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乘法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的分配特性。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指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顺序和符号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示例和应用。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和教科书。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 示例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乘法分配律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并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解题思路和心得。
5. 应用: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定义。
2. 乘法分配律的示例和应用。
3. 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提高练习:完成教师发放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
3. 拓展练习:完成教师提供的拓展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示例讲解、练习、小组讨论和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1 教材分析^p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p 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进展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p 、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才能。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展简便计算的前提和根据,对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络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p :学生根底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开展。
在前面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拟结实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展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
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才能方面得到进步和开展。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26页例7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比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
老师在商店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索交流,建构规律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3、汇报交流:(1)探讨第一种方案。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项老师推荐他的方案?(预设学生回答:A: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
列式为:(100 70)×5 B: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价钱和5条裤子的价钱。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课程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2. 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二、探究乘法分配律1. 出示例子:2 × (3 4) 和2 × 3 2 × 4,让学生计算并比较结果;2. 引导学生观察例子,发现规律: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3. 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定义:a × (b c) = a × b a × c;4. 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其本质。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2.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合适的计算方法;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4.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
四、巩固练习1. 出示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2.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重要作用;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乘法分配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编写含有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2. 引导学生探讨乘法分配律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从而理解其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法分配律的拆分方法和适用条件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解释为什么(a+b+c)×d不能直接拆分为a×d+b×d+c×d。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均衡,有些学生显得比较被动。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考虑在下次的实践活动中,设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讨论和实践中。
举例:计算25×(4+6)时,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将其拆分为25×4+25×6,便于快速计算。
(3)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举例:购物时,若某商品单价为a元,购买b个,还需购买c个其他商品,学生需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总价格。
2.教学难点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适用条件:学生需要明确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的情况,而对于三个或更多数的乘法,乘法分配律不适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算方法;3.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实际情境引入乘法分配律,如购买水果、文具等;(2)通过图示、算式等方式展示乘法分配律的运算过程,如(a+b)×c=a×c+b×c;(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巩固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2、汇报: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25=6×25=150(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100+50=150(人)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三、巩固练习1、P27做一做2、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验证:18x5-5x8(18-8)x5265×105-265×5265×(105-5)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6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我将加减两种情况都纳入到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当中,通过对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到归纳模型、练习强化、拓展延伸。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很好的自主探究、与人交流的习惯。
学生已经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知识,已初步建立了模型,但仅仅停留在对加的模型上,没有减的意识。
此外,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没有可以迁移和类比的对象,因此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对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还是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画图、想象、归纳、概括等方式,从乘法的意义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2.经历建构乘法分配律加减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3.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能从乘法的意义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建构乘法分配律模型。
教学过程一、解决实际问题,感知乘法分配律1. 看图想算式学校要购买夏季校服,我们四(1)班一共要多少元?①整理条件和问题。
(1)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怎样解答?(2)你能想到几种算法?②学生列式,回答、板书。
方法一:45×42+30×42方法二:(45+30)×42③交流算式的意义。
(1)方法一的算式谁看明白了?方法二呢?④计算,小组内核对。
(1)同桌两人各选一道算式,算出结果后对比,你发现了什么⑤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
(1)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等式的意思吗?(2)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乘法分配律教案篇一: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络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络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究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认识,表达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那么。
充分表达了“为处理实际征询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忆: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①(3 + 2)×43×4 + 2×4②2×(11 + 9) 11×2 + 9×2③20×5 + 4×5 (20 + 4)×5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够断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奇妙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征询题。
二.联络实际,探究规律。
㈠演示:1.学校购置校服。
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
买如此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2.分析比拟:细心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细心观察,认真考虑,觉察其中有什么规律?㈡探究概括规律: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拟去觉察规律。
〖多媒体操作引导〗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b.接着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如何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c.这两个积又是如何得到的?结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3.2 《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2 《乘法分配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探究、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探究能力和验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3)验证乘法分配律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验证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3. 应用拓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明确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价值。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练习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使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更加有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分配律的探究与验证过程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运算定律,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个定律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效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乘法分配律是什么?二、新课内容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掌握不好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乘法分配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解:男生人数= 40 × 60% = 24人女生人数= 40 × 40% = 16人2. 简化计算乘法分配律可以用来简化计算,例如:计算(100 5)×3的结果。
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集锦6篇)
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集锦6篇)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二)学习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板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示102×( ).请同学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可以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2.教学例6:用简便方法计算.(1)计算102×43.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用笔算比较麻烦.想一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经过讨论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原式改写为(101+2)×43,然后按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一种是把原式改写成102×(40+3).不要简单的否定,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方法都做一做,对比一下,找出哪种方法简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计算102×24.订正时说明怎样简算的?根据是什么.(3)计算9×37+9×63.启发提问: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②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这样算为什么简便?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板书:提问:这题能简算吗?什么地方错了?应怎样改?启发学生明确:题里两个乘式没有相同的因数.应该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加起来应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式子用“=”连接起来.讨论:2,3两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式子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改哪个地方?在讨论基础上得出:第2题,如果左边算式不变,右边算式应改为35×12+45×12,使两个加数分别与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右边算式不变,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45,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两个不同的因数就是两个加数,改为(35+12)×45.第3题右边两个积里相同的因数是4,不同的因数是11和25,应改为(11+25)×4.因此要特别注意: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反过来,必须是两个积里有相同的因数,才能把相同的因数提到括号外面.而三个数连乘则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它是乘法结合律.必须要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的区别.(四)作业练习十四第5~10题.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发现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3.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简要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2.让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讲解乘法分配律1.通过例题和练习,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乘法分配律;2.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应用,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3.请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2.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和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练习题。
4. 拓展应用1.让学生动手尝试不同的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2.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5. 总结1.审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2.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3.结合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思考并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3.准备下节课的知识预习。
五、反思与改进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思考;2.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3.下次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同时能够将所学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乘法分配律》课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
2. 学生通过例题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四、拓展提高1.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
2.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和简单的乘法法则。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自主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运用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3.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黑板、练习题等。
2.准备乘法分配律的相关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道计算题:25乘以30加25乘以20,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可能会直接计算出结果,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可以通过乘法分配律简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可以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乘法、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于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方法。
2.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表示方法。
2.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例证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练习题、答案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例如: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40%,女生占60%,请问这个班级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表示方法,通过PPT等教学资料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图形和公式。
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例如:计算(2+3)×4和2×4+3×4的结果,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给出答案并讲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例如:计算45×(2+3)和45×2+45×3的结果,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1篇】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先创设佳乐超市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买“3套运动服,每件上衣21元,每条裤子10元,一共花多少元?”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他们确实能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关系。
这是第一步:通过资料获取继续研究的信息。
(虽然所得的信息很简单,只是几组具有相等关系的算式,但这是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的,学生对于它们感到熟悉和亲切,用他们作为继续研究的对象,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步: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
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
第三步: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
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2篇】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
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乘法结合律)
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问:一共有多少 名同学参加了这 次植树活动? (用两种方法) 2. 要想解决问题,需 要用到哪些条件?
监控: “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 种树,2人负责抬水、 浇树。”
25组 ……
共?名
(4 + 2)×25 = 6 × 25 = 150(名)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a+a×5=(4+5)×a
36×(4×6)=36×6×4
填一填: 1(12+40)×3= 12 × 3 + 40 ×3 2 15×(40 + 8) = 15× 40 + 15× 8 3 78×20+22×20=( 78 + 22 )×20 4 66×28 + 66×32 + 66×40
谢谢
作业:
1、课本P27,第3、4、5题做课本上。 2、优化设计P15 3、100分闯关P14 4、口算题卡P18 5、复习新课P26
+÷ — ×
—
× ÷+
复习: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猜一猜: 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 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5 4×a+a×5=(4+5)×a〖 〗
6 36×(4×6)=36×6×4〖 〗
2、选一选,与 25×(4×8)相 等的算式是( )
①25×4+25×8; ②25×4×25×8; ③25×4×8
3.判一判,火眼金睛辨对错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36)×64
2 99 × 32
= (100 - 1) ×32 = 100 × 32 - 1×32 = 3200 - 32 = 3168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4.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 什么运算定律。
25 × 12
50 250 300
监控: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25×2+25×10
• 加法交换律:a+b=b+a • 乘法交换律:a×b=b×a
• 加法结合律:(a+b)+c=a+(b+c) • 乘法结合律:(a×b)×c=a×(b×c)
1.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165+126=126+ (2)(316+73)+127 =316 + ( + ) (3)225×4= ×225 (4)(6×35)×4 = ×( × )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45×16=16×
乘法交换律
5×(14×9) =(5× )× 乘法结合律
6×13×5 =13×( × )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 数的积吗?
学 校 购 买 校 服。每 件 35 元,
每 条 25元。买 这 样 6 套 校 服,一共 你能用两种方法
判断正误
1 2×(6 + 5)=2×6+5
× ( )
2(25+7)×4=25×4×7×4
× ( )
3 35×(8 - 2) =35×8 + 35×2
√( )
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a×(b + c)= a×b +a×c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课本P26)
1.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 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问题: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
60 ×(20 + 30) (3 + 5)×17
用分配率计算下列各题
4 ×(25 + 30) 47×15 + 53 ×15 63×201 - 63 (20 - 8)×125
你知道吗?
两个数的 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 先把它们与这个数 分相别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a+b) ×c = a×c b×c
=( 28 + 32 + 40 )× 66
3.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题的计算比较方便.
① 64×8+36×8
(64+36) ×8
=512 +288
=100 ×8
=800
=800
做一做:
1 103 × 32
= (100 + 3) ×32
= 100 × 32 + 3×32 = 3200 + 96 = 3296
要 多 少 元 ? 解答吗?
35 共?元
25
= (4+2)×25 4×25+2×25
= 25 ×(4+2)
25×4+25×2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 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是:
(a+b)×c = a×c + b×c
你会吗
1、填一填,请运用乘法分配律完成下面各题 ①(64+12)×3 = □×□+□×□
② 25×(4+9)= □×□+□×□
③ 27×12+43×12=( □+ □)× □ 同学们 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数
医院
判断正误
学
1 56×(19+28)= 56×19+28 〖 〗
2 (25+7)×4=25×4×7×4 〖 〗
3 32×(7×3 )=32×7+32×3〖 〗
4 117×3+117×7= 117×(3+7) 〖 〗
方法二: 4×25 + 2×25 = 100 + 50 = 150(名)
答:一 共 有 150 名 。
(4 + 2)×25 = 4×25 + 2×2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 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 乘 法 的 分 配 律。
反过来也成立
用字母表示是:
讨论归纳:
填课本上
(a + b)×c =a×c+b×c
乘法交 换 律:
a×b = b × a
乘法结 合 律:
(a×b ) ×c = a×( b × c)
说一说 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120+38)+62=120 +(38+62)
( 加法结合律 )
说一说
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பைடு நூலகம்80×a = a×80 (乘法交换律 )
说一说 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