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导游词
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传说“云舍”土家山寨曾经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劳、勇敢的精神而感动,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了土家百姓,土家人为了纪念仙人的功绩,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云舍山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山寨依山傍水,土地肥沃,至今仍保留着古老传统的土家民风习俗。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文化;独特的婚、嫁习俗;悠扬动听的山歌、情歌、盘歌、哭嫁歌、伴嫁歌;参与性极强,源自土家日常生活中,被誉为“东方迪士科”的摆手舞,及金钱杆、茶灯、板凳舞、毛古斯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蔡伦的土法造纸,唐代的水排作坊,明末清初的“筒子屋”建筑;形似迷宫、四通八达的石板巷;变化无穷的神龙泉;幽静幽雅、山陡谷深的云崖大峡谷;千姿百态的地下宫殿仙人洞等,将人们引入一个集山、水、洞、民俗文化于一身的神奇世界-。被中外友人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留下了“南国一绝”,“云舍景美人美民风美”的赞词佳句。2005年省委、省政府把云舍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民族村寨”。现在,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正日益成为打造全省乡村旅游的典范。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贵州的最东部,来到有“中国钓都”“中国龙舟之乡”美誉的山水画廊铜仁。;土家族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总人口640万人,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四省边区一带,在贵州主要聚居在铜仁地区;土家族在铜仁全区有110万人,占了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我们土家族百姓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见到贵宾第一件事就是献上一曲迎宾敬酒歌:(唱敬酒歌);远方的贵宾 四方的朋友 我们不曾聚但有相见时 土家有传统 待客先用酒土家多美酒 美酒敬宾朋 请喝一杯酒呀 请喝一杯酒一曲热情似火的土家敬酒歌后,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中国土家第一村”江口云舍土家山寨马上就要到了;大家请向前看,前方伫立在翠绿的稻田之间的一面牌坊式大门就是云舍土家山寨的寨门:寨门中央上书“中国土家第一村”七个镏金大字,两边的立柱上镌刻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太平河龙潭河源流长吟唱民族文化越千年”,下联为:“水银坡狮子坡云釉高低

见证杨氏宗传五百载”,这幅对联生动
的写照了云舍的风情地貌;云舍村坐落在“黔山第一”的梵净山太平河畔,山寨依山傍水、寨前有良田千顷,土地肥沃、山美水美;全村478户1785人全为杨氏后代,被誉为:“江口乡村第一大寨”,2001年在铜仁地委、行暑举办梵净山国际旅游节之际,当地的旅游部门通过挖掘土家民族文化,把云舍村精心打造成土家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村,给铜仁地区的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云舍村已成为国家旅游局、贵州省旅游局的定点扶贫点,2005年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贵州重点打造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全村的老百姓也走上了旅游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每当有大型节庆活动或者是贵宾来到云舍山寨,全村老少都会走出家门,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来到山寨大门前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抬着挂上五谷的竹竿,拦在山寨大门前,齐唱迎宾敬酒歌,并给客人献上香甜的糯米酒,挂上象征吉祥幸福的红蛋,恭迎客人进寨做客;现在我们已经进了山寨大门,大家请看看寨门的后上方,上面画有几幅彩画,彩画生动的描绘了土家风俗习惯中哭嫁、乐器组合打镏子、唱山歌等场景,这些场景现在已经成为了表演项目奉献给游客;大家在请看寨门旁边的这条清澈而不起眼的小河—龙塘河,它可是整个锦江河流域最短的一条河流,为什么呢?呆会进到山寨后我就会把这个秘密给大家揭开;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云舍村委大楼前,这是一座两层全木制干栏吊脚楼式建筑,木楼前的广场现在已成为举办大型篝火晚会的篝火广场;大家再请看我们右前方这几十栋茅草屋,大家请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这位朋友猜得非常对,造纸用的;这些茅草屋是云舍村传统的土法造纸作坊,非常原始的造纸工艺,造的土纸俗称“香纸”,也就是老百姓用来祭祀祖先烧祭的香纸,云舍村的老百姓家家都有造纸作坊,户户都能造纸,现在云舍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香纸村,年生产24000担土纸,是江口县土纸第一大生产基地,成为云舍村民丰衣足食的一个聚宝盆。而且造纸还成为游客们非常喜欢的一项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大家可以进去抄抄纸,体验体验土法造纸工艺的乐趣;各位嘉宾体验过土法造纸的魅力后,大家请跟着我走过这道古老的石板桥,锦江流域最短河流的秘密马上就要为大家揭开,大家请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面蓝幽幽的水潭,这就是龙塘河的源头—风神潭,风神潭为一面积100多平方米,呈锅底形状的池塘,它是一条地下河的出露

口,常年流水量达每秒1.44立方米,冬暖夏凉,年平均水温15至20℃。风神潭不仅水
量大,而且水质优良,经权威部门检测,水质已经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全村1700多人的生活、生产用水是它的功劳之一。此外,风神潭还有一美名“天然气象预报站”,云舍村民几百年来与风神潭朝夕相伴,总结了一条与气象有关的经验,风神潭涨潮落潮时,往往是云舍村气候变化的前兆。久晴天干时泉水会突然涨水,涨水后第二天就一定会下雨;久雨龙塘河河水会倒流回风神潭,云舍河会出现短时断流现象,整个水潭会回缩成一口只有5、6米宽的小水潭,整个锅底形状就显现的非常清楚,预示着第二天天气就一定会放晴;老百姓传说潭里面有一只成了仙的犀牛住在里面,这些神奇自然现象就是这只神犀在戏水玩乐,云舍村民就把这口神奇的水潭起名“风神潭”,风神潭奇特的自然现象也给老百姓增添了不少乐趣;现在我们绕风神潭环行一圈后沿着石板小巷走进古寨中心;云舍有一句俗话“寨大似天庭,环行似迷宫”,云舍村的石板巷道阡陌交错、错综复杂,长达4.8公里,外村人初次来到寨子里,常常会走迷路,在旧时它也起到防卫的功能,现在我们沿着石板小道来到了云舍村的中心广场,这里是云舍村民的活动中心,现在也成了民俗风情表演的场所之一,大家请看眼前的这栋封火砖墙围起来的建筑,这是一座三合园式的建筑,四周用封火高墙围住,与周围的民居隔离开来,既防火又防盗,当地百姓称这种房屋建筑为“筒子屋”,因它的形状形似一只木筒而得名,这种房屋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财力修建,云舍村由于地处河谷平坝,土地肥沃,老百姓比较富裕,修建筒子屋的人家比较多,现在全村保存完好的筒子屋有11栋之多,都被列为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户筒子屋是云舍土家婚俗的表演场,朱红大门上书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一块方帕涵知涵识涵智慧土家姑娘竞风流”,下联是:“两行热泪哭爹哭娘哭天地于归之子报恩情”;这幅对联生动的写照了土家婚俗中哭嫁的魅力。婚嫁礼仪是土家风俗习惯的重要部分,土家族的“哭嫁”尤有特色,婚姻嫁娶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土家人却以“哭”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坚信“越哭越发”,这样,就形成了土家族“哭在脸上,喜在心头”的独特习俗。土家妹子从16岁开始就要学唱哭嫁歌,每天傍晚的时候会邀约三、五平时要好的姐妹聚在一起学唱哭嫁歌、伴嫁歌;在找到婆家后,结婚典礼的头一天,新娘要沐浴全身,行“开脸”

的女子成年礼,表示闺女期结束。同时,还须请来未婚女子9人,加上新娘共10人,入夜开始围坐拉歌、对歌,多以对唱、
联唱、猜猜调等形式盘古论今,通宵达旦、热烈祥和,是谓“陪十姊妹”。待次日,新娘梳洗完毕,即由哥嫂等背出闺房,于自家堂屋中的米斗上踩上脚印后,换上男方家送来的绣花鞋,穿上露水衣,持“露水伞”,在鼓乐声中由新娘家接亲人迎去。在婆家“拜堂”后“回门”娘家,整个婚礼遂告结束。现在土家婚俗中“哭嫁”“迎亲”已经成为客人最喜欢的参与性表演项目,客人可以扮新娘坐花轿,也可以扮新娘的哥哥背妹子上大花轿,还可以学几句优美动听的伴嫁歌带回家乡;梵净山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游览梵净山,实际上是对梵净山的一种体验,一种阐释,一千个游客会有一千种体验,需要游客朋友自己去感受与领悟了。梵净山首先是空间上的名山。它们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东西宽21千米,南北长27千米,总面积567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2572米,不仅是贵州东部第一高山,而且是武陵山脉主峰。同样属于武陵山脉的湖南省著名风景区张家界、天子山等,实际上是环绕在梵净山膝前的子孙。因此,明代诗人早就在诗中写过:“梵净实为群龙祖,平地突起凌苍穹。”山高水亦长。梵净山是“群山发脉,众水朝宗”,99条溪流皆发源于此,并随山势走向东西流转。向东的一路汇成锦江,直奔湖南沅江汇入洞庭湖;向西的一路汇成印江河,直奔乌江进长江。所以清代诗人也在诗中说过:“九十九溪环屈曲,双江不废古今流。”梵净山也是时间上的名山。亿万年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古老的山体经地球造山运动的力量逐步由海底上抬,才形成这座高山,它的绝对年龄大约在10亿-14亿年间。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以名山之誉被载入典籍。《汉书?地理志》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它为“三山谷”;唐朝人称它为“辰山”;明代人称它为“九龙山”;清代人称它为“月镜山”、“卓山”等等。之所以叫“月镜山”,传说在月白风清之夜,游人可在岩石上照见自己的影像;之所以叫“卓山”,是因为山头金顶卓立不凡。本地民众则依山形地势,俗称它为“饭甑山”。“梵净山”的称呼始于明代,得名于佛教“梵天净土”之意(“梵天”指一种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涅 磐”境界,“净土”指没有污染,没有秽垢的“极乐世界”)。
梵净山又是老资格的佛教名山。它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并且是惟一的弥勒佛道场,与五台山的文

殊道场、峨眉山的普贤道场、九华山的地藏王道场、普陀山的观音道场齐名天下。据考证,梵净山的佛教寺庙开始于南宋,曲折发展于元代,鼎盛于明朝万历年间
,距今至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现在,梵净山滴水岩附近还保存有一块明代万历年间刻制的《敕赐碑》,那是奉皇帝之命而立的。碑文中说:梵净山自开辟弥勒古佛道场以来,信奉朝拜的人士如云涌水流,连王公大臣都十分向往;梵净山的名声早已传入南京、北京,倾动了全国13个行省的地方长官。当时,山上山下庙宇众多,四大皇寺,香烟袅袅;四十八脚寺,木鱼声声。后来,历经战火、兵患、匪祸,众多庙宇虽已成遗迹,但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梵净山又是极富民族风情特色的名山。山麓居住着土家、苗、侗、汉、羌等各族人民,浓郁的风情民俗,丰富的人文景观,荟萃一堂。土家族的“摆手舞”,苗族的“四面鼓舞”,历史悠久的“傩堂戏”,或热烈奔放,或神秘古朴。山上山下众多的摩崖石刻、建筑雕塑,历代文人留下的诗词文赋,以及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等等,形形色色,蔚为大观。梵净山脚下的印江县,更是著名的“书法之乡”,曾受到慈禧太后赏识的书法名家严寅亮,就出生在这里,北京“颐和园”等匾额便是他的手迹。如今,梵净山东西两大山门旁的碑林中,还可欣赏到当代书法家的墨宝。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俗文化和巫文化的,还有与日俱增的现代文化成分,都在这里融汇。
此外,在现代革命军事史上,梵净山也占有重要一笔。1934年由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中华苏维埃黔东特区”,就建立在梵净山麓的邻边几县,它是贵州高原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梵净山更是难得的生态王国,是自然风光绝佳的旅游胜地。它群峰耸峙,沟壑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湿,水土条件极为优越。在地球同纬度地区,很多地方都已经荒漠化了,而梵净山却还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古老的地层,繁衍着2600多种生物,有植物1800余种,动物800余种,其中不少还是200万年至7000万年前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资源。因此,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接纳它为全球“人与生物圈”(MAB)保护网的成员单位。
说到它的自然风光,清朝立于山顶的《茶殿碑》中说:“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可以播扬千秋的灵异风光,究竟有哪些奇绝景观呢?今人有一首通俗易记的打油诗,似乎可以勉强概括:人传梵净多灵异,我说梵净有十绝:怪石

奇树风云泉,珍禽异兽佛光雪。还有一绝是高路,高路入云朝天阙。请大家记住,梵净山自然生态王国有十大奇绝景观:怪石、奇树、天风、云海、妙泉、珍禽、异兽、佛光、雪景和高路。怪石,天风,
云海,佛光,在梵净山新、老金顶一带是最佳观赏处。那里的蘑菇石、太子峰、老鹰岩、万卷书等奇峰怪石,与天风云海相激荡,同佛光幻影相辉映,雾诡云谲,气象万千。尤其是新金顶,在海拔2300多米高的崇山峻岭上平地拔起一尊近百米高的巍峨石柱,直入苍穹;石柱上端又自然裂开为两个峰顶,恰似佛手高擎,二指插天,指头上还分别矗立着两座佛殿。游人登临极顶,挥袖而成风, 吐气而成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雄奇险峻,令人叹为观止。奇树,妙泉,上山下山时,它们常常与你相遇。梵净山密林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树种就有17种之多。高大挺拔的“贵州紫薇树”,天下罕见;老当益壮的“团龙茶树王”和“杜鹃花王”,青春长驻;号称“中国鸽子树”的珙桐,花开似玉,如万千白鸽跃跃欲飞。99条溪水变化出千姿百态,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悬空白练,都一尘不染。新金顶上面还有一泉“定心水”,更是神秘莫测,饮誉古今。至于珍禽、异兽,如果有缘,你可以在林间溪畔一睹它的芳容;如果遇不上,山下的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也会让你一饱眼福。梵净山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多达30余种:有美丽鲜见的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有个体特大的“娃娃鱼”,有嘴边长了胡子的“胡子蛙”……尤其是“黔金丝猴”,在地球是更是独一无二,为梵净山所特有,被称为“世界独生子”。梵净山雪景,过去只被摄影家、画家所钟爱,现在一般游客也喜欢上了。朋友们若是雪后初晴上山,那满山的玉树琼花,晶莹剔透;那湛蓝的天幕,闪耀的银光,使奇幻的更加奇幻,圣洁的更加圣洁。尤其是强劲的山风,七分酿成冰海冻浪,三分啸成剑气,一直在新、老金顶上下盘旋,那番景致,那番情趣,真是“妙处难与君说”。至于梵净山高路也成一绝,不仅因为它是联结上面九大景观的纽带,而且因为“万步云梯”、“剪刀峡”等高路、险路早已驰名远近。朋友们登临新金顶时,还要手攀铁索,跨过凌空飞架的“天仙桥”,才能达到极顶。梵净山高路已经成为登山健身、寻幽探险、开展极限运动的绝好去处。空间的梵净山,时间的梵净山,佛教的梵净山,民族风情的梵净山,以及自然生态王国与风景胜地的梵净山,多元而又一体,构成一种特色鲜明的“梵净山旅游文化

”。“梵净山旅游文化”的博大外延与深厚内涵,恭候着你的光临,期盼着你的解读。
2.南线进山
从南线进入梵净山旅游,要从江口县城乘车出发,行30千米,先到黑湾河景区,然后再从“万步云梯”登山。这里地名鱼坳,又称“零步”,它是
盘山公路的终点,又是“万步云梯”的起点。所谓“万步云梯”,实有规整的石梯8250级,如果加上不太规整的石板路,从梵净山麓到金顶,可达9000余级。它总长约5千米,坡高路陡,沿途皆密林丛树。徒步登山辛苦,但也有不少乐趣:一可以欣赏到许多美景,二可以学到不少植物知识,三可以开展体育健身锻炼。近年来,这里就多次举办过国内、国际的登山比赛活动。
梵净山森林资源丰富,在其垂直高度上,由于气候、土壤等诸多原因,分布着五个植被垂直带谱:海拔500-1300米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300-1800米之间,为常绿阔叶林与落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2100米之间,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100-2300米之间,进入“云线”,为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2300米以上金顶周围,为灌木丛、草甸、苔藓带。五个植被带谱,好比音乐上的“五线谱”,大家就要在这“五线谱”中穿行。至于能谱写出什么音乐,是否能演奏出华彩乐章,要看朋友们自己的体力、毅力和艺术修养能力了。
登山途中,将经过干步廊、鬼门关、长坂坡、回香坪,到万宝岩接待站。“万里云梯”,始于“零步”,让我们登山。经干步廊、一碗水,到鬼门关这段山路,整整2000级石梯,可以称为“少年乐章”。“洗掉不识愁滋味”,管他前路有多长。朋友们,尽管释放你的生命活力,“鬼门关”能奈我何!从鬼门关出发,经土地坳、长坂坡,到回香坪招待所这一段路程,又是2000多级石梯,可以称为“青年乐章”。现在大家虽然气喘汗流,腿脚也有些发软,但也正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这里海拔1465米,周围树木,既有常绿阔叶林,也有落叶混交林。所以叫做“回香坪”,是因为明清时代曾建有寺庙,那时上山下山的人都要在此歇脚,众多善男信女也要在此烧香拜佛,一度热门非凡。请看侧面那座高峰,它挺拔入云,那就是梵净山的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在凤凰山与新、老金顶之间,有著名的“九龙池”,九处水塘终年雾锁烟凝,十分神秘。凤凰山顶过去也有寺庙,现在只剩下断碣残碑了。眼前这回香坪招待所,是近几年新建的,游人可进餐和住宿。后院有山间引来的清泉水,纤尘不染,绝对纯净,上山下山的行人都要在这里灌上几瓶带走。从回香坪出发,进入原始密林,我们的游程

已进入“中年乐章”。中年人生最累,已不像青年时期那样强劲、有力,但沉着、稳健,少了一些感性的冲动,多了一些理性的积淀。因此,正有利于我们寻幽访胜,欣赏这里的奇花异树。请看,这一带的树木都被高山劲风扭曲,长得千奇百怪;有的平地发桠,乔木长成了灌木;有的
横向发展,木本变成了藤条;有的主干卧地,旁生枝节;有的树上长树,遍体青苔……这里还有一株杜鹃花树,高约15米,虽然长鬓飘拂,却青春常在,树龄已有200年以上,被人称作“南线杜鹃花王”。穿越始终密林,经灌木、草丛地带,至万宝岩。这里海拔2000米以上,眼前这座巨大石山,由砾石、鹅卵石,正是沧海桑田留下的见证。朋友们都有些腰酸腿疼的感觉吧?我们的行程已进入“老年乐章”,这里距金顶已经很近。不要以为“老年乐章”都是些唉声叹气,喘息呻吟。其实,老年人生,来路的甘苦已经了然,万丈红尘已抛至身后。淡泊下来的心境,正好可以问津崇高,从容地观它风云千变;积累起来的智慧,正好可以体验多元,平静地读它幻影佛光。所谓“少年乐章”、“青年乐章”、“中年乐章”,当然只是一种比喻。不过,许多敬业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许多虔诚的朝山拜佛人士,许多钟情于梵净山的旅游观光客和登山爱好者,正是在这条高挂的“万步云梯”上,由春走到夏,由秋走到冬,从黑发满头走到白发苍苍。
3.新金顶奇观
大家也许会问:“金顶”前面为什么加一个“新”字?这是因为,梵净山与其它宗教名山不同。许多佛教和道教名山,都把山巅称为金顶,如峨眉山金顶、武当山金顶,等等。而梵净山却有3个金顶:凤凰山顶、老金顶、新金顶。凤凰山顶最高,海拔2572米,因道路久废,一般游上已不再上云。老金顶次之,海拔2493米,许多奇石都焦距在那一带,但峰顶寺庙已不复存在。新金顶海拔2336米,虽排行第三,但由于是孤峰兀立,直指苍穹,峰顶还有佛殿存在,游人登梵净山往往以登上新金顶为荣誉、为自豪,所以一般人称呼的梵净山金顶,实际上就是新金顶。这座巨大石峰,平地拔起,一柱通天,高94米。有人比喻它是“玉笋高标”,有人比喻它是“青狮啸天”,我们则可以把它比喻成“佛手高举二指禅”,正为游人指点迷津。峰顶至峰腰,有一道裂缝把金顶上半部一分为二,好似刀劈斧砍,所以叫做“金刀峡”。金刀峡最窄处,不足二三米,深处却达三四十米。相传此峰原本整体相连,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来此讲经说法,羡慕其地势险绝,都想在这里设置道场。燃灯古佛知晓后

,便手持金刀,朝峰顶一刀劈下,从此一峰分成二顶,释迦居左,弥勒居右,各修其道,各说其法。按照佛家“竖三世佛”的说法,燃灯佛代表过去,释迦佛代表现在,弥勒佛代表未来。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惟有梵净山是弥勒道场。如今两个峰顶上,分别立着释迦殿与弥勒殿,游客朋友们须先到释迦殿拜现在佛,才能过渡
到弥勒殿拜未来佛。联结现在与未来的,是一座凌空飞架的“天仙桥”。登新金顶,需要身贴石壁,手扶铁索,仰面攀升,这是一项具有探险性的活动。由于身临虚空,白云入怀,两耳灌风,务必凝神静气,小心向上。从峰脚到峰顶,将经过灵宫殿、龙头石(又名“顶胸石”)、观音洞、定心水、天仙桥等景点。
观音洞是在绝壁上的石洞边,依势悬空建造的一座小石屋。石屋上面是金刀峡,壁立陡峭;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可以俯视太子石等奇观。定心水,是金刀峡峭壁上的一个天然泉眼,泉水从岩缝渗出,清洌甘甜,仅有一勺,刚好够人饮一口,边饮边生,不少不多,不紧不慢,给人以定心守志之惑,所以叫做“定心水”。历代方志文献,对它都盛赞不绝。天仙桥宽1.86米,长5.41米,凌空跨度5米。据清朝《铜仁府志》载:一切桥石,皆由佛教信徒背负攀升而来,实属不易。据说,桥上原有一块大石板,名叫“舍身石”,它一头压在桥身上,一头伸出来悬在半空中,如果有人敢在石板尽头跪对苍天作揖,身体重心前倾,石板会“哐当”一响,随着身体竖起,石板又会“哐当”一响,跷回原状。这“哐当”两响,令人惊心动魄。后来为安全着想,已将这块石板去掉。那两座佛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来时毁时建,如今是按古制修复。两座佛殿都成正方形,面积都近30平方米,殿前都各有风墙一道,殿后都各有一座石台,称为“晒经台”和“说法台”。据说,当年朝山进香旺季,红烛香烟一直亮到九重云天,因此新金顶又名“红云金顶”。称为红云金顶,还有一重原因,由于这里地势极高,因阳光、空气、水分的作用,整个金顶常常被红云紫雾笼罩,这与佛教人士所说“祥云拥护,瑞气回环”相吻合,所以有了“红云金顶”的美名。站在极顶之上,脚下云蒸雾腾,眼底浩涉苍茫,不知大家会产生什么联想……清代本地诗人谬云鹏曾在诗中写道:“金刀劈破佛分地,铁索牵挂人上天;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请大家去体会一下做“神仙”的感觉吧……梵净山的风,有吹皱一池春水的和风,穿门过户的清风,还有掀动林涛树浪的呼呼狂风,撞击悬崖峭壁的猎猎

劲风,摧城拔寨的浩浩刚风,当然也有从峡谷岩缝中溜出来的空穴来风。风声响处,有的尖叫如苍鹰啼鸣;有的骤响如钱塘涨潮;有的如壮士出征,金戈铁马;有的如僧人诵佛,浅唱低吟……大家需要细听,细看,细细体味。那两座佛殿,都是用方块料石浆砌而成,门前不但有专门的挡风墙,而且屋顶上盖的瓦片,是专门铸造的铁瓦,每块铁瓦重量达8千克,你在其
他地方看到过吗?风与云又是结发夫妻,经常携手同行。风起云涌,云静风止,谁也离不开谁。有风有云,便有声有色,二者互动而又互补,双栖而又双绝。因为地势高峻,空气对流强烈,且含有大量水气,因此这里极易形成云海奇景,再加上风的作用,梵净山的云海,更是远近闻名。这里有絮云、卷云、滚云……如果遇上瀑布云,大气磅礴,聚之而成圣,散之而成仙,是梵净山景观的又一奇绝之处。由于特定的地形、气候,梵净山顶也是看日出的好地方,更是观“佛光”的绝妙所在。如果恰好遇上合适的条件,人们在与太阳相对言论自由的云雾上,可以看到七彩相间的巨大光环,光环中有自己的身影移动,这便是“佛光”。佛光的产生,是阳光透过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衍射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虽然其他一些名山也有“佛光”现象,但是就出现的频率数和清晰度来说,却难与梵净山相比……4.老金顶奇观老金顶可以观天风,观云海,看日出,看“佛光”,而且这里还是一个奇石大观园,有万卷书、蘑菇石、九皇洞、老鹰岩等著名景点。这里是万卷书,整座山崖,由层层叠叠的页岩堆积而成,恰似万卷书籍。其他地方,虽然也有类似景观,但像眼前这样气势巍峨,堆砌极有规则的山崖却不多见。这万卷书,山风翻不动它,飞鸟读不懂它,即便是横扫六舍的秦始皇也奈何不了它,所以古人有诗赞道:“牙签玉轴是谁储,万卷堆来混沌初;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这就是天下闻名的梵净山蘑菇石,主要由砂质板岩和石英砂岩构成。它高约10米,上大下小,既像是两方巨石的重叠,又像是一万巨石的连体生长。特别是它站在悬崖边上,仿佛路断途穷,危机四伏;加之乱云飞渡,八面来风,大有摇摇欲坠、一触即倾之势,然而它却岿然不动。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大智若愚,无欲则刚。当然这是我们东方人的说法,西方游客则说它是挑战极限,塑造自我,生命越是被逼到绝境才越显出深刻。无论哪一种说法,它都绝不解释,一样地迎接着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信仰的游客到来。现在,它已经成为老金顶的标

志,成为梵净山的“山徽”,被摄影家、画家收入镜头,纳入笔底,化作艺术珍品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上了屏幕、报刊,走入了中外人士的心中。这里叫“九皇洞”,前后垒石为墙,上面盖石板为瓦,中间供奉着九皇娘神像。朋友们不要小看这处石穴,明清时代许多典籍,都记载着它的大名。九皇洞与山下峡谷中的太子石,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联系着:相传明朝隆庆年间,穆宗皇帝的第九个妃子看破红尘
,来到梵净山修行悟道。小太子为寻找母亲,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梵净山麓的牛尾河边。太子仰望金顶,呼喊母亲,每喊一声,便长高一截,由此越长真快。上界菩萨为保证九皇娘静心修练,防止母子相见,便施法术定住了太子。后来,九皇娘终于功德圆满,白日飞升;太子也把凡身留在梵净山,灵身却云了湖南张家界,并在那里修练成了“天子山”。如今长在太子石上的那两株冲天大铁杉树,据说就是太子临走时望空膜拜,留下的一对纪念母亲的香烛。朋友们请看旁边这块巨石,它叫“翻天印”。石印下方,这两个天然圆坑,一个叫“金盆”,一个叫“玉炉”。传说九皇娘每日修练时,要先去金盆洗手,再去一玉炉焚香。九皇娘之所以选择在巨印下面洗手、焚香,一是为了表明心志,强迫自己忘却皇宫的富贵繁华,权力争斗;二是为了检验自己的修练成绩,初看它时是皇印、官印,再看时它已不是印章、印台,最后看时,虽然还是巨印,内涵却已大变了。当九皇娘功德圆满、白日飞升之后,读过的黄卷经文被收藏进了“万卷书”山崖;使用过的荧荧青灯,燃成了梵净山的红云紫雾;敲过的木鱼,化作了“万步云梯”起点处的“鱼坳”;敲木鱼的手柄,则变成了石鹰。它和擎天柱都是守护梵净山的卫士。这里是老鹰岩,它引颈而望,神情肃然,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据说它原是凡间雄鹰,听九皇娘诵经念佛,日积月累,才变成了石鹰。它和擎天柱都是守护梵净山的卫士。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早在“九皇洞”成名以前,这些山崖、石头,已不知道存在有多少万年了。老金顶最高处,叫玉皇顶,需要经过万名洞、接引桥等处,攀铁索而上。这里是滴水岩,面前这千仞峭壁,终年滴水不断。你看它飘者如雪,断者如雾,挂者如帘,坠者如珠;若是雨季涨水,瀑布飞泻,势如奔马,声若惊雷,更是壮观。这里是梵净山九十九溪源头,九十九条溪水由此出发,最后分别汇入洞庭湖和长江。因此也可以说,养大洞庭湖和长不的部分奶水,正是梵净山供给的。这座石碑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是当时奉神宗皇帝(朱翊钧)圣旨而建,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简称《敕赐碑》。碑文共1394字,其中序文838字,由当时朝廷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序文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古迹名胜、历史传说、佛事兴衰等,做了绘声绘色的描绘,说梵净山是“剑气横天,仙梯接斗”、“层峦耸翠”、“飞彩流丹”的胜地,是“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生之草”的“极乐天宫”。这两座寺庙,始建于万历年间。由于明神宗的母亲孝太后是个虔诚
的佛教徒,据说这些寺庙就是由她带头捐资修建的,所以取寺名为“承恩”、“镇国”,就是为了表示纪念。现在承恩寺正待修复,镇国寺已经修复。镇国寺内有一块石碑,名叫《下茶殿碑记》,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碑文称梵净山为“黔中名胜,宇内大观”,并描叙当年朝山拜佛的盛况是“数百年进香男妇,时往时来,若城市然”,这与江口、印江、松桃三县民间流传的“开门可闻钟鼓,上路便遇僧尼”的说法相印证,足见当年的寺庙之多,朝山之盛……
有人说:游梵净山总感到有一种神秘的微波在颤动,要云捕捉,又不知去向,以为没有了,却又弥漫四周。认为那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吸纳了无量度的“佛性”。“佛性”之说来源于佛教,其实我们用现代科学解释,便不那么神秘了。梵净山森林茂密,覆盖率高达80%,这里空气湿润,气流中的负氧离子很多,即便是大晴天登山,也会有一种“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感觉。这种感觉,与你对佛教名山所产生的自我心理暗示相混合,于是便觉得清风白云间有什么神秘的微波在颤动了……梵净山是神奇的,但并非是不可知的。这种神奇来自于生态王国的完好保护。承恩寺内至今还保存有两块“禁砍山林碑”,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奉当时的贵州巡抚和市政司按察使之命,为禁止砍伐山林、培植风水而立的。碑文中明确规定:梵净山“山场及附近四周一切山林木石务须随时稽查,妥为蓄护”,“如敢故违,定即从重究办”。古人对保护梵净山自然环境尚有清醒认识,我们今天就更有义务与责任爱惜这方“净土”,保护好这片绿洲。梵净山登山索道概况梵净山索道由武汉三特索道公司投资兴建。2009年3月13日经国家索道检测中心检测,质量良好,2009年4月29日将投入试运营。索道成套设备全部进口,并配有先进的救护系统。梵净山索道是武汉三特公司修建的400多条索道中投资额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项目。索道全长3500米,索道上下站房高差1200米,机械和电气设备均由世界最大的奥

地利索道专业制造公司——多贝玛公司进口,项目投资额1.2亿元人民币。索道吊厢最大载荷1640千克,可以同时容纳8人乘坐。索道速度为无级变速,可控硅控制,最慢为1米/秒,最快为6米/秒。从索道下站鱼坳(0步台阶)至万宝岩(6400步台阶),设计运行时间10.44分钟,每小时运量为1000人,高速运行时仅需11分钟,平常运行速度中速(4米/秒)时,也只需时17分钟。梵净山索道将于2009年4月28日开始正式试运营,对外接待游客,期间索道票价双程往返为160元,单程为90元。梵净山索道为当前
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安全性能最高的索道之一,采用了多重保护技术,最主要的是系统跟踪监测技术(RPT技术),可以时刻检测到索道运行过程中各个部件、组件的运行状态,稍有异常即刻自动停止运转,保障游客和设备的安全。索道系统操作系统为全电脑控制系统,通过触摸屏的全显示,操作人员可以了解、掌控索道的所有运行参数,索道自身也具备自我诊断、自我报告的功能,以提示操作人员故障点,尽快排除故障,恢复运行。梵净山索道采用了自备救护电源、液压紧急驱动、自行小车等多种救护装置。其中自行小车水平救护装置,是首先运用的世界唯一的索道救护装置。当索道出现紧急停机时,该小车可以自行启动动力系统,沿支架爬升至钢丝绳上,沿钢丝绳运行至吊厢处,打开抱索器、抓紧吊厢、运行至支架处、打开车门,游客可由支架下行离开下到安全地带。此前,梵净山山高路陡,从江口方向上山需攀登7897级“云梯”,令游客望而生畏。据分析,旅游基础设施差是导致梵净山旅游长期不振的主因。梵净山索道建成后,可以改善梵净山旅游的进入条件,拉动其它相关旅游投资。为保护梵净山生态环境,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索道路线不在黔金丝猴的活动范围内。建成后,它可以让游客快速通过保护区,减少游客在山上的旅行时间,避免或减少在山上修建吃、住的场所。同时,还可以把山上的垃圾运送到山下处理。乘坐索道大大节约了登山的时间,为游客减少了体力消耗和增加了观景的时间,也为应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