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十一章___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第一章   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服务性。
20
(三)、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
1.准公共产品及其特点与分类 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内涵:准公共产品理论 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 共产品,是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 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 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 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33
概念术语
公共性
公共问题
公共需求
公共事务
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 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公益性公共产品
互益性公共产品
事业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公共组织
行政组织
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 公共权力
准政府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
34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性? 2.公共问题和公共需求各有什么特点?二者有什么关系?
(3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 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32
(三)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
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1)目的不同
(2)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 (3)管理的性质不同 (4)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 (5)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6)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 (7)绩效评估不同
第一,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性。 第二,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多样性。 第三,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管理”丰富性。
27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 本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
28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众为本原则 服务原则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法治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绪论公共事业是指那些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公共事业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专业性基础性公共事业管理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公共事业管理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2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政府组织的概念:广义指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等公共机关的总和。

狭义:专指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组织的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法定性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1,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

2,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

3,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4,克服市场经济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5,维护国家安全,应对紧急事件。

政府体制的局限性:1公共政策失效2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3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正现象4政府在解决垄断和外部性问题时可能造成新的垄断,外部性问题。

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1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2通过指导与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的公共事业产品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事业组织的概念: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事业组织的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盈利性自治性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1相对独立性2非营利性3低成本高质量4专业性5接近性6灵活性7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事业体制的局限性1行政严重化2组织性质杂乱3立法滞后4经费不足5自律机制不健全事业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1贯彻执行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2发挥体制优势,从事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3有效配置各种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资源4充当科学理论的创新园地和实验基地市场组织的概念;一般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交换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公共组织。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第十章 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圣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第十章 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圣

第十一章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11.1 复习笔记一、科技事业管理1.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划分(1)现代科技事业活动的基本内容①基础科学研究即科学研究,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基础科学研究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发明或技术研究的先导。

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即研究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

③应用技术研究即主要是应用技术研究,就其特性而言,即通常所说的技术发明活动,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其是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④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a.公益性研究。

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

b.技术推广。

指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如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技术等,这类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2)现代科技活动按目的和功能的类别划分①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a.科学技术成果或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b.科学技术成果或产品可以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甚至是垄断利润。

②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a.研究所要解决的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因而反映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要求。

b.科技活动的结果,或者很难量化而不能商品化,或者具有垄断性,或者由于涉及全社会整体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应该商品化,因而都不能以市场的方式提供。

2.科技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分析(1)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具有较突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另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则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①具有较突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主要是基础研究产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品、公益性和技术推广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服务性。
23
(三)、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
1.准公共产品及其特点与分类 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内涵:准公共产品理论 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 共产品,是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 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 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 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当天,该省高招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考生 在27日前后可查询成绩,但是今年考生只能通 过声讯电话查询,短信业务“取消”。因为通过 电信、移动、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标, 江苏电信独家承揽了今年的高考查分业务。据称, 像这样以竞标方式决定高考查分业务,在全国开 创了一个先例。
13
从质的方面看,在本质上,公 共性是公共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公 共问题上,公共性表现为这一问题 超越了私人问题狭隘的个人利益限 定,体现出公众的共有的价值观和 根本利益。
2.共事务的类别与层次 公共事务的类别 公共事务的层次
(三)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概念: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 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 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 物品或劳务。 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第一章 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 基本问题
学习要点:
公共事业的若干基本概念 公共事业及其属性 公共事业管理及其特征和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
一、公共事业的若干基本概念
公共需求与公共问题 公共事务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8
(一)公共需求与公共问题
1.公共需求 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
公共需求,如国防、公安、外交等;
第二,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 公共需求,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 公正司法等;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20241总学时: 64(其中,讲课:64;实验: 0)学分: 4实践教学: 0 周修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纲文本一、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界定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本章案例案例一: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案例二: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环境和国际环境本章案例案例一:社会转型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案例二:经济全球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案例三: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本章案例案例一: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案例二:企业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案例三: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及其克服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本章案例案例一:“垃圾费”的尴尬案例二:浙江江山巧为公共事业的无米之炊案例三:公共事业应体现公益性不能发个通知就涨价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第一节公共决策第二节公共政策的执行第三节控制与调整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终结本章案例案例一:湖南嘉禾拆迁事件案例二:艰难复杂的“三峡”论证工作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和特点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和原则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本章案例案例一:广州禁行电动自行车案例二: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责任和伦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第三节建立和完善公共事业管理监控机制本章案例案例一:公共事业道德建设案例二:公共事业品德的价值案例三: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自律第八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第一节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第二节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及其改革第三节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本章案例:案例一:公益型机构的现状和问题案例二: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与对策案例三:现代事业制度设计第九章:社区管理第一节社区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特征第二节社区管理体制与社区管理组织第三节社区管理人员及其素质第四节社区管理模式第五节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本章案例案例一:社区法律与道德建设案例二:社区民主案例三:社区文化第十章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第一节公共事业绩效管理(上)第二节公共事业绩效管理(下)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外部评价本章案例案例一: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案例二:厦门市思明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践案例三:贵州省黔东南州国税系统绩效评估实践第十一章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第一节教育事业管理第二节科技事业管理第三节卫生事业管理第三节文化事业管理本章案例案例一 : 科技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案例二: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案例三:卫生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案例四:教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二章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下)第一节基础设施管理第二节公共住房管理第三节环境管理本章案例案例一: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案例二:公共住房管理体制改革案例三: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崔运武主编:《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使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总学时: 52 讲课学时: 44 实践课时:8学分: 3考试方式:考试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科学化,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益和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增进人民福祉。

因此,要加强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课程有关说明本课程采用朱仁显主编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本书分为11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章主要讲授“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第三章主要讲授“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

第四章主要讲授“教育事业管理”。

第五章主要讲授“科技事业管理”。

第六章主要讲授“卫生事业管理”。

第七章主要讲授“文化事业管理”。

第八章主要讲授“基础设施管理”。

第九章主要讲授“公共住房管理”。

第十章主要讲授“社会保障管理”。

第十一章主要讲授“环境管理”。

1、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室,使用课件教学。

2、考试评分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具体包括考勤15分、作业8分以及课堂表现7分。

3、作业:本课程有4次作业任务,分别在第3章、第6章、第9章和第11章后,利用所学知识对于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5学时)第一节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的特征熟悉:公共需要的特征了解:公共事业的含义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第四节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学生自学)本节应了解: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第二章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本节应掌握: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熟悉:现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了解:近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与特征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本节应掌握:改革的基本内容熟悉:改革的启示了解:改革的基本动因第三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熟悉: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了解: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成因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本节应掌握:前期的改革举措熟悉:1998年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了解:改革的历程第三节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本节应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熟悉: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第四章教育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本节应掌握:教育与教育管理熟悉: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管理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国外教育事业管理体制、模式和经验本节应掌握:一、集权制高等管理体制及模式二、分权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三、混合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熟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第三节我国教育事业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熟悉:一、对我国高等管理体制的简要评价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了解: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沿革第五章科技事业管理(5学时)第一节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本节应掌握:现代科技的社会化熟悉:现代科技的综合化第二节科技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式本节应掌握:科技管理的方式熟悉:科技管理的内容了解:科技管理的原则第三节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本节应掌握:各国科技体制变革的共同趋势熟悉:国外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和变革的经验了解:美国、日本、韩国的科技管理第四节我国科技管理的改革与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熟悉:我国科技管理的完善了解: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第六章卫生事业管理(5学时)第一节卫生事业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一、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二、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三、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熟悉:卫生事业中的政府干预了解:卫生事业的含义第二节国外的卫生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卫生行政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熟悉:医学规范管理和卫生经营管理第三节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本节应掌握:医疗保障制度熟悉:一、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几点经验二、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发展概况第四节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改革本节应掌握: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目标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策略第七章文化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文化事业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文化事业管理的目标体系熟悉: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文化事业管理的内涵第二节中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比较本节应掌握:一、政府指令型二、社会调节型三、政府主导型四、多元复合型熟悉:我国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熟悉:目前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深化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第八章基础设施管理(5学时)第一节基础设施概述本节应掌握:基础设施的特点熟悉:基础设施的社会作用了解:基础设施的含义第二节基础设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本节应掌握: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物质杠杆熟悉:发挥大国优势的重要领域了解:中国现代化的先导第三节基础设施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本节应掌握:基础设施领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熟悉:基础设施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了解:基础设施是政府实行特殊管理的领域第四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本节应掌握:中国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熟悉: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第九章公共住房管理(3学时)第一节公共住房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公共住房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原则熟悉:一、公共住房的概念及其特征二、住房问题了解:加强公共住房管理的意义第二节国外的公共住房及管理模式本节应掌握:一、英国二、美国三、日本熟悉:新加坡了解:法国第三节我国公共住房的改革与发展本节应掌握:我国公共住房管理系统熟悉:我国当前公共住房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了解:我国公共住房发展的历史沿革第十章社会保障管理(5学时)第一节社会保障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熟悉:社会保障体系了解:社会保障管理的一般意义第二节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趋势与启示本节应掌握: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熟悉: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启示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本节应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熟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节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本节应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熟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第十一章环境管理(4学时)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熟悉:环境问题的由来第二节国外的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环境管理体制熟悉:环境管理政策了解:国外的环境立法第三节我国的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一、环境法规体系二、环境政策三、环境管理制度熟悉:改革与完善了解:环境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四、实践教学要求实践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朱仁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参考书: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徐双敏主编,张远风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实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实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经历的()模式。

A: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B: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C: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模式D: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答案:C2.公共产品的提供有()基本方式A:计划提供B:市场提供C:公共提供D:混合提供E:网络提供答案:BCD3.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是间接管理。

()A:对B:错答案:A4.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A:对B:错答案:A5.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与运行客体的总和。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意识形态。

()A:对B:错答案:A2.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A:错B:对答案:B3.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主要具有下述特征()。

()A:差异性B:复杂性C:标准性D:广泛性答案:ABD4.公共管理文化的基本内容是()()。

A:公共管理的价值观B:社会发展程度C: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D:地理位置答案:AC5.经济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有()()A:经济成分方面B:经济体制方面C: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D:公众日常生活的技术化答案:ABC第三章测试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经历的()模式。

A: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B:公共事业管理的保守模式C: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模式D: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层模式答案:C2.公共产品的提供有()基本方式A:混合提供B:非市场提供C:网络提供D:公共提供E:计划提供答案:AD3.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是间接管理。

()A:对B:错答案:B4.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A:错B:对答案:A5.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并不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与运行客体的总和。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一、事业与公共事业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界定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研究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介绍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四、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官僚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涵、性质与目标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一、事业与公共事业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界定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研究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介绍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四、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官僚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涵、性质与目标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容……第四章公共事业绩效管理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权力与监控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与事业单位第八章公共事业中的公共物品管理第九章公共事业部门战略管理第十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治理模式创新第十一章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第十二章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第十三章公共事业部门管理第十四章社区公共事业管理。

云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云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3/3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二、课程简介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

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

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文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当前我国事业的转型和事业单位改革需要的分析,通过对公共事务、公共产品尤其是准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新型的事业及公共事业的理念,并通过对公共权力、公共组织等分析,形成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PT课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PT课件
( 4) 校际合作培养模式
校际之间进行横向合作,资源共享,教师互通,学 生可以跨校选课,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达到文理兼通。这 需要校际合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操作难度较大,但对于 学生培养更有价值,对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更有效。
(5)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调整与改 革的情况介绍
2、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简介 ----我院自公管06届首次开设此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 非政府组织的局限性: 筹款不足 志愿活动的有限性 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志愿者的业余性:义工服务;不能提供
有竞争力的工资。
第二章 公共事业组织
• 思考题: 公民社会理论概述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
• 作业题: 收集1—2个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及其功能发
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资料
第三章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 西方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变迁的三个阶段(P176) 近代(17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为巩固
(3) 院系合作培养模式
专业基础课由学院教师承担,通过到其他院系选修专 业方向课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和凝练专业特色。例如,通 过与医学院或卫生学院的合作,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管理 方向;通过与教育学院的合作模式,培育教育事业管理的 方向特色;通过与商学院的合作培养,凝练现有的公共事 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等等。这是目前成本最低、操作最为 简便人才培养模式,关键也是在学校总体协调。
• 国内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多种划分方法: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从公益活动领域
及工作内容出发,将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分 为12大类(27小类)。与前者大同小异。
按机构成立程序、业务性质等因素划分: 事业类、企业类、公务类;
从经费来源情况分:
自给自足型(如医院)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件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和文化 环 境
在构成公共事业管理的国内环境的诸要素中, 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是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 行为方式的基本环境要素。而且,生态环境和文化 环境较之政治环境等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也更为 直接,相应的,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之间辩证的互动关系也体现得更为直接和充分。
三、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 关系
• 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
(一)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
• 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 事业管理。 • 区别: (1)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公共管 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 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2)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 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 公共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 (3)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 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 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 广泛应用。
(一)研究对象
• 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总体上 阐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体系和基本的重 要的内容,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规律。 • 具体内容:见所有章节。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 • • • • 实践抽象法 实体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实验法
(三)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 的意义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 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比较而言, 自然环境较稳定,而社会人文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 因此,社会人文环境更直接地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 的性质和方向,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内涵的特征一、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公共事务及特征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公共性是一定的社会或地区的公有、公用、共供和共享的。

公共需要是社会共同体具有的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和阶级(阶层)性四个特征二、我国传统的“事业”及其发展我国传统“事业”的基本含义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整体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

事业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而且是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即狭义的社会事务,反映的是一定条件下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水平。

公共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管理活动。

三、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经济学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事务理论所描述的对象是一致的,但其研究和阐述问题的角度不同,现代公共产品理论主要是通过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等概念和范畴对社会中不同属性的产品进行把握,从而明确公共事务范畴的。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几个基本内容l.公共产品的基本概念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就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什么是公共消费需要呢?人的活动具有两重性,即个体性和社会性。

前者是指作为个体的人,需要一定的产品来满足其私人需要,如衣、食、住、行等,而后者则是指作为社会的人,他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环境,如国防、治安、城市道路、卫生等,这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

这种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但每个人又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的,且是作为一定社会所共有的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就是公共需要。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满足需要的不同,把整个产品世界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产品,即满足私人需要或私人消费需要的产品,另一类是公共产品,即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

第十一章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第十一章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3版课件

的基本内容
三、现代公用事业的基本内容
公用事业虽然首先是在城市中产生,但根本 上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昌明的产物,因 而,也就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不断地丰富着 自己的内涵,构成了现代公用事业。
1、现代公用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公用事业通常称为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市公共 交通、自来水、煤气等行业,这些行业也是最为 基本和传统的城市公用事业行业。
3、公用事业产品总体上是最接近私人产品的 准公共产品,但同时也有突出的外部收益。其关 系公众基本生活及质量提高,其外部性尤其是其 突出的垄断性,决定了这一类产品不可完全市场 提供,但生产却可公共生产和非公共生产。公用 事业产品市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价格管理。价格 听证会是促进价格合理化的重要的形式,但关键容
2、公用事业产品市场的价格管理
第二、制定价格过程中的公众了解和制约。 目前,公众对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制定中的了
解和制约的最基本的也是目前正在逐渐普及的, 就是价格听证会制度。
本章案例
《安徽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立法听证会召开为 史上首次
2015-7-7 00:05 来源: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2、公用事业产品市场的价格管理
政府对公用事业产品价格的管理是价格制定 问题,如下两个方面必须注意:
第一、制定公用事业产品价格政策的基本价值 取向。
一般来说,合理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价格既体 现了经济效益的要求,也表现了社会效益的规 定,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发生矛盾,由于 公用事业产品的外部收益大于内部收益,因而 就以社会效益为主。
为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7月3 日上午,省政府法制办、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召开 《安徽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 会议由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胡孔胜主持,省交通 运输厅副厅长丁庆领参加会议。此次听证会在我 省交通运输行业立法史上尚属首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娄成武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娄成武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公共需要的特点:客观性、社会性、多样性2、通常人们把具有非排他性、不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为公共资源,将具有非竞争性、不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称为俱乐部产品。

3、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拥挤性公共物品(道路、桥梁)、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园、文化遗产)4、公共物品:是指完全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或者说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的物品。

5、准公共物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外部收益的产品。

6、准公共产品的特点:①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②外部性7、准公共产品的分类:①拥挤性准公共物品;②价格排他性准公共物品8、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可以直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9、准公共事务的特点:公益性中介性、非营利中介性10、公共事业:是指由特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以满足社会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某些公共物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进行的活动或事物。

11、公共事业的特点: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非营利性12、社会公共事业: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13、社会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14、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①管理目的不同(公益性/盈利性);②管理的运行轨道不同(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主要在利益轨道上进行);③物质资源来源不同(收入及政府补助/所获取的利益);④绩效评估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5、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①管理主体不同(公共事业组织/政府机关);②管理方式不同(在国家政策应倒下提供技术和辅助性服务/等级制);③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直接性管理/间接性管理);④阶级性不同(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 公共事业的定义: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

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公共事业涉及的事以准公共产品为主并包括纯公共产品乃至某些俱乐部产品的活动。

二、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从公共事务的角度看,公共事务科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即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所包含的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因而公共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

区别在于:广义的公共事务由于还涉及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从传统的事业向公共事业的转型中,基于原有事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公共事业主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即基本上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性和服务性。

三、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四、公共事业环境:是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 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政治环境: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与公共组织并列且对公共组织产生作用的诸种政治因素的总和。

经济环境: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五、 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主要包含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一)、辩证关系:所谓的辩证关系就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总体上看,表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性质、原则和职能内容,实际上是由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方式、决策等都要受到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制约。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十一章___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十一章___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从研究本身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基础科学研究。主要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 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类 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问题。 第三、应用技术研究。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 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 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第四、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主要指涉及公众 利益,难分割的技术研究、运用和推广。
管理体制。
一、现代社会文化事业活动的类别 和基本内容
• 文化事业活动是公众满足自身娱乐和精神需 求的活动。在现代社会,公众对文化事业活 动的要求日益提高,文化事业活动的内容也 日益丰富,样式也日趋繁多。大致分为公益 性文化活动和营利性文化活动两大类别。
• (一)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公 益性文化事业活动
第二节 教育事业管理
一、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1、教育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 的消费竞争性 非排他性:一定范围内,一个人消费教育产 品并不排斥他人同时消费。但这种非排他性的产 生必须以保证教育效果为条件。 一定的消费竞争性:随着消费者的增加,产 生了教育的总成本与投入,质量的矛盾。 2、教育事业产品具有外部收益性,教育是 一种具有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的过程和活动 内部收益;受教育者增加了知识、掌握了技 术,提高了适应社会、获取工作和较高报酬的能 力。 外部收益:通过培养受教育者,解决了社会 发展的需求。
2、教育活动的类别划分
A、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目标的教育活动 即为保证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社会成员必
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为义务教育。 B、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企业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活动 第一、这里的个人需要包括:一是个人和家庭

第十一章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上)

第十一章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上)

二、科技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分析
1、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具有较突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 争性,另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则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 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一般公共产品,即比较 纯的公共产品所具有的特点,相当部分的科技事业 产品就具有这种特性。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则具有 一定的非排他性,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2、科技事业产品具有突出的外部收益 一般来说,基础性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外部性高于应用技术研究 的外部性。 不同科技事业产品的公共性纯度及外部性排列 见下图
二、科技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式
1、科技管理的内容
科技管理工作的内容相当丰富,诸如确定并贯彻科技发 展方针和战略、制定并实施规划和计划、出台并执行科技政 策和法规、实行科技体制改革,以及科研机构的设备和布局、 课题项目的确定和实施、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推广,还有科技 经费的筹集和分配、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的配臵等等,都属 于科技管理工作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学科门类的不断丰富和创新,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对科技进步需求的不断加强,科技管理的内容也会 不断地丰富和更新。
日本的科技管理体制及其变革趋势
西方多数发达国家采用的科技管理体制是集中协调型,这是集 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体制。日本是其中比较典型的国家。日本的科技 管理体制概括地说就是以政府的行政管理为主导,以民间企业界为 研究与开发的主体,科学技术活动实行所谓企、官、学三结合的方 式。 日本科技发展的三大方针:(1)加强基础研究,振兴富于创造性 的科学技术研究;(2)以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3)加 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
【这是一个一切人跟一切人为敌的 时代】

A是养鸡的,从不敢吃鸡。他从B那里买酸 奶喝,却不知酸奶里有老皮鞋做的明胶。B 感冒了,医生C给他开了也是用工业明胶做 的胶囊,之所以开这种胶囊,是因为能从 药商D那里拿到回扣。D到大排档喝酒,谁 知喝到假酒进了医院。医生C给他输了液, 下班时却被患者E砍伤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划分
第一、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 技活动。企业重视科学技术成果,因为:
A、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B、可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甚至是垄断利润。 第二、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 活动。基本特点是:反映社会的共同利益要求;科 技活动的结果不应该商品化,因而都不能以市场的 方式提供。 此外,还有一些重大的开发应用性研究,因投 资和风险大,又关系国计民生,难以市场化,在相 当程度上成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活动,必须公共 生产。
第二节 教育事业管理
一、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1、教育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 的消费竞争性 非排他性:一定范围内,一个人消费教育产 品并不排斥他人同时消费。但这种非排他性的产 生必须以保证教育效果为条件。 一定的消费竞争性:随着消费者的增加,产 生了教育的总成本与投入,质量的矛盾。 2、教育事业产品具有外部收益性,教育是 一种具有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的过程和活动 内部收益;受教育者增加了知识、掌握了技 术,提高了适应社会、获取工作和较高报酬的能 力。 外部收益:通过培养受教育者,解决了社会 发展的需求。
二、科技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分析
1、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具有较突出的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另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则具有一定的 非排他性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一般公共产品,即比较 纯的公共产品所具有的特点,相当部分的科技事 业产品就具有这种特性。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则 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四、现代社会科技事业管理基本内涵
1、建立适合科学技术产品特点的生产和提供 的制度
A、科学技术产品的生产政策 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宜采 用公共生产方式。这一方式的基本内涵,是主要应 以公共财政作为支撑。
必须指出的是:现代社会中,必须考虑承担这 些基础性研究或这些科技产品生产机构的性质,但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提高公共财 政支出的资金价值,促进整个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第十一章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 概述
• 学习要点: • 科技事业活动的分类、科技事业产品的准
公共性分析
• 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和现代教育事业 管理的基本内涵
• 文化事业活动的类别、准公共性、政府介 入的必要性及政府介入文化事业产品市场 的必要性
第一节 科技事业管理
一、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划分 1、现代科技事业活动的基本内容
三、政府在科技事业发展中作用
1、只有政府才能保证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 性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一、首先是科研外部性的需求。 第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科研具有的较 高市场风险的需求。 2、只有政府才能保障科学技术成果的生 产和提供的顺利进行 第一、对生产的保障体现在政府对科研人 员的劳动作出公正评价,并予以必要的支持。 第二、对提供的保障表现在对提供方式的 确定和技术市场基本规范的建立与维护上。
二、教育事业活动的类别
1、划分教育活动类别的标准 教育按受教育者社会化的完成程度和传授知 识和技能的程度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 等教育的程度。教育的外部收益在教育的各阶段 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而且最终的外部收益是各阶 段的积累。 现代社会中,国家或社会的教育不能或难以 由社会公共支出来承担。因为: 第一、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难以支撑。 第二、事实上加大了社会的不公。 故现代社会的教育活动应根据特定条件下的 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功能来划分类别。所谓直 接的目的和功能,即这一教育活动最直接的是基 于社会共同需要,还是首先是个人发展或企业发 展的需要。
从研究本身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基础科学研究。主要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 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类 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问题。 第三、应用技术研究。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 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 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第四、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主要指涉及公众 利益,难分割的技术研究、运用和推广。
2、科学技术市场的管理
科学技术市场的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构,一 些非政府组织也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技术市场 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技术商品的管理。 技术商品管理的任务是确定技术商品的身份, 即对是否是技术进行鉴定,并按国家的有关规定 可否进入市场交易。 第二、技术市场参与者的管理。 即对技术商品的出让者、受让者和技术商品 经营机构(技术交易中介组织)的交易行为进行 协调和依法监督,以及调解行为为的各种经济纠 纷,依法惩处各种不法行为,维护技术市场的正 常秩序。
2、教育活动的类别划分
A、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目标的教育活动 即为保证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社会成员必
2、科技事业产品具有突出的外部收益 一般来说,基础性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外部性高于应用技术研 究的外部性。 不同科技事业产品的公共性纯度及外部性排 列见图11-1。

0 应用技术研究
外 部 性

技术推广
府 补

基础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公益性技术研究

100%
图11-1 不同科技事业产品的公共性
所谓混合提供,就是科技产品通过有偿的方式 向使用者提供,但这一科技产品的价格不是市场条 件下的价格,而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使生产者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推广。
所谓私人提供,就是科技产品通过有偿的方式 向使用者提供,而且这一科技产品的价格是市场价 格,即根据市场对这一科技产品使用价值的认可程 度所决定的价值补偿,其价格的高低完全由市场需 求决定。
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生产可以采取公共生产和 私人生产。私人生产则指由私人承担研究并完全由 私人投资的生产。
B、科学技术产品的提供政策
科学技术产品的提供是指政府以何种方式将科 学技术产品提供给应用者。根据科学技术产品的性 质和特点,其提供包括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 提供三种方式。
所谓公共提供,就是由公共财政支撑,政府以 无偿或者基本无偿的方式向社会提供科研成果,以 使这些成果在最大的限度内获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