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理论构建与研究设计
第三讲 理论构建与研究设计
第27页
2020/5/9
研究设计
• 研究设计是开展某个课题研究所需要遵循的一个框架或计划,是 调研的计划和结构,用于得到研究问题的回答。包括研究人员为 解决某一问题所制定的数据收集、分析与结果解释的计划和构想。
第三讲 理论构建与研究设计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理论、对理论进行检验或发展已有理论。
然而,比起学术研究中的其他方面(如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等), 学者们对于如何建立理论的讨论相对少得多,而且比较零散。
但是,权威的管理学杂志把对理论贡献的程度作为对实证性论文进 行评审的一个最重要标准。
第1页
2020/5/9
– 不同年龄、性别等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 因果关系研究—找出管理决策与市场效果的因果关系
– 读者对现在报纸的题目与空间编排有什么意见(反应)?
第29页
2020/5/9
探索性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结论性 研究设计
横截面设计
描述性研究 纵向设计
因果关系 研究
一次性横 截面设计
重复性横 截面设计
尝试性结论,进一步的探 索研究或结论性研究紧随 其后
预先提出特定的假设,操纵一个或多个
清楚地定义所需要的 自变量
第13页
2020/5/9
操作性定义
• 操作性定义,是对变量的操作性加以的说明,即,此研究变量在 此研究中是如何测量的。
• 操作性定义,是具有明确的、特定的测试标准的陈述,必须要有 实证的参考物。
学术写作中的理论框架构建和研究模型
学术写作中的理论框架构建和研究模型学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活动,它是研究人员向学术界传达自己的观点、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
在进行学术写作时,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是构建整个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学术写作中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研究模型的设计。
一、理论框架构建理论框架是研究文章的基础,它为研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构建理论框架需要以下步骤: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明确研究目的可以帮助研究者聚焦研究内容,而明确研究问题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2. 文献综述:在构建理论框架之前,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理论框架和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熟悉前人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理论观点,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提供参考。
3. 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选择理论框架时,应考虑其与研究问题的契合程度、理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 定义关键概念和变量: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明确关键概念和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化方式。
清晰的概念定义和变量操作化有助于后续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5. 建立理论模型: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建立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是理论框架在具体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问题,并提供研究假设的支持。
二、研究模型设计研究模型是研究过程中用来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框架。
在设计研究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 变量的选择:研究模型中的变量应该与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密切相关。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对它们进行定义和操作化。
2. 变量间关系的设定:在研究模型中,研究者需要设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研究者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设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3. 控制变量的考虑:在研究模型设计中,研究者需要考虑控制变量的问题。
控制变量是指对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外的其他变量进行控制,以排除其对变量关系的干扰。
理论构建
理论构建(theory construction)泛指提出或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科学理论是像数学理论那样由公理、定理和推理构成及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命题等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低层命题都可以依据严格的逻辑推理从高层命题中推演得到。
有些社会科学家以“理论”这一名词来表示不同的内容,如学说、流派、学科基本概念或思想史等等。
科学意义上的理论构建,侧重于通过经验研究,以可验证的方式对某类社会现象作出系统性的解释。
理论的形式理论包括4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和形式。
社会学理论以抽象的概念或变量指称社会事实。
概念或变量之间的联结构成理论陈述,说明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或因果顺序依据理论陈述的不同方式,可将理论区分为4种基本形式。
思辨理论侧重探讨抽象的哲学问题,如社会的本性是什么?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社会学理论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它常常对社会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综合,构造出新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分类理论目的是建立社会的类型学,如社会行动类型、文化类型、权威类型等等,然后利用这些基本概念将社会分解,以便把所有社会现象和事物都归入一定的分类中,它试图通过发展一个紧密相联的类别体系对社会作出系统的解释。
命题形式理论特点是建立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命题等级系统。
它可以分为公理理论、中层理论和经验概括3种类型。
公理理论试图象数学理论那样通过严密的逻辑演绎,从公理中推演出一层层的理论陈述(定理),最下层的命题可对经验事实作出直接解释。
公理理论要求对概念和变量加以精确定义,并严格控制理论体系之外的所有可能产生的变量,这在社会学中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理论的构建中很少采用。
运用较广的命题理论是形式理论,它的目的是先建立高度抽象的理论命题,然后通过不太严格的逻辑演绎和经验演绎推导出某些经验命题。
形式理论常常要附加一些假定和条件语句,以便有效地解释某一范围或某一层面的社会现象,所以又称中层理论。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是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推动学术进展、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包括理论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等。
一、理论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理论分析是指对已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的过程,旨在理清理论的内涵、形式与逻辑,并通过分析找出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理论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梳理理论基础:理论分析首先需要了解所研究的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梳理其来源、发展历程等,从而明确理论的起源和核心思想。
2. 推导逻辑结构:通过推导理论的逻辑结构,分析理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理论主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理论的主要命题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理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理论的普适性和适用性。
4. 评估理论的实证效果: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理论的实证效果进行评估,检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理论建构是指在已有理论基础上,通过整合、扩展、修正等方式创造新的理论框架或模型的过程。
下面是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1. 问题意识与研究动机:理论建构的前提是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研究动机的明确,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并确定建构的理论对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能力。
2. 确定建构的理论框架或模型:建构前需要明确理论的范畴和结构,确定建构的理论框架或模型,包括理论的核心概念、主要命题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3. 整合既有理论:在进行理论建构时,需要整合既有的相关理论,将不同理论的有益成分融合到新的理论框架或模型中,使新的理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4. 扩展与修正: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对理论进行扩展和修正,使之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 验证与应用:建构完新的理论后,需要进行理论验证和应用。
理论构建的概念
理论构建的概念理论构建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和逻辑关系,通过梳理和归纳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证研究,构建出新的概念或理论体系的过程。
通过理论构建,能够提高对研究对象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
在进行理论构建时,研究者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研究者需要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了解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对既有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和思考,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空白或矛盾之处。
接下来,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理论范式或思维框架,来指导理论构建的过程。
这个选择通常是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以及相关学科的特点来确定的。
例如,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构建通常会参考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范式和方法,而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构建则往往会依据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理论框架。
在进行理论构建时,研究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他们可以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者可以提出新的假设、提炼出新的概念或发展出新的理论模型。
在理论构建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注重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
新提出的概念或理论需要与现有的理论框架相衔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和自洽的理论体系。
研究者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证数据的验证来检验和修正已构建的理论。
只有经过反复检验、修正和完善,理论才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
理论构建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构建时,常常需要凭借自己的思考和洞察力,提出新的观点或见解。
他们可能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跨地域的案例和跨时代的数据,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资源。
理论构建对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构建,研究者可以对已有理论进行扩展、修正或重组,进而帮助学科理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同时,理论构建也能够挖掘和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促使学科从静止状态向前发展。
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
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引言理论建构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过程之一,它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归纳与创新,构建与解释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原理。
本文将介绍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并阐述如何运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理论建构的原理理论建构的原理是指指导理论建构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们是理论建构过程的指导性准则。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理论建构原理。
归纳与演绎原理归纳是指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事物间的普遍规律和规律性模式。
演绎是指根据已有的理论和规律,推导出新的假设和理论。
理论建构过程中,归纳与演绎是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
综合与特殊原理综合是指将具体的事实和观察结果进行整合与概括,形成更为一般的理论模型或框架。
特殊是指对个别情况和特殊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验证或修正已有理论。
综合与特殊相结合,推动理论的健康发展和修正。
指导实践与实证原理理论建构应该具有指导实践的目的,它要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理论建构还应该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和修正,以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理论建构的方法理论建构的方法是指在理论建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它们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灵活选择和应用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理论建构方法。
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掌握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把握已有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局限性。
文献综述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领域的理论脉络,为理论建构提供参考。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验证或修正已有的理论,并生成新的理论。
实证研究法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手段获得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来验证和解释现象。
模型构建法模型构建法是理论建构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现象,为现象提供预测和解释的理论框架。
模型构建法可以采用数学模型、逻辑模型和实证模型等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不同的理论、观点或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和对比,从中发现共同点和差异点,为理论建构提供实证和验证。
理论构建的方法与技巧
理论构建的方法与技巧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中,理论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理论构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象,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理论构建并非一项容易的任务,需要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来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理论构建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对科研工作者在理论构建方面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1. 系统性文献综述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以了解已有的相关研究和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避免重复劳动,为理论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领域和关键词: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关键词,以便有针对性地搜索相关文献;•检索文献:利用学术搜索引擎或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包括期刊文章、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筛选文献: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保留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阅读和分析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了解各篇文献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总结和归纳:根据阅读和分析的结果,总结已有的理论框架,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为理论构建提供切入点。
2. 归纳与演绎理论构建一般可以采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
归纳是从具体的观察事实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或原则,而演绎是从已有的理论框架中推导出具体的应用或实例。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在理论构建中可以结合使用。
在进行归纳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收集具体的观察事实:通过实证研究、实地观察或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具体的观察事实;•归纳总结:从收集到的观察事实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或原则,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检验和修正:对初步建立的理论框架进行检验和修正,比较其与已有的理论框架或实证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在进行演绎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已有的理论框架:在进行演绎时,首先需要确定已有的理论框架,作为推导的基础;•推导具体应用或实例:根据已有的理论框架,推导出具体的应用或实例;•验证和验证:对已推导出的具体应用或实例进行验证和验证,确保其符合已有的理论框架。
毕业论文中的理论构建与研究模型
毕业论文中的理论构建与研究模型在毕业论文中,理论构建和研究模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理论构建是指基于理论框架和相关研究,对研究问题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的过程。
而研究模型则是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变量间的联系和作用关系,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研究框架。
本文将重点讨论毕业论文中理论构建与研究模型的设计和应用。
一、理论构建1.1 研究背景与现状在理论构建阶段,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通过文献综述和调研,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理清所研究问题的依据和研究现状。
在研究背景与现状部分,可以从问题的重要性、存在的研究空白以及前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阐述。
1.2 理论框架的选择在明确研究背景与现状后,需要选择适当的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构建。
理论框架是指研究中所采用的理论体系或概念框架,用于解释、预测和解决研究问题。
选择理论框架应该基于其与研究问题的契合程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
在选择理论框架时,可以参考前人研究中所采用的框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行构建或修正已有的理论框架。
1.3 理论假设和概念界定在理论构建中,需要明确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和概念界定。
理论假设是指基于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提出的研究假设,用于确定研究的关键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概念界定则是对关键概念进行明确和定义,以便于研究的操作化和可测量性。
在理论假设和概念界定部分,可以借鉴已有研究中的假设和概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假设和界定。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2.1 研究变量与测量指标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需要将理论假设转化为可操作的研究变量,并选择相应的测量指标。
研究变量是指用于描述和解释现象的概念和指标,而测量指标则是对变量进行度量的具体方法和标准。
在研究变量与测量指标部分,应该明确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等,并具体描述其测量方式和指标。
2.2 变量间关系与假设在理论构建和变量测量之后,需要明确变量间的关系和假设。
通过回顾理论框架和前人研究,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关系。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建构和研究假设构建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建构和研究假设构建引言:学术论文是学者们进行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理论建构和研究假设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学术论文中理论建构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假设的构建方法。
一、理论建构的重要性理论建构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它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框架和理论基础。
通过理论建构,研究者能够将自己的研究问题与已有的理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理论建构不仅能够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还能够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广提供支持。
在进行理论建构时,研究者可以参考已有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扩展或修正,以适应自己的研究问题。
同时,研究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全新的理论框架。
无论是改进已有理论还是提出新的理论,理论建构都需要经过充分的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假设的构建方法研究假设是学术论文中的核心内容,它是对研究问题的预测或假设。
研究假设的构建需要基于理论建构,并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来确定。
1. 研究目的的明确在构建研究假设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可以是解决某个实际问题、验证某个理论或发现新的现象。
明确研究目的有助于研究者确定研究假设的方向和内容。
2. 基于理论建构研究假设的构建需要基于理论建构。
研究者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找到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并将其运用到研究假设的构建中。
理论的选择需要考虑其适用性和可验证性,以确保研究假设的科学性。
3. 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假设的构建还需要考虑研究方法。
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假设的要求不同,因此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建构,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4. 研究假设的具体表述研究假设的具体表述需要清晰、具体和可测量。
研究者应该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研究假设,并明确假设中的变量和关系。
研究假设的具体表述有助于研究者在实际研究中进行操作和验证。
基础理论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基础理论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和知识进步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基础理论构建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基础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法创新的实用建议。
一、基础理论构建的重要性基础理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它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框架和思路。
通过构建基础理论,研究者可以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基础理论的构建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物理学领域,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为现代物理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理论构建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知识结构。
研究者应该深入研究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并不断进行验证和修正。
此外,基础理论的构建也需要研究者具备创新和探索精神,勇于挑战现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创新的必要性研究方法的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创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者才能更好地获取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可靠和准确的结论。
研究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方法创新需要研究者具备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此外,研究者还应该关注跨学科的融合和交流,借鉴其他学科中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而推动自身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基础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法创新的实践建议1. 深入学习基础理论:研究者应该深入学习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2. 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研究者应该广泛阅读和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并整理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 提出新的理论框架:研究者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并进行验证和修正。
4. 关注前沿研究方法:研究者应该关注学术领域中的前沿研究方法和技术,借鉴并创新这些方法。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在任何一项研究中,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都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理论框架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向,而研究假设则是对研究问题的推测性陈述。
本文将探讨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应用。
一、理论框架的定义和作用理论框架是指基于已有理论体系的一种组织形式,用于解释研究现象。
它提供了研究的出发点和指导方向,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研究现象。
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提供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理论框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问题的界定: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问题的范畴和边界,确定研究的关键要素和变量。
2. 研究假设的提出:理论框架常常与研究假设相结合,通过理论观点和推测性陈述,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预期结果。
3. 数据收集和分析:理论框架可以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指导。
通过理论框架,研究者可以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技术,以验证或支持理论的假设。
二、研究假设的定义和分类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的陈述或假设性的陈述。
它是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础,用于预测研究结果。
研究假设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因果性假设:因果性假设认为某个变量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这种假设通常是定量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证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关联性假设:关联性假设认为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但不能确定其因果性。
这种假设通常出现在观察研究中,通过统计分析关联性来推断变量之间的关系。
3. 描述性假设:描述性假设是对研究现象的描述性陈述,不涉及因果关系和关联性。
这种假设通常用于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的建立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的建立需要研究者进行充分的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回顾: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者可以了解当前已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确定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框架。
2. 理论分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进行理论分析,对已有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从中提取核心概念和变量。
基础理论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基础理论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基础理论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介绍基础理论构建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一、基础理论的构建基础理论可以被理解为科学研究的基石,是研究工作的根基。
构建基础理论是学术界的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为具体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还可以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构建基础理论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讨,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
基础理论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研究者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积累才能够取得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相应领域的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在研究基础上做出新的贡献。
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实验验证和观察实践,以验证理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基础理论的构建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基础理论框架,才能够为学科的深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因此,学者们应当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的构建工作,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科的理论体系,为学术研究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更丰富的研究手段。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推动学术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研究方法的创新需要研究者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能够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问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论。
同时,还需要结合前沿技术和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和优化研究方法,确保研究工作符合时代潮流和发展需求。
研究方法的创新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为学术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研究方法的创新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积极与其他领域的学者进行合作,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学科之间的互补和融合。
总而言之,基础理论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推动学术研究进步的重要动力。
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基础理论,不断提升研究方法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学术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理论构建的逻辑框架设计
理论构建的逻辑框架设计1. 引言理论构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构建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理论构建的过程和关键要素,设计了一个逻辑框架,旨在帮助研究者和从业者构建科学且有价值的理论。
2. 理论构建的基本概念2.1 理论构建的定义理论构建是指研究者基于现有的观察、实证数据或其他理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推理和实证检验,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概念框架,以解释和预测现象、问题或行为的过程。
2.2 理论构建的意义理论构建有助于深入理解现象,并能提供思考和行动的指导。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问题的本质,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2.3 理论构建的特点理论构建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过程。
它需要研究者进行理论的提出、验证和修正,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框架。
同时,理论构建也需要合理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以提高理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3. 理论构建的逻辑框架设计3.1 研究问题的定义理论构建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界限,能够指导理论构建的整个过程。
3.2 理论背景的梳理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理论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已有理论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
3.3 理论观点的构建理论构建的核心是构建理论观点。
理论观点是对研究领域中一个或多个问题的解释或解决方案的主张。
构建理论观点需要结合理论背景、研究问题和已有的实证数据,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检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3.4 理论模型的建立理论模型是理论观点的具体表达和表达方式。
它通过各种概念和关系的定义和连接来描述和解释问题的本质和过程。
3.5 理论验证的设计理论验证是理论构建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设计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检验和验证理论观点和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6 理论修正的反思理论修正是理论构建的关键环节。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摘要理论构建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基于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为研究者提供理论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文将深入探讨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包括概念的提炼、假设的建立、模型的构建、验证和修正等环节,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理论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效果和质量。
1. 引言理论构建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供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还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然而,理论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基于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推理和分析。
本文将从概念的提炼、假设的建立、模型的构建、验证和修正等环节探讨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2. 概念的提炼理论构建的第一步是概念的提炼。
概念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它提供了问题描述和分析的基础。
概念的提炼有三个关键步骤:观察、分类和归纳。
首先,研究者需要通过观察实际问题的现象和行为,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然后,将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
最后,基于共性和差异进行归纳,提炼出概念。
概念的提炼需要结合实际问题的特点和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确保概念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假设的建立概念的提炼为理论构建提供了基本素材,但仅仅有概念还不足以解释问题和推导结论。
因此,理论构建需要基于假设进行推理和分析。
假设是对概念和实际问题之间关系的猜测或预测,它提供了理论构建的逻辑基础。
建立假设需要充分考虑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和实际问题的特点。
研究者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从而支持假设的建立。
假设的建立是理论构建的关键一步,它直接影响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模型的构建假设的建立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模型是对现实问题或理论构建的抽象和简化,它能够描述问题的关键特征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构建模型需要明确变量的定义和度量方法,确定关系的形式和强度。
理论构建
理论构建(theory construction)泛指提出或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科学理论是像数学理论那样由公理、定理和推理构成及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命题等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低层命题都可以依据严格的逻辑推理从高层命题中推演得到。
有些社会科学家以“理论”这一名词来表示不同的内容,如学说、流派、学科基本概念或思想史等等。
科学意义上的理论构建,侧重于通过经验研究,以可验证的方式对某类社会现象作出系统性的解释。
理论的形式理论包括4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和形式。
社会学理论以抽象的概念或变量指称社会事实。
概念或变量之间的联结构成理论陈述,说明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或因果顺序依据理论陈述的不同方式,可将理论区分为4种基本形式。
思辨理论侧重探讨抽象的哲学问题,如社会的本性是什么?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社会学理论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它常常对社会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综合,构造出新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分类理论目的是建立社会的类型学,如社会行动类型、文化类型、权威类型等等,然后利用这些基本概念将社会分解,以便把所有社会现象和事物都归入一定的分类中,它试图通过发展一个紧密相联的类别体系对社会作出系统的解释。
命题形式理论特点是建立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命题等级系统。
它可以分为公理理论、中层理论和经验概括3种类型。
公理理论试图象数学理论那样通过严密的逻辑演绎,从公理中推演出一层层的理论陈述(定理),最下层的命题可对经验事实作出直接解释。
公理理论要求对概念和变量加以精确定义,并严格控制理论体系之外的所有可能产生的变量,这在社会学中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理论的构建中很少采用。
运用较广的命题理论是形式理论,它的目的是先建立高度抽象的理论命题,然后通过不太严格的逻辑演绎和经验演绎推导出某些经验命题。
形式理论常常要附加一些假定和条件语句,以便有效地解释某一范围或某一层面的社会现象,所以又称中层理论。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第三章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论的概念及其层次,掌握理论的构成要素,懂得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论的构成要素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和理解社会世界。
这种认识和理解离不开经验研究,但只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我们才能提炼认识,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解释我们周围的社会事物。
在本章中,我们将从介绍社会研究中的理论概念开始,第二节讨论理论的构成要素,第三节对理论建构的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节社会科学理论概述单个的经验研究结果在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需要的是—种建立在更为广阔的基础上、同时也更为系统的知识。
缺乏这种知识,社会研究的眼光就会被局限在研究者所分析的特定现象和问题上。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各种科学的理论和规律在具体的经验研究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一、理论的概念理论(theory)是一个有着广泛含义的概念。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学科中,理论的概念具有十分不同的内涵。
在社会研究中,“理论”的含义也与在其他场合出现的理论有所不同。
因而,有必要对“理论”的含义略作说明,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更好地将理论与社会研究联系起来。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理论”一词的定义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学者强调理论的不同方面,因而给出的定义也不同。
有的学者比较强调理论是一组命题。
比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默顿认为,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联并能推导出实验一致性的一组命题”。
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也认为:“理论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另一些学者则主要把理论看成对经验现象的解释性陈述。
比如美国社会学家巴比认为:“理论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
”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也认为:理论“是一个提出观念的过程,这些观念使得我们能够解释事件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
第3章 理论建构
“理论是一系列连贯的一般性命题,其作用是预测和理
解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供求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等等);理论 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相关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
4
理论的特征
理论来源于实践经验
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所以,理论可以定义为:理论是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
16
变量
变量指具有可测性(measurable)的概
念,其属性在幅度上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 可加以度量,如工作满意度、劳动生产率 等。度量的前提是能够观测,可度量性亦 视作可观测性。显然,有些概念和名词不 具备可度量性,如悲伤,幸福等。
17
变量
变量( variables )和属性( attributes )的概念密不可
25
变量类型
③调节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变量可称之为调节变 量,或称为控制变量。自变量往往和调节变量同时存 在并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例如,增加生产现场的技术 指导力度(自变量)则劳动生产率(因变量)将提高, 但这种影响大小视作业的技术复杂程度(即调节变量) 而定。在变量分析中,调节变量作为一种状态或条件 存在,它的属性不发生变化。
23
变量类型
①自变量视为影响或决定因变量的变量,是因变 量发生变化的前提和原因。在变量分析中自变 量的属性值将不受其他变量影响而独立给定。 如产品质量和工人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受教育 程度愈高,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愈高,受教育程 度是自变量。
24
变量类型
②因变量是由其他变量引起变化或决定的变量,它 对自变量的变化作出响应,上述产品质量便是因 变量。一个变量在某种情况下可作为自变量处理, 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作为因变量处理。例如上面 作为因变量的产品质量,如在分析产品销售额时 它就成为自变量。一般说来,因变量即研究者企 图解释或探索其属性变化原因的变量,而对于自 变量本身,研究者通常不予以深究。
第3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构建
模型理论——通常由经验概括而来。社会领域中的大部分模
型是依靠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经验变量的因果分析而 建立的。
7
第三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
1 概念
概念是理论构建的基础,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 概念是一种指称,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 概念在形式上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的,因而概念也被 定义为“表达某种思想的字或符号”; 概念具有不同的抽象层次; 概念是由名词、抽象定义、经验内涵三部分组成。名词是 对同类事物或现象的概括;抽象定义界定出这些事物或现 象的范围和主要特征;经验内涵是由名词所指示的那部分 事物或现象,它在经验层次上与名词和抽象定义相对应。
11
第三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
3 命题 所谓命题,是指把两个以上的概念或变量关联起来的陈 述,或者说是反映现象之间关系的陈述。命题是思维的 基本单位。 命题的类型见下表:
命题类型 如何形成的 可否直接检验
公理(公设) 由定义或假定而为真 不可 定理 经验概括 假设 由公理演绎而来 来自经验资料 来自演绎或经验 有些可以,有些不可 可以 可以
三、社会科学理论构建的过程
第三步,理论修正与发展。
28
13
第三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三、社会科学理论构建的过程
1 科学研究的逻辑
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过程,可用W.华莱士总结 出的“科学研究循环图”来表示(见下页)。
14
15
第三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三、社会科学理论构建的过程
2 归纳式理论构建 归纳法及其特征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推演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归纳法的主要特征
17
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
标题: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一种普遍化的框架摘要: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构建框架,用于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
我们将通过解析学术研究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观察、解释和理论),来阐述如何建立和评估理论。
我们还将讨论理论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引言理论构建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系统的思考和推理,将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具有解释力的概念模型。
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理解科学方法、理论概念、实证研究和模型验证等多个方面。
二、理论构建的框架1.观察:理论构建的基础是观察。
研究者需要收集数据,以了解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观察需要精确、客观和系统化,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解释:观察到的现象需要被解释。
解释是建立理论的关键步骤,它需要对现象进行分类、命名、描述和解释其因果关系。
3.理论:理论是对观察到的现象的系统化理解。
它需要具有概括性、普遍性和预测性,以解释一系列现象。
一个好的理论应具有明确定义的概念、明确的假设、清晰的逻辑推理和可验证的解释。
三、评估和验证理论理论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对理论进行评估和验证。
评估包括对理论的一致性、可靠性和预测性的评估,而验证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行。
验证可以揭示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可能需要修改或更新理论。
四、理论构建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缺乏实证支持:有时,理论的建立可能缺乏实证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需要积极寻找数据来支持或反驳他们的假设。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调查或案例研究等方法收集数据。
2.概念模糊: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理论中的概念模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需要明确定义他们的概念,并确保这些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一致性。
3.缺乏逻辑一致性:有时,理论可能缺乏逻辑一致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需要确保他们的理论概念之间存在清晰的逻辑关系,并能够相互支持。
五、结论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设计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设计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理论框架和研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它们为整个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理论框架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理论体系或模型,用来解释研究现象和问题;而研究设计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研究的目的、问题、假设、样本、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本文将分别从理论框架和研究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理论框架**在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理论框架的选择至关重要。
理论框架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它能够帮助研究者理清研究问题,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在选择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问题的特点。
理论框架的选择应该能够很好地解释研究现象,为研究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在确定理论框架时,研究者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选择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理论模型,也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无论是选择现有的理论框架还是构建新的理论模型,都需要确保理论框架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研究者需要清晰地阐述所选择的理论框架,并说明其在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理论框架的选择应该能够很好地解释研究问题,为研究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一理论框架,以及该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一个合理的研究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帮助研究者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
在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研究设计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方法、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研究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者需要清楚地界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即对研究问题的预期答案。
研究假设应该清晰、具体,并能够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页
2020/5/9
理论构成之机制或原理
仅仅列出命题或假设并不足以构成理论,理论的更重要方面是解释概念 或者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原因。
要理解组织现象发生的机制或原理,研究者不仅要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 关系(主效应),而且要搞清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条件下是否 相同(调节作用),此外尽可能揭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背后的逻辑。
• 研究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假设检验的方法与工具的确定。 • 研究设计要实现两个目标:控制变异、保证效度。
第28页
2020/5/9
研究的类型
• 探索性研究—目的是发现新办法、新动态、新机遇与洞察现象的 内在的原因
– 报纸销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 描述性研究—描述现象与针对研究问题取得定量的结论。(研究目 的已经很清楚了)
学者们通常将那些专门用于科学研究和理论构建的概念称为构念。 本课程不作详细区分。
第5页
2020/5/9
理论构成之概念与变量
变量是对概念的一种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并 且可以测量,所有变量都应该能够被赋值。 例如,“性别”作为变量,1表示男,0表示女;将“工作满意度”作为 变量时,用数值的高低表示某人的满意程度。
• 假设是以可测试的形式来加以描述的,并可预测二个或更多变量间的关 系。
• 假设是暂时性的臆测,目的在于测试其逻辑性及实证性的结果。只能是 暂时性的解释。
• 假设是事实的一个暂时性的、未经证实的陈述。是可被测试的对事实的 陈述,而不是价值判断或规范性的陈述。如:
– 每个人每周至少应上超市一次。(规范性的陈述,不可验真伪)
尝试性结论,进一步的探 索研究或结论性研究紧随 其后
预先提出特定的假设,操纵一个或多个
清楚地定义所需要的 自变量
以上关于做出理论贡献的四种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或截然分开的,可以 将它们看做研究者将自己的理论观点与已有文献联系起来的手段。因此, 可以在理论构建的某方面使用深化途径,而在另一方面使用竞争或繁衍 的方法。
第27页
2020/5/9
研究设计
• 研究设计是开展某个课题研究所需要遵循的一个框架或计划,是 调研的计划和结构,用于得到研究问题的回答。包括研究人员为 解决某一问题所制定的数据收集、分析与结果解释的计划和构想。
承认或者指出理论成立的边界条件,能够使得研究者不断验证原有的理论, 找出更多的限制条件,从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以及学术积累做出贡献。
第19页
2020/5/9
如何建立理论:
发现和选择研究问题; 提出理论上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对解释或者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 根据实证数据建立理论。
第20页
2020/5/9
– 天才都是郁郁寡欢的。(不可测) – 过度学习会降低绩效。(可测)
• 若假设中的变量间关系是间接的,则常以“两组样本中在某些特征 上的不同”来建立,即延伸出次假设(或特定假设)。如:
– 儿童对于手绘的喜好随着其家庭的社会阶层而异。(H1-2) – 中层家庭的儿童比低层家庭的儿童更不喜欢手绘。 (H1-1)
概念的内涵(内容)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 事物究竟“是什么”。例如“组织”。
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定义。精确而全面的定义能够保证概念准确 地表达所要描述的事物或现象。
第4页
2020/5/9
理论构成之概念与变量
概念的外延(范围)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对象范围, 是指包含在概念中的所有事物,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 比如,组织概念包括所要盈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
第23页
2020/5/9
如何建立理论:作出理论贡献的途径
1、深化——研究者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原来的理论 更全面、更具体、更精确和更严谨,从而增加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通常的方法是:
增加调节变量,揭示原来理论中的命题或者假设在不同条件下有所不同; 增加中介变量,揭示原有理论中的两概念或者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生的过程。
3、竞争——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的理论,提出新理论,与原来理论做出 针锋相对的解释。
新的理论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展示原有理论的重大欠缺,从而提出另外的解 释,甚至替代原来的理论。
第26页
2020/5/9
如何建立理论:作出理论贡献的途径
4、整合——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经建立的理论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 模型,目的在于通过联系和统一相互竞争的概念和理论来发展新的理论。
问卷题号与设计内容
1
3C通路品牌 知名度
知悉的程度
周围人提及程度
类似品牌知名度 比较
1-1您非常熟悉这家3C通路连锁店
1-2您听说过这家3C通路连锁店
1-3若您需要家电产品,会第一个想到这家3C 连锁店
可靠性
2-1您认为这家连锁店可靠性非常高
2
质量一致性
3C通路知觉 品质
质量认同度
2-2您认为这家连锁店质量具有一致性
第10页
2020/5/9
Hale Waihona Puke 建立假设• 识别和定义了变量和构念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变量之间的关系了。变量 之间有差异、相关和因果等关系,因此假设主要有三种类型:描述性、 相关性、因果性或解释性假设。
• 假设根据各变量的关系加以发展而得,是对研究变量的关系所做的猜测 或假定。假设的拒绝或不拒绝便形成了研究结论。
第30页
2020/5/9
研究设计的分类比较
比较项目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因果关系研究
提供对问题的看法与理解 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 验证特定的相互
目标 或发现新想法与新观点 能
关系、因果关系
特征
方法 结论与
结果
过程灵活、非结构化 通常是整个研究的起始, 大体定义出所需要的信息 定性的原始数据分析
专家调查、预调查、二手 数据分析、定性研究
第24页
2020/5/9
如何建立理论:作出理论贡献的途径
2、繁衍——研究者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某些思想,将其应用到 新的领域中的现象上。 比如,将人口生态学运用到组织研究中,分析企业的诞生、存活和死亡。 将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应用到MIS研究中。
第25页
2020/5/9
如何建立理论:作出理论贡献的途径
特征
素进行观察或度量 和行为元素
第16页
2020/5/9
操作性定义的步骤与方法
• 明确概念的抽象定义:1、研读文献,从中搜集整理概念的各种 定义及相关信息。2、依据研究目的,界定概念的抽象定义。
• 设计测量指标。由概念到维度到指标到问题。维度的划分应该既 能完整地表达概念各方面的含义,又不能有重复和交叉。
第13页
2020/5/9
操作性定义
• 操作性定义,是对变量的操作性加以的说明,即,此研究变量在 此研究中是如何测量的。
• 操作性定义,是具有明确的、特定的测试标准的陈述,必须要有 实证的参考物。
• 操作性定义,来源于文献探讨,是问卷设计的依据。
第14页
2020/5/9
表 操作性定义示例
衡量变量 操作性定义
如何建立理论:发现和选择研究问题
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应该是中观层次的,即研究问题应当是中等的,既不 能太笼统和宽泛而导致宏大的理论,也不能太具体而导致细微的理论。
选择有意义的课题主要依赖两个标准:真实、有趣。 要达到真实性标准,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在实践的意义上所研究 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 满足有趣标准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否有趣? 此外,研究者还应该选择与外部实践有关联、往往在实践者看来是有意义 的问题进行研究。
结论:命题和假设只能描述现象之间的关系或者表述出某种模式,但是 理论却要对现象为什么发生提供合理的解释。
第18页
2020/5/9
理论构成之边界条件
通常研究者可以通过表明理论使用的对象是谁、在什么场合适用以及 什么时候适用,来界定理论的边界。
比如,在西方建立起来的公平理论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人? 所建立的理论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 50%的市民每周至少上超市一次。(事实的陈述,可被测试)
第11页
2020/5/9
在研究中,建立假设有三个好处:
– 它可以使研究者专注于所要探讨的变量的关系; – 它可使研究者思考研究发现的涵义; – 它可使研究者进行统计上的测试
第12页
2020/5/9
假设的可测试及量化
• 假设中的变量能测量,并给予操作性定义。如:
什么是理论?
一般而言,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命题;它是指类似于规 律性的、在逻辑上彼此相关的概括,是对一定事物或现象的解释。 (艾尔.巴比)
第2页
2020/5/9
理论构成
理论是对于揭示现象的若干概念在特定条件下所存在关系的一种陈述。
理论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这种提纲挈领的表述让人们了解纷繁复杂的 现象或事件发生的脉络和原因。
第21页
2020/5/9
如何建立理论:发现和选择研究问题
一个研究问题是否有趣,取决于它能够克服本领域现有理论的不足和欠缺, 从而具有为该领域增加新的知识的潜力。
真实性是外部导向的,注重与现实的关联并被真实世界所验证,而有趣性 是内部导向的,注重研究者的想象力并与本领域已有理论和研究相关联。
第22页
第三讲 理论构建与研究设计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理论、对理论进行检验或发展已有理论。
然而,比起学术研究中的其他方面(如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等), 学者们对于如何建立理论的讨论相对少得多,而且比较零散。
但是,权威的管理学杂志把对理论贡献的程度作为对实证性论文进 行评审的一个最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