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修改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播理论与方法PPT课件讲义

传播理论与方法PPT课件讲义

(五)小团体传播、说服
小团体传播 说服理论
(六)创新传布
罗吉斯 创新传布模式(图示) 研究的贡献与反思
(七)使用与满足
概论 个人需求与媒体使用类型 对使用与满足架
议题设定理论的过程(图示) 议题建构的类别
(九)媒介暴力与情色相关研究
(六) 新传播科技未来的展望
传播科技予传播者忝大责任:
新传播科技,当然是需保有与过去传播媒介所 具有的一惯性,正确性与清晰度等特性,目的 在使信息可以很正确而且清晰地让阅听者易于 接受。所以,新传播科技逐予传播者增添更大 的责任,因为传播者除了要了解这些科技外, 还要能够擅于应用这些科技。
(三)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类型和特点 网络传播的社会效果 网络传播的规范
(四) 科技与信息之影响与衍生之 问题
产生的问题 :
1.失业危机 2.社会结构的改变 3.造成不同社会地位、世代、性别者间的「资沟」 4.信息爆炸的问题 5.隐私问题
(五) 知识管理与数字学习
知识的定义 知识管理的步骤 数位学习
人与机器传播模式
自我传播的意义
宗教,战争在传播的功能
(八)传播研究与方法的再思(Part II)
电子媒体 广播电视 多媒体 网路传播
研究与方法
语言与人际互动组建议书目
(一)口语传播简介
是贯穿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一种活动 演变历程 口语传播之效果
(二)自我、知觉与传播
自我 知觉
(七)公众演说/传播
公众传播是一种”公开的说话”,它既 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几个人作为传 播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向面临共同问题 的社会群体进行的面对面交流。面临共 同问题的社会群体即公众。公众既可能 是高度组织化的群体,也可能是分散的 个体由于某种问题而临时聚合在一起的 群体,总之,公众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 统。

最新《传播学原理》第五章资料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传播学原理》第五章资料教学讲义PPT课件

1987年
“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第一次全 国范围的城乡观众调查
20世纪90年代 随着媒介受众调查受到更高重视。1991年中央台创建了

“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
1995年
“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作为独立法人正式宣告成立,迈出 市场化的第一步
把受众置于社会环境、社会网络中,研究更加 整体化和具体化,受众调查更准确及时
二、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1.个人差异论(个人身处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不同,造成差异) 2.社会分类论(具有共同特征的社会群体持相似社会观、价
值观和见解)
3.社会关系论(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受其社会关系的影响)
4.文化规范论(媒介通过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期塑
第二节 受众的类型和特征
一、受众的类型:
“广”:对一切媒介及信息都有兴趣接触和使用,但没有明确 的接受方向和固定的接受重点
“窄”:对信息的兴趣、需求方面显示出某种共同的接受倾向 注意:两者间并非泾渭分明和绝对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相互渗透,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决定受众社会特征的主要因素:
1.文化特征(最突出的是民族特征) 2.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受众的 社会角色和不同特征) 3.群体影响(信息与群体的关系、受者与群体的关系、 群体的亲和度、群体的约束力等对个体产生影响)
(1)众多(2)分散 (3)匿名 (4)流动 (5)异质
二、 受众观的历史变迁
变迁时间
变迁原因
主要观点
20世纪20、 新兴传播工具在社会生活
30年代
中崭露头脚,带来变化
20世纪中 媒介公司化、集团化经营 期以后 成为主流,跨行业媒介垄 断集团出现
20世纪40 年代

《传播理论》.ppt

《传播理论》.ppt

核心传播理论






第一章、系统理论 1.系统概念: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任何系统都由四 个方面组成:客体、系统客体的特性、系统在其客体之间具有的内部 关系、环境。 2.系统特性 (1)整体性和互相依陈性。一个系统是个整体,因为它的各个部分 联系在一起而不能分开来理解。 (2)等级制。系统是一个个相嵌入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系统是 另一个高级系统的一部分。 (3)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大多视为具有目标的有机体,一个系统 的活动受其目的的控制,系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节以取得目标,系 统一部分必须根据指导方向行动,必须在反馈的基础上适应环境。 (4)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开放的系统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接受和 放出物质和能量。 (5)平衡。也就是稳定。只有平衡,系统才能保持生成。 (6)变化和适应。系统存在于一个动态环境中,因此它必须有适应 性。 (7)等同终结是指一个终结状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的起点 去实现。
例如: (1) 灯泡


(2)
水位状态 安全水位 不足水位 危险水位
(3)
= = =
终端反应 不动 加水 放水
白灯 = 琥珀色灯光 = 红灯 =
(1)、(2)、(3)就组成一个“s-代码”,即代码系统。因此, 代码系统就是由句法的,语义的,行为的成分的系统。而代码就是将 代码系统的单元和另一个系统单元连接在一起的规则。把(1)系统 的某些单元与(2)或(3)系统的某些单元结合起来的规则。 他还认为符号功能是符号与所指、表达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而内 容永远不是事物本身而事物的文化概念。符号功能的真正内容是人们 赋予它的意义。 因而任何代码系统都是可以一再改变的。

2目录

新媒体传播 PPT课件

新媒体传播 PPT课件

知沟理论
• /vplay/m-106555.e1?alliance=152055 芝麻街
• 数字鸿沟
• Access • Basic skills • Content • Desire
(家电下乡)
小组讨论
• 在未来,是否还有数字鸿沟?鸿沟会增大 还是减小?为什么?
抢购风潮一传播方式群体传播群体极化网络群体性事件二传播内容二传播内容意见流网络舆情三传播形态距离的完全抽离一个人门户网站二传播裂变模式三网众传播模式四微博传播模式两级传播模式需要修正传播发生裂变需要关键环节知识传播变为观点传播观众谈资变为社会议题传播倍增器
第三讲 新媒体传播
第四章 新媒体传播
理论的修正 新传播形态
新传播模式 思考与讨论
第一节 理论的修正
研究热点 传播者研究 受众研究
研究的热点
表象研究-本质内涵-传播机理 媒介即关系 新媒体与话语权
传播者研究
把关人 拟态环境 议程设置
பைடு நூலகம்
受众研究
• 受众研究的属性——政治性、商业性、学术 性
• 意见受众 • 传播失范行为 • 知沟 • 沉默的螺旋 • 涵化理论 • 第三人效果
• 互联网传播和“民主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沉默的螺旋
你为何在网上选择沉默?
第三人效果
网络暴力、色情、低俗内容是否对你产生不 良影响?是否应该对网络进行内容管制?
抢购风潮
第二节 新传播形态 一、传播方式 二、传播内容 三、传播形态
一、传播方式
人际传播——重新部落化 组织传播——虚拟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群体极化、网络群
传播倍增器:互联网
小组讨论----画图
金字塔的变化

传播理论第九章ppt课件

传播理论第九章ppt课件

一、什么传播效果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也具有下述 双重含义:第一,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 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第 二,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 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 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 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戴元光、 邵培仁、龚炜:《传播学原理与应用》)
传播理论第九章教学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传播效果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什么传播效果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传递的信息被受
传者接受以后所产生的有效结果。(邱 沛篁等主编:《新闻传播百科全书》) 大众传播能使人们的态度、行为发生 多大的变化。(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 学》)
三、培养分析
“培养分析”理论(cultivation analysis)起源于20世纪 60年代的美国,代表学者是乔治· 格伯纳。 “培养分析”理论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大 众传播对人们认识现实世界发挥着重大影响。由于 传播媒介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倾向性,人们的现实观 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在发生很大程度上的 乖戾和悖逆,人们的现实观更接近于媒介描述的 “象征性现实”而非客观现实。传播媒介对人们现 实观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 程。

四、知沟理论
“知沟”理论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
会阶层分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卡茨曼、 蒂奇诺等人提出的。 知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尽管大众传播可以 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现存 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下,经济富有者总是比 贫困者拥有更快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因 此,大众传播越发达,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 的知识与信息接受、拥有程度的差别就越大。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约哈里窗格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给文化下 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 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 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 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这个定义,强 调的是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现代商品的象征意义:可口可乐→青春、活 力;耐克→运动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 (symbol)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 表象的载体。”
(通)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口语的局限性:近距离传播;记录性差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 播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1)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传播理论十讲培训课件

传播理论十讲培训课件

3 反馈
4 情感
探索反馈原则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反馈 来改进传播效果。
强调情感原则对传播的重要性,并介绍如 何在传播过程中引发情感共鸣。
传播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1
案例一
描述一个成功应用传播理论的案例,包括其目标、策略和结果。
2
案例二
介绍一个利用传播理论解决沟通挑战的实际案例,并分享成功经验。
3
案例三
传播理论十讲培训课件
这个培训课件将带您探索传播理论的各个方面。从概述到常见模型,以及重 要原则和实践案例,让您全面了解传播理论的应用和价值。
传播理论概述
传播理论是研究人类沟通行为和信息传递过程的理论体系。它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行为模式的各个方面。
常见的传播理论模型
传播理论模型一
解释模型一的理论原则和 应用示例。
传播理论模型二
探索模型二在传播研究中 的重要性,并分析实际案 例。
传播理论模型三
讲解模型三的核心概念, 并展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 成功应用。
重要的传播理论原则
1 可信度
2 多样性
介绍传播理论中可信度原则的重要性,以 及如何在信息以及 如何实现包容性沟通。
展示一个传播理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并探索其影响。
培训课程介绍
这个培训课程将为您提供深入了解传播理论的机会。通过实例、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您将掌握传播理 论的核心概念和实际应用。
结语
感谢您参与这个传播理论的培训课程。我们希望您从中获得宝贵知识,并能 够将其应用于日常工作和个人生活中。

传播学 PPT28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的重要理论

传播学 PPT28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的重要理论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兴起后,学界对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开始提出怀疑。一些人认为,传统媒体设置议 程的能力及其实际影响力都可能有所下降。
电影《黑客帝国》生物能培养室
01 议程设置理论

02 沉默的螺旋理论
CONTENTS
03 培养理论

04 “知沟”理论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
内容重点:传播对社会心理形成的影响 主要把握: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 “沉默的螺旋”是对大众传播在舆论控制方面所起作用的一个理论比喻。 该假说最早由德国大众传媒学家和政治家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发表 的一篇论文《重归大众传媒的强力观》提出。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媒介选举报道对选民 影响的文章《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由此提出“议程设置”假说。
一、议程设置理论
2、议题设置理论的提出
该理论由“媒介”和“受众”两个相关因素组成。认为,传播媒介是 “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而传播效果正在于引起人们对环境或问题 的注意力。只要媒体对一些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强调,集中报道,并忽视或 掩盖对其它问题的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
3.距离每个人都遥远的议题(比如非洲难民问题、宇宙探索问题等,经常说男性聚会都是天上聊到地 上,国外聊到国内,远处聊到身边)。
一、议程设置理论
5、启示
这一理论表明,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能力,它通过新闻报道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 度的显著性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其中,议题设置中的“把关人” 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他将引导受众去关注和思考什么议题,推动社会舆论的导向。显然,媒体的 议程设置影响了受众对环境的认知(监测环境),间接达到了左右人们观点和思想的目的。

传播学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传播学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 (1)传播学派1、 (2)传播学派2、 (3)批判学派1、 (4)批判学派2、 (5)经验学派,
(1)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论,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4)抽样调查法, (5)问卷调查法。
(1)传播学
(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有三大分支:大众传播学,人 际传播学和组织传播学,比重最大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前身 是新闻学。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研究对象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 介研究,效果研究。
2019/2/27
3
( (1)传播学、 (2)传播学研究、 (3)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4)传播学在中国、 (5)传播学学科定位, (6)传播结构、 (7)传播模式、 (8)传播的意义、 (9)符号与传播、 (10)信息与传播。
(1)受众、 (2)受众的信息接触动机、 (3)受众对信息的选择与接收、 (4)受众分析理论、 (5)受众的媒介参与, (6)传播者、 (7)传播者的传播任务、 (8)传播媒介、 (9)把关人、 (10)传播者的权利。
(1)大众传播、 (2)大众传播的目标、 (3)广告、 (4)媒介、 (5)舆论, (6)大众传播效果、 (7)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8)传播效果与态度改变、 (9)劝服、 (10)传播效果理论; (11)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12)“培养”理论、 (13)“知沟”理论、 (14)沉默的螺旋、 (15)议程设置, (16)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17)传播体制、 (18)深层控制、 (19)控制类型、 (20)规范论。
2019/2/27
13
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美 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 广泛的群众基础。1870年全国 只有160所公立中学,到19世 纪末已增加到6000所以上;在 1880-1900年这20年中,美国 全国增加了近150所高校,公 共图书馆达到9000座,藏书量 超过4500万册,文盲率1880 年是17%、1900年是11%、பைடு நூலகம் 20世纪40年代下降到8%。

传播学(全)PPT课件

传播学(全)PPT课件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 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传播理论教学设计PPT文档137页

传播理论教学设计PPT文档137页
传播理论教学设计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Thank you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编辑部访问:总编、编辑、读者
③提出假设 a 读者多在18—45岁间 b读者主要是北京城市人群 c 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为主 d 工作以白领阶层为主 e 阅读兴趣点在轻松、休闲加新闻为主
关于定义的问题给出明确概念 ——是什么, 叫作什 么,包含什么?
对观察到的或推测的事物作出明确说明 (内涵、外延)
一、传播研究中的探索
●我们用学习的一套传播学概念、传播研究方法 (内容分法、控制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可以 研究一些课题:
研究传播过程的课题
比如北京青年报读者群的研究 方法实地调查法
——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
研究过程:
(在这里我们把研究的九个步骤归为三个阶段)
1、提出问题
① 先查阅有关北青报研究的文章 再查有关都市报研究的文章 青年报刊研究的文章
上这门课更重要的是 传播学研究决不是仅仅研究 传播过程 (效果)
“超级女生”活动的传播研究
a 传播的意义生成研究:
民主——明星是可以选出来的 个性化—— 平民化 大众性 大众娱乐——形式重于内容 从超女形象的成功看女权意识的潜流(中性)
b 传播的政治研究:
大众媒介控制社会心理(影响)——以超女为例 现代技术传播与民主——以超女活动为例 当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与权利意识——以超女活动为例 传媒对当代社会民主的介入——以超女活动为例
陈卫星:《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与展 望》,见南京师大出版社《传播学论文选萃1》
冯承柏等《西方文化精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一部分 探索和理论的本质
●本书是美国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教材。 ●本书把传播作为人类生活的中心。 ●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来自于各学科的学者是 怎样描述和解释传播的。 P3
②前期调查总编、编辑、读者
③提出假设
a 功能变化 b 国际化变化 c 内容倾向变化 d 版面变化
④抽 样
a 等距 b 重大节日、重大事件
⑤ 设置分析标准
a 内容:政、经、文、社、国际 b态度:表扬、批评、中性 c 会议、人物、经验、典型、动态 d 图片与插图 e 体裁 f 稿源:本报记者、通讯员、新华社、摘编
●本书把“传播理论”一词作了这样的界定:可 以用于专指某一理论,或者用来指与传播过程 相关的全部理论中集体的智慧结晶。
●我们在上本课时可以把“传播理论”使用为本书 的各学科理论,把“传播学理论”用于指专门的 理论,以示区别。
●为了易懂,与学过的知识结合,我们先要加入一 些对传播学的回顾与研究方法的回顾
2004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一览表
第三阶段:构筑答案(理论) 研究者试图给出定义、描述和解释,构建有观点联系的理论框架
实际上不是直线,每一阶段影响着同时也受其他阶段的影响,
而是环状
问题
理论
观察
研究媒介内容的课题
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
方法内容分析法
闻学的理论
——运用了新
目的、内容、形式
①文献检索
研究人民日报的文章与著作 研究机关报的著述 研究报业30年变化的文章
传播研究方法---是工具
具体理论--是研究中解释的观点 (有的也有方
法)
换一句话说就是传播现象就是这样一点一点 被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与解释
——传播学就是这样产生的 ——传播学就是这样发展的
——传播学就是这样被应用的
●传播学的母体 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
论传播的权能控制 方法文献法(定性)
用政治学理论
c 传播的形式研究: 电视传播中的点面互动研究 电视“超女活动”中的现代语境分析
d 媒介批评研究 媒介的文化属性与娱乐属性之争——以超女活 动为例
②伊拉克战争中的半岛电视台
《传播理论》主要就是介绍这些现代知识 研究传播的课程
对传播理论的学习将帮助学生用他们过去从 未用过的方式看待事物。
学习传播理论的最基本的理由是他们提供了 一套观察有用的新事物的有用工具。
④抽 样
订户随机抽样
500—1000样本
⑤ 设置调查指标 其他简单,研究c要想一想
⑥调查 ⑦统计数据
3、构建答案
⑧分析数据 ⑨总结
用传播研究探索基本模式小结
第一阶段:提问 关于定义的问题、事实的问题、价值的问题
第二阶段:观察 在这里是广义的观察,指是的与考察、调查相同的意义
方法方式有: 查阅文献,记录 观察实物 调查过程 访问当事人 测量 实验等等 使用各种方法寻找答案
g 长短 h 字号与编排 j 色彩
⑥数据收集
⑦分析数据
⑧总结
用理论的传统理想化模式小结
1、 提出问题 ① ② 2、 形成假设 ③ 3、 检验假设 ④ ⑤ ⑥ ⑦ 4、形成理论 ⑧
研究传播效果的课题 比如广播音乐传播与消除瞌睡效果的研究
方法控制试法 ——运用了心理学理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传播---是研究对象
关于事实的问题——由什么组成,特点或特征是 什么,与其他现象有什么联系?
对其性质、对它与观察到的事物关系做出说明
关于价值的问题——它美么,它有效么,它合适么? 探求被观察事物在美学、实用、道德上的性质(判断)
既可以对不同研究分别使用,也可以就一个研究对象
分层使用
p11
————提出研究课题
2、观察
——运
广播电视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 ——大众文化的理论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称呼语变化的研究
方法内容分析法
——运用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理论
论席勒的媒介神话批判(王怡红) 方法 文献法
用批评理论
——运
●即使是传播本体的研究
指标设置 文化指标 语言学 解释学 结构主义
如内容分析中文本分析的研究就要用解释学观点
这对新闻、广告、公关、组织传播业务有什么用处?
这不是业务课,对业务可以说没有什么直接的用处。 1. 本科教学主要是专业业务训练——采写编摄、制作广告等
研究生教学主要是研究方法的培养——研究方法、思维培 养
——宏观 ——中观 ——微观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博士生是学科研究方法论 ——建立一个学
科或规范一个学社科研究方法 传播学术发展史 为基础
学习以 传播学 西方哲学 社会学为基础
(还有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 人文社科研究的掌握为起点


(美)罗杰斯著 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上海译 文出版社
(美)斯坦利.巴兰 著 曹书乐译, 《大众传播理论: 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