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201606WQC
医学免疫学专业复习资料很详细的哦.doc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白稳免疫监视三、免疫的类型1.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此类免疫的主要机制为: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屏障效应;体内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即适应性(adaptive)免疫,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imity)。
特界性免疫应答(简称为免疫应答)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致,包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见表1-2免疫应答具有如下特点:1・特异性 2.记忆性 3•耐受性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人痘苗:牛痘苗(二)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屮叶辽0世纪屮叶)疫苗的发展和使用细胞免疫理论体液免疫理论(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白20世纪屮叶至今)【教务成绩修改提髙学分绩点消除挂科记录改后付款【996262445]](二)细胞免疫学进展——揭示免疫学现彖木质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解剖学基础2. T淋巴细胞生物学特征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4.免疫耐受及其细胞学机制5.抗体生成的理论(三)分了免疫学进展——促进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催化剂1.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2・细胞因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3・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激活和效应机制4.抗原递呈的机制(四)应用免疫学进展——赋予免疫学新的生命力的源泉1.疫苗的发明、应用及推广2.免疫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1)血清学技术和免疫标记技术:(2)细胞融合技术:(3) 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4)分了生物学技术:3.免疫生物治疗第四节“医学免疫学”教材基本轮廓 f 免疫系统抗原补体 免疫调节 遗传控制免疫应答*抗 体 *细胞因子 *致敏淋巴细胞正常 异 常 抗 肿 免 免 超 白 免 移免 感 瘤 疫 疫 敏 身 疫 殖疫 染 免 学 学 反 免 增 免缺 免 疫防 检 应疫生疫陷疫治测“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概要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 )作用于T 、B 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并与Z 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完整word)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详细版1.熟悉医学免疫学的定义。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静态的结构和功能及动态免疫应答、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手段的生物科学。
免疫学最基本的一些独特性:1、最基本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最基本功能:免疫应答(包括免疫耐受),免疫调节3、最明显的效应表现:体液免疫(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T细胞)4、最基本性质:免疫性,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5、最基本作用:维护人体健康或引发人体疾病的“双刃剑”6、最重要特色:①识别性;②特异性;③记忆性;④调节性,⑤膜表面分子多样性。
7、最大贡献:①疫苗,②红细胞血型抗原;③移植抗原的发现;④特异性抗体制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⑤骨髓移植;⑥克隆技术;⑦免疫学技术2.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免疫防御功能,2免疫自稳功能,3免疫监视功能3.掌握抗原的定义、特性、类型、影响因素;半抗原、超抗原、TD抗原、TI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等特殊抗原定义:抗原是指凡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特性:1、具有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2、具有抗原性,即能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类型:一、根据抗原性能分类1、完全抗原:同时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成为完全抗原,如血清蛋白、病毒、类毒素等.2、半抗原:只能与抗体结合而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者是半抗原。
(没免疫原性)多为小分子药物,如分解后的青霉素小分子。
载体(carrier):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蛋白质、多聚赖氨酸等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二、根据抗原刺激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1.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g ,thymus-dependent antigen)需Th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
医学免疫学复习
一、免疫系统绪论1、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免疫监视消除突变细胞、被感染细胞细胞癌变\持续感染免疫自稳消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自身免疫病2、免疫系统的四种能力:免疫识别、免疫反应、免疫调节、免疫记忆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黏膜-外周、等免疫细胞:固有、特异性免疫分子4、免疫类型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发挥效应迅速、无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发挥效应较迟、有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三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二、抗原1、概念:能被T、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和结合,促使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并能与免疫应答反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完全抗原: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3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抗体及BCR/TCR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4、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噬性抗原肿瘤抗原其他,如抗生素、花粉5、交叉反应:一种抗原诱生的抗体不仅可以与该抗原结合,还可以与其他和该抗原具有相同抗原表位的抗原结合。
免疫系统一、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起主导作用(一)骨髓功能: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抗体产生的重要场所(二)胸腺功能:最主要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淋巴结(二)脾脏(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产生分泌型IgA,在黏膜局部发挥重要免疫防御作用二、免疫球蛋白1、抗体: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Y型四肽链结构,两条完全相同的H和两条完全相同的L,以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术语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 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0~96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特异性(TCR/BCR)♦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及特点:♦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淋巴结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B占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脾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 40%,B 占60%)♦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医学免疫学复习
• 免疫分子:
免疫 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免 疫 系 统
免疫 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单核吞噬细胞 固有免疫组成细胞 树突状细胞 第三群淋巴细胞:NK 适应性免疫应答 细胞 T B
其他--- 中性、嗜酸、嗜碱、肥大细胞、红细胞 分泌型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免疫分子
一、免疫应答的诱导物---抗原
抗原 提呈 细胞
T细胞 B细胞
抗原
免疫系统
细胞 因子
补体
免 疫 应 答
MHC
抗体
排除非 已的抗 原性异 物,维护 自身生 理平衡 和稳定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等)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分泌型/游离的免疫分子: =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结合型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
正常的生理性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
免疫损伤
异常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
• • • •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掌握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3.理解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4.理解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医学免疫学最显著的特征:
1.免疫学理论对临床医学如器官移植、肿瘤、自身 免疫病、传染病等等的指导作用: 2.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免疫学预防 • 疫苗研制成功防治一系列传染性疾病的疫苗 (2)免疫学诊断 • *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 * 免疫学技术成为主要的临床检验技术。 (3)免疫学治疗 可用抗体、细胞因子等治疗肿瘤、慢性传染病及 超敏反应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复习总结(详细)
医学免疫学复习总结(详细)第一章免疫学概念1、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学科。
2、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异物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3、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经验免疫学时期f 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4、科学免疫学时期:19 世纪中叶开始,病原体的发现,微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抗感染免疫的发展。
(一)科学免疫学的兴起(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细胞免疫的发现,抗体的发现及应用,补体的发现及应用,过敏反应的发现抗体是Y球蛋白,抗体是四肽链结构(三)免疫学重大学说和理论1897年Paul Ehrlich 提出了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创立体液免疫学说克隆选择学说(Burnet,1957)Clone selection theory 体内存在识别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
抗原通过细胞受体选择相应的克隆细胞并使之活化和增殖,变成抗体产生细胞和免疫记忆细胞。
胚胎时期与抗原接触的免疫细胞可被破坏或抑制-禁忌细胞株,部分免疫细胞可因突变而与自身抗原起反应。
1945 免疫耐受的发现1975 年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免疫网络学说(四)对免疫系统的全面认识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基础:Ig 基因编码的重排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MHC的发现f免疫遗传学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转导的研究5、免疫( immunity )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免疫应答反应( immune response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医学免疫学复习题库
医学免疫学复习题库1. 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部分?2. 何为免疫球蛋白?请列举常见的免疫球蛋白类型。
3. 简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功能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4. 描述T细胞和B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及其区别。
5. 何为细胞因子?列举几种常见的细胞因子及其功能。
6. 请解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
7. 何为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机制有哪些?8. 阐述超敏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9. 简述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10. 描述疫苗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
11. 何为自身免疫病?列举几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及其特点。
12. 请解释免疫记忆及其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13. 阐述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的重要性。
14. 描述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15. 何为免疫逃逸?病原体如何通过免疫逃逸机制避免被免疫系统清除?16. 简述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7. 描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及其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18. 何为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导致哪些疾病?19. 请解释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20. 阐述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B细胞发育中的重要性。
21. 描述T细胞受体(TCR)的结构及其在T细胞识别抗原中的作用。
22. 何为免疫调节网络?免疫调节网络如何影响免疫应答?23. 简述免疫衰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4. 描述免疫诊断的原理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5. 阐述免疫治疗的概念及其在治疗某些疾病中的作用。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1.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
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
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
作用:1.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2.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3.增强了免疫应答反应4.使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形成有机整体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得高效价抗体?⑴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1.化学性质、2.分子量大小、3.结构的复杂性、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5.物理状态⑵宿主方面的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型别与健康状态⑶免疫方法的影响3.如何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基,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天然抗原表面常带有多种抗原决定基,每一种B细胞决定基都可引起一种特异抗体产生。
因此复杂抗原能使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因而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4. 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1) 区别:见概念。
(2) 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
因此,免疫球蛋白可看做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5.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绪论&第⼀章掌握免疫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免疫(immunity):是机体对“⾃⼰”和“异⼰(⾮⼰)”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的⽣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种⽣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独⽴学科。
抗原(antigen ):能与TCR或BCR特异结合,刺激机体产⽣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应答产物发⽣特异性结合,进⽽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分⼦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称表位(epitope)。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和组织:胸腺⾻髓脾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T细胞 B细胞 NK 吞噬细胞免疫分⼦:细胞表⾯分⼦抗体细胞因⼦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NK 多核中性粒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DC免疫细胞的分类三、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针对外来抗原的⼀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抗感染的作⽤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功能。
3.免疫⾃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
四、免疫的类型1).⾮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获得,⽽并⾮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特点:先天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快⽽弱,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道防线主要机制:物理屏障: ⽪肤粘膜/⾎脑/⾎胎屏障;化学屏障: ⽪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物学屏障:⾮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特异性效应分⼦:补体、溶菌酶、细胞因⼦等2).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基)⽽产⽣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基)⽽发⽣反应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慢⽽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要点:GSX:1.抗原的基本特征免疫原性:指抗原被T、 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2.TD-Ag和TI-Ag的特点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异物性:亲缘关系越远,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越强化学属性:天然抗原为大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免疫原性较强;多糖、脂多糖也有免疫原性,脂类、DNA通常无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抗原表位越多,大于100kD为强抗原, 小于10kD免疫原性较弱分子结构:芳香族氨基酸>直链氨基酸,明胶偶联络氨酸后免疫元性显著增强分子构象:抗原表位的化学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影响免疫原性的强弱。
如:抗氨苯磺酸抗体仅与氨苯磺酸高度结合,对相似的氨苯砷酸和氨苯甲酸起弱反应;抗间位氨苯磺酸抗体仅与间位氨苯磺酸高度结合,对邻位氨苯磺酸和对位氨苯磺酸易接近性:物理状态:聚合>单体;颗粒>可溶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基因控制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青壮年>幼、老;女>男;感染、药物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皮内>皮下>腹腔、静脉>口服免疫程序、免疫剂量、佐剂4.半抗原:某些具有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当与载体交联后可诱导免疫应答青霉素过敏:青霉素代谢产物青霉烯酸本身无免疫原性与血清蛋白结合后可以成为完全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 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以T细胞表位把特异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B桥联),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
半抗原表位——B细胞载体表位——T细胞5.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答:⑴定义: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包括:具有免疫活性的正常抗体;没有抗体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
⑵Ig的基本结构:1)组成: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2)可变区: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N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形成的结构域称为可变区(V区),分别占L链的1/2(VL)和H链的1/4或1/5(VH)。
①高变区(HVR):在V区内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
②骨架区(FR):Ig高变区之外的部位,其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序列相对变化不大,称为骨架区。
稳定CDR结构,以利IgCDR与抗原决定簇精细特异地结合。
3)恒定区:靠近C端的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的区域,分别占L链的1/2和H链的3/4或4/5。
4)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富含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能改变“Y”形两个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表位;对蛋白水解酶敏感。
⑶Ig的生物学功能:1)识别抗原:①可溶性Ig的V区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中和作用(抗病原体或其毒素)发挥免疫效应②跨膜Ig(BCR)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表位)→介导体液免疫应答2)激活补体产生细胞溶解作用:①IgM、IgG1、IgG2、IgG3与病原体或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病原体或靶细胞溶解破坏。
②聚合的IgG4、IgA、IgE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FcR结合(IgG,A,E):①调理作用: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吞噬;②ADCC:当IgG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Fcγ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发挥ADCC作用,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通过胎盘;sIgA穿过粘膜C区的功能5)局部免疫作用:分泌型IgA可阻止病原体对宿主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在局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
6.各类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答:(1)IgG:①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分布最广;②能穿过胎盘,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大多为IgG ;③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④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可发挥调理吞噬作用;⑤与NK细胞结合可介导ADCC作用;还可与SPA结合用于检测某些抗原。
(2)IgM:①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和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出现最早的抗体;②结合抗原、激活补体、调理吞噬的能力比IgG强得多,是高效能的抗体。
③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3)IgA:①血清型为单体,也可为二聚体;②分泌型均为二聚体,且带有分泌片,存在于唾液、泪液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分泌液中,是发挥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作用。
(4)IgD:①为单体,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为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
②mIgD是B细胞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5)IgE:为单体,半衰期最短,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主要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1.对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2.得到相应的B淋巴细胞;3.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再用HAT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4.在该培养基上, 骨髓瘤细胞被HAT杀死,B细胞逐渐死亡,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这种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5.对上述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量的能分泌所需特异性抗体的细胞;6.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5.体液免疫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点(1)初次应答:B细胞产生数量少,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其产生过程经历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下降期这四个阶段。
(2)再次应答:迅速、高效、持久,具体为1潜伏期短;2血清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高;3抗体维持时间长;4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5再次应答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IgG。
6.TD-Ag刺激B细胞活化时,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1)Th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可提供B细胞活化必需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Th细胞与B细胞表面多对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第二刺激信号,其中最主要的是CD40/CD40L(2)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活化的B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在活化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4、IL-5、IL-21)的作用下大量增值7.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与成熟生发中心在抗原刺激后1周左右形成,其中的B细胞被称为中心母细胞,其分裂能力极强,但不表达mIg。
中心母细胞分裂增殖产生的子代细胞称为中心细胞,其分裂速度减慢或停止且体积较小,表达mIg。
随着中心细胞扩增,生发中心分为暗区和明区。
暗区,分裂增殖的中心母细胞在此紧密聚集,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很少;明区,中心细胞在此聚集不甚紧密,但与众多的FDC接触。
在明区,中心细胞在FDC和Tfh细胞协同作用下继续分化,经过阳性选择完成亲和力成熟过程,只有表达高亲和力mIg的B细胞才能继续分化发育,其余大多数中心细胞则发生凋亡。
在这里,B细胞最终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或分化成记忆B细胞。
8.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特点:1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2表面化学基团之间的可逆结合;3适宜的抗原抗体浓度和比例决定其在体外结合后能否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4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可见反应两个阶段。
(2)影响因素: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9.免疫细胞功能测定的基本原理通过体外或体内实验对参与免疫应答的不同细胞进行分离、鉴定及功能测定可以检测机体的免疫功能。
10.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异同区别要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质抗原(如疫苗)抗体(动物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免疫力产生时间慢,接种后1~4周产生快,输入后立即产生免疫力维持时间长,半年至数年短,2~3周接种次数1~3次1次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YQ:11.复等位基因、共显性遗传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有相同座位的等位基因数超过2个,在此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杂合的二倍体个体只存在复等位基中的二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共显性遗传: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共显性遗传共显性位于两条染色体上的HLA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基因12.等位排斥、同型排斥等位排斥:是指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重链(或轻链)基因的重排。
同型排斥:是指κ轻链重排成功后抑制λ轻链基因的重排13.单体型MHC的单体型:指同一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MHC等位基因的组合14.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胸腺的阳性选择:指在胸腺皮质中,未成熟DP细胞表达的随机多样特异性的TCR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自身MHC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
能以适当亲和力结合(阳性)的DP细胞成活并获MHC限制性;不能结合或结合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发生凋亡。
胸腺的阴性选择:经过阳性选择的SP细胞在皮质随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的自身抗原肽-自身MHC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
高亲和力结合的SP细胞(即自身反应性细胞)发生凋亡,少部分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而不能结合的SP细胞(阴性)存活成为成熟T细胞并进入外周免疫器官。
15.共刺激分子:是为T、B细胞完全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细胞表面分子及其配体16.抗原递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
17.模式识别受体/病原识别相关分子模式(PAMPs)模式识别受体(PRR):是指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胞内器室膜上和血清中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凋亡细胞和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的特定分子抗原的交叉递呈:也称交叉致敏,是指APC能将摄取加工的外源性抗原通过MHC- I类分子途径提呈给CD8+T细胞;或将内源性抗原通过MHC-I I类分子途径提呈给CD4+T细胞18.免疫突触:均匀分布于T细胞的TCR与pMHCⅡ相互作用后,多个TCR-pMHCⅡ向T细胞和DC的接触面中央移动,形成以多个TCR-pMHCⅡ为中央,周围LFA-1—ICAM-1等共刺激分子的相对密闭的免疫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