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的方法之心态史学

合集下载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内容摘要:史家四长已经成为判断史家和史学著作的标准体系,包含才、学、识、德四个方面的内容,近人梁启超在刘知几、章学诚提出史家四长的基础之上,曲解古人之意,定要给四长排个顺序,但经过仔细理解古人之意,史家四长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的,四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史家四长关系作为历史这门学科的初学者,不敢说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但学术贵在讨论,方可见真理,绝不是什么问题都等着名家大师来说了算,那还有什么研究的意义呢?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必须应该具备一些素质才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所谓史家“四长”。

大家都知道这四长的重要性,由古到今,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峨所有的讨论都只是强调了这四长的必要,附会了古人的说法而已。

后生在阅读了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的“史家的四长”之后,发现了这样一个不被人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前辈提出了自己关于四长的顺序的见解,我们来看:“至于这几种长处的排列法,各人主张不同:子元以才为先,学次之,识又次之;实斋又添德于才、学、识之后,今将次第稍为变更一下,先史法,次史学。

又次史识,最后才说到史才。

”①我们从史家四长这个论点最初提出的出处来看一下,是否是这样,首先是刘知几提出的史家三长:“礼部尚书郑樵忠尝问子玄曰:‘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顺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

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夹有学而无才,亦犹良田而顷,黄金满赢,而使愚都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

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宝者矣。

”②“史有三长:才、学、识。

世罕兼之,故史者少。

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斧斤,弗能成实,善恶必书,便骄君贼臣知棋,此无可加者。

”③两段话出处不同,意思大体相近,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对史家素质的四长理论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为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

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

09历师本纪立丽109503705中国史学界对于心理史学的早期探究——梁启超对心理史学的认识和贡献心理史学,是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历史上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史学流派。

具体地讲,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它最早兴起于西方,1910年犹太人弗洛伊德发表《列奥那多.达芬奇:一个童年的记忆》,根据达芬奇日记里的一段话推断他是有“恋母情结”的,这一心理状况对他的行为结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心理史学诞生的标志。

弗洛伊德通过手上掌握的史料,再加上以精神分析的理论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剖析,在当时来说实属首创。

此后,费弗尔、埃里克森、荣格、阿德勒等西方心理学大师不断地把目光投向历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西方史学界也涌现出一批史学家积极倡导历史学要与心理学结盟如鲁滨逊及其弟子巴恩斯等人,巴恩斯在其《新史学与社会科学》一书中曾说过:“吾人相信一百年后,弗洛伊德与其信徒所创出之心理系统,将被视为史家之一种工具,史家之欲成功,则必须利用之。

”中国史学界认识、研究和运用心理史学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中国正处于“西学东渐”的时代,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开始涌入中国,其科学心理学思想也随之而入。

著名史学理论家朱谦之,受孔德、杜里舒和兰伯列希影响,开始注意史学研究中“心理的方法”问题。

他在1926年撰写的《历史哲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首先,他肯定了杜里舒关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归宿在‘知识线’的进化上”,而所谓“知识线”的进化,“又由于人类社会之心理的原因”的理论。

认为社会愈进步,心理因素的影响就愈大。

同时,他对孔德的心理史学理论也十分重视。

认为“从孔德以后,历史才渐渐有科学的根据,才渐渐去注意历史事实的‘所以然’”。

因为孔德明确指出:“历史现象之主要原因,一方面看来是进步,而从它方面看来,社会的进步又是原于人类的心理。

历史学中的历史心理学研究

历史学中的历史心理学研究

历史学中的历史心理学研究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历史人物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过程,历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中的历史心理学研究,介绍其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

一、历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心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当时,心理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受到了强烈的历史背景的影响。

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历史人物内心的思维和情感,并试图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事件。

著名的历史心理学先驱威廉·迪利(Wilhelm Dilthey)提出了"理解"(Verstehen)的概念,主张通过通过揭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体验来理解历史。

20世纪初,历史心理学开始融入到正规的历史学研究中。

心理学家西奥多·蓬特伦(Theodor Pöngsten)是最早将心理学应用于历史研究的人之一。

他通过分析拿破仑一世的心理特征,解释了拿破仑战争决策的背后逻辑。

此后,历史心理学逐渐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

二、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揭示历史人物的心理过程,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1. 核查历史文献历史学家通过核查历史文献,寻找历史人物的书信、日记、回忆录等个人材料,从中获取关于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线索。

这些文献材料可以提供直接的证据,帮助研究者还原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2. 心理分析心理分析是历史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言辞,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推断其内心的思维和情感状态。

例如,通过分析林肯的演讲和写信,研究者可以揭示他的人格特征和决策方式。

3.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历史心理学中一种量化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收集历史人物的心理测试数据、行为问卷和生平资料等,以统计学的方式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

学,学理,学史,学史力行心得体会

学,学理,学史,学史力行心得体会

学,学理,学史,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由于字数限制,我无法直接提供一篇完整的《学学理学史学史力行心得体会》,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和示例,供您参考并自行撰写。

理学、史学与实践相结合,是学术探索与个人成长的双赢之举。

通过深入学习宋代文化史,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学的魅力与力量,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

一、学习背景与动机我选择学习宋代文化史,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宋代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物质文化的繁荣,如精美的瓷器、壮丽的建筑,也有精神文化的丰硕,如理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创新。

我希望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主要学习内容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阅读原著、参加讲座、观看纪录片等。

通过阅读《宋史》、《中国文化史》等经典著作,我对宋代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参加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让我有机会与专家学者交流思想,拓展视野;观看纪录片则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宋代文化的魅力。

我还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我亲身感受了宋代文化的实物遗存,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我也积极参与社会调研和文化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三、重点成果与收获通过学习宋代文化史,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收获:1. 知识层面:我对宋代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原著和参加讲座,我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思维能力:学习过程中锻炼了我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我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 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社会调研和文化活动,我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协作,还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个人成长:学习宋代文化史让我更加珍视和热爱中华文化传统。

鸦片战争(心态史观)

鸦片战争(心态史观)

问题3: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 动,就不会爆发这场战争,是吗?
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 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人 闻讯 ,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人教版必修一课本第50页
如果当时有一宗能代替鸦片的有效商品, 例如蔗糖浆或者大米,这种冲突就可 能要称为蔗糖战争或大米战争,唯一不同处 是时间早晚而已。 ——(美)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双方各做了一件自己看来正当, 但对方不理解的事情。
1834年英国私 1839年清朝 商策动政府取消 林则徐虎门销 了东印度公司的 烟,解决国内 贸易垄断权,官 白银外流的危 方关系替代了民 机。 间关系。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 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三 破门而入
在广东“不必进行任何陆上的军事行动” “在珠江建立封锁”,“ “有效的打击 应该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占领舟 山群岛,并封锁该岛对面的海口和黄河口 ——英国外相巴麦尊给海军部公函
战争爆发后,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缝可乘, 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继续北上,一度攻占 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必修一课本51页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赁)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1844 (十二年后修约)
四 门破之后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 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 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 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 鸦片战争后,(大臣)祁贡因仿造火轮船,提议 从澳门雇觅“夷匠”。这可一下子触动了道光帝的 神经,宁可不要火轮船,也不能让这些危险的 “夷匠”入境,连忙下旨阻止。 ——茅海健《天朝的崩溃》

雅克·勒高夫及其《新史学》

雅克·勒高夫及其《新史学》

雅克·勒高夫及其《新史学》雅克·勒高夫(1924——)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随即通过会考而获得历史教师资格证书。

曾先后在巴黎大学、布拉格大学、牛津大学和罗马大学进修、学习。

1954-1959年任里尔人文科学学院助教,1959-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助教,随后从1962年起担任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的讲师、研究主人。

这一学院是年鉴学派与新史学的重要基地,而勒高夫通过其著作及活动也被认为是第三代年间学派的核心人物。

他长期担任《经济、社会、文明年鉴》杂志的编辑、主编。

勒高夫的重要著作有:《中世纪的商人和银行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中世纪文明》、《为了另一个中世纪》、《“炼狱”观念的产生》、《中世纪的想象》、《交易所与生活》。

他与诺拉联合主编的《研究历史》,与夏蒂埃、勒韦尔联合主编的《新史学》。

勒高夫的专长是中世纪领域,他的研究注重于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心态史研究,并逐步向历史人类学的方向靠拢。

他的研究取向较集中地代表了年鉴学派新发展的潮流。

《新史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史学的产生,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及新史学的研究任务。

本书的亮点在于详细的介绍了新的史学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

一、关于新史学的几个问题年鉴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末经历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过渡。

1968年法国发生了五月风暴,是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的职务,把它交给了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勒·胡瓦拉杜里和马克·费罗,年鉴学派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1975年成立的科学社会高等研究院成为年鉴学派第三代的基地,继续出版《年鉴》杂志,并打出新史学的旗帜,从此他们被称为“年鉴--新史学派”。

人们通常以这一名词指称布罗代尔辞去《年鉴》杂志主编后迄今的第三代与第四代的年鉴学派。

新史学这一用语本身在1930年就已为它的创始人之一的亨利·贝利所使用,这种新的史学观点与以往的史学相比是一种全面的革新,当然它扎根于古老而坚实的传统中。

安可史密斯论心态史研究

安可史密斯论心态史研究

安可史密斯论心态史研究台湾辅仁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黄明田本文意图处理当代「心态史」历史实践在历史理论层次上的研究意义,这里将以安可史密斯(F. R. Ankersmit )叙述主义(narrativist )观点探讨。

一般说来,「心态史」是近来法国年鉴学派(Annales )第三代史家诸如勒高夫(Jacques Le Golf )、杜比(George Duby )、拉杜瓦(Emmanuel Le Roy Ladurie )等主张的新历史研究趋向,他们主张历史的研究对象,是生活在过去男人和女人的思考、感觉和经验,探讨他们的行为倾向、集体历史中的无意识层面,这包括了孩童、母亲、家庭、爱、性和死亡的历史主题。

然而,此处所提出欲探讨的「心态史」范围并不限于法国年鉴学派,还包括一些新文化史的写作,诸如卡罗.金兹伯( C. Ginzburg )的《起司和小虫:十六世纪磨坊主的宇宙》、大卫斯(Natalie Z. Davis )的《马丁?盖尔的归来》(The Return Martin Guerre )1 等等。

以安可史密斯的叙述主义观点,此心态史的研究趋向在历史理论的思考上适时反映了后现代主义历史写作的向度。

这包括了心态史研究趋向,在于寻找过去历史写作未曾发觉「粗野的」(raw )的历史领域,即未曾被显现的历史,并且此历史往往异于已写的历史。

其次,视历史写作是对过去的实在再现(representation ),此再现展示出一种「实在效应」(effet de reel )的动力化(dynamization ),即每一个时代拥有自身的再现策略,表达他们对过去实在的看法。

再者,不在历史写作中铺陈宏观和历史连续的脉络、不承认历史写作是再现过去实在而是再现自身,再现自身产生于史家历史经验的「差异」(difference )逻辑,即历史再现反映的过去实在,永远不是真正的过去而是不断与过去实在(前人的历史实在)呈现差异。

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
不能不加分析盲目搬用
应当看到它的缺陷:西方心理史学基本上是建立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在医学和心 理学上特别是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有独到的价值,但用它来研究整个历史领域就显得牵强附会了。历史唯物主义认 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脱离了社会关系总的结构,脱离了社会历史环境,仅仅从人的本能和 心理活动去概括解释历史,就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看,心理史学在西方的发展也限制了史学家 的眼界,许多史学家只盯着人的内心活动,而不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存在,这显然背离了心理史学应有 的发展方向;心理史学还导致了不顾事实,随意解释历史的主观主义倾向。
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
心理史学的提出,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S.弗洛伊德及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直接的联系。弗氏等认为,运用 该学说的无意识理论、释梦理论、人格学说和性的理论等进行历史研究,有助于开拓历史认识的视野。1910年, 弗洛伊德撰有《莱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这是一部体现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人物传记。一些 人认为,这是西方心理学和历史学的完美结合,是心理史学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在 普及精神分析理论,而不是历史。
谢谢观看
广泛应用精神分析的概念与术语
比如“犯罪感”就是应用很广的一个概念。除此之外,还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同一性、心理暂停状态、唤 起代理、男性自我陶醉等;
用精神分析法研究集体心理
法国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在《1789年的大恐慌》中认为1789年谷物的涨价、农村的饥荒、乞丐、暴徒、 土匪的骚扰、领主对农民起义的镇压、贵族和宫廷的阴谋,这一切使整个法国陷人心理上的大恐慌之中,农民由 于恐惧而作出了防御反应,恐惧消失后又产生了惩罚的愿望,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这场农民革命构 成了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群众革命心理的三个方面:恐惧、防御反应和惩罚愿望是解释法国大 革命的关键;第四,扩大了史料应用的范围。除了传统的文献著作外,心理史学还运用了其它有助于心理分析的 资料:回忆录、私人信件、日记等。另外,生活习惯和个人痛好也被心理史学所注意。

历史学范式

历史学范式

历史学的范式是一种特定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用于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进程和趋势。

不同的历史学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范式,这取决于他们的研究领域、兴趣和观点。

以下是对历史学范式的简要概述,并用1000字的篇幅进行回答:一、叙事范式叙事范式将历史视为一系列事件和进程的连续叙述,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和结构性变化。

这种范式通常适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历史。

它强调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和解释,以展示历史进程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叙事范式强调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对社会阶层、权力结构、文化变迁等因素的分析。

二、心态史范式心态史范式关注的是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意识和情感,以及他们对社会环境的主观感知。

这种范式强调历史中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观念的形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历史进程。

心态史范式有助于揭示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类经验的微妙之处。

它通常适用于文化、宗教、艺术、文学和思想史等领域。

三、社会科学的介入随着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历史学逐渐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

这种趋势催生了新的历史学范式,如计量史学、社会网络分析、历史人类学等。

这些范式借鉴了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如统计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以更精确地分析历史数据和现象。

它们强调对历史数据的量化处理和分析,以及对社会结构、阶级关系、性别角色、身份认同等因素的深入剖析。

四、全球史范式全球史范式关注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历史进程和互动,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种范式突破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将世界历史视为一个整体。

它强调跨文化交流、贸易、战争和疾病等全球性因素对历史的影响,以及对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如环境变化、人口流动、城市化等。

全球史范式有助于揭示历史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综上所述,历史学的范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叙事、心态史、社会科学介入和全球史等多个领域。

这些范式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以理解和解释复杂的历史现象。

在不同的历史研究领域,历史学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范式,以深入剖析特定问题并展现历史的丰富多样性和复杂性。

心态史学探微

心态史学探微

心态史学探微——读《心态:一种模糊史学》有感06历史郭进萍摘要:心态史学伴随着传统史学的危机和年鉴学派的诞生而兴起,是新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雅克•勒戈夫在《心态:一种模糊史学》一文中就心态史学的特征﹑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危险和挑战等作了详尽的阐述。

作为一门十分流行的学科,心态史学正处在史学的十字路口。

它既拓展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史学的科学性,使史学出现“非科学化”的倾向。

本文试图从心态史学产生的背景﹑理论探讨,实践中的因应和困扰以及前景等方面入手,力求对心态史做一个较客观的认知和定位。

关键词:心态史学;年鉴学派;模糊性;跨学科心态史是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但因其自身的特性使人们对它的科学性提出了怀疑。

第三代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克•勒戈夫在《心态:一种模糊史学》一文中开篇就指出:“心态史最吸引人的地方为其模糊性:可用之于研究别人置之不顾的资料,即史学研究分析中由于难以阐明其含义而置之不顾的资料。

”应该说,这样做比常规历史研究要困难的多,它需要历史学家具备更多的睿智和机敏,需要他们从大量日常重复出现的现象中捕捉其隐含的象征意义。

16世纪以后,西方诞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它也被认为是新的劳动观念和新的货币观念的产物,即一种心态的产物:马克斯•韦伯认为这种心态与新教的伦理道德有关。

因此,“心态”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已超出了史学范畴。

这一概念的作用在于满足史学家们“深入一步”的愿望,从而与其他人文学科发生了联系,如社会学﹑计量史学,人类文化学等。

在勒戈夫看来,心态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的个人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因为心态史所揭示的是他们思想中非个人的内容。

心态史同思想史的关系,犹如物质文明史同经济史的关系。

因而心态史有助于思想史的研究。

他认为无意识的举动和随意而发的意见似乎没有来由,而实际上是深深扎根于长期交混的思想体系之中的。

在他看来,心态的变化比什么都慢:其历史表明了历史的缓慢发展过程。

历史高考史学范式:心态史学

历史高考史学范式:心态史学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历史史观与素养培养【高考热点】:心态史学(观)心态史学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西班牙,当时称为心理史学。

分析人物心理是我国史学传统,如《史记·项羽本纪》对“鸿门宴”中樊哙和项羽的心理的刻画,至今为人乐道。

但20世纪初史界革命中一度传入我国的心理史学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到深入发展,受美国心理史学和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产生了我国的心态史学。

心态史学具有方法论和理论思维的双重含义,它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的产物,从方法论说,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历史上人们精神..................状态的研究方法,从理论思维来说,心态史学重视历史上各种社会集团、阶层..................................以及个人的心理活动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心态史学研究在与社会学和文化学相结合后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出来,心态史学向高考渗透,形成心态类历史试题,是心态史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种渗透的具体体现如下。

1、心态史学所使用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等引入心态类历史试题。

心态史学经常使用的术语:情感与情绪、想象、观念与意识、愿望与动机、性格、气质、态度、信仰、压力、气氛、社会心态等及描述它们状态的傲慢、猜疑、恐惧、谨慎、平静、喜怒哀乐、虔诚等,成为高考试题的关键词或提示语。

2、心态史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成为心态类试题的内容选择依据。

目前我国心态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心态状况。

可以分为稳定时期、危机时期和变革时期。

我国学者更侧重于从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关系角度来分析他们的心态,和北美心态史学从个体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心理状况分析有明显差异的。

这样的内容选择同样也成为了心态类历史试题的内容来源。

论心态史学从研究方法向独立学科转变的合理性

论心态史学从研究方法向独立学科转变的合理性

论心态史学从研究方法向独立学科转变的合理性摘要:本文通过对心态史学当前发展整体基础的论述,阐述其从介于研究方法和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之间的状态向独立学科发展的合理性,并试证心态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同心理史学及社会史学相较而言在现阶段更具优势。

关键词:心态史学;心理史学;社会史学;史学发展;独立学科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58-02中国史学界对心态史学(history of mentality)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目前仍停留在对其若干片面的定义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但时代的发展和学术体系自身张力使心态史学的意义不应局限于一种研究方法,而且如果不确定一个明确的定位,必将无法解决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心态史学长期以来在一种介于方法和学科之间的境地中存在,实际上在初始阶段被看做单纯的方法,操作中其做为方法的一面较早地体现出实用功能,但当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如同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一样,其本身的成熟度和时代的契合度达到临界值,它就将立即拥有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资格。

独立学科成熟的标志与合理性通常包括本土化、二级学科的划分、具体的学术评价指标、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等,目前我国史学界对心态史学的研究并未达到这种标准,但已具备了向其转变的多种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研究对象、认知角度、发展基础三个方面试证明当前心态史学学科化的合理性。

一、广泛的研究对象符合时代发展史学的研究对象必须要和时代需求统一,以研究一个范围内群体的生活状态入手,并以分析其较长期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应是在建立了基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建构之后的必然一环。

世界各国的史学研究对象都是历经一个由英雄到群众的发展阶段的,自欧美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性质市民社会兴起后,稍有转变,在我国则直至封建制度消亡后才略有起步,但至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前,仍无根本转变。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论文范文一:浅析心态史学方法论述评论文关键词:心态史学年鉴学派史学特征史学功能论文摘要:心态史学既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又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新理论、新方法。

自年鉴学派笃力耕耘以来,心态史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之评述有利于推动这一史学研究新视角的开展。

本文拟从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研究特征、史学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展分析。

一、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心态〞一词出自英语,最早出现在17世纪,是17世纪英国哲学的产物,指的是集体心理学,即“人们、一个特定的人们集团等等〞所特有的思想和感知方式。

然而,英语中的这个词只是哲学术语,在法语中,该词却很快被广泛运用起来。

启蒙运动后,法语"态〞一词具有了“心理状态〞这一更为广泛的内涵。

本世纪初,由于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心态〞一词的含义在法语中就表示“原始后期〞人们的心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集表达象。

心态研究被广泛运用到历史领域,是随着年鉴学派的产生开展而萌生、勃兴的。

于是年鉴学派的各大史学家们便对心态史学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由于“心态〞这一概念的含义本身太广泛而又太模糊,虽然心态史学在法国已热闹了很多年,至今仍没有人能对此作出明确而又被公认为权威的界定。

在我国,关于“心态〞一词的解释,主要被收集在一些辞典条目中,如?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指心理状态,内心世界活动的状态〞。

史学界对于心态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的看法也不尽一样,大体上借用年鉴学派的一些看法。

可见,由于心态史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至使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飘忽模糊。

目前,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一种概念可总结为:心态史是研究一定时代群体心理表现和群众意识状态构造及其演变过程和趋势的史学分支。

它注重的是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共有的理念和意识,并着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与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心态史学研究的特征心态史的问世是年鉴派新历史观结出的丰硕成果。

年鉴派历史观的核心是“总体历史〞,这一总体性最初是通过社会史和经济社会史实现的。

09高考历史语言之“社会心态”

09高考历史语言之“社会心态”

09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社会心态”一、“社会心态”的概念分析“心态史学”这个专门术语在西方史学界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重要的理论基石是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期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

在60年代,年鉴学派第三代学者提出了心态史这一研究方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要属法国年鉴学派勒高夫的《新史学》(1989)。

勒高夫在《新史学》一书中认为:“心态史研究日常的自动行为。

心态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的个人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因为心态史所揭示的是他们思想中非个人的内容,这内容是恺撒及其古罗马军团中最低一等的成员所共有的,是圣路易及其土地上的农民所共有的,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及其手下的水手所共有的。

”综上,心态史学就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历史上人们的心理状态,用以解释历史现象的方法。

作为新史学,它的突出贡献是使历史研究由“无人历史”转移到“有人历史”,把人作为研究主题,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使人物研究由平面性过渡到立体化,使历史主体变得饱满而丰富。

彭卫在《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一书说:“心态史学是历史学知识体系与心理学知识体系相融合的产物,具有了双重含意:第一,方法论的含义,即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历史上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二,理论思维的含义,即心态史学是理解和解释人类历史活动的一种认识方式,它重视历史上各种类型人物的欲望、动机和价值观念,重视历史上各种社会集团、各种阶层的精神风貌,重视平静年代人们的精神活动和激荡岁月中人们的精神变化,重视上述这些因素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国卷选择题分析1.(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2.(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3.(2012·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历史学是对过去事件和过去人类行为的研究和解释。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文化的发展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然而,要对历史进行准确的研究,就需要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并分析其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一、历史学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历史学最基础、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从大量文献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估和正确解读。

2.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历史学中的一种实地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研究者可以获取第一手的历史现象和社会实践的资料。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准确地获取和记录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具体表现。

3.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将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差异和共性,并有助于发现历史规律和探索历史原因。

比较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将不同的历史材料进行系统性的比较和整合。

二、历史学的思维方式1. 多重视角思维:历史学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通过多重视角思维,可以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多重视角思维要求研究者具备开放的心态和辩证的思维能力,能够看待问题的多个方面,从而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2. 实证思维:历史学的实证思维要求我们基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实证思维,可以摒弃主观臆断和主观主义,以事实为基础来揭示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

实证思维要求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辨别历史事实的真假,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解读。

3. 系统思维:历史学的系统思维要求我们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历史。

历史学习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历史学习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历史学习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在学习历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这将直接影响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历史并非仅仅是一连串的事件和日期,它是过去的生活和决策的记录,是人类经验的宝贵积累。

因此,我们应该像对待一个深思熟虑的老朋友一样对待历史。

首先,对待历史要保持敬畏之心。

就像面对一位智者,我们应该谦逊地接受历史的教导,而不是试图以现代的眼光去指责或者歪曲过去的事件。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每个事件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原因,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其次,历史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

就像与一个有丰富经历的老者交谈,我们应该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历史学家们对同一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一种就是完全正确的,而是提醒我们历史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再者,我们需要在学习历史时保持批判性思维。

这并不是质疑历史的真实性,而是要求我们审视历史事件的背景、来源和记录方式。

就像对待一段有争议的故事,我们需要多方面的资料和证据来构建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单一的解释或者偏见。

另外,历史学习也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毅力。

就像探寻一位老朋友的生平故事,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整地理解一个历史时期或者一个人物的生平。

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探索、去理解。

最后,历史学习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

就像与一个不断分享智慧的老朋友相处,我们应该乐于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抉择。

综上所述,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尊重、开放、批判、耐心和持续的。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让过去的教训成为我们前行的指南。

心态史学的著作

心态史学的著作

心态史学的著作心态史学是一种新型的历史学流派,强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是由心理状态决定的。

这种历史学流派的著作主要探讨了人类心理状态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其中,一些里程碑式的著作包括:1.《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尤瓦尔·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ri)这本书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历史,强调了人类心理状态的发展和变化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赫拉利在著作中强调了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以及人类在面对挑战和变革时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2.《大航海时代:欧洲扩张史》(The Age of Exploration: From Christopher Columbus to Ferdinand Magellan) by 费尔南多·加西亚·德·科罗内尔 (Fernando García de Corua)这本书讲述了欧洲在 15 至 17 世纪期间进行探险和扩张的历史。

科罗内尔在著作中强调了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和好奇心,以及他们在面对陌生环境和文化时的适应和创新能力。

3.《心态史学:一种新的历史学流派》(Psychology as History: The Use and Abuse of a Concept) by 汉斯 - 马丁·雅各布(Hans-Martin Jacobs)这本书探讨了心态史学的概念和应用。

雅各布在著作中强调了历史学应该是一门科学,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应该被理解为心理状态的表现。

他还提出了一些有关心态史学应用的实例,例如在研究战争、政治和社会运动等方面的历史时,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这些著作都强调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是由心理状态决定的,为心态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勒高夫 心态史的名言

勒高夫 心态史的名言

勒高夫心态史的名言勒高夫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心态史方面有很多独特且深刻的见解,有许多名言流传。

1. “历史不仅是政治、战争和伟人的历史,更是民众心态和日常生活的历史。

”这是勒高夫非常著名的一句名言。

勒高夫认为,以往的历史研究太过于关注那些宏大的政治事件、战争的胜负以及伟大人物的事迹,而忽略了普通民众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日常生活。

就好比我们在看一幅画,以前只看到画上最显眼的大建筑,却没有注意到建筑周围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民众的心态,像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对宗教的态度、对社会阶层的看法等,这些都是构成历史的重要部分。

2. “心态史是一种探索历史深层结构的工具。

”勒高夫这句话点明了心态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它就像是一把特殊的钥匙,能够打开历史那扇隐藏着深层秘密的大门。

我们通过研究心态史,可以深入到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层面,去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做出某些选择,为什么会形成特定的社会现象。

比如说,在中世纪,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心态,影响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作息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这种心态是当时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了解这种心态,就很难真正理解中世纪的历史。

3. “研究心态史,就是要在历史的尘埃中寻找人类思想的痕迹。

”这一说法十分形象。

历史就像一片布满尘埃的大地,而人类的思想痕迹就隐藏在其中。

我们要像考古学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拂去那些尘埃,去发现古人的思想瑰宝。

例如,从古代的文献、艺术作品、甚至是一些风俗习惯中,去挖掘当时人们的心态。

古代的神话故事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内心的恐惧与期望。

4. “心态史揭示了历史的无声之处。

”很多时候,历史不仅仅是那些被大声诉说的事件和人物,还有很多无声的部分。

勒高夫强调心态史可以让我们听到这些无声之处的声音。

在一个社会中,那些弱势群体的心态往往被忽视,他们没有权力去书写历史,但是通过心态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想法。

比如古代的奴隶阶层,他们虽然没有留下太多自己书写的文字记录,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像奴隶主对奴隶的管理方式、奴隶偶尔的反抗形式等,去推测他们的心态。

怎样学好初中历史

怎样学好初中历史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最适合临时抱佛脚的功课,只要考前花点时间记记背背,成绩照样不差,甚至还会有好分数。

真要这么想就大错了,想要把历史学好,特别是面对文科综合卷对能力的高要求的时候,想要把历史学好,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那么怎样才能把历史学好?我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

我认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

你要对历史课有兴趣你才会主动地去学。

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

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

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都还不赖。

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

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当然此外也还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

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童年史和家庭史。一些心理史学 家认为,童年时代的经历和家庭环境对 于人的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展开了对养育方式、家庭模式、童 年和青年的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这一方 向,吸取上述两种研究的特点,并加以 深化、细化,成为心理史学研究的一个 新方向,促成了童年史、家庭史、一般 民众的日常生活史的兴起。
来自心理学理论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事例剖析:威尔逊为什么这么专制――弗洛伊德和布利特曾 写过一本关于威尔逊的著作。在这本著作里,他们收集了威 尔逊所亲近的同事的回忆录、日记、信件、备忘录以及有关 威尔逊童年时代的大量资料,发现威尔逊有一个粗暴严厉的 父亲,儿童时代的威尔逊就臣服于自己的父亲,但同时他却 要弟弟臣服于他,他把弟弟的出生看作是母亲对他的背叛。 因此,成年之后,特别是在当上总统之后,他产生了强烈的 支配欲,要求他人听命于他,把任何的相反意见和批评,看 作是对他的背叛。弗洛伊德和布利特认为,威尔逊童年时代 形成的心理上的对立趋势,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道路,并以 此来解释他在巴黎和会上的行为,以及对美国参加国联的提 案在参议院遭到否决时的反映。
本章复习要点: 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中的 一种新方法,广义的心理史学侧重于普 遍民众的精神世界,狭义的心理史学强 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引人,本章的 学习,要求了解心理史学的发展概括, 了解心理史学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性,在 熟悉心理史学的若干理论方法的基础上, 初步尝试运用心理史学的方法来分析解 释一些历史问题。
案例:
潜意识理论 气质学说
性欲理论 集体心理 动机理论
社会态度
第三节、心理史学方法的作用 和局限
1,心理史学方法的作用 拓宽研Hale Waihona Puke 领域。 深化历史认识。 丰富研究手段
2,心理史学方法的局限
来自史料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心理史学家最看重的是有关历史人物内心世 界真实反映的史料,比如日记、信函等私人档 案,但这类材料的真实性仍然大有问题。我们 知道,最为真实的日记,是俄国文学家托尔斯 泰的日记,他曾长期的、不能为真实地书写日 记而苦恼,他晚年的出走,他的病死,都与他 不能真实书写日记有关。然而,对于史学家而 言,这种真实的日记,实在太少太少。下面的 文字,或许可以告诉你,什么是史料的真实性, 以及真实的史料为何这么少。
第九章 心态史学的方法
第一节、心理史学的发展概况
一,心理史学的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历史学家就很重视对人物的心 理特征和内在动机的分析,许多史学家都喜欢 从心理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活动。比如,修昔 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有一段作者 研究瘟疫对雅典居民心理影响的叙述。司马迁 的《史记》,就有许多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分析。
所以,有学者说;“历史学家长期以来 已经习惯于当仁不让的心理学家自居”。 18世纪的哲学家维科、赫尔德认为,心 理、尤其是集体的心理是历史研究的核 心,每一个时代有各自的“时代精神”, 每一个民族有各自的“民族精神”,这 种社会心理,就是历史学所要理解的核 心内容。这一种研究,到了20世纪逐渐 发展成一种“心态史”的新模式。
弗洛伊德(1856-1938)是二 十世纪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关 于他的科学地位至今仍然难以定 论。他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心理 学之父”,精神分析法创始人, 精神病医师。但加州大学教授克 鲁作为曾是弗洛伊德的拥护者, 如今却对弗洛伊德做出了强烈的 抨击,甚至认为弗洛伊德 (Freud)与骗局(Fraud)是同 义词。
(二)群体心理的研究,随着历史研究 的对象由上层精英转到下层的一般民众, 心理史学的研究方向也由个别精英转向 普遍民众。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心理学 的方法来分析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探 索它的产生、演变以及它对群体行为的 关系。这一方向所涉及的历史现象有种 族歧视、宗教狂热、反犹太思潮、法西 斯主义、专制主义、革命与暴力等等。
事例剖析:是童年创伤,还是“克林顿综合症”--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与前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绯闻案发生以后,专家、学者, 甚至总统夫人纷纷对其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希拉里在接受《谈 话》杂志专访时透露,克林顿实质上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男人,他 对婚姻的不忠源于他曾经受到创伤的童年生活。克林顿出生于美 国南部阿肯色州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前3个月死于车祸, 出生5个月后便由祖母抚养,5岁时母亲改嫁。希拉里说:“在他4 岁时,他的母亲和祖母天天吵架。他从小就被各种辱骂吓坏了。” 她曾听心理学家说过:“一个小男孩如果身处两个女人的矛盾之 间,那将是最糟糕的状况”。然而,精神病医生杰罗姆· 莱文则给 克林顿总统写了一本名为《克林顿综合症》的书,他认为,克林 顿总统患了一种叫做性瘾、按捺不住的性冲动、成功综合症,或 简称为“克林顿综合症”。患这种病症的男性,更多地是受一种 想要冒险的欲望和无法控制情感的作用的驱使,正是这种病症, 使得总统冒险与莱温斯基发生性关系。他分析说:克林顿在成长 过程中出现的可能促使他走向性瘾的几个因素:在一个充斥着上 瘾行为的家庭里长大(包括嗜酒如命的继父、一个吸毒的兄弟和 喜欢赌博的母亲)、从未见过亲生父亲以及母亲长期不在身边给 他造成的创伤。这些因素和克林顿在总统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加在 一起,可能推动了他进入了包括与莱温斯基有染在内在一系列危 险境地。
2,心理史学的三个研究方向
(一)个体心理传记,即主要通过对历史人 物的人格形成、心理变化,以及其行为背后 的心理动因等现象的分析解释,来研究、描 述人物传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历 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家身上, 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歌德、卢梭、 尼采、恺撒、拿破仑、林肯、路德、甘地、 希特勒等。
弗洛伊德认为,他的精神分 析理论有一部分是可以应用到历 史及文化问题的研究。1910年, 他发表了《利奥纳多· 达· 芬奇和 他童年的记忆》一书。用他的心 理学理论。以解开“达· 芬奇” 之谜。 该书文笔优美,立论新颖,虽然 它有不少史料上的错误,所做的 解释也未必能为大家所接受,但 它在方法论上的探索,对历史研 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不过,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史学并非指史学著作 中的某些心理分析,而是指自觉地运用心理学 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19世纪末的狄尔泰, 是最先主张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历史研 究的学者。 然而,当心理学还只是一门纯粹临 床医学的时候,它的方法很难渗透到历史研究 的领域。直到20世纪初,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 伊德创立了心理分析法之后,心理学的理论和 方法才有可能为历史学家所运用,成为解释历 史现象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方法。所以,一般认 为,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史学”是20世纪以后 才诞生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的创立及其 在历史研究中的最初尝试,可以看作是现代 “心理史学”的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