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2021年大学毛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精品课件(完整版)

2021年大学毛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精品课件(完整版)
38
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第《的关社二于会阶建主段国义以制:来度“党还初的处若在级干初历级史的问阶题段的”决的议判断》,作第出一了次“使我用们 阶了“段初”级概的阶念段的”提这一出概念。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 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 达。”
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会场
注意哦
这三次提出问题都还没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到关系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基本国情的高度加以认识,没有明确指出 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1987年9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涵义、特征和任务等,明确概括了党
第在三社会阶主段义:初“级初阶级段阶的基段本”路线,标志着社会主 理义论初级的阶系段统理阐论述的形成
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受“急于过渡”思想的影响,普
遍接受了“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此作为确定本国社会主义 发展目标和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
(二)毛泽东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成”和“建立” (1957年2月), 后来又提出的“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 段”的正确认识(1959年底1960年
发 展 阶 段 的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主 义 发 展 历 程

过渡时期
1917年,把共产主义社会 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 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的高 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
1920年,把共产主义社会 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 阶段。
意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将 是长期的。
思考
为什么提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 等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提出或正 确分析社会主义阶段性的概念。

《毛概》课程标准

《毛概》课程标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20194;120195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类型: 公共课适用专业:普通高职各专业总学时:72 讲课学时:60 社会实践学时:12学分:3先修课程: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

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

二、课程定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研究理论问题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本”,研究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适合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突出实用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力求使内容切合学生实际需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并能切实地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以指导和帮助。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总体设计原则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总体上把课程设计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

2.课程设置依据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是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我国高等教育本质特征,旨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大学毛概第一章教案

大学毛概第一章教案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XX课时授课教师:XX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2)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成果;(3)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增强“四个自信”;(2)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成果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进行讨论;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意思?2. 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

(二)讲授新课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1)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背景;(2)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成果(1)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1)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2)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意义。

(三)课堂讨论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毛概10-2教案

毛概10-2教案

复习旧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导入新课:新加坡等国家通过构建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我国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讲授新课: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它决定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指导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积极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感情等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具有对内动员和凝聚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我们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有同学可能会问,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这么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什么还要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原因有二:(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五千年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后代为之骄傲的民族精神。

毛概精品课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概精品课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关于建设和谐文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发展教育和科学(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学内容】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建设无产阶级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的糟粕等思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毛概(经典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概(经典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间休息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录 前页
后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
统领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续发扬传 统优秀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案例:大众文化 ‚太平盛世‛下的危机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课间休息 目录 >> 前页 后页
退出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 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课间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 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 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 人懂得尊重自己 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 他不
人懂得尊重别人 — 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自然 — 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 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中华文化的未来生命,在于创新。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
课间休息
<<
课间休息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述1、文化的内涵广义: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它既包括物质文化成果,也包括精神文化成果。

狭义: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对社会发展其最终决定作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科学内涵和根本任务是相同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民族性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和社会意识,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为一体,成为“化民为俗”的东西,反映这个民族的特征●时代性文化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反映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科学性和大众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斗争的科学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服务的大众的文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

毛概大学四个全面教案模板(共8篇)

毛概大学四个全面教案模板(共8篇)

毛概大学四个全面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毛概四个全面简单总结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小康”的内涵分析1.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2.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3.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4.全面小康,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

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

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环节。

本文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民族自尊、民族自立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优化人民生活的必然要求。

意义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成为实现文化自信、强化文化发展、推进文化繁荣的重要工具。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实现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国家主张和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源头创新和创新驱动,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发展前沿;提升综合实力,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和共同繁荣,推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协同发展。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1、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艺普及和文化产业发展;3、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产品,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4、推进大众文化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青少年素质教育;5、依托新技术手段,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相结合。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的编写方案1、教学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建设方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课程内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包括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大众文化建设、青少年素质教育等方面。

3、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4、教学过程:(1)引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介绍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原则。

(2)讲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重点介绍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大众文化建设、青少年素质教育等方面。

(3)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配套K12】毛概的教案,超完整

【配套K12】毛概的教案,超完整

毛概的教案,超完整课时分配表章次内容课时备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6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5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12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进程;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关于三大理论成果;关于科学发展观【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时数】 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一个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进程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它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结果。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教材中讲了三方面道理:一是说,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其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21版大学毛概教案

2021版大学毛概教案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和时代特征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三、第三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应对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二、讲解1. 第一章:通过讲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

2. 第二章: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基本内容和指导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3. 第三章:讲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体表现和战略应对,使学生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

三、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

毛概课件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概课件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1、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理论: 无产阶级文化领导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提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 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思想。(两手抓、“四有”
新人)
3、江泽民: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建设的目标,即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与多
样化的统一)
■ 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
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 流的文化。
4、胡锦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 谐文化、文化创新)
■ 和谐文化: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 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 想体系,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 界的前提条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四位一 体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 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 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 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大学毛概文化自信教案

大学毛概文化自信教案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内涵和基本路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觉。

教学重点: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和内涵。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路径。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包容性。

2.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

2. 提出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讲授新课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和内涵- 强调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 分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路径-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

-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课堂回顾1.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路径。

二、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借鉴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三、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心得体会。

-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毛概(2015修订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案

毛概(2015修订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案 教学周数授课时数授课形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实训课□ 习题课□ 其他□授课题目: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特征;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学生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意义(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2.教学难点(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板 书 设 计方法及手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专题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教学后记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教师总结: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国情,乃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基本根据。

《毛概》课程标准 版

《毛概》课程标准 版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事物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已有知 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对未来事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并形成系统 的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
(1)个人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 优秀品格。 (2)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 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考核和评 价
课前预习,课堂提问
作业 课后思考
备注
学习情境2
l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学习目标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领会中国革命的艰难,学会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
能力,增强抗挫能力。
学习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备注
学期情境6
l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科学内
涵及其重要意义;
l准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学习目标 l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正确理解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
合起来。
学习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二,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依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 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确立教学模块,创设教学情境,制定工作任务。
第三,突出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特有的理论性、实践性、时政性、实效性的特点,课程 内容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突发事件,应时讲 解。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二是关注反馈,调整方法。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实效性,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三是正确引导,科学认知。政治 课教学要本着“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 社会问题,必须给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不能夸大学生的偏见,更不能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学生。

毛概教案参考范文

毛概教案参考范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参考范文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教学目标1.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 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意义。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全面从严治党理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意义,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主体讲授: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4. 总结: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国发展的和行动指南。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概》课程教学设计

《毛概》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师姓名:罗丹教研小组: B第四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整体目标:(一)技能目标1、深刻理解贯穿于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和灵魂;2、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3、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素质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初步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和行为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能够初步对政府的政治政策、规定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三)知识目标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初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2、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掌握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3、通过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维护党的基本路线和的自觉性,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设计:三、课程综合项目设计:(一)项目模式:多项目串行(二)综合训练项目名称:1、开国伟人的重大事迹调查和分析2、天一在校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和分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分析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状分析四、课程单项项目设计:五、课程进度表:六、课程考核方案:(一)知识考核(40分):1、毛泽东重大事迹分析(10分)2、社会主义知识体系内容概括(10分)3、中国国际形势分析(10分)4、《毛概》课后感(10分)(二)素质考核(20分):1、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中起积极作用(5分)2、根据项目作业完成情况评议其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10分)(三)技能考核(40分):1、毛泽东重大事迹演讲竞赛以小组打分(10分)2、社会主义知识体系知识竞赛以小组打分(10分)3、改革开放PPT课件制作(10分)4、台湾相关知识PPT课件制作(10分)七、第一节课设计:(一)课程总体安排1、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2、课程学时:32课时3、课程学分: 2学分4、课程设计采用“多项目串行”项目模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电气工程系授课教案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系年级:电气工程系2009级专业班级:电子信息技术电信S2009-4班姓名:号授课老师:2011年4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和基本方针。

[学习重点]1、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2、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重点)4、理解中国先进文化。

(难点)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的科学涵义:文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上的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等并列的,即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探讨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发展进程与特点,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1.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对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辩证统一的。

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应全面贯彻党的文化政策,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2.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

实践证明,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阵地,腐朽落后文化必然会乘虚而入。

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阵地,是我们党领导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应认真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

3.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1)把文化建设纳入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从“三个代表”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党的文化政策,领导和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文化政策,处理好文化工作中若干重要关系。

(2)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重在建设”的方针,努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对基层各项文化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费用,应列入政府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加强建设和管理。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领导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他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在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等等。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和道德规范。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胡锦涛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8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综合国力是,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

在当今社会,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

这种认同和凝聚力主要来自于文化。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文化建设能够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从思想上保证了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

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人的素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社会,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素质,是文化建设的特有功能。

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育四有新人。

(二)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伟大的创业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具有维系、协调和推动作用的一个精神力量。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新时期“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

现在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正在并将进一步使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所以,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切切实实,长期不懈地抓紧抓好。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任何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需要有法律规范提供制度保证,有道德规范提供精神动力。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反映社会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要求的、具有很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就是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

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就是要把中华民族具有悠久而深厚的道德传统,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美德,发扬光大。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理想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文明力量,是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文明境界。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当前要坚持不懈地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利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