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法定原则与我国税收法治(一)
税 法 原 则

税法原则税法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
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一)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税收法定原则贯穿于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和税务合法性。
(二)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
横向公平是指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公平;纵向公平是指同一纳税人不同时期的税负公平。
(三)实质课税原则实质课税是指征税时,应该根据客观事实的本质内容确定是否符合纳税的条件和法律规定的要求,并根据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不能仅仅考虑涉税事项相关的外观和形式。
(四)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包含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经济效率要求税法的制定经济有效,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
行政效率要求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以构建“服务型税收法治”为主旨,依法治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
二、税法适用原则(一)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优位原则也称行政立法不得抵触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是绝大多数国家所遵循的法律程序技术原则。
(三)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原则。
(四)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的含义为: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五)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税法不具备溯及力;二是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六)程序优于实体原则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是关于税收争讼法的原则,其基本含义为,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
第二章 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
• 所谓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一国调整税
收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贯 穿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全过 程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 • 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 税收公平原则 • 税收效率原则
一、税收法定主义原则
• 税收的课征必须基于法律的依据才能进
行,没有法律依据就不能征税。
1984年全国人大颁行了一道授权立法条例
•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建议,
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和改革工商税 制的过程中,拟定有关税收条例,以草案形式发布试 行,再根据实行的经验加以修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国务院发布试行的以上税收条 例,不适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 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个方面。
• 税收行政效率可以从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两方
面来考察。为了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一方面 应当采用先进的征收手段,另一方面,应该尽 可能简化税制,使税法语言准确明白,减少纳 税费用。 • 税收经济效率主要指如何通过优化税制,尽可 能减少税收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或者最大 程度地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 总之,遵循行政效率是征税的最基本、最直接 的要求,而追求经济效率,则是税收的高层次 要求,它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税收调控作用的 认识的提高。
• 税收法定是税法的最高法律原则,是民主和法
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 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举足轻重。 • 我国宪法仅是在公民的基本义务方面规定“公 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未规定征税主体 更应依法征税,不能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精神。 而《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法定原则的肯定, 其效力、效益深受局限。所以,应当通过修宪 增补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规定。
税收法定原则的宪法学思考

税收法定原则的宪法学思考税收法定是财税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许多国家一般都会在宪法或基本法律中对这一原则加以确认。
在我国《立法法》修改过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无疑是在第八条的法律保留条款中确立了税收法定原则,明确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方面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在《立法法》这部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中,将有关税收的事项单独加以强调并位置前移,不仅凸显了税收立法的特殊重要性,更彰显了税收法定原则所蕴含的宪法精神与实质。
这一规定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彰显人民宪法主体地位的制度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国税收法治建设和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本文试图从宪法学的角度对税收法定原则加以梳理和探讨。
一、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与构成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不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障。
同时,税收直接关系着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和全体人民的福祉,应当来之于民、用之于民。
为此,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税收的使用等事项,都应由人民代表机关以明确的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则国家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义务纳税,征税和纳税均需依据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而进行。
可以说,税收法定原则既是税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更是很多国家宪法中明确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依照法律规定设税、征税、治税,是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标志。
税收法定原则又被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曰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有时将其说成是“租税法律主义”或者“税捐法定主义”等。
该原则可以说是宪法上的人权原则、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等基本原则在财税法领域的综合体现,是税法的最高原则和“帝王条款”,或者说是税法领域的宪法性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税定于法,无论国家征税权的来源、配置和具体行使,也无论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构成,或者是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都必须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
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

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中国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本文关键词:在我国,确立,税收,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在指导思想我国的阐明本文简介:3税收法治逻辑:税收法定原则在指导思想我国的阐明法的原则把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优势地位有关规定个别规范和制度的地位和意义,进而决定着法律调整的实际效果。
①因此他们研究法律原则不仅有助于认识研究课题法的本质,更有助于在更为创制和实施法的过程中得到指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适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税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本文内容:3 税收法治逻辑:现行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的逐步形成法的原则把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规定个别规范和制度的地位和意义,进而峭腹决定着法律调整的实际效果。
①因此这有利于人们研究法律原则不仅有助于认识法的本质,更有助于在创制和实施法的投资过程中得到指导。
党的十八第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风险问题问题的逼不得已》中其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根本性环境问题问题的决定》中也将“财政税收”作为“加强重点领域修法”的一项任务。
3.1 税收法定原则。
3.1.1 税收法定原则的历史渊源。
税收法定原则最早萌芽于欧洲中世纪的英国。
在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国王向领主和臣民征收的税款实际价值减少,约翰六世为摆脱财政困境横征暴敛。
总之也因为教会其干预教会选举等原因,大主教兰顿带领骑士、城市自由民与约翰王后进行谈判,并迫使其签署《大宪章》。
其中第 12 条规定:“除上列三项税金外,如果没有全区公意许可,将不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与协助金。
”第 14 条规定服务器端了评议主体和召集程序:“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余如征收贡金与兵役免除税收,应用加盖官印之诏书送加盖各大主教、主教、主持、伯爵与男爵玛格丽特并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性公意。
税法政策法规1-税法政策法规1

你花100元买了一件衣服,其中包含14.53元的增值税和1.45元的 城建税。 如果花100元买一瓶化妆品,其中除14.53元的增值税外,还包含 25.64元的消费税和4.02元的城建税。
案例
王某是个体工商户,经营服装, 生意红火,可当税务机关向其征税 时,王某以其收入是自己辛苦经营 的结果没理由将自己的辛苦钱无偿 交给别人为由,拒绝缴纳税款。
税收立法是税法实施的前提,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是税收立法与税法实施 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税收立法的原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合
法性原则,是指征税和纳 税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并 且应当依法征税和纳税。
税法的最高法律原则, 民主和法治原则等现代宪 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
2.税法的特征
从立法过程看税法属于制定法, 而不是习惯法。
.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 务性法规 ,不属于授权法
从内容看,税法具有综合性。是由 实体法、程序法、争讼法等构成的 综合法律体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收法律规 范确认和调整的,国家和纳税人之 间发生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 会关系。
纳税主体
纳税人(狭) 扣缴义务人(广)
2.客体
征税对象 货币 实物 应税行为
3.内容
纳税人的权利
税收优惠权;退税请求权 陈述申辩权;控告检举权 税收知情权;税收秘密权
纳税人的义务
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账簿、凭证和发票方面的义务 按期进行纳税申报 依法纳税 主动接受税务检查
税务机关的权力
3.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下我国税收立法的完善

( 安徽大学
摘
法学 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6 0 1 )
要: 以落 实税收法定原 则为视 角 , 对我 国现行税收立 法在税 收征 管 实践 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 从 而提 出 了
关 于制 定税 收 基 本 法 与 解 决 立 法 层 次混 乱 的 关 系问 题 、 法 律 保 留 原 则 下 授 权 立 法 的 规 范 问题 、 税 收 立 法 权 如 何 体
民主法治理念为基石 , 并在绝大部分 国家宪法原则 中有所 体现 。它包 括 了 纳税 人 、 征 税 对象 等 税 收 要
素 必须 在法 律规 定 的框架 内以及 征税机 关 必须严 格
题, 是 当前 理论 与实 务界 的热 点话 题 。 反观税 收 法定原 则 , 它 与现代 国家 相伴 而生 , 以
完 善税 收立 法 。如何 完善 我 国现行 税 收立 法在税 收 征 管实 践 中存在 的 问 题 , 对 于 在税 收立 法 中落 实 税
收 法定原 则 , 完 善税 收法 治具 有促进 意 义 。
现 实质正 当性 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 对 完善我 国税收 立法与落实税 收法定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税 收 法定 ; 立法 ; 建 议
中 图分 类 号 : D 9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 2 0 1 6 ) 0 5— 0 1 7 2— 0 3
Th e Pe r f e c t i o n o f Ta x Le g i s l a t i o n o f Ch i n a i n t h e I m pl e me nt a t i o n
Abs t r ac t : I n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i mp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t a x s t a t u t o r y p r i n c i p l e, t h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l e ms o f t he c u r r e n t t a x l e g i s l a t i o n i n t h e t a x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i n t hi s pa pe r , t h e n 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g i v e n f o r s o l v i n g t he p r o b l e ms o f r e l a t i o n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l e g i s l a t i v e l e v - e l o f c h a o s,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l e g a l r e s e r v a t i o n un d e r t h e a u t h o r i t y o f t h e l e g i s l a t i v e n o r ms , a n d e mb o d y i n g s u b s t a n t i a l l e g i t i ma c y i n l e g i s l a t i v e po we r o f t a x a t i o n. Th e p e r f e c t i o n o f t a x l e g i s l a t i o n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t o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t a x s t a t u t o y r p r i n c i p l e . Ke y wo r ds: t a x s t a t u t o y r p r i n c i p l e; l e g i s l a t i o n; s u g g e s t i o n s
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及意义

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及意义3月18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全文公布,对税收法定原则进行了明确和细化,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这一修改意义重大,是我国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关键性一步,将推动我国税收法治的建立和完善,使征税行为更加法治化,公民财产权利将得到更好保护。
一、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一般认为,税收法定原则最早是在1989年作为西方国家税法的四大基本原则之一介绍到中国来的。
中国当代民商法泰斗谢怀栻先生在《西方税法的几个基本原则》中详细地论述了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社会政策原则和社会效率原则,尤其强调了税收法定精神。
税收法定原则也为现行立法所接受。
中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这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宪法根据。
但有的学者认为,宪法中的上述规定仅能说明公民的纳税义务要依据法律产生和履行,并未说明更重要的方面,即征税主体应依照法律的规定征税,因而该规定无法全面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精神。
因此,应当从征纳双方两个角度同时规定,即应明确规定“征税必须依法律规定”。
另外,应当规定单位(即法人和非法人单位)的纳税义务,因为单位是主要的纳税人,对单位课税应有宪法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这一规定较全面地反映了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使税收法定原则在税收法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完善。
在即将制定的税收基本法中也应将税收法定原则予以明确规定。
税收法定原则的本源,其涵义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税要件法定,即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缴纳程序等基本税收要素应当由法律规定;二是课税要素明确,即上述基本税收要素在法律中的规定应尽可能是明确、详细的,避免出现漏洞和歧义;三是征税合法,即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课税要件和征纳程序来征收税款,不允许随意加征、减征、停征或免征。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从税收法定主义看我国税收立法之不足税收法定主义,作为现代税法理论基本原则之一,为世界各国税法所吸纳。
目前,我国税法尚未全面体现这一原则。
笔者认为,在我国税收立法及执法中确立这一原则,对完善我国税收法律体系,提高我国税收法律地位,保护纳税人合法权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一)税收法定主义的历史渊源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亦称税收法律主义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法治思想和实践在税收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其起始于十三世纪的英国。
当时,伴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英国国王的王权逐渐受到议会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制约。
在1215年着名的《大宪章》中,议会迫使国王同意:“一切盾金及援助金,如不基于朕之王国的一般评议会的决定,则在朕之王国内不许课税。
”此即为“无承诺不课税”原则(1)。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第4条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为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当非法。
”(2)从而确立了课税的立法权为议会专属。
1764---1765年,美国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率先做出决议:对人民课税依人民自身所为或他们的代表所为是防止过重课税的唯一保障,唯有人民代表才知道人民能负担何种租税,何种征税方法最易为人民接受。
此即为“无代表则无课税”原则(3)。
1787年的美国宪法全面贯彻了这一决定,国家租税的赋课征收权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力被赋予联邦国会。
法国于1789年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第14条明确宣布:“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代表来调查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表示同意,有权监视其用途及规定税额、税源、征收方式和期间。
”(4)以宪法的形式把赋课及征收租税的权力交给了人民及其代表。
现代社会,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已逐渐作为一条重要的宪法或税收基本法的原则而被各国所接受或采纳。
如日本宪法规定:“课征新税或变更现行的税收,必须依法律或依法律确定的条件。
”(5)比利时宪法规定:“一切租税都依照法律征收,除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外,不得向公民征收国税、省税和市人镇税以外的一切杂税。
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中的问题和对策

税务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中的问题和对策◇ 康雯静一、税收法定原则的概念在“税收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手段,其中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收制度中的一个主要原则。
所谓“税收法定原则”,其字面意思即为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法无规定时,纳税的主体不能被要求缴纳税款。
税收法定的发展历史并没有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萌芽于在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
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经过之后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各国普遍认同的“税收法定原则”。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税收法定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存在差异化的。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其核心内容都是为了控制和规范征税权。
就其发展进程来看,如今的税收法定原则旨在保护纳税人的权利,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民主的形式。
在我国,税收法定的理念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有所体现,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呈现和实施。
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税收法定原则”这一概念才被引入中国,却没有得到重视。
经过之后这么多年社会的发展,法治理念在我国逐渐被普及,国内的学者们对税收法定原则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慢慢形成较为成熟的税收法定原则的学说,而不是单纯的舶来品了。
如今,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税收法定原则在税收实践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但是在实际中,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税收实践中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重视,并且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
二、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中存在的问题各学者虽然在理论方面对税收法定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实际中,我国有关税收法定原则的法律规范并不健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 法律位阶低在国际上,对于税收法定原则,大部分国家的做法是把其载入到本国的宪法中,一来是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的渊源;二来是突出了税收法定原则的重要性。
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宪法中并没有针对税收法定原则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是在第五十六条中简单提到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却忽略了对于公民纳税权利的规定。
我国税收立法的体制

(二)税收法律主义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税收立法体制的基本原则。
税收法律主义是现代税法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税收法定主义。1689年美国的《权利法案》确定税收由议会控制,“没有代表则无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如无以国民代表议会制定的法律为依据,则不得课税。它要求课税要素(纳税主体、税率、纳税方法、应税事项)的全部内容都必须由立法机关颁行的法律明定。换言之,欠缺法律明确授权的行政规章或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令或地方法规无效。在这方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委任立法(即授权立法)。现代社会委任立法不断增加,许多国家都对税收实行一定范围的委任立法,给税收法律主义带来一定的冲击。不过,现代国家在税收的委任立法方面还是非常谨慎,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无限制的委任(即空白委托),只能局限于具体、个别的委任,而这都必须在法律上明定。基于立法权保留的机理,通常认为有限的委任立法并不构成与税收法律主义的冲突;(2)征税要素明确主义。凡构成课税要素部分的规定必须明确无误,不致因歧义而使纳税人产生误解。如果课税要素规定不明确,就可能使行政机构滥用税法解释权,影响纳税人对税法的合理预期以及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最终违背税收法律主义原则。但是,在税法制定时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有时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从立法技术的角度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确定概念,这些不确定概念的使用是否与课税要素明确主义相冲突,各界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出于经济社会复杂性考虑而不得不使用的不确
立法确定,这种由行政机关来划分税收立法权的做法,与多数国家根据民主宪政原则在宪法或税收基本法中规定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制度的做法不一致,不符合现代法治原则和精神。(3)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我国目前尚
简述税收法定原则

简述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是公民财产权的有效保障,是划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界限,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税要素法定原则和课税要素明确原则。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并未明确确立税收法定原则,这不利于依法治国原则和保障公民私有财产原则的实现。
在宪法中明确确立税收法定原则,构建合理的税收授权立法体系关系重大。
税收是现代社会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联系的纽带,是公民与国家契约关系的体现与保障,是公民让渡自己的部分财产权给国家以达到在彼此的权利冲突中寻求平衡及争取更大利益的目的。
所以,税收与税收相关问题规制的根据只能是公民意志协调的产物法律,这里的法律仅指由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和命令等。
税收法定原则被认为是税法中的帝王原则,是税法体系建立的基础,也是税法体系得以建构的灵魂。
一、税收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税收法定原则是资产阶级法治主义思想和实践的结晶。
一般认为,税收法定原则萌芽于1215年英国大宪章,其中规定,“一切盾金或援助金,如不基于朕之王国的一般评议会的决定,则在朕之王国内不允许课征”。
这一规定正是“无论何种负担均需得到被课征者的同意”原则的体现。
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对封建王朝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标志这一胜利成果的《权利法案》中,税收法定主义思想被表述为:“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从而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税收法定原则。
其后,这一原则在1787年的美国宪法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订立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及1791年法国宪法的《人权宣言》中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到目前为止,除朝鲜等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对税收法定原则作了相应的规定。
二、税收法定原则的内容关于税收法定原则的内容,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日本学者北野弘久将其归结为租税要件法定主义和税务合法性两个方面,另一位日本学者金子宏将其归结为课税要素法定主义、课税要素明确主义、合法性原则、程序保障原则等四个方面。
刘建文:如何准确理解税收法定原则

如何准确理解税收法定原则2013年12月03日10:36:56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刘剑文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第一次写入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
●税收法定的核心在于“法”,此处的“法”仅指狭义的法律,即由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
●房产税立法应当成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突破口。
房产税是直接税,纳税人对增税的反应最为敏感、直接,因而很需要通过立法来推进。
●在条件成熟时,应积极推动税收法定原则“入宪”,为我国完善科学的财税体制打牢宪法基石。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税收法律主义,是当今各国通行的税法基本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第一次写入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这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对税收法定原则的高度重视,凸显未来我国加强税收立法的“顶层设计”。
不过,由于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长期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和宣传,社会上还未能很好地理解这一原则的精神内涵和实质。
例如,有观点认为,“税收法定”的“法”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各类法律渊源,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就是要加快修改现有的法规、规章,或者就是要约束地方不得随意变更中央的各类规定。
这些观点是对税收法定原则的误读,可能给今后的财税法治建设带来不必要的干扰与阻碍,不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给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正本清源,认真领会《决定》中的相关精神,准确理解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的核心理念是民主、法治历史表明,税收法定与现代国家是相伴而生的。
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被公认为税收法定原则的源头,自此之后,伴随着“无代表则不纳税”的斗争,英国的现代议会制度乃至整个民主政治制度才正式奠基。
近代史上数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大多起源于财政危机或对征税权的争夺,并且都以议会取得对征税权的控制为最终结果。
税法的原则

税法原则税法原则是构成税收法律规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抽象和概括,是贯穿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等全过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在税收法制中的体现,是国家税收法治的理论基础。
任何国家的税法体系和税收法律制度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税法原则基础上。
税法原则可以分为税法基本法原则和适用原则两个层次。
(一)税法基本原则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税法基本原则可以概括成税收法律主义、税收公平主义、税收合税作信赖主义与实质课税原则。
1.税收法律主义税收法律主义也称税收法定性原则,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征纳主体的权力(利)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税收法律主义的要求是双向的: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另一方面,课税只能在法律的授权下进行,超越法律规定的课征是违法和无效的。
从现代社会来看,税收法律主义的功能则偏重于保持税法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这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和法治社会的建立与巩固是十分重要的。
税收法律主义可以概括成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和依法稽征三个具体原则。
第一,课税要素法定原则。
即课税要素必须由法律直接规定。
首先,这里的课税要素不仅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税收优惠,而且应包括征税基本程序和税务争议的解决办法等。
其次,课税要素的基本内容应由法律直接规定,实施细则等仅是补充,以行政立法形式通过的税收法规、规章,如果没有税收法律作为依据或者违反了税收法律的规定都是无效的。
最后,税收委托立法只能限于具体和个别的情况,不能做一般的、没有限制的委托,否则即构成对课税要素法定原则的否定。
第二,课税要素明确原则。
即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地明确而不出现歧义、矛盾,在基本内容上不出现漏洞。
课税要素明确原则更多的是从立法技术的角度保证税收分配关系的确定性。
出于适当保留税务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便于征收管理、协调税法体系的目的和立法技术上的要求,有时在税法中作出较原则的规定是难免的。
论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税法基本原则是决定于税收分配规律和国家意志, 调整税收关系的 法律根本准则,它对各项税法制度和全部税法规范起统率作用,使众多的 税法规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税收法定原 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社会政策原则。
二、税收法定原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的实质及其内容 税收法定是税法至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或称税法的最高法律原则,它 是民主和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障人权、维护国 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举足轻重。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实质是对政府权力的 制约。这是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最初始、最根本的机能。税收法定原则的内 容,由三项具体原则组成,即税收要素法定原则、税收要素明确原则和征 税合法性原则。 (二)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缺失 我国现有的税收立法存在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 1、税收法定原则没有能够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得到完全正确的确 立。 在我国宪法中,虽然作了“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规定,但它 所规定的仅仅只是纳税人要依法纳税, 而没有涉及到税收立法者要依法 设税和税收执法者要依法征税;它所规定的仅仅只是公民的纳税义务,而 没有规定公民及其他纳税人在税收征纳中的权利;它对税收立法权、税收 征管权、税收收益权也未作规定。可见,税收法定原则并没有作为宪法原 则而在我国宪法中得到确认和体现。 2、税收立法权限不明确。 一是最高权力机关未能充分行使税收立法权, 降低了税法的效力级 次;二是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立法权及税收管理权划分没有从法律上明确。 3、税收立法的层次不高。 大部分税收立法都是采用授权立法的方式, 导致我国目前税法体系 结构不合理,整体效力级次低、效力差,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各单行税法 松散排列,相互之间协调性差,体系不够完整。 4、税收程序法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严密的司法保障体系。 授权实体立法繁多, 而人大对授权立法的程序性监督却非常乏力,征
论税收法定原则下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税收法定原则下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摘要】税收作为国家机器运行的物质基础,其对维护国家主权利益、构建国民基本生存安全条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同时也需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税收法定原则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的解决之法,以切实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关键词】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治;税收立法权一、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内涵税收法定原则,是当今各国公认和通行的税收基本原则之一,被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可为税法中排位优先级别最高的原则。
其理论层次分为“有法”、“良法”、“善治”三个层次,最终目的是实现税收形式和实质上的法定,以保障公民财产权及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其一,征税要素法定原则。
征税要素法定原则是税收法定原则最为核心的内容,其要求征税要素应当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中进行规定,而不是由政府的规章制度规定。
其二,征税要素明确原则。
征税要素明确原则要求征税的各个要素不仅应由法律具体规定,还需尽可能明确。
如果规定不明确,就会出现漏洞或歧义,导致不正当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的行为。
其三,程序法定原则。
税收程序也应具有法定要求,即国家税收权力的行使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即法定的执法主体、法定的执法方法和从执法到司法的过度法定。
实体必须受到程序的保护,程序是否公正将对实体是否公正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体现在中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制度保障是由《宪法》和《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的。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收法治的前提,在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已成为我国税收治理的基本原则。
1992年《税收征管法》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该条款标志着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开始有了基础的表述。
2000年的《立法法》对税收立法权限作出了规定,第一次在宪法法律文件中以法律保留的形式规定基本税制。
第3章税收法定原则课件

《立法法》第9条:本法第8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 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 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 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立法法》第10条 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范围。被授权机 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目的和范围行使该项权力。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 项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立法法》第11条 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 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 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
《立法法》第八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
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税法的基本原则
法律原则: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 性原理和准则。它不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也不规定明 确的法律后果,它是指导和协调全部社会关系或某一领域 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控机制。
法理学角度看,基本原则体现着该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价 值,该法全局性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维系着该法的稳定 性和统一性,是该法的精神内核之所在。
一 税收法定原则的历史由来
论税收法定原则下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税收法定原则下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摘要】税收法定原则下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税收立法有待完善、“营改增”税制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以及税种结构相对滞后,直接税比重过低的问题。
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完善方面,具有深化税收体制的改革、在技术上为税收法律化铺平道路以及促进立法计划出台的作用。
税收法定原则下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完善建议包括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建设、完善“增值税”税收政策以及改善税种结构,优化税收环境。
【关键词】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律制度;税制改革一、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与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一)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税收法定原则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其在税法中的基础性地位。
通过各学者对税收法定原则的理解和阐释,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法律对于课税要素的明确规定,可以直接为纳税人提供行为的合理预测,防止了课税要素界定的模糊性。
再者,立法和执法的征税程序的明确,在程序方面排除了征税机关在利用行政权力时随意的解释和滥用,保障了纳税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
最后,纳税人纳税时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救济渠道亦需由法律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设计课税要素的法定和明确,征税程序和救济渠道的法定。
(二)税收法定原则下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1.税收立法有待完善随着税收法定原则的不断深化,税收制度也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时期和市场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以市场运行为基础的,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开始确立。
税收立法工作也在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992年通过《税收征管法》。
国务院为也相继在1993年颁布了消费税法等文件。
但总体来说,当前国内的税收立法以全国人大授权立法为主,尚有税种未通过法律形式进行规制,总体而言税收立法本身滞后于税制改革。
2.“营改增”税制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营改增”可以降低企业税负、减少重复征税和促进社会良性循环,是曾经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
一、税收法定原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在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第一次写入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
所谓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国家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
税收主体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征税;纳税主体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纳税,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
一句话概括:“有税必先有法,无法不可征税”。
一般认为,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素法定,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基、税率、税收优惠等基本税收要素应当由法律规定;二是要素确定,即法律对税收要素的规定必须是尽量明确的,以避免出现漏洞和歧义;三是征税合法,即征税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课税要素与征纳程序来征收税款,不允许擅自变更。
概括起来,前两点主要是对税收立法的要求,最后一点则是对税收执法的要求。
我国《宪法》、《立法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都有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这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宪法根据。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这一规定较全面地反映了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使税收法定原则在税收法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完善。
同时在旧《立法法》第8条明确地将财政、税收基本制度作为法律保留事项,只能通过制定法律予以规定。
而在今年3月18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全文公布,对税收法定原则进行了明确和细化,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

税收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税收是国家向社会征收的一种非义务性征税手段,用以筹集国家财政支出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国家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法律为依据和凭证进行征税,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擅自超越法律的规定进行征税。
税收法定原则的确立,对于保障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合法权益、维护法治国家的公信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税收法定原则的形成、发展和在我国的确立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我国税收法定原则的历程和现实意义。
税收法定原则的形成历程非常复杂,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最早的文化发展阶段。
早期的税收主要以劳务和实物形式征收,而非以货币为基础。
人类的税收实践与制度设计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演变密切相关。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税收征收形式相对简单,主要通过抽取一部分收获或劳动成果来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进入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增加,税收成为封建王朝维持国家运转和贵族生活的重要手段。
但是,封建时期的税收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征收的范围和标准往往是专断和任意的,使征税对象受到不公平待遇和滥权行为,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政权的建立和经济制度的演变,税收法定原则逐渐得到了确立,为税收征收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
首先,税收法定原则的初步确立阶段是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税收主要以土地和人头税为主,其中有些税收事项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方官员的自由行动决定的,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征收程序。
明代中期,我国进入中央集权社会阶段,税收逐渐向货币化和统一化方向发展,明代政府对税收进行了相应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确立了一定的税种和税负。
此时的税收法定原则体现在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具体征收标准时以明文法律为依据,使征税过程的合法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其次,税收法定原则的进一步确立是在我国近代历史阶段。
19世纪初,中国面临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力,国家运行困难,财政状况严重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法定原则与我国税收法治(一)关键词:税收;纳税;税收法定;税收法律主义内容提要:纳税是对人民财产权的限制,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进行,在宪法和税收基本法上表现为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的内容包括课税要素法定主义、课税要素明确主义、税务机关依法稽征等原则。
我国税收实践中,税收法定原则未得到严格的遵守,表现为授权立法规范性差,无论是新税的开征还是税率的变动事实上均由行政权决定,税收征收过程中计划征收模式及一些地方政府滥用税收优惠措施等等,必须予以纠正。
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虽然人民的纳税义务是为增进公共利益之必要,而对人民自由与财产所进行的限制,1]但是国家没有法律的依据,不得限制人民基本权利或设定负担,政府征税必须严格依据法律上的规定进行。
所谓宪法上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首先就是私有财产不受来自于政府的非法税、非法费的侵犯。
因为只有政府的征收才可能对私人财产权构成不可抵御的威胁。
与公民人身权保障“罪刑法定”原则相对应的是公民财产权保障的税收法定原则,郑玉波先生将其视为现代法治的两大枢纽。
宪法明定人民依据法律纳税义务,以保障人民的权利,避免不当课税的侵害,依据宪法人民享有依法纳税权,对于无法律依据的征税,人民有权拒绝。
一、税收法定原则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税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征税必须取得人民的同意。
“因为如果任何人凭着自己的权势,主张有权向人民征课赋税而无需取得人民的那种同意,他就侵犯了有关财产权的基本规定,破坏了政府的目的”,“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的同意,绝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2]如果政府征税未经或者无需经过财产主体的同意,等于政府对私有财产的处分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征收,与强盗拦路抢劫无异。
纳税人征税同意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税的课赋和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根据进行,没有法律的依据,国家就不能课赋和征收税收,国民也不得被要求交纳税款。
3]而征税所依据的法律必须是国会所通过的法律,“立法机关不能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转让给任何他人”,“只有人民才能通过组成立法机关和指定由谁来行使立法权。
”4]“如果行政者有决定国家征税的权力,而不是限于表示同意而已的话,自由就不存在了。
因为这样行政权力就在立法最重要的关键上成为立法性质的权力了。
”5]因此,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的最高法定原则,它源自于民主原则与法安定性的要求,是民主和法治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至关重要。
在历史上,税收法定原则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保护国民,防止掌握行政权的国王任意课税为目的,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它的机能在于使国民的经济生活具有法的稳定性和预测可能性。
6]当前,除朝鲜等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对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作了规定。
例如,日本宪法规定:“新课租税或变更现行规定,必须有法律或法律规定之条件作依据。
”埃及宪法规定:“只有通过法律才能设置、修改或取消公共税捐;除法律规定的情况以外,任何人均不得免交税捐;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才可责成人们交纳其他形式的赋税。
”卢森堡宪法第99条规定:“非根据法律,不得规定任何由国家征收的税收。
”厄瓜多尔宪法第115条规定:“法律规定税收,确定征收范围、税率和纳税人的权利保障。
国家不强行征收法律未规定的税目。
”西班牙宪法第133条第1款规定:“规定税赋之原始权利为国家所专有,通过法律行使之。
”韩国宪法(1987年)第59条规定:“税收的种类和税率,由法律规定。
”秘鲁宪法(1979年)第139条规定:“捐税的设立、修改或取消,免税和其他税收方面的好处的给予只能根据专门法律进行。
”等等。
7]二、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税收是依据国家法律将国民经济上所产生财富的一部分,强制移归于国家的一种手段。
由于税收涉及对公民基本权的限制,在法治主义之下,为保障国民的自由与权利,税收属于法律保留事项,必须由议会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决定。
原因在于:首先,在组织方面,议会与行政权相比,处于与人民更接近、更密切的位置,议会也因而被认为比政府具有更强烈、更直接的民主正当性基础。
其次,在程序方面,议会议事遵守公开、直接、言辞辩论与多数决原则,这些议会原则不仅可使议会的少数党与利益被涉及的社会大众得以有机会影响议会决定的作成,也可以凸显重要争点,确保分歧、冲突的不同利益获得适当的平衡,其繁琐的议事程序也有助于所作成决定之实质正确性的提升。
与其相比,行政决定程序因其讲究或兼顾效率与机动的特性,而较难达到相同的效果。
8]法律保留原则体现在租税法中,乃有租税法律主义的倡行。
9]租税法律主义的意义,为租税的赋课与征收,必须根据法律,即课税实体的内容,包括租税债务人、课税对象、税率、课税标准等事项,及课税程序的内容,包括租税的申报、查核、征缴等各项课征程序,均须依据法律的规定,以示国家对国民的课税,系经立法机关的慎重审议,非行政机关的独断专行。
10]对于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北野弘久认为包含赋税要件法定主义和税务合法性两方面,11]金子宏则将其归结为课税要素法定主义、课税要素明确主义、合法性原则和程序保障等四个方面,12]我国学者张守文则归结为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依法稽征原则三方面。
13]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见解。
1.课税要素法定主义。
它是模拟刑法上罪刑法定主义而形成的原则,它的含义是因税收的作用客观上导致对国民财产权的侵害,所以课税要素的全部内容和税收的课赋及征收的程序都必须由法律规定。
这一点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法律与行政立法的关系问题。
“依课税要素法定主义的要求,凡无法律的根据而仅以政令或省令确定新的课税要素当然是无效的(法律保留原则)。
另外,违反法律规定的政令或省令等显然也是无效的(法律优位原则)”。
14]课税要素法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对其中“法律”的理解。
在我国台湾地区,主要存在着形式意义法律说与实质意义法律说两种学说。
(1)形式意义法律说,是指作为课税依据的“法律”,须为“宪法”第170条规定的,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的法律。
德国学者Tipke亦主张税收法律主义所称的法律,仅限于制定法、形式意义的法律,而不包括习惯法在内。
15](2)实质意义法律说,是指作为课税依据的法律,不限于“宪法”第170条规定的,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的法律,此外还包括法规命令、行政规则、法院判决、习惯法等。
16]目前学者以采实质意义法律说为多数,但学者同时主张,课税要件的重要特征,例如课税主体、课税客体、课税标准及税率,必须由形式意义的法律予以规范,不得授权行政机关以法规命令定之。
17](1)授权立法的限制。
由于立法工作负荷过重,以及立法机关对于行政事务技术上问题的陌生,立法机关往往必须授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命令以具体化法律的内容。
但是,“如果在授权法中没有规定任何标准制约委任立法,行政机关等于拿到了一张空白支票,它可以在授权的领域里任意制造法律。
”18]因此,对授权立法必须予以限制。
如坚持课税要件采国会保?之?场,自无授权是否明确之问题;反之,倘肯定课税要件为相对法?保?事项,?法机关就课税要件部分得授权?政机关制定法规命令为补充,惟此仍?应影响课税要件对纳税人之可预见性与可计算性,因此衍生有授权明确性之问题。
授权明确性原则即在要求?法授权,其?得为概括空白之授权,而应为具体明确之授权,亦即“有限?、特定之授权”。
19]“就税收立法而言,应认为有关课税要素及税收的课赋和征收的规定委任于政令或省令虽然可以允许的,但由于课税要素法定主义的宗旨出发,只能限于对其具体和个别的委任,应认为,一般的、空白的委任(即无限制的委任)则是绝不允许的。
问题在于具体、个别的委任与一般、空白的委任之间区别的标准,为了能称之为具体的、个别的委任,必须在委任的法律本身明确委任的目的、内容和委任程度。
故此,凡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委任规定,则按一般的、空白的委任论处即无效,所以,以此为基础的政令与省令的规定也当然无效。
”20]《德国所得税法》第51条于此堪为典范,它明确规定了联邦议会允许联邦政府委任立法的事项,其内容之详尽、条款之缜密,几乎无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空余。
(2)税收通告的效力。
在税法领域,由于受税收法律主义的支配,课税要件的全部,原则上均应以法律规定,授权命令规定的事项,仅限于不抵触上述原则的范围。
但由于税法规范的对象的经济活动,极为错综复杂多样且激烈变化,因此,欲以法律的形式完全的加以把握规定,实际上有其困难,而有必要就其具体的决定委由命令规定,并配合情事变更以机动修废其规定,因此在税法上,课税上基本的重要事项,应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而就其具体的、细目的事项则以法律授权委由行政命令规定的情形不少,在日本被称为税收通告,在德国被称为法规命令,在台湾地区一般被称为解释函令。
金子宏指出,所谓通告,是上级行政机关就法令的解释及实施方针,对下级行政机关颁布的命令或指令,在行政组织内部具有约束力,但它不是对国民具有约束力的法规,法院也不受它的拘束,故通告不是税法的渊源。
但是,现实中通告与法的渊源事实上具有同样作用,为确保税收法规的统一执行,通告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通告,由各税务署依自行判断进行税法的解释和适用,税务行政将陷入严重的混乱之中。
不过,通告内容决不能与法令相抵触,不得依据通告对纳税人课以法令规定以外的纳税义务,同时也不得在无法令根据的情况下仅依通告免除或减轻纳税义务。
21]葛克昌指出,税法解释函令一方面可藉此统一行政机关内部法律见解,减轻税务人员及税务代理人于适用法令疑义之负担,进而提高税捐法规之安定性,并使行政机关行为具有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人民对税法法规之信赖基础,而人民虽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但实际上所适用之税法,却是透过解释函令这面镜子所反射出来的形象。
22]解释函令是“解释法规”的行政规则,因此要在税法的“法律补充禁止”(即类推适用禁止原则)的要求下,解释函令若逾越法律(规)文义范围,而为法律补充(尤其是不利于人民的法律补充),原则是应被禁止。
我国台湾地区“司法院”通过一系列“大法官会议解释”对解释函令进行限制。
23]在德国,对于法规性命令,《基本法》第八十条明确要求:(1)必须有法律的授权,(2)在授权中必须充分规定授权之内容、目的及范围,(3)法规性命令必须标明其制定的法律依据,(4)必须在联邦法规公报中(BundesgesetzblattoderBundesanzeiger)公布。
德国学者Tipke/Lang认为,法规命令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具有该四个要件,如果法规命令违背上述四个前提要件,则不生效力。
24]2.课税要素明确主义。
税收必须是确定的,“税率应当固定。
每一个公民应当确实知道,他应当协助支持社会到什么程度。
任意征税是压迫和营私舞弊的根源,它给偏私、妒忌、报复、贪婪及其他私欲提供了自由活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