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专业读书笔记

【篇一:新闻学读书笔记】

周末读书笔记

一、所谓新闻价值指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对新闻传播者传播新的信息之需要的满足。

三、新闻价值的概念是由徐宝璜从美国、邵飘萍从日版引入的。

四、所谓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政党或地方行政机关对新闻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新闻事业管理政策、新闻报道政策、新闻队伍建设方针等。狭义的新闻政策主要是指新闻报道政策,包括新闻采写原则、编辑方针和宣传纪律等。

五、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六、新闻报道的类型包括客观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和精确新闻。

七、新闻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构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也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八、新闻编辑的宏观任务:一是确立新闻编辑方针,二是进行新闻编辑策划,三是组织和协调新闻采访。

九、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一是组稿、选稿、改稿,二是新闻标题制作,三是组版。

十、新闻标题的作用,一是标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二是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四是具有评价作用,五是组织新闻内容。十一、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的调查文章案例

引题,今年十一假期小型客车不用缴纳通行费,这一让人兴奋地消息也带来

了大量车辆上路引发拥堵的担忧。主题,免费新政:高速公路会不会变慢速。

小标题:疑问一,免费会不会让路上车辆增加一倍;疑问二,拥堵的症结是车多还是收费站多;疑问三,免费通行的车辆是否需要领卡;疑问四,高速公路让利5%是笔糊涂账?

十二、关于图书馆发展的两段文章: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国民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是最重要的

途径之一。这条引领民众通往智慧的路,不能被短视的“当下投入即

能产出”的功利心态所堵塞,否则,一座城市将失去文化色彩,一个

民族将失去文化传承,一个国家将失去创新活力。

图书馆更应该是一座城市市民休闲与娱乐中心,通过公益讲座、文

化展览、音乐欣赏、影视观摩、游玩参观等文化休闲服务,满足不

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成为市民亲切而温馨的第二起居室,成为

构建城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十三、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上市公司根据员工意愿,将应付员工工资、奖金等薪酬的一部分委托资产管理机构管理,通过二级市场购

入本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的制度安排。

【篇二:《做新闻》读书笔记】

《做新闻》读书笔记

凤凰传媒 10研李爽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难读”的书,因为作者站在社会学的视角,运

用诸多社会学的理论来解读新闻生产,对社会学相关理论的陌生加

重了我阅读的难度,故花了些时间先把稍不易理解的社会学名词整

理了一番,在基本了解这些词语和理论的大意基础之上再来看这本书,难度减轻一些。

一、名词梳理

(一)知识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是研究知识或思想产生、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联系的一

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称思想社会学。1924年,德国社会学家m.舍勒在《知识社会学的尝试》一书中首先使用“知识社会学”的名称。

这里的“知识”一词的含义包括思想、意识形态、法学观念、伦理观念、哲学、艺术、科学和技术等观念。知识社会学主要是研究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文化制度、历史情境、时代精神、民族文化

心理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研究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如何

影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是

社会学本身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学转向研究意识形态的发展

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的结果。曼海姆是继舍勒之后对知识社会学的研

究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著有《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知识社会学

导论》(1929)、《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1940)、《知识社会学

论文集》(1952)等。曼海姆认为,知识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对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各种观念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有控制的经验研究,

找出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的联系,然后由经验研究上升到认识论高度,探讨思想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真实程度,确定思想意识与社会

存在的关系及其结构,建立起检验知识或思想的正确标准。他所说

的社会存在,主要指知识或思想以外的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包括阶级、社会地位、职业群体、代际关系、生产方式、权力结构、历史

情境、竞争、冲突、流动,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社会思潮、时代

精神、民族精神、文化心理等。知识社会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知

识或思想存在的基础、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形态和存在的关系。当代

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愈来愈走向经验研究,主要是研究知识的生产、储存、传播和应用。当代大规模的知识生产和传播,造成一种知识

密集的社会。社会学愈来愈重视知识在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地位和

作用,并涉及知识或思想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一系列问题。(二)常人方法学

常人方法学也称民本土方法论或俗民方法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

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芬克尔。常人

方法学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常识世界,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

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在日常实践过程中,行动、说明

和场景构成了复杂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辨证关系,它们

互为条件使实践行动具有反身性。这就是说,行动与环境是不断处

于相互建构之中的,对人们行动的理解应该是对其实践系统的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社会行动具有“索引性”,即当事人的实

践活动运用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进行。由于日常

语言和实践行动是以“索引性表达”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仅从遵守规

则的角度来考虑行动问题并不合适。行动(或表达)的“无尽索引性”表明,对它们的意义必须诉诸索引及其行动表达的意义才能理解。(三)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概念的最初步的涵义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但在不

同的领域中,主体间性的意义是有差异的。在主体间性概念的形成

历史过程中,事实上涉及了三个领域,从而

也形成了三种涵义不同的主体间性概念,这就是:社会学的主体间性、认识论的主体间性和本体论(存在论、解释学)的主体间性。

社会学(包括伦理学)的主体间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关涉到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的统一性问题。哈贝马斯认

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

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行为。他提倡交往行为,以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