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扬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气、自动化、控制理论和技术的交叉学科。
其主要研究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分析、建模、仿真、实验、运行与维护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在当今社会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在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方面,主要是通过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科研实践和实习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从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二、专业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技术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2. 培养能在工程实践中设计、分析、建模、仿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技能;3. 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4. 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伦理素质,具备对工程实践中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问题负责的意识和能力;5. 培养对近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具备一定理解和把握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专业培养方案1. 专业基础课程1.1 数学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离散数学1.2 电路基础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1.3 自动化基础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1.4 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配电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 专业核心课程2.1 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技术、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2.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气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综合设计2.3 电气工程应用工业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电气安全与维护2.4 实践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毕业设计与实训3. 专业选修课程3.1 风电工程技术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设备、风电场规划和设计3.2 太阳能工程技术光伏发电原理、光伏发电设备、光伏电站规划与设计3.3 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控制、智能机器人应用3.4 过程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过程工程模拟、过程控制优化四、专业教学环节1. 专业实验课通过专业实验课程,对电路分析、控制系统仿真、电机调速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开展技术创新、进行工程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
一、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电路理论等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能够设计、分析和优化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等系统。
3. 具有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设计和工程应用。
4. 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案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等。
2. 专业课程: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
3. 实践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企业实习等。
4. 选修课程:智能化电力系统、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电力市场化等。
三、培养要求1. 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 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4. 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的工程实践和管理工作。
四、毕业要求1. 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的工作。
2. 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3.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实践和管理工作。
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法律法规。
2014级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4-5-14资料
201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二、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电气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区域电气产业为背景,能够从事电器及其智能化方面的设计研发、应用研究、试验分析、生产管理,和电气工程领域供配电工程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施工管理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4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1.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1.1.1 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1.1.2 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1.1.3 政治、法律法规、资金机制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1.2工程科学与数学知识1.2.1高等数学1.2.2线性代数1.2.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2.4复变函数1.2.5质点运动学与牛顿运动定律1.2.6 刚体的运动1.2.7热力学定律1.2.8静电场1.2.9迅变场1.2.10波动光学基本原理1.2.11光电效应1.2.12 薛定谔方程1.2.13 量子力学中的氢原子1.2.14 原子的角动量1.3工程技术基础知识1.3.1直流电路分析1.3.2交流电路分析1.3.3模拟电路1.3.4数字电路1.3.6数学模型与建模1.3.7控制系统分析1.3.8控制器设计1.3.9平面电磁波1.3.10传输线理论1.3.11微波传输线1.3.12 C语言编程1.3.13办公自动化软件1.3.14工程计算软件1.3.15工程设计软件1.3.16信号的运算1.3.17系统分析方法1.3.18卷积1.3.19傅里叶变换1.3.20抽样定理1.3.21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1.3.22信号的矢量空间分析1.3.23机件表达方法1.3.24零件图1.3.25标准件与常用件1.3.26计算机辅助制图1.4专业工程基础知识1.4.1电力电子器件1.4.2整流电路1.4.3逆变电路1.4.4直流-直流变流电路1.4.5交流-交流变流电路1.4.6脉宽调制(PWM)技术1.4.7软开关技术1.4.8直流电机1.4.9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1.4.10变压器1.4.11异步电动机1.4.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1.4.13三相同步电机1.4.16控制电机1.4.17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4.18电力系统的等值电路及潮流计算1.4.19电力系统电能质量与功率平衡1.4.20电力系统故障分析1.4.21电力系统稳定运行2、能力标准2.1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2.1.1 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能力2.1.2 国家发展战略与学科关系对应2.1.3 自主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效率2.2应用知识能力2.2.1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2.2.2 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2.2.3 建立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2.2.4 提出问题解决方法和建议2.3工程实践能力2.3.1 掌握典型电子工艺方法2.3.2 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2.3.3 电气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能力2.4开拓创新能力2.4.1 较强的创新意识2.4.2 电气工程创新的基本能力2.5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2.5.1 文字、图表和电子及多媒体表达能力2.5.2 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2.5.3 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2.5.4 勇于接受挑战,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2.6组织协调和团队工作能力2.6.1 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分清主次因素2.6.2 组织、协调和开展电气工程项目的基本能力2.6.3 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2.7国际视野2.7.1 了解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2.7.2 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2.8专业知识能力2.8.1掌握运用电器及其智能化的知识能力2.8.2电器学2.8.3智能电器2.8.4智能电器综合实践2.8.5供配电技术2.8.6建筑电器设计2.8.7建筑电气课程设计2.8.8自动控制原理2.8.9电气控制与PLC技术2.8.10电气控制综合实践3、素质标准3.1人文素质3.1.1 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3.1.2 全球视野和为人类服务的意识3.1.3 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3.1.4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3.1.5 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3.1.6 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3.2科学素质3.2.1 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2.2 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3.2.3 针对工程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3.3工程素质3.3.1 对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3.3.2 对新技术的推广或技术革新的进取精神3.3.3 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3.3.4 勇于承担责任、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3.3.5 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3.3.6了解工程对社会的影响,具有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3.3.7 了解与认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五、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9]201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学制:四年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方向有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气及其控制等方向。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具有宽厚而扎实的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力系统、工业生产自动化、电机电器的设计制造、智能建筑系统、计算机管理及控制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专院校工作。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成为具有专业知识面宽、技术基础深厚、素质高、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各种需要的电气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工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技术等,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从事各种电气设备的开发、生产、研制和运行管理的能力。
1、掌握工程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方法,并能绘制本专业的相关图纸。
2、较全面地掌握电工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等有关强电类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备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4、掌握各专业方向必备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5、具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和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6、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五、主要课程电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电力工程基础等六、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七、课程设置、各教学环节安排1、公共基础课注:考核方式“1”为考试、“2”为考查,以下各页同2、专业基础课3、专业(含方向)必修课A、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B、电气及其控制方向4、任意选修课(1)专业任选课(2)跨学科/跨专业/院选修课5、实践教学环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研究电能的发输变与利用,以及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技术。
它是电气工程技术与自动控制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PLC 与工控系统、电气设备与自动化装置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除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参与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如电气工程实训、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实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学生需要学习人文社科知识,了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背景和需求。
学生还需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培养自己的管理和经济意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参与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如电气工程实训、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实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电力、通信、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一、基础课程阶段:1. 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 物理基础:大学物理;3. 电气基础: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电子技术;4. 编程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二、专业课程阶段:1. 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2. 自动化基础: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过程自动化仪表、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等;3. 电气与电子技术:电机与传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力电子变流控制技术、电力电子设备设计、电力电子拖动技术等;4. 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通信技术、通信与网络设备设计等;5. 实践教学环节:电气工程实验、自动化实验、工程实践与综合设计等。
三、选修课程:1. 特种电气设备与技术:包括电气工程安全技术、特种电机技术、电力系统调度技术等;2. 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包括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等;3. 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4. 信息与通信系统应用:包括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
四、综合实践环节:1. 实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等实习实践;2. 毕业设计:独立完成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的课题,包括方案设计、调查研究、实验分析、结果讨论与撰写等环节。
五、综合素质教育:1. 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交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2. 文化课程:包括文学、哲学、外语等课程,培养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3.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注:以上培养方案仅为一种参考,具体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安排。
扬州大学2014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扬州大学关于修订2014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通知扬大教〔2013〕110号各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展2014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才自身成长的要求,符合教育内部规律。
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要注重正确价值观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要积极推进和倡导研究性教学,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正确处理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彰显专业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本次修订工作主要是对现行的2010版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改,专业名称、课程设置等须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为基准。
修订过程中要结合专业建设情况,科学设计、合理安排,防止全盘否定或照搬照抄。
(一)整体优化原则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实际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要求,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各学院对于同类专业间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要加强内容和体系上的统筹协调。
(二)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原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减少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一、培养方案(一)本科学制基本学制四年(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以及研究、开发、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
2.掌握必须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与电气工程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设计、运行、管理、监控和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
4.掌握计算机相关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及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7.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了解本专业及相关技术发展前沿。
(五)专业定位与特色本专业包括两个方向:电力牵引传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电气化),是极具铁道特色的专业。
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宽口径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科、管理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管理、运行维护及教学工作。
(六)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牵引供电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等。
(八)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1.基本框架课程教学教学计划{184.5学分实践教学专题教育 (6学分){{学科基础教育体育实践 (4学分)学科基础实践(14学分)专业实践 (17学分){通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 (5学分)自然科学课程体系 (37.5学分)人文社科课程体系 (32学分)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文化素质综合类课程(8学分)经济管理系列课程课程(3学分)学科基础及专业基础 (3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 (13学分)专业选修课程 (7学分){{注:(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训练、电基础认识实习(实践)、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实践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计划(2014级)教务处返回意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计划(2014级)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能从事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自动控制与检测、电机及电气装备设计与制造、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供配电等领域运行维护、试验分析、产品开发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2)具备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3)自觉接受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熏陶;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良好的体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2.能力要求(1)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具有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要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具有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维护的能力;(4)具有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5)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及电机电气装备设计的基本能力;(6)具有从事企事业单位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运行维护的能力;(7)具有适应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继续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理论、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2)掌握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维护的专业基本知识;(3)掌握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4)掌握嵌入式系统及电机电气装备设计的专业基本知识;(5)掌握与供配电技术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6)掌握本专业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及相关电气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7)掌握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达到本专业岗位对外语的基本要求,获得专业必须或鼓励取得的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2014版培养方案27-3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本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个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化、储存和利用的专业。
本专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面向船海领域和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经过实践锻炼,能成为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高级工程科技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
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分为两个专业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⑴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⑵掌握本专业领域必要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的发展趋势;⑶具有本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理论;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⑷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初步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⑸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的能力;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⑹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⑺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内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气设备、控制理论与应用等领域的学科。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电气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2.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际工作技能,能够进行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3.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工作中协调合作;5.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应用等课程,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能力;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了一系列的选修课程,例如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保护、智能控制等,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4.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程与实习相结合:设置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实习,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3.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4.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代码:081004)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以建筑物为对象,以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为特色;侧重加强电气学科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同时注重建筑设备知识培养;注重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能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安装公司、智能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和装璜公司等从事电气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建筑环境设备、建筑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建筑设备和智能化技术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及建筑设备等方面的基础训练,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又具有建筑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调试、安装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建筑供配电技术、建筑设备技术等。
3. 具有建筑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工程与设备的主要规范与标准和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以与建筑弱电工程、智能建筑技术研究、建
筑智能化系统及产品开发为主要业务范围,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选型及方案制定、施工调试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四、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及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建筑供配电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暖通空调、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四年工学学士学分
六、毕业最低学分
165学分
七、课程结构
通修课36.5学分
学科基础课41学分
专业课44.5学分
公共选修课6学分
实践教学37学分
教学时间总体安排表
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专业单位: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专业单位: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专业
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