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 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教案)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a065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1.png)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根据目标和本节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要求学生课前准备:(1)寻找生活中与杠杆相关的图片和工具,例如:各种用途的剪刀(理发剪、手术剪、手工剪、园艺剪等)、指甲剪、镊子、钳子、羊角锤、钢丝钳,螺丝刀等。
(2)绘图工具:直尺、铅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8ac3eb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0.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 杠杆》教案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 杠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edd55e53a580217fcfe8d.png)
《第1节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体会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4.通过设置的问题情境,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与杠杆的分类。
教学难点画出实际问题中的杠杆的力臂。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一、导入新课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1节杠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杠杆自主阅读教材P76~7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什么是杠杆?答: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__O__。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__F1__。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__F2__。
(4)动力臂:从__支点到动力作用线__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__支点到阻力作用线__的距离l2。
3.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它的支点是__B__点,动力作用点是__A__点,阻力是__吊桥的重力__。
4.如图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
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解:如图所示:(二)杠杆的平衡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77~7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理解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_F1l1=F2l2__或__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__。
(2)进行实验:①调节杠杆两端的__平衡螺母__,使杠杆在__水平位置__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__杠杆重力__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杠杆的调节方法是左倾__右调__,右倾__左调__;②实验过程中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__水平位置__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__力臂__。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3097b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b.png)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杠杆——杠杆的认识及平衡条件
![杠杆——杠杆的认识及平衡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14f2d3d4d8d15abe234e6c.png)
(2)通过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一般用虚线);
(3)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用符号标出垂足;
(4)用花括号或两端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写上相应的符号(l1或l2),即为该力的力臂.
知识点2杠杆的平衡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满足什么条件.
教师引入杠杆平衡的概念: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测量力臂方便.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
生:不能.
师: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参照教材P77页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
课堂小结:
1、杠杆的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课后练习:
如图所示,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数量足够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处在______平衡状态,应将螺母B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
课题
杠杆——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
授课人
王新翔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物理初中杠杆平衡教案
![物理初中杠杆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0c505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d.png)
物理初中杠杆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共同特征。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讨论法:在小组内讨论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杠杆?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学生回答:剪刀、钳子、撬棍、天平等。
(3)教师总结:杠杆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教师演示实验:用一根木棍作为杠杆,让学生观察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特点。
(2)学生观察并总结:杠杆在平衡状态下,支点两侧的力和力臂相等。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猜想一下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吗?(4)学生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能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
杠杆原理初中教案模板
![杠杆原理初中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74afc6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e.png)
杠杆原理初中教案模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
2.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学生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使用过的机械,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过的机械,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机械都是杠杆的应用。
二、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
1. 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即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教师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四、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杠杆称重,让学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解决实际问题。
五、巩固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和平衡条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杠杆的五要素示意图,巩固知识点。
2. 学生通过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了解杠杆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实际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和平衡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杠杆原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8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教案 杠杆
![8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教案 杠杆](https://img.taocdn.com/s3/m/64a1dd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4.png)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12.1杠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通过探究,知道省力、费力、等臂等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1.杠杆的归纳及杠杆的平衡条件.2.理解杠杆的分类.难点:1.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2.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把他这一重要发现报告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在信中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杠杆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道理呢?生活中又有哪些类型的杠杆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杠杆的相关知识.(二)新课讲授:(一)杠杆1.认识杠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使用过下列机械吗?回忆一下使用过程.(1)剪刀、杆秤等发生了怎样的运动?(2)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3)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在使用时这些机械都能绕一个固定点转动,都受到一个使其转动的力和一个阻碍它转动的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念.根据杠杆的共同特点,请学生尝试归纳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教师强调:(1)“硬棒”的含义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或基本不发生形变;(2)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①要有力的作用;②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可以是方的,也可以是圆的,即杠杆的形状是任意的,但必须是“硬”的;(4)杠杆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的其他位置.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都是杠杆的缩影.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工具是杠杆吗?学生认真思考举出例子.2.杠杆的五要素学生阅读教材“杠杆”部分,以教材中的撬棍为例,结合图片,自学杠杆的五要素,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讲解杠杆的基本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教师强调: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给杠杆作用力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3.力臂的画法教师:要正确画出杠杆上各力的力臂,关键是要明确力臂的概念.其步骤为:(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3)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并用大括号勾出,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出示图片,学生试着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明确一个完整的示意图应包含着杠杆的五要素.归纳总结:杠杆的画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例题】请同学们画出拉力F1的力臂.【答案】(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猜想假设】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可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导点拨:为验证上述猜想,我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aade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6.png)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dbaa0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a.png)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9b2f4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e.png)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识别并画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并掌握杠杆的基本结构及其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2. 探究杠杆的基本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总结出杠杆的五要素。
3. 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79d28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0.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第一章:杠杆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分类及应用1.2 教学内容杠杆的定义与特点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应用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讲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运用场景1.4.2 讲解杠杆的分类及应用实例1.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应用实例1.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条件2.1 教学目标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2.2 教学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2.4.2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实例进行解释2.4.3 教授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2.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三章:杠杆的力臂与力矩3.1 教学目标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2 教学内容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力矩的计算方法:力臂与力的乘积力矩的应用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讲解力臂的概念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臂在杠杆中的应用3.4.2 讲解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3.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力矩及应用实例3.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四章:杠杆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4.2 教学内容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剪刀、钳子、撬棍等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4.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4.4.2 讲解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4.4.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五章:复习与拓展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拓展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5.2 教学内容复习杠杆的概念、分类、平衡条件、力臂与力矩及应用拓展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人体杠杆、工程杠杆等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提问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5.4.2 讲解复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杠杆的理解5.4.3 讲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5.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六章:简单机械与杠杆6.1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掌握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分类:斜面、滑轮、杠杆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剪刀、钳子、撬棍等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作用6.4.2 讲解杠杆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实例6.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及杠杆应用实例6.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七章:杠杆的动态分析7.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杠杆的动态变化掌握力矩的计算与平衡条件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杠杆的动态变化分析:力与力臂的变化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矩的计算及平衡条件的应用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讲解杠杆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力与力臂的变化对平衡状态的影响7.4.2 讲解力矩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7.4.3 讲解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7.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7.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八章:生活中的杠杆8.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8.2 教学内容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具、工具、交通工具等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8.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的方法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讲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杠杆原理8.4.2 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原理的方法8.4.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实例8.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九章:杠杆的效率9.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2 教学内容杠杆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减小力臂与力的乘积、增大负载的力臂与力的乘积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杠杆效率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讲解杠杆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9.4.2 讲解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及应用实例9.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杠杆效率应用实例9.4.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十章:复习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拓展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和应用10.2 教学内容复习杠杆的动态分析、生活中的杠杆、杠杆的效率等内容拓展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人体杠杆、工程杠杆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4 教学步骤10.4.1 导入:提问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10.4.2 讲解复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杠杆的理解10.4.3 讲解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10.4.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杠杆的概念与分类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杠杆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2.1 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2.1 杠杆](https://img.taocdn.com/s3/m/80f555032e3f5727a4e96217.png)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可以完成直接用手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六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
师:同意他们说法的同学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好,那么谁能针对刚才的发现提出一个问题?生5: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机械时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师:大家想知道吗?生(齐答):想知道。
师:今天通过学习新的一节“杠杆”就可以解释这一问题。
(教师板书:杠杆)反思: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d79ec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5.png)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4.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多媒体、铁架台、杠杆、钩码、指甲刀、剪子、扳手、钳子、羊角锤、订书机、酒起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瓶饮料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盖。
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产生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
指出起子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一种。
二、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实验桌子上的杠杆,小组讨论杠杆有什么特点。
并找同学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用到那些杠杆,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学生自学从课本中找出杠杆的5要素,教师找学生回答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讲解杠杆中的三点、两力、两臂。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吗?什么情况下力臂在杠杆上?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3.在实际的测量中,你认为甲图和乙图哪一个更容易测出力臂?讨论结束后找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进一步加以强调。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1.这个实验应提出怎样的问题?2.你的猜想和假设是什么?3.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教师让学生让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2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F1+L1=F2+L2假设二:F1-L1=F2-L2假设三:F1/L1=F2/L2假设四:F1×L1=F2×L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不挂重物时,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36381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5.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阶杠杆、二阶杠杆和三阶杠杆。
2. 力臂和杠杆平衡条件: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即力矩相等。
3. 杠杆的应用:介绍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理解力臂的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分类、力臂的概念、杠杆平衡的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钳子、天平、滑轮组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剪刀、钳子等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为什么能起到省力、省距离的作用。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
3. 例题讲解:运用实际例子,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题过程。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平衡的条件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力1:10N,力臂1:0.5m力2:8N,力臂2:0.6m答案:力1和力2的力臂乘积分别为5N·m和4.8N·m,所以力1的力臂乘积更大。
问题:一把剪刀的刀片长度为20cm,刀柄长度为10cm,请计算剪刀的力臂。
答案:剪刀的力臂为10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470f9b52acfc788ebc9d8.png)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杠杆。
明确支点、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杠杆平衡等概念。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杠杆研究的实验过程,能正确找出杠杆五要素,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物理学科严谨的实验观,产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杠杆五要素、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条件【难点】力臂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同学们你们相信么?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点头,有些则在摇头,那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杠杆》。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杠杆1.杠杆概念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面有一些图片比如翘翘板,剪刀等。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手举得最高的同学你来说一下,他说,都是一根硬棍围绕一个点转动,其实这种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五要素请同学们看一下多媒体,这上面就是一个杠杆;他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距离。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距离。
而力臂的确定,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根据杠杆示意图确定杠杆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注动力臂或阻力臂。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杠杆的力臂。
最后一排的同学,你来。
好,请回。
这位同学是不是绘制的非常正确啊,看样子大家已经掌握的这部分知识。
(二)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概念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动态图,分别是处于静止和匀速转动状态的杠杆。
杠杆在动力、阻力作用下匀速转动或静止称之杠杆平衡。
2.探究实验那大家知道什么情况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么?请大家观看老师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告诉我,大家的猜想。
这时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接下来我会做出以下操作1.改变一侧钩码数量。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98143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2.png)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实验演示:- 教师演示杠杆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臂的长度。
3.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杠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学生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长度,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的变化。
4. 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杠杆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5. 知识应用:- 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平衡点位置。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本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节,学习杠杆、滑轮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第3节,学习分析并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本章共分3节: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习设计实验表格,学习收集数据并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的猜想.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最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斜面和轮轴的工作原理.本节也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这个实验探究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学会安装滑轮,总结出两种滑轮的特点.3.第3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杠杆、识别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②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通过组装滑轮组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③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会正确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会滑轮组的好处;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其应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滑轮组的组装和省力分析,测斜面和滑轮组、杠杆等机械效率的方法.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结构.【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及画法,变形杠杆的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关于撬棒、开瓶器、跷跷板、镊子、剪刀等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工作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这些工具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回答:它们都是硬棒,这些硬棒在受力的时候,都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教师鼓励生的回答,并引出杠杆概念.板书: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并探究杠杆.【进行新课】知识点1 杠杆的认识师:在我们生活中用到杠杆的地方很多,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杠杆必须是根“硬棒”?(2)杠杆必须是“直棒”吗?生1:如果杠杆不“硬”,在力的作用下它将很容易发生形变,不能工作,因此杠杆必须是硬棒.2:杠杆定义中的硬棒指的是“不易变形”的物体,所以杠杆不一定是直棒,其形状可异.教师总结: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还可以是某个机械组合的一部分.师:为了进一步了解杠杆,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并进行讲解)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多媒体课件)1.杠杆的五要素:(如下图)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动力: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2表示.2.力臂的作法: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作力臂的一般方法为:(1)找出支点并用O标出来;(2)通过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一般用虚线);(3)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用符号标出垂足;(4)用花括号或两端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写上相应的符号(l1或l2),即为该力的力臂.例题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甲所示,是一个Z形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解析:作力臂的步骤是: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有的在图中已经标出力的方向);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④标上并在其旁边写上l1或l2.答案:如图乙所示.知识点2 杠杆的平衡教师播放课件:使用杠杆搬动巨大石块的情景.请大家观看,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杠杆可以完成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杠杆可以省力.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但到底满足什么规律呢?好,下面我们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满足什么条件.教师引入杠杆平衡的概念:板书: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杠杆平衡.教师请一位同学演示用不同的方式推门的效果:①在门把手附近用力推门;②在门轴附近用力推门;③在同一位置沿不同的方向推门.并要求这位同学说出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推门时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越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2)讨论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4)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设计表格(供参考)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测量力臂方便.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师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生:不能.师: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好,现在请同学们参照教材P77页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师: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师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 l1=F2 l2教师总结: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所用的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即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一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说它是杠杆.我们也了解了杠杆的特点、好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还能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杠杆这节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这节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找支点和作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又涉及到物理中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提炼方法步骤:一(支)点二力和方向,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垂线(段).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一课时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2.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与力臂的大小和力的大小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盲目猜想,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使学生合理的科学猜想,快速进入探究的课题.在分析数据时,教师既要放开主动权,又要参与引导,如提醒学生可以先把数据分开来考虑.把四个数据按物理量分成两组进行分析,接着把有特色的数据放在一起研究,最后把所有的数据统一起来,运用数学工具: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方法,讨论,寻找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这样不仅营造宽松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素材积累】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
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