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19.20课.doc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19.20课.doc](https://img.taocdn.com/s3/m/dc587255f7ec4afe04a1dfb3.png)
19、查道挂钱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背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淳厚:淳朴厚道。
犯:冒犯。
较:比较。
务宽恕:力求做到宽恕。
按部:巡视所管辖的地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原文: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性淳厚,有犯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翻译:查首,字湛然,是歙州休宁人。
查道天性淳朴厚道,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计较,所到之处,总是宽厚待人。
他曾经处出巡视自己的管辖的地方,路边枣子长得很好,随从摘了一些献给他,他算好了那些枣子的价钱,将钱挂在树后才离去。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20、专心一志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
(个别、小组、集体读等)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2、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县:遥远、很长。
服:从事。
参:配合成三。
涂:道路。
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
原文:今使涂之人伏木为学,专心一致,思索孰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
朝读经典好学三喻教案周萍
![朝读经典好学三喻教案周萍](https://img.taocdn.com/s3/m/d75f0abe81c758f5f61f67db.png)
课题
好学三喻
备课教师
周萍
教学
目的
1理解意思
2能够背诵
教学
准备
图片,相关故事
教
学
过
程
一、简介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注释。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意思“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作业设ຫໍສະໝຸດ 计背诵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解了意思,知道了要从小好好学习;再进行诵读,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翻译: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
2、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的意思“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意思“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
4、补充。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
三、理解诵读。
板书设计
好学三喻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8a2d4402768e9951e738bb.png)
15、君子之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初步理解文意。
2、懂得待人友善,做人讲诚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通假字“见”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16、律己爱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初步理解文意。
2、能够做到严于律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
(个别、小组、集体读等)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2、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出:出仕,出任官职。
关:密切相关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1、正确、流利、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互相比一比谁是背诵小能手。
自背、互相背、比赛背等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写一小段感想。
17、敦品励行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
2、懂得做人要砥砺德行,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看插图导入新课。
二.初读经典。
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查学生。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
四年级诵读教案范文
![四年级诵读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024f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0.png)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增加学生对中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语感。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选取合适的课文,例如《初夏》,《梦想的花园》等。
2.准备课文的听力材料。
3.PPT或课件,用于呈现课文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师生一起读一段简短的课文,学生模仿跟读。
步骤二:听、说、读(15分钟)1.让学生先听一遍课文的录音,注意跟读语音语调。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模仿跟读。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音,选择几个学生进行课文的展示。
步骤三:分角色诵读(20分钟)1.将课文分成若干段,每一段由不同的学生诵读。
2.每个学生要有自己饰演的角色,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适当加入一些动作表演。
3.学生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变化,进行诵读。
步骤四:情感表达(20分钟)1.教师可以选择情感丰富的课文段落,让学生通过诵读来表达情感。
2.学生可以通过改变语调、语音、语速等方式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3.学生可结合表情、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步骤五:合作评价(10分钟)1.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帮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意见。
2.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诵读课通过分角色诵读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相互评价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4b45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b.png)
四年级科学《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 学生了解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本和实验用的安全镊子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引入
通过引入经典诵读活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并重点介绍本课的研究目标。
2. 知识讲解
1. 讲解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2. 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 实验操作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4. 总结评价
请学生围绕本节课的研究目标进行小结和评价,并为下节课作功课。
四、板书设计
- 固体的定义、性质及其类型。
- 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引入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但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
在引入和讲解环节,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四年级第三、六单元朝读经典
![四年级第三、六单元朝读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a147ad173169a4517723a350.png)
11、人能群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人心齐,泰山移,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
1、呼乐学口号。
2、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文章大意。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3、预设评价。
4、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教师巡视辅导。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做课中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句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
(3)同桌间说说课文大意。
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却能让牛和马听从使唤,为什么呢?回答是:人能组成社会群体,可是牛马却不能这样。
(4)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指名全班交流。
(5)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学习“你知道吗”里面的《阿豺折箭》。
2、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3、背诵课文。
4、终极评价。
5、再呼乐学口号,结束本节课。
12、敬业乐群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意思。
知道乐群是一种交际能力,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无论小成、大成,都要做到敬业乐群,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乐群是一种交际能力,有利于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
1、呼乐学口号。
2、激情导入。
3、简介《礼记学记》。
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1、出示自学目标。
2、出示自学提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3、预设评价。
4、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回辅导。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做课中操。
2、检查自学情况。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783f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6.png)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学习孝道、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2. 《三字经》选段:学习古代常识、历史故事、道德观念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百家姓》选段:学习姓氏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千字文》选段: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二十四孝》选段:学习孝道故事,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朝读经典,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经典作品中,感受作品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情况。
2.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情况,如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 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操的陶冶情况。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了解孝道、尊敬师长等美德。
2. 第二周:《三字经》选段学习,掌握古代常识、历史故事等。
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学习,了解姓氏文化。
4. 第四周:《千字文》选段学习,提高汉字书写和理解能力。
5. 第五周:《二十四孝》选段学习,学习孝道故事。
七、教学活动1. 晨读时间:安排每天晨读时间,让学生朗读经典作品。
2. 课堂讲解:对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语句。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3f2426bec0975f565e29c.png)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 o c(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5、君子之道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背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通假字“见”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原文: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翻译:君子的言行准则包括如下四个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
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从内心表现到行为上的。
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体现在行为上的,是无比的谦恭:出自口中的那些言语,是非常的典雅。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16、律己爱民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
(个别、小组、集体读等)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朝读经典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1f1a8543323968001c929b.png)
朝读经典教案2016秋三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 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 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中华源2、九州同3、人文兴4、立诚信5、谨守时6、恕之道三、教学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1. 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 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 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必读书目1、《语文经典读本》2、《爱的教育》3、《稻草人》4、《宝葫芦的秘密》(二)选读书目1、杨红樱系列2、《周恩来》3、《雷锋的故事》4、《岳飞传》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6、《中国节日故事》7、《中华美德故事》1、始祖神话、作者简介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
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
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
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扌专tu <n :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四年级[朝读经典]第三单元
![四年级[朝读经典]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fa75f6f3169a4517623a338.png)
四年级[朝读经典]第三单元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学生读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第三单元乐合群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古人格外重视与他人的交往,比如,在学习之初就要考察学生是否敬业乐群;重视人际交往中的君子、小人之辩,主张“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等,注重团结,讲求和谐而不是原则。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很有指导意义。
11、人能群(1)《荀子.王制篇》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必不能群也。
注释:选自《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标题为编者所加。
群,聚集。
文意: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却能让牛和马听从使唤,为什么呢?回答是:人能组成社会群体,可是牛马却不能这样。
中心思想:人心齐,泰山移。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12、敬业乐群《礼记.学记》(1)选自《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标题为编者所加。
敬业乐群:专心于学业,乐于与朋友相处。
(2)离经辨志:阅读经典、进行断句,理解古人的立意。
离,断绝。
这里指断句。
辨,明察。
(3)论学:论说学问的是非。
(4)知类通达:懂的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并能进行类推。
(5)强立:遇事不困惑。
(6)不反:不违背老师的教诲。
文意: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
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
中心思想:乐群,不仅仅是一种交际能力,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无论小成、大成,都要做到敬业乐群,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和谐相处。
13、君子之交(1) (一)《论语.卫灵公》君子矜(2)而不争,群而不党(3)。
(二)《论语.为政》君子周(4)而不比(5),小人比而不周。
(三)《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6),小人同而不和。
朝读经典教案表样(四年级邓)
![朝读经典教案表样(四年级邓)](https://img.taocdn.com/s3/m/20c49309bceb19e8b8f6baa7.png)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爱民利民 授课人 邓小华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背诵以及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孝文帝的爱民利民思想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2、板书课题。读课 题,释意。3、作者介绍。 二、初读诗文,自主预习 1、读诗文,画出生字 新词。2、检测预习,疏通生字词 。3、小组汇报 三、再读诗文,掌握诗意 。1、自己读,读流利 2、同桌互读 3、和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4、和 同桌说说自己对本文的理解。5、师归纳、总结 四、感悟文情,尝试背诵 1、 按节奏有感情读文。2、思考本文表达的情感。3、尝试背诵。五、复述本文大 意,体会本文的爱民利民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四年级信息技术《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信息技术《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a20c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3.png)
四年级信息技术《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目标- 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爱好。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选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材料。
- 准备课堂所需的音响设备。
- 打印诵读材料,每个学生至少需要一份。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听或读经典故事。
-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阅读过的经典故事,并向他们征求相关的意见和想法。
2. 介绍经典诵读活动(10分钟)- 向学生解释经典诵读的定义和重要性。
- 分享一些经典诵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选材和分组(5分钟)- 从多个经典故事中选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诵读材料。
-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 - 5人。
4. 组织诵读活动(2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诵读材料并分配给组员。
- 学生在小组内练诵读,并互相帮助提高发音和语感。
-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添加适当的动作或表情以增添趣味。
5. 分享和评价(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在全班面前表演他们的诵读。
-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赞赏,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6.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诵读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 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朝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努力。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诵读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参考材料- 经典儿童故事集- 名人传记- 儿童诗歌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图书馆或阅读活动。
- 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诵读演出。
小学四年级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四年级经典诵读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0735b384868762caaed5bf.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四年级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一: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四年级四年级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主题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四、活动内容1、参加人员:全体同学。
2、诵读内容:《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道德经》前20章。
五、活动的时间及形式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后,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
(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
朝读经典教案.5-8课
![朝读经典教案.5-8课](https://img.taocdn.com/s3/m/0227ccfe6294dd88d1d26b0c.png)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 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 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5、孔子论言行
一、孔子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 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 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 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 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 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后世对孔子 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 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 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 “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 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 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二、课文讲解: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文意:古人做学问全力以赴,年轻力 壮时付出努力,到了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 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完全理解书中 的深刻道理必须身体力行。
三、知识拓展: 纸上谈兵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他从小饱读 兵 书,擅于谈论用兵之道, 连他的父亲也驳不倒他。即便如此,赵奢 仍然认为儿子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带兵打 仗的真本事。 后来,赵括当上了赵国的将军,与秦 国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展开激 战。秦将白起布置好埋伏,并故意打了几 场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 将其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方,又派兵将赵 军切成两段,同时彻底断掉赵军粮草。 断粮草四十多天后,纸上谈兵的赵括 亲自上阵,被秦军射杀。赵军打败。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fb289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7.png)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朝读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周:《三字经》选段2.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4. 第四周:《千字文》选段5. 第五周:《论语》选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寓意。
2. 难点:品味经典语句,体会其中哲理。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学生跟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讲解解读: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理解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运用经典语句进行创意表达,如写作、绘画等。
五、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朝读经典课程,共计5周。
2. 每节课时:40分钟。
3. 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教学节奏,保证学生充分参与。
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当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 朗读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节奏和表达能力。
3.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资源:1. 经典文本:打印或准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经典文本。
2. 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经典文本的朗读录音。
4. 作业本:用于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学习《三字经》选段,了解其背景和文化意义。
2.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选段,引导学生实践其中的道德规范。
3. 第三周:学习《百家姓》选段,增进学生对姓氏文化的认识。
4. 第四周:学习《千字文》选段,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感受。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e06f7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6.png)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朝读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使其能熟练朗读,理解文意,背诵重点句子。
2. 《弟子规》选段:使其能熟练朗读,理解文意,背诵重点句子。
3. 《百家姓》选段:使其能熟练朗读,理解文意,背诵重点句子。
4. 古诗词选读:使其能熟练朗读,理解诗意,背诵重点诗词。
5. 经典故事讲解:使其能理解故事内涵,学会讲述故事,体会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理解经典文本,背诵重点句子,讲述经典故事。
2. 教学难点:经典文本的语言理解,诗词意境的感悟,故事道德观念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朗读、讲解,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讲述能力。
4. 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三字经》选段学习与讲解。
2.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与讲解。
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学习与讲解。
4. 第四周:古诗词选读学习与讲解。
5. 第五周:经典故事讲解与分享。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流利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经典文本背诵和讲述测试,检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经典文本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古诗词选集等。
2. 教学辅助材料:故事课件、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b1ba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5.png)
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篇:4年级朝读经典教案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税司浼仁恰把锷衬埂钡闹匾颍治蟀氩糠中础坝蜗蓝薄熬枨肮选钡挠⒂滦形骱昧似痰妗?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君子之道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背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通假字“见”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原文: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翻译:君子的言行准则包括如下四个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
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从内心表现到行为上的。
存在于内
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体现在行为上的,是无比的谦恭:出自口中的那些言语,是非常的典雅。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
16、律己爱民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
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
(个别、小组、集体读等)
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2、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出:出仕,出任官职。
关:密切相关
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
原文: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翻译: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在出任官职的时候,其效果就能体现在事业成就上;心里要想着爱护百姓,一举一动都要与治理之道密切相关。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正确、流利、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互相比一比谁是背诵小能手。
自背、互相背、比赛背等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写一小段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