写了一张小方子——茯苓24克,生姜24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结果,6剂之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再也没复发过。
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个患者其实就是脾胃阳气不足,水湿之气停于心下胃脘所致。
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个患者,脾胃阳气不足,没有办法运化水湿之气,于是水湿化作痰饮。
水湿痰饮停在胃脘部位,犯于上,则形成了心中悸动不安之感。
犯于下,走于肠间,则体现为便溏、拉稀,清水样的便。
还有的,病邪犯溢于四肢,会导致浮肿。
腹部的振水声,就是水湿痰饮停聚的表现。
舌脉所体现的,也都是水饮之邪内聚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患者所谓的心慌、心悸、不安,说到底,还是水湿痰饮之邪作怪。
这种情况下,仲景的小配伍,茯苓、桂枝、生姜和炙甘草就比较科学。
它本名叫做茯苓甘草汤,基本配伍是茯苓6克,桂枝6克,甘草3克,生姜9克。
其中,桂枝和生姜温阳行水,茯苓利水健脾,炙甘草固护中焦。
张仲景治疗心悸的经方
张仲景治疗心悸的经方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所留下来的《金匮要略》是一部治疗各种疾病的经典。
其中就包括治疗心悸的经方,下面我们将按照步骤来阐述这个经方的使用方法。
步骤一:确定病因,明确证型
在使用张仲景的治疗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一个详细的辨证分析,确定患者的病因和证型。
在张仲景的经典中,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确切地判断出患者的证型非常关键。
步骤二:制作药方
在确定了患者的证型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张仲景的经方制作药物。
治疗心悸的经方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茯苓杏仁甘草汤”、“五子衍宗丸”和“保和丸”。
其中,“茯苓杏仁甘草汤”是张仲景治疗心悸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方剂,也比较容易制作。
步骤三:用药方法
使用药物的方法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经方使用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使用“茯苓杏仁甘草汤”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这些药材配好,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约十五分钟,待药汁冷却后,再喝下。
步骤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张仲景的治疗方法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比如在用药
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进行,不要超量或减量使用药物;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的质量和来源,不要使用有问题的药材。
治疗心悸的经方是张仲景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通过仔细的分析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在许多患者身上已经得到了证明。
当然在治疗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还需要在饮食上注意营养、调节情绪等。
总之,治疗疾病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治疗。
心悸的中医经方治疗病案
心悸的中医经方治疗病案心悸主要指患者自觉的感到心中悸动不安为主要的一组症状,西医所指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齐等等,都可经过中医辨证来治疗,今天继续分享一则医案患者王某某,农民,男,60岁。
2020年11月8日就诊。
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12年。
每遇人冬,天气严寒之时,出现心动过缓,心率每分钟40次,曾在西安市某医院治疗,医生建议安置心脏起搏器,因患者经济不宽裕,故没有安置,现患者心悸不安,胸中憋闷,后背恶寒。
观其舌淡嫩、苔白,切其脉沉迟无力。
辨证:脉沉迟为阴为寒,寒则血脉不温,阴霾用事,背为阳府,而虚其护,则心肺功能失其正常,故见胸满背寒之变。
为疏处方:附子,麻黄,细辛,红人参,麦冬,五味子服尽三剂,脉增至-息四至。
又服三剂,则心悸、气短、胸满、背寒等症消除,脉搏增至一息五至而愈。
(按语]心主血脉,“为阳中之太阳”,临床治疗心脏病,不能局限于“心血管”的一个侧面,不能只见有心脏病,就用当归,川芎,丹参,活血理气药物,理当重视心阳不足,阴寒痹阻的病理变化。
心脏病出现心搏频率下降,脉来迟缓,心胸发满,后背寒冷,反映了心之阳气不足,阴寒之气充盛,得以乘其阳位。
本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生脉饮合方。
启用力大气雄厚的附子,直补离官心阳之虚,振奋心脏功能,为治本之道。
麻黄、细辛在附子的督促之下温经散寒,以扫长空之阴霾,温煦膻宫,复苏心肺气血之功能而为佐使。
生脉饮为《内外伤辨惑论》方,方中三药,一补,一清,一敛。
功专益气敛汗,养阴生津,善治热伤元气,气阴两伤,汗多体倦,气短口渴,久咳伤肺,心悸气短等症。
夲人在临床治疗心脏病的心动过缓,脉来迟涩,心悸气短,胸满背寒,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生脉饮合方,在兴奋心阳之余,以滋养心肺之阴。
两方合用,能起到颉颇与相互为用的作用,临床疗效极佳。
本文旨在科普中医学知识,文章中所提到的方剂及中药借物擅自服用,如有必要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如有更多咨询,请关注或留言,也可转发评论。
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心悸的经方治疗
⼼慌胸闷、⽓短乏⼒,⼼悸的经⽅治疗55岁的黄先⽣2015年8⽉8⽇第⼀次来我这⾥就诊。
说⼼慌胸闷反复2年,来诊前曾在某院住院治疗,经西药治疗半⽉,效果不佳出院,慕名前来就诊。
除了有⼼慌、胸闷症状外,还有精神⾮常疲倦,总觉得很疲累,平素怕冷明显。
还可以看到他的⾆头胖⼤,⾆苔⽩厚。
诊脉:脉弦⽽⽆⼒。
查24h动态⼼电图显⽰:频发室性早搏(19895个)。
西医诊断:⼼律失常;中医诊断:⼼悸。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并⽤)这是少阴、太阴合病,夹饮,应当温阳化饮,于是开了真武汤合橘枳姜汤加减的⽅⼦:熟附⼦45g,⽩术30g,茯苓45g,法半夏20g,砂仁15g(打碎后下),薤⽩15g(后下),枳壳15g,陈⽪30g,⽣姜20g,4剂。
就诊5次,室性早搏消失2015年8⽉13⽇复诊,来诊时患者⾮常⾼兴,说服药后⼼慌胸闷有明显好转,精神也好了很多。
于是在前⽅的基础上调整:熟附⼦60g、法半夏25g、薤⽩20g,加⼲姜30g,继续服8剂。
2015年8⽉24⽇,第三次就诊。
⼼慌胸闷基本消失,各症状都改善很多,但仍有些⽓短乏⼒。
⼜在复诊的⽅⼦上加红参15g(炖服)、黄芪60g、煅龙⾻ 30g、煅牡蛎30g,服14剂。
2015年9⽉12⽇,第四次就诊。
胸闷⼼慌消失,⽓短乏⼒也好转,⼜在前⽅上调整:薤⽩15g,红参加⾄20g,黄芪加⼤⾄120g,6剂。
2015年9⽉30⽇,第五次就诊。
复查24h动态⼼电图,结果显⽰:室性早搏已经完全没有了。
患者平时有⾎压低,常头晕,现在⾎压也好转了。
前⽅再调整:熟附⼦45g、陈⽪15g、⼲姜25g、黄芪60g,去薤⽩,加⾚芍15g、桃仁10g,继续服⽤4剂巩固。
三个⽉后,黄先⽣因为其他原因就诊,经询问,没有再复发。
为何⽤真武汤加合橘枳姜汤黄先⽣⼼慌胸闷,精神疲倦甚,怕冷,⾆头胖⼤,⾆苔⽩厚,脉弦⽆⼒,⼀派少阴阳虚⽔饮之象,故⽅⽤真武汤加半夏、砂仁以温阳化饮。
⽅⼦中⼤剂量的附⼦可以温振颓阳,茯苓、半夏、砂仁、⽩术温阳健脾利⽔,合橘枳姜汤⾏⽓开郁,薤⽩通阳⾏⽓散结。
经典方剂四神汤治疗心悸(通用)
经典方剂四神汤治疗心悸心悸,又称心慌、心跳过速等,是指人体感到心脏搏动过缓、过速、不齐或有节律不整的症状。
心悸症状的出现可能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药物副作用、心脏病等多种原因相关。
针对这一症状,经典方剂四神汤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心悸病症,被认为效果显著。
四神汤,是中医学中一种具有镇定安神作用的著名方剂。
它包括人参、茯苓、朱砂、甘草四味中药,具有补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四神汤不仅能安抚悸动的心脏,还可以舒缓烦躁、改善失眠等心理症状,从而治疗心悸病症。
四神汤的配伍中,人参是主药,具有补气养血作用,可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茯苓则具有利水消肿、安神益气等功效,能够舒缓心情;朱砂是化瘀药物,可以疏通心脉,舒展血脉;甘草则具有解毒、养心安神作用,能够调和方剂味道。
四药合用,相得益彰,互相协同作用,达到治疗心悸的效果。
心悸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医认为,心悸的病机是由于心气不足或者心火上炎所引起的。
心气不足指心脏功能减退,心功能无法正常维持,导致心悸症状的出现;心火上炎则是指体内阳气过盛,造成心脏功能紊乱,引发心悸症状。
使用四神汤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心悸症状的目的。
四神汤的服用方法为口服,服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剂量用药。
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4.5g,每日3次,煎服。
对于轻度心悸症状,服用1-2周即可见效;对于较重的症状,需要较长的用药周期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虽然四神汤在治疗心悸症状方面有良好的疗效,但是在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由于四神汤属于中药方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调配和用药。
其次,部分患者可能对四神汤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应在使用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
最后,在服用四神汤期间,应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总之,心悸是一种让人心烦意乱的症状,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四神汤作为一种有效的中医药方剂,可用于治疗心悸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个治心悸的名方
一个治心悸的名方
【一个治心悸的名方——黄连温胆汤,可调治心律失常出现的心悸、心慌】
在不同的心律失常疾病中,我们经常遇到伴有心悸症状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证型就是痰热型。
《景岳全书》中也指出五脏病后生痰,主要在于脾肾。
脾之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内阻,脾之升清降浊功能失调,心神不宁,则心悸生。
临床上根据心悸的不同类型,可使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通补熟多熟少,或是通补兼施等不同手段,具体药味药量也应视病机特点权衡而定。
不论何种原因,痰热型心悸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痰凝、气滞、火炽。
在一定条件下,痰热一旦形成,则会“痰随火升,火引痰行,上干心神,变生诸症”。
根据前人总结“治痰必降其火,治火必顺其气'的经验,黄连温胆汤合人化瘀药的运用恰好融合了清热、化痰、降气、活血、化瘀以及宁心安神的基本治疗原则。
用药:黄连、姜半夏、干竹茹、枳实、陈皮、丹参、甘草、北柴胡、黄芩、茯神、
汤中黄连清热解毒,泻心火、宁心神。
半夏、陈皮燥湿化痰之功
显著;佐以茯苓健脾利湿;
柴胡、黄连疏泄肝胆郁热,宁心神;竹茹清热化痰,清心除烦;积壳疏肝行气,祛痞化湿;甘草益脾和胃,调和诸药,辅以丹参活血化瘀,药证相符,固然奏效。
运用经方辨治心悸体会
阴病 ,始得 之 ,反发 热 ,脉沉 者 ,麻 黄 附子 细 辛 汤 主
之。 ” 病 机 为 心 肾 阳虚 。 2 . 3 苓 桂 术 甘 汤 、 真 武 汤 方 讧 :适 用 于 心 悸 而 有 窄 虚 感 ,每 因 劳 累 或 受 凉 后 加 重 , 伴 眩 晕 ,胸 脘 满 闷 ,
首 创 于汉 代 张 仲 景 之 《 伤寒论》 ,他 将 外 感 疾 病 演 变 过 程 中 的各 种证 候群 ,进 行 综 合分 析 ,归 纳疾 病 的病 变部 位 ,寒 热 趋 向 ,邪 正 盛 衰 ,经 后 人 临 床 运 用 发 现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外 感 病 的诊 治 ,对 内 伤 杂 病 的 论 治 ,也 同样 具有 指导 意义 。 心悸 由体 虚久 病 ,饮 食 劳倦 ,情 志 所伤 ,感 受 外 邪 ,药物 中毒 等原 因 ,导 致脏 腑 功 能 失 调 ,以 心 的气 血 阴 阳不 足 ,心 神失 养 ,或 气 滞 、痰 浊 、血 瘀 、水 饮 扰动 心 神 而 发 病 。病 位 在 心 ,与 脾 、。 肾、肝 、肺 有
浙江中医杂志 2 0 1 3年 l 2月 第 4 8 卷第 1 2期
运 用 经 方 辨 治心 悸 体会
王 悦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管理 学 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5 3
关 键 词 经 方 辨 证 论 治 三 辨 法 心 悸
心悸 病 证 名 最 早 出 自 《 伤寒论》 、 《 金 匮要 略 》 ,
经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
经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二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去心)麻子仁半升大枣十二枚(擘)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又名】复脉汤【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经典回顾】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剂量】1、炙甘草用一两,生姜三片,桂枝三钱,人参二钱,生地黄一两,阿胶二钱,麦门冬五钱,麻子仁五钱,大枣十二到十五枚。
2、麦门冬和麻子仁是表里药,一个润肺,一个清肠,常常并用所以等量。
【组成】人参甘草地黄麦门冬桂枝阿胶大枣麻仁姜【时机】1、一名复脉汤2、结代脉。
只要心脏有问题的脉不整,就可以用。
3、病人是心肺虚肠胃实。
【方解】1、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健脾的;2、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够;3、麻子仁慢慢的把肠子清出来,中药的仁剂,杏仁、薏仁,都是油质比较多的,可以润滑,本来血就不够了;4、生地专门是补血的;5、阿胶是驴皮熬成的胶质,现在最好的是山东的阿胶,深咖啡色,阿胶专门补心血,阿胶止血的功能非常好,所以女人月经来的时候不能吃阿胶;6、把补血的药加在里面,要让它进入心脏进入动脉,所以重用桂枝。
【应用集锦】1、舌裂纹是由于舌为心之苗,心阴不足,不能上荣于舌,舌失濡养,则生裂纹。
可用本方治疗。
2、手心出汗,手心虽属心包络之部位,但心包络是心之外围,与心同气。
汗又为心之液,汗多则耗伤心气,故用本方益气敛阴以止汗。
3、炙甘草汤应用于心脏病、巴西多氏病、产褥热、肺结核、喉头结核等。
4、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5、心悸,不易入眠:炙甘草汤补心血。
【比较集锦】1、小建中汤,是补阳用的,没有生病也可以吃;2、炙甘草汤是补阴虚用的。
3、(1)心悸+水饮(突发呕吐、晕眩等),小半夏加茯苓汤;(2)血虚之心悸,炙甘草汤;(3)顽固的失眠证,心下悸得厉害,用其他的药不行,用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各12 克每每见效。
心悸的经方思路
心悸的经方思路1、心悸的性质1)以表里而论,《伤寒论》中所论心悸的发生虽多见于外感热病过程中,但多因误治耗伤心阳所致,邪已入里,故心悸为里证无疑。
即使小建中汤和炙甘草汤证中心悸见于外感病,但从治疗来看,仍以治里为主,又如第49条中因下法失当而致“ 身重心悸” ,治疗则不可再发汗,而先当救里,故心悸主病在里。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2)以虚实而论,《伤寒论》太阳病篇第64条桂枝甘草汤证中说:“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发汗过多,心液耗伤,阳随汗泄,心阳不足,故病人见心下悸而喜按,喜按为虚,拒按为实,故本条心悸属虚证,主用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
仲景书中治疗心悸的方剂中主用温补的居其大半,如茯苓甘草汤、炙甘草汤、小建中汤、真武汤、理中加苓汤、四逆散加桂汤等,故仲景所论心悸多虚证。
病人典型表现是心悸欲得按,故以手护胸。
这与导致心悸的原因多是汗下等误治也有一定关系。
只有辨清了虚实,才可避免在治疗中犯虚虚实实的错误。
3)以寒热而论,阳虚则寒,汗、下太过,致心阳虚,甚者阴阳两虚,故以寒证多见。
但也不乏热症,如《伤寒论》少阳病第264、265条,少阳病本当和解,医反发汗、吐下,耗伤津液而致邪热内传,故见心悸而烦,悸而惊等证。
2、心悸的兼症心悸兼症在心悸的辨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见的有发热、心烦、头眩、四肢逆冷、小便不利等,它们或单见,或多种并见,辨别这些兼症常有助于心悸的辨证。
1)发热:导致发热的原因很多,如感受外邪,内伤劳倦,邪热内盛,阴阳气血虚弱,痰饮、宿食、瘀血内阻等。
发热可致心悸,但心悸却不必令发热,故心悸伴有发热多因其他因素所致。
如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真武汤中出现发热,皆因表证未解之故;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汤证出现发热则是因邪客少阳所致,证见寒热往来;四逆散加桂枝汤证中可见身热,则是因肝气郁滞所致。
2)头眩:见于真武汤证和小半夏加茯苓汤证,二者皆因水饮内停所致,头为清阳之地,水饮中阻,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浊邪害清,故令头眩。
张仲景治疗心悸的经方
张仲景治疗心悸的经方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关于治疗心悸的经方。
1. 伤寒杂病论·心胸痹证方:
茯苓、白术各四两,半夏三两,制干姜二两,人参三两。
此方主治指标为“阳痿,阴痹,淋沥,心胸痹满”。
2. 金匮要略·败毒咳嗽上气篇方:
当归、白术、白芍各二两,甘草一两半。
此方主治指标为“喘急上气,腹胀食滞,面赤身热,或心下悸动”。
此外,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还提及了治疗“心下悸动”和“心
悸气短”等症状的药方,如桂枝加厚朴杏仁人参汤、归脾汤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方须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加减配方,切勿盲目使用。
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倪海厦治疗心悸的经方
倪海厦治疗心悸的经方
倪海厦治疗心悸的经方有:
1.丹参饮。
组成:丹参20克,黄芪15克,山楂10克,蒲公英15克,赤小豆
20克,熟地15克,茯苓10克,白扁豆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加水煮沸,去渣留汤,分三次服用。
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活络之功效,黄芪、熟地、茯苓具有
补气养血、益肾固精之功效,山楂、蒲公英能健脾消食、疏肝理气,赤小
豆具有利尿消肿之功效。
此方可滋养心脏,改善心悸等症状。
2.太子参饮。
组成:太子参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加水煮沸,去渣留汤,分三次服用。
功效:太子参、党参、黄芪为养血药,能滋养心脏,提高心肌收缩力,白术、川芎、当归调理气血,枸杞子能补肾益精。
此方可改善心悸、失眠
等症状。
3.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干姜5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研成细粉,制成丸子,每次服用10粒,每日三次。
功效:桂枝、干姜为温阳散寒之药,茯苓、白术为健脾利水之药,甘草为调和药,此方可缓解心悸、气短等症状。
经方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临床探析
经方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临床探析陈勋善;余天泰【摘要】目的观察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病气血阴阳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析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临床标准入选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治疗,疗程14 d,评价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等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7.1%,2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2.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心悸)评分疗效比较,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经方炙甘草汤治疗疗效更好,安全性可靠.【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17【总页数】4页(P2465-2468)【关键词】心悸;炙甘草汤;中医药疗法【作者】陈勋善;余天泰【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心内科福建南平3530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心内科福建南平353000【正文语种】中文心悸是指病人自感心前区悸动不安,惊慌恐惧,不能自我控制的一种病证。
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阻滞、房性或室性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
通过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等方法易于明确诊断,且运用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食道调搏术,或电除颤,或射频消融术,或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及除颤装置等多能有效控制症状。
但也面临着长期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易于产生致心律失常和毒副作用,比如普罗帕酮诱发心衰加重,洋地黄易于中毒,胺碘酮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β-受体阻滞剂不适用于哮喘患者,伊布利特可能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等[1]。
分享:治疗心悸疾病的基础验方—吴氏定心汤
分享:治疗心悸疾病的基础验方—吴氏定心汤我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遇见与诊治的心悸患者不下千例。
心悸病名来源于中医,症状与西医心血管疾病相吻合,治疗上两者并用,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也有西医的优势,两者相合,才能面面俱到。
所以,临床上我倡导“中西结合,不排中西,优势互补,两两共赢”的理念,以西医现代的科技检查技术描绘“人体棋盘”,明悉形势,以中医理法方药、西医药理病理遣兵落子,择药治病,治疗往往收效明显。
大多心悸患者在得到合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三到五天初见效,一周开始症状得到控制,半月趋于稳定,坚持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心悸患者以老年群体为主,多发于半百以上人群,该人群往往因为素有心脑血管基础病,体质较为虚弱,又常有家庭或者其他因素的情志刺激,易发作心悸。
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半百以上人群特点为“多虚多瘀”。
“多虚”表示人过半百,身体功能已走下坡路,精气亏虚,元神衰退;“多瘀”表示半百人群常有血脂、血压类基础疾病,从中医角度而言,在体内或是气滞,或是血瘀,或是痰阻等等。
“多虚多瘀”人群往往易因情志、劳动等原因发作心悸,轻者心动悸,休息自行缓解,重者怔忡不能解,不能自控而发危急重症。
在临床实效经验的基础上,我总结出治疗心悸疾病的基础验方“吴氏定心汤”,根据不同的证型表现,变量化裁,可以有效治疗心悸疾病。
吴氏定心汤组成:党参20g,茯苓25g,白术15g,当归8g,川芎10g,丹参8g,柏子仁20g。
方歌吴氏定心有奇方,三君为首补虚乏。
丹归川芎通瘀络,柏子仁来养心安。
方中三君子(党参、茯苓、白术)为首,党参补心气,白术益心气,茯苓宁心神,加当归、川芎、丹参通心络,佐以柏子仁养心血,合而成方。
作为治疗心悸病的常用基础方,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与证型加减变化:如心虚胆怯证,症见心悸不宁,善惊易恐。
坐卧不安者,加茯神、酸枣仁、远志、合欢花、牡丹皮,甚者加柴胡、龙骨、牡蛎。
如气血不足证,症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者,并用加减归脾汤(黄芪、人参、龙眼肉、熟地黄、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等)。
13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中药经验方
13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中药经验方大家常说的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
发作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心脏疾患导致的心率失常。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13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经验方,这些偏方来源于几位民间老中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方一:竹茹15克,龙胆草10克,莲子心9克。
龙胆草切细,与竹茹、莲子心放入大茶缸内,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
随饮随加水,直到味淡色清为止。
每日1剂,连服3~7日。
清热降痰火,用于治疗痰火扰心所致心悸。
方二:紫丹参、南沙参、太子参、苦参片各9克。
上药放药锅中,加适量水,文火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益气养阴,通络定惊,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阴不足之本虚标实心悸者。
方三:小麦50克,甘草9克,百合15克,生地18克,大枣10枚,生龙骨18克。
将生龙骨先煎后再与其它药一起煎,每日1剂,1日2次。
本方尤适用于心肝阴虚血少所致的心悸。
方四:白木耳9克,太子参15克,冰糖适量。
水煎饮用。
本方适用于气阴不足所致心悸。
方五:生地黄汁30毫升,生姜汁、白蜜各10毫升,粳米100克,淡竹沥40毫升。
将粳米煮粥,临熟,下地黄汁、姜汁,煮至粥熟,然后下白蜜、竹沥,搅匀,食后服之,或临卧服1碗。
本方滋阴清热,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心悸。
方六:朱砂2克,猪心1具。
将猪心去掉脂膜,洗净,用竹刀剖开,再把朱砂填人猪心中,将填好的猪心蒸至烂熟即成。
1日分多次服食,1个猪心可分2日服完,连服10日为1疗程。
本方补心安神、滋阴降火,适用于心阴虚,心火亢之心悸。
方七:人参6克,五味于、麦冬各9克。
将人参与五味子、麦冬共用文火煨煎,反复熬三次,将药液混合,频繁当茶饮,熬过的人参,捞出嚼服。
本方气阴双补,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心悸。
方八:荜茇5克,鲜鲤鱼1000克,川椒10克,生姜15克,香菜30克,葱白15克,料酒10克,味精1克,醋适量。
将鲤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切成三厘米的小块,把葱、姜拍破,再把荜茇、鲤鱼、葱、姜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烧沸,在文火上炖熬约40分钟。
心悸!中医治起来就是这么简单
心悸!中医治起来就是这么简单[cp]张胜兵:你是不是偶尔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这个叫心悸!中医治起来就是这么简单!有大量的房颤病人心悸难安,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源远流长,依据房颤的临床症状,多归属于中医“心悸”范畴。
对于心悸的治疗经方和时方治疗思路和用药颇有不同,但在临床上都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故作为医家应全面掌握,现将经方与时方治疗此证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能帮助中医同仁。
01经方治疗在仲景的《伤寒论》中已有明确的论述和证治方药,其方法既简单又实际,,药物少而精,效力宏而大,且副作用较少,正如民间所云:价廉物美。
现将经方治心悸,结合用药经验,再结合临床上的点滴心得体会,整理如下:1.心阳虚证1.1心阳不足主症:叉手自冒心,心悸或心下悸,欲得按。
治法:温通心阳。
代表方:桂枝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64条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心阳素虚,或发汗过多,更伤心阳,致心虚无主,故而喜按。
“其人叉手自冒心者,里虚欲为外护也。
悸,心动也;欲得按者,心中筑筑不宁,欲得按而止也,是以补助心阳为主”。
方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使心阳复而心悸则安。
1.2心阳不足,心神浮越主症:叉手自冒心,心悸或心下悸,欲得按,烦躁。
治法:温通心阳,敛摄心神。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出自《伤寒论》118条云:“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若心阳虚而烦躁者,仲景则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
方中以桂枝、甘草温通心阳,以龙骨、牡蛎收敛摄潜心神。
1.3心阳不足,痰浊扰心主症:叉手自冒心,心悸或心下悸,欲得按,烦躁、惊狂、卧起不安。
治法:温通心阳,祛痰敛神。
代表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出自《伤寒论》“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太阳表受寒邪后医者误用火攻,使寒邪陷里,不能外达,郁而化火,炼津为痰,痰浊扰及心包,发为心悸。
经方心悸案
经方心悸案“ 悸” 是一种跳动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
《伤寒论》、《金匮要略》有“ 心悸” “ 心动悸” “ 心下悸” “ 心中悸” “ 脐下悸” 等多种描述。
考其病机,《伤寒明理论》云:“ 不外二种。
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
” 因此其治法有二,一者扶正,如桂枝甘草汤;一者祛饮,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等。
心悸病机虽由“ 一虚一饮” 统摄,但变化复杂,涉及五脏六腑,关乎阴阳气血寒热虚实,临床必须仔细辨证,才能收到桴鼓之效。
1、真武汤证患者。
女,45岁,2005年4月2日就诊,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5年前因为喘憋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
坚持服地高辛、华法令,此次因为感冒诱发,出现心悸气短,活动后喘憋,头晕,咳嗽,咯痰,神疲乏力,自汗出,形体肥胖,畏寒肢冷,肌肉喟动,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舌淡、苔薄白腻、脉沉。
查体:血压140/80m mH g,心率84次/mi n,律绝对不齐。
双肺底可及细湿罗音,以左肺为重,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患者拒绝住院治疗。
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肺部感染。
中医诊断:心悸:脾肾阳虚,水饮凌心。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制附子15g,白术10g,茯苓20 g,生姜10g,白芍10g,桂枝10g,炙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头孢呋辛0.5g每日2次,消炎抗感染。
7天以后心悸消失,喘憋减轻,双下肢水肿消失,血常规正常,但仍旧有神疲乏力,自汗出。
形体肥胖,畏寒肢冷。
真武汤加减:制附子15g,白术10g,茯苓20g,生姜10g,白芍10g,党参15g,煅龙牡各30g。
7剂后,仅留有气短,肢冷,但症状均较前明显减轻。
患者继服用中药,嘱服金匮肾气丸,避风寒,避免感冒。
活动适度。
(按):此患者为阳虚水泛之症.肾阳亏虚,阳虚水泛,水气上凌所以心悸、胸闷、身瞤动、下肢水肿、肢冷畏寒。
用经方入门口诀心动悸,辨证选用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
用经方入门口诀心动悸,辨证选用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
用经方入门口诀
心动悸,辨证选用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人参汤,木防己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茯苓甘草汤,小柴胡加茯苓汤等;腹部动悸,辨证选用桂枝茯苓丸,柴胡加龙牡汤,小建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颈脉动悸,辨证选用苓桂术甘汤,小柴胡加茯苓汤等。
葛根加桔梗石膏汤,小柴胡加石膏汤,甘草泻心汤,甘草汤,苦酒汤,通脉四逆汤,猪肤汤,三黄泻心汤,大黄牡丹汤俱治咽喉痛,然葛则脉浮紧、项背强、发热恶寒无汗;小柴则发热、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甘泻则心下痞满而烦乱;三泻则口苦,面赤,便难,心下痞;甘则不红肿;桃则少腹急结;苦则咽中生疮,不能言,言无声;通则下利清谷,手足厥冷,里寒外热;猪则下利,胸满,心烦。
【经方】福建陈启医生医案:心悸心慌,中医经方服下如常,真不愧「复脉汤」之名!
【经方】福建陈启医生医案:心悸心慌,中医经方服下如常,
真不愧「复脉汤」之名!
患者:吴某
性别:女
年龄:49岁
主诉:一月前行走过程中心悸心慌,而后出了一身汗,之后总感觉心里不舒服,空空的,偶有心悸情况,二便可,纳可,眠可,偶有失眠,舌淡苔白,脉结代。
条文: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方歌: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处方:炙甘草汤
剂量:3剂
方组:炙甘草60g 生姜45g(切)人参30g 生地黄250g 桂枝45g 阿胶30g(后下,烊化)麦门冬45g 火麻仁53g 大枣30枚(擘)
煎服方法:上九味,以清酒(米酒)1400ml,冷水1600ml,先煮八味,取600ml,去渣,下阿胶烊化,温服200ml,日三服。
禁忌:生冷,海鲜,白萝卜,绿豆制品等清热降火之物。
治疗效果:三剂服完患者有事外出,时隔十余天后复诊,脉已如常,心悸及心里感觉空空的不适感已消失,真不愧“复脉汤”之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8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本方具温中建脾之效,脾胃为营卫气血化生之源,化源足则五脏 皆可得以濡养。故可用本方补益中气以治心脾不足之心中悸而烦者。 四、心肝血虚 症见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口燥咽干,或伴头晕,舌红,脉弦细。 治法: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方药:酸枣仁汤加减。本方养血调肝,安神定悸,清热除烦,适用于血虚失眠而致心悸 者。 五、心肾不交 症见心悸烦躁,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健忘,舌红,脉 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本方可滋水泻火,交通心肾,适于心烦失眠而有阴虚火旺,心 肾不交之症。 六、水饮凌心 症见心悸眩晕,胸脘痞闷,或伴恶心呕吐,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舌苔白腻水滑, 脉沉弦或沉细。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可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本方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用于脾阳不足,水饮 凌心之心悸症。若更见肾阳虚衰,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畏寒肢冷,头眩身喟,振振欲 擗地等症,则可选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七、热扰心神 本症可为胆火扰心之心悸烦燥,口苦咽干,胸胁满闷,或伴便干腹胀,舌红苔黄,脉弦 数等。亦可表现为心中懊憔,虑烦不眠等热扰胸膈之证。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心烦不眠 者,则为阴虚有热,水气不利。 治法:清热稳心,养阴除烦。
浅论经方治心悸
常钢 吉林市经开区常钢中医内科诊所132012
摘要心悸主要表现为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临床较为多见,仲景书中 亦多有论述。其病冈较多,且常有虚实夹杂者。笔者认为临证之时,应先辨六经、八纲,再 辨痰浊、血瘀、水饮、气郁等症,据证选择经方,视其病机,适当予以加减或合方,随证治 之,疗效显著。 关键词经方心悸
方药:胆火扰心者,可据症选用大、小柴胡汤加减。热扰胸膈者,可用栀子豉汤加减。
阴虚有热,水安,情绪不稳,甚则急躁易怒,或伴胸胁胀满,脘腹疼痛,手足不温,舌 淡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透达郁阳。 方药:四逆散加减。本方疏肝解郁,对肝郁气滞所致的心悸不安,情绪不稳,或伴有脾 虚之脘腹疼痛等症可临症加减使用。 临证加减 心悸之证,病因众多,临证加减需视其病因,或合方,或加味。若伴有血瘀者,可加丹 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或合用桂枝茯苓丸。若伴痰浊者,可加陈皮、半夏、茯苓、栝蒌 等化痰降浊或合用小陷胸汤。若惊悸不宁明显者,可加重镇之龙骨、牡蛎、磁石等品。总之, 选方用药,需视病机,随证治之。 总结 心悸之证,病因较多,但亦不外虚实两端,且常有虚实夹杂者。临证之时,先辨六经、 八纲,再辨痰浊、血瘀、水饮、气郁等症。据证选择经方,并可适当加减或合方,实为治疗
葛根黄芩黄连汤中葛根既可解肌热,又可清肠热,还可升胃肠津液。芩、连合用,苦寒清热, 坚阴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伍,能外解表热,内清里热。 体会:
喘证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要首先抓住其主症,结合兼
症辨别病性,施以相应的治疗。如无汗而喘的风寒表实证(35条),治宜麻黄汤;表寒内饮, 寒饮射肺证(40、41条),治宜小青龙汤;汗出而喘,邪热壅肺证(63、162条),治宜麻黄 杏仁甘草石膏汤;有汗而喘的风寒表虚证(18、43条),治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喘而汗出, 热迫大肠的里热证(34条),治宜葛根黄苓黄连汤。 (参考文献从略)
心悸之良法,方证对应,则疗效显著。
139
浅论经方治心悸
作者: 作者单位: 常钢 吉林市经开区常钢中医内科诊所 132012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310265.aspx
心悸之证,以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等症状为主。且常伴有气短、胸闷、 眩晕、失眠多梦、烦燥不安等。临床较为多见,仲景_节中亦多有论述。笔者试从经方中归纳 总结,加以鉴别,以使临证之时,可以得心应手,方证相应。 分证论治 一、心阳不振 本症心悸喜按,甚至惊惕不安,胸闷胸痛,舌质淡,舌苔白,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通心阳,镇惊安神。 方药:可选用桂枝甘草汤以温通心阳。若心悸较甚,伴有惊惕烦躁者,可用桂枝甘草龙 骨牡蛎汤以重镇安神。若更兼惊怍不宁,卧起不安者,则选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 逆汤补益心阳,镇惊安神。 二、阴阳两虚 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欠眠,面色无华,舌质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沉细 或结代。 治法: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本方为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剂,适于阴阳两虚,心脏失养所致 的心悸乏力,虚赢少气之症。 三、心脾不足 症见心悸心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建中补脾,调和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