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人员环境配置清单
网站开发流程操作手册作业指导书
网站开发流程操作手册作业指导书第1章项目立项与需求分析 (5)1.1 项目背景与目标 (5)1.1.1 项目背景 (5)1.1.2 项目目标 (5)1.2 需求收集与分析 (5)1.2.1 需求收集 (5)1.2.2 需求分析 (5)1.3 确定项目范围 (6)1.3.1 功能范围 (6)1.3.2 技术范围 (6)1.3.3 交付物 (6)1.4 编制需求说明书 (6)第2章网站设计 (7)2.1 网站架构设计 (7)2.1.1 定义网站目标与需求 (7)2.1.2 确定网站结构 (7)2.1.3 数据库设计 (7)2.1.4 确定技术架构 (7)2.2 界面设计 (7)2.2.1 设计原则 (7)2.2.2 确定风格与色彩 (7)2.2.3 组件与布局 (7)2.2.4 适配不同设备 (7)2.3 交互设计 (8)2.3.1 用户场景分析 (8)2.3.2 设计交互流程 (8)2.3.3 交互反馈 (8)2.3.4 异常处理 (8)2.4 技术选型 (8)2.4.1 前端技术 (8)2.4.2 后端技术 (8)2.4.3 数据库技术 (8)2.4.4 服务器与部署 (8)第3章网站开发环境搭建 (8)3.1 开发工具与软件 (8)3.1.1 集成开发环境(IDE) (8)3.1.2 代码编辑器 (9)3.1.3 前端开发工具 (9)3.1.4 服务器端开发工具 (9)3.1.5 数据库管理工具 (9)3.2 服务器环境配置 (9)3.2.2 Web服务器 (9)3.2.3 编程语言 (10)3.2.4 数据库 (10)3.3 版本控制与协作开发 (10)3.3.1 版本控制 (10)3.3.2 代码仓库 (10)3.3.3 分支管理 (10)3.3.4 协作开发 (11)3.4 测试环境搭建 (11)3.4.1 环境准备 (11)3.4.2 测试工具 (11)3.4.3 持续集成与部署 (11)3.4.4 数据准备 (11)第4章前端开发 (11)4.1 HTML/CSS/JavaScript基础 (11)4.1.1 HTML规范 (11)4.1.2 CSS规范 (12)4.1.3 JavaScript规范 (12)4.2 前端框架与库的使用 (12)4.2.1 选择合适的框架与库 (12)4.2.2 框架与库的集成 (12)4.2.3 插件与组件的使用 (12)4.3 响应式设计 (12)4.3.1 媒体查询 (12)4.3.2 流式布局与弹性布局 (12)4.3.3 移动优先与桌面优先 (12)4.4 前端优化 (13)4.4.1 代码优化 (13)4.4.2 功能优化 (13)4.4.3 用户体验优化 (13)第5章后端开发 (13)5.1 服务器端编程语言 (13)5.1.1 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 (13)5.1.2 语言规范与编码规范 (13)5.2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13)5.2.1 数据库选型 (13)5.2.2 数据库设计 (14)5.2.3 数据库管理 (14)5.3 后端框架与库的使用 (14)5.3.1 选择合适的后端框架 (14)5.3.2 使用第三方库和工具 (14)5.4 接口设计与开发 (14)5.4.1 接口规范 (14)5.4.3 接口文档编写 (14)5.4.4 接口测试与优化 (14)第6章网站测试 (14)6.1 测试策略与计划 (14)6.1.1 测试目的 (14)6.1.2 测试范围 (15)6.1.3 测试方法 (15)6.1.4 测试环境 (15)6.1.5 测试人员 (15)6.1.6 测试时间表 (15)6.2 功能测试 (15)6.2.1 功能测试内容 (15)6.2.2 测试用例设计 (15)6.2.3 测试执行 (15)6.2.4 缺陷管理 (15)6.3 功能测试 (15)6.3.1 功能测试内容 (15)6.3.2 功能测试工具 (15)6.3.3 测试场景设计 (15)6.3.4 功能调优 (15)6.4 安全测试 (16)6.4.1 安全测试内容 (16)6.4.2 安全测试工具 (16)6.4.3 测试方法 (16)6.4.4 安全缺陷修复 (16)第7章网站部署与上线 (16)7.1 部署策略与方案 (16)7.1.1 部署目标 (16)7.1.2 部署策略 (16)7.1.3 部署方案 (16)7.2 服务器配置与优化 (16)7.2.1 服务器选型 (16)7.2.2 服务器配置 (17)7.2.3 服务器优化 (17)7.3 数据迁移与备份 (17)7.3.1 数据迁移 (17)7.3.2 数据备份 (17)7.4 网站上线与监控 (17)7.4.1 网站上线 (17)7.4.2 网站监控 (17)第8章网站运营与维护 (17)8.1 内容管理 (17)8.1.1 内容规划 (18)8.1.3 内容推广 (18)8.2 用户反馈与需求更新 (18)8.2.1 用户反馈收集 (18)8.2.2 需求更新 (18)8.3 网站安全与防护 (18)8.3.1 安全防护策略 (18)8.3.2 安全事件处理 (18)8.4 网站功能监控与优化 (19)8.4.1 功能监控 (19)8.4.2 功能优化 (19)第9章网站推广与优化 (19)9.1 搜索引擎优化(SEO) (19)9.1.1 关键词研究 (19)9.1.2 网站结构优化 (19)9.1.3 网站内容优化 (19)9.1.4 技术优化 (19)9.1.5 外部建设 (19)9.2 网络营销策略 (19)9.2.1 内容营销 (19)9.2.2 社交媒体营销 (19)9.2.3 邮件营销 (19)9.2.4 网络广告投放 (20)9.3 数据分析与改进 (20)9.3.1 数据收集与统计 (20)9.3.2 数据分析 (20)9.3.3 改进措施 (20)9.4 合作与推广 (20)9.4.1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20)9.4.2 线上线下活动策划 (20)9.4.3 媒体报道与口碑传播 (20)9.4.4 会员制度与激励机制 (20)第10章项目总结与评估 (20)10.1 项目成果展示 (20)10.1.1 功能模块 (20)10.1.2 页面设计 (21)10.1.3 用户体验 (21)10.2 项目问题与改进 (21)10.2.1 技术问题 (21)10.2.2 项目管理问题 (21)10.2.3 改进措施 (21)10.3 团队协作与评估 (21)10.3.1 团队协作 (21)10.3.2 团队评估 (21)10.4 项目经验总结与分享 (22)10.4.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22)10.4.2 技术选型的合理性 (22)10.4.3 团队协作与沟通 (22)10.4.4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22)10.4.5 不断学习与创新 (22)第1章项目立项与需求分析1.1 项目背景与目标1.1.1 项目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网站作为企业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的重要载体,其开发与优化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开发计划模板
文档控制变更记录目录1范围 (1)1。
1标识 (1)1。
2系统概述 (1)1。
3文档概述 (1)1。
4与其他计划的关系 (1)2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3.1术语 (2)3。
2缩略语 (2)4策划背景概述 (2)5项目范围 (3)5。
1项目目标 (3)5.1。
1客户目标 (3)5.1.2组织目标 (3)5。
1.3研究目标(可裁剪) (3)5。
2工作产品与服务 (4)5。
2。
1工作产品 (4)5。
2。
2服务 (6)5.3验收标准 (6)6组织机构与人员 (6)7开发及运行环境 (7)7。
1软件开发环境 (7)7.2软件运行环境 (7)8重用分析 (8)9软件开发管理 (8)9。
1软件开发方法及标准 (8)9。
2生命周期模型和项目过程定义 (8)9.3工作任务拆分与估计 (9)9.4项目进度和里程碑 (9)9.5风险管理 (9)9。
6外部依赖 (12)9。
7相关方参与计划 (12)9。
8项目培训计划 (13)9。
9项目监督和问题处理 (13)9。
10数据管理计划 (14)9.11重大事件处理 (14)10里程碑及评审计划 (14)11总体测试计划 (15)12度量分析计划(可裁减单独成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安全保密. (16)14附录 (17)图 6-1项目软件研制组织结构 (6)图 9-1软件技术流程图 (9)表 3-1缩略语表 (2)表 5-1交付软件 (4)表 5-2需交付文档 (4)表 5-3非交付文档 (4)表 5-4过程记录 (5)表 6-1软件项目人员配置 (6)表 8-1重用分析表 (8)表 9-1项目风险列表 (11)表 9-2外部依赖跟踪表 (12)表 9-3 相关方参与计划 (12)表 9-4 培训计划 (13)表 10-1软件正式评审计划 (14)表 14-1 工作任务拆分结构(WBS) (18)1范围1.1标识a.本文档的标识号:R/产品代号/区分号/XJ-01;b.标题:XXXX软件开发计划;c.本文档适用与XXX系统/软件/XXXXCSCI.1.2系统概述可复制任务书中相关内容.包括本文档所使用的软件所属系统的功能,软件在系统中的位置。
软件开发计划清单模版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一期工程(XX子系统)软件开发计划版本历史目录软件开发计划(SDP) (6)第一章引言 (7)1.1标识 (7)1.2系统概述 (7)1.3文档概述 (7)1.4与其他计划之间的关系 (7)1.5基线 (7)第二章引用文件 (8)第三章交付产品 (9)3.1程序 (9)3.2文档 (9)3.3服务 (9)3.4非移交产品 (9)3.5验收标准 (9)3.6最后交付期限 (9)第四章所需工作概述 (10)第五章实施整个软件开发活动的计划 (11)5.1软件开发过程 (11)5.2软件开发总体计划 (11)5.2.1软件开发方法 (11)5.2.2软件产品标准 (11)5.2.3可重用的软件产品 (12)5.2.4处理关键性需求 (12)5.2.5计算机硬件资源利用 (12)5.2.6记录原理 (13)5.2.7建设方评审途径 (13)第六章实施详细软件开发活动的计划 (14)6.1项目计划和监督 (14)6.1.1软件开发计划(包括对该计划的更新) (15)6.1.2软件配置项测试计划 (15)6.1.3系统测试计划 (15)6.1.4软件安装计划 (15)6.1.5软件移交计划 (15)6.1.6跟踪和更新计划,包括评审管理的时间间隔 (15)6.2建立软件开发环境 (15)6.2.1软件工程环境 (16)6.2.2软件测试环境 (16)6.2.3软件开发库 (16)6.2.4软件开发文档 (16)6.2.5非交付软件 (16)6.3系统需求分析 (16)6.3.1用户输入分析 (16)6.3.2运行概念 (16)6.3.3系统需求 (16)6.4系统设计 (16)6.4.1系统级设计决策 (16)6.4.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16)6.5软件需求分析 (16)6.6软件设计 (17)6.6.1软件配置项级设计决策 (17)6.6.2软件配置项体系结构设计 (17)6.6.3软件配置项详细设计 (17)6.7软件实现和配置项测试 (17)6.7.1软件实现 (18)6.7.2配置项测试准备 (18)6.7.3配置项测试执行 (18)6.7.4修改和再测试 (18)6.7.5配置项测试结果分析与记录 (18)6.8配置项集成和测试 (18)6.8.1配置项集成和测试准备 (18)6.8.2配置项集成和测试执行 (18)6.8.3修改和再测试 (18)6.8.4配置项集成和测试结果分析与记录 (18)6.9软件配置项合格性测试 (18)6.9.1软件配置项合格性测试的独立性 (19)6.9.2在目标计算机系统(或模拟的环境)上测试 (19)6.9.3软件配置项合格性测试准备 (19)6.9.4软件配置项合格性测试演练 (19)6.9.5软件配置项合格性测试执行 (19)6.9.6修改和再测试 (19)6.9.7软件配置项合格性测试结果分析与记录 (19)6.10软件配置项/硬件配置项集成和测试 (19)6.10.1软件配置项/硬件配置项集成和测试准备 (20)6.10.2软件配置项/硬件配置项集成和测试执行 (20)6.10.3修改和再测试 (20)6.10.4软件配置项/硬件配置项集成和测试结果分析与记录 (20)6.11系统合格性测试 (20)6.11.1系统合格性测试的独立性 (21)6.11.2在目标计算机系统(或模拟的环境)上测试 (21)6.11.3系统合格性测试准备 (21)6.11.4系统合格性测试演练 (21)6.11.5系统合格性测试执行 (21)6.11.6修改和再测试 (21)6.11.7系统合格性测试结果分析与记录 (21)6.12软件使用准备 (21)6.12.1可执行软件的准备 (22)6.12.2用户现场的版本说明的准备 (22)6.12.3用户手册的准备 (22)6.12.4在用户现场安装 (22)6.13软件移交准备 (22)6.13.1可执行软件的准备 (23)6.13.2源文件准备 (23)6.13.3支持现场的版本说明的准备 (23)6.13.4“已完成”的软件配置项设计和其他的软件支持信息的准备 (23)6.13.5系统设计说明的更新 (23)6.13.6支持手册准备 (23)6.13.7到指定支持现场的移交 (23)6.14软件配置管理 (23)6.14.1配置标识 (24)6.14.2配置控制 (24)6.14.3配置状态统计 (24)6.14.4配置审核 (24)6.14.5发行管理和交付 (24)6.15软件产品评估 (24)6.15.1中间阶段的和最终的软件产品评估 (24)6.15.2软件产品评估记录(包括所记录的具体条目) (24)6.15.3软件产品评估的独立性 (24)6.16软件质量保证 (24)6.16.1软件质量保证评估 (25)6.16.2软件质量保证记录、包括所记录的具体条目 (25)6.16.3软件质量保证的独立性 (25)6.17问题解决过程(更正活动) (25)6.17.1问题/变更报告 (25)6.17.2更正活动系统 (25)6.18联合评审(联合技术评审和联合管理评审) (25)6.18.1联合技术评审包括----组建议的评审 (26)6.18.2联合管理评审包括----组建议的评审 (26)6.19文档编制 (26)6.20其他软件开发活动 (26)6.20.1风险管理,包括已知的风险和相应的对策 (27)6.20.2软件管理指标,包括要使用的指标 (27)6.20.3保密性和私密性 (27)6.20.4分承包方管理 (27)6.20.5与软件独立验证与确认(IV&V)机构的接口 (27)6.20.6和有关开发方的协调 (27)6.20.7项目过程的改进 (27)6.20.8计划中未提及的其他活动 (27)第七章7进度表和活动网络图 (28)第八章项目组织和资源 (29)8.1项目组织 (29)8.2项目资源 (29)第九章培训 (30)9.1项目的技术要求 (30)9.2培训计划 (30)第十章风险管理 (31)第十一章支持条件 (32)11.1计算机系统支持。
配置管理资料
1软件配置管理理论知识:1.1 理论➢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可控性,使产品极大程度地与用户需求相吻合。
它通过控制(???)、记录、追踪对软件的修改和每个修改生成的软件组成部件来实现对软件产品的管理功能。
➢软件配置(software configuration)是指开发过程中,构成软件产品的各种文档、程序及其数据的优化组合。
该组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配置中的一个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也可以把软件配置项定义是软件中可以独立进行开发的一个实体,该实体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应的文档和说明。
➢配置管理要对软件生存期内各阶段的文档、实体和最终产品的演化和变更进行管理;同时要解决变更的标识、控制和发布等问题。
目的是使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制度化,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错误,保证产品的质量1.2 术语定义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缩写),是在项目开发中,标识、控制和管理软件变更的一种管理。
配置管理的使用取决于项目规模和复杂性以及风险水平。
软件的规模越大,配置管理就显得越重要.基线:(BaseLine) 是项目储存库中每个工件版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快照"。
它提供一个正式标准,随后的工作基于此标准,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变更这个标准。
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CI或一组CIs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
基线是被评审过的一个或多个软件配置项。
重点机房建设及监控标准
重点机房建设及监控标准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机房的环境设备或子系统(如供配电、UPS、空调、消防、安保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
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以及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若事故严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
尤其对于银行,证券,海关,邮政,政府部门等需要实时交换数据的单位的机房,机房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因此,为了保证机房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许多机房的管理人员不得不采取24小时专人值班的方式,定时巡查机房各环境设备。
但这样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对事故发生时间、频率及原因等也无科学的管理与数据分析。
尤其是目前国内普片缺乏专业的机房环境设备管理人员,在许多地方的机房不得不安排软件人员或者不太懂机房设备管理的维护人员值班,这对机房的安全运行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基于自身多年的行业开发经验及系统集成能力,成功推出了KTR机房设备环境监控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对各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与管理,极大地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又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实现了机房科学管理,真正使无人值守机房成为现实。
本着建立一个安全、实用、先进的机房监控系统的原则,在以下部分我们将结合机房的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加以论述。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
而对于信息传递的载体以及传输中心来说,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建设以及维护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计算机信息中心机房和设备间(以下统称机房)是放置各种硬件设备的场所,特别是中心机房存有关键设备,其内部设施和环境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而且维护点较多,需要给予特殊、充分的重视。
GJB438B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软件研制任务书(SDTD)
描述软件开发的目的、目标、主要任 务、功能及性能指标等要求。
18
SDTD的主要内容
➢ 范围:包括系统和软件的标识、系统概述和文档概述等。 ➢ 引用文档。 ➢ 运行环境要求: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 技术要求:包括软件的功能、性能、输入/输出、数据处
理要求、接口、固件、关键性要求等。 ➢ 设计约束。 ➢ 质量控制要求:包括软件关键性等级、标准、文档、配置
3
修订背景(续1)
软件文档是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重要产品,是实行管 理、监督、控制软件开发的重要的方式。
软件文档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不可见的事物转化 成为可见的文字资料,便于管理人员在各个阶段检查 开发计划的进展情况,以提高软件生产过程的可见性 和可控性。
软件文档作为软件产品的一部分,文档的质量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软件的质量。
➢ 软件用户的现场专用信息:描述关于软件用户的安装计划, 内容包括安装期间用户所完成任务的进度表、安装规程、用 户数据更新规程等。
28
软件移交计划(STrP)
描述开发方向保障机构移交应交付项的计 划。
如果在合同或软件研制任务书中规定了向 独立保障方移交的责任,应制定STrP。
29
STrP的主要内容
30
软件测试计划(STP)
描述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和软件 系统或子系统进行合格性测试的计划。
通常每个项目都应有一个STP。 需方根据STP能够评估CSCI或软件系统合格
性测试的策划是否充分。
31
STP的主要内容
➢ 测试依据:列出软件测试必须遵循的依据。 ➢ 软件测试环境:描述在各测试现场的测试活动所需的软件项、硬件和固件
➢ 工具、技术和方法:描述用以支持特定软件项目质量 保证工作的工具、技术和方法,描述它们的用途。
配置管理方案
元征科技配置管理方案(草稿)深圳元征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ownership belongs to GUIYI, shall not be reproduced , copied, or used in other ways without permission. Otherwise GUIYI will have the right to pursue legal responsibilities.目录1.前言 (3)1.1.目的 (3)1.2.背景 (3)1.2.1.配置管理现状 (3)1.2.2.源码管理现状 (3)1.2.3.产品现状 (5)2.产品运行的几个环境 (5)2.1.开发环境 (5)2.2.测试环境 (6)2.3.预发布环境(待建) (7)2.4.生产环境(由运维部管理) (7)3.源码版本管理 (7)3.1.研发新库 (7)3.2. 研发旧库 (11)3.3. 库迁移 (11)3.4.源码库管理 (11)4.构建与发布(待补充) (12)4.1.构建 (12)4.2.产品发布 (15)4.2.1.客户端(app)发布 (15)4.3.实施部署 (16)4.4.紧急补丁发布 (17)4.5.升级包发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发布版本注释(release note) (17)6.变更管理(待补充) (18)7.资源管理 (18)7.1.提供统一的工作环境标准 (18)7.2.文件共享(由信息部规划实现) (18)7.3.知识库 (18)8.服务器规划 (19)9.服务器安全管理(待完善) (23)9.1.备份管理 (23)9.2.业务连续性方案(待补充) (23)1.前言1.1.目的本文档针对目前公司的产品/项目规划、研发、发布、系统实施等提出整体的配置管理解决方案。
技术配置及要求
技术配置及要求:1.技术指标1.1总体要求1。
1。
1系统组成:整体系统采用x86集群架构,包含计算系统、网络系统、管理登陆节点、集群软件系统等组成部分,投标方需提供本套高性能计算机全面、整体的解决方案,并针对各组成部分列出详细配置清单及拓扑结构,提供一个扩展的、稳定可靠的、平衡的、高效节能的高性能计算和平台1。
1。
2理论峰值:整体理论峰值≥18。
5 TFlops(计算刀片节点、胖节点、GPU节点的CPU计算能力,不含GPU)1。
1。
3网络系统:计算节点、管理节点之间采用线速互连的56GbFDR InfiniBand计算网络1。
1。
4软件系统:提供完善的高性能计算环境,至少包括编译器、MPI环境、集群监控管理和作业调度软件等1。
1。
5集群系统部署:安装Scientific Linux或者全部正版授权的Red Hat 企业版Linux1。
1。
6集成实施:提供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实施服务,提供完整的集成实施方案规划和培训方案1。
1。
7售后服务:由主体设备原厂商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原厂盖章的售后服务承诺函1。
1。
8原厂授权:本包中的刀片计算节点、GPU计算和、管理登陆节点统、集群监控管理软件、作业调度系统软件需要提供设备或软件原厂商授权函1.2机柜系统1。
2。
1数量11。
2。
2与服务器同品牌42U工业标准机柜;提供全数量的PDU,每PDU提供足够插座1.3视频管理系统1。
3。
1数量≥11。
3。
2配备17吋液晶显示器、鼠标、键盘、切换器1.4管理/IO节点1。
4。
1数量:≥1台1。
4。
2形态:双路机架式服务器1。
4。
3处理器:每节点配置2颗Intel Xeon E5-2600 v3系列处理器,每颗CPU核心数≥6核,主频≥2。
4GHz1。
4。
4内存:采用DDR4 2133MHz ECC内存,每节点内存容量≥32GB,要求配置单根容量相同的内存条1。
4。
5硬盘:每节点配置≥2块10Krpm SAS硬盘,单盘容量≥300GB,支持RAID 0/11。
新产品开发表格
新产品开发申请书QR— 028
编号:
编号:
设计开发输入清单(附相关资料 4份)
1、原理图
2、技术指标
3、外形设计图
4、相关法规要求
备注: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设计开发输出清单(附相关资料4份):
1、原理图
2、工艺图(文件)
3、物料清单
4、检验要求
备注: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编号:
精选
编号:
设计开发输入综述:
设计理念是:操作简单、可靠、经济耐用。
1、采用四个方向轮做机脚,方便移动,直接置于地板上无需专门的工作台;
2、1台机器节省空间,降低总体成本;
3、更大的内空尺寸,有利散热,提高可靠性。
设计开发验证结论: 方案可行
对问题的跟踪结果:
备注: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
试产报告QR—031
精选
新产品鉴定报告QR—034
编号:
增加试用报告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测试环境搭建及举例
测试环境搭建及举例测试环境搭建是软件开发或者系统运维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
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能够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中进行测试和实验,通过测试找出软件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和改进。
测试环境通常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等一系列组件。
其核心就是在尽可能模拟生产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以验证软件开发或运维的合理性。
接下来我将通过举例来介绍测试环境的搭建过程。
一、硬件设备的准备及安装硬件设备选择依赖于测试需要模拟的场景和要测试的软件功能。
例如,在进行网络性能测试时,需要使用支持高速网卡和多核CPU的服务器,而在进行数据库测试时,需要使用内存较大、硬盘速度较快等性能强劲的机器。
硬件设备安装时,应该注意防静电措施,按照设备厂商提供的安装步骤进行安装,并按照测试需求进行网络和存储配置。
二、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作为软件测试环境的核心组件,其选择和配置直接关系到测试效果的成败。
具体操作包括:1.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版本,如Windows Server 2012、CentOS 7等;2.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注意分区、格式化等步骤;3.进行操作系统的基础配置,如网络、用户名和密码、DNS等;4.安装操作系统所需要的扩展软件,如.net framework、Python等。
三、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的安装和配置中间件和应用软件是测试环境中根据需要安装和配置的组件,例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消息队列等。
在安装应用软件时应该注意版本兼容性和依赖关系,涉及到多个软件之间的关联性,需要仔细安排和测试。
四、测试数据的准备和导入测试数据是软件测试的关键数据,它们用于验证是否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
测试数据要考虑样本数量、数据格式、数据流程、数据关联等因素。
测试数据的来源有很多种,例如手动输入、自动生成、模拟导入等。
在应用测试数据前应该进行数据的清洗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测试脚本编写和执行测试脚本是软件测试的自动化脚本,其目的是自动执行一组事先定义好的操作序列,验证软件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
测试人员的测试环境搭建与配置经验
测试人员的测试环境搭建与配置经验在软件开发流程中,测试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试人员需要通过搭建和配置合适的测试环境来确保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本文将就测试人员的测试环境搭建与配置经验进行论述,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完成测试任务。
一、测试环境的搭建1. 硬件环境选择在搭建测试环境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硬件环境。
根据测试的实际需求,选择一台性能适中的计算机作为测试机器。
同时,还需确保测试机器的相关硬件设备与被测试软件的要求相匹配,例如网络连接、数据库等。
2. 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安装根据被测试软件的兼容要求,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作为测试机器的基础环境。
安装操作系统时,需要注意选择稳定且适合测试用途的版本,并进行正确的驱动程序安装以确保硬件正常工作。
3. 开发工具和测试工具的准备根据被测试软件的开发语言和测试需求,测试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开发工具和测试工具。
例如,如果被测试软件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那么我们需要安装适当的Java开发工具和测试框架。
4. 搭建网络环境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模拟实际网络环境来进行网络连接测试。
可以通过搭建虚拟机、配置网络设备或使用网络模拟器等方式来实现。
确保测试环境中的网络设备和配置与实际应用场景尽可能一致,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二、测试环境的配置1. 软件安装和配置在搭建好测试环境后,我们需要进行软件安装和配置工作。
根据被测试软件的需求,依次安装并配置所需的应用程序、数据库、中间件等。
确保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正确建立,以保证测试环境的稳定运行。
2. 数据准备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预先准备好一定量的测试数据。
这些数据应具有典型性,涵盖不同场景和使用情况,以全面覆盖被测试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测试数据可以通过手动创建、导入或使用生成工具来获取。
3. 系统配置和参数调整为了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我们可能需要对系统的配置和参数进行调整。
这包括修改配置文件、调整系统性能参数,或对数据库进行优化等工作。
CMMI3组织级文档列表清单
过程类:过程类:组织过程焦点(OPF):(怎么实施过程改进)(怎么实施过程改进)没有没有组织过程定义(OPD):1.工作环境:工作环境:2.硬件:pc 台60台、服务器3台、笔记本2台3.人员:60人,核心开发人员近30人年以上,三种以上行业企业的管理经验;行业管理专家2人都有10年以上,三种以上行业企业的管理经验;年以上项目分析经验;系统分析人员3人都有5年以上开发经验和3年以上项目分析经验;年以上软件设计和开发经验;设计人员1人,都有2年以上软件设计和开发经验;专业编码人员5人,有1到3年的软件编码与调试经验;年的软件编码与调试经验;员,平均有三个项目成功测试的经验专业测试人员7员,平均有三个项目成功测试的经验4.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瀑布型:不需要二次开发;迭代型组织培训(OT):1:员工根据技能需求提出培训要求,行政部门在公司内部做调查并上报领导,通过后,制定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活动。
定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活动。
2:行政部门制定培训调查需求,在公司内部进行调查统计。
:行政部门制定培训调查需求,在公司内部进行调查统计。
3:项目组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根据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上报后安排培训。
:项目组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根据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上报后安排培训。
支持类:支持类:配置管理(CM):1.没有配置管理工具,修改好问题后发布新的版本,并刻录光盘交给客户。
没有配置管理工具,修改好问题后发布新的版本,并刻录光盘交给客户。
2.磁盘管理工具磁盘管理工具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PPQA):1:开发人员把产品开发出来后,先进行黑盒测试,解决测试出来的问题,然后让技术支持组进行几轮的白盒测试,把测试结果形成文档反馈给开发部,开发部把问题解决后再给技术支持组进行测试。
支持组进行测试。
度量与分析(MA):1.相应数据库表结构相应数据库表结构2.决策分析和解决方案(DAR):1:公司大部分项目由老板决策。
没有完整的决策分析和解决方案。
软件项目开发计划清单书
软件开发计划书项目名称:企业发展状况评价系统软件开发参与人员:目录1引言........................................................................................................................................... - 3 -1.1编写目的........................................................................................................................ - 3 -1.2背景................................................................................................................................ - 3 -1.3定义................................................................................................................................ - 4 -1.4参考资料........................................................................................................................ - 4 -1.5 业务目标....................................................................................................................... - 5 -1.6标准、条件和约定........................................................................................................ - 6 -1.7编写文档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 - 6 - 2项目概述................................................................................................................................... - 7 -2.1工作内容........................................................................................................................ - 8 -2.2主要参加人员................................................................................................................ - 9 -2.3产品及成果.................................................................................................................. - 10 -2.3.1程序................................................................................................................... - 10 -2.3.2文件................................................................................................................... - 10 -2.3.3服务................................................................................................................... - 11 -2.3.4非移交产品....................................................................................................... - 11 -2.4验收标准...................................................................................................................... - 13 -2.4.1代码的验收....................................................................................................... - 13 -2.4.2 文档验收.......................................................................................................... - 13 -2.4.3 服务验收.......................................................................................................... - 13 -2.5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 13 -2.6本计划的审查者与批准者.......................................................................................... - 14 - 3实施总计划............................................................................................................................. - 14 -3.1开发过程...................................................................................................................... - 14 -3.1.1 需求分析.......................................................................................................... - 14 -3.1.2 系统设计.......................................................................................................... - 14 -3.1.3 编码及测试阶段.............................................................................................. - 14 -3.1.4 文档、产品部署.............................................................................................. - 15 -3.1.5 项目总结.......................................................................................................... - 15 -3.2工作任务的分解.......................................................................................................... - 15 -3.3接口人员...................................................................................................................... - 16 -3.4进度.............................................................................................................................. - 16 -3.5预算.............................................................................................................................. - 17 -3.6关键问题...................................................................................................................... - 18 - 4支持条件................................................................................................................................. - 19 -4.1计算机系统支持.......................................................................................................... - 19 -4.2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 21 -4.3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 21 -5专题计划要点......................................................................................................................... - 21 -5.1开发人员培训计划...................................................................................................... - 21 -5.2 测试计划..................................................................................................................... - 21 -5.3 质量保证计划............................................................................................................. - 21 -5.4 人员配置计划............................................................................................................. - 22 -5.5 客户培训计划............................................................................................................. - 22 -5.6 安全保密计划............................................................................................................. - 22 -5.7 合同计划..................................................................................................................... - 22 -1引言1.1编写目的为了保证项目团队按时保质地完成项目目标,便于项目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工作开展的各个过程合理有序,有必要以文件化的形式,把对于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工作任务范围、各项工作的任务分解、项目团队组织结构、各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团队内外沟通协作方式、开发进度、经费预算、项目内外环境条件、风险对策等内容以书面的方式描述出来,作为项目团队成员以及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共识与约定,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项目活动的行动基础,项目团队开展和检查项目工作的依据。
技术标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备计划
技术标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备计划根据施工招标文件和公司对施工现场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展览区,布设项目施工机构框图,明确各施工岗位和人员的管理职责。
公布项目管理措施,奖罚措施,重要事件的通知,项目施工进场的图片和施工进度图等。
一、项目经理岗位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
2、经授权组建项目部,确定项目部的组织机构,选择聘用管理人员,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确定管理人员职责,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3、负责在本项目内贯彻落实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总体目标,主持制定项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4、负责对施工项目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组织制定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5、严格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和与公司签订的“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并进行阶段性目标控制,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6、负责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或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办理工程设计变更、概预算调整、索赔等有关基础工作,配合公司做好验工计价工作。
7、负责对施工项目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8、严格财务制度,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成本管理,搞好经济分析与核算。
9、积极开展市场调查,主动收集工程建设信息,参与项目追踪、公关、进行区域性市场开发和本项目后续工程的滚动开发工作。
10、强化现场文明施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
11、做好项目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12、协助公司完成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工作。
13、负责协调处理项目部的内部与外部事项。
1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项目技术总工职责对本标段工程质量、施工技术、计量测试负直接技术责任,指导施工队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贯彻改进工程质量的技术目标和措施。
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完整版)新产品开发表格
职务或职称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新产品鉴定报告
编号:
项目名称
产品型号规格
鉴定方式(会签或会议)
会议
鉴定地点
天
鉴定时间
2006年10月15日
鉴定过程及主要内容:
对产品的外观、结构、输出电位、温度、使用状况等作了评价鉴定。
1、产品的使用状况良好;
2、输出电位、温度符合要求;
3、外观及结构合理、方便、美观。
项目所需费用、参加人员:
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员:
总经理批示:
签名:日期:
新产品设计开发方案
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日期
型号规格
GZB-4050-D
预算费用
5000元
职责
设计开发人员
职责
设计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项目助理
资源配置(包括人员、生产及检测设备、设计经费预算分配及信息交流手段等)要求:
人员配置:XXX项目经理 设备配置:研究所现有设备互相的调用
XXX项目助理
经费预算:材料费2000元(试验材料)
人工费2500元
其它500元
设计开发阶段的划分及主要内容
设计开发人员
负责人
配合部门
完成期限
技术资料输入
5月5日
设计:关键电路试验
5月8日
工艺设计
5月8日
方案设计
5月8日
说明书、包装、验收要求提出
5月8日
图纸设计
5月20日
评审
5月22日
试制
5月30日
小量试产
6月10日
新产品鉴定
6月15日
批量生产
6月25日
备注:
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计划一、引言在任何软件项目中,配置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软件开发始终是个高复杂度的系统工程,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涉及到大量的文档、源代码、二进制文件等文件,因此配置管理的意义也变得尤为重要。
配置管理计划(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lan, CMP)是一个规划文件,它为软件开发团队规范软件配置管理活动,以确保项目的成功。
二、目标和目的配置管理计划的重要目标和目的包括:1. 确定需要配置管理的软件及其相关文件;2. 建立基于最佳实践的配置管理流程;3. 定义配置项清单,以跟踪软件配置项的变化,保证版本控制和变更管理的完整性;4. 将软件打包发布,并加以标识和分类;5. 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6. 确定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和实施,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三、配置管理计划的范围软件项目具体的配置管理计划内容和范围将根据实际项目而有所不同。
在 CMP 中,需要定义软件项目存放的代码库、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及它们如何互相交互。
特别是,需要确保配置管理计划和项目计划的一致性。
四、配置管理计划的组成1.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描述软件配置管理流程描述包括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如何管理软件配置和变更管理过程。
此外,应该制定相应的指南、流程、程序、审核报告和许可流程等。
2. 配置项清单配置项清单详细列出了软件项目中所有的配置项,并为每个项目中的配置项定义了一系列属性,如名称、状态、版本、作者、创建和释放日期、所有者等。
3. 组织机构和职责该部分描述了软件开发中项目组织机构以及各成员之间的职责。
主要包括开发、测试、文档和质量管理等部门的角色和职责。
4. 工具选择该部分定义了软件配置管理所需的工具,包括代码管理、版本控制、测试等工具,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和技能需求。
5.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基于风险和缺陷、变更管理、测试和评审等策略,目的是使项目参与者能够及时清除缺陷并控制风险,确保软件质量和进度能够得到保证。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区别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区别在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开发环境是指软件开发人员用来编写、调试和测试代码的环境,而生产环境则是部署和运行实际生产应用程序的环境。
这两个环境在配置、功能和目的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开发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便于编写和调试代码的环境。
因此,在开发环境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调试工具、日志记录和其他辅助工具来追踪和修复代码中的错误。
此外,开发环境通常会提供许多开发人员友好的特性,如自动补全、代码重构、实时错误检查等,以提高开发效率。
开发环境还可以容忍低效或不规范的代码,因为主要关注功能的实现而不是性能和稳定性。
相比之下,生产环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应用程序在真实的用户环境中稳定运行。
因此,在生产环境中,稳定性、性能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开发人员通常会使用编译、优化和压缩等技术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此外,生产环境还会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访问控制、防火墙和数据备份,以保护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另一个区别是硬件和软件配置。
开发环境通常使用较低配置的硬件和通用软件,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开发人员的灵活性。
部署在开发环境中的应用程序通常只有少数用户访问,不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相比之下,生产环境通常需要更高配置的硬件和专业的软件来支持大规模并发访问、数据库管理和负载均衡等需求。
此外,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在数据上的处理方式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开发环境中,开发人员通常使用虚拟数据、模拟数据或假数据来测试应用程序的功能。
这样可以避免对真实数据的修改或丢失可能造成的影响。
而在生产环境中,应用程序需要与真实的、大规模的数据集一起工作,因此必须进行独立的严格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最后一个区别是变更管理的策略。
在开发环境中,开发人员通常可以轻松地进行代码变更、测试和回滚操作,以便进行快速迭代和开发。
而在生产环境中,对代码和配置的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和测试,以避免由于错误的变更引入的潜在问题。
k9s参数
k9s参数K9s参数是一种特殊的Kubernetes命令行工具,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操作Kubernetes集群的方便和直观的接口。
K9s可以通过许多参数来控制它的行为,并且可以在不同的Kubernetes环境中使用。
K9s参数的核心原则是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参数,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K9s参数的功能主要包括:1. 命令行参数:K9s允许开发人员在命令行中指定参数,以控制Kubernetes集群的行为。
这些参数可以让开发人员进一步控制Kubernetes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如Pod,Service,Namespace等。
2. 配置文件参数:K9s支持读取YAML配置文件,以指定它需要使用的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自定义Kubernetes集群的行为,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3. 环境变量参数:K9s支持使用环境变量来控制它的行为,可以指定它从环境变量中获取的参数,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4. 标记:K9s支持使用标记,以指定Kubernetes集群中各种资源的标记,并可以结合其他参数使用,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5. 过滤器:K9s支持使用过滤器,以指定它应该显示哪些内容,或者指定它应该忽略哪些内容。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Kubernetes集群的行为,并可以结合其他参数使用,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6. 命令行参数组合:K9s可以结合多个参数,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例如,可以使用“--namespace”和“--la bel”参数,指定要管理的Kubernetes集群中的Namespace和标记,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K9s参数可以用来控制Kubernetes集群的行为,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它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配置文件参数、环境变量参数和标记等方式实现,也可以结合多个参数来实现最佳的Kubernetes管理体验。
软件规划构建方案
软件规划构建方案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规划和构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规划是确定软件开发周期、项目所需资源、目标用户群体等方面的考虑,构建是将这些规划转化为具体的代码实现。
良好的规划和构建方案能够确保软件能够按时发布并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将介绍软件规划构建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规划流程、构建流程、开发环境和人员配备。
规划流程规划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软件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制定需求文档。
2.时间规划:根据需求文档中的内容,确定软件的开发周期和发布日期。
3.资源分配:确定项目所需资源,如人员、硬件、软件等,安排资源的分配和使用。
4.用户研究: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为软件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依据。
5.风险评估: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构建流程构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概要设计:根据规划流程中的需求文档,制定软件的概要设计方案。
2.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软件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算法、数据结构、界面等设计。
3.编码实现:根据详细设计方案编写代码,并进行代码测试和修正。
4.单元测试:对软件的各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模块的正确性。
5.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模块间的协调和兼容性。
6.系统测试:对整个软件进行系统测试,发现并修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是指进行软件规划和构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根据软件的具体需求,开发环境需要确定以下内容:1.硬件配置: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和开发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的PC配置和服务器配置。
2.软件选择:根据软件的开发语言和框架以及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选择相应的开发工具和集成开发环境(IDE)。
3.版本控制:采用Git等版本控制工具,确保开发人员协同开发、代码管理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4.数据库管理:根据软件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包括MySQL、Oracl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