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研究
基于遥感的内陆水体水质监测研究进展

基于遥感的内陆水体水质监测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在内陆水体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遥感技术以其大范围、快速、非接触等特点,为内陆水体水质监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综述基于遥感的内陆水体水质监测的研究进展,探讨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原理、方法、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未来内陆水体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内陆水体的光谱特征以及遥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等。
本文将重点综述遥感技术在水质参数反演、污染识别与评估、水体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内陆水体水质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源的选择、数据处理和解译的精度、监测结果的验证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对基于遥感的内陆水体水质监测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遥感技术在内陆水体水质监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本文也期望引起更多学者和专家对内陆水体水质监测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水质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二、遥感技术在水质参数提取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以其大范围、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在内陆水体水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水体的光谱信息,进一步提取出关键的水质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水体浊度、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含量、溶解性有机物等。
在水体浊度监测方面,遥感技术通过捕捉水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和散射特性,结合算法模型,能够实现对水体浊度的有效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为水体浊度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了可能。
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
遥感技术通过捕捉叶绿素a在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结合适当的算法,可以实现叶绿素a浓度的定量反演。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污染监测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质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水质污染监测是其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原理、方法、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原理遥感技术通过测量和记录地球上特定区域的电磁辐射,然后利用传感器将这些辐射转化为可视化的影像或图像。
而水质污染监测需要收集大量的关于水体特性和水质状况的信息,例如水体颜色、透明度、悬浮物质的浓度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水体反射、散射、吸收等光学过程进行分析,获得水质污染的相关参数。
二、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方法1. 多光谱遥感方法多光谱遥感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提取水体表面的特定光谱特征从而推断水质信息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波段和指数,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例如,通过光谱特征参数如绿藻素指数、叶绿素-a浓度等,可以对水体中的藻类生物量和富营养化情况进行评估。
2. 红外热像遥感方法红外热像遥感方法利用红外波段的热辐射特性,可以对水体中的温度分布进行监测。
温度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水质的变化会导致水体温度的不断升高或降低。
通过红外热像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水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污染。
三、遥感技术在水质污染监测中的案例1. 利用多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水质污染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会导致水体中富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过量积聚,引发藻类大量繁殖。
通过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测量和分析水体光谱特征参数,进而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例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利用遥感技术,成功监测了密歇根湖的富营养化程度,为相关部门实施水质改善措施提供了依据。
2. 利用红外热像遥感技术监测水体温度变化水体温度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工业废水或热电厂的冷却水排放进入水体会导致水温升高,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湖泊是地球上的大型自然水体,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泊的水质是评价湖泊水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来, 湖泊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涉及到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加之常规监测方式存在着时间和经济上的限制, 限制了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因此, 采用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与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研究者的重要选择, 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
一.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的原理遥感技术的本质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或仪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的图像处理, 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湖泊的水色、透明度等水体光学参数, 为湖泊水质监测和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
湖泊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是:首先通过卫星遥感获取湖泊的光谱数据, 进而通过各种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反射光谱率, 通过水体反射率与水质参数(如溶解氧、叶绿素、总硬度)的经验关系得到水质参数。
其中, 遥感数据是以传感器为载体获得, 传感器分辨率越高, 获得数据的精确度就越高。
涉及常用的卫星传感器有Modis、Landsat、Sentinel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湖泊受到的自然光, 通过对湖泊的反射率进行处理、分类, 得到湖泊的光学参数。
光学参数是湖泊水质监测的基础参数, 包括水质透明度、浊度、悬浮颗粒物、叶绿素浓度等。
二.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水质监测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湖泊水质监测手段, 采用遥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时间成本低采用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 需要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时间成本高、经济成本高, 而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广大湖泊水质监测的连续性监控和快速出图。
减少人力、物力投入, 快速反应湖泊生态变化, 有利于保护湖泊环境。
2.空间尺度大遥感技术基于卫星传感器记录和计算, 不受地理时间和空间限制, 视野具有全球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湖泊, 不同时间段, 都能够获得数据进行计算, 以发现水体变化趋势。
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域污染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域污染监测研究标题: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域污染监测研究摘要: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流水域污染逐渐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因此,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监测河流水域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遥感技术,通过分析水域的遥感影像并结合多源数据,探讨了水域污染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域污染监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引言:河流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态系统和生产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量的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因素导致了许多河流水域遭受严重的污染。
由于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存在采样困难、时间延迟和空间覆盖度不足等问题,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域污染监测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污染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数据获取: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水域图像数据,并结合其他数据源,如气象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2. 图像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增强和预处理,去除大气、云雾等干扰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水域信息。
3. 水质参数提取:基于图像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水域中的关键水质参数,如浊度、溶解氧和叶绿素含量等,为污染监测提供依据。
4. 污染识别与监测:利用遥感图像提取的水质参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水域污染识别和监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遥感数据,实现河流水域污染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的监测。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域污染监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通过对比分析遥感图像和实地监测数据,可以有效监测到河流水域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同时,由于遥感技术具备广阔的覆盖面积和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及时捕捉到突发事件和异常污染,为污染源的溯源提供有力的支持。
讨论与展望: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域污染监测在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基于遥感的水体污染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的水体污染监测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水体污染状况,对于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水体污染监测方法通常需要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大面积、实时的监测。
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水体污染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具有快速、大面积、动态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遥感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遥感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在远距离、不接触目标物体的情况下,获取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译,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在水体污染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大面积水体的宏观监测;航空遥感则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灵活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对小面积水体或重点区域的精细监测。
遥感技术监测水体污染的原理主要基于水体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特性。
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污染物会改变水体的光学性质,从而导致水体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特征发生变化。
例如,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会使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增加,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特定波段的反射率升高;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其透明度降低,反射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这些光谱特征的变化信息,从而反演水体的污染状况。
遥感技术的特点使其在水体污染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水体的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水体污染的分布情况。
其次,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可以对水体污染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污染的变化趋势。
此外,遥感技术是非接触式的监测手段,不会对水体造成干扰,能够真实地反映水体的自然状态。
二、遥感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一)水质参数反演水质参数是反映水体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如叶绿素 a 浓度、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
基于遥感的水体生态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的水体生态监测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体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如污染、富营养化、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水体生态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其状态和变化成为当务之急。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大面积获取地表信息的手段,为水体生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遥感技术在水体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进而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水体生态监测中,主要利用水体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特性来获取有关水质、水深、水温和水生植被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电磁波能够反映水体中悬浮物质、藻类等的含量,从而评估水体的浑浊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热红外波段可以用于测量水体的温度,进而了解水体的热交换和能量平衡;微波波段则能够穿透云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实现对水体的监测。
三、基于遥感的水体水质监测(一)监测指标常见的水体水质监测指标包括叶绿素 a 浓度、总悬浮物浓度、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氮磷营养盐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建立这些指标与电磁波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对水质参数的定量反演。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首先是辐射定标和几何校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然后,通过波段运算、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提取与水质相关的信息。
最后,利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建立水质参数反演模型。
(三)实例分析以某湖泊为例,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和实地采样数据,建立了叶绿素 a 浓度的反演模型。
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湖泊中叶绿素 a 的浓度分布,为湖泊水质监测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基于遥感的水体温室气体监测(一)温室气体与水体的关系水体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重要源和汇。
基于遥感的水体水质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的水体水质监测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水体水质状况,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水体水质监测方法通常需要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大面积、实时的监测。
近年来,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水体水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手段。
二、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在水体水质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提供大范围的水体信息;航空遥感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活性,适用于小范围、高精度的监测。
遥感监测水体水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体中各种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特性的差异,通过分析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来反演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
例如,水体中的叶绿素 a 浓度、悬浮物浓度、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等都会影响水体的光谱反射率,从而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光谱分析来估算这些水质参数的浓度。
三、遥感监测水体水质的参数(一)叶绿素 a 浓度叶绿素 a 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浓度可以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在遥感影像中,叶绿素 a 浓度通常与特定波段的反射率或反射率比值相关。
例如,在可见光波段,叶绿素 a 对蓝光和红光的吸收较强,对绿光的反射较强,因此可以通过绿光和红光波段的反射率比值来估算叶绿素 a 浓度。
(二)悬浮物浓度悬浮物是指悬浮在水体中的泥沙、有机物和微生物等颗粒物质。
悬浮物的存在会增加水体的浊度,影响光的穿透和散射。
在遥感影像中,悬浮物浓度通常与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相关,因为近红外光在水中的衰减较快,悬浮物浓度越高,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就越高。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水体污染监测方法与实践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水体污染监测方法与实践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水体污染监测的方法和实践。
第一部分:卫星遥感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表或大气的物理量或光谱信息的方法。
在水体污染监测中,卫星遥感数据能够提供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信息,具有其它监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1.1 涉及的遥感数据类型在水体污染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包括可见光、红外、多光谱和高光谱等。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水体的色彩、反射特性、温度分布等信息,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水体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1.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水体污染监测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和监测等。
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对遥感图像进行快速而精确的分析,提高水体污染监测的效率。
第二部分:水体污染监测方法的实践案例2.1 水体污染源识别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快速定位和识别水体污染的源头,帮助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
例如,卫星数据可以帮助识别工业废水排放口、农田排水渠道等潜在的污染源。
2.2 水体污染扩散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体污染的传播和扩散情况。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分布,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及时做出应对措施,避免污染进一步蔓延。
2.3 水体污染变化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具有时间序列性质,可以用于水体污染变化的分析。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遥感图像,观察污染程度的变化,从而为环保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
第三部分: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遥感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3.1 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随着卫星技术的进步,未来的遥感数据将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更准确地观测水体污染状况。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治理水域污染,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其中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一种强大而有效的工具。
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这些传感器能够捕捉到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当这些辐射与地球表面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特定的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获取有关地表物体的各种信息,如形状、大小、颜色、温度等。
在水域污染监测方面,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的监测。
与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相比,卫星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广阔的水域,从而提供全面、宏观的污染状况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污染的分布范围和整体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它可以定期或实时地获取数据,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污染的变化情况,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卫星遥感还能够克服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在一些难以到达的地区,如偏远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区域,也能进行有效的监测。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通常由卫星平台、传感器、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数据分析和应用平台等部分组成。
卫星平台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它负责搭载传感器并维持其在太空中的稳定运行。
目前,用于水域污染监测的卫星平台包括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
不同类型的卫星平台具有不同的轨道高度、分辨率和覆盖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监测需求进行选择。
传感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用于水域污染监测的传感器主要包括光学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能够获取水域的光谱信息,通过分析不同波长的反射率,可以判断水质的参数,如叶绿素浓度、悬浮物含量和有色溶解有机物等。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现代社会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监测越来越重视,因为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致命影响,还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水域污染的及时监测和有效治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得以发展。
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而水域污染是导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水域污染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实地取样和实验室测试,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实时获取全面的数据。
因此,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出现了。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水域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利用从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多光谱、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可以提供关于水质、水色、悬浮物浓度等水域污染指标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实现对水域污染情况的监测。
1. 水质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定水体的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水质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2. 水体浑浊度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浑浊度信息,通过对浑浊度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进而判断水域是否受到污染。
3. 水体叶绿素监测叶绿素是衡量水体中藻类和植物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中叶绿素的浓度信息。
根据叶绿素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水域是否存在蓝藻水华等污染问题。
三、卫星遥感技术在水域污染监测系统中的实施步骤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域污染监测系统的实施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系统反馈等几个关键环节。
1. 数据采集系统需要从卫星获取水域遥感影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覆盖广阔的水域范围,并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信息。
同时,还可以结合现有的水质监测站点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和验证。
2. 数据处理获取到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和校正,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预处理包括对无效数据的去除、图像增强和辐射校正等步骤,以确保获取到的数据能够用于水域污染监测分析。
基于遥感技术的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研究

基于遥感技术的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研究标题:基于遥感技术的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水体污染日益凸显。
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因此,基于遥感技术的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成为研究的焦点。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遥感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研究发现,遥感技术能够提供高效、全面、实时的水质信息,但也存在数据处理和准确性方面的问题。
因此,优化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建立准确的模型,并结合其他监测手段,是未来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体污染;监测;预警1. 前言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然而水体污染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受限于样品采集频率和空间范围,不能满足实时监测和大范围监测的需求。
因此,基于遥感技术的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和评价遥感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2. 遥感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2.1 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获取水体表面的光谱信息,提供水体污染监测所需的数据基础。
常用的遥感传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波段。
这些数据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提供污染物浓度、水色指数、叶绿素浓度等水质信息。
2.2 水体污染的监测指标和模型水体污染的指标和模型是基于遥感数据进行水质监测与预警的关键。
常用的指标包括叶绿素-a浓度、浑浊度、溶解有机碳浓度等。
这些指标与遥感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或机器学习模型来进行预测和监测。
2.3 遥感技术在水体污染预警中的应用水体污染预警是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前预测水体污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污染物的时空变化,发现潜在的水体污染源,并提出预警建议。
3. 遥感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与预警中的优势和挑战3.1 优势(1)高效性: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全面的、实时的水体污染信息,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2)非破坏性:遥感数据获取过程中无需接触水表面,避免了传统采样方法带来的破坏性;(3)范围广: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的水体进行监测,而传统方法受限于采样点的数量。
遥感应用技术在水污染监测中的研究

遥感应用技术在水污染监测中的研究第一章:前言水污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巨大的污染物质排放,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任务中,遥感应用技术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可用于监测并帮助控制水体污染。
第二章:水污染的危害水体污染的危害非常广泛,它影响的范围包括人类的生活、水生生物、环境等多方面。
水污染会破坏各种生态系统、交通和经济。
水污染程度与人类健康的直接关联使得监测过程变得十分重要。
第三章:遥感监测水体污染的方法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变化检测、垂直遥感等方法来实现水体污染监测。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非常精确地确定水体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来源以及流动路径等信息。
第四章:影像对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贡献影像技术对于水体污染问题的解决具有明显的贡献。
它可以检测有机物或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质,识别诸如藻类水华和泥浆沉积物等污染现象,甚至可以帮助定位和检测水体异常温度分布。
这些可视化数据与其他信息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水污染统计和可视化分析。
第五章:利用传感器检测水体质量空间传感器,如微波雷达和光学传感器,常用于测量水体中的主要化学和物理量参数,如溶解氧、气体含量、污染物浓度和水体温度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我们可以收集数据并构建相关的计算模型,来预测作物产量的变化、定位和跟踪水体污染事件等。
第六章: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案例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遥感监测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污染监测中都有应用。
例如,在美国密歇根市的达沃斯山湖(Dawes Lake)之中,使用卫星可见光传感器来定位并准确测量湖泊中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和浓度。
遥感技术已经在污水处理、海洋石油泄漏和监测河流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七章:总结水污染是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将继续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生态系统监测及预警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水生态系统监测及预警研究水是人类和所有生物的基本需求,水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对水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而卫星遥感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进行水生态系统监测。
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搜集各种信息的科学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多变量和动态变化的水生态系统进行高精度的监测。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水体的温度、浊度、悬浮物、营养盐等进行监测。
这些参数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卫星遥感技术在水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例如,卫星数据可以用来监测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水体污染的监测、水生态系统变化的检测和预测。
这些信息可以提供给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及研究机构,帮助他们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水体温度。
水体温度是一个具有生态学和环境影响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到水体温度的变化,例如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温度变化会影响水藻的分布、激活水藻的生长和水体混合等生态过程。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到水体中悬浮物、营养盐和有机物质。
水体中的这些物质会促进藻类和有机质的生长,导致水生态系统的变化。
特别是营养盐可以处理成更可溶的无机氮和磷,这些物质是藻类生长和形成藻华的必需品。
因此,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藻华的出现并采取措施来预防藻华的形成。
除此之外,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到水体的浊度和颜色。
这些参数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和颗粒物的分布和浓度。
例如,水中的有机物和颗粒物会吸收蓝色光,反射红外线光。
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确定水体的浊度和颜色,进而了解水质和生态状态的变化。
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
根据植被覆盖的变化,可以比较水生态系统的变化。
例如,植被覆盖变少可能意味着土地沙漠化,而植被覆盖变多可能意味着土地恢复。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湖泊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研究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湖泊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研究湖泊是自然界中的重要水体,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扩大,湖泊水质逐渐恶化,引发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湖泊水质并进行污染治理措施的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湖泊水质监测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一、湖泊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湖泊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灌溉水等生活必需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废水和污染物排放进入湖泊,使得湖泊水质急剧下降,甚至导致富营养化和水华等问题的爆发。
湖泊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湖泊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研究而言,准确地了解湖泊污染的情况,追踪污染源以及评估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二、遥感影像在湖泊水质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影像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借助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解译和分析的一种手段。
在湖泊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研究中,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湖泊水质监测具有以下优势:1. 非接触性:遥感影像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和无人机等方式获取湖泊的高分辨率影像,实现对湖泊水质的全时空监测,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
2. 快速性:遥感影像技术能够实时获取湖泊的影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和遥感信息提取算法,快速获得湖泊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湖泊的污染状况。
3. 多源数据的融合:遥感影像技术可以与其他传感器获取的地面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模型,提高湖泊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遥感影像在湖泊水质参数反演中的应用湖泊水质参数是评估湖泊水质的重要指标。
遥感影像技术通过对湖泊反射、散射等光谱特征的分析,可以实现湖泊水质参数的反演。
1. 蓝绿藻叶绿素浓度反演:藻类生长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特征。
遥感影像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湖泊的蓝绿波段反射率,利用反演模型推算出蓝绿藻叶绿素浓度,从而评估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
如何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测绘技术进行水体污染监测

如何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测绘技术进行水体污染监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及时掌握水体污染情况,科学家们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测绘技术进行水体污染监测。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水体污染监测,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卫星遥感数据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数据是利用卫星或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
在水体污染监测中,卫星遥感数据具有以下优势:1.广覆盖性:卫星能够覆盖大范围的区域,可以实时监测水域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跟踪水体污染源。
2.高时空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可以提供详细的水体信息,帮助科学家准确评估水体污染情况。
3.多源数据融合:卫星遥感数据可以与地面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融合分析,为水体污染监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水体污染监测。
例如,利用遥感影像中的反射率和光谱信息,可以推断水体中的悬浮物、化学物质浓度等。
同时,通过监测水体的温度、颜色、浊度等参数,也可以评估水体中的污染程度。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定量评估水体污染状况,还能够识别出污染源的位置和范围,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测绘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测绘技术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水体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在水体污染监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测量:测绘技术可以获取水体周边地形的高程、坡度等信息,帮助科学家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传输规律。
通过获取污染物在不同高程上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速度。
2.水体廓线测量:测绘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廓线信息,包括水深、水位等参数。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科学家定量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并针对性地制定污染治理措施。
3.水质采样和监测点布设:测绘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准确定位水质采样点和监测点。
通过对不同位置的水质采样和监测,可以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追踪污染源。
基于遥感的水体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的水体质量监测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水体质量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水体质量监测方法通常需要在现场采集水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大面积、实时的监测。
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水体质量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具有快速、大面积、动态、非接触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
二、遥感技术的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来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在水体质量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重复观测周期短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的水体监测;航空遥感则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灵活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小范围、高精度的水体监测。
当电磁波照射到水体表面时,会与水体中的各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包括吸收、散射和反射等。
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电磁波的强度、波长和偏振等特性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可以获取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信息,如水体的透明度、浊度、叶绿素a 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等,从而评估水体的质量状况。
三、遥感监测水体质量的指标(一)水体透明度水体透明度是指水体清澈程度的一个指标,它与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密切相关。
在遥感图像中,透明度较低的水体通常表现为较暗的色调,而透明度较高的水体则表现为较亮的色调。
通过建立遥感反射率与水体透明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实现对水体透明度的遥感监测。
(二)浊度浊度是衡量水中悬浮颗粒物含量的一个指标,它会影响水体的光学性质。
在遥感图像中,浊度较高的水体通常反射率较高,表现为较亮的色调。
可以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经验或半经验模型,来估算水体的浊度。
(三)叶绿素 a 浓度叶绿素 a 是藻类等浮游植物中的重要色素,其浓度可以反映水体中藻类的生物量。
基于遥感的水资源变化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的水资源变化监测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准确、及时地监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对于水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手段,凭借其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等优势,为水资源变化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量的地表信息,包括水体的面积、水位、水质等。
通过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反射和辐射特性,遥感可以区分出陆地和水体,并进一步分析水体的相关参数。
其中,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是水资源监测中常用的两种技术手段。
光学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等波段来监测水体。
在这些波段范围内,水体和陆地的反射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能够清晰地识别出水体的边界和范围。
同时,通过对不同波段的组合和分析,可以获取水体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参数,如叶绿素浓度、悬浮物含量等,进而评估水质状况。
雷达遥感则具有不受天气条件影响、能够穿透云层的优势。
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获取地表信息。
对于水体监测,雷达遥感可以测量水位的变化,尤其是在洪水期间,能够及时提供洪水淹没范围和水位高度等重要信息。
在水资源变化监测中,数据的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由于遥感数据在获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大气、地形、传感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存在误差和噪声。
因此,需要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一系列预处理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监测水体面积变化方面,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定量地计算出水体面积的增减情况。
例如,利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水体信息,然后通过图像分类和变化检测算法,确定水体面积的变化范围和趋势。
水位变化的监测则通常需要结合地形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
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可以计算出不同地点的高程。
当雷达遥感获取到水位的相对高度后,结合DEM数据就能够得到准确的水位值。
基于多光谱遥感图像信息的水质污染监测研究

基于多光谱遥感图像信息的水质污染监测研究朱小明【摘要】在国内陆水资源保护与污染治理事业中,水资源污染监测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传统水质监测方法存在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空局限性的问题.随着遥感技术和成像光谱仪的发展,以及机器学习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高分图像水质监测方法.对高分一号卫星所检测到的多光谱水域图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结合部分时间段的水质检测站实测数据对处理后的WFV数据进行标记,搭建基于极限学习机模型对水域进行异常检测,定性地判断该水域是否污染,通过对太湖兰山嘴和洪泽湖盱眙淮河大桥区域的水质污染判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质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年(卷),期】2018(028)011【总页数】5页(P52-55,60)【关键词】水质监测;遥感图像;数据处理;极限学习机【作者】朱小明【作者单位】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10 引言河流和水库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在调整支流,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全球生态平衡,防洪排水,沟通航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内区域广袤,河流水库众多,水库数目超过100 000座[1]。
但是由于前期大力发展重工业,未处理过渡排放的工业废水,以及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未处理过渡排放的生活污水,导致水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河流湖泊污染严重,部分水域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等现象,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
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国内水域污染等级为IV类、V类、劣V类严重污染的占总水域的80%以上,其中最严重的事例为2007年5、6月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3],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水质污染问题急需解决,而水质污染监测[4]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
通常对水域质量进行质量分析评价是判断水域污染程度的有效方法。
基于遥感的水体污染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的水体污染监测研究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水体污染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水体污染监测方法通常需要在现场采集水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大面积、实时的监测。
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水体污染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具有大面积、快速、动态、非接触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
二、遥感技术的原理遥感是指通过传感器在不与被探测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取其相关信息的技术。
在水体污染监测中,常用的遥感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热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等。
光学传感器主要通过测量水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特性来获取水体的信息。
例如,清洁的水体对可见光中的蓝光和绿光具有较强的反射,而污染的水体由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藻类和溶解性有机物等,其反射光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热红外传感器则可以测量水体的表面温度,通过温度的差异来判断水体是否存在异常,如热污染等。
微波传感器能够穿透云层和烟雾,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对于监测大面积的水体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为了进行水体污染监测,需要获取高质量的遥感数据。
目前,有多种卫星平台可以提供遥感数据,如 Landsat、MODIS、Sentinel 等。
这些卫星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可以根据监测的需求进行选择。
获取到遥感数据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工作,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定标是将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数字信号转换为具有物理意义的辐射亮度值;大气校正则是消除大气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以获取真实的地表反射率;几何校正则是将图像的几何形状纠正到正确的位置。
四、水体污染的遥感监测指标(一)水体透明度水体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的环境污染在遥感监测中的研究

环境与资源学院水的环境污染在遥感监测中的研究姓名:谢凯强所在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班级:2011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01177014指导教师:卓义日期:2014年12月10日目录0绪论第1页研究的目的、意义1.1遥感技术第1页遥感的定义遥感监测的应用领域遥感监测的优势1.2水环境污染现状1.3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2国内外研究进展第4页2.1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指标研究进展2.2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研究进展3研究趋势第5页4结论第6页5参考文献第6页水的环境污染在遥感监测中的研究摘要:遥感技术的发展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为人类监测全球环境变化和研究环境灾害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从遥感应用范围发展来看,遥感技术首先在自然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上得到应用,而后扩展到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方面。
本文阐述了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的现状,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环境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遥感环境监测水环境环境遥感0.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资源匮乏和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水资源安全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亦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可持深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江河湖海的各种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它们包括生活废水污染、泥沙等悬浮固体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和热污染等。
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对这些污染进行监测非常重要。
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遥感监测在水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已引起环境保护等部门较广泛的重视。
国内外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实践认为,各种水体污染在遥感图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除有的不清晰外)。
因此目前,遥感已成为我们用以监测水环境的依据,而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是一先进的技术途径,如何建立有效的方法,科学、准确、快速地对水资源环境进行监测,适时掌握水资源环境的变化信息,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已成为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规划及保护的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研究
作者:刘磊龚瑞昆
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22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检测检验能力随之提升,其中水质污染监测对精度、广度、深度均有一定要求,需与之相关的监测技术不断革新,为水质污染监测事业良性发展夯实技术基石,本文通过对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我国水污染监测综合成效提供依据。
关键词:遥感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
水作为生命之源,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重要资源之一,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与生产过程中不仅存在浪费水资源消极现象还污染水源,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成效,同时污染水源还会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自然环境自净能力,无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此水质污染监测部门需秉持与时俱进精神,不断优化水资源监测技术,提高水质监测能效,基于此研究遥感监测背景下的水质污染可视化系统创设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遥感监测技术内涵
遥感监测技术以先进仪器为依托,以监测目标为出发点,以监测参数为基础,对待检测对象展开系统观测,同时获取监测结果,为人们更好把控监测对象提供依据。
遥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无需接触监测目标,便可实现监测目的,且对监测所得数据可进行判段、整合、分析、识别,具有系统性较强、自动化程度高、监测便捷、监测结果精准等应用优势,较为符合水质污染检测客观需求,同时可缩减采样环节,提高水质污染检测效率。
以摄像机等拍摄电子元件为依托的遥感装置,可依据污染监测需求,将相关装置安置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装配上,对标的物进行监测,监测对象包括水体、植被、大气、土质等,可在接收标的物电磁波反射特征过程中,用感光记录技术将所获得的反射特征转化为色调、颜色各异的照片,技术人员通过分析照片可明晰检测对象污染实况,以此为由制定污染治理决策,为提升污染治理成效奠定基础。
[1]
二、研究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的意义
基于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加之互联网体系日益健全,“互联网+”技术成为助力社会建设及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形式,为推动水污染监测技术良性发展,在遥感监测技术践行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势在必行,其中“互联网+”可视化系统,将成为助力遥感监测技术良性
发展的重要技术形式,为使人们对该技术研究更具兴趣,分析其对水污染监测事业发展的意义势在必行。
(1)有利于建立三维立体水污染监测体系。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可视化系统,可依据相关数据资源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系统展示持有数据的相关事物,使人们可更好分析该事物,权衡各方因素对该事物发展的影响,为优化该事物发展体系提供依据。
技术人员在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勘测污染水源时,所得到的数据、图片等信息均为平面形式且相对零散毫无关联,将这些信息纳入可视化系统中,可建立污染水域三维立体图例,方便技术人员分析与探究,同时可将分散信息整合起来,提高水质污染监测质量。
(2)可视化系统可科学反馈水质污染监测要素之间的关系。
遥感监测技术虽具有极强的水质污染信息搜集、整合功能,但在分析相关数据内在关联的过程中仍需倚仗人力,降低水质污染监测综合质量,可视化系统具有展示水质全貌,处理数据之间争议、探索、交流等能力,为此可有效分析水质污染监测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高效制定水污染治理决策指明方向,推动遥感监测技术良性发展,为提升我国水质污染监测成效夯实技术基石。
[2]
三、基于遥感监测技术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创设方略
通过对遥感监测技术内涵及其与可视化系统结合研究的意义进行分析可知,在当前水质污染态势日益严重背景下,水质污染监测期许通过优化技术体系提高其监测能效,发挥水质监管积极作用,为此探究基于遥感监测技术的水质污染检测可视化系统创设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基于遥感监测技术设计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
依据污染水质设置挥发酚、BOD5、SS、COD、石油类、综合状态污水监测模型,提高水质污染监测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能动性,为充分挖掘遥感监测所获取信息內在价值奠定基础。
(2)污染源活动窗口开启及闭合模块。
监测人员可依据污染源调查分析客观需求,将遥感监测所得数据录入可视化系统中,在想要调取、修正或传输相关内容时仅需用鼠标点击该窗口,便可获取与该污染相关的信息,如污染排放量、污染源名称、浓度等信息,基于可视化系统内信息更改会发生比例、排列及颜色变更,为分析对比提供依据。
(3)图形色彩变化模块。
在遥感监测技术搜集整合信息基础上,设立图形色彩变化模块,在该模块内用深浅不一颜色标注水系不同区域,使水质污染监测技术人员可依据该模块分辨污染水域及污染程度,以此为由修正排浊方案,提高水质污染监测综合质量。
(4)污染源排放顺序显示模块。
针对污染源相对较为复杂的水系,可启动微软源排放顺序显示模块,依据监测客观需求找出若干污染源并将其排序,以综合选择为标准,确保水质污染监测系统可靠,其中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程度为基础项,该技术应用人员还可依据水质污染监测需求加设其他项目充实综合选择标准,实现污染源排放可视化管控。
(5)全流域超标点源超标状况滚动显示模块。
根据国家对水质污染监测客观要求及污染物排放指标,结合遥感监测的可视化系统能够以此为由进行全流域污染计算,并滚动显示超标污染物,同时直接屏蔽未超标项目,并结合全画面色彩协调显示模块,将相关数据所反馈的水域表现出来,使监测人员可依据颜色直接获取有用信息,提高水质污染监测质量。
[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遥感监测在水质污染监测过程中合理应用可提升监测成效,其与可视化系统的有机结合,符合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与科学应用大趋势,为此人们需依据水质监测需求灵活创设可视化体系,为充分发挥遥感监测技术及可视化技术奠定基础,推动我国水质污染监测事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葛腾,万鲁河,刘硕.基于WebGIS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J].高技术通讯,2016(10):908914.
[2]李海元.面向水质监测的遥感影像反演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3]李炳南,杨建洪,蒋雪中,等.基于多源数据的海水水质空间评价系统设计[J].海洋环境科学,2015(1):113119.
作者简介:刘磊(1990),男,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检测技术及智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