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单元设计:《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消息两则教案(推荐)
![消息两则教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ed1fdf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f.png)
消息两则教案(推荐)第一篇:消息两则教案(推荐)消息二则知识与能力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把握消息的特点、结构。
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1.掌握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消息的能力。
2.品味两则消息的话语,体会消息的特点。
难点理清两则消息的思想,体会两则消息的内在意蕴,尝试消息的写作。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合作探究、比较法。
课前准备1.毛泽东画像。
2.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照片。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报道渡江战役的消息。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笔名子任。
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文本链接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在20日前表态。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81b2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5.png)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和分析新闻报道的能力;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标题:《消息二则》;2. 消息一:科学家发现新型病毒;3. 消息二:政府发布环境保护政策。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方式,引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
2. 教师展示《消息二则》的标题,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两则消息可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鼓励学生猜测和猜测原因。
阅读与理解:3. 学生阅读《消息二则》中的消息一,并回答相关问题,如“科学家发现了什么新型病毒?”“这个病毒会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4. 学生阅读《消息二则》中的消息二,并回答相关问题,如“政府发布了什么环境保护政策?”“这个政策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5. 学生与同桌合作,交换答案并共同讨论。
分析与评价: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消息二则》中的报道,帮助学生理解新闻报道的结构和特点,如标题的吸引力、事实的客观性和观点的中立性。
7.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评价这两则消息的报道质量,并总结出新闻报道所需具备的要素。
写作与表达:8.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阅读和分析的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撰写一则新闻报道。
9. 学生互相交换新闻报道,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与反思:10. 教师促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出新闻报道的关键要点和写作技巧。
11.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讨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目标。
扩展活动:12. 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并做一份深入报道。
(完整)《消息二则》教案
![(完整)《消息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cccdf979563c1ec4da716f.png)
1。
《消息二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2。
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昂扬、英勇善战的精神和品质,确立热爱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党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难点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解放南京而作,诗名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当年毛泽东亲自撰稿写新闻,报道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走进那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吧!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1。
作者简介。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推荐阅读:《我的父亲毛泽东》《我的爷爷毛泽东》)2.结合历史,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1)电影欣赏:《百万雄师过大江》《大进军——南线大追歼》《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横渡长江图片、视频)(2)白鹿书院解放战争历史资料,学生课后查找观看.3。
毛泽东在什么情况下撰稿写下这两则新闻?时代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64d5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e.png)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依托情境活动,从新闻六要素、结构和特点方面熟知文本。
通过揣摩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把握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和立场。
【教学重点】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依托情境活动,从新闻六要素、结构和特点方面熟知文本。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把握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和立场。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校新闻社于近期发布了一条纳新消息:请有意向加入新闻社的同学前往学生活动中心进行面试。
面试流程为根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新闻作品进行相关问题的考核,考核内容为新闻四维能力测试:新闻素养——新闻知识我知道审稿能力——新闻稿件我来审点评水准——新闻内容我讲解播报技巧——新闻消息我会播考核形式:个人问答和小组合作通过面试考核即可成为新闻社实习生。
接下来,请各位选手以最昂扬、最自信的姿态做好准备,期待各位的精彩表现!新闻素养——新闻知识我知道第一环节的面试主要考察同学们的新闻素养,即对新闻知识了解的程度,该环节为个人问答。
请默读课本第2页和第17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标记出需要积累的新闻相关知识。
思考以下问题:①新闻是什么?②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③新闻的“六要素”“五结构”“三特点”分别是什么?明确:①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一般为受众所关注,经传播者选择,借助各种符号载体及时传播;也指新闻体裁,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
②新闻的体裁: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人物专访、调查报告等。
③新闻的“六要素”“五结构”“三特点”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5W+1H)新闻的五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不可少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可有可无,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15a1a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2.png)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掌握消息的六要素。
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能够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
理解消息语言的特点。
分析消息的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区分消息和其他文体的不同。
体会消息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消息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朗读法:通过朗读消息,感受消息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分析法:分析消息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新闻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新闻的了解和认识,引出消息这一新闻体裁。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讲解消息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消息是一种简要、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最新变化的新闻体裁。
消息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性等特点。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结合具体的消息实例,分析消息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介绍阅读消息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浏览标题,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其次,阅读导语,把握消息的核心信息;然后,阅读主体,了解消息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最后,阅读背景和结语,加深对消息的理解。
以一篇简单的消息为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分析《消息二则》的内容和主题分别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篇消息。
引导学生找出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例如,“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30e3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3.png)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
学会分析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
掌握消息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消息二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模仿写作消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消息的结构和要素。
体会消息语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会准确提取消息的主要内容。
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撰写简单的消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两则时事新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新闻是如何传递给我们的?新闻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息二则。
(二)知识讲解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一种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消息的特点真实性:消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或夸大。
时效性:消息要及时反映最新发生的事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简洁性:消息的语言要简洁明了,篇幅不宜过长。
准确性:消息的内容和表达要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
3、消息的结构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导语: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详细叙述消息的具体内容,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背景:介绍与事件相关的背景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
结语:对消息的内容进行总结或展望。
(三)文本分析1、展示第一则消息,引导学生分析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并总结主要内容。
2、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准确、简洁等。
3、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则消息。
(四)写作指导1、给出一个简单的事件,让学生按照消息的结构和语言要求进行写作。
2、学生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消息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特点、结构、语言等,强调学习消息写作的重要性。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85764996ddccda38366baf49.png)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这是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仲裁(zh?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55d8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0.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2805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d.png)
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__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_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6020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0.png)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则新闻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撰写新闻评论,提高语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程开始时,我将以一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视频作为导入,例如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基本情况。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对这则新闻有什么看法?”“新闻中提到的环境问题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激发他们对新闻知识的兴趣,从而自然导入新课《消息两则》的学习。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新闻阅读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请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新闻,认真阅读并分析其结构、语言特点和报道角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思考新闻是如何传递信息和反映现实的。
2.写作作业: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尝试撰写一篇新闻稿。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新闻,培养时事意识。
2.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评价新闻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和分析新闻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和探究兴趣。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f891d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1.png)
《消息二则》教案第一篇:《消息二则》教案《消息二则》一、背景知识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但是,日本政府予以拒绝,并先后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
1945年8月17日,日本天皇发布敕chì 谕,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向同盟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04分,受降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日本投降代表团11人代表日本向盟国投降。
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以及其他对日作战的战胜国受降。
此后,驻海外的日军陆续向盟国投降。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
二、《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填写下表,看看你对新闻5W要素的掌握情况。
何时今晚7时何地何人杜鲁门总统何事日本投降了为何原子弹轰炸,俄国宣战试归纳这篇消息写了哪些新闻事实,运用了哪种消息结构形式明确:这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0089f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8.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新闻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我们先来热热身,共读一首诗:(屏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伟大领袖_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请同学们再读,体会诗中情感和气魄。
(学生再读)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注意文章边侧的旁批。
学生结合旁批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和第15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补充介绍:(屏显)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你知道吗(屏显)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三大特点学生结合补充内容和提示,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当一回编辑1.如果你是当时的报社编辑,请你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审核一下,这两则消息能不能刊发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陈述要有理有据。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15fc5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d.png)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消息的基础知识,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及结构。
(重点)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感受文中体现的作者感情和立场。
(难点)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让学生谈谈最近看过的热点新闻,说说新闻特点,再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页的任务一,圈点勾画关键词句,归纳新闻特点。
教师补充并做总结:新闻概念、基本特征、分类、新闻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明确学习内容,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了解新闻文体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预习检测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字词检测。
(设计意图:对重点知识与梳理,强化践行新课标识字与写字语文实践活动)(三)研读课文环节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的六要素,从而理清课文内容。
【明确】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何地:芜湖、安庆之间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如何: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设计意图:学习分析消息六要素)环节二、再读课文理结构。
结合旁批,圈点勾画文中的五部分,明确位置,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等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5a7fee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a.png)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两则消息的内容,掌握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
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能够识别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3.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尝试撰写简短的新闻。
4.体会作者在消息中体现的情感与立场,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5.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感受文字的力量。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的六要素及其在文本中的体现。
2.分析两则消息的写作特点,特别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3.体会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和革命胜利的艰难。
教学难点1.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2.体会作者在新闻中表达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新闻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吗?为什么新闻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明确:新闻的主要作用是报道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和公开性。
新闻让我们及时了解世界的变化,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消息二则》,这两则消息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通过学习,我们将了解这场战役的规模与意义。
3.结合背景:介绍1948年秋天起,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的历史背景。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特别是以下词语:横渡、顽强、封锁、雄壮溃退、锐不可当、磅礴、胜利2.提问:这两则消息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它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成功渡过长江的事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则简要概述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3.讨论:为什么这两则消息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这两则消息不仅记录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a48b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7.png)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报道,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01课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第01课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31c6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0.png)
第0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消息的结构等相关知识。
2.理清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其特点。
3.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体会作者感情,学会写作。
【重点难点】1.理清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其特点。
2.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体会作者感情,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背景介绍(播放视频)课件显示: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国民党反动派赶紧派人前往北京和谈,以争取时间部署兵力。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伟大领袖毛主席创作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2.诵读导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则是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1.《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1.《消息二则》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c388b1964bcf84b8d57b32.png)
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课文导入】图片导入: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2.背景透视: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1: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表现了解放军的什么品质?导思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来展现主题内容?(二)听读课文。
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消息二则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c3204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6.png)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第1课时一、上期学习总结二、本期学习要求三、检查假期作业第2课时教学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通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资料助读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文体知识: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进行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
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讨论
活动意图说明
本环节紧承上一环节,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明确消息的主要特点。概念的厘清,将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讲解时不能空谈概念,一定要结合文本,循序渐进。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学会新闻(消息)的写作
10
主题写作课
1.学会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
学会根据不同文体特点修改所写新闻
11
单元活动课
1.根据第八课时布置的采访作业,进行新闻节目制作
2.彩排新闻展播活动
12
单元活动课
1.现场播读新闻
2.强化“评消息”的意识,学会从专业角度评价新闻内容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消息二则》
1.阅读新闻,强化新闻阅读方法
2.学习播读新闻
6
教读引领课
《“飞天”凌空》
《零的突破》《梦碎雅典》
1.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解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
7
教读引领课
《一着惊海天》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蜡烛》
1.了解通讯的基础知识及其写法
2.在比较中了解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学科
语文
电子邮箱
年级
八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新闻教学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3.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5.学习评价设计
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拟出恰当的标题。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要简明,以200字左右为好。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学习目标(整合点,说清楚教材和图书整合的依据)
备注(整合说明,需要写的就写,不需要写的先不写)
1
单元预习课
1.初步了解新闻文体
2.感知活动情境,明确单元活动任务
2
单元预习课
任务一:新闻阅读四篇课文
1.识记单元字词
2.预习四篇课文
3
教读引领课
《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我国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文化周在科伦坡拉开序幕》
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法;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课时安排
课型
教材内容
图书链接内容
消息两则
及时 准确 真实 叙议结合
导语:
主体:
结构固定
语言准确精炼
情感含蓄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消息相关知识。认识消息体裁的特点。了解消息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4.学习重点难点
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拟出恰当的标题。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要简明,以200字左右为好。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及教师指导,完成课文阅读
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生活动2
自读课文,参照旁批,思考:消息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活动意图说明
在目标引领下认清学习的要领。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1.讨论并思考:为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反复出现?分别出现在哪里?
2.对比两则消息,思考:同样是报道渡江战役,同样写于22日这一天,两则消息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教师活动1
导入并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1
阅读第一则消息,初步感知新闻六要素。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对新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希望引导学生培养关注时事的习惯。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本单元六篇新闻作品不仅能够体现消息、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点。教学时要注意体现新闻特色,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新闻事实是什么,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新闻事实,想到达到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在呈现事实的同时传达了什么样的立场,体会新闻作品准确客观的语言。
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要素
2.能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文章内容
4
教读引领课
《消息两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鹞鹰Ⅱ察打一体无人机首飞成功》《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1.掌握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2.能从新闻语言读出作者的观态度和倾向
5
组文阅读课
《新一代南极长城站地震台完成改建并已开始运行》《全国首个5G火车站来了》《刘翔勇夺世界室内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这两则消息结构清晰,事实准确,行文精粹,言简义丰,同时又恰当地体现出作者的态度。
2.学习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新闻体裁的作品,要学会把握新闻“六要素”,分清标题、导语、主体,知道各部分的作用。
3.学习目标确定
8
单元活动课
《任务二: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方案设计模板》《采访提纲的设计》《如何确定新闻采访的主题》《记者与采访》《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
1.了解新闻采访的流程
2.确定校园新闻选题,设计新闻采访提纲,进行一次新闻采访实践
9
主题写作课
《任务三:新闻写作》
图书:
《消息标题的结构》《消息导语写作技巧》《写好消息主体部分的几个要领》
本文是新闻单元的第一课,因此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首先要明确消息这一体裁的特点。同时,由于作者是毛泽东同志,本文又是新闻史上的经典名篇。因此,了解消息的结构特点、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感受客观叙述中隐含的主观情感,这三点就是学习本课的三大重点。由于“活动 探究”单元的课文阅读以自读为主,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学生的自主,借助旁批自主筛选信息、通过自读梳理内容、小组交流寻找特点、自我品读感受语言。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要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最终将文本、文体与作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编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本与学者文本的四维互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情况较好。但教师的引导还略多了一点,还可以给足时间与空间,实现学生更大程度的自我探究与自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