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阅读题
语文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专项训练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_________(2)及日中则如盘孟及:_____________2.联系短文内容,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谓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小儿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作答)4.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我明白(),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智:聪明,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聪明”。
②雨(yù):下雨。
③父(fǔ):老人。
1.“其家甚智其子”中的“其”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家甚智其子”中的“甚”的意思是:__________。
小古文阅读练习题六年级
小古文阅读练习题六年级小古文是指古代的短篇文学作品,字数较少,内容通常深含哲理或者寓意。
通过阅读小古文,可以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以下是一些小古文阅读练习题,供六年级学生进行练习。
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有回报。
这就好像播种一样,只有仔细地培育,耐心地等待,才会有丰收的果实。
问题:请简述鲁迅的这句名言的含义。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曾经说过的,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取得进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问题:请问这句名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逍遥游》,讲述了庄子在逍遥游的过程中,感叹世界的繁忙和自己内心的平和。
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放下烦恼,心境就会变得宽广,生活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问题:请简述庄子在《逍遥游》中想要表达的思想。
4.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的结尾,宝玉看到一个梦,梦中的情节和他现实中的遭遇非常相似,于是他在梦中悟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
问题:请问这个梦对宝玉有什么样的启示?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史记》中记载了许多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伯夷列传》,讲述了伯夷与叔齐的兄弟之间的故事。
伯夷与叔齐因忠诚、正直而被称为“贤人”,他们对人民负责,没有被权力腐蚀,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问题:请问伯夷与叔齐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这些小古文阅读练习题,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表达能力。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 马之千里者D. 蚓无爪牙之利答案:B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二、填空题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三、阅读理解6. 阅读以下古文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段话中“说”的意思是什么?答案:高兴、愉快(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快乐、高兴(3)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答案: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和个人修养的思想。
四、翻译题7. 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
五、简答题8.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主要表现在他不顾个人安危,承担起辅佐刘备儿子刘禅的重任,以及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出征北伐,体现了他对刘备遗志的坚守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六、写作题9.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创作)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小古文阅读训练
小古文阅读训练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苦读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8、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1.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 戏:玩耍。
解析:“戏于庭”表示在庭院里玩耍,“戏”在这里是玩耍的意思。
- 皆:都。
解析:“众皆弃去”意思是众人都离开了,“皆”表示都。
- 持:拿。
解析:“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着石头击打瓮,“持”就是拿的意思。
- 句子翻译。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大水缸,失足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解析:“群儿”指一群儿童,“戏于庭”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群儿于庭戏”,“登瓮”是爬上瓮,“没”是淹没。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缸,缸里的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解析:“持石”拿着石头,“击瓮破之”击打水缸使它破了,“迸”是涌出的意思,“得活”得以活命。
2. 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案:主要写了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时,一个孩子失足掉进瓮里,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救出孩子的事。
解析:文章开篇描述了孩子玩耍时的危险场景,接着重点写司马光的救人行为,通过对比其他孩子的“弃去”,突出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从司马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解析:司马光在众人都惊慌离开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用石头砸破瓮来救人,这种冷静和智慧是值得学习的。
1.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解释下列字词。
- 株:树桩。
解析:“田中有株”,田地里有树桩,“株”在这里指树桩。
- 走:跑。
解析:“兔走触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古文中“走”常表示跑的意思。
- 释:放下。
解析:“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守着树桩,“释”为放下。
- 冀:希望。
解析:“冀复得兔”,希望再得到兔子,“冀”是希望的意思。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 小古文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古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江苏省淮安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9分)勤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量入为出,凑少成多。
唯勤能补拙,省俭可养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戒奢以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注释】修身:修养身心。
)1.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3分)2.请写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4分) ( )—( ) ( ) —( )3.“唯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3分)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3分)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5.结合注释,写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意思。
(3分)6.请再写出一句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3分)二、【江苏省宿迁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6分)父子性刚有父子俱①性刚不肯让人者。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②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③挺立良久④。
父寻至⑤见之⑥,谓⑦子曰:“汝姑⑧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选自明代冯梦龙《广笑府》)【注释】①俱:都。
②市:买。
③遂:于是。
④良久:很久。
⑤至:到。
⑥之:指他儿子与人相对而站这件事。
⑦谓:对……说。
⑧姑:暂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6分)值.一人对面而来:待我与他对立..在此: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5分)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分)三、【浙江省金华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28分)后羿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①、凿齿②、九婴③、大风④、封豨⑤、修蛇⑥,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
五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6篇
五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6篇1.狐假虎威一只老虎想要吃掉所有的动物,遇到了一只狐狸。
狐狸说:“你不能吃我!上天让我成为百兽之王,如果你吃了我,就是违背上天的命令。
你不相信我,我先走,你跟在我后面看看其他动物见到我会不会逃跑。
”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话,跟着狐狸走。
其他动物看到狐狸都逃跑了,老虎以为它们都害怕自己,其实它们是害怕狐狸。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虎求百兽而食之(求)2)天帝使我长百兽(长)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B.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3.“兽见之皆走”,是因为狐狸的声望和地位高,其他动物都听从它的命令。
4.这个故事包含的一个成语是“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借助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
2.买椟还珠有一个楚国人把自己的珠子放在XXX的木兰盒里,用香料、珠宝和羽毛装饰盒子。
XXX买了这个盒子,拆开后发现里面只有木兰盒,没有珠子。
这个楚国人虽然成功地卖掉了盒子,但是并不是一个好的珠子商人。
阅读训练:1.《韩非子》是时期的(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为木兰之柜(为)2)此可谓善卖椟矣(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楚国人把自己的珠子卖给了XXX。
)2)XXX买其椟而还其珠。
(XXX买了楚国人的盒子,但里面没有珠子。
)4.“买椟还珠”在本文中的意思是错误地评估了情况,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后来才发现错误。
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人们犯了错误,后来才发现并想要纠正。
3.XXX买履一个XXX想要买鞋,他先测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鞋放在椅子上。
到了市场,他忘记带着测量的尺子。
当他买到鞋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测量。
于是他回去拿尺子,但是市场已经结束了,他再也没有找到那双鞋了。
别人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他回答:“我相信测量的结果,而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
小古文阅读(解析版)
小古文阅读(解析版)一、文言文阅读(共68 分)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③佣:雇佣。
④大学:大学问家。
1. 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______)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A.匡衡/勤学/而无烛B.衡/乃穿壁/引/其光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3.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_______(用原句回答)。
“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
【答案】1. (1). B(2). A 2. A3. (1). 匡衡(2). 以书映光而读之(3). 凿壁偷光(4). 囊萤映雪【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或句子的意思。
(1)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来理解字的意思。
“邻居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
逮:到,及。
故选:B。
(2)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的意思: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
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节奏划分。
A.“匡衡勤学而无烛”的意思是: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故:“匡衡/勤学/而无烛”停顿正确。
B.“衡乃穿壁引其光”的意思是: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古文阅读(含答案)姓名:班级: .班级: 姓名:楚王好细腰(分值:10分 时间:10分钟)昔xī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xié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lí黑hēi之色。
(选自《墨子·兼爱中》)昔: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在位11年)。
好(h ào):喜欢。
士:大臣。
故:所以。
之:的。
皆:都。
以:用,用来。
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 ī)年:一周年。
“期”表示一年(月)。
黧(l 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色:面色;脸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楚灵王好士细腰( );(2)以一饭为节( )(3)胁息然后带( );(4)比期年( )2、给下列居中的“故” 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a 、故意b 、所以,因此c 、原因,缘由。
d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1)无缘无故( );(2)故人西辞黄鹤楼( )(3)明知故犯( );(4)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译:姓名:班级:望梅止渴(分值:10分时间:10分钟)魏武行役①(yì),失②汲③(jí)道,军④皆(jiē)渴,乃⑤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⑥(ráo)子⑦,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⑧之,口皆出水,乘⑨此得及⑩前源。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2分)(1)前有大梅林,饶子();(2)乘此得及前源()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魏武行役,失汲道。
译:3、“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原意是。
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五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日:“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
②诵:背诵。
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渲(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母方织( )其母引刀裂其织(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何为中止?。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的道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③遽____________④求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甚么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三)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训练三)一、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⑥胡⑦不早问,致余⑦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本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叱骂。
⑥汝:你。
⑦胡:为叱。
⑦余:我。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叱选正确的说明。
(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A.优点多的。
B.表示称赞。
C.爱好。
D.常容易(叱生某事)。
(2)索.笔疾书()A.寻叱。
B.大绳子。
C.讨要。
D.单独。
(3)执.所书问日()A.坚持。
B.拿着。
C.捉住。
D.凭证、单据。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A.该责怪的是张丞相,他把自己的错误归结给别人。
B.该责怪侄儿,他在抄之前应先看一遍,不认识的字及时请教张丞相。
5.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林琴南敬师闽县林琴南孝廉纾①(shū)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②(jí)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脩③之礼?”即呼备④,赍(jī)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五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6篇
五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1.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虎也。
——《战国策》注释:1.假:借。
2.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
长,担任首领。
3.走:跑,逃跑。
4.然:对的。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虎求百兽而食之()(2)天帝使我长百兽()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老虎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一起走。
B.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C.老虎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D.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一起走。
3.“兽见之皆走”,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4.这个故事包含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2.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注释:1.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2.柜:盒子。
3.桂椒:肉桂及山椒,这里指高级香料。
4.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5.辑:通“缉”。
6.椟:盒子。
7. 鬻:卖。
阅读训练:1.《韩非子》是时期的(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为木兰之柜()(2)此可谓善卖椟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买椟还珠”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3.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注释:1.履:鞋。
2.度(duo)用尺子量。
3.置:放置,搁在。
4.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 公欣然曰然:样子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 )A.期待B.期望 C.一起 D.约定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A.当时B.时候 C.时间 D.时期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 )A.理睬B.顾虑 C.回头看 D.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
”的正确翻译是(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
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B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B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小古文阅读题《韩娥善歌》及答案
小古文阅读题《韩娥善歌》及答案昔韩娥东①之齐,匮(kuì) ②粮,过雍( yōng)门③,鬻(yù)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俪( lì) 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⑧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jù) ⑨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长幼,喜跃抃(biàn) 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⑪”。
乃厚⑫赂⑬发⑭之。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鬻歌:卖唱。
⑤俪: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⑦逆旅:客栈。
⑧曼声:拖长声调。
⑨遽:立刻,匆忙。
⑩抃:拍掌,两手相击。
⑪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⑫厚:很多。
⑬赂:赠送财物。
⑭发:送走,打发走。
1.(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去(已经)B.既去(离开)C.忘向之悲也(方向)D.左右以其人弗去(没有)(2)“韩娥善歌”中“善”的意思是( )A.善良。
B.善于,擅长。
C.熟悉。
D.赞许。
2.解释“一里长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这句话的意思。
3.“韩娥善歌”这个故事说明( )。
A.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
B.像韩娥这样会唱歌的人很少。
C.真正的艺术家,应当努力追求技艺的精湛。
D.人民大众应该懂得欣赏像韩娥这样的善歌之人。
4.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歌,余音竟能绕梁三日。
联系以下资料的内容,写下你的感受。
资料:本故事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汤问》,与本故事相关的成语有: [余音绕梁] 绕梁:环绕屋梁。
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寻味。
【绕梁三日]歌声美妙动听,令人久久回味。
答案:1.(1)C (2)B2.韩娥的热情演唱,引得整个乡里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忘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B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B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楚将)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通“嘱”,交给)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 (《战国策·楚策》)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求:寻找②信:说话真实③走:跑④地方:土地方圆⑤其实:他们实际⑥犹:如同2.把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归为一类(可归为四类)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求百兽而食之C.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D.故遂与之行E.兽见之皆走 F.今王之地方五千里G.而专属之昭奚恤 H.其实畏王之甲兵也I.犹百兽之畏虎也第一类(相当于“它”“他”,作代词)有: D第二类(相当于“它们”“他们”,代词)有: BEG第三类(相当于“的”,助词)有: FH第四类(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不译,助词)有: ACI 3.这则寓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D )A.讽刺楚宣王看事情愚蠢。
B.讽刺楚宣王上了昭奚恤的当。
C.说明要有强大军队的原因。
D.说明北方国家怕昭奚恤的原因。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果诚何如译文:果真怎么样(何如:怎么样)②虎以为然译文:老虎认为它说的对(然:对)③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译文:天帝让我做百兽的首领,现在您要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长,首领;是,这)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为,相当于“于”)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坐,犯罪)?’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诣,到)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zhǐ,枳树,果实酸苦)。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有“恐怕”“大概”之意)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熙”通“戏”)也,寡人反取病焉。
” ——(《晏子春秋》)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习辞:善于辞令②方:将要③固:本来④徒:只是⑤其实:它们的果实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用,介词)②为其来也(他,代词)③橘生淮南则为橘(那么,连词)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在,介词)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D,转折)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假设)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并列)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过王而行译文:经过大王面前行走(过,经过)②所以然者何?译文: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表原因)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圣人不是可以跟他嬉戏的,我反而自取羞辱啊。
(所与熙,跟他嬉戏的人;反,反而)练习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即敌一人,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1.上面文言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分别是人名:项籍(项羽)、项梁、项燕、王翦、秦始皇地名:下相、项、会稽、浙江、吴中2.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妄,胡乱)A.又不竟学竟:完毕。
B.毋妄言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皆已惮籍矣惮:畏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写在括号内)(1)其季父项梁(他的,代词)(2)梁父即楚将项燕(就是,副词帮助判断)(3)项梁怒之(他,代词)(4)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副词)(5)略知其意(其中的,代词)(6)梁以此奇籍(因为,介词)(7)虽吴中子弟(即使,连词)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终于学完了兵法,不合文意)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来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2)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写名姓就行了(3)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4)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练习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驱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gòu,拉开弓)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符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介,铠甲;胄,头盔)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入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使动)A.上自劳军自:亲自 B.军士吏被甲被:披C.锐兵刃锐:锋利 D.曩者霸上曩:以前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亚夫为将军,军细柳(担任)已而之细柳(到,动词)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被动)称善者久之(音节衬词)A.两个“为”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B.两个“为”不同,两个“之”相同。
C.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彀弓弩,持满持满:把弓拉满。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按辔:控着缰绳。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车:将身子俯在车前横木上表示敬意。
D.皇帝敬劳将军敬劳:恭敬地慰问。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的一组是( B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将军之诏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⑥皇帝敬劳将军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作者没写周亚夫如何冲锋陷阵,也没有写他军事方面的卓识宏论,只是描写在匈奴大举入边的情况下,细柳营的一级战备状态,便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治军作风。
B.汉文帝在大敌当前,布置好防务后,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未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C.周亚夫下令开营门,天子车马才进入军营而慢行,文帝派人向周亚夫道歉致敬。
D.文章结尾既是汉文帝劳军后的结论,也是对周亚夫的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帝之口,不仅有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读者对周亚夫形象的认识。
6.翻译下列语句。
(1)天子先驱至译文: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2)成礼而去译文:完成礼仪就离开了(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译文: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