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教材

合集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

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
1、风热外袭,肺经有热证 主证:咽喉干燥灼热,疼痛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
咳嗽,舌尖红,苔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剂:疏风清热汤加减。 中药: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12g,金银花12g,连翘15g,桑
白皮12g,赤芍12g,桔梗10g,天花粉15g,玄参15g,浙贝母 12g,甘草6g。水煎服 。
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
2、邪热传里,肺胃热盛证 主证: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伴有高热、
口渴引饮、咳嗽痰稠、口臭、腹胀、便秘,舌红,苔 黄,脉洪数。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剂:清咽利膈汤加减。 中药:前胡9g、防风12g、荆芥9g、连翘15g、大力子 15g、山豆根6g、元参15g、山栀12g、桔梗12g、甘 草6g。
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
变证: 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流行性腮腺炎—适宜技术
1.外敷法 如意黄金散或黄金膏、玉露膏外敷。 2.针刺疗法 取翳风、外关、液门、颊车、合谷、丰隆、足 三里、少商。热盛配曲池、外关,睾丸肿大配 太冲、曲泉、三阴交、血海。恶心呕吐食欲差 配足三里。每次选穴2~3处,强刺激,留针 15~3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
胃气上逆动膈 胃失和降
呃逆
病位在膈,与胃关 系最密切,与肺、 肝、肾也相关。
呃逆—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 诱因: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 起病多较急。 主证: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 不能自控。 兼证: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 安等症状。
呃逆—诊断要点
2、临床检查: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检查, 肝、肾功能及B超、CT等检查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第一章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第一节稻农皮炎一、浸渍糜烂型皮炎二、尾蚴皮炎【治疗】一、治疗原则以外治疗法为主,一股不需内服药物。

二、外治方法1、五倍子液:五倍子250g 明矾120g 白酒1000ml。

浸泡上述药物1-2天后外搽,3-4次/日。

2、石榴外洗液:石榴皮120g 五倍子、地榆各60g 明矾250g。

煎水后泡洗,2-3次/日。

3、复方茶叶液:茶叶30g 明矾60g。

煎水外洗敷。

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4、花椒10g 食盐适量。

煎水外洗,2-3次/日。

主要用于尾蚴皮炎。

5、散剂外敷:炉甘石、冰片、青黛各10g。

共研细末,局部外扑。

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三、内治方法如继发感染,发生急性皮下淋巴管炎、甲沟炎、丹毒等时,加用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治疗,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

【注意事项】1、加强个人防护:如穿水田袜,戴手套;或用上述外治药物在下田前后浸泡手足,让其自行干燥。

上述外治方法各药,不得内服。

000第二节手足癣【治疗】一、治疗原则以外治为主,一般不需内治。

二、外治方法1、皮损以水疱为主,选用皂矾、枯矾、地骨皮、儿茶、黄精、侧柏叶各20克、薄荷10克,水煎冷确后外洗;2、皮损以丘疱疹、鳞屑为主,选用土槿皮酊(土槿皮10克、75%酒精100毫升,浸泡一周)外搽;3、皮肤枯厚、皲裂为主,选用柳酸软膏、大枫子油外涂。

三、内治疗法若出现淋巴管炎及丹毒等继发感染,可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如出现湿疹样变,可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注意事项】1、注意卫生,不穿公共拖鞋,不用公共浴盆、浴巾等。

脚部多汗者,鞋袜要勤洗勤晒,保持干燥。

2、彻底治愈自身癣病,家庭中患有癣病者应同时治疗。

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痄腮)三、中医辨证主症: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张口困难,咀嚼不便。

1.热毒袭表:伴有恶寒发热、咽红等全身轻度不适。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火毒蕴结:伴壮热、头痛、烦躁、咽喉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完整ppt课件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完整ppt课件下载
* 咳嗽的定义 * 咳嗽的分类及症状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咳嗽治疗中的优势 * 中医药适宜技术 的特点 * 咳嗽治疗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点 * 咳嗽治疗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案例 *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 急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 应用
环不良的问题。
增强免疫力:中医 药适宜技术可以通 过调理身体,提高 身体免疫力,增强 老年人的抵抗力。
缓解疼痛:中医药 适宜技术可以通过 针灸、推拿等手法 ,有效缓解老年人 的疼痛症状。
改善睡眠:中医药 适宜技术可以通过 调理身体,改善睡 眠质量,缓解老年 人失眠等问题。
05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培训内容:针对 不同层次医生的 需求,开展中医 基础理论、针灸 推拿技术、中药 方剂等方面的培 训
培训方法:采用 面授、演示、实 践操作等多种方 式,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
实践案例:介绍 一些成功案例, 如某医生在培训 后成功治疗某患 者的案例等
03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常见疾病治疗 中章的节副应标题用
章节副标题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国内外推广情况
国外推广:国际交流、技术 输出、学术合作
推广效果:普及程度提高、 临床应用广泛、患者受益
国内推广:政策支持、学术 推广、医院合作
未来展望:加强国际合作、 拓展技术领域、提高技术水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
适宜技术:针灸、 推拿、拔罐等
应用范围:基层 医疗机构、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感冒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针对 感冒症状,选取 相应的穴位进行 针灸治疗
中药汤剂:根据 感冒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的中药 汤剂进行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课程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课程标准

《中医适宜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11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32学时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医适宜技术》是临床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医藏象学说、经络腌穴学、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知识,每章内容按照操作规程、常见疾病的应用、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编写。

2.课程性质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掌握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全面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2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

4.课程作用《中医适宜技术》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中医适宜技术》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讲授以基层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为重点,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

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

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 特别提示:高血压、心脏病重症患者慎用, 如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后立即 停用。
熏洗疗法
❖ 2、局部熏洗法 ❖ (1)手熏洗法 ❖ 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布单将手连盆口盖严,不
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汤不烫人时,可把❖ 把煎好的药汤倒入木桶内,桶内安置一小木凳,略高出水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放
(边缘设置有缺口)、三角形
(呈三角形)、梳形(呈梳子
状)等。

刮痧板的材料

有瓷器类(碗盘勺杯之边缘)、
金属类(铜、银、铝币及金属
板)、生物类(竹板、蚌壳)
水牛角、玉石等为材料制做的
刮痧板等。
刮痧疗法
❖ 刮痧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刮痧油 选中草药与医用油精 炼而成,有清热解毒、活血 化瘀、解肌发表、透痧止痛、 滑润肌肤等作用。适用于成 人,刮痧面积大,皮肤干燥 者。
刮痧疗法
❖ d按揉法 在穴位处行点压按揉,点下后做往返来回或顺逆旋 转。操作时应紧贴皮肤下滑动,每分钟按揉50-100次。适于 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三阴交等穴。
❖ e角刮法 使用角形板或让板的棱角接触皮肤与体表成45°, 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要求灵活,不生硬,避免用力过 猛损皮肤。适于四肢关节、脊柱两侧经筋部、骨突周围、肩 部穴,如风池、内关、合谷、中府等。
刮痧疗法
❖ 5.刮痧的适应症 既能治疗内科病,又能治 疗外科、骨科疾病,同时也能治疗妇科、儿 科、五官科疾病。有人统计能治疗十一大类 400多种病症。典型的如:感冒、发烧、中暑、 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 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熏洗疗法
❖ 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 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先用蒸汽熏疗, 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 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止疾病方法。 适用于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 外科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 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软组织损伤等 骨科疾病;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 寻常疣、手足癣、发癣、股癣等皮肤科 疾病及某些内脏疾患如失眠、高血压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2024)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2024)

2024/1/30
操作规范
选择合适的罐体及拔罐部位,用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燃烧 数秒,迅速将罐体扣在选定部位,留置一定时间后起罐。注 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避免烧伤、选择合适拔罐部位 等。
16
艾灸疗法介绍与操作指南
艾灸疗法介绍
艾灸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 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 种治法。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 训课件
2024/1/30
1
目 录
2024/1/30
• 适宜技术概述与意义 • 针灸推拿类适宜技术 • 中药外治类适宜技术 • 拔罐艾灸类适宜技术 • 饮食调养类适宜技术 • 情志调护类适宜技术
2
01
适宜技术概述与意义
2024/1/30
3
中医药适宜技术定义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 ,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中
艾灸在养生保健中应用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有一定效果。适 用于阳虚体质、寒性病症等人群的养生保健。同时,艾灸还可以用于美容养颜、 减肥瘦身等方面。
18
05
饮食调养类适宜技术
2024/1/30
19
药膳同源理念解读
1 2
药食同源理论
阐述中药与食物在来源、性味、功效等方面的共 同点和差异。
02
药膳在慢性病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探讨药膳在辅助治疗慢性病中的作用,如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
2024/1/30
03
药膳在慢性病康复中的调理作用
阐述药膳在慢性病康复期中的调理作用,如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增强免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基础)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基础)

03 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性能与分类
性能概述
中药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 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效果。
分类方法
中药分类方法多样,如按药用部位、功效、化学成分等分类。其中,按药用部 位可分为根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等;按功效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 祛湿药、补益药等。
操作技能考核标准
操作流程规范性
评估学员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循规范流程,步骤是否正确。
操作技能熟练度
考察学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操作是否熟练。
安全意识与卫生标准
评估学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卫生标准执行情况。
学员成果展示及评价
学员成果展示
学员将自己的实践操作成 果进行展示,供教师和其 他学员评价。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功能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心、 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和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 个腑器,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
理功能。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它 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 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
的整体。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点
安全、有效、简便、经济,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
3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和 康复保健。
培训目标与意义
培训目标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 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满足 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培训意义
通过培训,使基层医务人员掌握 更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临 床疗效,降低医疗成本,促进中 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脏腑与经络相互关联,脏腑的功 能活动通过经络得以体现,同时 经络也是脏腑之间联系和沟通的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教材——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一种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的防治疾病方法。

它使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刮痧器械和介质,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驱邪排毒、促进新陈代谢、益气扶正、调节免疫能力、舒筋通络、调整关节结构等功能,对外感性疾病、疼痛型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和神经、肌肉、血管性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刮痧器械多以砭石、水牛角、玉石等为材质,介质多为油、乳等润肤增效剂。

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握持刮痧板方法、刮痧的次序、刮痧的方向、刮痧的补泻和刮痧的时间。

握持刮痧板方法应根据所选的刮痧板的形状和大小,使用便于操作的握板方法,一般为单手握板。

刮痧的次序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刮痧的方向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

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刮痧的补泻有刮痧补法、刮痧泻法和刮痧平补平泻法,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

刮痧的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刮痧间隔和疗程,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2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

刮痧疗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中医技术,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刮拭和过度刺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2、为了确保刮痧的效果和安全性,建议两次刮痧之间间隔3-6天,或者等待痧退并手压皮肤无痛感后再进行下一次刮痧。

如果痧斑未退或病情需要,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以选择其他相关部位进行刮痧。

3、刮痧的治疗次数应根据病情而定。

急性病需要治疗至痊愈,而慢性病一般以7-10次为一疗程。

4、刮痧的程度包括力量强度和出痧程度。

刮痧时应均匀用力,由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

一般刮至皮肤出现颜色变化、斑点或块状物,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即可。

对于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6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6

第一册及第一册第二分册:适用于25%尚未设立中医科的乡镇卫生院和70%不能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的村卫生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西医人员,主要内容是15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简易治疗方法。

第二册及第二次第二分册:适用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主要内容为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一般针法、一般灸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诊。

第三册及第三册第二分册:适用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主要内容包括从我局发布的四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遴选的平衡针、腹针、铍针等具有创新性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相关图书:第一套(第一册18,第一册第二分册25)第二套(第一册18,第二分册25)第三套(第一册18,第二分册18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28元郑重诚诺:本店所有图书均由出版社直接配送,保证正版全新,不必担心,请大家放心购买联系订购:010—51666712,136********,在线服务QQ:853879171(全国大部分地区货到付款)特别推荐:1。

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国中医科技出版社定价:68。

00元2。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定价:98元3.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5个病种市场价:130元4。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5个病种市场价:150元相关--—最新畅销图书书名出版社定价1。

中国药典2010版全三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4982。

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全三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03。

药品GMP指南2010版(全六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2004.新药转正标准77—88册(全12册)2011 19205.中国兽药典及兽药使用指南2010版-六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68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鉴二册人民卫生出版社868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显微鉴别彩****鉴450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薄层色谱彩****集二册9009.最新药品注册法规及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9810.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2010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8011.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12.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8513。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ppt课件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ppt课件

注意事项
1.辨证:寒证、虚证适合 2.时间:下午、晚上适合 3.环境: 温暖适宜
3.艾灸治疗胎位不正
1.取穴:至阴(足太阳膀胱经) 2.定位:足小趾外侧,指甲角旁开0.1寸 2.操作:艾条灸
注意事项
1.时间:下午、晚上 2.患者体位:仰卧位 3.环境:不宜太热
4.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
选穴:少商、商阳、耳尖
少商
少商 (手太阴肺经井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
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
耳尖
【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 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丝竹空 SJ23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
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
对虚寒腹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注意事项
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 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
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3.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
果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 更慢, 需治疗一段方可产生治疗效果,早期更换治 疗方案是不科学的。 4.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 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
2024/8/7
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

2024版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2024版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Chapter
中医学基本概念
中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阐述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经 验,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核心 思想。
藏象学说
介绍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 互关系,强调脏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 的重要性。
阴阳五行学说
解释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 何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防 治。
脏腑经络学说
命名规则
中药命名多根据其形态、颜色、气味、功效或产地等特征,如人参、黄连、麻 黄等。
常用中草药性能特点
四气五味
中药性能包括四气(寒、热、温、 凉)和五味(酸、苦、甘、辛、 咸),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四气 五味,决定了其独特的功效和适
用症状。
归经与升降浮沉
中药归经表示药物对某脏腑经络 的选择性作用,升降浮沉则反映 药物作用趋向性,有助于指导临
脏腑的分类与功能
详细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
经络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介绍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生理功能,解释经络在人体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
阐述脏腑与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如何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正常进行。
病因病机理论
01
02
03
病因的概念与分类
介绍中医对病因的认识, 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等不同类型的病因。
其他非药物治疗技术简介
1 2 3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人体穴位,从 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的一种治疗 方法。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 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的 一种治疗方法。
食疗 食疗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利用食物 的药性来调节机体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目的。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中医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中医

第一章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袁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一)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渊具体消毒方法可参考邱茂良主编《针灸学》的相关章节冤。

(二)进针法进针时袁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旨将欲刺腧穴两劳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一 1 一左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袁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三)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要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曰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四)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耀 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三)液体制剂
1.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 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是在汤剂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剂 型,易吸收,能较长时间贮存。
2.口服液:系指在合剂的基础上,加入矫味剂,按单剂 量灌装,灭菌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口感较好,近年 来无糖型口服液逐渐增多。
3.酒剂:系指将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酒剂较易吸收。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7.胶剂:系指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为原料,水煎取 胶质,经浓缩干燥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含丰富的动 物水解蛋白类等营养物质。作为传统的补益药,多烊化兑 服。
8.栓剂:系由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 供腔道给药的制剂。既可作为局部用药剂型又可作为全身 用药剂型,用于全身用药时,不经过胃,且无肝脏首过效 应,因此生物利用度优于口服,对胃的刺激性和肝的副作 用小,同时适合不宜或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
特点: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 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 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一、 中成药概述
优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 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 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 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 便。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4.酊剂:系指将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 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 剂量小,不易霉败。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 宜服用。
3.胶囊剂: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 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 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 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胶囊剂可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易于吞服;能提高药 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对药物颗粒进行 不同程度包衣后,还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1.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 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 剂。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 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 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 婴幼儿服用。但也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 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 影响。
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 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 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 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生的疗 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一)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 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兼有外治和内治的功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巴布膏剂, 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加入药物制成的 外用制剂,和传统的中药贴膏剂相比,能快速、持久 地透皮释放基质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具有给药剂量 较准确、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较稳定、使用舒适方 便等优点。 11.涂膜剂:系指由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成 膜材料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可用于口腔科、眼科、 耳鼻喉科、创伤科、烧伤科、皮肤科及妇科等.作用时 间长,且可在创口形成一层保护膜,对创口具有保护 作用。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 身作用。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5.滴丸剂: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 浓缩,并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 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形或类 球形制剂。滴丸剂服用方便,可含化或吞服,起 效迅速。
6.片剂: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或药材提取物加药 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成的片 状制剂。主要供内服,也有外用或其它特殊用途 者。其质量较稳定,便于携带和使用。按药材的 处理过程可分为全粉末片、半浸膏片、浸膏片、 提纯片。
9.丹剂:系指由汞及某些矿物药,在高温条件下烧炼制成 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此 剂型含汞,毒性较强,只能外用。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10.贴膏剂:系指将药材提取物、药材和/或化学 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和基材制成的供皮肤贴敷,可 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类片状外用制剂。包括 橡胶膏剂、巴布膏剂和贴剂等。贴膏剂用法简便,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二)半固体剂型 1.煎膏剂:系指将药材加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
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制剂。适 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传统的膏滋 也属于此剂型,以滋补作用为主而兼治疗作用。
2.软膏剂: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基
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 水溶性和乳剂基质。 3.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 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按基质不同可 分为水溶性凝胶和油性凝胶。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 给药。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中成药的运用
高坪区中医医院:杨文友 2016 年 5 月
1.中成药概述

2.中成药常用剂型

3.中成药分类

4.中成药安全性

5.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6.联合用药原则

7.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8.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一、 中成药概述
概念: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 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 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 的制剂。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2.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 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 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 好、体积小,但易吸潮。根据辅料不同,可 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近年来 无糖颗粒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多。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
4.丸剂:系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 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 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 丸、蜡丸、浓缩丸等类型。其中,蜜丸分 为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 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 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 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 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 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