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
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近代经验主义美学是对恩格斯所规定的“对于文艺理论的重要性不够认识”进行批判,倡导通过感性认识审美艺术与文学。
在英国,亨利·霍姆斯和歌德妮·史密斯是继约翰·洛克之后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认为美感是由于人们的情感、体验、思维和关注的情况而产生的,因此审美趣味在众多趣味中是一种特殊的趣味形式,是人的感知和认知的激活,是审美主体主管自己对可感性的探究和欣赏。
对于经验主义美学而言,审美趣味是被赋予了从整个文化中选择并形成的位置。
事实上,这种趣味是一个可以形成的概念,而不是直接反应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的表现。
审美趣味理论由此充满了争议,例如文艺复兴后期的状况,按照经验主义的条件,洛克的民主倡导是有影响力的使得趣味被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定义,因此审美节目需要伴随选中了古代民主政体元素的文化脉络。
此意义在艺术史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审美趣味理论在英国的实践中夹杂了其反文化的倾向,这一点需要领会并且要充分考虑到。
实践中,经验主义美学经常摆脱他们所轻视的形式主义者和形式主义,主张更注重创造和理解艺术的过程,而不是素材或形式,这只是一种非常普遍、实际的美学立场,它与经验主义美学的标志不完全一致。
审美趣味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要通过有意识的民主参与,通过过程的制御来完成理性的审美行为。
在以下五个具体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得到了切实的应用:1. 卡莉·雷利(Karly Riley)的作品《厕所产物》(ToiletProduct):这一作品含有一定量的交互性,即将观者I的一部分互动、反复看到,观者II继续描述、欣赏、品味,直至建立起一个种高度作者与观者之间的关系,达到趣味化的状态。
这一作品彰显出了经验主义美学思想中关于民主创作的核心理念。
2. 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斐尔:作为维多利亚时期领先英国艺术家之一,坚定消极地认为借鉴古代儒雅,推崇回归到民族艺术中,并坚持民族艺术的真实自然,既是民间工艺的展示,又是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示范,体现了经验主义美学的对真实自然的追求。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17 56)中,伯克从主体感觉上把崇高和美分别归属人的 两种本能:自我保存与社交,前者要维持个体生命的本 能,后者要维持种族生命的繁殖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愿望 及群居本能。
当庞然巨物威临渺小的个体,我们的心灵就会为它 们不可抗拒的力量所震慑所占有,就会失去正常的活动 与推理的能力,从而感到恐惧和痛苦,这就是崇高感的 第一步。伯克说,任何适于激发产生痛苦与危险的观念, 也就是说令人敬畏的东西,或者令人敬畏的事物,或者 以类似的恐怖方式起作用的,都是崇高的本源。比如朦 胧、模糊、空虚、黑暗、孤独以及形式上的粗犷不羁, 庞大的体积,宽阔的幅度,无法驾驭的威力等等,都属 于崇高感。问题是如果生命真的面临这些,产生的只会 是痛感。而崇高的对象却夹带着快感,原因在于这种危 险又必须不太紧迫或者受到缓和,与我们保持一定距离, 并不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安全,那么我们的感觉就不是可 怕,而是崇敬、惊叹和赞赏。这就是崇高感的真正内容: 它来自恐惧和痛苦的消除,来自痛感向快感的转变,它 是克服痛感之后取得的审美快感。
2、“效用说”与“同情说”
休谟关于美有一种说法,接近于苏格 拉底的效用说。这句话也出现在《论美与 丑》一节:如果我们考虑到,我们所赞赏 的动物的或其他对象的大部分的美是由方 便和效用的观念得来的,那么我们会毫不 迟疑地同意这个意见。休谟的例子是,在 一种动物方面产生体力的那个形体是美的, 而在另一种动物方面,则表示轻捷的形体 是美的;一所宫殿的式样和方便对它的美 来说,正像它的单纯的形状和外观同样是 必要的。
2、美和崇高的客观性质与根源
比例、合适、圆满等等都是关系性概念, 伯克否定它们的目的是要把美确立为对象的某 些性质。《论美和崇高两种观念的根源》的第 三部分第12节探讨“美的真正原因”,伯克 断言:美在更大程度上是人体通过感官的介入 而机械地作用于心灵的某种品质。这些品质是: 第一,体积较小;第二,表面光滑;第三,各 部分方向上有变化;第四,没有角状的部分, 各部分融为一体;第五,具有矫弱的体形,没 有与众不同的有力的外观;第六,颜色纯净、 鲜明,但不很浓烈、眩目;第七,如有刺眼的 颜色,也要有变化,最好是与其他颜色相混杂。
第三章大陆理性主义美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三)尊崇古典、摹仿古典。
文艺的基本任务是摹仿自然,摹仿自然的 最好办法即摹仿古典,因为古典即自然,摹仿 古人即摹仿自然。古典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就在于对自然的描写尽善尽美,抓到了普遍永 恒的人性。摹仿古典是获得表现自然的最好办 法。
(四)形式的规范与技巧的完美。
1、文艺题材体裁的规定:
悲剧写人的巨大不幸,激情冲突的痛 苦,属高雅体裁,以严肃的诗体加以表现; 喜剧、讽刺诗写日常生活中琐事和人的弱 点,属低级体裁,可以日常生活的散文化 的语言;田园诗写和平宁静的心绪和庄园 风景;哀歌写忧郁的爱情。总之,“诗体 各有其美”,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形 式。
第二节: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高度发 展,自然科学在牛顿的影响之下也有迅速的 进展。哲学在自然科学影响之下建立起一套 经验主义的思想体系。经验主义强调感性经 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否认有所谓先天的理 性观念,所以和大陆的理性主义是对立的。 在培根,霍布士和洛克诸人的手里,经验主 义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是由于片面地强 调感性经验,它或是停留在机械主义上面 (例如霍布士,洛克和傅克),或是流为感 觉主义,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例如巴克莱) 或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例如休谟)。
(二)他的哲学观点,“单子 论”和“前定和谐论”。
莱布尼兹
(三)他在认识论上反对洛克的“白板 说”而提出“先验说”说。他把认识分 为朦胧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而明晰的 认识又分为明确的认识和混乱的认识, 在他看来,审美趣味或鉴赏力实际上就 是一种混乱的认识,这种分类给美学带 来了重大的影响,启发了鲍姆嘉通,促 成了作为一门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学 科的诞生。
“十七世纪的文学界,各方面都体现了笛卡儿 连第一句话立从未写过的笛卡儿美学。”
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与“审美无利害”的起源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与“审美无利害”的起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20050401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与“审美无利害”的起源吕宏波摘要学术界一般将1750年鲍姆嘉登《美学》的发表看作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从此为感性创立了一个学科;同时认为康德最先提出了“审美无利害”,最早将审美从宗教和形而上学中独立出来。
因此德国古典美学成为追溯美学现代起源的几乎唯一的线索。
但从现代性的主体深层精神气质角度看来,不是美学学科的分化和创立而是“审美无利害”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审美态度的确立,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并且最早并非康德,而是在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家那里已经清晰看出这一思想了。
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单纯从德国理性派来研究美学的现代起源的观点,与理性派相对应的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本文主要梳理“审美无利害”思想的起源、发展及衍变过程。
在前现代,虽然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阿奎那等思想家那里存在着关于美善分离的思想,但关始终来源于对形上本体的模仿或神性的表现,他们无法从感性的此岸品格来规定审美,因此并不存在从主体自身出发的“审美无利害”的态度。
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派美学家夏夫兹博里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
他在上帝退场和理性自律兴起后将情感当作了道德的根据,为情感和感性史无前例的作用开辟了道路。
夏夫兹博里将这种情感称为“道德感”,是通过内在感官以直觉的方式获得的。
同时,他将审美也看作是通过“内感觉”实现的直觉快感。
在摆脱了形而上的束缚后,从主体出发的无利害的审美开始出现。
在夏夫兹博里的影响下,哈奇生、艾迪生、休谟、伯克等人也相继提出审美是无关利害的思想。
哈奇生认为美感和道德感一样是一种直觉,艾迪生认为美感主要是一种由视觉引起的“想像的快感”,休谟认为审美与同情相联,同时以趣味和想像取代了理性而成为美的根据,伯克明确将美与功用对立,也将审美的根据放在趣味和想像而非理性上。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弊端 。因此 , 研 究经验美学 , 重视美学研究 的经验方法和现实
西学东渐 的重要一支 。 8 O 年代 以来 , 在2 0 世纪 5 0 至6 0 年代 朱光潜 、 汝信等先生 的辉煌大著《 西方美学史 》 、 《 西方美学史
形态 , 对于我 国美学建设所存在 的问题具有纠偏作用 。
一
、
当代 中国 美 学的 学术 内涵 及研 究方 向
二 、英 国经 验主 义 美学 的特 征 及 其主 要 代表 和 思想
1 8世纪英 国经验主义美 学在西方美学史 上是一个承 前
首先须要解释“ 当代中国美学” 。按照本文的使用方式 ,
摘
要: 随着 中国当代美 学与 西方 美学的 日益 融合 , 受英 国经验主义 美学的影响 , 中国当代 美学 出现 了多维取 向、
多元建构 、 多面融合 的局 面。鉴 于在 中国当代 美学发展过程 中经验 主义美学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 , 从 而提 出重视 研
究经验美 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对我 国美学建设的意义。
学的终结得到了深入研Βιβλιοθήκη , 而英 国经验主义美学作为其中介
却被忽视 。 然而 , 英 国经验 主义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却 被2 0世纪西方美学 继承下来 , 对当代 中国美学也产生 了极大 的影响。 长期 以来 , 中国美学界把视野局限在古希腊 罗马美学 和德国古典 美学上 , 对经验美学予 以冷漠和忽视 。 这看似对于 非经典的对象 的忽略 , 深层的意识则是对美学 的经验方法的藐
第五章 经验主义美学
18世纪美学的兴起在此一时期已见端倪。经验主义哲学中有一些零星的美 学理论,虽不成系统,但对后来的美学仍有重要影响。培根把知识分为三 类:历史、诗歌和哲学,分别对应心灵的三种能力:记忆、想象和推理。
霍布斯同样把美放在经验主哲学体系中定义。在他看来,人有一种动物 运动或自觉运动,表现出来就是欲望;当一个对象在表面上看来能满足欲 望时,人们便称之为美,反之则为丑,因此美或丑总是与愉快或不愉快的 情感相关。
洛克根据观念论把美看做复杂观念的一种,称之为混杂情状:“美,就是 形相和颜色所配合成的,并且能引起观者的乐意来。”[ [英] 洛克:《人类 理解论》上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2页。]美被分解为 各个简单观念后,人们便可明了其性质和原因,反过来说,美是由简单观 念联结而成的复杂观念。这种观念联结论成为18世纪的美学主要的方法。
夏夫兹博里虽然把美感归入情感范畴,但他并不认为美感仅仅是一 种直接而单纯的快乐。在有限的情形中有些事物看起来是丑陋、扭 曲甚至可怕的,当我们从更大的整体来看时,它们与其他事物却处 于和谐的关系中。对自然和艺术作品的认识越广阔,我们就越能体 会到更丰富和深邃的美,可以说自然之中无物不美。要领会这种美, 只凭简单的直觉是不够的,还需要理性;但这理性不同于逻辑推理 能力,而是对蕴涵着生命力和神性精神的自然整体的把握能力。最 终来说,先天的直觉是美感的基础,但成熟的美感是我们在理性认 识之后感到的一种“陶醉”,夏夫兹博里称其为“理智的迷狂”。 所以,夏夫兹博里所说的审美能力是一种融会了感觉、情感和理性 的综合性能力,只是在最后表现为一种直觉。事实上这也成为18世 纪英国多数美学家的主张。
二、“内在感官”说
个体之间依靠什么纽带凝聚起来呢?夏夫兹博里认为是情 感。他并不否认人有自私的情感,但社交性情感无疑更为 有力,这种情感促使人们乐于相互交往,相互关怀。同时, 情感还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的主要能力。 从性质上说,一个行为只有以整体目的为动机才真正是善 的,由于这种动机不可见,所以便不能被感官所知觉,相 反,人们只有凭借先天的情感来对其判断,表现出对行为 的赞许或憎恶。夏夫兹博里也认为道德判断需要反省,但 反省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能力;凭借反省,原初的情感也 成为被评价的对象,并且生成新的情感。因此,情感判断 是双重的,既以外在形象为其对象,也以自我和他人内心 的情感为其对象。由于突出情感在人及其社会中的重要意 义,夏夫兹博里的哲学也被称为情感主义。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当危险或痛苦逼迫太近的时候,不可能引起任何欣喜,
而只有单纯的恐怖。
崇高的客观性质
对象的可怖性只是崇高的一个本源,只有对象的可怖性
与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人身安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 才能成为崇高的对象。 在体积方面是巨大的,在力量方面是无限的,表面上是 凸凹不平和奔放不羁的,色调是朦胧晦暗的,线条是径 直的。 模糊使事物显得可怕
美学思想 想象:
渐次衰退的感觉:等同于记忆 简单想象:将感受过的呈现出来 复合想象:把不同的记忆复合起来,人头马;把自己想 象成赫剌克勒斯或亚历山大 想象的序列(实际说的是人的思维):
思想迷走 受某种欲望和目的控制:求因(找东西);求果(预见,智
慧)。
想象力与判断力 想象力:看到类似点; 判断力:看出事物的差异与不同 判断力更重要:
休谟的美学思想
生平:1711-1776,爱丁堡。贵族家庭。3岁丧父,11岁进
爱丁堡大学,1732年,21岁就开始撰写他的主要哲学著作 《人性论》。1776年8月病逝。 基本思想:
我们的一切观念都来自感觉。 人的理性或研究的全部对象可分成两类:观念的关系:事实。 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面。 因果联系是一种习惯性联想。(归纳问题)
基本思想:
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首创者
自然状态:人类未进入社会之前所处的状态 自然人:首先要自保,人是自私自利、恐惧、贪婪、残暴无情,人对 人互相防范、敌对、争战不已,像狼和狼一样。 自然法:一是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 的利益,在必要时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 最坏的君主制也比自然状态和无政府状态要好。 订立社会契约成立国家;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转让的,托付的 国家的职责:抵御外侵;维护内部和平;保障通过合法的手段劳动致 富
大陆理性主义美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PPT精选文档
(四)美与善: 1、美指的是某种表面迹象预示其为善的事 物。 2、三种善: 预期希望方面的善,谓之美 效果方面的善,就像所欲求的目的那样,谓 之为令人高兴 手段方面的善,谓之有效,有利。
(五)笑:突然发现自己的优越 骤发的自荣(或译,突然的荣耀感)是 造成笑这种面相的激情,这种现象要不是由 于使自己高兴的某种本身骤发的动作造成的, 便是由于知道别人有什么缺陷,相比之下自 莱布尼兹 四、鲍姆嘉通
5
笛卡尔
一、笛卡尔
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科学家和数学家。
(一)他对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提 供了理性主义的方法。
(二)对艺术和美的态度,是从理 性主义出发的,但谈到具体的美学 问题时,并没有严格遵守理性主义, 他认为美就是愉快,美是审美客体 和审美主体之间的“同声相应”。
(四)谈到诗歌和音乐的感染力,突出 了艺术的直觉性,为后来的美学家所重 视。
16
四、鲍姆嘉通
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 — 1762),德国哲学家、 美学家。
(一)他的首要贡献是创立了美学这一学科。 鲍姆嘉通对于莱布尼兹的理性哲学进行进一
步的系统化。他发现人类心理活动既然分成知 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理性认识的有逻辑学, 研究意志的有伦理学,研究情感即相当于“混 乱的”感性认识的却一直还没有一门相应的科 学。于是他建议应设立一门这样的新科学,叫 做”埃斯特惕卡” (aesthetica)——感性学 (美学)。到了1750年他就正式用“埃斯特惕 卡”来称呼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美 学》。从此,美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就 诞生了。鲍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英国经验主义
英国经验主义(美是感性经验)一、总体把握(关键词)近代欧洲哲学按照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源泉或准则,而被划分为唯理论和经验论,在英国主要表现为经验论,经验论否认真理的先验性,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官知觉和经验。
没有经验就不可能产生知识,在方法论上重视归纳法。
主要集中在十七、十八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声,英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从经验主义哲学出发,抛弃了神学美学的观念,从美是上帝,过渡到美是感性经验,把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提出了美感、想象和审美趣味的问题,力图从主体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揭示审美意识的结构和特征,从而把握美的规律。
二、历史文化语境(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15世纪末期以来,罗马教会的腐败日趋严重,出售特赦券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
其中加尔文主义对英国影响较大:它提出信仰不是在于无知,而是在于认识,认为人人都可以从认识自己到认识上帝。
在基督教以外,西方世界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韦达在数学、基尔伯特在电磁学以及维萨留斯和哈维在医学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尤其是天文学的进步带来了人们在认识世界上的根本性变革,哥白尼、伽利略和布鲁诺对天文学的贡献从科学上推翻了罗马教会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动摇了人们对于传统观念的信仰,让人们在重新审视世界的时候,认识到理性和科学的伟大力量,这就打破了经院哲学的思辨模式,带来了哲学方法的革新。
人们开始用理性来解释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解释社会、人类和历史,这是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最紧密的一个时期,哲学的发展几乎与科学的发现同步。
而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对哲学家仍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培根、洛克、贝克莱等都接受基督教的基本理论。
具体到英国,在十六世纪夺取海上霸权后,成为西方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开始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启蒙运动由此发生。
在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进行了关荣革命,建立了内阁向议会负责的代议制。
为什么说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走向主观美学的开始
浅析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特点内容摘要: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西方美学从古代向近代转换中最早形成的美学思潮之一,它以鲜明的特点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互相并列、彼此对立,共同构成17、18世纪西方美学发展的主线,对启蒙运动美学产生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经验主义美学审美经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继承了以希腊美学为开端的西方古典美学传统,但又按照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发展了西方古典美学传统,不仅对传统美学命题和范畴做了新的阐释,而且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的美学问题,阐明了一系列的新的美学概念和范畴,以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将西方美学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并对近、现代西方美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方美学发展到近代,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由审美客体逐步向审美主体转变,对人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的研究开始上升到美学研究的主要地位。
这一趋向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而成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一大特点。
如果说,近代以前的西方哲学,总地说来是以本体论的问题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
那么,发展到近代,开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认识论问题变成了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
这种转变直接影响到美学的定位。
如果说,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前,美学属于本体论、存在学说的一部分,那么在近代,美学已不再是以前那种纯本体论学科,而已成为认识论的学科。
这正是近代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开始从审美客体向审美主体转变的哲学前提。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把审美经验或美感以及与之相关的感觉、想象、情感等问题的研究提到首要地位。
其研究成果中最具代表性、创新性的理论是“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这两种学说在美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的美学史家称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思潮为“‘内在感官’新学派”,有的西方美学研究者称18世纪美学发展阶段是“趣味的世纪”。
[3]可以说,这两种关于审美经验的理论,最集中地表现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理论原创性和独特贡献。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之所特别重视审美主体、审美经验的研究,还与经验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直接相关。
第五章 经验主义美学
美学转型
自夏夫兹博里始,美学在英国成为一门显学,哲学家们 纷纷努力阐明其提出的那种略显神秘的高雅境界,但他 们运用的方法却是经验主义的,所以18世纪的英国美学 可以说是夏夫兹博里的情感主义和经验主义融合的产物。 在这个世纪,可被称为美学家的作家多若繁星,较重要 的除了有本章论述的夏夫兹博里、休谟和博克外,还有 艾迪生、哈奇生、休谟、里德、杰拉德、博克、荷加斯、 吉姆斯勋爵(亦称亨利·霍姆)、艾利逊等。他们的美学 各有特色,却也有着大致相同的主题和方法。
最终,他概括出三种形式及相对应的三种美,即外在形 式的美、心灵的美和神性的美。
美的根源
“
这种美不仅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单纯形式的东西,而 且甚至能形成那种形成的形式。因为我们自己是塑 造物体的杰出建筑师,并能用手使一种无生命的物 体形成各种形式,然而那种甚至能够塑造心灵自身 的东西将那些由心灵所塑造的美都包含在自身当中, 因而也就是所有美的原则、根据和源泉。
夏夫兹博里虽然把美感归入情感范畴,但他并不认为美感仅仅是一 种直接而单纯的快乐。在有限的情形中有些事物看起来是丑陋、扭 曲甚至可怕的,当我们从更大的整体来看时,它们与其他事物却处 于和谐的关系中。对自然和艺术作品的认识越广阔,我们就越能体 会到更丰富和深邃的美,可以说自然之中无物不美。要领会这种美, 只凭简单的直觉是不够的,还需要理性;但这理性不同于逻辑推理 能力,而是对蕴涵着生命力和神性精神的自然整体的把握能力。最 终来说,先天的直觉是美感的基础,但成熟的美感是我们在理性认 识之后感到的一种“陶醉”,夏夫兹博里称其为“理智的迷狂”。 所以,夏夫兹博里所说的审美能力是一种融会了感觉、情感和理性 的综合性能力,只是在最后表现为一种直觉。事实上这也成为18世 纪英国多数美学家的主张。
夏夫兹博里的目的论的旨归明显在于道德,但也成为其美学的理论基 础。在目的论的视野中,自然世界不仅存在物质规律,而且也体现着 无形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灌注,物质才有了生命,表现出和谐的 形式。他在《道德家》一文中举例论证说,用一块蜡塑造一棵树,即 使其外形酷似,与一棵真实的树仍然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一棵活生生 的树各部分都围绕整体的生长繁衍而存在,也因这个目的而显出优美 的形式。所以,一棵树的本质不是材质和物理构造,而是自我维持和 繁衍的生命力。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作者:梁莫言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8期摘要:随着中国当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日益融合,受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出现了多维取向、多元建构、多面融合的局面。
鉴于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从而提出重视研究经验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对我国美学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经验主义美学;当代中国美学;英国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262-03回顾中国美学界的研究历程,我们发现,古希腊罗马美学作为西方古代美学的开端,德国古典美学作为西方古代美学的终结得到了深入研究,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作为其中介却被忽视。
然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却被20世纪西方美学继承下来,对当代中国美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美学界把视野局限在古希腊罗马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上,对经验美学予以冷漠和忽视。
这看似对于非经典的对象的忽略,深层的意识则是对美学的经验方法的藐视。
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思辨方法由于与中国古典美学关注的问题有了某种相似,从而使思辨美学对于中国学人更有亲和性。
这种研究态度导致了中国当代美学的抽象化,美学研究者们津津乐道于美的本质,对感性的生活本身的美却视而不见,致使美学对现实生活失语,造成了理论的某种滞后性的弊端。
因此,研究经验美学,重视美学研究的经验方法和现实形态,对于我国美学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纠偏作用。
一、当代中国美学的学术内涵及研究方向首先须要解释“当代中国美学”。
按照本文的使用方式,“当代中国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几乎同义;所谓“当代中国美学”,简言之,也就是当代中国学者研究出来的美学,此外并无他意或深意。
在这里,有必要先来解读“中国美学”的概念。
我们知道,美学是源自德国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20世纪初期才被引进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并形成了中国自己的美学传统。
第三章 大陆理性主义美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二)论优美
1、美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主要与“社会交往” 的情欲相关。 两性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观念是由 “爱”引起的,是美感产生基础。人们喜欢美, 并从美的观照中获得美感,是由于人们生来就 有一种维系种族生命的生殖欲,以及两性相互 交往的本能要求。动物并不凭美去选择异性, 而人爱异性固然以异性为先决条件,但也是因 为“美”,这种“复合的情欲”,叫做爱,美 感就是爱所引起的快感。 更一般的社会交往——其他三种社会情欲 (同情、模仿、竞争心)
课前音乐欣赏
第三章 欧陆理性主义美学和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第一节:欧陆理性主义美学 第二节: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第一节 欧陆理性主义美学
17世纪到18世纪,欧洲大陆盛行理性主义哲学。 理性的统治地位在哲学方面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儿。 笛卡儿为哲学由于忽视数学的推理方法而长期萎靡 不振,感到十分惊奇。而且,对他来说,无论什么 观念,如果不借助他通过自身的直觉而发现的那种 自我证明强使他的理性所接受,如果不是从各种公 理和各种基本的、必然的事实中通过严格的逻辑联 系推论出来,那他就决意不承认这样的观念是正确 的。 “十七世纪的文学界,各方面都体现了笛卡儿 连第一句话立从未写过的笛卡儿美学。”
(二)他的哲学观点,“单子 论”和“前定和谐论”。
莱布尼兹
(三)他在认识论上反对洛克的“白板 说”而提出“先验说”说。他把认识分 为朦胧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而明晰的 认识又分为明确的认识和混乱的认识, 在他看来,审美趣味或鉴赏力实际上就 是一种混乱的认识,这种分类给美学带 来了重大的影响,启发了鲍姆嘉通,促 成了作为一门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学 科的诞生。
霍布斯
(二)想象力与判断力 1、想象力:看到类似点(求同) 2、判断力:看出事物的差异与不同 (辨异) 3、判断力更重要:有判断而无想象可 以成为智慧;有想象而无判断则不能。 (三)诗要逼真才美 我不同意那些认为诗的美就在于虚 构离奇的人。因为正如真实对历史的是 应有的约束,逼真对于诗的自由也是应 有的约束。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意大利:维柯
17、18世纪英国的经验论美学
历史背景 主要代表人物: 培根(1561-1626) 霍布斯(1588-1679) 洛克(1632-1704) 夏夫兹博里(1671-1713) 哈奇生(1670-1733) 休谟(1711-1776) 伯克(1729-1797) 经验论哲学的主要特征: 知识的来源是经验;归纳法,实验法 经验论美学的主要问题:对审美心理的研究 休谟的美学思想 伯克论崇高与美
洛克
洛克(1632-1704) 基本思想: 人的知识来自感觉、经验,反对“天赋观念”论。 白板说。 美学思想 观念的联想(Association of Ideas) 巧智(Wit)与判断力
巧智主要见于观念的撮合(类似于想象);判断力则见于仔细分 辨差别极微的观念
用实用和功利的态度看诗和艺术 劝父母不要让儿童学诗,“把他们的诗才压抑下去,使它窒 息”“因为在诗神的领域里,很少有人发现金矿银矿”。
美学思想: 人的知解力: 人类知解力:记忆、想象、理智 人类学术:历史、诗、哲学 想象: 复现的想象(记忆) 创造的想象(联想、分想) 诗是“虚构的历史” 比历史中的行动和事件更伟大、更英勇 结局比现实更符合伦理的要求(善和正义的胜利) 更多的错综复杂和更多的意外 简评:诗与历史(现实)的关系问题 艺术靠“巧智”(felicity,独具匠心),而非机械的规则 宙克西斯用五个美女合成朱诺是很愚蠢的 巧智:类似中国所讲的“无法之法”,是一种“进乎技矣”的东西,熟 能生巧的“巧”。 绘画不能表现“秀雅合度的动作” 也就是说绘画不能表现“时间性”的内容。
假如美底主要部分果真是在美的动作中的话,
那就无怪乎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反而倍增其可爱 了。“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 ,因为年轻的人, 如果我们不特意宽容,把他们底青年也认为是 补其美观之不足者,是没有一个可以保有其美 好的 。美有如夏日的水果,易于腐烂,难于持 久;并且就其大部分说来,美使人有放荡的青 年时代,愧悔的老年时代;可是,无疑地,假 如美落在人身上落的得当的话,它是使美德更 为光辉,而恶德更加赧颜的。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
美学研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张玉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关键词: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审美趣味摘 要:随着哲学研究的重心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移,心理学分析也就逐步深入,因而美学中有关主体的各方面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审美趣味的问题就成了18世纪整个欧洲美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之一,几乎与美的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这一点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成熟的代表人物那里表现得成为突出。
休谟和博克对此都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深入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5)05-0528-03On aesthetic delight by the british empirical aestheticsZNAN G Yu-neng(College of Chinese L anguage and L iter atur e,Centr al China N or mal Univer sity,Wuhan 430079,China)Key words:Britain;Empir ical A esthetics;aesthetic delightAbstract:Along with t he tr ansitio n o f the focus of philosophy research fro m onto logy to epistemolo gy,psycholog-ical analysis g radually penetrates.T herefore,the problems around subjects beco me more and morepr ominent and aesthetic delight was the central concept o f the18th centur y aesthetic r esearch in Europe,w hich was almost as important as the concept of beauty itself.Both Hume and Burke made compar at ively deep analysis of it.审美趣味是人们对审美对象的爱好、兴趣和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形线之所以最美,在于它灵活生动, 蛇形线之所以最美,在于它灵活生动, 之所以最美 灵活生动 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符合六条法则中 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 最重要的两条,既是适应人的目的, 适应人的目的 最重要的两条,既是适应人的目的,使人的 眼睛得到满足,使想象得到自由; 眼睛得到满足,使想象得到自由;又具有无 多样性 限多样性;其次是因为蛇形线的多少是判断 对象美的高低程度的标志,证据是人体 人体较之 对象美的高低程度的标志,证据是人体较之 其他物体具有更多的由蛇形线组成的部分, 其他物体具有更多的由蛇形线组成的部分, 如骨骼、肌肉、皮肤等等, 如骨骼、肌肉、皮肤等等,女性形体具有的 蛇形线多于男性形体, 蛇形线多于男性形体,所以女性形体比男性 形体美。 形体美。
休谟关于美还有另一种说法,他在《 休谟关于美还有另一种说法,他在《人性 第二卷第5节又说, 论》第二卷第5节又说,一个以其房屋或大厦 向我们夸耀的人,除了其他事情外, 向我们夸耀的人,除了其他事情外,总要特别 舒适, 指出房间的舒适 它们的位置的优点。 指出房间的舒适,它们的位置的优点。显然美 的主要部分就在于这些特点, 的主要部分就在于这些特点,一看到舒适就使 人快乐,舒适就是一种美。 人快乐,舒适就是一种美。 舒适在什么方式下给人以快乐呢?确实, 舒适在什么方式下给人以快乐呢?确实, 这与我们的利益没有任何关系, 这与我们的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它之所以使我 们快乐,必然是由于感情的传达, 们快乐,必然是由于感情的传达,由于我们对 房主的同情 我们借想象力体会到他的利益, 同情, 房主的同情,我们借想象力体会到他的利益, 并感觉到那些对象自然地使他产生的那种快乐。 并感觉到那些对象自然地使他产生的那种快乐。 这似乎又说明美感并不一定要涉及自身直接的 效用。 效用。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一、荷加斯的美学思想 二、休谟的美学思想 三、博克的美学思想
一、荷加斯的美学思想
1、经验的方法 2、美的基本规则 3、蛇形线最美
1、经验的方法
荷加斯是一位画家, 荷加斯是一位画家,他从自己的 经验出发写了 美的分析》 出发写了《 经验出发写了《美的分析》(171 一书,意在提供一把确定的、 2)一书,意在提供一把确定的、绝 对的、非道德性的钥匙, 对的、非道德性的钥匙,揭示美的秘 他强调,必须采用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来 密。他强调,必须采用观察的方法来 寻找美的原因,这就是“ 寻找美的原因,这就是“用自己的眼 睛进行观察” 而不是“ 睛进行观察”,而不是“草率地效法 诱人的范例”或以“先入为主的偏见” 诱人的范例”或以“先入为主的偏见” 来观察。 来观察。
二、休谟的美学思想
1、经验美学的典型代表 2、“效用说”与“同情说” 效用说” 同情说” 3、审美趣味的标准
1、经验美学的典型代表
休谟( Hume,1711—1776 1776) 休谟(David Hume,1711 1776)的 美学是其庞大的“人性科学”的一部分。 美学是其庞大的“人性科学”的一部分。 他把经验主义的感觉论推到极端, 他把经验主义的感觉论推到极端,以感觉 经验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在知识论上, 经验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在知识论上,休 谟不承认有普遍必然的知识,走向怀疑论 谟不承认有普遍必然的知识,走向怀疑论 不可知论,动摇了近代理性知识的大厦。 和不可知论,动摇了近代理性知识的大厦。 休谟尊重经验常识, 休谟尊重经验常识,对美学和文艺问题比 较关注, 较关注,他指责亚里士多德之后的批评家 们对美学问题议论甚多而成就较小, 们对美学问题议论甚多而成就较小,原因 在于没有用“哲学的精密性”来指导审美 在于没有用“哲学的精密性”来指导审美 趣味,而他本人所要做的,就是把其感觉 趣味,而他本人所要做的,就是把其感觉 论的知识论推到美学中来 推到美学中来。 人性论》 论的知识论推到美学中来。在《人性论》 论怀疑派》一文中, 和《论怀疑派》一文中,他都较多论述了 美的问题。 美的问题。
效用说” 2、“效用说”与“同情 说”
休谟关于美还有一种说法, 休谟关于美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苏格 拉底的效用说。这句话也出现在《论美与 拉底的效用说。这句话也出现在《 效用说 一节:如果我们考虑到, 丑》一节:如果我们考虑到,我们所赞赏 的动物的或其他对象的大部分的美是由方 的动物的或其他对象的大部分的美是由方 效用的观念得来的 的观念得来的, 便和效用的观念得来的,那么我们会毫不 迟疑地同意这个意见。休谟的例子是, 迟疑地同意这个意见。休谟的例子是,在 一种动物方面产生体力的那个形体是美的, 产生体力的那个形体是美的 一种动物方面产生体力的那个形体是美的, 而在另一种动物方面,则表示轻捷 轻捷的形体 而在另一种动物方面,则表示轻捷的形体 是美的;一所宫殿的式样和方便对它的美 是美的;一所宫殿的式样和方便对它的美 宫殿的式样和方便 来说, 来说,正像它的单纯的形状和外观同样是 必要的。 必要的。
《人性论》第二卷第一章“论美与丑” 人性论》第二卷第一章“论美与丑” 中也否认美是一种实在的东西, 中也否认美是一种实在的东西,他说 美是一些部分的那样一种秩序和结构 秩序和结构, “美是一些部分的那样一种秩序和结构, 它们由于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 它们由于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或是由 于习惯、或是由于爱好, 于习惯、或是由于爱好,适于使灵魂发 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 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并构 成美与丑的全部差异, 成美与丑的全部差异,丑的自然倾向乃 是产生不快。因此, 是产生不快。因此,快乐和痛苦不但是 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 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 的本质。 美即美感,美感即快感。 的本质。”美即美感,美感即快感。它 的实际发生过程是: 的实际发生过程是:对象的某种性质引 起人的快感, 起人的快感,这快感引起人对对象作出 美的评价。 美的评价。
休谟立足于经验主体, 休谟立足于经验主体,认为美不是对象的 属性,而是外物的某种形状在人心中产生的效 属性,而是外物的某种形状在人心中产生的效 果,但他并不如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是主观论 论怀疑派》 者。《论怀疑派》中注意到欧几里德曾充分说 明了圆的每一种性质, 明了圆的每一种性质,但他没有在任何命题中 说到圆的美。休谟认为, 说到圆的美。休谟认为,这是因为美本来就不 是圆的一种性质,它不在圆周线上任何一部分, 是圆的一种性质,它不在圆周线上任何一部分, 而只是圆周线在人心上产生的效果, 而只是圆周线在人心上产生的效果,是人心的 特殊构造使它可以感受这种情感。 特殊构造使它可以感受这种情感。所以如果要 在圆周线上去找美, 在圆周线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 都是白费力气。事物本身无所谓美不美, 理,都是白费力气。事物本身无所谓美不美, 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与主体构成的那种 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与主体构成的那种 关系。 关系。
3、蛇形线最美
荷加斯考察了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 造型艺术的线条特征,根据自己的观察, 造型艺术的线条特征,根据自己的观察, 认为对象是由一个紧密联系的线条组成 所以分析物体的美, 的“壳”,所以分析物体的美,就是分 析物体的形式的美, 析物体的形式的美,也就是分析它所组 成的线条美。组成物体的线条有直线 直线、 成的线条美。组成物体的线条有直线、 曲线、波状线、蛇形线等 相对而言, 曲线、波状线、蛇形线等。相对而言, 波状线与蛇形线可以称为美的线条 可以称为美的线条, 波状线与蛇形线可以称为美的线条,而 又以蛇形线最美 蛇形线最美。 又以蛇形线最美。
智
齿
纸 扎 灵 屋
3、审美趣味的标准
趣味即是审美趣味、审美鉴赏力。 趣味即是审美趣味、审美鉴赏力。休 审美趣味 谟否认美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 谟否认美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否定美 的客观性: 的客观性: “美并不是事物自身的一种 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不同人 的心灵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 的心灵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 另一个பைடு நூலகம்可能觉得美。 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要想寻求实在 要想寻求实在 的美或实在的丑, 的美或实在的丑,就像要确定实在的甜与 实在的苦一样,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探讨。 实在的苦一样,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探讨。”
“同情”(sympathy)在西文里原义并不 同情” sympathy) 同情 等于“怜悯” 而是设身处地分享旁人的情感 等于“怜悯”,而是设身处地分享旁人的情感 乃至分享旁物的被人假想为有的情感或活动。 乃至分享旁物的被人假想为有的情感或活动。 现代一般美学家把它叫做“同情的想象” 现代一般美学家把它叫做“同情的想象”。以 后我们还会看到, 同情说”在博克, 后我们还会看到,“同情说”在博克,康德以 及许多其他美学家的思想里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及许多其他美学家的思想里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立普斯一派的 移情” 一派的“ 谷鲁斯一派的 一派的“ 立普斯一派的“移情”说和谷鲁斯一派的“内 摹仿” 实际上都只是“同情说”的变种。 摹仿”说实际上都只是“同情说”的变种。休 谟所提的“同情说”着重美的社会性或道德性 美的社会性或道德性, 谟所提的“同情说”着重美的社会性或道德性, 可以看作一种健康的观点。它有力地打击了形 可以看作一种健康的观点。它有力地打击了形 式美的传统观点。 式美的传统观点。
2、美的基本规则
美的基本规则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 美的基本规则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 杂和尺寸” 它们都参与了美的创造,互相补充, 杂和尺寸”,它们都参与了美的创造,互相补充,互 相制约。其中“适应” 相制约。其中“适应”指物体的各部分与整体目的相 符合,也即形式符合目的。它之成为首要规则, 符合,也即形式符合目的。它之成为首要规则,在于 只有它才能决定物体的大小体积及各部分比例; 只有它才能决定物体的大小体积及各部分比例;“多 指物体纹样的变化,因为人的感觉喜欢变化, 样”指物体纹样的变化,因为人的感觉喜欢变化,只 是这些变化是有组织、有秩序的,而非杂乱无章; 是这些变化是有组织、有秩序的,而非杂乱无章; 统一”指物体各部分的统一、整齐与对称; 单纯” “统一”指物体各部分的统一、整齐与对称;“单纯” 也就是鲜明,它与多样性结合起来,提高多样性给予 也就是鲜明,它与多样性结合起来, 人的快感; 复杂”意味着困难,可以满足人追求、 人的快感;“复杂”意味着困难,可以满足人追求、 探索的天性,符合人的目的; 尺寸” 探索的天性,符合人的目的;“尺寸”指物体量的大 他倾向于大,这样才使优美增添雄伟, 小,他倾向于大,这样才使优美增添雄伟,但要避免 过大,否则会变成笨掘、沉重、可笑。 过大,否则会变成笨掘、沉重、可笑。六条原则其实 造型艺术形式美的法则,最重要的是多样 适应。 多样与 是造型艺术形式美的法则,最重要的是多样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