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春江花月夜》,理解诗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体会诗歌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2.了解一些诗词鉴赏常用术语,继续积累古诗常见意象的知识;

3.背诵《春江花月夜》;

4.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二、学习重难点

目标1、3

三、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滟滟yàn 似霰xiàn 纤尘xiān

皎皎jiǎo

江畔pàn

扁舟piān

捣衣砧zhēn

碣石jié

2. 解释下列词语

滟滟:水中月光闪烁的样子。

宛转:曲折;辗转。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纤尘:微尘,也比喻微细污垢。

皎皎:形容很白很亮。

江畔:江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可怜:值得怜悯;可爱;可惜。

月华:月光;

(二)理解鉴赏

阅读《春江花月夜》,回答下列问题

3.划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并简述诗歌的脉络。(B级)

明确: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从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本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月亮升起—月下美景—月下思妇—月亮落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4.试概括诗的主旨。

明确:这首诗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旨)

5. 请根据开头的八句诗句,结合自己的想象,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不少于200字。

明确:(参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6.如何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对生命与宇宙的思考?(学法提示:抓住“无穷”“相似”等词语,并与传统文化中对人生的思考作比较)

明确: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

7.说说“可怜楼上月徘徊”中“徘徊”一词的妙处。

明确:运用拟人手法,既传神地写出浮云游动,月光明灭不定的情景,又写出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头徘徊不忍离去。以月亮的真诚依恋,烘托思妇绵绵不绝相思之苦。8.“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浅跃水成文”两句为什么引入“鸿雁”和“鱼龙”两个意象?(学法提示:结合上下语境和属地注释)

明确:仰望长空的鸿雁,俯视水底的鱼龙,希望超越现实困境,但鸿雁长飞也超越不了月光,鱼龙浅跃,也只能泛起波纹。作者引入了两种能在月空与江水中行走的生物形象,衬托出一切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和人类情感在宇宙中的无奈。

(三)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学法提示:体悟景物特点,作出合理推论)

明确: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10.《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

明确:“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四、课堂总结

五、知识链接

诗词鉴赏常用术语

1.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感的物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意象”。古典诗歌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在我们心理上已有了一定的暗示,进而形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我们往往会将物与人融为一体。如陶渊明、李清照的清高似菊、陆游的高洁像梅,周敦颐的隐逸风度如莲等等。

2.意境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月

①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②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③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④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附:中学教材中写月的名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之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