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黄冈市中考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①涕泪:②却看:③漫: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1. D 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3.①眼泪②还看③随便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6.略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9.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篇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附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附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天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这是一首律诗。
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律诗通常为八句,其中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且颔联、颈联必需对偶。
答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5、描述诗人听到动静欣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诗人过去惯常的音调,一经对照,欢快的特点就特别显明了;特别要强调的是,该悲戚则悲戚,该欢快则欢喜,即“感情是诗的生命”,“凡作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随园诗话》)。
当望穿双眼终究“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有如大坝开闸,有如高山飞瀑,诗人积蓄已久的感情迸发了。
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昔日积郁,在骤然到来的喜讯眼前情感产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醒:颈联出句“白天放歌须纵酒”,上承“喜欲狂”;对句“青春作伴好还乡”,下接具体计划返乡线路的尾联——这类承上起下的结果,把上下句间弥合得完美无缺,真是使人叫绝。
尾联的流水对,以四个地名作对,且按水路、陆路的时空顺序呈现,更是妙趣天成。
答案:白天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诗《春望》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诗《春望》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分)2、'搔'字可不可以换成'梳'?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1.(2分)这里“连三月”写出了战祸之长;“抵万金”以夸张的手法,极言家书难得。
表达了战乱中人们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2.(2分)“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描写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的情怀。
而“梳”指用梳子整理头发,在表达诗人情感和心理方面没有“搔”字深刻、全面,所以不能把“搔”换成“梳”。
试题2:杜甫《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海南省中考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思想感情。
(2分)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3分)答案:1、连三月 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2、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地,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表达了詩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诗,《南征》押韵工整,押韵。
(2分)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全诗写柳,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答案】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
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
《春望》阅读答案
《春望》阅读答案《春望》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望》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望》阅读答案1汉寿城春望①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
汉寿城,朗州古城。
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
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
④华表:指路的路牌。
④才:隐约。
⑤东瀛:东海。
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
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扯的景象。
D.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E.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2.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年。
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
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答案】1. AC2.相同点:遥望春景的荒芜和破败、凄凉。
不同点:①《春望》描写战乱中的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战乱后的遗迹。
②《春望》描写国都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
⑧《春望》描写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一、课内阅读。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涕:句意: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漫卷:喜欲狂:句意:白日放歌..好还乡。
..须.纵酒..,青春作伴放歌:须:纵酒:作伴:句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便:襄阳:洛阳:句意: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听到“收蓟北”的消息,诗人“涕泪满衣裳”“喜欲狂”。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C.诗人先写了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写了做返乡的准备和欢快的心情。
()D.诗人趁着年轻,带着老婆很快回到了故乡。
()E.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阅读。
王校长念完五项评比获得满分的班级后,提高了音量,说:“现在宣布荣获星级称号的班级。
荣获一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三年级二班、六年级二班,荣获二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一年级一班、二年级三班……”“连续几个周我们不是一星级,就是二星级,这次怎么连一星级、二星级都不是!”我在想着。
王校长继续念着。
结果三星级没我们班,四星级也没有我们班!“不会什么也没有吧?上天保佑啊!”我在默默地想着,暗暗地祈祷着。
“还有一个五星级呢!会不会是五星级?”我既担心又充满期待。
我忍不住回过头来看同学,他们个个脸上也都写满了忐忑和期盼。
我的心就要爆炸了!我伸直脖子盯着王校长,终于听到王校长大声宣布:“荣获五星级称号的班级是——五年级——一班!”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班的同学格外兴奋。
有的使劲鼓掌;有的挥舞着拳头大声叫喊;有的高举双臂蹦跳;有的几个人抱在一起欢呼。
我因为蹦得太用力,摔了一个屁股蹲儿。
我站起来,看到班主任老师正看着我。
她的脸上露出了和我们一样灿烂的笑容。
排队回班级的时候,我觉得阳光格外灿烂,花坛里的花草在对我们微笑,树上的小鸟在为我们喝彩。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6.依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写春望长安“①”的自然景象,诗人因之“感时”“恨别”;诗的结尾,诗人由愤激转入沉思,因忧思之深导致②。
37.列出第三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精妙之处。
【答案】36.草木深发白而稀疏37.“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连绵之久,以及战争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的焦急心情,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对偶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
【解析】3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空:由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长安城在战火之后,虽然山河依旧,但城市内部却是一片荒芜,草木丛生,显得尤为茂盛。
这种荒芜而生机勃勃的景象,恰好反映了战乱后城市的凄凉和生命力的顽强。
因此,此空应填“草木深”,用以形容战后长安城内部的荒芜和生机。
第二空:由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知,诗人因为过度忧虑和烦闷,不断挠头以至于头发变白且稀疏,甚至无法用簪子挽起。
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痛和无奈,也暗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因此,此空应填“发白而稀疏”,用以描述诗人因忧思过度而导致的头发变白且稀疏的状态。
37.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本题要求分析《春望》一诗中第三联的对偶运用及其精妙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出第三联中的对偶词语,即“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
其次,需要理解这些对偶词语在诗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杜甫的《春望》中,第三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巧妙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这一联中,“烽火”与“家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战乱的象征,后者则代表了家的温馨和思念。
“连三月”与“抵万金”则在时间和价值上形成了强烈对照,一方面突出战争时间的漫长和残酷,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家书的无比珍视和期待。
《春望》阅读答案(通用14篇)
《春望》阅读答案(通用14篇)《春望》阅读答案篇1在《春望》这首诗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春望》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阅读题目与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词语。
烽火:这里指战争。
家书:家信。
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搔:抓,挠。
短:少。
2.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3.本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望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山河___到___草木花鸟___。
4.本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忧中思家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答: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春望》阅读答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对杜甫的介绍导入对本诗的.学习。
二、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剑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杜甫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类“泪”,请分别分析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答案:《春望》中,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春望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
春望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2分)(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答: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国家虽然遭受战乱,但山河依旧,春天的城池中草木茂盛的景象。
(3分)(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亲人离散的深切感慨和哀伤。
(3分)(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中的“烽火”和“家书”分别指什么?(3分)答:“烽火”指的是战火,象征着战争;“家书”指的是家人的书信,象征着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
(3分)(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诗中的“白头”和“浑欲不胜簪”分别表达了什么含义?(3分)答:“白头”指的是诗人因忧虑而头发变白,表达了诗人因国家战乱而忧虑的心情;“浑欲不胜簪”形容头发稀疏到几乎无法用簪子固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忧虑和憔悴。
(3分)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分)答: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杜甫亲眼目睹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
(2分)(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3分)答: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的对比,突出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和春天的生机,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分)(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中,“感时”和“恨别”分别指什么?(3分)答:“感时”指的是诗人对国家战乱的感慨;“恨别”指的是诗人对亲人离散的哀伤。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4.“城春草木深”的“草木深”值得玩味,其意为,这里从侧面写出了的景象。
35.颈联中的“连三月”“抵万金”有何表达效果?【答案】34.乱草丛生人烟稀少35.“连三月”写出了战火持续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了家书的可贵以及诗人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连三月”和“抵万金”将国与家、战祸与民生连接在一起,生动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的情感。
【解析】3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联系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草木深”表明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融情于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据此分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35.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烽火连三月”写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连三月”写出了战争持续的时间很长。
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中的“抵万金”写出了家信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迫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黄冈市中考题)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黄冈市中考题)甲】XXX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XXX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情面感时应用了神志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2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XXX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答案】26.B(2分)27.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原本相距很远的地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境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分)27.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原本相距很远的地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境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分)。
《春望》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春望》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
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
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2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3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颔联诗人借对花、鸟的感受,将自己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欣喜愉悦之情,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全诗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保家卫国的感情。
人教版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2)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1)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C【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梦中作①(宋)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前两句诗写出月光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春望》阅读题及答案
《春望》阅读题及答案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4答案: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分)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每问1分,共2分)拓展阅读:《春望》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春望》阅读习题及答案
《春望》阅读习题及答案《春望》习题一、填空: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主义诗人。
2.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4.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5.诗中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6.诗的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
全诗表达了的感情。
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到近,又大到小,由到。
8.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9.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10.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的强烈思念。
11.《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
"望"的内容是:;"望"中所想的句子是:。
12.《春望》一诗的主题是;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二、问答(标清题号,将答案写在听课笔记上)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2.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5.作者触景生情,借“花溅泪”“鸟惊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连三月”说明什么?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7.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8.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词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_;作者用“胜”突出了江花色彩的________。
(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2)①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春望》历年中考题
《春望》阅读题目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春望》阅读答案4、答案: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分)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每问1分,共2分)以上就是《<春望>阅读题及答案》相关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2分)答: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一)(4分)5.“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分)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意近即可)(2分)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然后回答26—28题。
(8分)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2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
【答案】
26.B(2分)
27.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分)
28.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2分)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