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信号的发现和处理

合集下载

药品安全信号检测程序文件

药品安全信号检测程序文件

目的:建立药品安全信号检测程序。

适用范围:适用药品安全信号检测。

负责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主任、质量保证部部长、科研中心监测人员。

内容:及时发现信号,科学分析和评估信号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工作内容。

一、信号特征潜在安全性信号的特征包括药品说明书未标明的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已标识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普通人群中异常罕见的不良反应;新的药品与药品、药品与器械、药品与食物、或药品与营养补充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特定的危险人群〔例如,特定种族或基因易感性或并存疾病的人群;产品名称、标签、包装或使用上的混乱;不合理使用问题〔例如,不良反应见于超出产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非推荐用药人群使用等。

二、信号检测可根据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等因素,决定信号检测的方法。

1、个例病例评价:来自各种来源的个例报告可以形成潜在信号的早期预警。

个例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到评价结果。

一个单独的病例很少被考虑为信号。

对于新的不良反应通常需要对累积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以确定是否代表一个潜在的新的信号。

2、病例报告系统回顾:为了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应该定期对收到的病例报告进行系统回顾。

回顾频率主要考虑一定时间内收到的ADR信息数量、产品类型等。

可以通过传统的人工经验开展病例报告系统回顾,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病例报告系统回顾。

传统方法即人工通过分析一定时间内ADR信息情况的趋势变化,发现药品风险信息。

分析内容通常包括报告数量、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原患疾病、不良反应表现、药品用法用量、批号、不良反应结果等。

计算机辅助的数据挖掘通常采用频数法、贝叶斯方法等。

从传统的个例报告的评价,到使用计算机算法对数据库中药品安全数据进行挖掘,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个例报告评价可以全面评价报告的每一个方面,但是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源。

而数据挖掘方法通过不良反应数量累加或者频次的分析可能会出现很多信号,需要人工进一步去分析,例如是否为已知不良反应,是否受销售量的影响等。

药物警戒-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操作规程

药物警戒-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操作规程

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操作规程一、目的:建立统一的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操作规程。

二、责任:药物警戒负责人及ADR专员三、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操作规程的管理。

四、内容:1、概念:1.1信号:从一个或多个来源(包括观察和试验)产生的信息,提示干预措施与某个或某类、不良或有利事件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因果关系,或某已知关联的新的方面,这样的信息被认为值得进一步验证。

1.2药品安全信号:是指药品从一个或多个来源(包括观察和试验)产生的安全方面的信息,提示干预措施与某个或某类、不良或有利事件之间存在一种新的潜在的因果关系,或某已知关联的新的方面。

2、药品安全信号管理2.1信号发现;2.2信号确认;2.3信号处理。

3、药品安全信号的发现3.1根据检测主体分类3.1.1传统检测方法:人工发现信息;3.1.1.1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3.1.1.2定期汇总报告;3.1.1.3聚集性事件;3.1.1.4文献资料;3.1.1.5相关研究报告;3.1.1.6其他。

对监测到的安全性信号进行记录《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与记录表》。

3.1.2数据挖掘的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辅助信号挖掘。

3.1.2.1数据挖掘算法:比值失衡测量、不相称性测定。

3.1.2.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检出的信号需要:基于报告的数量关联或统计学关联、非生物学关联(药品情况、患者情况、合并使用情况等)。

SDR成为真正的信号,还需要严禁的信号评价过程。

3.1.2.3最重要的是数据和相关的假设:是否完整、是否经过确认、是否一致,要检查、检查、再检查。

3.1.2.4信号检测的原理3.2信号检测方法3.2.1频数法:报告比例比法、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3.2.2贝叶斯法:贝叶斯置信度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模型、多变量-泊松分布缩减法。

4、信号的评估4.1信号的评估包含:信号的筛选和确认、信号评估、信号分类。

4.2信号的筛选和确认4.2.1原理:新信号;或已知信号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发生变化;4.2.2考虑因素4.2.2.1临床相关性:因果关系、严重程度及结局、新的/已知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群体;4.2.2.2信息相关性;4.2.2.3其他资料:有关类似病例的文献资料、实验结果或生物机制、查询其他更大数据库资料。

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

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

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

二、责任:本公司药物警戒部负责执行本规程。

三、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物警戒部关于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的确认。

四、内容:为积极主动进行风险确定和评估,本规程要求进行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

监测包括定性信号检测、定量信号检测、信号验证、信号分析和确定优先次序、信号评估、行动建议和存档。

1、定性信号检测1.1基于医学判断,收集来自干预性研究与非干预性研究数据、个例安全性报告、学术文献、汇总数据等安全性信息,并审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以外其他来源数据,如临床前研究审查等。

1.2进行定性信号检测时,应考虑病例数量、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可疑药品、疑似不良反应、时序关系、去激发/再激发信息。

对可疑关联的因果关系评估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潜在的替代关系,其中包括其他伴随药物、潜在的疾病、报告者对因果关系的评估以及生物和药理关系的合理性。

2、定量信号检测2.1定量信号检测通过人工或药物警戒数据库辅助进行比例失衡分析以及其他统计分析,依据所得结果例如比例报告比、报告比值比和经验贝叶斯几何均数,以发现潜在信号。

2.2定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定量信号检测以产生数据挖掘结果。

3、信号优先级对患者的影响、严重程度、可逆性、可预防性及临床相关性、中断疾病治疗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可获得性等因素进行验证。

4、信号评估信号评估结果一般分为以下三类:不是风险、需要进一步收集信息评估是否是风险、确认为风险。

5、行动建议5.1第一时间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的经证实信号。

5.2第一时间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问题。

5.3开展与研究者、医务人员、患者的风险沟通。

5.4补充信息收集。

5.5定期信号审查。

5.6更新研究者手册。

5.7风险控制措施。

PV-GB-009-01 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

PV-GB-009-01 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

1 、目的建立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的管理制度,保证药品安全性信号的及时发现、识别、确认和评估风险信号,及早发现药品安全及其他方面的新风险或已知风险的新变化,确保药品安全。

2、范围适用于开展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的药品3、责任药物警戒(安全)委员会、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部4、内容:4.1、安全性信号涵义及意义:4.1.1、WHO:指未知的或是目前尚未完全证明的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4.1.2、发现信号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4.1.3、安全性信号是指与某种产品使用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超过预期不良事件数量;4.1.4、信号可以源自上市后数据和其他来源,如临床前数据以及与同一类别药物中其他产品的相关事件;4.1.5、即使单独一份记录详实的病例报告也有可能被看做一个信号,如果该报告说明再激发试验阳性,或者不用这种药物的情况下该事件的出现非常罕见,就更是如此;4.1.6、信号一般表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可能得出该产品引起这一事件的结论,也可能无法得出这种结论;4.1.7、一个信号被发现之后,应当对其进行深入评价,明确该信号是否代表潜在的安全性风险,是否应当采取其他行动;4.2、识别和描述安全性信号4.2.1、报给上市许可持有人和FDA的自发性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以及其他来源于如医学文献或临床研究的报告,可能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信号;4.2.2、对病例的认真审查和检索更多的病例,对上市后自发报告中得到的信号进行初步评价;4.2.3、对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尽可能获得完整的信息,以便对病例进行评价;4.2.4、使用严谨和专业术语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分析及评价。

4.3、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安全性信号4.3.1、在产品说明书里未提及的新不良反应事件,特别是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4.3.2、已在产品说明书里提及的事件但其严重程度明显增加;4.3.3、发生了在普通人群中及其罕见的严重不良事件;4.3.4、新的产品-产品、产品-器械、产品-食物或者产品-营养品之间的相互作用;4.3.5、发现了以前没有认识到的危险人群(如,有特定种族或遗传倾向或合并症的人群);4.3.6、产品名称、标签、包装或使用混淆不清的情况;4.3.7、对产品用法的担心(如,按高于说明书所标剂量使用时出现的不良事件,或者在不推荐使用的人群中用药时出现的不良事件);4.3.8、目前所执行的风险最小化计划可能有欠缺所引起的担心;4.3.9、上市许可持有人或FDA发现的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

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

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

标准管理规程STANDARD MANAGEMENT PROCEDURE一.目的:规范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

二.责任:药物警戒部三.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物警戒部关于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管理规程的确认。

四.内容:为积极主动进行风险确定和评估而实施上市后自发性数据的系统性回顾,要进行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

1、定性信号检测1.1基于医学判断:来自干预性研究与非干预性研究数据、个例安全性报告、学术文献、汇总数据等安全性信息;此外,需要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以外其他来源数据的审查、如临床前研究审查等。

1.2进行定性信号检测应考虑:病例数量,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可疑药品、疑似不良反应、时序关系、去激发/再激发信息。

对可疑关联的因果关系评估时考虑是否存在潜在的替代关系,其中包括其他伴随药物、潜在的疾病、报告者对因果关系的评估以及生物和药理关系的合理性。

1.3定性检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建议)。

2、定量信号检测2.1定量信号检测通过人工或药物警戒数据库辅助进行比例失衡分析以及其他统计分析,依据所得结果例如比例报告比,报告比值比和经验贝叶斯几何均数,以发现潜在信号。

2.2定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定量信号检测以产生数据挖掘结果。

(建议)3、优先级对患者的影响,严重程度、可逆性、可预防性及临床相关性;中断疾病治疗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可获得性等因素信号进行验证:(1)临床相关性,如关于因果关系的证据的可信度;(2)预期性,如是否已经在研究者手册中呈现;(3)其他能佐证相同因果关联性的、具有充分证据的信息的可获得性,如类似病例的文献结果。

4、信号评估结果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不是风险;(2)需要进一步收集信息,评估是否是风险;(3)确认为风险。

5、行动建议5.1第一时间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的经证实信号;5.2第一时间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问题;5.3开展与研究者、医务人员、患者的风险沟通;5.4补充信息收集;5.5定期信号审查;5.6更新研究者手册。

重点药品预警管理制度

重点药品预警管理制度

重点药品预警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药品的使用也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各国都建立了药品预警管理制度,通过对不良反应、药品质量问题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将从药品预警的定义、内容及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药品预警的定义药品预警是指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质量问题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药品的安全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或避免患者受到损害的过程。

药品预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药品的潜在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小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药品预警的内容1. 不良反应预警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出现的对患者不利的反应,包括药品副作用、药物过敏反应、药品相互作用等。

不良反应预警是指对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或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反应的损害。

2. 药品质量问题预警药品质量问题是指药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药品污染、掺假、变质等。

药品质量问题预警是指对药品质量问题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药品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或避免患者受到药品质量问题的损害。

3. 用药指导预警用药指导预警是指对药品的使用指导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患者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用药、滥用药物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及时纠正错误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四、药品预警的管理制度建设1. 药品预警信息的收集药品预警信息的收集是药品预警管理制度的基础环节。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报告系统和药品质量问题报告系统,对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和药品质量问题进行收集和登记。

此外,还应加强对医生、药师和患者的用药指导,促进用药安全。

2. 药品预警信息的分析药品预警信息的分析是药品预警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

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

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

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监管水平、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构建框架、实施步骤和管理经验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物使用后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事件信号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及时管理这些信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用药的安全风险。

2. 提高药物监管水平。

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事件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维护公共健康。

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药物安全问题,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和事件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

二、构建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的框架1. 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建立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需要依托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文件,明确管理责任和流程。

2. 确定管理机构和人员。

明确负责药物警戒信号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包括监管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等,确保责任明确、协调配合。

3. 建立信息系统。

建立药物警戒信号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监测、收集、分析、处理和通报等功能,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4. 完善流程和制度。

明确药物警戒信号管理的各项流程和制度,包括信号发现、评估、处理、跟踪和报告等环节,保证规范操作。

5. 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药物警戒信号管理的实施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纠正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

三、实施药物警戒信号管理制度的步骤1. 信号发现。

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收集药物使用后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事件信号,包括临床试验、药物监测、临床反馈、文献报道等。

2. 信号评估。

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评估,包括信号重要性、概率、可信度等方面的分析,确定是否构成安全风险,需要进一步处理。

3. 信号处理。

对评估出的重要信号进行处理,包括调整药物说明书、制定管理措施、进行监测研究、改进药品质量等,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预警信号的处置在药品安全性监管中的应用(1)[1]

药品不良反应预警信号的处置在药品安全性监管中的应用(1)[1]

. 齐二药事件
. 欣弗事件
. 甲氨蝶呤事件
. 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和
完善,我中心提出了此概念,并于2006年
开始在全省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并在全省
范围内系统监测聚集性药品安全预警信号
. 经过近三年聚集性信号监测工作的开展和
反复工作站会议讨论,我省逐步完善聚集
性信号监测工作方式,并在全省范围逐步
提高聚集性药品安全预警信号的监测水平。
.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药品和同一批号发生的药品不
良反应/事件达5例以上者(不论是否来源于同一上
报单位);
——未限定报告类型和报告单位
.
来源不同上报单位的: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药品和
同一批号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达3例以上者;
2.药物使用频率高
3.不良反应具有下列一个或几个特征:
.发生率高;
.时间有提示性(立即反应、再激发阳性)或剂量有相关性;
.符合药理与病理机理
发现信号的困难因素
1.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2. 类似反应的背景(自然)发生率相对
较高;
3. 用药机会少;
4. 时间提示不明显;
全监管中应用的案例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定义和发现方法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
. 未知的或是尚未完全证明的药物与不良事件
相关的信息。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与信息的
质量,一般需要多份报告才能产生一项信号。
. 组成假设的一组有关合理、安全用药于人的
数据,数据通常是临床、药理、病理或流行
皮疹,过敏样反应
3
左氧氟沙星
18
118
皮疹,头痛,静脉炎

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评价及控制管理sop

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评价及控制管理sop

1 目的规范药品安全信号检测的流程/程序,确保药品安全风险能得到有效的评价和控制。

2 范围适用于药品安全信号的识别、确认、分析评价和控制的全过程3 术语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信号:是指来自一个或多个来源的,提示药品与事件之间可能存在新的关联性或已知关联性出现变化,且有必要开展进一步评估的信息。

药品不良反应聚集性事件:是指同一批号(或相邻批号)的同一药品在短期内集中出现多例临床表现相似的疑似不良反应,呈现聚集性特点,且怀疑与质量相关或可能存在其他安全风险的事件。

已识别风险: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与关注药品有关的风险。

潜在风险:有依据怀疑与关注药品有关,但这种相关性尚未得到证实的风险。

4 职责4.1 药物警戒部是公司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评价及控制的主管部门。

4.2 公司相关单位负责配合药物警戒部做好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评价及控制各项工作。

5 管理规定5.1 识别5.1.1 **负责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对不良反应信息汇总;5.1.2 **对收集的信息汇总初步分析,筛选出疑似安全性检测信号;5.1.3 如何识别。

药品安全信号来源主要包括:定期汇总的个例不良反应报告、文献检索报告、临床研究、年度安全评估报告、非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药品重点监测、上市后临床研究等活动等与我公司药品有关的数据。

不良反应监测员识别,发现上述来源中新的且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异常增长或者出现批号聚集性趋势等信息。

5.2 确认专职人员(自己定义)对识别的安全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验证5.2.1 定性信号检测主要按照5.1.3规定的原则结合公司产品安全性特征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5.2.2 定量信号检测主要按照5.1.3规定的原则结合公司个例报告收集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5.3 分析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专职人员同有关部门对识别的药品安全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如果经分析发现一个或更多的病例都在提示一个安全性信号,监测员要对信号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和病例汇总分析。

药品监管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与处理

药品监管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与处理

药品监管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与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是指由药物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或者其它相关事件。

针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药品监管部门需要进行调查与处理,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药物的合理使用。

本文将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的重要性、调查流程、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时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它是药品监管部门了解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获得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进一步掌握药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状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有助于提高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对事件的调查与处理,可以发现监管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从而改进和完善监管体系。

最后,调查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还能促进药品安全文化的建设,强化公众对药品安全的信任。

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流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通常包括事件报告、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风险评估等环节。

1. 事件报告阶段:对于可能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各类医疗机构、药店、药企等需要及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涵盖事件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的病史及不良反应表现等。

2. 初步调查阶段:药品监管部门会对事件进行初步核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该阶段主要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包括病历、药品样本、用药记录等,以及与患者、医务人员进行沟通。

3. 深入调查阶段: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药品监管部门会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调查。

专家组将进一步研究事件发生的原因、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措施的有效性等问题,以确定事件的责任和采取的措施。

4. 风险评估阶段:药品监管部门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范围包括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率、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禁忌人群等。

评估结束后,药品监管部门将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药物的警示信息更新、停产或召回等。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针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药品监管部门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药品安全信号检测管理制度

药品安全信号检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置药品安全风险,根据《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工作,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滥用监测、药品质量监测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药品安全信号检测中心,负责具体开展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工作。

四、职责1. 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协调各部门,确保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3)对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2. 药品安全信号检测中心职责:(1)负责收集、整理、分析药品安全信号信息。

(2)对药品安全信号进行风险评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3)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药品安全信号,协助开展调查和处理。

(4)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信号检测培训。

3. 各部门职责:(1)药剂科:负责药品的采购、储存、供应和使用,确保药品质量。

(2)临床科室:负责收集患者用药信息,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3)检验科:负责药品质量检测,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五、工作流程1. 药品安全信号收集:通过以下途径收集药品安全信号:(1)患者用药信息:临床科室收集患者用药信息,包括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等。

(2)药品质量检测信息:检验科对药品质量进行检测,发现异常情况。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2. 药品安全信号分析:对收集到的药品安全信号进行分析,包括:(1)确定信号的真实性、严重性和发生率。

(2)分析信号的可能原因。

(3)评估信号的风险。

3. 药品安全信号处理: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以下措施:(1)对疑似不良反应,要求临床科室进一步调查,确认不良反应与药品的关联性。

(2)对药物滥用信号,要求临床科室加强监管,防止滥用。

药品监测与安全信号发掘

药品监测与安全信号发掘

召回产 品 : 止痛泵 2 lca P i P mp lca ) oki a u Bok i 。 B d( n 2 d
B) 0 C nat r >1 , o t . 品。 c Mf的产 召 回范围 : 型号为 0 7 — 0 — 0 , 号为 8 3 0 2的 召回级别 : 5 5 10 0 0 批 251 二级 产品 。 召回原 因 : 收到 报告称 一些放在 P n a rs G r f ad e 或 i f I ae 召回级别 : 二级 培养箱中看护的婴儿体温会升高 , 有些消费者报告指
市批准前或后 )生物 医学和科学文献研究 、 、 流行病学 病 例报告 已成为全球 传统药物警戒体 系的基础 。 品 药
研 究和其他 目的而进行 的数据收集等渠道 。例如 : 来 监管部 门强制要求药 品生产企业 向其报告不 良事件 。
・ —
+ -— 一—+ 一 ・ +一 一“+ ”+
”+
B、P n aIe d e a m e a d r sBe d d W r r
召回范 围 : 型号为 A M1 1 19 ) 18 7
B) 1 8 5 5 5 l 0 0 0 M l 7 0 7 一 0 — 0 ; 10
批号为 A) D L 0 8 , DJ 53 0 H J 5 3 9 H J 5 2 7 H L 0 3 , D L 0 2
召回原因 : 止痛泵 2Bok d 电池接触 上有一个 缺 出培 养箱 中的皮肤 温度探 测器 测得 的温度 变化值 高 lca 在 l 陷, 使得 电能会在 瞬间消失 , 由于 电能 的降低 会错 误 达 2。 C。 地发 出一个 名为 E 4的 出错信息 。 召回措施 : 系制造商 联
Di iin Of t xOh d c v s e me aI ) o Da n

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二篇)

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二篇)

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范文一、引言药品安全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而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则是落实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为了加强药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药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降低药品安全风险,本文将对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全面阐述。

二、背景药品安全发生的意外事件和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加强药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能有效提高药品安全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性1. 督促企业严格药品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能够使企业在药品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制度的存在将对企业形成监督和激励作用,倒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

2.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权益责任追究制度将不合格药品生产、经营者追究刑事、行政法律责任,加强了对不合格药品的打击力度,保障了公众用药的安全权益。

在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通过严厉追究责任,可以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警示药品市场经营者严守法律红线,加强质量监管,从而维护公众的用药安全。

3.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将规范药品市场经营行为,重塑行业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对不良企业和个人进行严肃追究,将产生警示作用,有助于行业的自我净化和内生发展,推动行业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四、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主要内容1. 药品生产企业责任追究对于生产不合格药品的企业,应当依法严厉追究其刑事责任,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对于生产不合格药品导致严重后果的企业,应当依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并追究总经理及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法律责任。

2. 药品经营企业责任追究药品经营企业在选择和销售药品时,应当认真履行自查自检职责,确保出售的药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对于经营不合格药品的企业,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药品监管中的药品安全风险预警

药品监管中的药品安全风险预警

药品监管中的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在现代医疗保健体系中,药品安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领域。

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药品监管机构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药品安全风险预警,以提前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药品安全问题。

一、药品安全风险预警的概念和重要性药品安全风险预警是指在药品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中,通过监测、警示和评估,提前预测和发现可能的药品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潜在的药品安全隐患,防止不安全的药品流入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因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其他药品相关的问题。

其次,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可以促使生产企业和销售渠道加强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社会对药品监管的信任和满意度。

二、药品安全风险预警的实施步骤1. 信息收集和监测药品监管机构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收集和监测系统,包括收集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数据、相关医院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临床试验和研究的结果以及国内外相关的药品安全信息等。

通过这些渠道的收集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药品安全风险的线索和异常信号。

2. 风险评估和分析收集到的药品安全信息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

药品监管机构可以借助专家组织制定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分析其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3. 风险预警和发布基于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药品监管机构需要及时预警,并发布相关的警示信息。

预警信息通常包括药品的名称、批号、生产企业、不良反应情况等内容,以便所有相关方能够及时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应对措施和监督管理药品监管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要求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和整改、暂停或撤销相关药品的许可证、加强对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信息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药品安全意识和安全用药能力。

安全信号医学解释

安全信号医学解释

在医学领域,"安全信号"通常用于描述与医疗程序、治疗或药物相关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解释:
1. 手术安全信号:在手术期间,手术团队成员可能使用特定的手势或口头信号来表示安全或需要注意的情况。

这些信号可以帮助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错误。

2. 药物安全信号:药物治疗中,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特定的不良反应或安全问题。

医生和药剂师可能会提供关于药物使用的安全信号,以提醒患者注意可能的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或其他与药物相关的安全风险。

3. 医疗设备安全信号:一些医疗设备可能配备有警示灯、声音或其他信号,以指示设备的工作状态、故障或需要维护。

这些安全信号有助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4. 临床试验安全信号:在药物或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会监测和分析数据,以确定是否存在与治疗相关的安全问题。

如果发现潜在的安全信号,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研究设计、修改治疗方案或向监管机构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安全信号和其解释可能因医学领域、医疗环境和特定情况而有所不同。

这些信号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
果,并促进医疗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

如果你对特定的医学安全信号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得准确的解释和指导。

4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操作规程

4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操作规程

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操作规程一、目的1、建立药品安全信号处理标准操作程序,规范公司药品安全信号的识别、评价和处理。

二、适用范围1、药品安全信号处理三、责任者1、药物警戒部、销售部、工程技术中心、生产部、质量部等对本程序负责。

四、内容1、信号的定义:1.1是指来自一个或多个来源的信息,提示药品与事件之间可能存在新的关联性,或已知关联性出现变化,且有必要开展进一步评估。

1.2药品安全信号:是指药品从一个或多个来源(包括观察和试验)产生的安全方面的信息,提示干预措施与某个或某类、不良或有利事件之间存在一种新的潜在的因果关系,或某已知关联的新的方面。

1.3信号管理:包括一系列信号优先排序、信号评估活动,目的是确定一个信号是否代表这一种需要进一步评价、沟通的风险,或者是否需要其他针对保护公共健康的风险最小化活动。

2、药品安全信号的发现2.1根据检测主体分类2.1.1 传统检测方法:人工发现信息●外部来源:各类安全监测汇总数据:前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前和上市后;医学文献;自发性不良事件(AE)报告;流行病学研究;●其它目的数据收集:国家卫生统计;疾病登记;数据库: 处方和结果●潜在安全性信号的特征包括药品说明书未标明的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已标识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普通人群中异常罕见的不良反应;新的药品与药品、药品与器械、药品与食物、或药品与营养补充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特定的危险人群(例如,特定种族或基因易感性或并存疾病的人群);产品名称、标签、包装或使用上的混乱;不合理使用问题(例如,不良反应见于超出产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非推荐用药人群使用)等。

●查询公司数据库:包括AEs 的分布、频率及人口统计学;批质量放行审核报告;定期汇总分析报告等。

2.1.2数据挖掘的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辅助信号挖掘2.1.2.1数据挖掘算法:比值失衡测量、不相称性测定。

2.1.2.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检出的信号需要:基于报告的数量关联或统计学关联、非生物学关联(药品情况、患者情况、合并使用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组构成:多学科、多专业
– 药物安全 – 监管事务 – 医学信息 – 临床开发 – 市场 – 特邀专家,如毒理、药理、临床等
• 会议
风险分级
• 搞清家底 • 三级分法
高风险—新药、 注射剂、 生化药等 工艺、原料、独家品种? 中风险—上市5-15年? 低风险—上市15年以上
资料准备
• 说明书:本企业、其他企业、国外企业 • 参考书:
特点: 1.短期内相似不良反应突然增加 2.批号集中;3.反应类型 质量问题??? 1.现场调查 2.产品抽验
寒战、呼吸困难 高热 寒战 头痛、无力 寒战、呕吐 合计
结论: 批号F071004A1脂肪乳注射液细 菌内毒素“不符合规定”
措施:
1.企业停止销售、召回、销毁问题批次产品; 2.企业提高内毒素内控标准
有效控制了事态的扩大,避免了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
查阅文献
相关研究报告
其他
其他国家监管措施
计算机如何发现信号
数据挖掘算法(DMA)
测定数据库中所关注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较
比值 失衡 测量
不相 称性 测定
而言的,所关注事件高于预期数 测量的比值大到一定程度(失衡)时:
可能是信号
药物和不良反应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并非机会因素或 “嘈杂背景”所致
• SDR成为真正的信号,还需要严谨的信号评 价过程
我们总是在犯错误
• 最重要的是数据和相关的假设 --是否完整 --是否经过确认 --是否一致 • 要检查、 检查、 再检查
信号的评估
信号筛选 和确认 信号评 估 信号分 析
信号筛选和确认
• 原则:新信号;或已知信号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发生变化 • 考虑因素: • 临床相关性 • 因果关系(报告数量、暴露数量、时间关联性、合理机 制、去激发/再激发、混杂因素等) • 严重程度及结局 • 新的/已知不良反应 • 药物相互作用 • 特殊群体 • 信息相关性 • 其他资料 • 有关类似病例的文献资料 • 实验结果或生物机制 • 查询其他更大数据库资料
质量 安全
广义的药品 安全
所有影响药品 安全因素的综 合客观状态
属性 安全
获得 安全
使用 安全
外在 威胁
方法固定
不能以新药注册的观念、 上市前后 方法和思路来开展药品 药品评价 的差异 安全性评价!!
自主性强 侧重有效性 方法众多不固定 真实环境使用 能动性差 侧重安全性
上市前药 品评价
条件限制
上市后药 品评价
真实用药环境-真实世界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 起源于实用性临 床试验,属于药物流行病学范畴, 是指在较大的样本量(覆盖具有代 表性的更广大受试人群)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 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并 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以进一步 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 性。
“真实世界研究”涵盖的范 围较RCT更广,除治疗性研 究之外,还可用于诊断、预 后病因等方面的研究。RWR 的目的旨在获得更符合临床 实际的证据,使研究结果更 易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
卡马西平-严重皮肤反应 • 说明书 • 文献资料 • 机理研究
依西美坦-失明 说明书 文献资料 机理研究
痔血胶囊-肝功能损害 说明书 文献资料 机理研究
信号评估
• 目的:进一步评估已确认的信号,并明确是否需要继续收集其他 数据或采取任何监管措施 • 评估内容: • 药理学数据 • 非临床数据 • 临床数据 • 文献资料 • 自发报告 • 专家咨询 • 新的临床研究 • 其他 • 考虑因素 • 每种来源的优势和局限性 • 不良反应术语的扩展
Martindale, DrugDex PDR(美国药典) SPC(产品特点概述)
• 教科书 • 网站:Medline • 文献检索 ………… • 学术会议
专家准备
• 医生 • 药师 • 特殊领域专家
寻找风险点
• 上市前动物试验发现的潜在安全性信号,其因果关系仍不 明确的; • 上市前临床研究发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其发生率、 严重程序、发生特征等仍不明确的; • 上市前临床试验对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还未充分研究,需 要在上市后广泛使用中进行监测或研究的,如孕妇、儿童、 老人、特殊种族、有基因倾向或某种合并症者的用药安全 性; • 上市后发现的新的不良反应/事件、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怀 疑与药品包装、质量、使用相关的其他安全性问题; • 其他相同或类似产品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且无法明确拟 重点监测药品是否也存在类似安全性隐患,需要进一步证 实的;
知识,并受过良好培训和教育的专业人才
人工发现信号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定期汇总报告 聚集性事件 文献资料 相关研究报告 其他
• 信访 • 其他国家监管措施
不良反应报告
定期汇总病例
聚集性事件
脂肪乳注射液----寒战、高热
产品批号 不良反应表现 F071004F1 1 3 0 0 0 4 F071004A1 1 0 1 2 1 5 F071004A2 0 0 0 1 1 2 合计 2 3 1 3 2 11
药品安全信号的发现和处理
药品评价中心,CFDA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药品安全信号 的管理思路
信号发现
企业如何开 展工作
人力资源
药品安全
上市前后药品 评价的差异
信号确认
财力资源
真实世界研究
信号处理
药品分类管理
认识药品安全
药品安全是一种客观状态,通过对药品研发、生产、流 通、使用全环节进行监管所表现出来的消除或控制了外 在威胁和内在隐患的综合状态,以及为达到这种状态所 必要的供应保障和信息反馈。 内在 隐患
老年患者、肾损 害患者
过量使用
评估过程
疗效讨论
LIMB研究
荟萃分析
血液动力学和血 液流变学特征
评估过程
总体结论
正常条件下使 用丁咯地尔时 报告了许多严 重心脏和神经 系统不良事件, 尤其是在老年 患者
风险最小化措 施无法将严重 不良事件的风 险降低到临床 可接受水平
对症治疗慢性 周围血管疾病 时,含丁咯地 尔药品只显示 有限的临床效 应
希望你能做到
• 收集所有的证据
• 提出你的观点
• 反驳我们的意见
我们的目标
• 有药可用 • 有安全的药品可用 • 每一种药品在目标人
风险
效益
群中的应用效益大于
风险
药物风险最小化
非常感谢!
信号检测的原理
目标ADR 目标药品 所有其它药品
当A接近A+B且C接近C+D时
当A接近A+B且C远小于C+D时 当A远小于A+B且C接近C+D时 当A远小于A+B且C远小于C+D时
其它ADR b(B) d(D)
没有信号
很强信号 没有信号 罕见事件
a(A) c(C)
信号检测方法
• 频数法
– 报告比例比法(PRR) – 报告比值比法(ROR) – 综合标准法(MHRA)
信号评价后续方案的制定
• 信号评价的过程是往复的 • 尚不明确的信号提示的潜在风险,需要制 定后续方案
–收集更多的ADR报告 –补充相关证据(流行病学研究、Meta分析等)
• 明确的风险,制定药物风险沟通和风险最 小化方案
信号处理-控制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 原则:在整个风险信号管理的流程中,根据风险不同,可在不同 时间段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 • 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 信息干预:修改产品说明书、制定患者用药指南、发布致医 务人员的信、发布政府公告、对医生开展教育计划等 • 行为干预:登记注册、签署知情同意书、提供实验室检验证 明、提供药品可获得证明、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剂量和处方 续配、ADR监测 • 市场干预:召回、撤市、中止或撤销上市许可、特殊供应等 • 其他: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对信号定期审核、制定风险最 小化措施、开展研究等
强调信号的提示作用,形成某种假设或猜想
• 信号来源的多样性 • 信号的双面性 • 信号是后续信号验证过程的触发点
如何发现信号
根据检测主体分类
传统检测方法:人工发现信息
数据挖掘的统计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信号挖掘
“人”的直觉
• 这里所说的“人”,是指有着高度责任心、
职业敏感性、掌握了大量资料信息和专业
药品安全信号的管理思路
发现信号
• 人工发现信号
处理信号
• 风险控制措施
• 信息沟通
• 计算机辅助信号 挖掘
评估信号
• 信号筛选和确认
• 信号分析 • 信号评估
什么是信号
CIOMS VIII工作组
• 从一个或多个来源(包括观察和试验)产生的信息,提示
干预措施与某个或某类、不良或有利事件之间存在一种新 的潜在的因果关系,或某已知关联的新的方面,这样的信 息被认为值得进一步验证
• 贝叶斯法
– 贝叶斯置信度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 络模型(BCPNN) – 多变量-泊松分布缩减法(MGPS)
荷兰的药物警戒中心 英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UMC 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特别注意
•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检出的信号:
–基于报告的数量关联或统计学关联—报告比值 失衡信号(SDR) –非生物学关联:药品情况、患者情况、合并使 用情况等等
药品风险评估
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药物的风险有多大
哪些因素有可能增加 或降低这种风险
关于风险管理措施的使用
• 撤市不是唯一手段,只是最极端的手段 • 修改药品说明书、加黑框警告、向医务人 员寄发警示信件、药物的有条件使用等方 法都是对药物风险控制的办法 • 风险管理的目的:确保每一种药品在目标 人群中的应用效益大于风险 • 目标:药物风险最小化,而不是零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