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教学过程【引入】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卤族元素,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四、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卤族元素[科学探究1]根据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递变性,根据下表总结并推测..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递变性:卤素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讲解]非金属性:非金属得到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2、非金属单质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过渡]下面我们根据对卤素性质的推测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1、卤素的物理性质[科学探究2]根据下表,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原理)。

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点、沸点依次升高。

[板书]2、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卤素单质与水、碱反应的比较[总结]卤素与H2、H2O、碱的反应,从氟到碘越来越不剧烈,条件越来越苛刻,再次证明了从结构上的递变有结构决定性质。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1-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分析以上三个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找出氧化剂、氧化产物,比较氧化性强弱。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2.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3.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教学难点: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组成及原子结构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1)颜色状态:(2)递变规律:随原子序数递增,密度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知识点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侓(自上至下)3.特殊性(1)溴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这是机推断题的突破点之一。

(2)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3)卤素单质都有毒,液态溴易挥发,溴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时要加一些水进行“水封”。

(4)Cl2、Br2、I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汽油等。

(5)F无正化合价。

知识点三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由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决定。

越易得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1.同主族核电荷数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2.同周期核电荷数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1)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_________,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_________,其非金属性也就___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_____________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重庆市高一化学《卤素》学案(三) 新人教版

重庆市高一化学《卤素》学案(三) 新人教版

《卤素》复习教案(三)一、卤族元素(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F2 I21、颜色渐加深,状态从气液固,密度从小大,熔沸点由低高(分子晶体)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小,且由大小,都易溶于有机溶剂,下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二)化学性质由于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极易得一个电子,因此卤素都是强氧化剂,在自然界均只以化合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减弱,得电子能力渐减弱,其氧化性逐渐减弱,主要表现1、都能与金属反应①F2和所有金属都能反应.②C l2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③B r2和较活泼金属反应.④I2只和活泼金属反应.2、都能与H2、P等非金属反应.①F2和H2在暗处即爆炸(F2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②C l2和H2需光照爆炸③B r2和H2需加热且缓慢化合(不爆炸)④I2(蒸气)和H2持续加热且仍为可逆反应.3、特性:易升华①I2 ②溴——唯一的常温呈液态的非金属,易挥发保存时加水封.使淀粉变蓝色③F2——最强氧化剂,不能用氧化剂将F-氧化为F2(只能用电解法)F元素无正价.且能与稀有气体化合.④卤化氢——均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其中只有HF剧毒,但HX都是大气污染物,水溶液均呈酸性,只有氢氟酸是弱酸,从HF HI,酸性逐渐增强.⑤NaX——只有NaF有毒可用作农药.⑥CaX2——只有CaF2不溶于水,CaCl2作干燥剂.⑦AgX——只有AgF可溶,AgX均具感光性,AgBr作感光材料,AgI作人工降雨材料.HClO、HClO2、HClO3、HClO4⑧酸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XX (n=1,3,5,7)其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具有强氧化性.二、卤素互化物——'n例:已知BrFn 与水按3:5物质的量比反应,生成HF 、HBrO 3、O 2和Br 2,且O 2和Br 2物质的量相等.请回答:(1)n= (2)氧化产物是 (3)1mol 水可还原 mol BrFn? 解析:(1)根据题意:反应式为3BrFn+5H 2O=3nHF+aHBrO 3+bBr 2 +bo 2由于O 2与Br 2物质的量相等,且反应物只含3mol Br 元素,则a=b=1根据H 原子守恒3n+1=5×2 n=3.(2)元素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显然为HBrO 3和O 2.(3)还原1mol BrF 3必提供3mol 电子,而1mol 水只能提供2mol 电子则可还原mol 32BrF 3. 3、拟(类)卤素——这些虽然不含卤素原子,但其性质与卤素相似.如(CN)2、(SCN)2、(SeCN)2、(OCN)2等。

卤族元素 学案

卤族元素 学案

卤族元素【学习目标】 1.了解卤族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2.掌握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及卤离子的检验【学习重点及难点】 1.卤族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及卤离子的检验目标一: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1.原子结构2 ⑴ 卤族元素均为活泼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F 除外)为 ,负价为 。

⑵ 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 ⑶ 元素的非金属性: ,单质的氧化性 ,阴离子的还原性: ⑷ 卤化氢的热稳定性: ⑸ 氢卤酸的酸性:⑹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目标二:卤素单质的性质1.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F 2 、Cl 2 、Br 2 、I 2。

在自然界都以化合态存在。

⑴ 状态:气态(F 2 、Cl 2)→ 液态(Br 2)→ 固态(I 2)⑵ 颜色:由淡黄绿色→ 色→ 色→色,逐渐变深。

⑶ 在水中的溶解性:逐渐减小(氟与水反应2F 2 + 2H 2O = 4HF + O 2)。

溴和碘易溶解在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

【注意】① 碘能升华。

(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② 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从稀到浓)的颜色变化不相溶、溶解度相差很大、不发生化学反应) ④溴、碘单质实验室中保存的方法:溴:深红棕色液体,很容易挥发,如果把溴存放在试剂瓶里,需要在瓶中加一些水以减少挥发,试剂瓶要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

(水封,玻璃塞,细口瓶,阴凉处存放)碘:密封,试剂瓶低温处存放(易升华固体)【导练1】下列各种液体分别跟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混合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几乎无色的是( )A .CCl 4B. 苯C. KI 溶液D. 酒精2.单质的化学性质 ⑴ 相似性① X 2 + 金属 → 金属卤化物② 都能与H 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 X 2 + H 2 =③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F 2除外)X 2 + H 2O =④ 都能和碱反应:X 2 + OH -=⑤ 与一些还原性离子反应:X 2 +SO 32- + H 2O === , X 2 + S 2-=== 。

卤族元素教案

卤族元素教案

卤素及其化合物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在实验室中闻其他气体的气味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如:①2Na+Cl2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2)与非金属反应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4)与碱反应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说明①Cl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②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③漂粉精和漂白粉用于漂白时,通常先跟其他酸反应,如:Ca(ClO)2+2HCl=CaCl2+2HClO④漂粉精和漂白粉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 + CO2 + H2O =CaCO3↓+ 2HClO 2HClO2HCl + O2↑由此可见,漂粉精和漂白粉也具有漂白、消毒作用.(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如:①2FeCl2+Cl2 = 2FeCl3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①CH4+Cl2 CH3Cl + HCl(取代反应)②CH2=CH2+Cl2→ CH2ClCH2Cl(加成反应)二.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荆门市第一中学高兴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卤素原子的原子结构及氯气的性质,认识卤素单质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2、掌握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实验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认识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的兴趣,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
本质的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卤素性质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
卤素性质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讲述、讨论、讲解、练习等;理论推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酒精灯、氯水、溴水、碘水、NaBr 溶液、KI 溶液、淀粉等;液溴及碘实物。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后记
将卤素的性质与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起来。

八、板书设计
(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和递变性
2、Br2、I2的特性
(二)卤素的原子结构
相似性及递变性
(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I->Br->Cl->F-。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教案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教案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2、了解卤族元素的分子特性和物理性质,掌握它们物理性质的关键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卤族元素有关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1、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

2、卤族元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卤族元素的概述卤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石碳(At)五种元素。

它们的原子核外层电子结构相同,都是ns²np⁵。

这五种元素在自然界种分布极广泛,其中氯和钠离子的结合体-氯化钠是在海水中的最主要成分。

而氟、碘等元素也分别广泛地存在于人体液体、地下水、岩石中。

2、卤族元素的分子特性卤族元素的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分子都是单质状态,且能形成不同形态。

其中,氯和溴都可以形成蓝色气体,而碘则是紫红色晶体。

3、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卤族元素是具有活泼性的非金属,其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下面对每一个物理性质逐一进行讲解。

(1)密度卤族元素的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氟<氯<溴<碘<石碳,且都小于水。

(2)熔点和沸点卤族元素的熔点和沸点大小顺序为氟<氯<溴<碘<石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可以根据这个趋势判断元素的相对分子量。

(3)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指的是一个元素原子获得一个外层电子形成束缚离子所需要的能量。

在卤族元素中,它的大小来自于原子的大小,越小的原子电子亲和能越大,反之亦然。

卤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由小到大排列为:碘<溴<氯<氟<石碳。

(4)电导率由于大部分卤族元素都是不良导体,在常温常压下无法导电。

仅当这些元素被加热至很高的温度时才会有极少量的离子产生,才能形成电导。

四、应用技术卤族元素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应用技术,这里简单介绍常用的几个。

(1)氧化铁的生产氯化铁是制造氧化铁的原料,其最佳生产条件需在高温状态下,将氯化铁注入高档烤箱中,在通风的条件下无氧加热。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卤族元素复习教案-教学教案篇二:《卤族元素》教学设计《卤族元素》教学设计荆门市第一中学高兴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卤素原子的原子结构及氯气的性质,认识卤素单质的性质及递变规律;2、掌握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实验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认识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的兴趣,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的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卤素性质的比较三、教学难点卤素性质的比较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讲述、讨论、讲解、练习等;理论推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酒精灯、氯水、溴水、碘水、nabr溶液、ki溶液、淀粉等;液溴及碘实物。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后记将卤素的性质与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起来。

八、板书设计(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和递变性 2、br2 、i2的特性(二)卤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性及递变性(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i->br->cl->f-篇三:卤族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含卤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3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 (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3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 (1)

溶解度
(100g水中)
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g/l(15℃)
-188.1
-21.6
反应
Cl2
黄绿色气体
3.214g/l(0℃)
-34.6
-101
226cm3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g/cm3(20℃)
58.78
-7.2
4.17g
I2
紫黑色固体
4.93g/cm3
184.4
113.5
0.029g
F2+H2=2HF(氟化氢)
Cl2
在光照或点燃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较稳定
Cl2+H2=2HCl(氯化氢)
Br2
在加热至一定温度下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不如氯化氢稳定
Br2+H2=2HBr(溴化氢)
I2
持续加热,缓慢的化合,碘化氢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
I2+H2=2HI(碘化氢)
卤素单质与水、碱反应的比较
A.HAt很稳定B.AgAt易溶于水
C.砹易溶于有机溶剂D.砹 是白色固体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 )
A.卤素离子(X-)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B.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负一价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在同一族中从上至下逐渐增强
规律: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2.最高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
可逆反应
通式X2+H2O=HX+HXO
Cl2+ NaBr
=NaCl+Br2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习目标】1.了解卤族元素的一般性质和化学反应;2.了解卤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应用;3.掌握卤族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学习重点】1.卤族元素的一般性质和化学反应;2.卤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应用;3.卤族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学习难点】1.卤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应用;2.卤族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学习过程】一、卤族元素的一般性质和化学反应1.卤素的性质a.卤素的物理性质:卤素是一类非金属元素,常见的卤族元素包括氟、氯、溴和碘。

它们在常温下都是气体或液体,氟是气体,氯和溴都是液体,而碘是固体。

卤族元素的沸点和熔点都比较低,而密度都比较大。

b.卤素的化学性质:卤素是化学反应活泼的元素,它们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都能发生反应。

卤素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而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酸或氧化物。

2.卤素的化合物制备和性质a.卤化物的制备:卤化物由卤素和金属反应生成。

卤化物可由两种方法制备:一是将金属放入卤素溶液中,二是让金属在卤素气体中燃烧。

卤化物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溶液呈酸性。

b.盐酸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化学式为HCl。

盐酸具有刺激性味道和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使用。

c.氯化钠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Cl。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可溶于水。

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二、卤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应用1.卤族元素的存在形态卤族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不以单质元素的形式存在。

常见的卤素化合物包括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

2.卤族元素的应用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氯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可用于净化水质和杀菌。

氯化钠广泛用于食盐的制备和化学工业中。

氯化铵是制备氨气和冷贮剂的重要原料。

氟化物可用于防蛀剂和牙膏中。

卤族元素的化合物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如制备草酸和氯苯,用于制备塑料和橡胶等。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鉴定方法。

3、学会利用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对卤族元素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4、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2、卤素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鉴定方法。

4、卤族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含卤元素的物质,如食盐、漂白粉、氟牙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与卤族元素的关系,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实验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发现和总结卤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制备、分离和鉴定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4、课堂反馈: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5、课堂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拓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阅读教材、完成练习册、进行实验操作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知识掌握情况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卤族元素原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情况。

2、科学探究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小组讨论中的发言情况等,评价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卤族元素教学教案

卤族元素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介绍,了解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容: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含卤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首先在引言部分教材中指出卤素原子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卤素的性质,显得自然流畅。

卤素性质的比较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客观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卤素元素族的特征既典型又明显。

卤素的物理性质是以表格的形式给出,直接分析表中的数据就可以得出相似性和递变性,反映了结构的特点。

卤素的化学性质是通过推测,再用实验事实验证。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的相似和递变以及上一节有关氯的性质,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入手,经过分析、比较,对卤素化学性质进行推测。

然后用事实验证。

以氯气为例,将其他卤素单质与氯气进行对比,抓住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反应生成物的稳定性不同等加以比较,得出性质的变化规律。

接着通过卤素置换反应的演示实验,直接得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最后,还介绍了碘的一个特性反应。

这样安排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关于含卤化合物中的卤化银,教材中以演示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溴化银、碘化银,联系上一节的氯化银,并介绍卤化银的感光性。

阅读教材中进一步介绍了应用。

此外教材正文中还特意大篇幅的介绍了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这对于引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有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卤族元素1.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

3.了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揭示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

卤族元素12.(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应用思考】1.结合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判断H3PO4和H3AsO4酸性的强弱;H2O和H2S的稳定性。

提示: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弱。

故酸性:H3PO4>H3AsO4,稳定性:H2O>H2S。

2.请写出两个离子反应以证明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

提示:Cl2+2Br-===Br2+2Cl-,Br2+2I-===I2+2Br-。

1.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B.HX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逐渐加深D.X-离子的还原性依次为:F-<Cl-<Br-<I-,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卤素单质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卤素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2F2+2H2O===O2+4HF,A错;HX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弱,B错;F2优先与水反应,故不能用F2从其他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卤素单质,D错;C显然正确;答案为C。

2.卤素单质的性质与F2>Cl2>Br2>I2的变化规律不相符的是(C)A.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单质还原性的强弱D.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3.实验室里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中,正确的是(A)A.溴化银保存于棕色瓶中B.液溴以少量的水液封后用橡皮塞塞紧C.碘保存于细口玻璃瓶中D.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解析:溴化银不稳定,应该避光保存;液溴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皮塞密封;碘单质是固体,应存放于广口瓶中;氢氧化钠试剂瓶应该用橡胶塞密封。

基础训练1.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加碘食盐”“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和氟应理解为(C)A.单质 B.分子C.元素 D.氧化物2.下列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A.氟 B.氯C.溴 D.碘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一主族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单元1. 能以第三周期为例设计相关实验证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关系。

2. 能横向分析和总结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 能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纵向分析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同周期或同族元素的性质都有哪些递变规律呢?你知道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吗?【任务九】以第三周期为例,横向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任务十】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纵向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任务九】以第三周期为例,横向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相关性质的递变规律【活动设计】问题:第三周期元素有哪些?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何特点?请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实验探究:实验1:取等量的金属钠、镁、铝,分别与等量的冷水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取等量的金属钠、镁、铝,分别与等量的热水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取等量的金属钠、镁、铝,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实验现象: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实验4:氯、硫、磷、硅分别在不同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判断反应的难易程度。

实验5:设计实验,分别加热HCl、H2S、PH3、SiH4,比较其稳定性。

非金属递变规律:总结归纳:从11~17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结论:【设计意图】在完成任务7和任务8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实验的探究,宏观辨识同一周期元素之间性质的递变规律,并从结构上进行微观探析,了解其本质原因。

重点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水平。

【任务十】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纵向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 实验探究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活动设计】问题1:碱金属原子结构有何异同?问题2: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推测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实验探究:实验1:分别取一小块钠和一小块钾,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卤族元素复习学案

卤族元素复习学案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5级2015-2016《元素周期律卤族元素》教学设计设计人:李春艳审核组长:张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卤族元素卤族元素(简称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放射性元素________,在自然界中卤素无________态,都是以______态的形式存在。

1.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比较: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生成溶液(由稀到浓)的颜色变化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⑴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注:a. 单质的氧化性:____>____ >____>____b. HX稳定性:____>____ >____>____c. .X-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d. .HX水溶液的酸性:____<____<____<____(HF为酸)⑵卤素单质与金属的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与铁反应:CI2、Br2生成______________,而I2生成________。

⑶能与H2化合(生成卤化氢气体)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卤化氢为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____。

水溶液都是挥发性的无氧酸。

⑷与水、碱溶液反应(除氟气外均可发生卤素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① F2 + H2O==______________②X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为Cl2、Br2、I2);X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为Cl2、Br2、I2)。

⑸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及X-离子的检验:①Cl2 + 2Br- =___________(加入CCI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___色的____层,下层为___色的______________层)。

Cl2 + 2I- = I2 + 2Cl- Br2 + 2I- = I2 + 2Br-(加入CCI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___色的____层,下层为___色的______________层)。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复习教案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复习教案

化学教案-卤族元素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卤族元素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应用。

2. 掌握卤族元素的共同特性以及各个元素的特点。

3. 理解卤素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
1. 卤族元素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应用。

2. 卤素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
1. 卤族元素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2. 掌握卤素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1. 介绍卤族元素的位置和特点。

2. 掌握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学习卤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性质。

4. 完成相关学习和巩固练习。

5. 总结和评价。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和性质。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3. 设计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思维能力。

六、教学工具和材料:
1. PPT和实验设备。

2. 化学实验室和教材。

七、教学评价和反馈: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

3. 学生的测试和考试成绩。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洛社高中王霞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卤素结构、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卤素性质的比较三.教学难点卤素化学性质的比较及其规律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实验探索法五.实验用品氯水、溴水、碘水、CCl4、汽油、试管、碘升华管.六.教学过程:提问卤族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板书氟F 氯Cl 溴Br 碘I 砹At导课通过《氯气》一节的学习,我们对氯元素的单质氯气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已有了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卤素的其它元素氟、溴、碘的学习,从结构和性质等方面对这族非金属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第二节卤族元素课堂讨论分析图4-10卤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大小示意图,可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学生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同点: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递变性:从氟到碘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启发思维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那么卤族元素原子结构上的这种相似性与递变性,会如何反映在元素性质上呢?展示实物展示溴、碘,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阅读表4-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课堂讨论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如何?板书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汇报讨论结果,并归纳出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板书1、递变性F2 Cl2 Br2 I2颜色状态淡黄绿色(气)黄绿色(气)深红棕色(液)紫黑色(固)颜色逐渐变深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水中溶解性逐渐减小启发思维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性,那么在其它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何呢?演示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1ml氯水、溴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再向每支试管中各滴入10滴CCl4振荡,然后将试管静置。

卤族元素教案(5篇)

卤族元素教案(5篇)

卤族元素教案(5篇)卤族元素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把握卤族元素性质改变规律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处及碘与人体健康等学问3.把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解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介绍,了解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进展的状况。

力量目标: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2.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

3.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推断力量。

4.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育观看、分析力量。

情感目标:使同学熟悉到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熟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卤素单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及特别性。

教学方法1. 卤素的物理性质运用比较的方法2. 通过试验对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加以验证。

3. 留意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互相联系。

4. 新课前收集氟、碘元素与人类健康的有关材料,课上沟通商量。

例如:含氟牙膏使用过量好吗?人缺少碘会得病,碘的摄取是越多越好吗?最终得出结论:适量对人体有利,过量反而有害。

5. 对于选学内容海水资源的利用发动同学收集资料,共同探讨我国利用海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对将来的展望。

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学习方法阅读,质疑,探究,试验验证,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引入:前面已经学习过金属钠,利用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熟悉了碱金属性质的递变。

今日我们将连续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卤素的性质。

展现:氟、氯、溴、碘、砹结构的图片,让同学找出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点。

再依据结构的特点推想性质的特点。

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特点。

板书:其次节卤族元素[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的特点1. 卤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

2. 卤素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展现:氟、氯、溴、碘、砹单质的图片或者部分单质的实物样品。

让同学观看颜色和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
2.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
3.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难点:
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组成及原子结构
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
(2)递变规律:随原子序数递增,密度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
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侓(自上至下)
3.特殊性
(1)溴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这是机推断题的突破点之一。

(2)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3)卤素单质都有毒,液态溴易挥发,溴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时要加一些水进行“水封”。

(4)Cl2、Br2、I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汽油等。

(5)F无正化合价。

知识点三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由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决定。

越易得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1.同主族
核电荷数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2.同周期
核电荷数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1)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_________,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_________,其非金属性也就___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_____________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________。

【典题例练】
1. 按F2、Cl2、Br2、I2的顺序,下列变化规律中不正确的是( )
①单质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呈增大趋势③熔点与沸点逐渐升高
④X2的氧化性增强⑤HX稳定性减弱⑥X-还原性减弱
⑦与H2反应逐渐困难⑧与水反应逐渐困难
A.①③B.②⑤C.④⑥D.⑦⑧
2.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C.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D.同浓度下X的氢化物水溶液比Y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课堂练习】
1.往碘化钾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出现分层,下层呈( ) A.橙红色B.紫红色C.无色D.深褐色
2.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
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为F2<Cl2<Br2<I2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F2、Cl2、Br2、I2的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减小
4.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F2可从NaCl溶液中氧化出Cl2 D.Cl2可从KBr溶液中氧化出Br2
5.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是______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注】学案、PPT、课时作业以高调为基础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