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统计指标解释
灾情指标解释

指标解释一、灾情基本指标-------时间灾害发生时间:指灾害发生的日期和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和24小时标准计时方式填写。
要校对好计算机时间。
一般准确到小时;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瞬时性自然灾害要准确到分钟。
特别要注意“灾害背景情况”的出现并不一定是灾害发生的时间。
除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外,其他灾害发生的时间可酌情掌握。
灾害结束时间:指灾害过程基本结束的日期,采用公历年月日填写。
灾情稳定后,损失不再继续扩大或者受灾区域内人员不再受到灾害的直接影响,此时间即为灾害的结束时间。
灾害时间上报要求:1、自然灾害发生后,行政村(社区)应在灾害发生后的1小时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一个半小时内报县,县级需2小时内报市,市在4小时内报省,省6小时内报民政部。
(民政部每季度通报一次全国灾情报送情况。
2、为了及时掌握灾害发生情况,我们需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地理信息和媒体信息。
积极与有关部门和领导沟通,处理好与自然灾害有关系的人为事故、灾难等事件,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3、一般灾害如果迟报,省厅不予接收;发生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迟报的,省厅将通报。
二、灾情基本指标-----灾种1、灾害种类:指干旱、洪涝、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判断灾害发生种类时,以最初发生的原生自然灾害为主要灾害种类,各类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归类到原生灾害中。
例:洪涝导致的泥石流灾害,应统计为洪涝灾害;因地震导致的滑坡应统计为地震灾害,依此类推。
要注意区别洪涝灾害与风雹灾害。
雷电归入风雹灾害。
不管是否人为的森林草原火灾也要上报。
2、洪涝灾害与风雹灾害区别: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洪水灾害指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
雨涝灾害指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

• 冰雹是降落到地面的冰球或冰块,是
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雹粒小的 如豆粒,大的如鸡蛋、拳头,往往给农 牧业、工矿企业、电信、交通运输等造 成较大损失。冰雹在中纬度地区最常见 ,一般能持续15分钟左右,常出现于春 、夏、秋天的中午到傍晚,但冬天很少 出现。
自然灾害统计制度
目录
灾害种类 灾害时间 农作物受灾情况 报送时限 报送原则
灾害种类
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 冻、雪等气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
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
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灾害种类
• 1、干旱灾害:指一个地区在比较长的时
灾害时间
灾害发生时间
采用公历年月日和24小时标准计时方式填写。 一般准确到天;对于地震、山体滑坡、泥石 流等发生时间准确到分钟。
灾害结束时间
灾情稳定后损失不再继续扩大或者受灾区域 内人员不再受到灾害的直接影响。
农作物受灾情况
受灾面积(因灾减产1成以上) 成灾面积(因灾减产3成以上) 绝收面积(因灾减产8成以上)
续报:24小时零报告制度。24小时 零报告制度是指在灾害发展过程中, 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每24小时须上报 一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即使数 据没有变化也须上报,直至灾害过 程结束。
核报:灾情稳定后,全面开展灾情 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
报送原则
1 及时有效 2 准确无误 3 完整无缺 4 客观可靠
所谓及时,就是灾害发生后,第 一时间收集、整理、上报灾情信息; 有效,是指获取的灾情信息要有实 质性内容。
包含关系
农作物播种面积。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其中受灾最 重的一次
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统计与分析

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统计与分析地震是一种地壳发生破裂或者地壳内部构造发生变动所造成的自然灾害现象。
地震的发生常常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其中人员伤亡情况是衡量地震灾害严重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地震对人们的影响,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一、人员伤亡统计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情况常常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历史记录和统计数据,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死亡:地震引起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土石流等情况,导致人员被压埋、被困、遭受重创甚至死亡。
2. 受伤:地震引发的震源破坏和次生地质灾害,使人员受伤、多发外伤、骨折等。
3. 失踪:地震后,受灾地区通讯中断、交通中断等情况下,部分人员可能失踪,家属无法联系。
4. 疏散:地震造成的恐慌情绪、建筑物受损等情况下,人员被紧急疏散,可能会出现失散情况。
二、人员伤亡分析对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制定更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1. 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与地震强度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地震强度越大,引发的次生灾害越多,人员伤亡情况也相对严重。
2. 建筑物的韧性和抗震性是影响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抗震设防不足、建筑结构脆弱的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物倒塌引发的人员伤亡较多。
3. 灾后救援和抢险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降低人员伤亡有着决定性作用。
快速、有序的救援行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提高生存率。
4. 人员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是影响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震灾害中,人员应保持冷静,按照应急预案行动,积极自救自护。
综上所述,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
通过对人员伤亡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震的危害性,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
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加强地震风险评估、加强建筑抗震设防、提高公众应急意识等方面的工作,以有效应对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解读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解
读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灾害统计制度,下面对其进行解读: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对自然灾害的灾情信息进行了规范,
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救助情况等
方面的信息。
该制度旨在为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供依据,同
时也为社会公众了解灾害情况提供了渠道。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则是针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
制定的统计制度,主要包括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
接经济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居民财产等方面的损失,间接经济
损失则包括停工停产、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损失。
该制度旨在为政府部
门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支援灾区提供
参考。
这两个统计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灾害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统计数据,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公开的统计数据,了解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同时,这两个统计制度也是我国灾害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灾害管理工作提
供了有力的支撑。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国家)

目录(一)总则(二)统计范围和主要内容(三)灾害信息的统计报送二、报表目录三、调查表式(一)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二)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三)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年报表》(四)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五)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六)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七) 《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台账》(八) 《因灾倒损住房户台账》(九)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台账》四、指标解释五、附录(一)灾害种类术语解释(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三)附则(一)总则1.为及时、准确掌握自然灾害情况,为救灾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制度。
2.自然灾害情况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和救灾工作情况。
3.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协调和管理,并接受同级政府统计机构的业务指导。
民政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情况的汇总、发布等管理工作。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开展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报送工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本制度的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漏报、迟报,不得伪造和篡改,应当严格执行本制度中有关的自然灾害统计报表格式、指标设置、统计口径等规定。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灾情,提高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统计范围和主要内容1.本制度以乡镇(街道)为统计单位,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上报单位。
2.本制度所称的自然灾害是指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3.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种类、受灾范围、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统计范围包括农垦国有农场、国有林场、华侨农场中的受灾人员。
基本指标解释

基本指标解释
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对本规范中相关基本指标界定如下:
基本住房:城镇和农村地区受灾群众所拥有的、主要用于居住的房屋,包括客厅、卧室等,不含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
倒塌住房:因灾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构件多数倾倒,必须进行重建的房屋;以及因灾遭受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牧区帐篷。
严重损坏住房:因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部分倒塌,需采取排险措施、大修或无维修价值需拆除的房屋;以及因灾遭受严重损坏,需进行较大规模修复的牧区帐篷。
一般损坏住房:因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或个别非承重构件严重破坏,需进行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房屋;以及因灾遭受损坏,需进行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继续使用的牧区帐篷。
具体统计调查过程中,统筹考虑房屋安全鉴定单位的鉴定结论,综合确定倒损房屋具体情况。
统计调查范围仅限于因灾受损房屋。
对于灾前即已鉴定为危险房屋的,灾后需重新鉴定,因灾损坏程度加剧的房屋纳入统计调查范围。
原则上,A级不纳入统计,B、C、D级结合具体情况可确定为一般损坏或严重损坏。
受灾情况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受灾情况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受灾情况统计表是一种统计和记录灾害发生后的情况和相关数据的工具。
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其他灾害事件发生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受灾地区的情况、评估灾害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救援和恢复计划,需要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受灾情况统计表,可以对灾情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受灾地区的基本信息、灾害类型、灾情程度、伤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受灾人口、受灾房屋和农作物的状况、救援和恢复工作进展情况等。
受灾情况统计表的制定和填写工作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救援队伍、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
经过实地调查和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这些数据会被整合到统计表中,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
灾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灾害管理和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受灾情况统计表,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灾害对受灾地区的影响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救援和救助工作。
同时,这也为灾后的恢复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助于迅速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受灾情况统计表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全社会的合作机制。
在灾害面前,政府、救援机构、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应当密切协作,共同努力,确保受灾情况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灾害,减少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实现社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给读者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组织,使文章更易于理解。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受灾情况统计表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统计表的背景和目的。
文章结构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使读者能够逐步了解受灾情况统计表的相关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受灾情况统计表的三个要点。
第一要点可能包括灾害类型、灾区范围和灾情严重程度等内容。
第二要点可能涉及灾民救助措施、灾后重建计划等。
第三要点可能包括灾后心理疏导、灾害预防措施等。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指出受灾情况统计表对社会的影响。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主要指标解释(-)灾害种类1.洪涝灾害:指因降雨、融雪、冰凌、溃坝(堤)、风暴潮等造成的江河洪水、渍涝、山洪等,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包括江河洪水、山区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城镇内涝等二级灾种。
江河洪水:指因暴雨引起的江河水量迅增、水位急涨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指山丘区由降雨诱发的急涨急落的溪河沟道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区洪水中泥沙石等固体物质含量较少,因灾遇难人员多呈溺亡特征,建(构)筑物受损以冲刷与淹没为主。
冰凌洪水:指由于冰凌阻塞形成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雍高,当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形成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融雪洪水:指形成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洪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城镇内涝: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镇排水能力致使城镇内产生积水,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2.干旱灾害:指一个地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吃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
3.台风灾害:指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大范围活动,伴随大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台风编号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告的台风编号填写。
4.风雹灾害: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所造成的灾害,及由其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功能等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包括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二级灾种。
大风:指因冷锋、雷暴、峋线和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近地面层平均或瞬时风速达到一定速度或风力的风,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冰雹:指强烈对流云中降落的固态水,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龙卷风:指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导致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解读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24.04.29•【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解读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印发新修订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以下简称两项统计制度),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修订两项统计制度的背景是什么?《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于1993年颁布实施,是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开展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工作的制度基础。
自然灾害发生后,省、市、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及乡镇(街道)、村(社区)灾害信息员等依照该制度组织开展灾情统计报送,为各级党委政府全面掌握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开展抢险救援救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于2014年颁布实施,主要针对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需要组织开展国家层面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情况。
该制度为近年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京津冀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以及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等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提供重要制度遵循。
自颁布实施以来,两项统计制度已进行了多次修订完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灾情管理工作效能,不断适应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新形势、新任务、新需要,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结合灾情管理工作实际,在充分吸收借鉴各地实践经验做法,并广泛征求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和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对两项统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并报国家统计局批准后印发实施。
二、两项统计制度主要修订哪些内容?两项统计制度包括总说明、统计表等主要部分。
总说明明确了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统计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组织实施、报送要求、统计资料公布与统计信息共享等内容。
灾情指标解释 2

指标解释一、灾情基本指标-------时间灾害发生时间:指灾害发生的日期和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和24小时标准计时方式填写。
要校对好计算机时间。
一般准确到小时;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瞬时性自然灾害要准确到分钟。
特别要注意“灾害背景情况”的出现并不一定是灾害发生的时间。
除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外,其他灾害发生的时间可酌情掌握。
灾害结束时间:指灾害过程基本结束的日期,采用公历年月日填写。
灾情稳定后,损失不再继续扩大或者受灾区域内人员不再受到灾害的直接影响,此时间即为灾害的结束时间。
灾害时间上报要求:1、自然灾害发生后,行政村(社区)应在灾害发生后的1小时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一个半小时内报县,县级需2小时内报市,市在4小时内报省,省6小时内报民政部。
(民政部每季度通报一次全国灾情报送情况。
2、为了及时掌握灾害发生情况,我们需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地理信息和媒体信息。
积极与有关部门和领导沟通,处理好与自然灾害有关系的人为事故、灾难等事件,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3、一般灾害如果迟报,省厅不予接收;发生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迟报的,省厅将通报。
二、灾情基本指标-----灾种1、灾害种类:指干旱、洪涝、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判断灾害发生种类时,以最初发生的原生自然灾害为主要灾害种类,各类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归类到原生灾害中。
例:洪涝导致的泥石流灾害,应统计为洪涝灾害;因地震导致的滑坡应统计为地震灾害,依此类推。
要注意区别洪涝灾害与风雹灾害。
雷电归入风雹灾害。
不管是否人为的森林草原火灾也要上报。
2、洪涝灾害与风雹灾害区别: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洪水灾害指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
雨涝灾害指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
第3讲_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指标体系(张云霞)

二、指标解读
四、指标解读 —— 指标体系
损失
人
• 受灾人口 • 死亡人口 • 转移安置人口 • ……
田
• 受灾面积 • 成灾面积 • 绝收面积 • ……
房
• 倒塌房屋 • 严重损坏房屋 • 一般损坏房屋 • ……
财
• 家庭财产 • 基础设施 • 工矿企业 • ……
救灾 钱
物
四、指标解读 —— 灾害时间
死亡失踪人口台账
《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包括姓名、死亡失踪地点、时间、死亡失踪 原因等,当情况不明时,可以先填无名氏,选好死亡失踪原因,后 期修改补充。 死亡失踪原因包括⑴房屋倒塌;⑵溺水;⑶雷击;⑷高空坠物;⑸ 树木倒压;⑹构筑物倒塌;⑺石岩坍塌;⑻滑坡掩埋;⑼泥石流掩 埋;⑽高温;⑾触电;⑿低温冷冻;⒀雪崩;⒁其他。
2. 指直接遭受灾害损失的人口,灾害间接造成损失的人口不统 计在内。
3. 不能把受灾区域人口简单等同于受灾人口。 4. 初报折算,续报修正,核报核实。
四、指标解读 —— 人员受灾情况指标
问答
1、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被困湖南省内高速公路的人员统 计为湖南省的受灾人口吗?
四、指标解读 —— 人员受灾情况指标
1. 集中安置人口:政府统一安置在集中搭建的帐篷或避灾场所、学 校、体育场馆、厂房等场所内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数量。
2. 分散安置人口:安置在分散搭建的帐篷、指定的临时居住场所等 地点,或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安置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数量。
四、指标解读 —— 人员受灾情况指标
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
指一次灾害过程后,住房未受到严重破坏、不需要转移安置,但因灾造成 当下吃穿用等发生困难,不能维持正常生活,需要给予临时生活救助的人 员数量(含非常住人口)。主要包括以下6种情形: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解读

某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统计实例
总结词:及时准确
详细描述:该地区在洪涝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灾情统计,数据上报及时,准确反映了灾情程度和范围,为救灾工 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某地区台风灾害情况统计实例
总结词:科学规范
详细描述:该地区在台风灾害过后,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灾情统计,包括灾情评估、损失计算等 方面,统计结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建立健全数据审核机制,对统计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中的问题,保证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统计数据的发布与使用
统计数据发布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发布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数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以便公众了解灾情和政府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统计数据使用
统计数据是制定救灾政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灾害损失和灾后恢复重建效果的 重要参考。因此,应合理使用统计数据,充分发挥其在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
统计制度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是对自然灾害 发生、发展、影响和应对情况进行统 计、分析和发布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
目标
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 的自然灾害统计信息,支持灾害预防 、应对和恢复工作,提高灾害管理水 平,减少灾害损失。
统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统计范围
包括地震、洪涝、干旱、台风、风雹、 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各类自然 灾害。
03
CHAPTER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具 体内容
灾害种类与等级划分
灾害种类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首先需要明确 灾害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 水、台风、干旱等。
等级划分
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强度的灾害,制 度应明确灾害的等级划分标准,如按 照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指标进行划分。
自然灾害统计指标解释

自然灾害统计术语1、受灾人口: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口。
2、死亡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
3、失踪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下落不明的人数。
4、伤病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受伤或引发疾病的人数。
5、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因自然灾害威胁、袭击、由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需提供临时生活保障的人口。
6、被困人口:由于自然灾害造成道路中断等原因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或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需紧急转移或救助的人数。
7、饮水困难人口: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饮水水源枯竭、污染、破坏,短期内发生饮水困难的人数。
8、倒塌房屋数量: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构件多数倾倒或严重损坏,必须进行重建的房屋数量。
9、损坏房屋数量: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部分承重构件出现损坏,或非承重构件出现明显裂缝,或附属构件破坏,需进行修复的房屋数量。
10、农作物受灾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少一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11、农作物成灾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的产量比常年减少三成及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12、农作物绝收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少八成及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13、停产工矿业数量: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生产活动停止的工矿企业数量。
14、损毁供水管线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供水管线发生明显位移、变形、折断等现象,严重影响生活生产用水,城经修复或重建才能正常使用的管线长度。
15、损毁输电线路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输电线路中断,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电,需经修复或重建才能正常使用的线路长度。
16、损毁公路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导致公路发生位移,路基下沉陷落、路面恶裂缝或被掩埋等现象,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运输长度。
17、损毁铁路里程:因自然灾害导致铁路发生铁轨扭曲断裂、等现象,路基下沉陷落,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无法通行的铁路里程。
18、损毁通信线路长度:因自然灾害造成通信设施、传输线路等损毁,严重影响通信服务甚至造成通信瘫痪,需紧急抢修或重建的线路长度。
灾情统计基本指标与扩展指标

灾情统计基本指标与扩展指标
灾情统计基本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1. 死亡人数: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
2. 受伤人数:灾害造成的人员受伤人数。
3. 失踪人数:因灾害失踪的人员数量。
4. 受灾人口: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口数量。
5. 被迫转移人口:因灾害而被迫转移的人口数量。
6. 治理拯救人数:灾害发生后被及时治理和拯救的人员数量。
扩展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和具体情况进行衡量,如:
1. 经济损失: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农作物损失等。
2. 房屋损毁:灾害对房屋造成的损毁程度,包括房屋倒塌、损坏等情况。
3. 公共设施损毁:灾害对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造成的损毁程度。
4. 生态环境破坏:灾害对生态环境(如森林、湖泊、河流等)造成的破坏情况。
5. 应急救援效率:灾害发生后应急救援机构的响应速度和救援效果。
6. 社会恢复重建进度:灾害发生后社会重建和恢复工作的进展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后续处理工作的重点。
灾情统计基本指标与扩展指标

灾情统计基本指标与扩展指标
灾情统计是指对灾害发生后的灾情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以便了解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从而指导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灾情统计的基本指标包括:
1. 人员伤亡情况:包括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失踪人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直接影响。
2. 房屋倒塌情况:包括倒塌房屋的数量和区域分布。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灾害对住房的摧毁程度,以及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3. 经济损失情况: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的是由于灾害导致的财产直接损失,如损坏的公共设施、农田和交通设施等。
间接经济损失指的是由于灾害导致的生产中断和市场扰动等间接影响。
4. 灾区道路交通情况:包括道路的通行情况和损坏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灾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程度,以及救援和恢复工作的可行性。
扩展指标包括:
1. 灾区人口流动情况:包括人员疏散和灾民安置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灾民的紧急需求和安全情况,以及救援和救助工作的优先级。
2. 灾区供电和通信情况:包括供电和通信设施的损坏情况和修
复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灾区的基础设施情况和救援工作的进展。
3. 灾区水源和饮水安全情况:包括供水系统的状况和水源污染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灾区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灾后恢复的重点工作。
4. 灾后影响评估:包括灾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恢复和环境重建等各方面的影响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为未来类似灾害的应对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指标解释-宁夏红十字会

救灾报表填报须知一、指标解释:1. 灾害种类:指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沙尘暴等)、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 发灾时间段:指灾害发生的持续日期,采用公历年月日方式填写,从灾害发生时间起至灾害结束时间止。
3. 受灾区域:指本行政区内受到灾害影响,且造成一定损失的地区。
4. 受灾人口:指本行政区内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口数量。
5. 因灾死亡人口: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6. 因灾失踪人口:指以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7. 因灾伤病人口:指以自然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受伤或引发疾病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8. 农作物:指粮食、经济和其它作物的总称。
其中粮食作物是指稻谷、小麦、薯类、玉米、高粱、谷子、其它杂粮和大豆等粮食作物总称。
9. 毁坏耕地面积:指因灾导致被冲毁、掩埋、沙砾化等,在短期内不能恢复的耕地面积。
10. 受灾面积:指因减产1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其中受灾最重的一次(下同)。
11. 倒房间数:指因灾导致房屋两面以上墙壁坍塌,或房顶坍塌,或房屋结构濒于崩溃、倒毁,必须进行拆除重建的房屋数量。
统计时,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不在统计之列。
因灾遭受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12. 损房间数:指因灾导致房屋部分承重构件出现损坏,或非承重构件出现明显裂缝,或附属构件遭受破坏,须进行较大规模的修复才可以居住的房屋间数。
统计时,以自然间为计算单位,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不在统计之列。
因灾遭受严重损坏,须进行较大规模修复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13. 直接经济损失:指受灾体遭受自然灾害袭击后,自身价值降低或丧失所造成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统计术语
1、受灾人口: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人口。
2、死亡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
3、失踪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下落不明的人数。
4、伤病人口: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受伤或引发疾病的人数。
5、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因自然灾害威胁、袭击、由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需提供临时
生活保障的人口。
6、被困人口:由于自然灾害造成道路中断等原因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或生活受到严重影
响,需紧急转移或救助的人数。
7、饮水困难人口: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饮水水源枯竭、污染、破坏,短期内发生饮水困难的
人数。
8、倒塌房屋数量: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构件多数倾倒或严重损坏,
必须进行重建的房屋数量。
9、损坏房屋数量: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部分承重构件出现损坏,或非承重构件出现明显裂
缝,或附属构件破坏,需进行修复的房屋数量。
10、农作物受灾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少一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
积。
11、农作物成灾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的产量比常年减少三成及以上的农作物播
种面积。
12、农作物绝收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少八成及以上的农作物播种
面积。
13、停产工矿业数量: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生产活动停止的工矿企业数量。
14、损毁供水管线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供水管线发生明显位移、变形、折断等现象,
严重影响生活生产用水,城经修复或重建才能正常使用的管线长度。
15、损毁输电线路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输电线路中断,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电,需经
修复或重建才能正常使用的线路长度。
16、损毁公路长度:因自然灾害导致导致公路发生位移,路基下沉陷落、路面恶裂缝或
被掩埋等现象,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运输长度。
17、损毁铁路里程:因自然灾害导致铁路发生铁轨扭曲断裂、等现象,路基下沉陷落,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无法通行的铁路里程。
18、损毁通信线路长度:因自然灾害造成通信设施、传输线路等损毁,严重影响通信服
务甚至造成通信瘫痪,需紧急抢修或重建的线路长度。
19、损毁通信基站数量:因自然灾害造成移动通信服务中断或受到严重影响,需紧急抢
修或重建的基站数量。
20、损毁水库数量:因自然灾害造成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主要部位被损毁,严重影
响正常运行的水库数量。
21、停课学校数量:因自然灾害停课一天及以上的学校数量。
22、毁坏耕地面积:因自然灾害导致被告冲毁、掩埋、沙砾化等,在短期内不能恢复重
建的耕地面积。
23、直接经济损失:因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物质财产自身价值降低或丧失的总量。
24、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因自然灾害造成种植、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25、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因自然灾害造成采矿、制造和建筑等工矿企业的直接经济
损失。
26、基础设施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因自然灾害造成交通、电力、水利、通信、市政等公
共基础设施的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27、公益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因自然灾害造成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社会保
障和社会福利等公益设施的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28、家庭财产损失:因自然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及其室内附属设备、室内财产、农机具、
运输工具、牲畜等直接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