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10页word文档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食品工艺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机械学和食品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种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学科。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1)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食品资源的途径。
(2)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途径。
(3)改善食品包装,提高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
(4)创造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
(5)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成本为目标,科学地研究合理的食品生产组织、先进的生产方法及其合理的生产工艺。
(6)研究食品工厂的综合利用问题。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生产工艺,以达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化培养目标,从而使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为食品生产和管理、产品贮运和营销以及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服务,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完成前期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生物化学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对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课程目标通过《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该课程在食品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主要产品的制作技术;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 适用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学时安排:总学时60小时,理论授课40小时,实践操作20小时- 先修课程:基础食品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等2. 教学目标- 理解食品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掌握常见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和相关操作技术-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意识3. 教学内容和任务3.1 食品工艺学基础知识- 食品工艺学的定义、特点和目标- 食品加工的主要原则和流程- 食品工厂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3.2 食品原料的处理和加工- 食品原料的分类和特性- 食品原料的采购和质量控制- 食品原料的加工工艺和操作技术3.3 常见食品的加工工艺- 粮食和淀粉制品的加工工艺- 肉类和禽类产品的加工工艺- 鱼类和水产品的加工工艺- 蔬菜和水果的加工工艺- 乳制品和食用油脂的加工工艺- 糖果和巧克力制品的加工工艺3.4 食品加工设备和工艺控制- 食品加工设备的分类和选择- 食品加工工艺的控制方法- 理化指标的检测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4. 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传授基础知识- 实践操作:包括实验操作、实际加工流程的观察和学生实践项目- 小组合作:进行实践项目的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展知识和学习资料- 师生互动:通过讨论课、辅导和答疑等方式加强师生互动5. 教学评估-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中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相关实践项目,并进行报告和展示- 课堂讨论:结合案例和实例,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理论练习题和问题,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6. 参考教材- 《食品工艺学导论》杨晓阳,刘洁蓉- 《食品工艺基础》刘维佳,闫庆龙- 《食品工艺学》胡贵渠备注:该课程大纲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精品】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
武昌工学院食品工艺流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400T/Y豆奶粉车间工艺流程设计姓名:李轩学号:4年级:09级系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老师:何莉萍完成时间:2012。
6。
8目录1。
前言1.1设计目的1.2设计要求1.3设计依据2.工艺流程的确定与分析2.1豆奶粉的工艺流程2.2产品方案及班产量的确定2.2.1去杂2.2。
2脱皮2.2.3泡豆磨浆2。
2。
4煮浆2。
2。
5过滤2。
2。
6杀菌2.2.7浓缩2。
2。
8干燥2。
2.9包装2。
2.10产量3.设备计算及设备的选型3.1.大豆立桶仓3.2.去石机、磁选机3.3.脱皮机3.4.大豆灭酶粗磨机组3.5.夹层锅3.6.带式过滤器3.7.超高温瞬时灭菌机3.8.真空浓缩锅3.9.流化床喷雾干燥器4。
小结1。
前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科学膳食及合理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且利于人体消化吸收、食用可口而又携带方便的食品越发青睐.豆奶粉便是其中最受瞩目的一个。
豆奶粉是大豆与牛奶营养的完美互补的产品,近年来我国豆奶粉生产技术日趋完善,广为国人民喜爱。
它合理地将动物性营养物质与植物性营养物质科学调配,完好实现了营养互补,含有膳食纤维,更利于消化、吸收。
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从营养价值上看,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0%,是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的含量高干谷物,是植物性食物当中最合理、最接近干人体所需比例的。
另外,牛奶蛋氨酸含量较高,可以补充大豆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动、植物蛋白的互补,使氨基酸的配比更合理,更利干人体的消化吸收。
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和英国先后发布健康声明:每天食用6.25克大豆蛋白,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使人们更加重视大豆蛋白的保健作用。
第二,豆奶粉中的脂肪主要是植物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并含有人体所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胆固醇含量低,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第三,豆奶粉是经过超微粉碎工艺加工而成的,不除豆渣,大豆子叶被全部利用,膳食纤维的含量比同类产品高,膳食纤维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预防直肠癌。
食品工艺学教学设计
食品工艺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食品工艺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熟悉不同工艺对食品品质和特性的影响。
3.学习和掌握常见食品的加工工艺,如腌制、烤制、蒸制等。
4.发现和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口感判断和食品品质评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原理
•食品工艺学概述
•食品成分和组成
•食品加工流程
•食品工艺与品质的关系
2. 常见食品的加工工艺
•蒸制
•煮
•炸
•烤
•腌制
•醃制
•蒸馏和萃取
3. 食品质量及特征评估
•口感
•香气
•质地
•味道
•营养价值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示范教学和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授、演示、提问互动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进行概念和定性分析的讲授和学习;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食品加工工艺进行实验,同时了解和
学习食品检测和评估。
四、考核方式
•日常测验占30%分数,考核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课占40%分数,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对食品品质的评估;
•成绩占30%分数,深入掌握和了解课程内容,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问题。
五、教学时长
本课程总共授课32学时。
六、教学资源
•课件
•食品加工原型
•食品添加剂和配方
•传统和现代食品工艺书籍
七、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课程反馈表、学生成绩、毕业论文、课程竞赛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同时也会根据教学效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案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案一、实验概述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食品加工过程的理解。
2. 实验内容:(1)食品的原料处理与配方设计;(2)食品的加工工艺及操作;(3)食品的质量检测与评价;(4)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实验材料与设备:(1)食品原料:面粉、酵母、糖、盐等;(2)实验设备:电子天平、和面机、发酵箱、烤箱、食品加工机械等;(3)实验仪器:PH计、滴定仪、折光仪、显微镜等。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 实验原理:(2)食品加工工艺:掌握各种食品的加工工艺,了解其影响因素,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口感;(3)食品质量检测: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对食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和口感要求;(4)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优化食品加工工艺提供依据。
2. 实验方法:(1)食品原料的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原料进行处理,如清洗、切割、浸泡等;(2)食品加工工艺:按照实验方案,进行食品加工,如混合、发酵、烹饪等;(3)食品质量检测:使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对食品的色泽、口感、PH值等指标进行检测;(4)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要点1.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2)按照实验方案进行食品加工;(3)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4)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操作要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2)遵循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和卫生;(3)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误差;(4)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四、实验结果与评价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如食品的色泽、口感、PH值等指标。
2. 实验评价:(1)评价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是否符合要求;(2)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3)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和原理;(2)实验材料和设备;(3)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4)实验结果和评价;(5)实验总结和展望。
食品工艺学教学教案
食品工艺学教学教案食品工艺学适用范围:生物工程专业教材:赵晋府主编《食品工艺学》参考书:《食品工艺学》上、中、下教学目的:熟悉食品加工原辅料的特性,食品新资源的利用,掌握食品技术原理及典型加工工艺,了解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第一篇绪论本章重点、难点 1、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国内食品工业现状与发展 3、怎样才能学好《食品工艺学》一、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食品工艺学的概念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和一门应用科学。
2、食品工艺的研究对象从原料到制成品,要通过成分分析,才能正确地制定工艺技术要求。
3、举例说明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 4、注意环境保护,注意以下几点(1)食品的安全性(2)食品的营养性(3)感官嗜好特性二、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一)主要发展成就(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食品工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四)食品工艺发展的重点(五)食品工业是一个永不衰弱的行业三、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1、采用课堂讨论式、师生对话式、读书报告式等启发式教学。
2、设置课外自学学时整个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一篇食品的原料和材料第一章植物性食品原料第一节果蔬教学目的:1、掌握果蔬原料的加工特性2、掌握果蔬成分类重点难点:果胶、丹宁、色素的加工特性I类:水溶性成分 II:非水溶性成分一、水分分类:结合水,自由水作用:水分对果蔬的质地、口感、保鲜和加工工艺的确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碳水化合物(一)糖类1、糖的种类:以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最多2、加工特性(1)甜度种类不同,甜度差别大,与酸度有关,糖酸比决定糖的甜度(2)糖的吸湿吸:果糖吸湿性最大,蔗糖最小(3)晶析(4)对色泽的影响 A、焦糖的反应 B、羰氨反应(5)发酵制品的底物(二)淀粉1、淀粉在果蔬中的分布,蔬菜中薯类所含的确淀粉最多水果中:仁果含有数量不多的淀粉桃、李、杏、柑、橘等成熟后基本不含淀粉 2、加工特性(1)溶解性(2)淀粉的糊化和老化(3)贮藏期间淀粉与糖的转化(三)纤维素和平纤维素 1、存在果实中含量0.2~4.1%,蔬菜0.3~2.3%(纤维素),半纤维素果实0.7~2.7%,蔬菜0.2~3.1% 2、加工特性(1)保护作用(2)石细胞(3)食用品质和消化性(四)果胶(半乳糖醛酸长链) 1、存在形式:原果胶果胶果胶酸果胶物质在果蔬中的变化过程原果胶(原果胶酶或酸)→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果胶酶或酸、碱)→甲醇(果胶酸)2、加工特性(1)果胶是不定性、无味的白色物体或淡黄色的物质、溶于水,形成胶体,不溶于乙醇和硫酸,因此工业上常用此法制果胶。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05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模式:教学一体化计划学时:64一、课程性质《食品工艺学》课程是从事食品行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是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主要研究食品加工中的原料、食品加工的理论、加工工艺及工艺技术参数、产品的质量控制、食品包装与流通控制,实现加工生产合理化、科学化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食品保藏技术及常用常见食品的加工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对食品加工工艺的初步设计能力;具有食品保鲜保藏的基本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食品加工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1.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保藏技术要点及常用常见食品的加工方法。
(2)熟悉食品工业新技术。
(3)初步具有设计简单实验进行加工能力。
2.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食品保藏方法。
(2)能正确设计食品简单加工。
(3)能按按照要求设计常见食品加工及工艺改进。
3.素质目标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食品工艺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课程和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点。
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应用性、实践性。
课程内容上,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培养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09178)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课程(09178)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工艺学课程代码:09178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食品工艺学把果蔬等农产品的加工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它把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化工原理等作为基础,来研究果蔬等食品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提供种类繁多、营养丰富的食品,它是生物工程专业食品科学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知识,熟练掌握果蔬等农产品加工工艺和基本原理,能够处理各类制品加工中出现的问题,指导生产实际工作,并能从事果蔬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工作。
三、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强调果蔬采后仍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了解果蔬采后损耗的严重性;引用资料让学生了解果蔬等食品加工的重要性。
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了解果蔬产品的特点;了解国内外果蔬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果蔬产品的特定。
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果蔬产品生产的特点及对目前所知道果蔬产品加工方面的的情况,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信息量大和图文并茂的特点,采取先看图像、录像、图表、照片等,然后让学生分析果蔬类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主要内容: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二、果蔬产品的特征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四、本课程特点,如何学习?第一章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的预处理教学目的:介绍果蔬加工的原理及原料预处理的意义、方法等,使学生树立果蔬加工前处理意识,为做好果蔬加工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了解果蔬败坏原因;了解果蔬加工保藏措施;掌握加工对果蔬原料的要求,掌握原料预处理方法;掌握果蔬原料半成品的保藏;了解果蔬品质与加工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半成品的保藏方法。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案学科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时安排:每章实验课2学时,共10学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食品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2. 培养学生对食品工艺实验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3. 加深学生对食品工艺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食品的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2. 食品的加工工艺及操作技术;3. 食品的保藏与保鲜技术;4. 食品的安全与卫生;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2.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4. 讲授法: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等;2. 实验试剂:食品样品、化学试剂等;3. 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书,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4.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标准:1. 实验操作评价:操作规范、准确无误;2. 实验报告评价: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深刻;3. 小组讨论评价:积极参与、表达清晰、团队合作;4.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实施实验安排:1. 第一章:食品的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2学时);2. 第二章:食品的加工工艺及操作技术(2学时);3. 第三章:食品的保藏与保鲜技术(2学时);4. 第四章:食品的安全与卫生(2学时);实验要求:1. 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纪律和操作规程;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实验教学效果;2.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教学不足之处;3. 结合学生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模板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姓名:学号: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年6月22日目录摘要-------------------------------------------------------------- 1 0 前言----------------------------------------- 2 1班产量的确定------------------------------- 41.1班产量的确定---------------------------- 41.2厂址的选择---------------------------- 42 生产工艺流程的论证------------------------------- 42.1 设计的主要思想---------------------------- 42.2鲜奶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52.3 原辅料配方计算---------------------------- 8 3设备计算与选型----------------------------93.1 设备选择的总体原则 ------------------------------ 93.2 设备计算选型 ------------------------------- 93.2 主要设备一览表 ------------------------------- 134 水、电、汽计算------------------------------- 174.1 给水量的估算 ----------------------------- 174.2 供电的计算 ------------------------------- 174.3 供汽的估算 ------------------------------- 17 小结------------------------------------------- 20 谢辞-------------------------------------------21 参考文献--------------------------------------------- 22 附图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奶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食品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食品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食品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其控制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食品工艺流程的优化与改进策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工艺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食品工艺流程设计和优化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食品工艺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品工艺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食品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为未来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课程强调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的设定遵循具体、可衡量原则,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食品工艺设计基本概念:食品工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温度、湿度、压力等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常见食品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方法;3. 食品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工艺流程的优化与改进策略;4. 食品加工技术:干燥、杀菌、冷藏、真空包装等常见食品加工技术的原理及操作要点;5.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法规、标准和认证,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食品质量检验方法;6. 实践操作:结合具体案例,设计并优化食品工艺流程,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教材为蓝本,涵盖食品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和食品安全等方面。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将教材章节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工艺设计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食品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食品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食品工艺学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涉及到许多与食品加工相关的知识,掌握其理论与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至关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的选题为“以豆浆为原料的豆腐生产工艺研究”,旨在通过设计生产流程、掌握豆腐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工艺环节以及技术难点,提高学生对食品加工工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制豆浆、凝固豆腐、切块、熟制等工艺环节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在不同工艺环节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
同时,本次研究还将分析豆腐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料的成分特点、影响豆腐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最终旨在生产出品质优良、健康营养的豆腐产品。
2.2 研究方法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查阅、实验室实践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首先进行文献及外部资料的查找和阅读,掌握豆浆和豆腐制作的相关工艺、管理规定及卫生标准等知识。
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并针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最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结果分析,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最终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计划3.1 时间节点本次课程设计的时间节点如下:时间节点任务第一周论文选题、课题背景调研、资料收集第二周初步实验、结果分析第三周实验完善、结果统计第四周结果分析、论文撰写3.2 研究步骤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步骤如下:1.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查阅有关豆浆和豆腐制作的相关知识、标准规范等2.实验室实践操作:–制豆浆、凝固豆腐、切块、熟制等工艺环节实践操作3.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4.论文撰写:–撰写研究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四、参考文献1.陈晓维,吴信德,黄少卿,等. 食品工艺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附带参考文献)2.王江. 食品工艺制造手册[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以上为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细说明,希望学生们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和实践,扎实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并取得优异的成果。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1.5周)(Curriculum Design of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一、简要说明(或前言):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论文)是《食品工艺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安排的时间为1.5周,2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设计(论文)是对学生在相关课程中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一次阶段性检阅,同时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训练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功,锻炼资料查询、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综述性论文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及结构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篇论文,内容可以包括:1.新产品的工艺设计,2.传统产品的工艺改进,3.题目自选。
论文要求字数为2000字以上。
论文内容应顺理成章,首尾贯一,条理清晰,结构顺畅,并且注意标点、文字、语句的正确运用和段落的合理安排,逻辑性强。
装订课程论文时,各部分按从前向后的排列顺序,统一要求如下:封面、中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二)课程论文格式要求(1)封面(格式规范见附页)(2)内容摘要中文内容摘要要求100-300字。
主要是勾画全文的整体面貌,包括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结果或结论等。
(3)目录目录是论文各级标题序号及内容的列示,一般列出两级或三级标题即可。
标题形式如下:一级标题采用 1.、2.、3.、……二级标题采用1.1、 2.1 、 3.1三级标题采用 1.1.1、2.2.2、3.3.3……(4)正文一般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具体可以安排成3-5部分。
绪论和结论前不加编号。
论文写作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图、表、照片等,规范制作,正确编号,以做到图文表并茂。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年处理3000吨面粉的饼干厂的设计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001姓名:林杨学号: 10470125指导教师:李东华上交时间: 2013年5月30日目录《食品工艺学》 (1)课程设计 (1)第一章前言 (3)1.1 饼干的特点及性质 (3)1.2 饼干的种类介绍 (3)1.3 饼干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5)1.4 饼干的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5)第二章班产量的确定 (7)第三章生产工艺流程的论证 (8)3.1 韧性饼干的生产 (8)3.11 韧性饼干的生产工艺流程: (8)3.12 韧性饼干生产操作 (8)3.2 发酵饼干的生产 (10)3.21 发酵饼干的生产工艺流程: (10)3.22 发酵饼干生产操作 (11)3.3 酥性饼干的生产 (12)3.31 酥性饼干的生产工艺流程 (12)3.32 酥性饼干生产操作 (13)第四章原辅料的计算 (14)4.1 工艺参数的确定 (14)4.11 韧性饼干 (14)4.2 原辅料的计算 (15)4.21 韧性饼干 (15)4.23 酥性饼干 (16)第五章设备选型 (18)《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本设计进行了对年处理3000吨面粉的饼干厂进行生产工艺流程的论证设计,工艺参数的确定,制定食品方案,对饼干加工过程原辅料进行计算,以及设备选型(包括名称、型号、尺寸等参数)。
本设计主要选择生产韧性饼干、酥性饼干、发酵饼干。
实际生产中采用辊切成型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包括:面团的调制、静置、辊轧、成型、烘烤、冷却、包装这些工序。
该工厂选址在沈阳市郊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厂区总体设计合理。
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物料计算,并考虑到生产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稳定性。
关键词:饼干、原辅料计算、工厂设计第一章前言1.1 饼干的特点及性质饼干属于焙烤食品,是以面粉、油脂、糖为主要原料,以疏松剂、乳品、蛋品、食用香精等为辅料,经面团调制、辊轧、成型、烘烤、冷却、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食品。
食品工艺学设计(2)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20T/班凝固型酸奶车间工艺流程设计姓名学号090107705院(系) 食品学院专业食品工艺指导教师2012年06 月18日《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食工094姓名:吴吉新指导教师:胡秋林一、课题名称:20T/班凝固型酸奶车间工艺流程设计二、设计依据:(一)生产规模:20T/班凝固型酸奶。
(二)原料情况:鲜奶,水分含量以87%计,其它辅料自选取。
(三)产品质量指标: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三、设计内容:(一)工艺流程图图纸一份(CAD或手绘)。
(二)设计说明书一份(打印稿),内容包括:前言、基本原理、流程确定的依据、主要原辅料计算、主要设备原理、结论、参考文献等。
四、交稿时间:所有任务于2011.6.26完成。
目录设计任务书 (1)摘要 (3)第1章凝固型酸奶的生产工艺 (4)1.1工艺流程及说明 (4)1.2工序说明 (4)1.2.1原料乳的质量要求 (5)1.2.2 标准化 (5)1.2.3 配料 (6)1.2.4均质 (6)1.2.5杀菌剂冷却 (6)1.2.6接种 (7)1.2.7灌装 (7)1.2.8发酵 (7)1.2.9冷却 (7)1.2.10冷藏后熟 (8)1.2.11成品出厂 (8)第2章工艺计算 (8)2.1 物料衡算 (8)2.2原料乳及成品乳的成分要求 (8)2.3原料乳标准化计算 (9)2.4车间物料平衡计算 (11)2.5原材料的耗算 (12)第3章主要设备 (12)3.1 片式换热器 (12)3.2均质机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4)附录 (14)摘要酸奶一般指酸牛奶,它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综述 (2)二、工艺流程 (4)1、绿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4)2、操作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物料衡算 (6)四、主要设备工作原理 (7)1、主要设备 (7)2、水处理系统 (9)五、参考文献 (10)一、综述茶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其种植和饮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茶叶是我国的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产茶大国,也是茶的消费大国。
茶叶具有保健功能,历代医药书籍都有记载,现代医学更对茶的保健功能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随着我国饮料工业的发展,茶饮料更是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分量的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的茶饮料。
茶多酚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起到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
另外,现在有许多资料表明茶多酚能提高谷胱甘肽-氧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延缓心肌紫褐素的形成,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咖啡碱不仅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分,而且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效率、利尿、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解毒等药理功能。
茶叶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还具有抗癌、抗突变、抗辐射、抗菌、消臭、减少口腔牙垢的形成量、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药效功能,还可以影响脂类代谢,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改善视觉等也有一定作用。
茶饮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冲泡、速溶茶、果汁茶、纯茶、保健茶这5个阶段。
茶饮料最早研究开发的是速溶茶,速溶茶的研制是1950年始于美国,初期的加工设备、技术大多沿用速溶咖啡的,并不断在设备、技术上加以改进。
20世纪60年代,在速溶茶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工业规模的冰茶制造业。
1973年,日本首次推出罐装的红茶饮料,还有柠檬茶和奶茶饮料产品;1981年2月日本伊藤园出售罐装乌龙茶饮料,当时并未被人们注目;1983年日本又推出了绿茶饮料。
随后,日本企业相继出现了混合茶饮料和保健茶饮料,至1985年,无甜味、后味爽口、不加色素的天然茶饮料开始在日本走红,继而生产了纸容器、PET瓶和玻璃瓶装茶饮料。
我国的茶饮料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产品有茶汽水、茶可乐、凉茶等,到90年代中期,河北旭日升集团向全国推出了冰茶、暖茶。
随后,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纷纷参与茶饮料的开发与生产,如统一、可口可乐、哇哈哈等。
我国的茶饮料因原辅料种类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四大类:即茶饮料(茶汤)、茶浓缩液、调味茶饮料和复(混)合茶饮料,其中调味茶饮料又进一步分为果汁茶饮料和果味茶饮料、奶茶饮料和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和其他调味茶饮料4种。
近年来,茶饮料加工中,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也大大的促进了茶饮料行业的发展。
如,酶工程技术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显著的改变了饮料的色、香、味等品质。
其中酶类主要有单宁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
单宁酶是酶促转溶茶乳酪的专一酶类,可切断茶乳酪中的酯键,从而消除或减少茶乳酪的产生。
果胶酶及纤维素酶可促进果胶及纤维素水解,有利于提高萃取率及缩短萃取时间,减少果胶的含量,从而减少茶乳酪的形成。
采用一般的加热杀菌方法处理茶汤会使儿茶素容易发生酵解和差向异构化,茶汤颜色加深,芳香物质含量减少,异味成分如乙烯基苯酚等释放出来,从而大大降低茶汤的色、香、味等品质。
而运用非热杀菌技术处理茶汤,既能够对茶汤进行杀菌,有能够保持茶汤的品质。
目前主要有超高压杀菌、辐射杀菌、微波杀菌、冷杀菌、光脉冲杀菌、及溶菌酶杀菌等。
膜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技术和超滤技术,在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加热、无变相、不带入化学物质、能较好的保持产品的营养成分、风味和颜色。
超滤技术可用于澄清茶汁,去除茶叶中的蛋白质、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可大大提高茶汁的澄清度和稳定性,同时又能保留茶汁中的有效风味物质;反渗透技术则可用于茶汁的浓缩,生产速溶茶粉。
微胶囊技术主要是利用微胶囊保护敏感型物质、掩盖不良风味、降低挥发性、控制释放等功能,对茶饮料进行护色保香、防止茶乳酪的产生、生产高香优质速溶茶粉等。
茶饮料是随着我国饮料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而产生和发展的。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增强,对饮料的消费需求也逐渐由嗜好型向天然、营养、保健型转变,茶饮料恰好能够满足当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我国茶饮料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从目前整个饮料市场来看,茶饮料所占比例仍比较小,人均则更少,由此可见,茶饮料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茶饮料的发展将以天然、健康、功能营养为主。
其中绿茶饮料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因此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
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本次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年产3000吨绿茶饮料工厂设计。
二、工艺流程1、绿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22.1原料处理(1) 原料茶 为了提高浸提效率,浸提前应将茶叶切细,一般将茶叶的粒径控制在40~60目即可。
若茶叶的粒径过大,则茶叶中的活性成分不易溶出;若粒径过小,则给后续的过滤工艺增加难度。
(2) 水处理 使用自来水进行浸提不仅会影响茶汤色泽、滋味,还会使茶饮料中产生茶乳,因而最好用去离子水进行茶饮料加工。
2.2浸提浸提是将热水加入茶叶中,是茶叶中的各种可溶性成分溶出,既而使茶叶中可溶物与不可溶物的分离过程,又称为茶汁萃取。
经浸提后含有各种茶叶可溶性化学成分的溶液,称为浸出液。
一般采用带搅拌和大型茶袋上下浸渍的浸提装置,可减少茶叶颗粒表面质量传递阻力,提高萃取率。
此外,也可采用加压热水喷射浸提或逆流浸提的浸提装置。
浸提温度一般为80~95℃,时间不超过20min.浸提对茶的香味和有效成分的浓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其具体采用的温度,时间等条件,应依据茶的品种、产品类型来确定具体浸提条件。
2.3冷却通常采用板式热交换器或冷热缸,用自来水作为介质进行冷却。
将茶汁冷却至室温20~30℃即可。
2.4过滤为了节约过滤成本和取得较好的过滤效果,通常采用多级过滤的方式逐步去除茶汁中的固体物质。
首先采用以80~200目的不锈钢筛网或尼龙、无纺布等作为过滤介质的双联过滤器或板框过滤器进行粗滤,该步骤主要为了滤除茶汁中肉眼可见的悬浮物。
然后采用以1~70μm的澄清滤板、滤纸、微孔滤膜、醋酸纤维孔膜或硅藻土作为过滤介质的管式微孔器或板框过滤进行精滤,该步骤主要可除去茶汁中颗粒大于0.05μm的微小颗粒。
2.5调配调配主要是将精滤后的茶汁调至适当的浓度、pH值,并按照品质类型的要求加入糖、香精等必要的香味品质改良剂。
在实际生产中,浸提后的茶汁为浓缩汁,需要对其浓度进行调整。
在茶饮料中,咖啡碱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小,因而通常以茶多酚含量作为主要指标。
根据茶汁中茶多酚的量来计算需加水的量,配置成小样,再测定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评价其感官品质,而后可按小样的配比进行具体操作。
最后根据茶汁稀释的总体积,加入抗坏血酸0.03%~0.07%,再用碳酸氢钠调整pH值至5.0~7.5左右。
加入的抗坏血酸可防止杀菌过程中破坏茶饮料的香味。
2.6罐装与封口根据包装方式的不同将茶饮料的罐装分为热罐装和常温罐装两种方式。
热罐装是指利用板式热交换器或UHT将茶汁加热至90℃以上,随后将茶汁立即罐装到易拉罐或耐热PET瓶等包装容器中,随即送至封口机进行密封。
热罐装减少茶汁中含氧量,可更好的保持茶汁的品质,是茶汁罐装常用的方法。
常温罐装是利用板式热交换器或UHT将茶汁加热进行灭菌,然后冷却至25℃左右的常温,然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罐装。
通常该法用于利乐包装等无菌纸包装茶饮料的生产。
常温罐装下茶汁受热时间较短,可使茶汁保持新鲜。
2.7杀菌与冷却采用不同包装的茶饮料其灭菌操作有差别。
用PET瓶或纸包装的产品,采用先灭菌后罐装封口的工艺流程;用易拉罐包装的产品,采用先罐装封口在灭菌的工艺流程。
(1)PET瓶包装茶饮料对于已灌入PET瓶的产品不能再次进行高温杀菌。
实际生产中,利用高温瞬时灭菌机或超高温瞬时灭菌机对茶汁进行灭菌处理(135℃,3~6s)。
而后对于耐热性的PET瓶,经茶汁冷却到85~87℃后趁热罐装,随后将已密封的PET 倒置30~60s ,用茶汁的剩余热量对瓶盖进行杀菌。
对于非耐热性的PET 瓶,将茶汁冷却到40℃左右进行罐装。
最后让茶饮料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
(2)易拉罐包装的茶饮料 在茶汁罐装后,采用板式热交换器将茶汁加热到90℃左右,以除去茶汁中的氧气,然后将之封口。
封口后,在121℃,7~15min 的条件下进行高温杀菌处理。
杀菌完毕采用喷淋冷水的方法将茶汁冷却至25℃左右的室温即可。
2.8检验与装箱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杀菌冷却后的茶饮料进行产品感官、理化、卫生指标等的检验。
合格产品打上生产日期装箱,不合格产品则按规定处理。
三、物料衡算综合考虑到原料供应、市场消费、劳动力资源,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确定班次如下:根据绿茶饮料年产量3000吨,一年工作240天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定为两班,每班12小时进行计算年产量(合格产品):3000吨拟定在1、2、3、4、5、6、7、8八个月进行生产成品合格率为99.5%实际年总产量:3015995.03000=吨全年实际生产总班次:4802240=⨯班 每班实际生产量:66.34803015≈=吨/班 每小时产量:0.5126=吨/小时 每瓶装量:g ml 500500≈ 每小时生产瓶数:00015.0500=瓶/小时 灌装工艺损失:2.7%每小时实际生产瓶数为:()1028%7.210001=-瓶 实际班产瓶数为:12336120281=⨯瓶实际班产量为: 6.25.012336=⨯吨每箱15瓶 实际班产箱数为:8221512336=箱 实际小时产箱数为:箱69150281= 箱子:长×宽×高=mm mm mm 200150250⨯⨯表1 绿茶饮料班产量四、主要设备工作原理1、主要设备1.1浸提罐浸提罐(又名浸提缸),具有节能、消声、耐腐、生产能力强,清洁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于制药行业、食品、化工、饮料等工业部门,作为浸取物料内成分、加热、冷却、保温、杀菌处理或贮藏浆液的必要设备。
1.2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
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
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 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