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计算、计算机与信息素养

合集下载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教案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教案
线下课堂教学
(课中)
第4讲
网络的模型、协议和联网设备
研讨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功能
2.常用的网络接口设备与网络连接设备的种类和用途
3.如何组建局域网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协议与服务
3.熟悉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配置方法
4.掌握有线、无线局域网环境组建的方法与步骤
1.微机系统中的数据流、控制流、内存寻址方法
2.指令编码和执行过程
教学手段和方法
智慧树平台微课视频课前自学,课堂提问和学习效果检测,机房网络化讲授、演示和实验指导,讨论式教学等
课堂练习
1.讨论:
程序是如何控制计算机自动运行的?
数据在内存和外存中的存储访问方式有何区别?
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2.计算:36位地址的内存空间的存储容量是多少?
教学内容
第2章计算机系统与工作原理
学时
线上:2学时
线下:2学时
线上课外学习
(课前)
视频学习:观看智慧树平台本章微视频2.1~2.5节
知识点:硬件、软件、冯诺依曼原理、CPU、内存、外设、总线、指令
线下课堂教学
(课中)第Βιβλιοθήκη 讲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研讨内容
1.冯诺依曼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2.微机主要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上机实践
实验2微机组装与计算原理(1学时)
了解微机系统主要部件的功能和指令执行过程,掌握微机的和组装和系统设置配置方法。结合思科虚拟装机实验进行实践。
拓展提升与
作业
(课后)
1.了解微型计算机发展历程,各种外部设备特别是智能传感设备的发展和典型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2 计算机硬件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计算机硬件设备1.3 计算机软件理解软件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习常用的应用软件及办公软件第二章:网络与互联网2.1 计算机网络基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及发展历程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及网络设备2.2 互联网应用熟悉互联网的基本服务及应用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学习网络购物、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应用2.3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掌握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的防范措施学习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维护等安全知识第三章:办公自动化3.1 文字处理软件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掌握文档编辑、格式设置、表格制作等技巧学会排版、打印文档的方法3.2 电子表格软件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及应用掌握数据录入、公式计算、数据分析等操作学会制作图表、数据透视表等高级功能3.3 演示文稿软件熟悉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及设计原则掌握幻灯片制作、动画效果、放映技巧等学会根据不同场合制作合适的演示文稿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4.1 编程语言概述了解编程语言的分类及特点掌握常见编程语言(如Python、C++、Java等)的基本语法及用法学会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4.2 算法与数据结构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学习常用的排序、查找等算法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应用4.3 程序设计实践学会使用编程工具及开发环境掌握编写、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任务,如计算器、文本编辑器等第五章:多媒体技术5.1 多媒体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的定义、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学会使用多媒体软件及设备5.2 数字图像处理熟悉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及格式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及技巧学会调整图像色彩、大小、分辨率等属性5.3 音频与视频处理了解音频、视频的基本概念及格式掌握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及技巧学会编辑、剪辑、合并音频、视频文件6.1 数据库概述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应用领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6.2 关系型数据库熟悉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及使用方法学会创建、查询、修改数据库及表结构6.3 数据库应用实例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原则学会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第七章:信息素养与伦理7.1 信息素养理解信息素养的定义、重要性及培养方法掌握信息检索、评估、应用的基本技巧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7.2 信息技术伦理了解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及问题掌握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学会在信息技术领域中遵守伦理和法律法规8.1 概述理解的定义、目标及应用领域掌握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学会使用软件及工具8.2 机器学习熟悉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算法掌握机器学习框架及编程语言学会实现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及应用8.3 应用实例了解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掌握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学会使用解决实际问题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9.1 计算机辅助设计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优点及应用领域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及技巧学会利用CAD软件进行二维、三维设计9.2 计算机辅助制造熟悉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概念、技术及应用掌握CAM软件的基本操作及技巧学会利用CAM软件进行生产过程仿真、参数优化等9.3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例了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掌握快速原型、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进行创新产品开发第十章: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10.1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掌握智能家居、在线购物、移动支付等应用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活质量10.2 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应用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掌握相关软件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发展10.3 信息技术在未来趋势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这些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学会适应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把握时代潮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操作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其功能,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

信息技术教案必修完整教科书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1 计算机硬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外观结构,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1.2 计算机软件让学生了解软件的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让学生熟悉常用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卸载。

让学生熟悉操作系统的使用,如桌面环境、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2.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

让学生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2.2 制作简单的文档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简单的文档,如文章、报告等。

让学生熟悉文档的排版,如、副、列表、分页等。

2.3 制作复杂的文档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复杂的文档,如简历、论文等。

让学生熟悉文档的引用,如目录、脚注、参考文献等。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3.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电子表格软件的启动和退出。

让学生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单元格操作、数据排序、筛选等。

3.2 制作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简单的表格,如学绩表、财务报表等。

让学生熟悉表格的编辑,如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添加边框等。

3.3 制作复杂的表格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复杂的表格,如销售数据分析表、工资条等。

让学生熟悉表格的公式和函数,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等。

第四章:演示软件4.1 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演示软件的启动和退出。

让学生熟悉演示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幻灯片制作、动画效果、切换效果等。

4.2 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软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如产品介绍、演讲稿等。

让学生熟悉演示文稿的编辑,如添加幻灯片、设置背景、插入图片等。

4.3 制作复杂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软件制作复杂的演示文稿,如研究报告、教学课件等。

第一章 信息素养概述

第一章 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
• 信息的加工包括:寻找、选择、整理和存储各种 有用的信息; • 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 一种形式,即从了解到理解;针对问题,选择、 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解决该问题;正确评 价信息,比较几种说法和方法的优劣,看出它们 各自的特点、适应的场合以及局限性;利用信息 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能够从信息中看出变化的 趋势、变化的模式并提出变化的规律。
• web2.0模式: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
体系;互联网用户从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为信息制造者和传播 者,从受众转向主体,从个体转向社团;
1.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
1.2.2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 web2.0时代对信息素养要求:
了解新信息资源类型; 评判性的信息评价 ; 提高创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数字化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1信息素养概念与内涵
1.1.2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 国外对信息素养定义的归类 列举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有哪些特点或能力来对信息 素质进行描述。代表:美国学者Christina Doyle 通过信息素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来描述信息素 质。代表: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研究学院教授 Charles MeClure 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来分析信息素质的内涵。代表: 澳大利亚学者Christine Bruce在1997年提出信息素 质作为一种现象涵盖7种过程
1.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
1.2.2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图书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收集资料、调查 研究,通过网络服务提供给师生,远程访问 等方式提供服务,需要信息素养支持 • 毕业设计:频繁使用数字资源,论文构思,书写 都需要信息素养

四年级(上期)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期)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期)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作用。

1.2 认识计算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界面,包括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等。

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2.1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文件管理、程序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等。

让学生熟悉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启动应用程序、创建文件、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等。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包括桌面、任务栏、开始菜单等。

让学生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打开应用程序、创建文件、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等。

第三章:文字处理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让学生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创建文档、编辑文本、保存文档等。

3.2 Word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操作,包括输入文本、编辑文本、设置字体和段落等。

让学生熟悉Word的使用方法,包括创建文档、打开文档、保存文档等。

第四章:电子表格4.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单元格操作、数据排序、数据筛选等。

让学生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表格、编辑数据、保存表格等。

4.2 Excel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输入数据、编辑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等。

让学生熟悉Excel的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表格、打开表格、保存表格等。

第五章:演示文稿5.1 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添加幻灯片、编辑幻灯片、添加动画等。

让学生熟悉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创建演示文稿、打开演示文稿、保存演示文稿等。

大学信息技术 第1章 信息安全与信息素养 课件PPT

大学信息技术 第1章  信息安全与信息素养 课件PPT
• 对网络和系统的安全威胁和对信息的安全威胁
4
1.5.1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的内容包含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 和信息安全的内容 计算机安全 • 计算机安全概念侧重于静态信息 和网络安全 保护
的关系 • 网络安全的概念侧重于动态信息
保护
5
1.5.2 常用信息安 (1)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必须遵守哪些法律 规定? (2)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技术? (3)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 实践题 (1)如何在信息社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网民? (2)怎样才能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更好地发展?
加密技术
数字签名
身份识别 技术
防火墙 技术
6
信息社会常见的道德问题
1.5.3 信息社会的道德伦理要求
道德意识的模糊 道德行为的失范 道德情感的变异 道德观念的混乱
7
1.5.3 信息社会的道德伦理要求
信息社会伦理问题的原因
外在原因 内在原因
网络信息行为主体的平等导致了 自我自由的过度膨胀
网络信息行为主体的隐身性造成 道德意识的暂时缺失
3
1.5.1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 信息网络的软件、硬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计算机安全
•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 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暴露
• 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
网络安全
• 防止网络环境中的数据、信息被泄漏和篡改,以及 确保网络资源可由授权方按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网络信息行为主体的自我中心性 导致伦理关系的单极化
8
信息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功能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探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1.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熟悉桌面环境、任务栏和开始菜单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和功能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布局和主要功能键探讨文字处理软件在学习和办公中的应用2.2 文字录入与编辑学习拼音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的基本操作熟悉文本的选定、复制、粘贴、删除等编辑操作掌握字体、字号、颜色、对齐等格式设置方法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电子表格软件概述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和功能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界面布局和主要功能键探讨电子表格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3.2 数据录入与编辑学习单元格的选定、数据录入、编辑等基本操作熟悉公式和函数的使用,讲解常见的数学、统计、文本等函数掌握数据排序、筛选、分类等数据处理方法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4.1 演示文稿软件概述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定义和功能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界面布局和主要功能键探讨演示文稿软件在教学、汇报和演讲中的应用4.2 幻灯片制作与编辑学习幻灯片的插入、删除、复制等基本操作熟悉文本框、图片、图表等元素的插入和编辑方法掌握动画、切换效果等演示文稿的增强技巧第五章:网络的基本应用5.1 网络概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组成讲解互联网的接入方法和网络协议探讨网络在信息传递、交流和学习中的应用5.2 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学习浏览器的安装、启动和基本操作熟悉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和高级搜索技巧掌握收藏夹、书签等便捷操作5.3 电子邮件的基本应用学习电子邮件的申请、发送和接收方法熟悉邮件的阅读、回复、转发等基本操作掌握文件夹、通讯录等管理功能第六章:图片处理软件的使用6.1 图片处理软件概述介绍图片处理软件的定义和功能讲解图片处理软件的界面布局和主要功能键探讨图片处理软件在图像编辑和创作中的应用6.2 图片的基本编辑学习图片的打开、保存、关闭等基本操作熟悉图片的剪切、复制、粘贴、删除等编辑操作掌握图片的旋转、翻转、缩放等调整方法6.3 图片的修饰与调整学习使用画笔、橡皮擦等工具进行图像修饰熟悉色彩、亮度、对比度等图片调整功能掌握图片的滤镜和效果应用第七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维护7.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述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讲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和威胁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和方法7.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学习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传播和危害熟悉杀毒软件的安装、更新和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管理策略7.3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优化学习系统清理、优化工具的使用熟悉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与更新掌握系统备份与恢复的方法第八章:编程基础与算法8.1 编程语言概述介绍编程语言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讲解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探讨编程语言在软件开发和问题解决中的应用8.2 常见编程语言介绍学习Python、C++、Java等编程语言的基本操作熟悉编程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算法和逻辑思维8.3 算法与数据结构介绍算法的定义和重要性讲解常见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探讨算法优化和数据结构的应用第九章:多媒体技术基础9.1 多媒体技术概述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讲解多媒体技术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和广告等方面的应用9.2 音频和视频处理学习音频和视频的采集、编辑和格式转换方法熟悉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音频和视频的混合、剪辑、特效等技巧9.3 动画制作与网页设计学习动画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动画原理熟悉网页设计的基本语言和布局方法掌握网页设计与动画制作的综合应用第十章:信息素养与道德法规10.1 信息素养概述介绍信息素养的定义、内涵和培养方法讲解信息检索、评估和利用的能力培养探讨信息素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10.2 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学习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熟悉计算机网络法律法规的知识和维权意识掌握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和技巧10.3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信息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思考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重点解析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部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简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分类,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1.2 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桌面和任务栏,管理等。

让学生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文字录入与编辑让学生掌握汉字输入的方法,如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

让学生熟悉文字的编辑,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撤销和恢复等。

2.2 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让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如行、列的插入和删除,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等。

让学生熟悉数据的基本操作,如录入、编辑、排序、筛选等。

第三章:电子演示文稿的制作3.1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

让学生熟悉幻灯片的添加、删除、复制、移动等基本操作。

3.2 演示文稿的编辑与设计让学生掌握文本的添加、编辑、格式设置等操作。

让学生熟悉插入图片、图表、动画等对象的操作,并掌握基本的设计和排版技巧。

第四章:网络的基本应用4.1 浏览器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浏览器的安装、启动、关闭等基本操作。

让学生熟悉网页的浏览、搜索、收藏等基本操作。

4.2 电子邮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如写信、发送、接收等。

让学生熟悉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和接收,以及邮件的管理和回复等操作。

第五章:信息处理与安全5.1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让学生了解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

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分类、筛选、整理等。

5.2 计算机安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如病毒防范、数据备份等。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如设置密码、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等。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6.1 多媒体概念与文件格式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

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如JPEG、MP3、MP4等。

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_战德臣

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_战德臣

1.3 程序与 计算系统与程序的关系:什么是程序,程序的基本特征:复合、抽象与构造;什么是复合,什么是抽
递归
象,什么是构造,程序构造的基本方法:迭代与递归;利用递归进行定义;利用递归进行计算;利用
递归进行构造
知识单元 1.1 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 学习计算机,什么是计算,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思 维,计算学科中经典的计算思维有哪些,以及计 算思维对其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象与计算思维、网络计算思维。下面从必要性和 体问题寻求并设计算法或程序,目的是使机器替
内容构成两个方面来论述,前者说明为什么要讲, 代人进行自动计算并获得计算结果,而程序应是
后者说明讲什么。
一种广义的概念,是实现系统复杂功能的一种重
1.“计算与程序”讲授的必要性和内容构成
要手段,即随使用者使用目的不同而对机器基本 动作的千变万化的组合,计算系统是可以执行任
这里要强调一点,计算学科的“抽象”与我 们平常所表达的“抽象”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细 微的差别,计算学科的“抽象”是一种可掌握可 操作的方法,即用名字表达一种组合,而该名字 可以参与新的更为复杂的组合,这是计算学科最 本质的方法[7]。
2.“计算系统”讲授的必要性和内容构成
为什么要讲授“计算系统”?首先,计算系 统和现实中各种系统既有相类似的思维模式,例 如分工-合作与协同思维、并行化分布化提高资源
知识单元 2.3 是在 2.2 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解存储体系即资源的限制和利用问题,并简要理 解存储体系环境下如何通过分工-合作与协同来 执行程序的,同时理解资源管理的作用,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理解人们是如何扩充资源数量提高资 源性能、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的,进而能简要地理 解并行分布计算环境与云计算环境等。本单元的 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系统的理解能从硬件过渡到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教学教案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教学教案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教学教案.doc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 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协议2.2 互联网应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常见互联网应用的介绍互联网安全和隐私保护第三章:编程基础3.1 编程语言概述编程语言的定义和分类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编程语言的选择和应用3.2 基本编程概念变量、数据类型和运算符控制结构和函数面向对象编程简介第四章:数据库基础4.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的定义和作用数据库的分类和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4.2 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第五章:多媒体技术基础5.1 多媒体概述多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多媒体的类型和应用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5.2 多媒体文件处理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基本处理技术多媒体文件格式和压缩技术多媒体演示和动画制作技巧第六章:信息技术与社会6.1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变革信息技术对社会伦理和法律的挑战6.2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的环保性和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第七章: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7.1 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内涵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信息素养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7.2 终身学习与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实践信息技术在终身学习中的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八章:信息伦理与法律8.1 信息伦理概述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信息伦理问题的产生与挑战信息伦理教育与修养8.2 信息技术法律制度信息技术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信息技术法律的主要内容与作用信息技术法律的遵守与维护第九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9.1 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的概念与内涵信息安全的风险与威胁信息安全的技术与策略9.2 隐私保护与数据保护隐私权的概念与法律保护数据保护的原则与措施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实践案例第十章: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10.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项目管理的定义与目标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与工具项目管理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10.2 信息技术项目管理信息技术项目的特点与挑战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信息技术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第十一章: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11.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电子商务的类型和模式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11.2 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电子商务在零售、旅游、金融等行业的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和运营电子商务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第十二章:云计算与大数据12.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云计算的定义、特点和架构云计算的服务模型和部署模型云计算的关键技术12.2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大数据的定义、特征和应用领域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第十三章:与机器学习13.1 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的基本技术和方法13.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定义、类型和算法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与机器学习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物联网与智慧城市14.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定义、架构和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14.2 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实践智慧城市的定义、特征和建设目标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域和关键技术智慧城市的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第十五章: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15.1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15.2 信息技术创业与创业精神信息技术创业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和创业融资创业精神与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信息技术基础: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八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1 计算机的发展史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如、量子计算机等。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3 操作系统的使用学习操作系统的启动、关机、桌面操作等基本操作。

掌握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功能。

第二章:文字处理2.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编辑、格式化文本等。

掌握字体设置、段落设置、页面设置等高级功能。

2.2 制作文档学习文档的制作技巧,如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

掌握文档的排版技巧,如分栏、加边框、底纹等。

2.3 演示文稿的制作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如选择模板、添加幻灯片、编辑内容等。

掌握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动画效果等展示技巧。

第三章:电子表格3.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编辑、格式化数据等。

掌握单元格样式设置、公式计算、数据排序等高级功能。

3.2 数据分析与处理学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等。

掌握数据可视化方法,如图表、柱状图、饼图等。

3.3 制作统计报表学习统计报表的制作方法,如设计表格、输入数据、图表等。

掌握报表的打印、导出等功能。

第四章:网络与通信4.1 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如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等。

掌握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不同类型网络的定义和特点。

4.2 互联网的使用学习互联网的基本操作,如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文件等。

掌握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等网络通信方法。

4.3 网络安全与道德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等。

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虚假信息等。

第五章:多媒体与动画5.1 多媒体技术基础学习多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

信息技术校本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功能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1.2 操作系统的使用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启动、关闭程序,文件管理等1.3 计算机网络基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作用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Word 2010的基本操作讲解Word 2010的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学习文本的输入、编辑、复制、粘贴等功能2.2 文档格式设置讲解字体、段落、边框等格式的设置方法学习如何插入图片、表格、超等2.3 文档排版与打印讲解文档的页面设置、排版技巧学习如何打印文档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讲解Excel 2010的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学习单元格的选定、编辑、格式设置等功能3.2 数据录入与处理讲解数据的输入方法,包括文本、数字、日期等学习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等操作3.3 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讲解公式的构成、运算符的使用学习常用函数的输入和使用,如SUM、AVERAGE等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4.1 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讲解PowerPoint 2010的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学习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编辑等操作4.2 幻灯片的设计与制作讲解幻灯片的主题、背景、字体等设计要素学习如何插入图片、图表、动画等元素4.3 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包讲解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如切换效果、播放速度等学习如何将演示文稿打包成可执行文件第五章:网络搜索与信息素养5.1 互联网搜索技巧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习如何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5.2 信息素养的培养讲解信息素养的定义、重要性学习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信息素养5.3 网络安全的认识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因素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预防网络病毒等安全知识第六章:图片处理软件的使用6.1 Photoshop CS6的基本操作讲解Photoshop CS6的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学习图像的打开、保存、编辑等基本操作6.2 图像的选择与修饰讲解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矩形选框、套索等学习图像的裁剪、旋转、缩放等修饰技巧6.3 色彩调整与滤镜应用讲解色彩调整工具的使用,如色阶、曲线等学习滤镜的效果应用,如模糊、锐化、像素化等第七章: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7.1 Audacity的基本操作讲解Audacity的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学习音频文件的打开、编辑、保存等基本操作7.2 音频的剪辑与合并讲解音频剪辑工具的使用,如剪刀、选择工具等学习音频文件的合并、分割、混音等技巧7.3 音频效果的添加与处理讲解音频效果插件的使用,如均衡器、混响等学习如何调整音频的音量、速度、音调等第八章: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8.1 Premiere Pro CS6的基本操作讲解Premiere Pro CS6的界面布局和功能按钮学习视频文件的导入、剪辑、序列的创建等基本操作8.2 视频的剪辑与特效应用讲解视频剪辑工具的使用,如剪辑工具、剃刀等学习视频特效的应用,如转场效果、滤镜应用等8.3 视频的输出与分享讲解视频输出设置,如分辨率、帧率等学习如何将视频分享到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第九章:编程基础与算法9.1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学习讲解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学习编程的基本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循环等9.2 算法的理解与实现讲解算法的定义、重要性学习常见算法的实现,如排序、查找等9.3 项目实践与代码调试讲解如何进行编程项目的实践学习代码调试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与物联网10.1 的基本概念讲解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学习的基本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10.2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讲解物联网的定义、架构和关键技术学习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10.3 与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讲解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探讨与物联网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挑战第十一章:网页设计与制作11.1 HTML与CSS基础讲解HTML的基本结构与标签使用学习CSS的作用、选择器与样式设置11.2 网页布局与设计讲解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布局方法学习使用CSS框架如Bootstrap进行响应式设计11.3 网页动画与交互讲解HTML5 Canvas与SVG的基本用法学习CSS3动画与过渡效果的实现第十二章:数据库设计与应用12.1 数据库基础讲解数据库的概念、体系结构与关系型数据库学习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等12.2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学习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12.3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讲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流程学习如何使用编程语言连接数据库,实现数据访问与操作第十三章:移动应用开发13.1 移动应用开发基础讲解移动应用的开发环境与工具学习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原则与常用组件13.2 Android应用开发讲解Android Studio的使用与基本组件学习Android应用的生命周期与事件处理13.3 iOS应用开发讲解X与Swift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iOS应用的界面布局与用户交互设计第十四章:网络安全与伦理14.1 网络安全基础讲解网络攻击的类型与防范方法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与网络安全14.2 网络伦理与社会责任讲解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与问题学习网络素养与数字公民意识14.3 法律法规与信息安全讲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合规要求第十五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15.1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讲解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学习如何组织与实施信息技术课程15.2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讲解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整合方法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维护15.3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讲解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标准学习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自我评价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从信息技术基础到编程、数据库、移动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伦理,再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全方位知识体系。

北航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社会科学试验班类)课程大纲

北航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社会科学试验班类)课程大纲

北航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社会科学试验班类)课程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1B061080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开课学期:春季学分/学时:2.0/40(备注,其中学时按照教务处文件定义(理论学时24课堂及机房授课、实验学时16)课程性质:必修面向大类:社会科学试验班类(法学、经济学、行政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无建议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开课对象:社会科学试验班类/一年级学生任课教师:欧阳元新,刘禹,吴秀娟团队负责人:曹庆华核准院长: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面向北航学院社会科学试验班类一年级本科生的工程基础类课程,包括法学、经济学、行政管理专业。

本课程着重通过系列课内讲解和上机实践,培养学生以计算思维来解决社会科学数据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因此,课程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常用工具软件,更注重计算思维思想的培养与计算思维方法的训练——如何使用计算机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分析和结果展现。

目的和任务: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一样,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其代表的是信息获取、信息鉴别和信息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而计算思维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之一,其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

计算思维包含计算机学科领域内的众多概念,在本课程中,以解决社会科学数据分析问题为导向,按照问题求解的方式表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使学生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计算机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分析和结果展现的方法,具备通过自学掌握高级编辑和演示工具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可分解为以下5点:(1)了解计算思维,具备基本的运用计算思维思想解决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基本的算法控制结构,逐步理解使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一般方法;(3)能使用Python语言实现基本的程序设计;(4)能够运用Python语言进行数据自动分析和结果展现;(5)能够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具备通过自学掌握其他高级功能的能力。

《大学信息技术(第三版)》信息技术概述

《大学信息技术(第三版)》信息技术概述

Core i7 Core i9
10
1.1.2现代信息技术内涵
❖ 从数据流角度看
▪ 数据获取技术
▪ 数据传输技术(通信技术) 术
C
▪ 数据存储技术
▪ 信息展示技术
11
1.1.3 计算机的发展
❖ 计算机的诞生 ▪ Atanasoff-Berry Computer(1941) ▪ ENIAC(1946) ▪ 图灵(1912 - 1954) ▪ 冯·诺依曼(1903 - 1957)
18
1.1.3 计算机的发展
❖ 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 ▪ 量子计算机(2017/05/03,中国)
▪ 量子计算机(2018,美国,IBM)
19
1.1.4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向纵深化和 融合化发展
信息处理向泛在化和 云集化发展
信息服务向个性化和 共性化发展
一则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技 术领域,其关键技术,如 芯片技术、通信网络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等其自身将 沿纵深方向不断发展。二 则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加 速融合,产业发展不断对 信息技术提出新的需求, 二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呈现融合化发展。
▪ 有线通信:电波沿着通信线路传输 ▪ 无线通信:电波在空间传播 ▪ 点对点通信 ▪ 开放式通信
• 广播:1906无线广播,1933调频,1966立体声 • 电视:1927圆盘,1939黑白,1953彩色
7
1.1.1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 近代信息技术阶段(第四次变革)
▪ 电通信领域的四大杰出人物
• 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和莫尔斯电码(1837年) • 美国贝尔:电磁式电话(1876年) • 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通信(1895年) • 英国克拉克:卫星通信的设想(1945年)

【中学课件】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中学课件】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021/6/18
11
2.第2代电子计算机(1958年~1964年) 1958年,计算机进入了使用晶体管为主要 元件的第二代。 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是在 1954年由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研制的 TRADIC计算机,在其中装了800个晶体管。
2021/6/18
12
1958年,IBM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 机RCA501,从而宣告计算机进入了第二代的发展阶 段。1959年,IBM公司又生产出全部晶体管化的电子 计算机IBM 7090。IBM 7090型计算机从1960年到 1964年一直统治着科学计算的领域,并作为第二代计 算机的典型代表,被载入计算机发展的史册。 第二代计算机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其主存 储器使用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磁盘。在软件方 面开始使用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语 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 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相对第一代计算机,这一 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高、体积更小、功能更强。
2021/6/18
6
3.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
1939年,阿塔纳索夫(John V. Atanasoff)和 他的学生贝瑞(Clifford E. Berry)还设计并 试制数字电子计算机的样机“ABC计算机” (Atanasoff- Berry Computer),但未能完 工。ABC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有些科学史学家认为,如果ABC 机当 时能正式制造出来,那将是世界上第一台电 子数字计算机。
2021/6/18
5
2.机电计算机 1938年,德国科学家祖思(Konrad Zuse) 制造出一台纯机械结构的Z-1计算机,这是 第一台采用二进制的计算机。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展示、小组讨论。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2.1 计算机硬件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使用计算机硬件。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的功能、计算机硬件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操作演示、小组讨论。

2.2 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

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小组讨论。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3.2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定义、功能和应用,学会使用互联网。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的功能、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小组讨论。

第四章:文字处理4.1 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文字处理的概念和功能,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的概念、文字处理的功能、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小组讨论。

4.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输入、编辑、排版和打印。

教学内容:文字输入、编辑、排版、打印。

教学方法:操作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操作。

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5.1 电子表格处理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电子表格处理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浅析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浅析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浅析1. 引言1.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浅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适应能力,还可以促进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未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与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机遇。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具备信息检索和利用的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信息分析和整合,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创新。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信息化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涵盖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技术思维和信息技术道德等方面。

学生应当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升这些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导并规范着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也是评价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通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发展。

2.2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增强。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使个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更加高效。

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之间的关系与联系_概述及解释说明

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之间的关系与联系_概述及解释说明

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概述及解释说明引言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写:1.1 概述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是当前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不同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并解释说明它们各自的定义、概念和特点。

通过对它们在实践和教育方面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到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信息素养与数字素养的定义、概念及特点、信息素养与数字素养的关系与联系、各自重要性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结论。

通过这个结构,我们将系统地探究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之间的关系,并深入了解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入地阐述,明确它们各自的定义和特点,并探讨它们在实践上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

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凸显出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读者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在个人发展、教育改革以及社会进步中的不可或缺性。

2. 信息素养与数字素养的定义、概念及特点2.1 信息素养的定义与概念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信息时所具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

它包含了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利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时所需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包括对查找、筛选、分析和组织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认识。

2.2 数字素养的定义与概念数字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数字环境中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创造和交流的能力。

它旨在培养个体使用数字工具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实现创新。

数字素养包括了使用计算机和其他数字设备操作软件程序、网络浏览器等数字工具的技术技能,还包括了有效搜索并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以及应用合适工具进行沟通、协作和表达思想等。

大学计算思维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思维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思维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思维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第一层次课,是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先导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信息技术基本常识、常用办公工具软件高级应用的学习,配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机器人实验来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程概述
《大学计算思维基础》基于“信息与计算基础——计算平台——数据处理与管理——问题求解与实现”的主线进行设计和架构,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掌握数据处理与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使其初步具备运用计算思维与基本方法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实验案例辅助知识学习与应用,在案例的不断深化和提升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大纲
第二章认识计算机
2.4 操作系统
2.2 PC主机的组成
2.1 计算机系统结构
2.3 计算机软件概述
第一章信息与计算
1.3 进制与进制转换
1.4 信息的表示——数值和文字
1.5 信息的表示——声音和图像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 计算、计算机与计算思维
信息与计算单元测验
扫一扫,扫到了什么?
参考资料
1、《计算思维导论》,陈国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张福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

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

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一、引言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是指一系列涉及处理、管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和工具,包括计算机、网络、软件等;而信息素养则是指一个人对信息的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讨论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概念和实践。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1.1 信息技术的定义1.2 信息技术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3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4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三、信息素养的概念和特征2.1 信息素养的定义和内涵2.2 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层次结构2.3 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2.4 信息素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四、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的关系3.1 信息技术对信息素养的促进作用3.2 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推动作用3.3 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的共同目标和关联点3.4 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的互动关系和依赖性五、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实践案例4.1 学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教育4.2 企业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培训4.3 社会公众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推广运动4.4 部门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政策和实践六、结论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信息素养的提升,而信息素养的培养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图表、数据分析和实例案例,供读者参考和深入了解。

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技术:指一系列涉及处理、管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和工具,如计算机、网络、软件等。

2.信息素养:指一个人对信息的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的能力,包括信息查找、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利用和信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科学 与 信息探索科学
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3) 各学科人才需要计算思维,以便形成复合型的创造性思维
各学科人才的计算思维/计算能力需求
计算思维 的学习和
训练
计算机及 其通用计 算手段的
应用
计算思维/计算能力
知识/技能 Gap
支持各学 科研究创 新的新型 计算手段
应用计算 手段进行 各学科研 究和创新
软件正在占领世界
计算机是什么? (4)都有 哪些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 硬件 vs. 软件
应用 软件
各行业、各领域企业的计算系统;面向家庭、社会和政府的计算系统
服务

大数 据
智能
移动
企业管理软件ERP&SCM
各类在线与非在线娱乐软件 嵌入类软件-车辆、机床等设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CAx 电子商务各类软件,网上购物 计算类软件-生物计算、化学计算等
打通知识脉络, 融贯各门课程, 内功强化基础, 外功灵活应变。
知识/技能
(Technique/Skill)
技能:练习,练习,… …
训练与掌握 Training
计算机语言 与程序设计
数学建模 或
非数学建 模
数据库
思维
(Thought/Thinking)
启发与理解 Understanding
大学计算机 计算机专业导论 (计算思维导论)
1.1.2 什么是计算?
计算学科的计算 vs. 数学学科的计算
简单计算I:数据计算,计算规则,应用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并获得计算结果
复杂计算II:f(x),函数,计算规则及其简化计算方法,便于人应用规则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
复杂计算III:如丢番图方程,判定,计算规则,人可能无法完成但却可由机器自动完成,借助于机
系统 软件
工具软件 语言处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中间
件,如应用服务器, 消息中间件, 流程中间件,服务中间件,… 操作系统 OS:分时OS,实时OS, 网络OS,并行OS, 移动OS,云OS, …
嵌入式/移动式(设备裸机)
网络化/互联化—其
他硬件
硬件(裸机)
计算机是什么?
是帮助我们进行 各种计算的工具
器获得计算结果
a1x1 b1 +a2x2 b2 +…+anxn bn =c
计算与自动计算 (2)人计算与机器计算的差别?
“人”计算 vs. “机器”计算
例如:求ax2+bx+c=0的根
人-求解
机器-求解
利用上述公式 计算得到x值
(1)从-n到n,产 生x的每一个整 数值; (2)将其 依次代 入到方 程中计 算; (3) 如果其值使 方 程式成立, 则 即为其解; 否 则不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From 王国维“人间词 话” 关于“境界”的阐述
思维是创新的源头,技术与知识是创新的支撑
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5)知识与思维的差别在哪里?
知识 vs. 贯通知识的思维—计算思维
知识
知识的贯通-
思维
本质
可实现 联想 启发性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的未来计算能力
当前的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关注点
化学学科工作者利 用计算手段进行学 科的科学研究
1998 年 诺 贝 尔 化 学奖奖励给一个 计算手段的研究 者-- John Pople
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4)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看得真
计算思维
“计算机”的思维: 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计算机的功能是如何越来越强大的? 利用计算机的思维: 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控制和处理?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
是各种机器 的大脑
是改造自然 的一种工具
计算机是 什么?
是看不见摸不 着但又可为我 们服务的软件
它是… …
是可以为我们创 造另一个世界虚拟世界的工具
是可以使我 们跨越时空 距离的工具
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 1) 计算学科的供需关系--需要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计算学科的供需关系
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2) 计算科学与信息探索科学已成为科学创新的重要方面
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from 周以真。
训练与实践
不断训练,不断理解,才能 找出本质,才能创新
概念与知识
浮想联翩,由此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贯通,看得远,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才能认识准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坚持听课,坚持训练,“铁杵磨针”,就能学得好! ---只要听课,就能有收获,就会有想法,就会有兴趣! 你是否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思维的建立是不断思考的结果,对任何持疑的内容可通过 互联网进一步探索和学习,或者及时与教师沟通获得提高!
记住:计算思维的学习,不仅仅是会不会用计算机的问题, 而是会不会利用计算思维来解决身边的或社会/自然问题的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
程? (6)大学计算机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是怎
样的
知识 vs. 思维
能力
(Ability & Capability)
vs. 能力 视野:
知识与视野拓展 Knowledge
宽度---知识面宽,前沿性 深度---贯通性,深入性
Expansion
云计算与云服务
企业资源规划 与供应链管理
思维:好奇、思考、联想、贯通
•能力----内功(贯通的脉络) •实践----锻炼,使脉络贯通 •思维----脉络(穴位链) •知识----穴位
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 7)只要坚持,就能学好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能否学好取决于以下要素? 你是否有信念和信心?
---信念和信心将决定你能否学好! 你是否坚持? 是否保持兴趣?
1.1 计算、计算机与 信息素养
任课教师: 联系方式:
1.1.1计算机是什么? (1) 计算机与各种设备中的计算机?
传统“计算机器” 多样化的“计算机器”,各种设备的“大脑”系统
计算机是什么? (2) 各种应用中的计算机?
计算机是什么? (3)计算机除了硬 件,还包括软件?
形形色色的计算机
马克.安德森 ---前Netscape公司创始人,现风险投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