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合作学习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它增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社交能力,激励后进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它有助于让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学生的团队精神。那么,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1建立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兴趣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让孩子们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男女生比例,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并让各小组谈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并推选小组的组长,当然组长也不是固定的,今后要竞聘担当的。为了更好的交流每过一段时间再结合各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恰当的调整,力求营造一个愉悦的合作氛围。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2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一旦确立下来就要经常运用形成习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完善。而教师在课堂上各个环节中都要考虑到如何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农村的学生不比城里的孩子,由于环境的不同,孩子的见识比较少。接触的人和事也很有限,所以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我还要求孩子们注意倾听。

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最后学会评价。在低段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读生字,朗读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读生字、朗读课文时,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这点,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踊跃,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我通常会问:“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兴趣,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低年级语文教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外,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多的是孩子之间的互动学习,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质疑;少的是教师的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合作学

习的环节时,充分挖掘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愿意在合作学习中把任务完成。

如: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字音、记记字形、给生字找找朋友、用生字说说句子。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巩固,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一人讲读音、字形结构等,其他成员进行检查、纠正;一人读,其他成员听写等等。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师腾出时间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们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或由学生找自己的伙伴去自己体会摸索,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比如,初读课文时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仔细听,如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句子等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理解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样,就避免了朗读指导的机械性、模仿性。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做到目中有“人”,让学生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的合作学习中国共产党同提高。这样,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们要舍的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渎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

潜力。

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