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2024年重性精神疾病工作计划及管理范本
2024年重性精神疾病工作计划及管理范本一、引言重性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及其家庭的负担,需要制定全面而有效的工作计划和管理范本。
二、目标1. 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恢复社会功能;2. 减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次数,推动社区治疗和康复的发展;3. 促进社会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4.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三、工作计划1. 建设和完善社区治疗和康复体系- 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诊断和治疗规范;-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专业团队,提供定期的门诊和康复服务;- 开展针对社区医生和社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建立与各级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确保患者在需要时能及时转诊和住院治疗。
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社交媒体等途径,向公众普及重性精神疾病的知识和防治方法;- 加强对学校和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广大人群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关注和关爱;- 组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的经验分享会和康复故事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患者的康复经历和成功案例。
3.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教育- 组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的互助小组,提供情感支持和行为管理的培训;-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支持,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疾病的挑战;- 开展康复教育活动,培训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和康复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 强化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针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合问题,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加强对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患者享有平等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定期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疫情调研,及时掌握和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背景重性精神疾病是指那些导致患者行为异常、能力丧失或社交功能严重受损的精神疾病。
这类疾病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和困扰。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社会服务,我们制定了以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
三、管理内容1. 疾病诊断和评估患者需要在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并由专业人员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功能状态。
2. 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和药物治疗。
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如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
3. 家庭支持患者的家庭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如生活补贴、康复设施建设等。
4. 社会融入为了帮助患者融入社会,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鼓励雇主提供就业机会。
5. 家庭教育为了提高家庭成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政府应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
6. 信息保护政府和医疗机构应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四、责任和义务1. 政府责任政府应加大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投入,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2. 医疗机构责任医疗机构应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康复服务,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
3. 家庭责任患者的家庭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融入社会。
4. 患者权益患者有权享受医疗和社会福利,并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五、制度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执行和落实。
本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和保障,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同时,也希望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减少重性精神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5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____镇卫生院____年____月____日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我国政府自____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____,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三、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重性精神病管理规范
重性精神病管理规范重性精神病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加强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性精神病管理的目标重性精神病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减少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行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发现和诊断: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疑似重性精神病患者,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2、规范治疗: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
3、病情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应急处置: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对突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对象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已经明确诊断为重性精神病的患者。
2、疑似重性精神病患者,需要进一步诊断和评估。
3、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三、重性精神病管理的流程1、发现和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疑似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当及时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并向所在地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疑似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当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或精神卫生防治机构报告。
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当及时通知所在地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
2、诊断和评估精神卫生防治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精神科医生对疑似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
诊断和评估应当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等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023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实施方案
2023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重性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以及家庭和社会稳定的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7亿人患有重性精神疾病,占全球人口的4.4%。
在中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福祉,制定本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改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他们及其家庭的负担,促进社区康复,实现患者的社会融合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原则:(1) 多学科综合治疗:重视心理治疗、社会康复,以及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多模式综合治疗方式。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环境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3) 家庭支持:鼓励和支持患者家庭为其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4) 社区康复:加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各类社区康复服务,促进患者融入社会。
(5) 保护患者权益: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知情权、隐私权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三、实施策略1.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包括提供及时有效的精神卫生咨询和心理支持,以及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包括开展定期的随访和评估,提供针对个体化需求的康复计划和培训,同时提供相关的就业和职业培训支持,推动患者融入社会。
3.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药物管理,包括制定合理的用药指南和规范,加强用药安全监测和不良反应的管理,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5.完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加大医保报销力度,提供精神疾病的特殊照护津贴和扶贫补贴,确保患者获得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支持。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规范
(二)、信息登记/填好表格资料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应为患者进 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填写:
⑴《居民健康档案》1次性 ⑵《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基本信息表》 1次性 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1次性
(三)、把表格资料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 填好纸质表格后应及时将患者的相关 信息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 信息系统。
•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 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 病。
• 重性精神疾病(6个病种):
– 精神分裂症:起病于青壮年,思维、情感、行为等多 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 偏执性精神病: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若有幻觉则 历时短暂且不突出。
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 共场合。
6级评估的分级要点实际并不难,可以 简单记为:
• 0级无,1级骂, 2级3级有打砸; • 2级家内摔东西,别人劝说能听话; • 3级折腾出了家,劝说就是不听话; • 4级毁物还伤人,甚至自伤和自杀; • 5级手中有凶器,想要制止靠警察。 • 想记住更简单的请看:一骂二摔三家外,四、五
级邀警察来。
精神状态评估
1.目前症状: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 2.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 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 态表现的能力 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 双相障碍:抑郁(心境低落为主)、躁狂(心境高涨 为主),严重时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分裂情感障碍: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躁狂或抑郁) 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疾控中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总结
疾控中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总结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群,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这些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疾控中心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疾控中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总结:一、建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档案体系。
疾控中心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档案体系,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随访记录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以便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干预。
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疾控中心应与医生、家庭成员等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内容,以促进患者康复和融入社会。
三、定期进行患者随访。
疾控中心应建立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随访,了解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况。
通过随访,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和问题,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干预。
四、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
由于重性精神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疾控中心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这可以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康复活动等,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困扰,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加强患者家属教育和支持。
患者家属在管理和照顾患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疾控中心应加强对家属的教育和支持。
通过举办家属培训班、开展家庭会诊等方式,提高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并教授他们如何有效地与患者相处和管理患者的方法。
六、加强与社区医院、社会组织的合作。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方面,疾控中心应加强与社区医院、社会组织的合作。
通过共享资源、通力合作,可以提高患者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实现医疗、康复、社区等多方面的有机衔接。
七、加强患者权益保护工作。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保护是疾控中心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疾控中心应加强对患者权益保护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在患者治疗和管理过程中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为加强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的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精神科医护人员。
三、定义
无。
四、内容
(一)本制度精神疾病重症患者是指:有冲动、伤人、毁物、外跑倾向的患者;有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严重的兴奋吵闹患者;木僵或亚木僵患者;各种原因所致(如药物、酒精等)的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癫痫发作的患者等。
(二)对重症患者,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查看患者,要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即刻作出处理,处理有困难时,随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三)对重症患者,在活动时间,护理人员应将其放在视线内,在正实施医疗保护措施和休息时,要加强巡视,防止风险行为。
(四)对重症患者,医疗和护理都应当面或床头交接班,详细交接病情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对重症患者,主管医师要制定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护理上要加强生活护理,在安排病房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
(六)对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主管医师要详细告知家属,必要时留陪和单独签署谈话记录。
五、附则
(一)此制度由精神科负责解释。
(二)此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六、参考依据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
七、附件
无。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精神疾病。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我们制定了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社会融合,促进患者的自尊、自主和生活质量提升。
二、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标准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等。
2.2 评估方法2.2.1 医生评估医生应采用严谨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面谈、观察行为、家庭史、病史等,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
2.2.2 专家评估对于疑难病例,应组织专家会诊,听取专家意见,确保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2.2.3 家属评估家属应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参与患者的康复计划制定和实施。
三、治疗与康复3.1 药物治疗3.1.1 依据患者病情,医生应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并在患者同意下进行药物治疗。
3.1.2 医生应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定期进行药物调整和评估,并及时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副作用。
3.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应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疗法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
3.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职业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
3.4 社会融合医生应积极引导患者融入社会,包括但不限于就业、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和融入社会。
四、患者权益保障4.1 信息保密医院及医护人员应严守患者的个人隐私,保护其病史等个人信息的安全和私密性。
4.2 知情权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尽的治疗和康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诊断、治疗方案、预后等,帮助患者做出知情决策。
4.3 自主权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应享有自主权,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合理满足其需求。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为了做好重性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完善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
一、重性精神病患者准入管理制度1. 患者登记:所有有重性精神病症状的患者必须进行登记,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病史等。
2. 评估和分类:对登记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3. 家庭医师管理:对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建立家庭医师管理制度,由家庭医师负责患者的日常诊治和康复指导。
4. 住院管理:对于重度患者,建立住院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制度1. 临床诊疗规范: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临床诊疗规范进行治疗,包括用药、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医疗记录管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用药情况、病情变化、副作用等,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3. 家属参与治疗:鼓励患者的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了解治疗进展和效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定期评估和康复指导:在住院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其病情的变化、治疗效果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三、社区康复管理制度1. 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机构,提供必要的康复设施和人员,为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2. 康复治疗方案制定:每个患者需要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3. 日常康复活动:社区康复机构应组织日常康复活动,包括心理辅导、职业训练、社交技能培训等,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4. 定期跟踪评估:对康复患者进行定期跟踪评估,评估其康复进展和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四、重性精神病社会融入管理制度1. 就业扶持:为社区康复患者提供就业扶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主就业。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治疗、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等相关管理工作。
第三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指因精神疾病导致病情严重、行为异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第四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原则是真实、科学、人性化、法治化。
第五条政府部门应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政府应当加大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经费的投入,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第七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应当以医疗为主,辅以心理、社会等多学科综合干预。
第八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当接受定期的医学检查和评估,确保病情的稳定和康复情况的监测。
第九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当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不得中断或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第十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当遵守医院的管理规定,不得违反医院的秩序。
第十一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应当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定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
第十二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对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应当保持尊重和礼貌,不得进行侮辱、伤害或其他不良行为。
第三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第十三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利,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康复服务。
第十四条社区康复应当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社交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自理能力。
第十五条社区康复机构应当配备专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第十六条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与医院、家庭等相关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分享康复情况和治疗经验。
第四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第十七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益,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护理服务。
第十八条家庭护理应当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12篇)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12篇)尊师重教演讲稿推举度:三重一大总结推举度:尊师重教的名言推举度:重阳节活动方案推举度:重阳节活动方案推举度: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12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消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头做一个方案。
方案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1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等相关规定,为确保我中心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顺当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把握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排查新发病患者,防止精神病患者造成担忧全行为的发生,结合我中心实际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依据服务规范和指导方案的要求ё龊么宸辣H嗽迸嘌担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有方案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力气,增加患者家属护理和技能,防止担忧全行为的发生。
二、定期每月一次对所管辖区精神病患者排查。
发觉新患者,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医师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发育迟滞等。
发病时患者丢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把握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平安和他人人身平安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峻损害。
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刻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三、为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训练、康复指导。
准时为每一名新发觉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状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状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力气、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看法等。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康复和社会融入的机构、人员。
第三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指那些被临床医生诊断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员。
第四条: 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原则是以患者的自愿和利益为基础,注重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人员第五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包括医院、康复中心、社区服务机构等,并设立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治疗。
第六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等,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职业道德。
第七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运作。
第三章: 管理程序和治疗方法第八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程序包括入院评估、治疗计划制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应当依法进行。
第九条: 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十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协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第四章: 监督和评估机制第十一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并接受上级监督。
第十二条: 社会各界和公众应积极参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和康复工作,对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十三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其家属有权对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行为进行投诉,并要求得到及时处理和回应。
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十四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不得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举报,如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应当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
2024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实施方案【导言】重性精神疾病是指那些患者无法完全自理、对他人或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严重焦虑障碍等。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完善的重性精神疾病诊断和评估体系】1. 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诊断标准,确保医生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水平一致性。
2.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能力。
3. 建立和完善重性精神疾病评估工具,包括病程评估、功能评估和社会适应评估等。
【二、优化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案】1. 提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2. 加强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强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结合,综合利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三、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服务】1. 建立健全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包括社区心理咨询、社区康复中心和康复人员的培训等。
2. 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促进康复和社会融合。
3. 发展适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培训项目,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自我实现。
【四、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的家庭支持和关怀】1. 加大对患者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力度,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等服务。
2. 建立和完善家庭支持网络,组织家庭间的互助活动,帮助家庭成员相互支持和理解。
3. 加强对患者家庭的经济援助和社会福利保障,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五、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监测和管理】1. 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确保对患者的情况及时掌握和统计。
2. 加强对患者的定期随访和复诊管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重性精神防治管理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防治管理工作制度为了做好我院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明确专职人员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2、保持人员稳定,提高工作能力。
3、重精管理人员负责医院重性精神病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建立与维护。
4、与上级业务部门搞好对接,做好重精病人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享。
5、重精管理人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将重精患者入院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将出院信息迁回社区管理机构。
6、各临床治疗部门是院内的责任报告部门。
各责任报告部门应做信息交流沟通、建立报告等级制度。
6、各部门和人员应严格保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7、医院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案三篇.doc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案三篇第1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计划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计划政府综合管理办公室、村委会、医院部门、卫生室为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计划和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为确保我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逐步建立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综合防控的有效机制。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文件,如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测与治疗项目实施办法》和《重性精神疾病监测与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现将《XX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1 、诊断明确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的居家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偏执型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诱发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2 、服务内容(1)患者信息管理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范围时,家属应提供或直接传递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信息。
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建立患者住院健康档案,并按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对相应管理的重度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进行患者风险评估;检查病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感觉、知觉、思考、情感和意志行为、洞察力等。
;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疾病、社会功能、药物治疗和各种实验室测试的结果。
其中,风险评估分为6个层次。
0级不符合以下1-5级。
一级口头威胁,叫喊,但不砸。
二级粉碎行为,仅限于家庭,可以说服停止反对财产。
三级罢工行为显然是针对财产的,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能被说服停止。
四级连续砸人行为,不论场合、针对财物或人员,都不能被说服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使用5级武器对人实施暴力,或纵火、爆炸等。
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
(3)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等级、社会功能状态、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对患者进行分类。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评估: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症状评估、心理评估和身体检查等。
同时,还应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紧急治疗和住院。
2.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明确诊断、治疗目标和预期效果,并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3. 药物管理:药物是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程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药物管理应包括合理用药、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管理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4.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增强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心理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5.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包括职业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等。
康复治疗应重视患者的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支持。
6.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治疗和管理,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帮助。
相关部门应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困难。
7.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社会孤立和心理压力,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就业援助、社区服务和社交活动等。
8.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计划。
复查应包括症状评估、药物监测和心理评估等,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9. 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并提供恰当的建议和支持。
同时,还应加强医患沟通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敬业精神。
10.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相关部门应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10.残疾鉴定:指评定精神残疾的情况。 • 11.关锁情况: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
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 者的行动自由。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三、登记时病情和治疗情况 • 12.主要症状:根据登记时患者的症状填写。
在适合的情况选项上划“√”,可多选。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 行管理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登记在册的确诊重 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
(2010年≥60%,2011年≥70%,2012年≥80%)
– 管理质量:随机抽查5份档案,查每年是否管理4次, 是否有当年体检表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服务登记表》填表 说明
• 考核指标: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 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 率)×100% (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依据当地3年内精神疾病流
行病学调查获得。若当地未开展调查,建议采用浙江、河北省调 查的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1%) (2010年≥30%,2011年≥40%,2012年≥50%)
好转
继续现治疗方案 2周时随访
没有好转
建议转诊 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对症治疗 2周时随访
对症治疗 建议转诊 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指导患 者和家属 如何配合
治疗
告诉家 属出现何 种异常应
立即复诊
有针对 性的康复
指导
填写相 应健康档 案
如有危险体征,须 立即转诊,2周内随 访转诊情况。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障碍、偏执性精神病、 双相障碍等)
• 服务内容:
– 建立健康档案 – 随访管理:每年至少随访4次;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对患
者的随访次数 – 健康检查: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
访相结合 • 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 力、活动能力等,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血常规和尿 常规等检查
• 13.危险性评估:根据患病以来到登记时的情况填写,在 相应的级别上填写次数。具体评级标准为:
•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
制止。
•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
受劝说而停止。
•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
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14.目前病情:指登记时患者病情,只可选一项,不可多 选。
•
急性发作期:指患者处于发病状态,精神症状明显。
• 稳定期:指患者精神症状基本消失,基本恢复自知力。
•
波动期:指患者病情时好时坏,有时精神症状明显;
• 参加个案管理的患者应填写本表。在随访中发现 个人信息有所变更时,要及时修订。
• 一、患者个人信息 • 1.姓名:填写患者姓名。 • 2.编号:填写患者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后七位。 • 3.患者监护人姓名:法律规定的、目前行使监护
职责的人。 • 4.监护人住址及监护人电话:填写患者监护人目
前的居住地址及可以随时联系的电话。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二、既往治疗情况 • 5.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
时间。 • 6.住院治疗:填写住院次数,未住过院,填
写“0”。 • 7.确诊诊断:填写患者末次住院的诊断名称。 • 8.治疗效果:填写患者末次住院的治疗效果。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9.发病以来对家庭社会的影响:根据患者从第一 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各种情况发生情况,若未 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填写相应的次数。
芙蓉姐姐(A面B面)
凤凰周刊2009年6总319期
社区精神卫生现况
• 美国去医院化运动 • 我国,我省,我市精神病患者现况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何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
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等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最大的危害不是精神疾病本身,而是人们 对待精神疾病的态度 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患有精神疾病却不 面对现实 ,对精神专科医院的不了解 ,错误 认为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让病人越吃越 “瓜”不正规服药 ,羞耻感 。
至社区卫生机构的因素是需要有相关制度 的保障。同时涉及到医院、社区和社会的 各个方面,强调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的重视和沟通、加强对社会、患者和 家属的宣传教育都是促使双向转诊制度顺 利运转的保障。
2007年厦门
2009年广西铁链锁“精神病人”20 年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服务对象:
— 服务流程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检查有无危重情况
发生
检查患者的精神症
状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自知力
检查患者
躯体疾病 饮食情况 睡眠情况 社会功能状况 相关实验室检查
稳 定
无其他异常
无药物不良反
应或躯体疾病
基
发生变化
本
稳
定
有药物不良反
应或其他异常
不 稳 定
继续现治疗方案 3个月时随访
初次出现
咨询专科医生 调整药物剂量 2周时随访
• 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 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 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应当属于此类。
• 肇事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 理处罚法》但未触犯我国《刑法》,例如患者有 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 肇祸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精神疾病的转诊(一) 社区卫生机构将精神疾病患者转诊至精
神卫生中心的条件:病情出现反复,出现 明显精神症状,社区卫生机构不能控制, 因技术、药物等条件限制不能诊断和治疗。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 精神疾病的转诊(二) 影响精神卫生中心将精神疾病患者转诊
或者缓解期≺3月,尚有个别症状存在,缓解时能参加部
分生产劳动。
•
慢性残留期:为至少2年一直未完全缓解;至少残留
个别阳性症状或者个别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
意志减退,或社会性退缩;人格改变;社会功能和自知力