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复习提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分析和思考我国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中税费比例的情况。
①税费结构失衡,收费膨胀。②财政收入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③预算内收入不足,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膨胀。应当对财政收入形式结构进行优化,途径有:政府收费进行清理。②把所有财政收入统一纳入预算内,实现政府预算的完整性。
.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是一个根本性因素,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特别对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来说是如此。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中。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二,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物耗比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因此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简述改革税制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国现行税制存在下列全部或部分问题,税制改革就成为必要:(1)现行税制试图实现的目标太多,而没有一个目标能得到有效实现;(2)现行税制虽然包含全部主要税种,但因存在部分纳税人或特殊利益集团独享税收减免规定,其税基长期被严重侵蚀;(3)单个税种的税率数目繁多,导致相同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不一致;(4)现行税制不能实现再分配目标;(5)税收制度向经济行为主体发出的信号,与政府其他经济政策发出的信号相反或与政府公布的经济目标背道而驰;(6)本国的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很不协调,严重抑制了本国的出口,或者甚至开始阻碍外国直接投资或促使资本外逃;(7)税制结构一直没有根据经济的结构变化或纳税人的特征变化而相应调整;(8)现行税制对相同的税基课征多种税,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繁琐的小税种,大量耗用了本来就有限的征管能力;(9)税法变得非常复杂,各项规定始终含糊不清,无法使纳税人甚至是诚实的纳税人最大限度地履行纳税义务。
.简述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的特征。
(1)课税比较公平,人拥有财产的多寡往往可以反映他的纳税能力,对财产课税符合量能纳税原则,税可以调节纳税人的级差收入,也合乎受益纳税原则。(2)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财产的课税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限制挥霍和浪费。(3)课税不普遍,且弹性较差这是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固有的缺陷。无论是财产课税还是资源课税都只能选择征税,不可能遍及所有财产和资源,因而征税范围较窄。同时,由于财产和资源的生成和增长需要较长时间,速度较慢,弹性较差,因而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都不可能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税种,一般是作为地方税种。
试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相关,或者说,税收中性就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而提出的。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制。二,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政常干扰。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因征税导致纳税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二,征税改变了商品的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这个前提下,掌握好税收超额负担的量和度,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
.简述“拉弗曲线”及其原理。
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从政府税收来看,决定税收收入总额的因素,不只是税率的高低,还要看税基(国民收入)的大小。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即提高税率不一定都会使税收收入增加,有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因为,税率过高,税收负担加重,经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削弱劳动和资金的投入量,会造成生产下降趋势。它有四方面经济含义一高收入与高税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二普遍实行高税率会导致对税收优惠的依赖,对税收完整性,稳定性,公平性产生冲击。三取得同样收入水平上可采取两种税率。四存在最优税率,为确定合理高效的宏观税负提供理论依据。
国债的功能有哪些?国债的功能主要有:(1)弥补财政赤字;(2)对财政预算进行季节性资金余缺的调剂;(3)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4)筹集建设资金。
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
表示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一是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一是国债负担率,即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二是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这是从个别应债主体来看的。三是偿债率和债务依存度。前者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收入的比重,后者是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简述我国在预算执行上的弊端
(1)预算下达晚、执行慢。预算编制内容粗,相当一部分资金由于当年没有找到合适项目,造成财政资源被闲置、浪费。(2)预算执行中追加调整频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比较差。(3)财政资金的调度能力差,使用效益不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各自特点,并说明在我国目前宏观形势下应该采取怎么样的财政货币政策措施。(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范围与侧重点不同(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不同,可控性也不同。(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不同。我国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需求不足,资源过剩,需求的不足又使企业投资不积极,对货币的需求不旺,因此,宏观调控的直接目标应是刺激有效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求的基本平衡。应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采取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简述财政政策的分类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可以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的政策,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扩大社会需求,进而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缩小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当经济面临衰退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当经济面临增长过快,预计会出现过热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经济稳定增长时,一般采用这种政策。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典型例子,税收和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典型例子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