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吴忠民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干部学习课件: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

干部学习课件: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

干部学习课件: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四、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一)民生需求重于政治诉求第四部分内容,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

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是在特有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在特有的土壤当中形成的,如我国现在民生问题的状况,我们主要还是讲调节,民生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调节,所以这样一来,与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就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民生需求重于政治诉求。

我国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是民生方面的诉求而不是政治利益方面的诉求,这跟别的国家很不一样,有追踪调查显示,我国这几年来民众最关切的前几位问题几乎都是民生问题,如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就不上业、通货膨胀等。

而至于政治方面的利益诉求,如谁当省长了,谁当市长了,老百姓关注度偏低,这比较好理解。

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以人为本的情况下,我们刚才都谈了有平等意识的增强,又重视现实的生活,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对民生问题的要求非常强烈。

同时我们看到民生状况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像这样一种住房,它最关切的问题肯定是自己的住房能不能有一套正而二经的房子住。

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引发成矛盾问题,这跟别国很不一样。

我们找几个国家做一个对比。

我们看印度,印度的人均gdp现在只有1000块美元出头,甚至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区间。

但他日子过得不好最关切的问题是民主化的问题,一到选举日,老百姓一家家盛装,携家带口,很有耐心地排长队投下很重要的一票,他最关切的是政治问题、民主问题,这跟我国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们再看,这是泰国的黄衫军、红衫军,经常为了选举大打出手,有时候一次斗殴能打死接近100人。

相比之下,我国的差别很。

如两个人打架了,胜的那一方是富人,输的那一方是穷人;站在优势的那一方是官员,而被打的是民众,那它具有象征性的,老百姓还是多数人,不富裕的人还是多数人,它肯定是护着自己那一方,而且把以前的积怨借着机会一块儿释放出来了,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大的、整体化的矛盾,这是使得我们注意的一个事情,在这里的事情比比皆是。

改善民生.ppt

改善民生.ppt

◆知识整合 1.春秋战国 (1)儒家:①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调整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已;提 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②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政在得民”,反对 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③荀子:主张施行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2)道家: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②庄子痛恨“窃钩 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3)墨家: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4)法家: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治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 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制约,“法不阿贵”。
2.西汉——董仲舒:发挥仁政,提出限田、薄敛、省役。 3.宋明理学: 二程“仁与万物俱生”;王阳明“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 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 之“耕者有其田”。 5.历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与实践: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古代社会全面发展或鼎盛 时期的特点。如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开 创了“贞观之治”。
【思维拓展】近代农民阶级、资产积极民生方案都无法真正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原因:(1)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2)提不出科学实际的方案;(3)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实施条件。 认识:(1)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解决中国民生问题;(2) 民生政策必须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3)国家独立、社会稳定、经济发 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吴忠民中央党校社科部教授大家好,现在给大家汇报的讲题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这个讲题准备分四个内容展开,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谈一下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第二部分我们谈一下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征,第三部分内容是现阶段民生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内容是改善民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第一节民生问题的现状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内容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3200美元左右。

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现在居民生活水准大幅度提升,汽车销售场面截止到04年年底,我们国家的私家轿车已经超过了公车,截止到06年年底国家居民住房的私有化程度已经超过70%。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建设部发言人所宣布的内容,说我们国家现在居民住房的私有化程度在全世界来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同时,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用温总理的话来讲就是中国的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这条腿长,而社会发展这条腿短,社会与经济之间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不协调、不平衡的状况。

这集中表现在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了。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那么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将是不可能的。

第二节重视民生问题在中国现阶段可以说民众对于民生问题越来越看重,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成为一股重要的历史潮流。

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民生问题受到人民的重视,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如果找原因的话恐怕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项:第一个原因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PT课件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PT课件

一、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首先是要发展经济,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物质基础。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关键在于依靠自 己的发展。(十七大报告: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 的重要基础。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 现。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 国发展和进步和客观要求(是由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只有把解 决民生问题,切实尊重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意 志和行动,使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同心同德地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维护社 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始终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国家政权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重视解决民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 革和发展的成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如国家建 立廉租房制度,建立医疗保障制度。 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助于尊重和保护人权。对于一个国有 和民族来说,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党和国家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保障 的人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为其他权利的行使奠定的基础。 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解决好民生问 题,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政治参与热情,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PPT课件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PPT课件
一是持续的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挑战; 二是公众对各种民生诉求进一步提升的挑战; 三是老龄化加速的挑战; 四是经济速度放缓的挑战。
2021/3/12
13
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 建设
1、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应把握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要准确把握民生领域真实诉求及其变化特征,合理应对; 二是要形成一个综合的支持系统; 三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目标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四是要注重法制化和规范化。
第五,在公共政策领域,一定要全面强化社会与公众参与。
2021/3/12
15
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 建设
3、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改革和发展民生的路线图。
第二,要明确各种责任的承担主体和责任边界。
第三,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四,要理顺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责任关系。
8
二、为什么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 社会建设?
3、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政府起什么作用?
一是要建立有利于全社会财富创造的激励机制,调动 个人、家庭的创造性和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
三是要提供适宜的公共服务;
四是要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2021/3/12
9
十八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202和1/3创/12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
讲课纲要
一、什么是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三、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四、如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关注改善民生 ppt课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关注改善民生 ppt课件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是指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 需要的人的活动。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深化收入分配制 3
度改革,增加城 乡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管理,
6 维护安定团结。
建立基本 医疗卫生
5 制度,提 高全民健 康水平。
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
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1.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增进 人类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 实践活动。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 思考
为了改善人民 生活,社会保障 水平越高越好?
为了减轻政府 负担,社会保障 水平越低越好?
穷人享有获得社会保 障的权利,富人履行缴纳 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实施对象
主要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养老保险、失业
省市 北京 广东 湖北
(单位:元)
江苏 贵州 浙江 上海
人均
650
2007
年标 准
330
600
600
218 163
488 352
526
710
245 156 262 350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 和社会向老人、儿童、 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 必要的社会援助,以提 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和自 立能力。

社会建设为什么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PPT课件

社会建设为什么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PPT课件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做到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社会建设的重点,推进改善民生的制度
通过学习教育,使老年人圆年轻时期的梦,继续为社会发展做 出贡献,过上有情趣的晚年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 量,使老年人回归社会、充实人生,赋予新的生命力。
在“十三五”规划中,老年教育是纳入学习型社会建设之中, 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安排的。说明老年教育不是传统正 规的国民教育,但又是社会所必需的继续教育,是可以作为现 代社会的大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的。发展老年教育,也自然 成为打通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的有力冲击波,成为实现 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江泽民在强调民主建设的同时,提出了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用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用法治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这就形成了经济、
文化、政治“三位一体”的民生建设战略布局。
现代民生
现代民生是指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物质 生活为基础、以文化与社会生活为支撑、 以政治生活为保障、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 有序生活系统。
重大民生问题。
SUCCESS
THANK YOU
2021/3/24
为什么要重视老年教育
首先,应该说老年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是 新时期历史时代的产物。当代老年人的身上和其他人群 一样,鲜明地体现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特征。
其次,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Eg.到目前为止,已 有2亿多60岁以上老人,已是名副其实的老龄社会,老 年人这一白发银族越来越庞大,退休后的老年人如何展 开自己的生活,则成为突出的全社会的普遍问题。

中国社会建设与民生.ppt

中国社会建设与民生.ppt
主义
社会建设:是为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 全面发展所采取一系列行动的总称。 这个概括至少包括以下一些要义: 一 是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联系的; 二是社会建设必将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体现以 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 三是社会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和谐
四是社会建设必须以解决民生问题中 最重要的问题进行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 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3 强化政府的责任
关键三点: 解决收入分配、贫富差距问题 建立广覆盖、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增加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建设和公共服
务方面投入
谢谢!
2004年,中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总支出75 90亿:其中政府支出占17%;个人支出占 54%。与世界比处于低水平。
三是社会保障方面,覆盖率太低
在社会保障五大领域,中国的养老保险 制度是覆盖率最高的,但目前只有不到 2亿人,与7.6亿从业人员相比,面太 小
2002年社会保障我国支出7.12%,欧 盟国家22%以上;
五是民生问题有层次性.生存民生 (医疗、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就 业);发展民生(教育、权利保障); 福利民生. (较高的福利,全面的保护)
1、3十七大特别强调 民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 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
其二、民生问题在持续发展
其三、市场化和全球化正在放大 我们国家的各种民生问题
把社会建设与解决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强调社 会建设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要在 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提出了广覆盖的民生目标。努力使全体 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改善民生PPT课件

改善民生PPT课件
17
•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 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 “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 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 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 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 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 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 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1月2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 《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 案》。初步测算,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 亿元。
12
要改善民生问题,就必须以解决人民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
为重点
• 就业是民生之本 • 教育是民生之基 • 分配是民生之源 • 社保是民生之依 • 稳定是民生之盾
9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决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 计划。从2009年至2010年,集中对困难企业在 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对失 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 训,对失业人员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对新成长 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还发出通知,要求把高校 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从2009年 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 加见习。
13
•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 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 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 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 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 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 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14
•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 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 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 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 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 不再为学费发愁。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PPT课件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PPT课件
三、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 缔非法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 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 安的重要保障。
存在问题:覆盖率低、水平低、不公平。
老了怎么过?
【背景数据】人口老龄化是21世 纪全球性难题,我国面临的形势更 为严峻。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 末,全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近1.6亿 人,占总人口的12%。到2030年, 我国老龄人口可能会占到20%甚至 30%,到本世纪中期老年人口可能 会占到总人口的1/3,形势不容乐观。
总要求:
总 方 针:加快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 总 格 局:(三三二格局)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 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价值取向:建立以缴费为主的社保体系 。不搞从 摇篮到坟墓的社保体系。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 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十一章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 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 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 本生计。 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 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 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 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 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 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802页)
1,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5,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吴忠民
主要内容
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二、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及重要意义 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 四、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 五、应对思路和对策
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一、社会风险与中国社会的高风险期
判断
1、中国现阶段社会安全运行状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
民生问题之所以会成为时代主题的原 因

与民争利现象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税收。 (2)名目繁多的收费。 (3)金融领域高收益。 (4)土地高收益。 (5)国企少缴利。
四、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
1、民生需求重于政治诉求
(2)社会保障能力的低下。
谢谢大家
2、官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城管执法操作实务》(某直辖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

第一,在基本民生方面公共投入的比例很小,一个 时期当中的平均水准几乎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
一。
第二,不合理的公共投入比重过大,高居世界第
SUCCESS
THANK YOU
2019/8/8
三、应对思路与措施

3.与民争利现象比较明显
由于政府的职能定位没有完全转为公共服务型政 府,由于公共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共权力与民争利的现象。
法局、市政管理委员会培训中心培训教材,国家某出版社 2006年版):
——不要在公众面前控制相对人的暴力抗法行为。如果无 法避开围观者,就以较为缓和的方式进行。
——采取反暴力抗法的局部动作。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 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还应以超短快捷的连环式动作 一次性做完,不留尾巴。一旦进入实施,阻止动作一定要干净利落, 不可迟疑,要将所有力量全部使用上。
一个时期当中,我们政府是在试图扮演一个“经 济型政府”的角色,因而会轻视、延误民生的改善。
2.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颠倒
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基本的需求为基 本着眼点,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
在改革开放以后一段不短的时间内,由于政府自身职能定 位和目标取向有误,由于公共政策重大决策过程往往缺乏科学化、 民主化、透明化和必要的监督,由于干部考核指标往往只是重视经 济增长指标而轻视民生指标,中国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 明显颠倒的状况,很不正常。这几年虽然有明显好转,但由于积重 难返,根本性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 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二、民生问题的基本涵义及重要意义
1.民生的涵义及内容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民 众的基本发展机会以及基本发展能力,等等。
2.民生问题的特点
第一,直接生活消费性。这主要是针对生产投资 性的公共投入而言的。
第二,基础保障性 。这主要是针对高档文化娱 乐性公共设施而言的。
3.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
第一,能够有效地增强中国共产党赖以执政 的正当性依据。
第二,可以推动经济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
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
2.将藏富于民 作为重要国策
藏富于民,其要旨在于:消除或缓解过大的贫富 差距现象,防止公共权力“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鼓励 民众积累财富,让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主 要人群。
世界现代化进程说明,藏富于民是任何一个国家 走向繁荣富强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富民和强国两者本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 各自的具体份量实际上是有差别的。相比之下,富民更为 重要。富民是强国的基础,富民容易导致强国。只有做到 了富民,国家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只有做 到了富民,一个社会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内耗,形成有效 的社会团结,进而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更加强大。
中国这些年的社会发展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是,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没 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中国现阶段的民生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所造成的 :
1.政府的职能定位有偏差
对于一个执政党和政府来说,最为重要的职能是 什么?很简单,这就是维护公平正义、改善民生。为了做 到这一点,政府的定位必须是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
3.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
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要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十八大报告)
4.注重“加法”,慎用“减法”
从技术操作层面上看,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 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宜作“加法”,不宜作“减 法”。对于民众来说,如果普遍地增加了一些利益,自然 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对一些已经实施的民生政策,发 现不尽合理而试图矫正的话,那么就往往会引发民众的广 泛抵触,甚至会引发某些社会不稳定现象的出现。
3、个案问题容易演化成整体化的矛盾
4、诉求方式总体上相对温和
五、应对思路与措施
1.将民生问题归属于社会公正问题
从坐标定位的角度看,民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情,而是 从属于从属于社会公正的问题。
社会公正有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基本价值取向:第 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第二个基本价值取向是,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 空间。
第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社会成员平等、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 第三,世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第四,社会焦虑
正是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党现在把改 善民生问题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 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 制改革。 ”
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改善民生,是社会公正第一个基本 价值取向亦即“共享”所关注的基本内容,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看到,民生问题不是社会公正的全部内容。这就提示 人们,民生问题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在改善民生问题时,不仅不 能妨碍、而且还应鼓励和推动人们差异化的自由发展,否则社会便 会陷入平均主义,进而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